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尿病足患者脂代谢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严邦胜,吴广鹏,殷文靖,毛月芹[1](2021)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联合黄芪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联合黄芪汤加减治疗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2)、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联合黄芪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血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沉降率,并检测两组足背动脉踝肱指数、胫后动脉踝肱指数的变化,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0.95%。两组治疗后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踝肱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腹泻、皮疹、食欲下降、恶心发生率比较无显着差异。结论:与单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相比,采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联合黄芪汤加减治疗,能进一步改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与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踝肱指数,不良反应少,总体疗效可靠。
韩云鹏,谢春光[2](2021)在《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多因素导致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发病率及并发症逐年升高,带来了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气虚血瘀被认为是糖尿病诸多并发症的重要病机,作为益气活血代表方的补阳还五汤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研究、相关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也成为热点,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阮克进(Nguyen Khac Tien)[3](2021)在《二地卫矛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养阴清热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本方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及中医阴虚瘀热证的诊断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地卫矛汤方,每日1剂,共观察12周。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记录其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血压、血糖、血脂、尿白蛋白/肌酐定量、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及胱抑素C、炎症因子(TGF-β1、IL-6、TNF-α)、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并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指标经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均衡性,结果具可比性。①疾病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症状体征的改善作用:治疗组对于口干口渴、腰腿酸软、腰痛如刺、尿频、浮肿、盗汗等的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③降糖: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④减少尿蛋白的作用:两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24小时尿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具极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有优势,P<0.05。⑤改善肾功能的作用: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酐、胱抑素C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改善更佳,P<0.05。⑥降压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SBP、DBP均明显降低,P<0.01。⑦调脂作用: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水平下降,P均<0.01、HDL-C水平升高,P均<0.05;治疗组降脂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⑧血液流变学变化: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及全血高、低切黏度分值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⑨抗炎作用:两组治疗后TGF-β 1、IL-6、TNF-α分值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抗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⑩安全性评价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观察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通过临床研究提示,二地卫矛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二地卫矛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既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血糖、血压,调节血脂,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保护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且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赵博旭[4](2021)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要素与甲功指标相关分析及血瘀证预测模型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 研究一:探究T2DM患者单一证候要素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和甲状腺功能指标对其中医证候要素发生的具体影响;2 研究二:探究T2DM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与糖脂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及各指标间的具体影响;3 研究三:探究T2DM血瘀证的特异性指标信息,尝试探索其生物学基础;方法:1 研究一:按照纳排标准纳入175例T2DM患者并收集其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指标,对其单一证候要素及证候要素的组合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将各个单一证候要素作为因变量,将其基础情况、甲状腺功能指标以及糖脂代谢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数据筛选建立模型。2 研究二:按照纳排标准纳入175例T2DM患者并收集其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指标,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T2DM患者的基础情况、甲状腺功能指标以及糖脂代谢指标间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后采用一元或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具有相关性的指标进行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数据筛选建立模型,并通过检验方法对回归模型进行验证。3 研究三:按照纳排标准纳入175例T2DM患者并收集其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指标,据其是否有血瘀证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通过相关性分析从44个实验室指标中筛选出与T2DM血瘀证具有相关性的指标,应用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程序构建T2DM血瘀证的预测模型,并采用五倍交叉验证方法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 研究一:通过对纳入的175例T2DM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以及要素组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如下结果。T2DM患者的证候要素中阴虚证最为多见,证素组合中五证组合最为多见,且以虚实夹杂证为主。对单一证候要素与基础情况和实验室指标进行二分类回归分析发现如下结果。研究发现对于T2DM患者舒张压为其阴虚证的主要影响因素;BMI为其痰湿证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为其血瘀证、结热证和水湿证的主要影响因素;TGAb为其郁热证和肝阳证的主要影响因素;FT3为其气虚证的主要影响因素;TRAb为其痰热证的主要影响因素;TSH为其阳虚证的主要影响因素;性别为其血虚证的主要影响因素;病程为其湿浊证的主要影响因素。2 研究二:通过对纳入的175例T2DM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如下结果。研究发现纳入病例中的男性89例,女性86例,年龄在50-59岁之间的人数最多,且超重的人数最多。通过对T2DM患者中基础情况和实验室指标间具有相关性的指标间进行一元或多元回归分析得到11个回归方程:TT4=7.50918+0.13498×HbA1c;FT3=4.07363+0.03575 × C 肽-0.01579 × 年龄;FT4=0.81761+0.01570 × HbA1c;TSH=1.07612+0.12645× TG+0.24242×LDL;TC=3.78480+0.32175× TSH;TG=10-0.06616+0.04314×TSH+0.05526×C肽;HDL=1.55537-0.02371×C 肽-0.01307×BMI;LDL=2.26751+0.17915×TSH;HbAlC=100.76777+0.12889×FT4;C 肽=-1.87744+0.15922× TGG+0.19312× BMI-0.00453× 病程;INS=100.14207+0.03923×TG+0.03328×BMI。3研究三:通过应用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程序构建T2DM血瘀证的预测模型后得到如下结果。研究最终得到的模型中训练和测试样本准确率分别为72%、70.6%。且T2DM患者血瘀证预测模型中,标准化的重要性>50%的自变量指标依次是D-D(100.0%)、MPV(59.0%)、C肽(52.3%)。结论:1 研究一:舒张压的升高可能会增加患阴虚证的风险;BMI的增长可能会增加患痰湿证的风险;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增加患血瘀证、结热证和水湿证的风险;TGAb阳性者可能更易患郁热证和肝阳证;在正常范围内FT3的升高可能会降低患气虚证的风险;在正常范围内TRAb>0.3 IU/mL者可能更易患痰热证;在所研究范围内TSH的升高可能会降低患阳虚证的风险;女性可能更易患血虚证;病程的延长可能会增加患湿浊证的风险。2 研究二:T2DM病人的年龄、HbAlc、C肽以及TG水平可能会对其甲状腺功能指标产生影响;BMI、C肽以及TSH水平可能会对其脂代谢指标产生影响;病程、BMI、FT4以及TG水平可能会对其糖代谢指标产生影响。3 研究三:D-D可能为T2DM血瘀证的判别指标,且D-D、MPV、C肽可能为T2DM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
肖参参[5](2021)在《健身气功·大舞对2型糖尿病患者步态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近年来的资料显示,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始终处于逐年增加的趋势,现阶段已达11.2%,其中绝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而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加以及下肢功能的减退,2型糖尿病患者步态会逐渐发生改变,常伴随着足底压力异常分布、身体的稳定性下降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以健身气功·大舞作为运动处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研究,共经过4轮不同方式的评估和筛选,最终确定符合条件的志愿者30人,并随机分成实验组15人和对照组15人。对实验组成员进行14周健身气功·大舞干预,练习频率为每天一次,每次70分钟,共练习14周。通过对比实验前后两组受试者各项指标变化,分析健身气功·大舞对实验组受试者步态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经过14周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后,实验组受试者相对于实验前,多项指标具有显着性或非常显着性差异,具体结果如下:(1)步态指标:(1)支撑期各阶段比例:左脚初始着地期(P1)、支撑后期(P4)、右脚支撑后期(P4)占比显着性增加(P<0.05),左、右脚中点支撑期(P3)占比出现非常显着性下降(P<0.01)。(2)步态的空间参数:步长出现显着性增加(P<0.05),步速出现非常显着性增加(P<0.01),步宽、右侧足轴角出现显着性下降(P<0.05)。(2)平衡指标:(1)睁眼期间的摆动长度、椭圆面积、椭圆倾斜角度、Y轴平均摆幅均出现显着性减小(P<0.05)。(2)闭眼期间的摆动长度、椭圆倾斜角度出现非常显着性减小(P<0.01),椭圆面积出现显着性减小(P<0.05)。(3)足底各区域指标:(1)接触面积:左脚T1、右脚HM的接触面积下降显着(P<0.05),左脚M2-M3、HL增加非常显着(P<0.01),左脚M4-M5、HM、右脚M2-M3、M4-M5、HL增加显着(P<0.05)。(2)峰值压力:左脚M2-M3、右脚M2-M3、M4-M5部位的峰值压力下降非常显着(P<0.01)。左脚M4-M5、AL、HL、右脚HM部位的峰值压力下降显着(P<0.05)。结论:(1)健身气功·大舞练习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步态指标具有积极影响,支撑期的各个阶段所占比例趋于合理化,步长、步速增加、步宽、足轴角减小。(2)健身气功·大舞练习可以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衡能力,睁眼和闭眼期间站立时的身体稳定性显着增加。(3)健身气功·大舞练习对2型糖尿病患者左右足底各区域与地接触面积和峰值压力的改善具有良好效果,使足底各区域与地接触面积和压力更趋于合理化分布,降低峰值压力。
武欢[6](2021)在《基于SCAP/SREBP-2通路介导的胆固醇代谢及炎症反应探讨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通常由营养过剩引起,其特征为脂质代谢紊乱。长期高脂血症,周围组织中异常的脂质蓄积,会导致肝脂肪变性、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等病理改变。因而调节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在高脂血症的治疗中至关重要。SREBP-2是脂代谢中胆固醇代谢的关键调控因子,受SCAP激活后,进入核内调控靶基因HMGCR、PCSK9的表达。此外,SCAP/SREBP2能够促进炎症反应。SCAP/SREBP2可促进NLRP3炎性体激活,NLRP3激活后将炎症因子IL-1β和IL-18前体切割成成熟形式,从而诱导炎症反应。本实验以高脂血症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SCAP、SREBP-2表达水平及其下游胆固醇代谢靶基因HMGCR、PCSK9和炎症反应相关靶基因NLRP3及其下游炎症因子IL-1β、IL-18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通过SCAP/SREBP-2信号通路调节胆固醇代谢和炎症反应,进而改善高脂诱导的肝脂肪变性及动脉炎性损伤的机制,为临床应用电针治疗高脂血症及其相关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2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50)g,鼠龄:8周。所有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挑选10只分到空白组饲喂基础饲料,剩余62只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28天以建立高脂血症模型。最终57只大鼠造模成功,随机编号后随机挑选50只随机分配到为高脂模型组、假电针组、电针组、电针加过表达组、干扰组,每组10只。分组结束后,所有大鼠维持原有饲养方法不变。电针组及电针加过表达组大鼠,给予电针刺激,取双侧丰隆穴及阴陵泉穴,每次电针治疗时选取同侧丰隆穴及阴陵泉穴连接一组电针,左右侧交替进行刺激,选取等幅疏密波,电流强度为2m A,疏密波(疏波:2Hz,密波:100Hz),留针30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28天。假电针组治疗时仍选取同侧丰隆及阴陵泉穴,只将针固定于穴位皮下而不刺入穴位,再连接电针线,但不通电刺激。同时电针加过表达组大鼠在电针治疗的同时给予尾静脉注射过表达SCAP的慢病毒,干扰组大鼠单纯给予干扰SCAP表达的慢病毒。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2、3、4周,采用电子秤测量并记录各组大鼠体重。于干预第4周末,所有大鼠禁食不禁水12h,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清中TC、TG、HDL-C及LDL-C水平、肝脏AST、ALT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包括全血高、中、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大鼠处死后迅速取全肝组织及主动脉弓组织进行指标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肝脏中TC水平;采用光镜下观察肝脏及主动脉弓形态学。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肝脏SCAP、SREBP-2及HMGCR、PCSK9的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肝脏SCAP、SREBP-2及HMGCR、PCSK9的mRNA表达水平;运用免疫荧光法定位肝脏SCAP蛋白表达部位并计算平均免疫荧光强度。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肝脏及主动脉弓NLRP3蛋白表达水平及定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及主动脉弓IL-1β、IL-1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体重、血脂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影响。(1)各组大鼠体重结果:高脂饮食导致模型组大鼠在测量各个时期体重均高于空白组(P<0.01);在干预前,高脂血症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电针加过表达组及干扰组大鼠体重无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2周后,电针组及干扰组大鼠体重与模型组开始出现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3周后电针加过表达组大鼠体重与模型组之间开始出现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4周后,假电针组大鼠体重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在干预4周后,电针加过表达组大鼠开始体重高于电针组(P<0.05);整个干预过程中,干扰组大鼠体重与电针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各组大鼠血脂结果:高脂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显着升高(P<0.01);经过电针干预后,电针组血清TC、LDL-C水平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假电针组血清TC水平与模型组相比下降(P<0.05);电针加过表达组血清TC、LDL-C水平高于电针组(P<0.01),低于模型组(P<0.01);干扰组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模型组与电针组(P<0.01,P<0.05)。除干扰组血清TG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外(P<0.01),各组之间血清TG及HDL-C水平无显着性差异。(3)各组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高脂模型组大鼠高、中、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假电针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组高、中、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显着降低(P<0.01);电针加过表达组高、中、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模型组(P<0.05,P<0.01),电针加过表达组200 s-1、30s-1、5s-1的全血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较电针组上升(P<0.05,P<0.01);干扰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在30s-1切变率下显着低于电针组(P<0.01)。2.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TC水平、肝酶水平及肝脏和主动脉弓形态学的影响。(1)各组大鼠肝脏TC水平高效液相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TC水平显着升高(P<0.01);假电针组肝脏TC水平较模型组无明显统计学变化(P>0.05);电针组大鼠肝脏TC水平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电针加过表达组肝脏TC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1),但高于电针组(P<0.05);干扰组大鼠肝脏TC水平低于模型组与电针组(P<0.01)。(2)各组大鼠肝酶水平结果:高脂饮食能够显着升高大鼠血清AST、ALT水平(P<0.01);电针干预后,大鼠血清肝酶水平显着降低(P<0.01);假电针组干预能够降低血清ALT水平(P<0.05),AST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电针加过表达组血清AST、ALT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P<0.01),但高于电针组(P<0.01,P<0.05);干扰组血清AST、ALT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血清AST水平低于电针组(P<0.05)。(3)各组大鼠肝脏形态学:HE染色显示,空白组肝索清晰,细胞紧密相连,胞质均匀丰富,无空泡和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在模型大鼠肝组织切片中发现了弥漫性脂肪变性,脂滴空泡将细胞核挤向一侧,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假电针组脂滴空泡及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组稍有减少。电针+SCAP过表达组肝组织脂肪变性减轻,与模型组相比脂滴空泡较少,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电针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较电针+SCAP过表达组进一步减轻。SCAP干扰组脂肪变性程度较轻,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4)各组大鼠主动脉弓形态学:主动脉组织HE染色显示,空白组大鼠的主动脉腔光滑完整,厚度均匀,内皮下未见脂质及炎性细胞浸润。在模型大鼠中,发现主动脉管壁增厚,细胞排列轻度不规则,可见明显炎细胞浸润。假电针组大鼠主动脉弓与模型组结构相似,炎细胞浸润稍有减少。电针组主动脉弓结构与模型组相似,但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电针+过表达组大鼠主动脉弓炎细胞浸润程度介于模型组与电针组之间。干扰组大鼠主动脉弓炎细胞浸润程度与电针组相似。3.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SCAP/SREBP-2及下游胆固醇代谢相关靶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1)各组大鼠肝脏SCAP、SREBP-2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SCAP、SREBP-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1);假电针组SCAP、SREBP-2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电针组肝脏SCAP、SREBP-2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电针加过表达组SCAP、SREBP-2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但高于电针组(P<0.01);干扰组SCAP、SREBP-2蛋白水平较电针组明显降低(P<0.01)。(2)各组大鼠肝脏HMGCR、PCSK9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比,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肝脏HMGCR、PCSK9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假电针组HMGCR、PCSK9蛋白表达有所下降,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组HMGCR、PCSK9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1);电针加过表达组HMGCR、PCSK9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高于电针组(P<0.05);干扰组HMGCR、PCSK9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与电针组显着降低(P<0.01,P<0.05)。(3)各组大鼠肝脏SCAP免疫荧光结果:SCAP蛋白在肝细胞中总体呈高表达状态,定位于胞质中。对肝细胞SCAP免疫荧光强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各组之间表达趋势与WB检测结果一致。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SCAP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假电针组肝脏SCAP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05);经过电针干预后大鼠SCAP蛋白相对含量明显下降(P<0.01);电针加过表达组肝脏SCAP蛋白相对含量明显下降(P<0.05);干扰组肝脏SCAP蛋白相对含量明显下降(P<0.01)。4.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SCAP/SREBP-2及下游胆固醇代谢相关靶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1)各组肝脏SCAP、SREBP-2 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比,高脂血症模型组大鼠肝脏SCAP、SREBP-2相对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假电针组大鼠肝脏SCAP、SREBP-2相对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电针组肝脏SCAP、SREBP-2相对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电针加过表达干预后,大鼠肝脏SCAP、SREBP-2相对mRNA含量降低(P<0.05),其中SCAP相对mRNA表达水平高于电针组(P<0.01);干扰组SCAP、SREBP-2 mRNA相对含量与电针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2)各组肝脏HMGCR、PCSK9 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高脂血症模型组大鼠肝脏HMGCR、PCSK9相对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假电针组HMGCR、PCSK9相对mRNA表达水平相较于HLP组没有明显变化(P>0.05);电针组HMGCR、PCSK9相对m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1);电针加过表达组大鼠的肝脏HMGCR、PCSK9相对mRNA含量明显下降(P<0.01,P<0.05),高于电针组(P<0.05);干扰组HMGCR、PCSK9相对mRNA含量明显下降(P<0.01),其中HMGCR相对mRNA含量较电针组明显下降(P<0.05)。5.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及主动脉弓组织NLRP3及IL-1β、IL-18蛋白表达的影响。(1)各组大鼠肝脏及主动脉组织NLRP3免疫组化结果:经过高脂饮食诱导,模型组大鼠NLRP3相对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假电针组肝脏NLRP3水平与HLP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电针组NLRP3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1);电针加过表达组肝脏NLRP3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电针组(P<0.01);干扰组肝脏NLRP3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2)各组大鼠肝脏及主动脉弓组织IL-1β、IL-18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及主动脉弓组织相对IL-1β以及IL-18含量明显上升(P<0.01);假电针组肝脏IL-1β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1),电针组IL-1β、IL-18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1);肝脏IL-18及主动脉弓IL-1β、IL-18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电针加过表达组肝脏及主动脉弓组织IL-1β、IL-18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电针组(P<0.05,P<0.01);干扰组肝脏及主动脉弓组织IL-1β、IL-18水平低于模型组及电针组(P<0.01)。结论1.电针能够抑制高脂血症大鼠体重增长,降低血清TC、LDL-C水平,同时抑制肝脏TC合成,改善高脂导致的血液高粘、高滞状态,抑制肝脏脂肪变性及动脉炎性损伤。2.电针能够通过抑制高脂血症大鼠肝脏SCAP/SREBP-2表达,下调下游靶基因HMGCR、PCSK9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最终达到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内吞清除的作用。3.电针能够通过抑制SCAP/SREBP-2表达,从而抑制NLRP3及下游IL-1β、IL-18表达,改善高脂状态下肝脏及主动脉弓的炎症级联反应。4.综上所述,电针能够通过抑制高脂血症大鼠SCAP/SREBP-2通路,下调胆固醇合成代谢相关靶基因HMGCR、PCSK9及炎症反应相关靶基因NLRP3、IL-1β、IL-18的表达,从而达到改善高脂引起的肝脂肪变性及动脉炎性损伤的作用。
苗天池[7](2021)在《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联合针刺对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型)患者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联合针刺对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型)(ACI)患者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20年6月诊治的60例风痰瘀阻型ACI患者,通过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0例)和中医组(30例),前者给予常规治疗+针刺,后者在其基础上给予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代谢、血液流变学、中医症候积分,并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着高于常规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流变指标水平均显着降低,且中医组治疗后显着低于常规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均显着降低,HDLC水平显着升高,且中医组治疗后升高或降低程度大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联合针刺应用于风痰瘀阻型ACI患者中,可促进其脂代谢和血流变指标的改善,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肖红霞[8](2021)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G3A2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引起的并发症及后遗症是导致肾衰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通过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G3A2期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等指标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经济压力。方法:选择2019年6月到2021年1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G3A2期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缬沙坦胶囊80mg、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基础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方案下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治疗12周后,主要观察指标如下:安全性指标:血、尿、大便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肝功能等指标,实验前后各测试一次;每周监测呼吸、心率、脉搏、血压、体温等基础生命体征。疗效性指标:主要疗效性指标:1)中医证候积分;2)脂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中膜厚度(IMT);次要疗效性指标:1)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2)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24h尿蛋白定量。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60例患者中,对照组和治疗组各脱落3例,两组以病程在10-15年最为多见。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脂代谢指标、糖代谢指标等方面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可以进行比较。2.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治疗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有效率88.9%,对照组有效率59.3%,采用秩和检验比较z=-2.118,P=0.034(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效果更优(P<0.05)。3.肾功能变化:经12周治疗后,治疗组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0周时相比具有显着差异。治疗组血肌酐由95.92±12.33下降至78.14±5.91umol/l(P<0.01)。肾小球滤过率由0周时43.93±4.21上升至59.89±1.80ml/min(P<0.01)。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由113.11±34.27下降至47.34±16.65mg/24h(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糖代谢变化:经12周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在空腹血糖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治疗组空腹血糖从9.23±1.84下降至8.60±1.94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从9.10±1.46下降至8.58±1.33mmol/l,但两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可比性;在调节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治疗组由9.19±0.80下降至9.10±0.81mmol/l,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无意义,说明对照组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无明显作用,并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5.脂代谢变化:经12周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与0周时相比具有一定的作用。治疗组甘油三酯从3.44±0.88下降至2.66±1.01mmol/l,对照组甘油三酯从3.41±0.92下降至3.18±0.86mmol/l,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1.26±0.14升高至2.27±0.60mmol/l,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1.33±0.13升高至2.54±0.31mmol/l,且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更明显,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在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两组干预前后采用t检验,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照组无意义,说明治疗组在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有效,对照组无效。6.中医证候积分:经12周治疗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由34.52±4.10下降至18.44±8.12,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由33.85±4.15下降至13.78±5.06,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改善主症积分上,对照组与治疗组均有一定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主症积分改善更明显(P<0.05),除自汗盗汗外(P>0.05);在改善次症积分上,对照组与治疗组均有一定作用(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除失眠多梦、舌有瘀斑外(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G3A2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颈动脉中膜厚度水平,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在延缓病程进展中发挥了作用,且在实验过程中无不良事件的发生,证明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具有显着的优势,值得临床研究并推广。
林承妤[9](2021)在《益气逐瘀通络汤联合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归纳总结近来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研究等相关内容。通过临床研究,观察益气逐瘀通络汤治疗本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有效治疗方药。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60例,对这些患者依据随机对照法分组,将纳入研究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降糖,先住院期间起动硫辛酸注射液0.6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周,出院后继则用硫辛酸胶囊0.2g,口服,每日3次,共11周;30例治疗组采用西药加导师经验方益气逐瘀通络汤,两组疗程均为12周,对比以下数据:中医临床症状、血脂、血糖、中医证候积分、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密歇根筛查量表(MNSI)、血液流变学、细胞因子等指标变化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结果:①中医症状:组内比较,治疗组症状改善均较显着(P<0.01);而对照组患者仅仅在肢末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自汗畏风、如有蚁行和手足麻木改善明显(P<0.05或P<0.01)。组间比较,除外如有蚁行无明显差距,其余症状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②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中医证候,其中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③血糖相关指标:组内比较,治疗组有改善,差异显着(P<0.05);对照组除外HbAlc无差异,其余均差异显着(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显着于对照组(P>0.01)。④血脂相关指标:组内比较,治疗组患者有改善,差异显着(P<0.05);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统计结果(P>0.05)。组间比较,两组进行对比,(P<0.01),差异显着。⑤同型半胱氨酸比较:组内比较,统计分析显示,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经统计(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⑥MCV和SCV 比较:组内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和腓总神经MCV和SCV均有改善,差异显着(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显着于对照组(P<0.01)。⑦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统计分析,治疗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⑧密歇根筛查量表(MNSI):治疗前组间MNSI 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量表积分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的幅度要低于对照组,统计显示P<0.01。⑨细胞因子比较:组内比较,统计显示,两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更有意义(P<0.05)。⑩临床疗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安全指标:两组患者血尿粪、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未见异常,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气逐瘀通络汤联合硫辛酸较单用硫辛酸有更好的功效和疗效,特别是在降低血糖、同型半胱氨酸、TNF-α、hs-CRP指标、MNSI评分、调节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患者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SNCV,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的改善作用要更加突出,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徐晟[10](2021)在《益气养阴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气阴两虚夹瘀型DPN患者6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甲钴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逐瘀汤,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糖、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对照组和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2.中医症状改善方面:对照组除肢体麻木、疼痛改善外(P<0.01),其余症状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在肢体麻木、疼痛、精神不振、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烦失眠等方面较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各项症状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TCSS评分方面: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使TCSS评分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4.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均能改善正中和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P<0.05或<0.01),且治疗组在改善程度上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5.血液流变学方面:对照组在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和血浆粘度方面较治疗前未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则在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和血浆粘度方面均有显着改善(P<0.01),且改善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6.血糖方面:对照组血糖相关各项指标治疗后未见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均改善明显(P<0.01),且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7.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且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8.疾病综合疗效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9.安全性分析: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益气养阴逐瘀汤治疗DPN气阴两虚夹瘀型患者,能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糖代谢指标方面均有一定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二、糖尿病足患者脂代谢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尿病足患者脂代谢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联合黄芪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踝肱指数比较 |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
3 讨论 |
(2)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研究 |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2.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1.3 糖尿病肾病 |
1.4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
1.5 糖尿病足 |
1.6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 |
2 实验研究 |
2.1 改善血管内皮损伤 |
2.2 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
2.3 保护缺血组织 |
2.3.1 促进血管新生 |
2.3.2 改善低灌注 |
2.4 改善脂质代谢 |
(3)二地卫矛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1.1 病名认识 |
1.2 病因病机认识 |
1.3 中医辨治 |
1.4 常用治则治法 |
1.5 其他疗法 |
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2.1 糖尿病肾病的定义 |
2.2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
2.3 发病机制研究 |
2.4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病例选择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6 终止试验标准 |
2.7 不良事件的处理 |
3 试验设计 |
3.1 病例来源及分组 |
3.2 治疗方案 |
3.3 药品来源 |
4 观察指标 |
4.1 一般资料 |
4.2 疗效观察指标 |
4.3 安全性观察 |
4.4 疗效标准 |
5 安全性评价标准 |
6 统计学处理 |
7 研究结果分析 |
7.1 病例收集情况 |
7.2 基线比较 |
7.3 疗效比较 |
7.4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分析 |
8 讨论 |
8.1 立论依据 |
8.2 组方分析 |
8.3 疗效分析 |
8.4 机理探讨 |
8.5 思考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1: 中英文缩略词 |
附2: 中医症状积分评分表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要素与甲功指标相关分析及血瘀证预测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2型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相关性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T2DM的流行病学特点 |
2 T2DM的发病机制 |
3 T2DM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
4 T2DM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机制 |
5 甲状腺疾病对T2DM及其并发症的影响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2型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 |
1 T2DM的中医病名 |
2 T2DM的病因病机 |
3 T2DM的辨证与分型 |
4 T2DM的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的关系 |
5 中医对甲状腺疾病的认识 |
6 T2DM与甲状腺疾病的联系 |
7 总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研究一 2型糖尿病患者证候要素的发生与其基础情况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
1 研究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研究二 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和甲状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
1 研究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研究三 基于神经网络分析技术的2型糖尿病血瘀证预测模型构建的研究 |
1 研究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1 2型糖尿病病例报告表 |
2 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表 |
个人简介 |
(5)健身气功·大舞对2型糖尿病患者步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糖尿病 |
2.1.1 概念 |
2.1.2 分类及特征 |
2.1.3 诊断标准 |
2.1.4 并发症 |
2.1.5 运动对糖尿病的影响研究 |
2.2 步态 |
2.2.1 步态概述 |
2.2.2 糖尿病对步态的影响 |
2.2.3 糖尿病人群步态的检测 |
2.2.4 运动对糖尿病人群异常步态的影响研究 |
2.3 健身气功·大舞及其健身功效研究 |
2.3.1 健身气功·大舞概述 |
2.3.2 健身气功·大舞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2.3.3 健身气功·大舞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2.3.4 健身气功·大舞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
2.3.5 健身气功·大舞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
2.3.6 健身气功·大舞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实验对象身体状况评估方案 |
3.1.2 实验对象的确定与分组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步态指标研究结果比较 |
4.1.1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支撑期各阶段所占比例研究结果比较 |
4.1.2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步态的空间参数研究结果比较 |
4.2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平衡指标研究结果比较 |
4.3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指标研究结果比较 |
4.3.1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与地接触面积研究结果比较 |
4.3.2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峰值压力研究结果比较 |
5 分析与讨论 |
5.1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步态指标的影响 |
5.1.1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支撑期各阶段所占比例的影响 |
5.1.2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步态空间参数的影响 |
5.2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
5.3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指标的影响 |
5.3.1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与地接触面积的影响 |
5.3.2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峰值压力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身体状况安全问卷调查表 |
附录 B 相关仪器设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6)基于SCAP/SREBP-2通路介导的胆固醇代谢及炎症反应探讨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实验一 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体重、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1.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 |
1.3 实验动物造模及分组 |
1.4 干预方法 |
1.5 检测指标 |
1.6 数据分析 |
2.实验结果 |
2.1 干预前后各组大鼠体重水平变化 |
2.2 各组大鼠血脂水平比较 |
2.3 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比较 |
3.讨论 |
3.1 实验结果分析 |
3.2 针刺改善高脂血症的机制 |
实验二 电针对高脂血大鼠肝脏胆固醇合成及肝脂肪变性、动脉炎性损伤的影响 |
1.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分组及干预方法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1.4 标本取材及固定 |
1.5 检测指标 |
1.6 数据分析 |
2.实验结果 |
2.1 各组大鼠肝脏TC水平比较 |
2.2 各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比较 |
2.3 各组大鼠肝脏形态学 |
2.4 各组大鼠主动脉弓形态学 |
3.讨论 |
3.1 实验结果分析 |
3.2 高脂血症与肝脂肪变性及动脉炎性损伤的关系 |
3.3 电针改善肝脂肪变性及动脉炎性损伤的机制 |
实验三 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SCAP/SREBP-2及下游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 |
1.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分组及干预方法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1.4 标本取材及固定 |
1.5 检测指标 |
1.6 数据分析 |
2.结果 |
2.1 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SCAP/SREBP-2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2.2 SCAP在肝脏的定位及免疫荧光强度 |
2.3 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SCAP/SREBP-2通路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
3.讨论 |
3.1 实验结果分析 |
3.2 SCAP/SREBP途径与胆固醇代谢 |
3.3 电针对胆固醇代谢的调节作用 |
实验四 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和主动脉弓NLRP3、IL-1β、IL-18的影响 |
1.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分组及干预方法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1.4 标本取材及固定 |
1.5 检测指标 |
1.6 数据分析 |
2.实验结果 |
2.1 各组大鼠肝脏NLRP3水平比较 |
2.2 各组大鼠主动脉弓NLRP3水平比较 |
2.3 各组大鼠肝脏及主动脉弓IL-1β、IL-18水平比较 |
3.讨论 |
3.1 实验结果分析 |
3.1.1 电针能够下调肝脏及主动脉弓NLRP3蛋白表达 |
3.1.2 电针能够下调肝脏及主动脉弓IL-1β、IL-18的蛋白表达 |
3.2 NLRP3介导的炎症反应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
3.3 电针对高脂血症状态下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 |
讨论 |
1.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
2.选穴依据及电针参数和疗程的选择 |
2.1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
2.2 选穴依据 |
2.3 电针参数及疗程的选择 |
3.SCAP/SREBP-2途径的激活能够促进胆固醇合成,抑制胆固醇内吞清除 |
3.1 SCAP、SREBP-2与高脂血症 |
3.2 HMGCR、PCSK9与高脂血症 |
4.SCAP/SREBP-2途径的激活能够促进炎症反应 |
5.炎症反应加重高脂血症,促进肝脂肪变性和动脉炎性损伤 |
5.1 NLRP3 与高脂血症 |
5.2 炎性细胞因子与高脂血症 |
6.电针对脂质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 |
6.1 电针能够改善脂质代谢 |
6.2 电针能够改善高脂诱导的炎症反应 |
7.创新点 |
8.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针灸降脂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致谢 |
(7)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联合针刺对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型)患者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纳入以及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评价指标 |
1.5 疗效标准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2.1 两组疗效比较 |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3 两组脂代谢指标比较 |
2.4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
2.5 两组安全性比较 |
3 讨 论 |
(8)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G3A2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回顾 |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
1 DKD的病因病机 |
2 单味药及其提取物 |
3 中药多糖 |
4 中药复方 |
5 中药制剂注射液治疗DKD |
6 中医外治法 |
7 讨论及展望 |
综述二 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
1 DKD的概念及流行病学 |
2 DKD的发病机制 |
3 糖尿病肾病的西医治疗进展 |
4 总结 |
第二部分:临床实验研究 |
1 试验对象与试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 试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的判定 |
3 统计分析方法 |
4 流程图 |
5 结果 |
5.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5.2 两组治疗前比较 |
5.3 治疗后情况分析 |
6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讨论与分析 |
1 立题依据 |
1.1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病因病机探讨 |
1.2 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病因病机探讨 |
1.3 糖尿病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 |
1.4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探讨 |
2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方解及单味药物分析 |
2.1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剂分析 |
2.2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剂单味药物分析 |
3 疗效分析 |
3.1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对G3A2 期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疗效分析 |
3.2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对G3A2 期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Scr、GFR、及24h尿白蛋白的影响及分析 |
3.3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对G3A2 期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及分析 |
3.4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对G3A2 期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的分析 |
3.5 安全性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9)益气逐瘀通络汤联合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
1.1 中医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中医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
2.1 流行情况 |
2.2 发病机制 |
2.3 西医诊断 |
2.4 西医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病例选择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试验病例的终止 |
2.6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
2.7 病例的剔除 |
3 病例来源与分组 |
4 治疗方法 |
4.1 对照组 |
4.2 治疗组 |
4.3 药品来源 |
5 观察指标 |
5.1 一般指标 |
5.2 疗效性观察指标 |
5.3 安全性指标 |
6 疗效标准 |
6.1 中医证候疗效判断标准 |
6.2 西医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
6.3 安全性评价标准 |
7 统计学方法 |
8 结果 |
8.1 两组患者基线比较 |
8.2 疗效指标比较 |
8.3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3.1 立论依据 |
3.2 组方分析 |
3.3 研究结果分析 |
3.4 临床疗效机理探讨 |
3.5. 思考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评分量化表 |
附表2 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表 |
附表3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致谢 |
(10)益气养阴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学研究 |
1.1 中医病名由来 |
1.2 中医病机探讨 |
1.3 中医治疗 |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现代医学研究 |
2.1 流行病学 |
2.2 发病机制 |
2.3 分类及临床特点 |
2.4 早期评估及诊断方法 |
2.5 西医治疗 |
3.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终止及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及处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基础治疗 |
2.3 药物治疗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评价标准 |
2.6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7 统计学处理 |
3.实验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临床疗效比较 |
3.3 安全性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讨论 |
1.立项依据 |
2.组方分析及单味药研究 |
2.1 组方分析 |
2.2 单药分析 |
3.研究结果分析 |
3.1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
3.2 中医单项症状分析 |
3.3 TCSS评分分析 |
3.4 神经传导速度分析 |
3.5 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
3.6 糖代谢指标分析 |
3.7 临床疗效分析 |
3.8 安全性分析 |
4.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附录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调查表 |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 |
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进展 |
致谢 |
四、糖尿病足患者脂代谢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联合黄芪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可行性研究[J]. 严邦胜,吴广鹏,殷文靖,毛月芹.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5)
- [2]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 韩云鹏,谢春光. 四川中医, 2021(10)
- [3]二地卫矛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D]. 阮克进(Nguyen Khac Tien).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要素与甲功指标相关分析及血瘀证预测模型构建[D]. 赵博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健身气功·大舞对2型糖尿病患者步态的影响研究[D]. 肖参参.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基于SCAP/SREBP-2通路介导的胆固醇代谢及炎症反应探讨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影响[D]. 武欢.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联合针刺对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型)患者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观察[J]. 苗天池. 四川中医, 2021(05)
- [8]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G3A2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D]. 肖红霞.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益气逐瘀通络汤联合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 林承妤.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益气养阴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研究[D]. 徐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