一、肛管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284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魏宝瑞[1](2017)在《小针刀治疗肛裂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利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对小针刀治疗肛裂的RCT文献进行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评价小针刀手术治疗肛裂的疗效,为肛裂的小针刀手术疗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制定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对中文文献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首席医学网)及英文检索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进行网络检索,整理并筛选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进行Jadad质量评价及相关资料提取,然后根据提取结果进行分组对比及统计学分析,对分组资料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I2值,对有明显异质性结果进行定性分析,无明显异质性结果则进行Meta分析。分类资料计算RR值及其95%可信区间,连续性变量计算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可信区间,采用Z检验计算P值分析合并效应量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6篇文献。对所纳入文献按结局指标进行分组统计,其中5项结局指标进行定量分析(Meta分析),10项进行定性分析(卡方检验)。定量分析结果:①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疗效对比;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疼痛时间、术后创面发生率、术后疼痛积分、住院时间。定性分析结果:①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创面出血平均消失时间、术后排尿障碍率、术后便血平均积分、术后复发率、术后感染率;②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创面出血率、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大便失禁发生率、术后患者满意度。研究结论:小针刀手术与传统肛裂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在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平均消失时间、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方面均优于传统肛裂手术;在术后创面出血平均消失时间、术后排尿障碍率、术后便血量、术后感染率及术后复发率方面可能优于传统肛裂手术;而在手术平均用时、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创面出血率、术后大便失禁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尚无足够数据显示其有显着差异。目前国内肛裂手术仍以传统手术刀手术为主,小针刀手术也有一定缺点,如对操作手法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对人体解剖特别是局部解剖不熟悉,手法不当,容易造成损伤,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尚有一定难度。因此,可以将小针刀手术作为治疗肛裂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局限性:文献检索方面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偏倚,RCT文献数量较少,文献质量普遍不高,存在设计漏洞,统计方法使用不当导致统计学偏倚等均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应谨慎对待本研究结果及结论。
许洪伟[2](2016)在《肛裂切除加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陈旧性肛裂患者接受肛裂切除加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的88例陈旧性肛裂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患者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使用肛裂切除加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肛裂切除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97.8%,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88.3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进行1年随访,观察组有4例复发,对照组有10例复发,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陈旧性肛裂患者接受肛裂切除加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好,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袁建军[3](2015)在《肛裂后位与侧位切扩术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肛裂后位切扩术与侧位切扩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肛裂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襄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肛裂后位切扩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裂侧位切扩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创口愈合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位切扩术与侧位切扩术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手术方案,以尽量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党萍[4](2015)在《内括约肌侧后位钳夹松解术与内括约肌后位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对比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寻求一种创伤小、疗程短、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治疗慢性肛裂的手术方法。方法: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2013年10月~2014年10月60例慢性肛裂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60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标号,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内括约肌侧后位钳夹松解术,对照组采用内括约肌后位松解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当天肛门疼痛持续时间、第一次换药肛门疼痛程度、第一次排便时肛门疼痛程度)、术后排尿困难情况、术后出血情况、术后感染情况、术后肛门功能评价、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复发情况,将两组观察结果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减轻术后肛门疼痛程度、减少术后排尿困难及术后出血、缩短切口愈合时间等方面(P<0.05)优于对照组;在术后当天肛门疼痛持续时间、术后感染、术后肛门功能、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等方面(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治愈率均为100%,且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括约肌侧后位钳夹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临床疗效满意,尤其在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优势,且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张智娟,肖成,刘锡铨,包文娟,郭美丽[5](2014)在《肛裂外科治疗的进展》文中认为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的小溃疡,其方向与肛纵轴平行,呈梭形或椭圆形,又称肛管溃疡[1]。肛裂在肛门疾病中是仅次于痔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我国男性略多于女性。裂口90%好发于后正中位[2-4],其次是前位(12点),侧位者应警惕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结核病等。临床表现主要以周期性的肛门疼痛、少量出血、便秘[5]、肛门瘙痒为特征。肛门周期性疼痛,一般认为排便时疼痛是创伤性疼痛,
王胜利[6](2014)在《肛裂切除加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肛裂切除加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1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85例陈旧性肛裂患者给予肛裂切除加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记录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患者中痊愈49例,显效27例,有效9例,无效0例;术后随访2例复发,经二次手术治愈;术后10例患者疼痛、3例老年患者出现排尿困难,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感染、出血等;术后患者肛门形态都完整,无后遗症发生。结论肛裂切除加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肯定,能够显着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彭军良,姚向阳,沈冬晓[7](2012)在《陈旧性肛裂手术治疗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表明肛裂是齿状线下肛管上皮过度伸展造成的肛门上皮纵行全层裂开,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呈梭形或椭圆形溃疡,引起排便性周期性肛门剧烈疼痛。肛裂在人群中发病率为2.19%,专科就诊率约占14%,其中约10%为陈旧性肛裂。陈旧性肛裂为肛裂反复发作,裂口已形成梭形溃疡,伴有皮垂、肛乳头肥大、皮下瘘、肛窦炎等并发症。现代研究认为,肛裂的本质是缺血性溃疡,是因内括约肌痉挛引发肛管后位供血不足,日久难以愈合而形成溃疡,切断部分内括约肌是解除痉挛根治肛裂的根本措施。但临床上切断内括约肌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何进一步提高陈旧性肛裂的手术水平,最大限度地保护肛门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仍是广大肛肠科医生亟须解决的难题。本文拟就其手术治疗的几个问题讨论如下。1齿线及ATZ上皮保留问题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确切,术后很少复发,但术后可出现锁孔畸形、肠液外溢、肛门潮湿、感觉性大便失禁等并发症,这可能与手术中切除齿线及齿线区过多有关。齿
彭军良[8](2012)在《后侧切保留齿线术治疗陈旧性肛裂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和评价后侧切保留齿线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后侧切保留齿线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主要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便血、锁孔畸形、肛门潮湿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愈率、术后尿潴留、肛缘水肿、切口感染、复发、肛门狭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侧切保留齿线术与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相比,具有创面小,愈合时间短、肛门疼痛轻、便血少,术后无锁孔畸形及肛门潮湿,更有利于保护肛门功能。
赵金庭,霍彩霞[9](2012)在《肛裂括约肌切断术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发生于肛管皮肤的全层纵形裂开并形成感染性溃疡称为肛裂,20~40岁高发,男女发病比例为1.0∶2.5,一般位于前后正中位,后位多见[1-4]。以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为特点[5-9]。肛裂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一般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
王振彪,张志强,焦霞,张君峰[10](2010)在《肛裂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国内近10年来公开发表的关于肛裂的临床试验文献,分析肛裂的常用治疗方法;评价肛裂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为中医药治疗肛裂的系统评价奠定基础。方法:按照循证医学有关治疗文献评价原则,对机检有关治疗性肛裂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评价。结果:检索得到1208篇文章中有52篇采用了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确认使用随机方法的34篇,占65.38%,描述具体随机办法的2篇;有诊断标准记载的28篇,占53.85%,有明确疗效评定标准的38篇,占73.08%,提及组间可比性18篇,占34.62%,均无基线统计描述。标注有科研课题资助的仅5篇,结论:目前公开发表的肛裂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中随机对照原则的执行描述不具体,数据的处理可信度较差,方案设计不够合理等,质量亟待提高;肛裂治疗方法多样,评价指标模糊,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不一;提示该病临床研究设计水平有待提高,规范的疗效评价体系急需建立。
二、肛管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284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肛管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284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小针刀治疗肛裂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小针刀疗法的研究进展 |
1 介绍与由来 |
2 作用机理 |
3 适应症 |
4 存在的问题 |
5 应用现状 |
6 发展前景 |
二、肛裂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肛裂的认识 |
1.1 肛裂的中医命名 |
1.2 肛裂的病因病机 |
1.3 肛裂的中医诊断标准 |
1.4 肛裂的中医治疗 |
2 西医对肛裂的认识 |
2.1 肛裂的病因学研究 |
2.2 肛裂的西医诊断标准 |
2.3 肛裂的西医治疗 |
三、循证医学与Meta分析 |
1 循证医学的概念及原则 |
2 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
3 循证医学与中医学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
引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1 文献检索 |
1.1 检索词 |
1.2 数据库检索 |
2 文献筛选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3 资料提取 |
3.1 提取内容 |
3.2 提取方法 |
4 文献质量评价 |
5 统计分析 |
二、研究结果 |
1 文献筛选结果 |
2 文献特征描述 |
2.1 样本量 |
2.2 诊断标准 |
2.3 干预措施 |
2.4 疗效评价标准 |
3 文献质量情况 |
3.1 随机分配方案 |
3.2 随机分配方案隐藏 |
3.3 盲法 |
3.4 研究结果盲法 |
3.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
3.6 选择性报告 |
3.7 其他偏倚 |
4 结局指标 |
4.1 疗效对比 |
4.2 术后疼痛平均消失时间对比 |
4.3 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对比 |
4.4 术后疼痛VAS平均积分对比 |
4.5 平均住院时间对比 |
4.6 文献定性分析 |
三、结论 |
四、问题与展望 |
1 问题 |
2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肛裂切除加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3)肛裂后位与侧位切扩术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评定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3 讨论 |
(4)内括约肌侧后位钳夹松解术与内括约肌后位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a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观察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中医诊断标准 |
1.2.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
1.6 统计方法 |
1.7 样本含量及分组方法 |
1.8 病例资料一般情况 |
1.9 治疗方法 |
1.9.1 术前准备 |
1.9.2 麻醉及体位 |
1.9.3 消毒 |
1.9.4 手术方法 |
1.9.5 术中注意事项 |
1.9.6 术后常规处理 |
1.9.7 术后并发症处理 |
1.10 观察和评价指标 |
1.10.1 观察指标 |
1.10.2 疗效评定标准 |
1.10.3 安全性评定标准 |
第二部分 结果及分析 |
1. 观察结果 |
1.1 术后肛门疼痛情况观察结果 |
1.1.1 疼痛持续时间 |
1.1.2 疼痛程度 |
1.2 术后排尿困难情况 |
1.3 术后出血情况 |
1.4 术后切口感染情况 |
1.5 肛门功能评价 |
1.6 切口愈合时间 |
1.7 住院时间 |
1.8 术后复发 |
2. 疗效评价结果 |
3. 安全性评价结果 |
4. 结果分析 |
4.1 病例基本情况分析 |
4.2 术后观察数据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西医对肛裂的认识 |
1.1 中医对肛裂的认识 |
1.1.1 中医对肛裂病名及病机的认识 |
1.1.2 中医对肛裂治疗的认识 |
1.2 西医对肛裂的认识 |
1.2.1 西医对肛裂病因的认识 |
1.2.2 肛裂的西医非手术治疗 |
2. 内括约肌松解术在慢性肛裂治疗中的应用情况 |
3. 内括约肌侧后位钳夹松解术的理论基础 |
4. 内括约肌侧后位钳夹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特点 |
5. 慢性肛裂术后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五部分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5)肛裂外科治疗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指扩术 |
2 挂线术 |
3 肛裂切除术 |
4 纵切横缝术 |
5 内括约肌切断术 |
5.1 肛门后位内括肌切断术: |
5.2 肛门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 |
5.2.1 开放式: |
5.2.2 闭合式: |
5.3 前位内括约肌切断术: |
6 小针刀内括约肌切断术 |
7 讨论 |
(7)陈旧性肛裂手术治疗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齿线及ATZ上皮保留问题 |
2 内括约肌切断多少的问题 |
3 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问题 |
4 微创内括约肌切断术 |
5 小结 |
(8)后侧切保留齿线术治疗陈旧性肛裂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存在问题及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肛裂括约肌切断术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外括约肌切断术 |
2 内括约肌切断术 |
2.1 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 |
2.1.1 侧位内括约肌挑出切断术: |
2.1.2 侧位内括约肌显露切断术 (直视) : |
2.1.3 侧位皮下内括约肌切断术 (盲视) : |
2.2 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 |
2.3 前位内括约肌切断术 |
2.4 其他点位内括约肌切断术 |
3 内、外括约肌同时切断术 |
3.1 同一点位内、外括约肌同时切断术 |
3.2 不同点位内、外括约肌同时切断术 |
四、肛管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284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小针刀治疗肛裂的Meta分析[D]. 魏宝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2]肛裂切除加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效果观察[J]. 许洪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16)
- [3]肛裂后位与侧位切扩术疗效比较[J]. 袁建军. 临床医学, 2015(07)
- [4]内括约肌侧后位钳夹松解术与内括约肌后位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对比观察[D]. 党萍.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05)
- [5]肛裂外科治疗的进展[J]. 张智娟,肖成,刘锡铨,包文娟,郭美丽. 内蒙古中医药, 2014(25)
- [6]肛裂切除加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分析[J]. 王胜利. 医药与保健, 2014(01)
- [7]陈旧性肛裂手术治疗的几个问题[J]. 彭军良,姚向阳,沈冬晓. 中医外治杂志, 2012(02)
- [8]后侧切保留齿线术治疗陈旧性肛裂临床观察[D]. 彭军良. 苏州大学, 2012(10)
- [9]肛裂括约肌切断术应用进展[J]. 赵金庭,霍彩霞. 临床误诊误治, 2012(02)
- [10]肛裂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A]. 王振彪,张志强,焦霞,张君峰. 中医肛肠理论与实践——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二零一零年中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