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保养与维护

古筝保养与维护

一、古筝的护理及保养(论文文献综述)

李雅琦[1](2021)在《小学民族器乐教学实践的个案研究 ——以大连市玉华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器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历程中,逐渐被重视了起来。位于我国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的玉华小学从1997年开始进行全校的器乐普及教学,并在1998年正式成立民乐团,目前是大连市小学民乐团中乐团管理模式最完善、器乐编制种类最齐全且最具代表性的乐团。该乐团曾多次参与大连市小学器乐团体的演出,也代表大连市走出国门与日本的小学艺术团体进行艺术交流,收获了许多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好评。它的发展历程对各类小学建立和创办民乐特色教学具有借鉴的意义,也有利于改善民族乐器以及民族音乐文化在我国小学教育中不受重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笔者立足于大连市玉华小学民族器乐教学实践的情况,通过实地的调查、实习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对其进行个案研究,以总结学校民族器乐教学实践的特点,探究民族器乐在该小学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或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研究对小学民族器乐教学实践发展提出有效的展望和策略,为小学民族器乐教学实践的研究增加新的见解。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阐述本研究的选题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把握当前民族器乐在小学中教学实践的背景环境,明确在小学实施民族器乐教学的重要性。第二,梳理玉华小学的学校教育概况、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学校民族乐器学习情况。第三,根据玉华小学民族器乐实践的课堂和校本课这两个途径,进行课堂教学和校本课教学的评价与分析,进而了解学校民族器乐教学实施的效果。第四,笔者通过对大连市玉华小学民族器乐教学实践的个案进行研究,对其成功经验或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思考分析得出结论,主要阐述民族器乐在小学实施的可行性和对学生、学校以及弘扬民族文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第五,结合作者对玉华小学民族器乐实施的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民族器乐在小学实施发展的有效策略。

刘秋婷[2](2020)在《从韩庭贵的编创作品谈山东筝曲的“托劈”技巧》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众多的民族乐器中,古筝以其优美的音色及宽广的音域为大家所熟知,这一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乐器自古代的秦地发源,在其流传的过程中受到风俗习惯、地理环境、语言、气候等因素影响形成了诸多流派。作为北派代表的山东筝派,以苍劲有力、气质淳朴着称,第三代山东筝派代表人韩庭贵先生一生致力于古筝的演奏和教育事业,改编和创作了大量具有山东筝派风格的乐曲,名震四海。由韩庭贵本人创作及改编的作品有《南泥湾》、《戏蛙》、《野营路上》、《鸿雁夜啼》、《包楞调》、《骏马奔蹄》、《乡音》等,以上作品均收录在他所着的《鲁筝曲集》一书中,该书于上世纪90年代出版后在筝届引起轰动,可谓是当时收录山东筝曲最全的一本曲谱。本文通过选取《鲁筝曲集》中由韩庭贵先生改编和原创的经典作品,将曲目中涉及山东筝派特色指法“托劈”技巧的乐句进行归纳整理,根据常见的节奏型及演奏习惯将托劈技巧分为六大类加以论述,另外通过与河南筝派及浙江筝派的快速“托劈”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了山东筝“托劈”小而密,结实而有颗粒感的特点。最后,笔者针对单弦及双弦托劈在乐曲中的情感烘托进行了阐释,并根据自身的演奏和练习经验,针对“托劈”基本功的练习总结了一些方法供广大习筝者参考。

刘宇航[3](2019)在《古筝美人再谱婉约青春》文中认为想不到退休了还能重拾大学生毕业的感觉,这样的经历真是太美好了。"参加完快乐老人大学2019年春季结业典礼,57岁的黄智一边拍毕业照,一边感慨。穿着学士服的她,笑得灿烂又优雅,一如回到了从前的学生时代。

李荣兰[4](2012)在《乐器的使用与保养(三)——古筝》文中提出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到目前为止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此又被称为"古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筝一直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发展。如今使用的古筝的统一规格为:长1.63米,21根弦。古筝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乐器,发音轻柔、典雅、华丽而委婉,古筝的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因而被人们誉为"中国

杨凡[5](2007)在《当代古筝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传统古筝演奏流派特色鲜明,地域色彩浓厚。当代古筝演奏技法自1955年现代筝曲《庆丰年》的创作,开创双手演奏技法后,历经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其中既有对传统演奏技法的传承,也有大量的创新技法。其中,传统的演奏技法已经自然地融合到现代筝曲中,在借鉴吸收其他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的基础上,结合筝自身的乐器特性,发展出诸多中国化、古筝化的新演奏技法。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古筝代表性演奏技法的分析,总结出其中属于对传统演奏技法传承的部分,及发展创新的部分,并进一步分析当代古筝演奏技法演变的社会原因、文化原因、主观原因及客观原因。笔者认为,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由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演奏“场”及听众阶层的变化、创作群体的多元化、传统演奏观念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影响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梅子骏[6](2021)在《基于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老年大学建筑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文中指出随着世界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正逐步发展为世界各国面对社会老龄化问题的主要战略思想。目前我国社会各界对老年人建筑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于老年人住宅或养老院等物质养老类建筑,对提高老年人精神养老品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老年大学关注仍然不足。因此,如何在积极老龄化理论的指导下系统性的构建符合老年人健康参与需求,保障老年人权利的老年大学建筑空间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以积极老龄化理论框架为指导进行分析,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老年大学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参与式评价的方法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关注点之后,以建筑学视角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简要阐述了老年大学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简单说明第二章为积极老龄化理论研究部分,在对老龄化理论进行简要论述,并全面阐述积极老龄化的理论的发展、内涵、出发点、前提条件、实现方式和实现愿景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积极老龄化视野下老年大学乃至老年大学建筑空间的作用和需求所在。第三章为实地调研部分,在总结分析不同种类老年大学的空间特性和功能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对实际老年大学案例的调研,对比分析总结出当前老年大学建筑空间存在的突出问题。第四章为设计因子的参与式评价,以实现积极老龄化理论中健康、参与、保障为目标,在经过采集老年学员和老年大学工作人员意见进行修正和增补后确立设计因子,最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发现被试者对老年大学建筑空间设计因子的关注程度,以重要度评分得出设计因子中的“必备项”、“宜选项”和“可选项”,并分析了不同群体间重要度评分的差异性。第五章为设计策略部分,综合积极老龄化理论、实地调研发现的问题,并在参与式评价的结果的基础上分别从教学空间、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空间细节和物理环境等方便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希望以此推动老年大学建筑空间设计向着全新的面貌发展,并对积极老龄化理论思想在我国的推广和普及有所贡献。

任彦媛[7](2019)在《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 ——以老年大学学员为例》文中提出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家越来越重视老龄化事业的发展。世界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出积极老龄化政策,我国也提出“老有所为”作为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当人进入老年阶段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适应老年社会生活,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作为“老有所为”的一种方式是解决社会不适应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此,本研究基于老年大学学员从实证研究角度探究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并提出促进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建议。本研究基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积极老龄化理论、活动理论、相互作用理论,探究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现状及特征、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及特征、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特征。结合已有研究中自我导向学习、社会适应的问卷和诺尔斯提出的自我导向学习过程的六个步骤确定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最终确定自我导向学习可以分解为自导学习态度、自导学习过程、自导学习策略、自导学习评价四个维度,社会适应可以分解为人际关系适应、角色转换适应、生活自理适应、社会变革适应四个维度。本研究以问卷法为主,访谈法为辅,通过调查老年大学学员,从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现状及特征、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及特征、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特征三个方面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现状及特征包括: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在性别分布上存在显着差异,且女性自导学习总体高于男性自导学习;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在年龄分布上存在显着差异,且年龄为60-69岁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最高;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在受教育程度分布上存在差异,且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最差;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与身体和心理状况显着相关。第二,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及特征包括:老年人社会适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老年人人际关系适应、生活自理适应以及社会适应总体在性别分布上存在差异,且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人际关系适应、角色转换适应、生活自理适应以及社会适应总体在年龄分布上存在差异;老年人社会适应在受教育程度分布上存在差异,且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老年人社会适应最差;老年人社会适应部分维度与身体和心理状况显着相关。第三,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特征包括: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与社会适应存在显着相关关系、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有正向预测作用、老年人自导学习策略对社会适应的影响最大。最后,本研究将以上三部分结论与已有研究结论做比较进行讨论,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原因。通过对研究结论的分析讨论,提出提升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对策:树立积极的自我导向学习态度;构建自主的自我导向学习过程;应用多样的自我导向学习策略;评价全面的自我导向学习结果。

李贞[8](2019)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大学发展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老年大学教育正在迅速发展并受到广泛关注。作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阵地,老年大学将在推进积极老龄化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一般认为,老年大学教育是老年人享受社会福利的环节,以及增长老年人个人福利的通道。然而,文献阅读及调研访谈发现,老年大学“颐养康乐”休闲式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更高层次的教育需求,因而限制老年人福利水平增长。有鉴于此,论文以积极老龄化为背景,揭示老年教育应当具有教育和福利双重属性,并且认为,老年大学教育亟需由被动消极的低水平福利向积极主动的高水平福利转变。论文首先以能力方法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访谈和调研在分析老年大学发展制度政策、教学机制、教育环境、能力培养、教育成果的基础上,从权利和能力维度,结合积极老龄化三大支柱——“健康”、“参与”和“保障”内容,总结老年大学发展存在的健康管理教育不足、社会参与教育不足、教学机制不完善与教育环境待优化等对老年人的教育权利保障不足的问题。其次,从理论角度说明老年大学教育提升了老年人的能力集,能力的集合能够拓展老年人的功能空间,从而提升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因此而确定了老年大学教育赋权增能的发展路径。最后,论文运用专家打分建立AHP层次分析模型,对老年人功能空间拓展影响因素重要性进行分析排序,并构建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大学发展的目标模型,从完善教学机制、优化教育环境两方面对老年大学教育进行赋权,从增强健康管理能力、提升社会参与能力两方面对老年人进行增能,最终实现老年人功能空间的拓展,实现老年人高福利水平需求。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提升老年人福利水平方面,老年教育是一种高效的手段。推进积极老龄化背景下高福利的老年大学发展,有利于老年人自身发展,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进而提升老年人的福利水平,保障老年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陈雪梅[9](2018)在《博弈:静态生活方式与静态生活方式改变的互动过程模式研究 ——一项扎根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目前中国慢病负担沉重,生活方式管理被认为是慢病防控的重要基础手段之一。静态生活方式是不良生活方式中的一种,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正日益流行;静态生活方式已被证明是诸多不良健康结局,尤其是慢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对于静态生活方式日益关注,但仍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如现有静态生活方式相关研究多从专业人员的“权威的视角”开展,鲜有从受众视角剖析其静态生活方式形成、应对和转化的过程,并探索过程中涉及的策略和方法,且较缺乏对我国社会文化情景性因素的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个体静态生活方式形成和转归过程、该过程中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以及该过程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期望为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健康照护者构建以患者/居民为中心的静态生活方式促进方案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理论抽样、便利抽样、最大差异化抽样等方法抽取包括上海、浙江、四川、山东、武汉、湖北、河南等地城市、农村的静态生活方式高危者以及从静态生活方式转变到非静态生活方式的人共31名进行了39人次的深入访谈;同时融入观察法,收集了6名被观察者静态生活方式相关资料作为补充。所有访谈录音逐字逐句转录到电子文档进行整理保存;观察法则采用田野笔记本收集资料并转为电子版保存。资料分析阶段通过三级编码(开放性编码、轴心性编码、选择性编码)的方式进行编码,同时采用提问和不断比较等分析技术及借助条件矩阵、编码范式等分析工具进行分析,并通过撰写备忘录记录分析过程,帮助逐步形成类属和构建类属间关系,并最终形成静态生活方式与静态生活方式改变的博弈过程的概念框架。研究结果本研究析出了“静态生活方式与静态生活方式改变的博弈”这一核心类属,并构建了“博弈:静态生活方式和静态生活方式改变的互动过程模式”理论框架。首先,个体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并维持静态生活方式,无法改变或者不愿意改变。对于个体而言,静态生活方式形成具有“存在的合理性”(本我的享受、个体的特性、外部的促成)和“固守的原因”(包括个体的特性、不合理的认知、条件的缺乏)。直到个体受到某些因素(外部的刺激、认知的改变、需求的产生)等触发,产生了改变的动机,既有的静态平衡才得以打破。动机产生是个体静态生活方式改变的必要条件。静态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包括改变前改变、改变发生和改变维持三个阶段。改变前阶段的特征是进行相关物资条件准备的积极的准备,是改变开始的信号。在改变前阶段个体受到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的影响:倾向因素提供内部驱动力,促成因素提供外部条件,强化因素对于个体行为予以强化;同时静态生活方式的维系因素、动机因素仍旧起着作用。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之间进行着博弈,如果促进因素占上风,则个体可能会进一步进入到“发生改变”的阶段;如果阻碍因素占上风,则个体可能会重新回归到静态生活方式。在改变阶段,个体出现具体的改变行为,静态生活方式改变正式发生。在该阶段个体采取特定的策略以对抗静态生活方式维系因素等的影响,以促进静态生活方式改变的发生和维持。常用的策略包括3类:利用资源辅助、增加体力活动、保证措施落实。改变发生阶段的个体是否能够进入改变维持阶段取决于该阶段阻碍和促进因素之间的博弈结果。除了该阶段特有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外,静态生活方式的维系因素、动机因素也仍旧起着作用。如果阻碍因素占上风,则个体无法坚持静态生活方式的改变行为,出现调节行为退化甚至停止;如果促进因素获胜,则个体可以维持静态生活方式的改变行为,形成适合自己的静态生活方式的调节模式(习惯养成和自主调节)。改变阶段倾向因素中对“运动的偏好与享受”是维持静态生活方式改变行为的个体强有力的内部驱动力,而强化因素中静态生活方式改变行为带来的“结局正向”(生理、心理、社会结局)则给予有力的外部强化作用。这一对内外因素对于个体对抗静态生活方式的维系因素、在新的状态下维系“静态生活方式改变”状态的新平衡具有关键作用。总之,静态生活方式与静态生活方式改变的博弈过程是自我战胜本我的博弈过程。静态生活方式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其改变包括改变前、改变发生、改变维持等三个阶段。个体在各阶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了个体是顺利进入下一阶段还是回归到静态生活方式。博弈过程中,个体采用利用资源辅助、增加体力活动、保证措施落实等三类策略应对静态生活方式。在各阶段个体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回归到静态生活方式。研究结论本研究描述了个体静态生活方式形成和转化的过程,构建了以“博弈”为核心概念类属的个体静态生活方式与静态生活方式改变的博弈过程模式。为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健康照护提供者等制定静态生活方式的健康促进方案提供参考,同时也帮助个体加深对自身静态生活方式相关行为的理解和认知。

马国义[10](2016)在《健身操舞干预模式及对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运用舞蹈治疗理论与技术,借鉴具身认知、心理资本、主观幸福感理论成果,以健身操舞为手段,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法、实验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旨在探寻健身操舞与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尤其是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揭示健身操舞促进中老年人幸福感的本质及规律;同时构建适合中国中老年人的促进身心健康的健身操舞模式。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论。总论从分析社会现状以及以往关于幸福感研究的状况入手,指出切合中国人实际的,尤其是旨在有效促进中国中老年人幸福感的研究尤为重要和必要;介绍了整个研究的总体框架,包括基本的研究思路、依据的宏观理论界基础和微观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等;说明了有科学依据的健身操舞是提升中老年人幸福感重要和独特的资源,对提高中老年人福祉,解决中国日益严峻的老年化问题具有独特价值。第二部分:构建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健身操舞体系、素材库以及模式。本研究在梳理原有理论基础上,提出“与心共舞”的理念;创编优质的健身操舞素材;设计“和”舞体,“乐”吾心健身操舞系列活动方案;构建中老年人健身操舞干预体系;设计中老年人健身操舞素材库;以及最终创建中老年人健身操舞干预模式,即“六个一”模式。第三部分:健身操舞对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包括归纳整理、创编健身操舞,尤其对创编的中老年人健身拍打操基础套(腰腹篇)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以及其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创编中老年人系列健身操舞,以及其对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最后运用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研究表明:1、本研究在梳理原有理论基础上,提出“与心共舞”的理念;创编优质的健身操舞素材;设计“和”舞体,“乐”吾心健身操舞系列活动方案;确立中老年人健身操舞活动要素;构建中老年人健身操舞干预体系;设计中老年人健身操舞素材库;以及最终创建中老年人健身操舞干预模式,即“六个一”模式。这些研究为广大的中老年人参与健身操舞活动提供了方便;为健身操舞活动的组织者提供了便捷、科学的素材;更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了借鉴。总之,为中老年人健身操舞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提供了科学化的依据。2、创编的健身拍打操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心理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系列健身操舞活动的编排与组织实施,不仅能增强中老年人体质,而且能有助于中老年人建立科学的爱情观、人生观、世界观,同时对中老年人提高自尊,促进自我实现,增加心理资本,增进主观幸福感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古筝的护理及保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古筝的护理及保养(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民族器乐教学实践的个案研究 ——以大连市玉华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研究背景
        2.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观察法
        3.个案研究法
        4.访谈法
一、大连市玉华小学教育概况
    (一)学校及教育概况
    (二)学校艺术教育现状
    (三)学校民族器乐教育现状
    (四)学校民乐团硬件设施及管理模式
        1.硬件设施
        2.管理模式
二、民族器乐教学在玉华小学的教学实践案例
    (一)民族器乐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1.学唱课教学案例分析——以《数蛤蟆》为例
        2.欣赏课教学案例分析——以《天山之春》为例
        3.笔者课堂教学实践分析——以《紫竹调》为例
    (二)民族器乐在校本课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1.各声部校本课教学案例分析
        2.各声部校本课教学案例分析
三、玉华小学民族器乐教学实践的研究分析
    (一)在小学实施民族器乐对学生的影响
        1.提升音乐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2.感受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3.丰富实践经验增强协作能力
        4.培养兴趣爱好建设健康人格
    (二)在小学实施民族器乐对教师及学校的影响
        1.提升职业素养树立民族意识
        2.构建校园文化凝练学校特质
    (三)在小学实施民族器乐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
        1.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3.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和宣传
四、民族器乐在小学实施的展望
    (一)提升师资力量
    (二)健全培养模式
    (三)学校及多方资源支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从韩庭贵的编创作品谈山东筝曲的“托劈”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意义及创新之处
    二、山东筝派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三、韩庭贵生平及《鲁筝曲集》简介
第一章 韩庭贵编创作品中体现的“托劈”技巧
    1.1 传统山东筝派托劈的演奏技巧
    1.2 韩庭贵对于托劈技巧的沿革与创新
        1.2.1 沿用肉甲弹筝习俗
        1.2.2 综合使用大小关节
    1.3 韩庭贵编创作品中托劈技巧的应用
        1.3.1 同弦原位型托劈
        1.3.2 相邻弦游走型托劈
        1.3.3 前八后十六分节奏型连续托劈
        1.3.4 双托、双劈连接型
        1.3.5 大撮和劈指连接型
        1.3.6 三十二分音符节奏型托劈
第二章 韩庭贵编创作品中的“快速托劈”有别于其他筝派的特点
    2.1 山东筝派的“小摇”与河南筝派的“游摇”
    2.2 山东筝派的“多指扎桩摇”与浙江筝派的“小指扎桩摇”
第三章 韩庭贵编创作品中托劈技巧的演奏心得与感悟
    3.1 托劈技巧的练习方法与建议
        3.1.1 缠紧胶布,稳固义甲
        3.1.2 由慢至快,循序渐进
        3.1.3 寻找惯性,意念支撑
    3.2 托劈技巧在乐曲情感处理中的作用
        3.2.1 单弦托劈,灵动活泼
        3.2.2 双弦托劈,升华情感
        3.2.3 综合运用大小关节托劈,烘托悲愤之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古筝美人再谱婉约青春(论文提纲范文)

陪伴父母也不能丢失自我
在安静的时候寻回文艺心
精彩晚年才刚刚开始

(5)当代古筝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本课题研究的动机、目的及其意义
    1.3 研究文献回顾与总结
        1.3.1 微观研究
        1.3.2 宏观方面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历史法
    1.5 研究的难点
第2章 古筝演奏技法的传承
    2.1 传统演奏技法概述
        2.1.1 山东筝派
        2.1.2 河南筝派
        2.1.3 陕西秦筝
        2.1.4 浙江筝派
        2.1.5 客家筝派
        2.1.6 潮州筝派
        2.1.7 福建筝派
        2.1.8 蒙古筝派
    2.2 传统古筝演奏技法特点
        2.2.1 右手技法
        2.2.2 左手技法
    2.3 传统古筝演奏技法的传承
第3章 当代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
    3.1 对传统演奏技法的改良
        3.1.1 规范基本演奏姿势及手型
        3.1.2 对传统左手技法的发展
    3.2 其他民族乐器演奏技法的古筝化
        3.2.1 拟声性技法
        3.2.2 轮指
        3.2.3 扫弦
    3.3 西方乐器演奏技法的中国化和古筝化
        3.3.1 右手演奏方法
        3.3.2 左手演奏技法
        3.3.3 双手演奏技法
    3.4 新技法的创造
        3.4.1 点指
        3.4.2 摇指
        3.4.3 改变音列
第4章 当代古筝演奏技法演变的原因
    4.1 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引起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
    4.2 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
        4.2.1 多民族各地域文化的交融
        4.2.2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4.3 演奏“场”及听众的变化
    4.4 创作阶层的多元化
    4.5 传统演奏观念的影响
第5章 古筝演奏技法发展的展望
    5.1 技巧的高度发展
        5.1.1 演奏技法的发展
        5.1.2 多元化开拓与创新
    5.2 对传统技巧的回归
        5.2.1 中国传统音乐的本质决定了对传统演奏技法的回归
        5.2.2 音乐的传承性决定了音乐的发展趋势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基于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老年大学建筑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1.1.2 以“积极老龄化”战略应对人口老龄化
        1.1.3 我国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响应积极老龄化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范围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二章 积极老龄化理论基础
    2.1 老龄化理论
        2.1.1 老龄化的概念
        2.1.2 老龄化社会的成因
        2.1.3 老龄化社会的特点
    2.2 积极老龄化的概念
        2.2.1 积极老龄化的由来和发展
        2.2.2 积极老龄化的内涵
        2.2.3 积极老龄化的愿景
    2.3 积极老龄化与其他相近老龄化理论辨析
        2.3.1 成功老龄化
        2.3.2 健康老龄化
        2.3.3 生产性老龄化
    2.4 积极老龄化视野下老年大学的意义
        2.4.1 积极老龄化视野下老年大学的必要性
        2.4.2 老年大学对老年人健康的促进
        2.4.3 老年大学对老年人参与的提高
        2.4.4 老年大学对老年人权利的保障
    2.5 积极老龄化理论与老年大学建筑空间的联系
        2.5.1 老年大学建筑空间对参与的促进
        2.5.2 老年大学建筑空间对健康的促进
        2.5.3 老年大学建筑空间对保障的促进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安市老年大学实例调查研究
    3.1 调研的目的及意义
        3.1.1 调研的目的
        3.1.2 调研的意义
        3.1.3 调研方法
    3.2 现有老年大学概述
        3.2.1 老年大学概念
        3.2.2 老年大学建筑分类
        3.2.3 老年大学的功能组成
        3.2.4 老年大学的特殊性
    3.3 西安市老年大学实地调研
        3.3.1 陕西省老年大学
        3.3.2 西安市老年大学
        3.3.3 荣华老年大学
        3.3.4 天朗老年大学
        3.3.5 白金拾光老年大学
    3.4 问题的发现
        3.4.1 周边环境问题
        3.4.2 教学空间问题
        3.4.3 交通空间问题
        3.4.4 无障碍设施问题
        3.4.5 空间环境其他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老年大学建筑空间设计参与式评价
    4.1 建筑空间设计因子的确定
        4.1.1 参与式评价体系
        4.1.2 设计因子的建构与修正
        4.1.3 参与式评价因子的测度
        4.1.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2 基于积极老龄化的老年大学建筑空间设计因子的重要度调查分析
        4.2.1 被试者的一般特性和对老年教学的态度分析
        4.2.2 设计法因子的重要度整体分析
    4.3 建筑空间设计因子重要度纵向对比分析
        4.3.1 老年大学建筑空间因子重要度分析
        4.3.2 老年大学建筑环境因子重要度分析
        4.3.3 老年大学建筑细部因子重要度分析
    4.4 建筑空间设计因子重要度横向对比分分析
        4.4.1 基于被试者年龄差异的设计因子重要度差异分析
        4.4.2 基于群体性别差异的设计因子重要度差异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老年大学建筑空间设计策略
    5.1 设计原则
        5.1.1 支援性原则
        5.1.2 特殊性原则
    5.2 促进老年人参与的教学空间设计策略
        5.2.1 促进老年人参与的普通教室
        5.2.2 促进老年人参与的音乐教室
        5.2.3 促进老年人参与的手工技能教室
        5.2.4 促进老年人参与的计算机教室
        5.2.5 促进老年人参与的阅览室
        5.2.6 促进老年人参与的教师办公室
    5.3 鼓励老年人沟通交往的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5.3.1 鼓励老年人沟通参与的门厅空间
        5.3.2 鼓励老年人沟通参与的走廊空间
        5.3.3 鼓励老年人沟通参与的室外道路
        5.3.4 鼓励老年人沟通参与的室外活动场地
    5.4 保障老年人安全和舒适性的空间细部设计策略
        5.4.1 以无障碍设施保障老年人安全舒适
        5.4.2 以家具设计保障老年人安全舒适
        5.4.3 以环境细节保障老年人的安全舒适
    5.5 健康的老年大学的物理环境设计策略
        5.5.1 适宜的温湿度环境
        5.5.2 充足的采光和照明
        5.5.3 良好的声环境设计
        5.5.4 顺畅的通风和优质的空气质量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 ——以老年大学学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二) 国家对老龄化事业的重视
        (三) 积极老龄化政策的倡导
        (四) 老年人社会适应现状
        (五) 自我导向学习的重要性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研究框架与研究思路
        (一) 研究框架
        (二) 研究思路
第一章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与社会适应的研究综述
    一、自我导向学习的相关研究
        (一) 国外自我导向学习的相关研究
        (二) 国内自我导向学习的相关研究
    二、老年人学习状况的相关研究
        (一) 老年人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
        (二) 老年人学习需求和价值的研究
        (三) 老年人学习障碍的研究
        (四) 老年人学习内容的研究
        (五) 促进老年人学习的策略研究
        (六) 老年人网络学习的研究
    三、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
        (一) 老年人社会适应内容的研究
        (二) 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三) 促进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对策研究
    四、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影响的相关研究
    五、对已有研究简要述评
第二章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与社会适应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 老年人
        (二)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
        (三) 老年人社会适应
    二、理论基础
        (一) 老年人生理特征
        (二) 老年人心理特征
        (三) 积极老龄化理论
        (四) 老年学理论
第三章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影响的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目标与研究问题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问题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方法
        (一) 问卷法
        (二) 访谈法
    四、研究信度与效度
        (一) 研究信度分析
        (二) 研究效度分析
第四章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影响的状况及特征分析
    一、老年人基本情况
        (一) 性别分布
        (二) 年龄分布
        (三) 受教育程度分布
        (四) 身体状况分布
        (五) 心理状况分布
    二、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现状及特征
        (一)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总体状况
        (二)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态度的差异性
        (三)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过程的差异性
        (四)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策略的差异性
        (五)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评价的差异性
        (六)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总体的差异性
        (七)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与身体和心理状况的相关性
    三、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及特征
        (一) 老年人社会适应的总体状况
        (二) 老年人人际关系适应的差异性
        (三) 老年人角色转换适应的差异性
        (四) 老年人生活自理适应的差异性
        (五) 老年人社会变革适应的差异性
        (六) 老年人社会适应总体的差异性
        (七) 老年人社会适应与身体和心理状况的相关性
    四、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特征
        (一)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与社会适应的相关性
        (二)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人际关系适应的预测作用
        (三)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角色转换适应的预测作用
        (四)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生活自理适应的预测作用
        (五)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变革适应的预测作用
        (六)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总体的预测作用
        (七)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影响的路径分析
    五、研究假设论证结果
第五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现状及特征
        (二) 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及特征
        (三) 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特征
    二、提升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的对策
        (一) 树立积极的自我导向学习态度
        (二) 构建自主的自我导向学习过程
        (三) 应用多样的自我导向学习策略
        (四) 评价全面的自我导向学习结果
    三、研究反思
        (一) 研究创新点
        (二) 研究不足
        (三) 未来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8)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大学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1 低龄老人人口增长明显
        1.2.2 积极老龄化备受重视
        1.2.3 老年教育政策迅速发展
        1.2.4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福利及相关研究
        1.3.2 老年大学教育功能的研究
        1.3.3 老年大学教育发展的研究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老年教育
        2.1.2 老年大学
        2.1.3 积极老龄化
    2.2 老年大学发展路径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2.2.2 阿马蒂亚·森能力方法理论
        2.2.3 老年教育需求幅度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海市老年大学发展现状分析
    3.1 调研设计及实施
        3.1.1 研究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问卷和访谈设计
        3.1.4 研究实施
    3.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3 上海市老年大学发展现状
        3.3.1 制度政策明确有效
        3.3.2 教学机制逐步完善
        3.3.3 教育环境运行良好
        3.3.4 能力培养初见成效
        3.3.5 教育成效日益凸显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老年大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赋权增能路径分析
    4.1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大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4.1.1 老年大学教学机制不够完善
        4.1.2 老年大学教育环境有待优化
        4.1.3 老年大学健康教育仍有欠缺
        4.1.4 老年大学参与教育缺乏重视
    4.2 基于能力方法理论的老年大学赋权增能分析
        4.2.1 功能空间拓展理论逻辑推演
        4.2.2 老年大学教育功能空间拓展
        4.2.3 老年大学赋权增能路径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老年人功能空间拓展影响因素分析
    5.1 老年人功能空间拓展影响因素构思
        5.1.1 老年大学教育赋权
        5.1.2 老年大学教育增能
        5.1.3 影响因素指标设计
    5.2 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5.2.1 层次结构模型构建方法
        5.2.2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
    5.3 各层次影响因素相对权重计算
        5.3.1 准则层重要程度及权重测算
        5.3.2 方案层重要程度及权重测算
    5.4 各指标对老年人功能空间拓展的影响
        5.4.1 准则层指标对老年人功能空间拓展的影响
        5.4.2 方案层指标对老年人功能空间拓展的影响
        5.4.3 准则层及方案层指标权重及重要程度排序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老年大学发展的目标模型及优化对策
    6.1 老年大学发展的目标模型与可行性分析
        6.1.1 老年大学发展目标模型设计
        6.1.2 老年大学发展目标模型运行原则
        6.1.3 老年大学发展目标模型可行性分析
    6.2 老年大学发展的优化对策
        6.2.1 完善老年大学教学机制
        6.2.2 优化老年大学教育环境
        6.2.3 增强老年大学健康教育
        6.2.4 丰富老年大学参与教育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9)博弈:静态生活方式与静态生活方式改变的互动过程模式研究 ——一项扎根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相关概念
    一、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
    二、静态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B)
    三、静态生活方式(Sedentary Lifestyle)
第三章 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扎根理论的哲学范式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扎根理论方法学概述
第四章 研究过程与技术路线
    第一节 研究思路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三节 研究的准备
    第四节 研究实施
第五章 研究结果——博弈:静态生活方式和静态生活方式改变的互动过程模式
    一、固守静态生活方式
    二、动机:改变的必要条件
    三、静态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的过程
    四、理论小结
第六章 讨论
    一、符号互动论对于理论模式的解读
    二、人格三重结构理论对于理论模式的解读
    三、本研究结果与静态生活方式相关理论、研究的比较
    四、本研究对于健康促进、健康干预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
第七章 总结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及对后续研究的启示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及获奖情况
致谢

(10)健身操舞干预模式及对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一章 选题背景与研究思路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一、选题的社会现实背景
        二、选题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 研究思路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总体框图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步骤
        七、研究假设
        八、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本研究所依据的主要理论基础
        第一节 宏观理论基础
        一、主观幸福感理论
        二、具身认知理论
        三、人际关系理论
        四、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五、心理资本理论
        第二节 微观理论基础:舞蹈治疗理论
        一、舞蹈治疗的概念
        二、舞蹈治疗的内容
        三、舞蹈心理治疗方法
        四、舞蹈治疗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中老年人健身操舞干预模式的研究
    第三章 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健身操舞干预体系
        第一节 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健身操舞活动要素
        一、音乐
        二、动作
        三、队形与队列
        四、目标
        五、人群
        六、环境
        第二节 健身操舞干预体系主体内容解析
        一、中老年人舞蹈治疗系列健身操舞
        二、中老年人保健系列健身操舞
        三、中老年人技能系列健身操舞
        第三节 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健身操舞干预体系
        一、促进中老年人健身操舞干预体系的原则
        二、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健身操舞干预体系要素
        三、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健身操舞干预体系
        四、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健身操舞干预体系的组织与实施策略
        五、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健身操舞干预体系的实施阶段
    第四章 中老年人健身操舞素材库的构建
        第一节 建立中老年人健身操舞素材库
        一、中老年人健身操舞素材库成果形式
        二、中老年人健身操舞素材库建库步骤
        三、中老年人健身操舞素材库内容
        第二节 建立中老年人健身操舞素材库管理系统
        一、中老年人健身操舞素材库管理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二、建立中老年人健身操舞素材库管理系统步骤
        三、中老年人健身操舞素材库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第五章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健身操舞干预模式
        第一节 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健身操舞干预模式模块
        一、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健身操舞干预模式模块
        二、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健身操舞干预模块之间关系
        第二节 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健身操舞干预模式
        一、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健身操舞干预模式的内容
        二、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健身操舞干预模式
        三、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健身操舞干预模式总体运行
第三部分 健身操舞对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
    第六章 中老年人健身拍打操基础套(腰腹篇)创编及实证研究
        第一节 中老年人健身拍打操基础套(腰腹篇)创编
        一、中老年人健身拍打操基础套简介
        二、中老年人健身拍打操基础套创编的思路
        三、中老年人健身拍打操基础套创编考虑的因素
        四、中老年人健身拍打操基础套创编的具体步骤
        五、中老年人健身拍打操基础套(腰腹篇)介绍
        第二节 中老年人健身拍打操基础套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健身拍打操基础套对中老年人身体、心理的影响
        三、分析与讨论
    第七章 中老年人系列健身操舞活动的设计及实证研究
        第一节 研究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假设
        第二节 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健身操舞系列活动方案设计
        一、宗旨与目标
        二、中老年人“和舞体,乐吾心”健身操舞系列活动方案
        第三节 中老年人健身操舞干预实验结果
        一、实验前后中老年人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测量的结果
        二、实验前后中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自尊量表测量的结果
        三、实验前后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量表测量的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五、结论
    第八章 健身操舞对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质性研究
        第一节 研究思路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者的背景
        三、访谈前的准备
        四、访谈人员的界定
        五、访谈资料的分析研究
        第二节 分析与讨论
        一、关于自我接纳
        二、关于人际接纳层面的分析与讨论
        三、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分析与讨论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健身操舞活动促进良好的自我接纳
        二、健身操舞活动有效促进人际接纳
        三、健身操舞活动有效促进中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四、古筝的护理及保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民族器乐教学实践的个案研究 ——以大连市玉华小学为例[D]. 李雅琦.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从韩庭贵的编创作品谈山东筝曲的“托劈”技巧[D]. 刘秋婷. 济南大学, 2020(05)
  • [3]古筝美人再谱婉约青春[J]. 刘宇航. 康颐, 2019(07)
  • [4]乐器的使用与保养(三)——古筝[J]. 李荣兰. 琴童, 2012(12)
  • [5]当代古筝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发展[D]. 杨凡. 福建师范大学, 2007(06)
  • [6]基于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老年大学建筑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D]. 梅子骏. 长安大学, 2021
  • [7]老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 ——以老年大学学员为例[D]. 任彦媛.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6)
  • [8]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大学发展路径研究[D]. 李贞.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9(06)
  • [9]博弈:静态生活方式与静态生活方式改变的互动过程模式研究 ——一项扎根理论研究[D]. 陈雪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8(01)
  • [10]健身操舞干预模式及对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D]. 马国义. 河北师范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古筝保养与维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