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软件精英犯下泄露商业机密罪(论文文献综述)
吕铮[1](2021)在《真相小组》文中认为1.预审 初秋,下着一场不大不小的雨,天色灰蒙蒙的,雨滴打在雾蒙蒙的玻璃上,划出一道长长的抛物线。审讯室的铁门紧闭着,坚硬、冰冷,隔绝着外面的嘈杂和喧嚣。脚步声由远至近,一个身穿制服的警官缓步而来。他三十多岁的年纪,中等身材,相貌端正,浓眉下的一双眼睛略带疲惫。他是预审支队的副支队长,行里人称"那三斧子"的那海涛。
王亚男[2](2020)在《张家港市房产交易税收征收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现象愈发严重,房产交易税收是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手段之一,房产交易税收征收管理能够起到市场调控、收入调控和纳税服务的政府作用。本文选择张家港市为研究地域范围,探析如何进一步做好房产交易税收征收管理。在对研究综述、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房产交易税收征收管理有三个关键要素,分别为依据、人员和手段。依据的法律化、人员的精英化和手段的电子化能有效提升房产交易税收征收管理的工作效果。通过运用实地调查和研究整合的研究方法,作者基本掌握了张家港市房产交易税收征收管理在三个要素方面的现状。基于现状,结合访谈所得的资料,发现张家港市房产交易税收征收管理还存在种种问题,包括征管依据的法律化弱、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行政伦理素质不足、部门间信息共享还处于起步阶段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思想、利益和监督三个层面。在对存在的问题和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出,改进张家港市房产交易税收征收管理,就要做好法律制度、人员队伍、电子政府、监督机制四方面的进一步建设。
何舒琳[3](2018)在《W集团品牌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W集团是国内家喻户晓的家电品牌,主营业务涵盖彩电、冰箱、洗衣机、智能盒子、空调等中大型家电。从1988年成立起,经过整整三十年的苦心经营,凭借成熟、可靠、务实的品牌形象深刻印在了国内消费者的心里。而随着高科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要求不再仅仅拘泥于其本身的功能,而更多的是对家电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联互控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小米、暴风等新互联网企业逐渐兴起以及智慧家庭概念的提出,像W集团这种成熟的传统家电企业已经意识到生存压力,转型升级迫在眉睫。W品牌如何从众多行业新秀中突围而出,在新时代家电行业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是其品牌营销策略改革的重点。本文将首先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环境,再到行业情况如消费者、竞争者等关键点进行分析;然后,针对产品方面运用营销STP理论刻画不同产品的消费者画像,指出部分产品线营销战略的不合理性;最后,从W公司的品牌视觉识别策略、广告策略、国际化策略到维护策略四方面进行优化建议,并且从产品质量管理、法律环境以及内部雇主品牌建设三个方向入手,为品牌策略的实施提供保障。通过本文研究提出的品牌营销策略应用,有望加深W集团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印象,在保持原有忠诚客户不会流失的基础上尽可能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巩固W公司在行业的龙头地位不被动摇,并且为其他计划转型或者正在转型中的传统制造企业的品牌策略制定提供借鉴意义。
李蓓[4](2017)在《H公司研发人员激励机制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技术发展层出不穷,新生事物的生命周期愈加短暂,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的洪流中不至于淘汰,就必须持续保持强大的研发能力。2017年两会期间,政府各级都在强调“让科研人员放开手脚全力创新”,创新已经是关乎组织竞争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公司而言,产品创新的主导者——研发人员成了企业最重要战略资源。拥有一批优秀的研发人员并能有效发挥其作用,能显着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那么如何建立公司研发人员有效的激励措施,以增强研发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及创新性,并留住核心人才,使得其将知识效力于公司,给公司带来效益,是企业越来越重视的问题。本文首先综述了有关激励理论和研发人员激励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理论研究对H公司研发人员激励优化设计的启示。在介绍研究对象时,指出H公司管理层与研发人员存在的多重博弈关系,运用访谈和调查问卷对H公司现有激励问题和期待的激励要素进行了调查、汇总和梳理,总结了H公司研发工作的性质和研发人员的特征,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对激励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综合应用激励的作用机理、胜任力评价指标以及动机转化规律等理论观点,搭建了H公司研发人员激励的框架结构。该结构是本文研究的核心。依托该框架结构,具体从宽带薪酬设置、任务分配方式、资源配置权、团队收益分享制度及横向监督、差异化激励、知识资本化和职权化、工作内容纵横拓展以及强化共同目标激励等角度,研究了针对H公司激励问题而提出来的可行的激励方法与途径。本研究从研发人员特征和激励需求分类着手,进行基于结果绩效、态度绩效和能力等方面对研发人员分类,借鉴了相关研发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针对H集团激励问题构架了研发人员激励机制框架;进行了具体激励方法优化设计时,先设计了宽带薪酬等保障性政策,再分别对四个类型的研发人员的激励侧重需求进行深入挖掘,分别提出适合H公司不同研发人员更为侧重的激励方法。这些优化手段,并未明显增加H公司在激励方面所投入的经济成本,主要通过激励机制的重新调整设计,以期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是充分满足研发人员的激励需求,二是激发研发人员朝着组织目标积极努力。
田成宇[5](2016)在《浙江地区家族企业继承人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家族企业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虽然一直引起学术界不停的争议,但这不能阻挡家族企业迅速发展的态势,克林·盖尔西克在《家族企业的繁衍》一书中指出:“即使最保守的估计也认为,由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世界企业中占有65%至80%之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由家族所有或经营。”家族企业已经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截止到2013年年底,按照全国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我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到1253.9万户,比上年增长15.5%,个体工商户则达到4436.3万户,比上年增长9.3%。在这些数据中,家族企业的比重已占到90%以上,这其中还剔除了部分民营企业,这部分企业都是家族式管理的,由此可见,家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浙江省私营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国民经济的各行业中都存在着民营经济,尤其是在那些占全省GDP总量50%以上的第二产业。而且在浙江省,以家族企业为核心的民营经济发展更是取得了令人惊奇的成绩。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飞速发展,始终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形势最好、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2013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约为37568亿元,与1978年的123.73亿元相比,多了将近303倍,在全国排位上,也从1978年的第12位上升到现在的第4位,这些数字的变化其中自然少不了民营经济的功劳。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初左右,浙江省各地区纷纷开始最早的一批农民企业主和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也随之碰壁发展,截止到2013年年末,浙江省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户数为936300户,并且平均每户注册资金也达到287.5万元。但是近年来,我国家族企业继承人问题凸现。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代创业企业家经过30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生命体正进入自然的衰退期,他们正在面临如何选择继承人并且使企业顺利过渡的问题——家族企业继承人问题,是选择内部继承还是外部招聘,选择忠诚还是能力、选择情感还是理智等困境,尤其中国特有的“家国”传统文化、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缺乏信任基础的经理人市场结构,更使得中国的家族企业继承人问题矛盾重重。因此,为了家族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实现基业长青,本文以我国家族企业继承人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家族企业继承人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境,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析和研究,试图找寻出相应的对策,来帮助我国家族企业在传承过程中解决继承人问题困境。本文在大量总结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首先进行相关理论概述,其次运用实证研究分析浙江地区家族企业继承人问题的内涵特征、影响因素以及传承机制,然后分别介绍日本、美国和欧洲家族企业在继承人问题上所体现的经验特征,为研究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接着分析存在这些家族企业继承机制的原因以及优劣势,最后结合东方管理理论的治家和治身两个层面思想,结合“治家理念”、“家业管理”、“家风建设”、“自我管理”、“治身理想”、“治身途径”和“治身之道”等观点,提出解决家族企业继承人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也为我国家族企业持续成长和百年传承提供一些探讨式建议。
薄澄宇[6](2015)在《网络安全与中美关系》文中研究说明计算机网络在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了个人、社会等多方面的安全隐患。当迈入21世纪,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以及向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领域的不断渗透,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出现规模效应,在某些方面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各国不得不面对的一种非传统安全问题。与此同时,网络空间领域内的竞争业已开始,无论主动引领还是被动卷入,被喻为“第五空间”的制高点争夺战在各个大国中已经展开。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已经出现各自的网络安全问题,同时两国也因网络安全问题发生着激烈的网络摩擦。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美双边关系中重要影响因素。中美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矛盾,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向美国申请接入互联网时便产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于1999年至2001年左右中美出现较大的规模网络冲突。中美两国网络摩擦从2010年开始凸显,直到2013年“棱镜门”事件,将国际政治中的网络安全问题推向高点。面对突如其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我们有必要清晰认识与妥善解决,同时我们也更有必要解决好中美关系大局中的网络安全冲突与合作,以维护好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总结以往学界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国际政治视角,系统地分析中美网络安全问题,首次将国家安全意义上的网络安全从计算机科学角度分离出来,旨在从国家安全角度界定网路安全问题,并梳理其在国际政治环境中的发展脉络与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研究网络安全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演变、发展、现状,以及对中美两国认知、政策和战略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中美在网络安全问题上并非完全是矛盾、存在具有合作的可能性的结论。根据这一研究结论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以妥善处理中美网络问题、加强中美网络安全合作,达到稳定中美关系大局的目的。本文所采用的分析框架是国家安全理论。通过国家安全理论,可以将网络安全概念从国际政治视角加以界定,从概念上做到独立、清晰,以方便展开研究与论述。具体做法是:首先提出国家安全理论分析框架,对安全与国家安全进行界定,并对国家安全理论进行历史梳理;其次通过国家安全理论发展脉络引出非传统安全理论,在非传统安全理论视野下,国家安全由传统军事安全、政治安全逐步扩大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安全领域,非传统安全问题由此成为国家安全理论研究的对象。可以说,非传统安全问题被纳入国家安全研究对象,是国际局势总体和平、全球化一体化时代特征的反映。因此,非传统安全问题是一个开放的集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不断丰富。为了强调网络安全问题的政治属性,本文对网络安全的“政治化”、“主权化”属性进行详细阐述,以明确政治含义下的网络安全问题。对于研究中美关系中的网络安全问题,本文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从纵向史实入手,对中美两国网络合作、网络摩擦、网络冲突等网络安全问题的历史演变及现状,进行资料整理与描述,将中美之间网络安全问题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从事实角度把握网络安全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影响、作用、地位。另一方面从横向比较入手,从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问题的概念认知、相关政策、战略规划等方面进行差异分析,找出中美网络安全利益交汇点与冲突点,从中美网络安全问题的分解中,深入认识中美网络安全问题的成因、实质、特征。通过差异分析得出结论:中美之间的网络安全问题,并非只有矛盾,网络安全问题细化之后不难看出中美之间虽然矛盾大于共同利益,但是两国之间也并非毫无合作可能。在分解中美网络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针对中美网络安全不同层面提出应对措施,并建立解决模型。模型分为战略决策模型与博弈模型两种。通过战略决策模型就中美之间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提出管控分歧、加强沟通、促成合作等解决方式。简单博弈模型则是以事实对象出发,把中美目前具体的网络安全问题看做一个系统的整体,以进行利益交换为手段,实现其系统内解决。最后,本文展望今后网络对国家政策影响以及在中美关系中的发展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本文创新之处主要在于:1、以网络安全这一全新的角度系统地探讨中美关系。这在专着与学位论文方面尚不多见,在研究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与挑战,但是相应地带来创新的机遇与机会。2、本文尝试从政府实践角度分析国际政治意义上的网络安全问题,因此在概念界定上与以往研究上有所不同。3、在研究中美网络问题时,通过认知、政策、战略三层次比较,提出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中美网络安全矛盾现状,对该问题有较为深入与清晰的认识是有效管控中美网络安全分歧、加强中美网络安全合作的必要前提。4、对中美网络安全问题进行分解与细化以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式也是本文的研究成果之一。此外,本文尝试在文章中运用一些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与理论,希望对跨学科研究作出一点贡献。
彭博[7](2014)在《基于博弈论对民生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的研究》文中认为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伴随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近十几年来,随着银行业务种类及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商业银行在整体经营过程中对相关银行从业人员的整体操作风险监督面临严峻的考验,接连不断的银行人员操作风险案件引起广泛关注。英国巴林银行、日本大和银行、澳大利亚国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储银行等都曾因为自身经营管理漏洞导致了银行从业人员的操作风险案件的发生。尽管当前民生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依旧是银行的信用风险,但是民生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的负面影响也在逐年增大。由于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依旧是政府体制下的产物,人们将政府的公信力等同于银行的公信力,民众对银行的监督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我们只能依靠银行自身对其从业人员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对于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的问题,国内外知名的银行机构以及一些重要的理论都给出了一些解决措施,比如巴塞尔协议就对银行操作风险做出了分类。也有的学者已经开始将博弈论运用在了银行从业人员风险管理上,但是这些观点和措施不具有实际的操作性。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首先对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进行了划定,给出本文自己的界定,对本文将要运用的博弈论的知识做出了简单的介绍。结合国内外典型的银行舞弊案例——巴林银行破产案、1206山东特大金融票据舞弊案和民生银行上海分行“骗贷”案来分析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的危害,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对目前民生银行从业人员的操作风险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本文将博弈论作为民生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的分析工具,构建民生银行从业人员——民生银行从业人员、监督者——民生银行从业人员和制度——民生银行从业人员三种博弈模型,通过博弈论的经典理论在制度上、文化上、机构上建立的有效操作风险控制措施对国内外重要的商业银行进行分析。综上,总结出民生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的原因及防止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的建议。本文认为银行的文化氛围、操作风险的处罚成本、风险的追究率以及监督部门的独立性对防治民生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发生至关重要。作为一名银行员工,能将日常工作联系所学理论结合进行深入探索研究,深感意义重大。本人深知当前民生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依旧是银行的信用风险,但是民生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的负面影响在不断的增大。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民生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努力探索管制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的更多方法与举措。由于本人学术尚浅,未能对此问题毕其功于一役,故希望在对自己浅薄的研究基础上对此研究课题引入一些展望。
张迪迪[8](2013)在《“围城”内外的情感纠葛 ——中国当代婚恋题材电视剧叙事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当代婚恋题材电视剧作为近年来荧屏的宠儿,一直以它的日常性、通俗性和现实性打动着观众,它对新时期两性婚姻在社会变迁中所产生的种种危机与困惑给予了深刻剖析及细微呈现,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与深思,其“生活流”式的表现方式,亦契合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心理定势。婚恋题材电视剧围绕“婚恋”这个常说常新的永恒母题,述说了不同屋檐下的婚恋故事,探讨了与之密切相连的婚恋观、价值观、人生观,折射出当代人在婚恋中的情感体验。随着荧屏婚恋时代的到来,其日臻成熟的叙事艺术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首先对中国当代婚恋题材电视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继而回顾了它的发展历程,对当代婚恋题材电视剧的过往与现状进行了梳理,并阐明了其创作语境。接着选取了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婚恋文本,从叙事主题对所探索与思考的婚恋问题予以概括和归纳。然后对当代婚恋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策略和叙事元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其叙事艺术的魅力。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当代婚恋题材电视剧在反映婚恋问题,表达情感诉求的同时,所应承担起的社会价值导向作用,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展望,希望能为中国当代婚恋题材电视剧的叙事艺术研究尽绵薄之力。
李翔[9](2013)在《网络空间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文中指出网络空间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但是,网络空间又是一把“双刃剑”,对网络空间依赖度的增加不仅带来机遇也带来了威胁。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匿名性、开放性、脆弱性等特点使得过于依赖于网络空间面临巨大的威胁。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关注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美国作为世界互联网的发起国,先后出台了多个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寻求建立以美国主导的网络空间国际秩序。而其他一些国家如法国、德国、印度、日本、荷兰、捷克等国,也都加强了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纷纷调整其网络空间的战略部署。本文首先对网络空间的概念进行分析,列举了美国对网络空间概念的定义,阐述了网络空间的特点。其次,从观念变化和制度变迁两个角度分析网络空间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观念变化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战略的演变,保守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交锋,国家安全观的变化等三个方面,而制度变迁则涉及到管理机构的变迁和法律法规制定的变迁两个方面。再次,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等领域进一步分析网络空间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政治安全上主要涉及全球霸权、网络主权、网络外交、电子政务等方面;经济安全主要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和跨国网络间谍方面;军事安全主要涉及网络战、国防战略转变方面;文化安全涉及意识形态的渗透、价值观的推广、国家形象的塑造等方面;信息安全则涉及到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和信息安全两方面。
王慧[10](2013)在《美国的“中国黑客威胁论”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改革开放进行的不断深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着增强。然而,伴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快速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不断抛出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近年来又在国际上频频炒作“中国黑客威胁论”,借此用印象所建构出来的“中国黑客威胁论”贬损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这种不当的言论影响了我国的国家形象,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因此,防止出现中国的负面印象,并防止其成为国际常识就成为当务之急。文章以美国的“中国黑客威胁论”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期文献资料的研读以及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在此研究中,笔者在厘清“黑客威胁”涵义前提下,继而对美国提出的“中国黑客威胁论”概况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笔者对“中国黑客威胁论”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在文章的最后,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提出了研究结论以及解决此问题的对策及建议。文章通过对美国的“中国黑客威胁论”的研究认为,美国所谓的“中国黑客威胁论”实质上是一个伪命题。美国在缺乏相关证据的前提下,对“中国黑客”随意进行政治意义的曲解,借遭受“黑客袭击”为由,自主建构了“中国政府正在有目的、有意图的支持本国黑客攻击其他国家的网络安全系统,借此破坏关键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印象,并借助媒介在国际上大肆渲染,将威胁来源的矛头直接或间接地指向中国,对中国的国家形象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本文认为这种“自我预言实现”背后有着较为复杂的缘由,既与中美两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利益方面的差异有着紧密的关系,同时还与其国内复杂的利益因素有着极大的关联。在此情形下“中国黑客威胁论”,对中美双边安全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并危及中美双方安全关系的认知基础。如何避免双方间的错误认知,并避免在此错误认知下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中美双方共同面对的新命题。
二、软件精英犯下泄露商业机密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软件精英犯下泄露商业机密罪(论文提纲范文)
(1)真相小组(论文提纲范文)
1. 预审 |
2. 案卷 |
3. 被害人 |
4. 窝案 |
5. 贪官 |
6. 证人 |
7. 内鬼 |
8. 练兵 |
9. 大盗 |
1 0. 测谎 |
1 1. 被告人 |
1 2. 断线 |
1 3. 深挖 |
1 4. 交锋 |
1 5. 收网 |
(2)张家港市房产交易税收征收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 对国外税收征管经验的整理 |
(二) 对信息社会背景下税收征管的研究 |
(三) 对税收征管现代化和改革的研究 |
(四) 对房产交易税收征管的研究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整合法 |
(二) 访谈法 |
(三) 实地调查法 |
五、研究创新 |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基本概念 |
(一) 房产交易 |
(二) 税收征管 |
(三) 地方政府 |
(四) 政府职能 |
二、理论基础 |
(一) 政府职能理论 |
(二) 新公共行政 |
第二章 张家港市房产交易税收征收管理要素及现状 |
一、房产交易税收征收管理要素 |
(一) 依据 |
(二) 人员 |
(三) 手段 |
二、张家港市房产交易税收征收管理现状 |
(一) 依据方面 |
(二) 人员方面 |
(三) 手段方面 |
第三章 张家港市房产交易税收征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从依据角度 |
(一) 法制建设还不健全 |
(二) 依据制定还不科学 |
(三) 政务公开仍有不足 |
二、从人员角度 |
(一) 专业素质水平不高 |
(二) 行政伦理素质缺失 |
三、从手段角度 |
(一) 信息共享建设滞后 |
(二) 信息孤岛依然存在 |
第四章 张家港市房产交易税收征收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思想层面 |
二、利益层面 |
(一) 部门间利益博弈 |
(二) 本部门利益考量 |
(三) 个人利益关联性 |
三、监督层面 |
(一) 专业素质制约 |
(二) 监督环节缺失 |
(三) 监督范围狭窄 |
第五章 张家港市房产交易税收征收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
一、完善法律制度建设 |
(一) 完善税收体系立法 |
(二) 科学制定行政依据 |
二、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
(一) 加强教育培训 |
(二) 健全考核制度 |
三、推进电子政府建设 |
(一) 优化电子平台建设 |
(二) 推动部门信息共享 |
(三)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
四、优化监督机制建设 |
(一) 实现全面监督 |
(二) 促进公民监督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记录 |
致谢 |
(3)W集团品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W集团简介 |
1.1.2 W集团品牌现状与问题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品牌的内涵 |
2.2 国内外品牌研究概述 |
2.3 品牌建设新挑战 |
2.4 家电行业品牌研究 |
2.5 小结 |
3 企业品牌环境现状分析 |
3.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
3.1.1 政策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1.5 小结 |
3.2 市场需求分析 |
3.2.1 市场趋势 |
3.2.2 消费者购买影响因素 |
3.3 竞争情况分析 |
3.3.1 产业链分析 |
3.3.2 竞争对手识别 |
3.3.3 竞争对手分析 |
3.3.4 小结 |
3.4 企业分析 |
3.4.1 W集团的资源 |
3.4.2 W集团的能力 |
3.4.3 W集团品牌的优势 |
3.4.4 W集团品牌的劣势 |
4 W集团的品牌定位 |
4.1 市场细分 |
4.2 目标市场 |
4.3 市场定位 |
4.3.1 产品定位 |
4.3.2 品牌定位 |
5 W集团的品牌策略 |
5.1 品牌识别策略 |
5.1.1 理念识别 |
5.1.2 W集团行为识别 |
5.1.3 W集团视觉识别 |
5.2 品牌传播推广策略 |
5.2.1 “T”型媒体传播策略 |
5.2.2 “点对点”人员传播策略 |
5.2.3 品牌营销公关策略 |
5.3 品牌国际化策略 |
5.3.1 海外版图扩张 |
5.3.2 文化融合 |
5.4 品牌维护策略 |
5.4.1 公共关系维护策略 |
5.4.2 客户关系维护策略 |
5.4.3 防伪打假策略 |
6 W集团品牌的策略实施保障 |
6.1 产品质量保障 |
6.2 法律环境保障 |
6.3 企业雇主品牌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H公司研发人员激励机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关于激励理论 |
1.2.2 研发人员激励的研究现状 |
1.3 现有研究对本文的启示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H公司简介及研发人员激励现状 |
2.1 集团简介 |
2.2 公司研发部门组织结构 |
2.3 研发部门人力资源概况 |
2.4 公司研发人员激励现状 |
2.4.1 绩效考核制度 |
2.4.2 薪酬分配模式 |
2.4.3 培训制度 |
2.4.4 职务晋升渠道 |
2.4.5 其他激励措施 |
2.5 激励效果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公司研发人员激励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3.1 访谈方法及访谈提纲 |
3.1.1 访谈方法 |
3.1.2 访谈提纲 |
3.2 问卷设计及样本特征 |
3.2.1 问卷设计 |
3.2.2 样本结构 |
3.3 访谈及问卷调查结果 |
3.3.1 管理层的诉求与苦衷 |
3.3.2 研发人员对现有激励机制的满意度 |
3.3.3 研发人员对激励因素的期待 |
3.3.4 问卷调查结果梳理 |
3.4 结果评价及原因剖析 |
3.4.1 研发工作关系的客观属性 |
3.4.2 不注重差异化激励 |
3.4.3 薪酬与绩效相关性低,绩效考核不够科学 |
3.4.4 工作本身内在激励不足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H公司研发人员激励机制优化设计 |
4.1 研发人员激励机制框架的构建 |
4.1.1 构建原则 |
4.1.2 激励机制框架的构建 |
4.2 激励反馈及动态调整 |
4.3 建立与绩效高关联的宽带薪酬制度 |
4.4 实行差异化激励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H公司研发人员差异化激励方法具体应用 |
5.1 高能力高绩效研发人员的激励侧重方法 |
5.1.1 实现知识资本化和职权化 |
5.1.2 实现资源配置权最优设计 |
5.1.3 提供激励要素可选套餐 |
5.2 高能力低绩效研发人员的激励侧重方法 |
5.2.1 进行工作内容纵横拓展 |
5.2.2 强化共同目标激励 |
5.2.3 形成积极的横向监督规范 |
5.3 低能力但上进心强的研发人员激励侧重方法 |
5.3.1 进行多项任务科学分配 |
5.3.2 建立团队收益共享制 |
5.4 低能力且无上进心的研发人员激励侧重方法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5)浙江地区家族企业继承人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东方管理学 |
1.2.4 简要述评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分析方法 |
1.3.2 问卷调查和访谈法 |
1.3.3 因子分析方法 |
1.4 创新点 |
1.5 研究思路框架图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家族企业理论概述 |
2.1 家族企业相关理论概述 |
2.1.1 家族企业 |
2.1.2 企业继承人 |
2.1.3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2.1.4 人力资本理论 |
2.2 东方管理学理论概述 |
2.2.1 东方管理学 |
2.2.2 治家 |
2.2.3 治身 |
2.2.4 理论模型框架图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家族企业继承人问题的实证分析 |
3.1 样本数据的收集 |
3.1.1 问卷设计 |
3.1.2 样本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3.2 数据分析与实证研究 |
3.2.1 背景数据分析 |
3.2.2 因子分析 |
3.3 研究结论 |
3.3.1 影响因素 |
3.3.2 内涵特征 |
3.3.3 传承机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家族企业继承人研究分析 |
4.1 国外家族企业继承人问题经验借鉴 |
4.1.1 日本家族企业继承人现状 |
4.1.2 美国家族企业继承人现状 |
4.1.3 欧洲家族企业继承人现状 |
4.2 家族企业继承人传承机制分析 |
4.2.1 传承机制原因分析 |
4.2.2 传承机制的优劣势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东方管理理论的分析 |
5.1 家族企业主层面 |
5.1.1 通过制度创新,尽早设计合理的继承规划 |
5.1.2 加强道德教化,维护良好的家风建设和家庭教育 |
5.1.3 坚持求同存异,学会识人、用人和待人 |
5.2 “子承父业”继承人层面 |
5.2.1 提升自身素质,加强自我管理 |
5.2.2 重视内省己过,修己方能安人 |
5.2.3 积极学习知识,拓展专业技能 |
5.3 家族企业内部选拔继承人层面 |
5.3.1 坚持以德为先的操守,保持对企业的忠诚 |
5.3.2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锤炼人为为人的技能 |
5.4 职业经理制继承人层面 |
5.4.1 塑造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职业操守 |
5.4.2 建立良好的信誉,提高个人信用水平 |
5.5 地域传统文化层面 |
5.5.1 家族伦理与企业相对脱嵌 |
5.5.2 融合中国传统家族主义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
5.5.3 家族企业成员签署契明确界定产权,加强契约精神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6)网络安全与中美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由来及选题意义 |
(一)网络安全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
(二)学术价值 |
(三)实践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研究概况 |
(二) 主要进展和基本观点 |
(三)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三、本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难点与学术创新 |
(一)研究难点 |
(二)创新点 |
第一章 国家安全理论与网络安全相关概念界定 |
一、国家安全理论的缘起与发展 |
(一)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起源与界定 |
(二)国家安全理论及其发展 |
(三)国家安全的组成要素、影响因素及危害国家安全因素 |
二、非传统安全理论与非传统安全问题 |
(一)非传统安全理论 |
(二)非传统安全问题 |
三、网络安全概念界定 |
(一)关于网络的几个概念 |
(二)网络安全概念 |
(三)普遍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 |
四、国家层面网络安全问题的发展与成型 |
(一)国际公域理念伴随着网络的诞生与发展 |
(二)“政治化”意味着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问题的诞生 |
(三)“主权化”思潮愈演愈烈 |
第二章 中美网络安全问题的演变与现状 |
一、中美网络安全问题的演变 |
(一)中美网络安全问题的初显期(1994-2001) |
(二)中美网络的普及与渗透期(2001-2007) |
(三)中美网络安全问题的凸显期(2007-2010) |
(四)中美网络安全问题的爆发期(2010-2013.4) |
(五)中美网络安全问题的管控期(2013.4 至今) |
二、中美网络安全问题的背景与现状 |
(一)当前国际网络安全竞合的环境与形势 |
(二)现阶段中美网络安全问题的突出表现 |
三、网络安全在中美关系中的定位 |
(一)中美关系中安全因素的新形态 |
(二)上升为中美重大利益关切 |
(三)影响中美关系大局的重要变量 |
(四)中美网络安全成为全球网络治理成败的重要因素 |
第三章 中美网络安全差异分析 |
一、中美网络安全认知差异 |
(一)绝对防护和合作防护 |
(二)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显示中美各有侧重 |
(三)重要性认识上不同 |
(四)美国政策偏于外向型 |
二、中美网络安全政策及其差异 |
(一)美国网络安全政策与机构的历史沿革 |
(二)中国网络安全相关政策 |
(三)中美网络安全政策中的差异 |
三、中美网络战略目标差异 |
(一)美国的霸权控制战略 |
(二)中国的稳定渐进战略 |
第四章 中美网络安全矛盾与合作机制构建 |
一、中美网络安全矛盾分析 |
(一)中美网络安全矛盾成因分析 |
(二)中美网络安全矛盾解析 |
(三)中美网络矛盾彼此诉求解析 |
二、中美网络安全机制构建 |
(一)处理模型 |
(二)博弈模型 |
第五章 网络安全发展趋势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一、网络安全发展走向及对中美关系产生的影响 |
(一)规模性网络数据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同时也形成巨大隐患 |
(二)危害性网络动员形成国家不稳定因素 |
(三)渗透性网络应用成为国防建设的重要方面 |
(四)绝对意义上的网络自由从未出现也不会出现 |
二、对中美网络安全问题的展望 |
(一)中美网络安全问题将以国家安全中的“次热点问题”长期存在 |
(二)中美网络安全矛盾在短时间内无法根除 |
(三)美国将在网络安全问题的国际共治方面对中国作出有限让步 |
三、对策建议 |
(一)坚持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下处理网络安全问题 |
(二)完善中美网络工作组成为中美网络安全机制的执行机构 |
(三)制定规则以形成长效机制 |
(四)以打击恐怖主义为手段加强网络监管权赢得美国支持 |
(五)加强同“受害国”多边外交,建立良性的国际网络安全规则6 |
(六)以国内市场为依靠培养国内网络科技实力,缩小与美国差距.. 138 |
参考文献 |
(7)基于博弈论对民生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5 全文的基本框架 |
1.6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及博弈论概述 |
2.1 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概述 |
2.1.1 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概念 |
2.1.2 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的特征 |
2.2 博弈论概述 |
2.3 博弈论与操作风险的关系 |
第三章 案例借鉴及民生银行操作风险现状分析 |
3.1 国内外操作风险案例 |
3.1.1 巴林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案 |
3.1.2 山东1206特大从业人员操作风险案 |
3.1.3 民生银行SHXX支行“骗贷”案 |
3.1.4 国内外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
3.2 民生银行简介及民生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现状分析 |
3.2.1 民生银行简介及民生银行SXA分行从业人员基本情况概述 |
3.2.2 民生银行操作风险业务划分及现状分析 |
3.3 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的危害 |
第四章 博弈论模型的构建和操作风险的原因分析 |
4.1 国外银行对博弈论模型的应用 |
4.1.1 博弈论与银行治机构设置 |
4.1.2 博弈论与风险管理文化 |
4.1.3 博弈论与银行管理制度 |
4.2 模型的基本假设 |
4.3 “囚犯困境”模型的构建 |
4.3.1 民生银行从业人员之间的博弈 |
4.3.2 民生银行从业人员和监管者间的操作风险模型 |
4.3.3 制度与民生银行从业人员的博弈 |
4.4 博弈论模型的分析 |
第五章 治理民生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的建议 |
5.1 塑造民生银行从业人员遵纪守法的氛围 |
5.1.1 改善民生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环境 |
5.1.2 树立民生银行从业人员诚信审慎的风险控制文化 |
5.2 加大民生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的法定成本 |
5.3 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操作风险的被追究率 |
5.4 进一步加强民生银行的制度建设 |
5.4.1 改善民生银行从业人员的组织结构 |
5.4.2 制定民生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的内控目标 |
5.4.3 提高民生银行对其从业人员舞弊的识别与评估的能力 |
5.5 不断完善民生银行从业人员的监督机制 |
5.5.1 保证民生银行审计部门的职能独立 |
5.5.2 大力提倡风险导向型的银行审计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围城”内外的情感纠葛 ——中国当代婚恋题材电视剧叙事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中国当代婚恋题材电视剧概观 |
1.1 中国当代婚恋题材电视剧概念界定 |
1.2 中国当代婚恋题材电视剧发展历程 |
1.2.1 渐浮水面的滥觞期(1984——1989年) |
1.2.2 步入正轨的发展期(1990——1999年) |
1.2.3 异彩纷呈的繁荣期(2000——至今) |
1.3 中国当代婚恋题材电视剧创作语境 |
1.3.1 都市的兴起与繁荣 |
1.3.2 大众文化格局下对个体情感的人性关怀 |
第2章 中国当代婚恋题材电视剧的叙事主题 |
2.1 “第三者”对婚姻的冲击 |
2.2 婚姻内部的危机与矛盾 |
2.3 复杂社会因素种种干扰 |
2.4 婆媳矛盾导致情感隔阂 |
2.5 对幸福和谐婚姻的探索 |
第3章 中国当代婚恋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策略 |
3.1 中国当代婚恋题材电视剧日常化叙事策略 |
3.2 中国当代婚恋题材电视剧伦理化叙事策略 |
3.3 中国当代婚恋题材电视剧欲望化叙事策略 |
第4章 中国当代婚恋题材电视剧的叙事元素分析 |
4.1 常见形态的叙事结构 |
4.1.1 以“生活流”为基础的顺时序冲突叙事 |
4.1.2 以婚恋主角为基础设置的交织对比叙事 |
4.2 人物多维塑造与塑形策略 |
4.2.1 人物性格多维塑造解析 |
4.2.2 人物塑形要素之对白探 |
4.2.3 人物塑形要素之细节探 |
4.3 叙事时间之度与空间之维 |
4.3.1 时间之度:人生礼仪聚焦点选择 |
4.3.2 空间之维:私人空间和情感空间 |
第5章 中国当代婚恋题材电视剧叙事的价值取向及发展展望 |
5.1 中国当代婚恋题材电视剧应释放正能量 |
5.2 中国当代婚恋题材电视剧叙事前景展望 |
5.2.1 叙事新突破 |
5.2.2 叙事前景展望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重点参考影像资料列表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网络空间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意义 |
三、 文献综述 |
(一) 研究现状 |
四、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一) 研究方法 |
(二) 基本思路 |
五、 研究重点及创新之处 |
(一) 研究重点 |
(二)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网络时代的美国国家安全:背景及概念 |
一、 网络空间的起源及定义、特点 |
二、 国家安全的概念及分类 |
三、 美国国家安全的界定 |
第三章 网络空间与美国国家安全:观念及制度变迁 |
一、 网络空间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
二、 观念变化:防御、控制与合作 |
(一) 网络安全战略的演变:从防御到控制再到塑造,最终走向合作 |
(二) 保守主义与建构主义的交锋 |
(三) 国家安全观的转变 |
三、 制度变迁:管理机制与法律法规 |
(一) 管理机制的变迁 |
(二) 法律法规制定的变迁 |
第四章 网络空间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领域分析 |
一、 互联网对美国政治安全的影响 |
(一) 对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目标的影响 |
(二) 网络主权的弱化与“网络边疆” |
(三) 对美国盟友政治安全的影响 |
(四) 网络犯罪问题 |
(五) 网络外交 |
(六) 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
二、 互联网对美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
(一) 信息共享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
(二) 电子商务 |
(三) 网络经济间谍 |
三、 互联网对美国军事安全的影响 |
(一) 国防战略转型:由防御性转向进攻性 |
(二) 网络空间成为军备竞赛的新领域 |
(三) 网络战 |
四、 互联网对美国文化安全的影响 |
(一) 意识形态安全 |
(二) 价值观 |
(三) 文化霸权 |
(四) 国家形象 |
五、 互联网对美国信息安全的影响 |
(一) 信息优势 |
(二) 关键基础设施安全 |
(三) 信息安全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美国的“中国黑客威胁论”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主要研究特点 |
三、研究内容及分析框架 |
第二章 “黑客”及“中国黑客威胁论”的主要内容 |
一、“黑客”的定义阐释 |
二、黑客文化的特点解读 |
三、黑客与网络安全 |
四、“中国黑客威胁论”的主要内容 |
第三章 美国的“中国黑客威胁论”原因探析 |
一、国家利益的驱使 |
二、“现实主义理论”的影响 |
三、美国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博弈 |
四、其它因素的作用结果 |
第四章 美国“中国黑客威胁论”的影响 |
一、影响中国公众对网络问题的群体心理 |
二、致使中国国际形象受损 |
三、造成新的网络军备竞赛 |
四、阻滞国际网络安全合作 |
五、加剧非传统因素对中美关系的挑战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思考 |
一、研究结论 |
二、对策与建议 |
(一) 积极参与网络安全的国际合作 |
(二) 加强国内网络安全系统建设 |
(三) 完善网络法律法规惩治黑客犯罪 |
(四) 培育网络人才发展网络安全产业 |
(五) 通过双边对话妥善处理问题与分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软件精英犯下泄露商业机密罪(论文参考文献)
- [1]真相小组[J]. 吕铮.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21(06)
- [2]张家港市房产交易税收征收管理研究[D]. 王亚男. 苏州大学, 2020(03)
- [3]W集团品牌策略研究[D]. 何舒琳.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7)
- [4]H公司研发人员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 李蓓.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5)
- [5]浙江地区家族企业继承人问题研究[D]. 田成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6(01)
- [6]网络安全与中美关系[D]. 薄澄宇. 中共中央党校, 2015(01)
- [7]基于博弈论对民生银行从业人员操作风险的研究[D]. 彭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05)
- [8]“围城”内外的情感纠葛 ——中国当代婚恋题材电视剧叙事探析[D]. 张迪迪. 南昌大学, 2013(02)
- [9]网络空间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D]. 李翔.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3(02)
- [10]美国的“中国黑客威胁论”探析[D]. 王慧. 华东师范大学, 201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