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农药的分类

选择性农药的分类

一、选择性杀虫剂的分类(论文文献综述)

周欣欣,李芬,段文波,马欣然,宋秀平,吴少英,孟凤霞[1](2021)在《白纹伊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作用的特异性靶标位点,获得白纹伊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编码基因c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其分子特征,为研究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靶标抗性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克隆获得白纹伊蚊钠离子通道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其生物学特征。结果白纹伊蚊钠离子通道基因全长为6 357 bp,编码2 118个氨基酸,等电点为5.06,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37×103。发现3个选择性剪接(m、h、d)和6个RNA编辑位点。BLAST序列分析表明,白纹伊蚊与埃及伊蚊钠离子通道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相似度高达96.30%,克隆所得白纹伊蚊钠离子通道基因序列符合昆虫钠离子通道基因的基本特征。结论克隆获得了白纹伊蚊钠离子通道编码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分析了其生物信息学特征,有助于阐明抗性机制和新靶点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的靶标抗性分子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刘东东,朱晨,王峰,高一星,张静,张立新[2](2022)在《作用于γ-氨基丁酸受体的杀虫剂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随着杀虫剂的不断使用,昆虫会对所使用的化学物质产生抗药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受体是重要的杀虫剂靶标之一,农药学家和昆虫毒理学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作用于该类受体的杀虫剂杀虫活性高、安全性好,使其成为新农药创制的热点。概述了GABA受体的结构与分类、作用于GABA受体的杀虫剂的化学结构、杀虫活性、致毒机理、分类、抗性研究及其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其中新型异唑啉类和间二酰胺类因其独特的作用位点、对哺乳动物低毒以及优异的选择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胡荣月[3](2021)在《氟啶虫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

曹聪[4](2021)在《科普类文本机器翻译错误及译后编辑策略分析 ——以《2018世界鸟类现状》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算法与翻译结合的机器翻译彰显出强大生命力。机器翻译以其翻译速度、便捷度等优势愈来愈多地受到大众关注。但是,随着机器翻译被广泛应用,众多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机器翻译的质量仍无法让使用者满意。因此,机器翻译与人工编辑的方式得到青睐。本文亦基于此种翻译方法,以展现科普类文章机器翻译结果的常见错误,并为译后编辑提供思路。本文以《2018世界鸟类现状》基础,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对翻译问题进行分析。《2018世界鸟类现状》是国际鸟盟发布的一份报告,向读者展现鸟类面临的危机,具有科普性质。报告语言风格平实,句子结构多变复杂,词汇丰富多样,给翻译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笔者在对文本进行人工翻译后,选择谷歌翻译、DeepL等五种翻译引擎对选中文本进行翻译,并对翻译错误进行分类、统计。随后,笔者以谷歌翻译输出的结果为基础,进行全文修改,并进行案例分析。笔者发现,因专有名词众多、指代频繁等因素,词汇错误成为科普类文本机器翻译结果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错译、漏译、成分缺失等问题不容忽视。因此,笔者建议在对科普类文本进行译后编辑时,需格外注意各类名词的译法,关注上下文衔接是否妥当,必要时对句子或段落进行重组。

李也[5](2021)在《手性农药戊菌唑的生物活性、生态毒性和苹果中降解行为》文中认为戊菌唑(Penconazole)属三唑类手性杀菌剂,应用广泛,以外消旋体形式生产、销售、使用。此前,尚未从对映体水平对其系统性研究,本试验从戊菌唑对映体绝对构型、分离分析检测方法、生物活性与毒性、在苹果中的选择性降解行为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圆二色谱法(ECD)确定戊菌唑对映异构体绝对构型,分别为S-(–)-戊菌唑和R-(+)-戊菌唑。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结合手性色谱柱Lux Cellulose-2,通过优化检测条件如流动相比例、流速、柱温等,建立了手性戊菌唑两对映异构体高效快速分离分析方法。(2)研究戊菌唑对映异构体对五种靶标植物病原菌的生物活性(灰霉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炭疽病菌、尖孢镰刀病菌),结果表明戊菌唑对映异构体对五种病原菌均存在显着的立体选择性生物活性差异,且S-(–)-戊菌唑高于R-(+)-戊菌唑。五种供试病原菌的生物活性均为S-(–)-戊菌唑>rac-戊菌>R-(+)-戊菌唑,S-(–)-戊菌唑对五种病原菌的生物活性是R-(+)-戊菌唑的1.8–4.4倍。(3)本研究基于戊菌唑对映体生物活性存在显着差异现象,借助分子对接技术阐明蛋白CYP51与S-(–)-戊菌唑和R-(+)-戊菌唑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S-(–)-戊菌唑与靶标真菌蛋白CYP51的结合自由能低于R-(+)-戊菌唑,亲和力高于R-(+)-戊菌唑,因此S-(–)-戊菌唑与靶标蛋白结合更紧密,表现更高的杀菌活性。(4)开展水生生物大型溞急性毒性研究。戊菌唑两对映异构体间存在显着立体选择性毒性行为,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为S-(–)-戊菌唑>rac-戊菌唑>R-(+)-戊菌唑,S-(–)-戊菌唑对大型溞的24 h和48 h急性毒性分别是R-(+)-戊菌唑的32.5倍和6.5倍。S-(–)-戊菌唑为高毒性对映体,且S体48 h EC50≤1.0,故对大型溞为高等毒性农药。(5)研究戊菌唑在苹果中的立体选择性降解行为。在主产区选择三个试验地点(山东省烟台市、山西省运城市、辽宁省葫芦岛市),并施以套袋和免套袋处理。结果表明,R-(+)-戊菌唑较S-(–)-戊菌唑优先降解。R-(+)-戊菌唑在免套袋苹果中的降解半衰期(T1/2)为23.5–60.9 d,在套袋苹果中的T1/2为23.0–57.5 d;免套袋处理中,优先降解的R-(+)-戊菌唑在三个试验地间差异性不显着,而相对富集的S-(–)-戊菌唑在三个实验地间呈显着差异。套袋处理下S-(–)-戊菌唑的T1/2比免套袋处理下显着延长,降解速率减慢。

刘娜[6](2021)在《外源褪黑素缓解黄瓜幼苗吡虫啉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文中认为在设施栽培生产中,高温高湿的环境造成黄瓜(Cucumis sativus L.)植株病虫害频发,在防治过程中农药施用量大、种类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污染环境,甚至通过食物链富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褪黑素(Mel)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调节物质,在响应逆境胁迫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目前,关于Mel在植物农药降解代谢方面鲜有研究。为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外源Mel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IMD)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As A-GSH循环、氮代谢、营养元素吸收以及转录组学的影响,探究外源Mel对IMD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生理和分子调控机制,为设施黄瓜栽培中减轻IMD药害提供理论依据。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2.75mM-IMD显着抑制了黄瓜植株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含量(Chl),影响了黄瓜幼苗的正常生长;外源根施50μM Mel显着提高了黄瓜幼苗气孔开放程度,降低了MDA含量,增加了叶绿素含量,有效缓解了IMD胁迫对植株造成的光合与膜损伤,并增加了黄瓜幼苗根系和叶片中的Mel含量,加速了IMD的降解。2.外源Mel显着提高了IMD胁迫下黄瓜幼苗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 L)及光系统II实际光量子产额(ΦPSII)。同时,外源Mel处理有助于修复IMD胁迫对叶片叶绿体结构造成的损伤,显着减少了嗜锇颗粒数量,维持了类囊体结构的相对完整。此外,外源Mel使叶片中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和果糖1,6-二磷酸酶(FBP)活性显着提高2.4%和38.9%,减轻了IMD胁迫对叶片造成的光合损伤;并通过降低果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生物合成,维持黄瓜幼苗正常的碳代谢和渗透调节过程。3.外源Mel显着抑制了IMD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中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O2·-)的积累,提高了叶肉细胞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催化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还原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再生成;同时,Mel还增强了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接受GSH生成的电子,使脱氢抗坏血酸(DHA)还原生成抗坏血酸(As A),提高了As A-GSH循环系统清除自由基的效率,增强了黄瓜幼苗的ROS清除能力,进而缓解了IMD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另外,Mel显着诱导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及其编码基因GST1、GST2、GST3的表达,从而促进IMD的降解代谢,维持了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稳态。4.外源Mel明显改善了IMD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氮同化过程中的相关酶—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 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的活性,维持了植株对养分的正常吸收。同时,外源Mel促进了IMD胁迫下黄瓜幼苗根、茎、叶中大量元素(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微量元素(锌、铁、锰)的吸收,且在根系中的促进效果最为显着。5.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共有3042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在处理后的黄瓜叶片中得到鉴定。其中与IMD-Mel+IMD对比组合中有523个差异基因上调表达,118个下调表达。Gene Ontology(GO)分析表明大多数DEGs被注释到过渡金属离子结合、膜组件和次生代谢过程。Kyoto Encylopeid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主要涉及谷胱甘肽代谢、MAPK信号通路-植物、苯丙氨酸代谢、植物激素转导和植物-病原互作。对GO和KEGG项中DEGs进一步分析发现,外源Mel可能通过调控漆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呼吸爆发氧化酶同源蛋白、细胞色素P450基因、WRKY转录因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乙烯响应因子、b HLH转录因子和MYC2转录因子等基因的表达促进黄瓜幼苗体内IMD降解。综上所述,外源Mel通过维持黄瓜幼苗光合系统稳定、调控氧化还原稳态、促进养分吸收以及诱导抗逆基因的表达,提高黄瓜幼苗对IMD的耐受性。本研究为设施黄瓜栽培中减轻农药药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卢婉君[7](2021)在《新烟碱类及相关杀虫剂的分子靶标研究》文中提出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是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兴奋性受体,也是几类重要杀虫剂的靶标,例如:新烟碱类杀虫剂(Neonicotinoids)。在模式生物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体内编码nAChR亚基的基因有10种,包括Dα1-7和Dβ1-3。昆虫nAChR是由这些亚基组成的五聚体跨膜蛋白,因此这些亚基可能会有许多组合,从而产生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亚型。所以这些杀虫剂是作用在哪些亚基上控制害虫?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研究选择黑腹果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8种黑腹果蝇nAChR亚基突变体,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nAChRβ1R81T点突变果蝇。本研究系统地测试了9种果蝇nAChR亚基的突变体对11种作用于nAChR的杀虫剂的敏感性,这11种杀虫剂包括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三氟苯嘧啶以及乙基多杀菌素。本研究还检测了果蝇nAChR突变体中nAChR亚基基因的差异性表达。nAChRβ1R81T点突变果蝇以及nAChRα1KORFP,nAChRβ1R81T双突变果蝇的构建前期发现nAChRα4KORFP、nAChRβ1KORFP果蝇纯合致死,说明Dα4和Dβ1对果蝇的正常发育很重要,所以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nAChRβ1R81T点突变果蝇。根据之前的报道,桃蚜(Myzus persicae)nAChRβ1亚基的第81位精氨酸突变成苏氨酸后(R81T),会导致其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抗性。本研究将原来编码精氨酸(R)的密码子CGT,替换成编码苏氨酸(T)的密码子ACT,成功构建了Dβ1R81T点突变果蝇。本研究还运用基因的交换定律构建了nAChRα1KORFP,nAChRβ1R81T双突变的果蝇。nAChR亚基突变体对新烟碱类及相关杀虫剂的敏感性分析通过生物测定方法系统地测定了9种果蝇nAChR亚基突变体对11种nAChR调节剂的敏感性。发现与野生型果蝇W1118相比,nAChRβ1R81T点突变果蝇对本研究中除乙基多杀菌素以外的所有杀虫剂表现出高耐药性。特定的nAChR亚基缺失使果蝇对新烟碱类和其他nAChR竞争性调节剂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三氟苯嘧啶的耐药性表现出显着差异,表明这些杀虫剂靶向的nAChR亚型不同。根据上述11种杀虫剂的体内作用机制,可将其重新分为6类。nAChR突变体中nAChR亚基基因差异性表达分析本研究对果蝇成虫头部进行qPCR检测,没有发现显着的遗传补偿效应。本研究为探明新烟碱类杀虫剂及相关nAChR调节剂的分子靶标提供重要线索以及推动了对昆虫nAChRs组成和功能的研究。

陈晨[8](2021)在《植物挥发性化合物DMNT毒杀小菜蛾的机制解析》文中提出小菜蛾是危害农业生产的主要植食昆虫之一,依靠取食甘蓝、包菜和油菜等蔬菜和作物为生。由于其啃食能力强,繁殖周期短等特性容易造成虫害爆发。现有的防治方式不能满足对小菜蛾绿色防治的要求,开发新型天然抗虫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植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抵御食草昆虫侵食的方式,分泌化合物毒杀食草昆虫是一种重要植物防御手段。先前研究表明植物通过合成萜类化合物DMNT间接抵御害虫的侵食,但DMNT的对昆虫有无直接影响尚未明确。本文以鳞翅目害虫小菜蛾为研究对象,探究植物萜类化合物DMNT对小菜蛾的毒杀作用及其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植物萜烯类化合物DMNT显着影响鳞翅目害虫小菜蛾的生长和繁殖。选择性取食试验发现,超表达PEN1基因的拟南芥植株对小菜蛾具有趋赶效果。根据已有文献报道,超表达PEN1基因的拟南芥植株能够产生大量萜烯类化合物DMNT。DMNT体外试验表明,DMNT对小菜蛾幼虫具有直接趋和毒杀作用。(2)DMNT处理能破坏小菜蛾幼虫肠道。对小菜蛾幼虫进行饥饿或饲喂DMNT发现,食用DMNT的幼虫比处于饥饿中的幼虫出现了较早的死亡,表明幼虫是被DMNT毒杀致死而非饥饿致死。幼虫肠道酶活试验发现,脂肪酶酶活显着下调,表明食用DMNT后幼虫肠道消化能力减弱。“Smurf”试验发现,食用DMNT后肠道发生渗漏的幼虫比例显着增加。体式镜下观察围食膜结构发现,食用DMNT后的幼虫肠道内围食膜结构薄而疏松。幼虫肠道HE染色切片发现,在食用DMNT后,幼虫肠道内围食膜糜烂。透射电镜观察肠道横切面得到类似结果。这些结果表明食用DMNT后幼虫肠道内围食膜遭到破坏。(3)DMNT通过下调小菜蛾肠道Mucin like基因表达破坏围食膜结构。RT-PCR分析发现,食用DMNT后幼虫肠道内围食膜合成基因Mucin的表达量显着下降,表明DMNT能够显着抑制Mucin基因的表达。RNAi试验发现,Mucin沉默后幼虫的存活率、体重和化蛹率显着下调,并且肠道内围食膜变薄。这些结果表明DMNT对围食膜的破坏作用是通过抑制Mucin的表达实现的。(4)DMNT毒杀小菜蛾幼虫需要肠道微生物的参与。抗生素的饲喂试验发现,抗生素对幼虫的生长发育无影响,HE染色切片显示幼虫食用抗生素后肠道内围食膜结构完整,因此小菜蛾幼虫肠道内围食膜的完整性的维持不需要肠道微生物存在。同时饲喂抗生素和DMNT试验发现,与喂食DMNT相比,小菜蛾幼虫的存活率和化蛹率显着上调,且HE染色切片显示同时饲喂DMNT和抗生素的幼虫肠道内围食膜结构仍然破损,这些结果表明DMNT对小菜蛾幼虫的毒杀作用不是围食膜破损本身导致的,而是需要肠道微生物的助攻。同时饲喂DMNT和粪肠球菌的革兰氏染色切片显示,在围食膜结构破坏后,粪肠球菌进入肠道细胞内,表明幼虫的死亡是由于细菌攻击肠壁细胞导致的。(5)DMNT对小菜蛾幼虫肠道菌群稳态有显着影响。16S r DNA测序显示,食用DMNT后幼虫肠道内菌群发生了紊乱: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变化较大,其中厚壁菌门中肠球菌属菌群丰度上调85倍。这些结果表明DMNT能够导致幼虫肠道内菌群紊乱。

李文勤[9](2021)在《昆虫几丁质水解酶多靶点抑制剂的发现及活性评价》文中指出农药的使用是有效减少害虫,提高粮食产量的方式。发现和开发新的靶标,以控制害虫对杀虫剂抗药性的进化和降低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是近年来热门的研究方向。昆虫的几丁质水解酶已被证实为绿色的农药靶标,总结已有关于几丁质水解酶的抑制剂研究,发现天然产物抑制剂比合成抑制剂具有更好的昆虫生长调节活性。由于多靶点药物有提高在昆虫体内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因此本论文通过高通量筛选天然产物库,筛选出对多个几丁质水解酶有高效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并研究其抑制机理和生物活性,主要实验内容和结果如下:(1)天然产物库的高通量筛选。以亚洲玉米螟来源的OfChtⅠ、OfChtⅡ、OfChi-h和OfHex1四种酶为靶点,高通量筛选天然产物库,发现baicalein(黄芩素)和deoxyshikonin(去氧紫草素)对这四种几丁质酶均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根据现有研究,最终选择萘醌系列的deoxyshikonin(去氧紫草素)、shikonin(紫草素)及其对映异构体alkannin(右旋紫草素)和黄酮系列的baicalein(黄芩素)、3-hydroxyflavone(3-羟基黄酮)、keampferol(山奈酚)、galangin(高良姜素)、wogonin(汉黄芩素)、chrysin(白杨素)、quercetin(槲皮素)和myricetin(杨梅素)进一步研究。(2)萘醌系列和黄酮系列抑制剂的抑制常数测定。测定了alkannin、shikonin和deoxyshikonin对亚洲玉米螟来源的OfChtⅠ、OfChtⅡ、OfChi-h和OfHex1四种酶的抑制常数。Deoxyshikonin对这四种酶的抑制常数最小,Ki值分别为27.88μM、0.68μM、5.5μM、12μM。Alkannin、shikonin和deoxyshikonin这三个化合物对OfHex1的抑制常数是这四个酶中最小的,Ki值在1μM左右。黄酮类化合物对OfChtⅠ的整体抑制常数都较大。杨梅素对OfChtⅡ、OfChi-h和OfHex1三种酶的抑制常数最小,Ki值分别为5.3μM、8.2μM、4.1μM。(3)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模式分析。Deoxyshikonin与OfChtⅠ、OfChtⅡ、OfChi-h三个酶的结合模式相似,都是萘醌部分与底物结合裂隙的-1亚位点保守的色氨酸残基形成π-π堆叠相互作用。Deoxyshikonin的侧链延伸到底物结合裂隙的非还原端。与deoxyshikonin和酶的结合相比,alkannin和shikonin的侧链羟基与Gly266和Gly267形成空间位阻,使化合物与酶的亲和力变低。Deoxyshikonin与OfHex1结合模式为,化合物的萘醌环与+1位点的Trp490和Val237形成π-π堆积的“三明治”的夹层结构,deoxyshikonin的异己烯基尾巴插入到-1亚位点疏水的底物结合口袋中。黄酮系列的化合物与OfChtⅠ、OfChtⅡ、OfChi-h三个酶的结合模式相似,苯并吡喃环的共轭大π环与底物结合裂隙的-1亚位点保守的色氨酸残基形成π-π堆叠的相互作用,苯并吡喃环与关键催化氨基酸形成氢键。侧链的苯基延伸到与底物结合的裂口的非还原端,形成疏水作用或氢键相互作用稳定结合。黄酮类化合物的侧链苯基上羟基的数量与OfHex1的结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昆虫生长调节活性分析。萘醌系列的alkannin、shikonin和deoxyshikonin三个化合物对对亚洲玉米螟都有一定的昆虫生长调节活性,其中shikonin的作用最明显。shikonin对粘虫和草地贪夜蛾也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饲养6天后,饲喂shikonin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重与对照组相比低99%,粘虫体重与对照组相比低98%。黄酮系列的五种化合物中只有汉黄芩素对亚洲玉米螟的生长调节活性明显,饲喂6天后,幼虫体重与对照组相比低88%,并且幼虫死亡率为50%。Wogonin对粘虫和草地贪夜蛾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饲养6天后实验组的草地贪夜蛾体重比对照组低62%,实验组的粘虫体重比对照组低84%。并且wogonin对粘虫有明显的杀虫活性,实验组粘虫幼虫饲养5天后死亡率高达88%。综上,本论文对以几丁质水解酶OfChtⅠ、OfChtⅡ、OfChi-h和OfHex1为靶点,通过高通量筛选天然产物库筛选出同时抑制这四种酶的天然化合物,以期对于昆虫介导的疾病控制和农业虫害防治具有现实意义。

秦媛[10](2021)在《基于二维纳米材料生物传感的农药检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农业不断发展,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和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大量农药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农药残留污染物严重影响了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并对生态平衡构成威胁。因此,针对环境中农药残留建立一种快速、可靠、高灵敏性的检测方法尤为重要。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其自身独特优势如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在线检测等而被广泛用于农药检测。本文以氮化硼(BN)二维纳米材料为基体构建适体传感器并用于检测多菌灵(CBZ)。而且,用二硫化钼(MoS2)纳米材料制备电化学乙酰胆碱酶(ACh E)生物传感器用于敌百虫的分析检测。本论文构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为检测实际样品提供了理想平台。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氮化硼/金纳米颗粒适体传感器构建及对多菌灵检测通过“溶剂切割”法合成具有良好分散性的胶体氮化硼并修饰玻碳电极(GCE),再用电沉积法将金纳米颗粒(AuNPs)负载在BN/GCE电极表面。利用Au-S键固定适体以形成完整的生物传感器,灵敏有效的检测杀菌剂CBZ。CBZ加入后,与适体构成特异性双链迫使探针回归单链形成发夹结构,指示剂亚甲基蓝不断靠近电极使电流增加。该多菌灵适体传感器在0.1 ng/m L-100(?)g/m L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LOD)为0.019ng/m L。同时该生物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重复性,并应用于水、黄瓜和猕猴桃样品检测,回收率为92.8%-104.6%,该方法为CBZ的分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2.基于二硫化钼/金纳米颗粒的生物传感器对敌百虫检测本论文基于“水热法”合成的MoS2催化材料和有机磷农药对酶的抑制作用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电化学ACh E生物传感器,用于有机磷杀虫剂敌百虫的检测。由于MoS2和AuNPs的协同作用,该生物传感器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在p H为7.5的条件下该传感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敌百虫浓度在0.01-1000(?)g/m L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LOD为8.6 ng/m L。此外,该传感器表现出优异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为快速检测敌百虫的提供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

二、选择性杀虫剂的分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选择性杀虫剂的分类(论文提纲范文)

(1)白纹伊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总RNA提取及第一链c DNA的合成
    1.3 目的片段扩增及纯化回收
    1.4 基因序列克隆和测序
    1.5 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
2 结果
    2.1 白纹伊蚊钠离子通道基因克隆
    2.2 白纹伊蚊钠离子通道基因序列分析
    2.3 分子系统进化分析
    2.4 选择性剪接
    2.5 RNA编辑
3 讨论

(2)作用于γ-氨基丁酸受体的杀虫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非竞争性拮抗剂
    1.1 第一代非竞争性拮抗剂
    1.2 第二代非竞争性拮抗剂
        1.2.1 苯基吡唑类
        1.2.1.1 氟虫腈
        1.2.1.2 丁虫腈
        1.2.1.3 乙虫腈和乙酰虫腈
        1.2.1.4 其他
        1.2.1.5 对映选择性代谢
        1.2.1.6 新型先导化合物
        1.2.2 新型结合位点的非竞争性拮抗剂
        1.2.2.1 芳基异恶唑啉类
        (1)氟雷拉纳
        (2)氟恶唑酰胺
        (3)异恶唑虫酰胺
        1.2.2.2 间二酰胺类
2 第二代阿维菌素(Avermectin)类杀虫剂
3 竞争性拮抗剂
    3.1 蝇蕈醇类衍生物
    3.2 2-(3-羧基丙基)-3-氨基-6-(4-甲氧苯基)吡啶盐酸盐(Gabazine)类衍生物
4 结论

(4)科普类文本机器翻译错误及译后编辑策略分析 ——以《2018世界鸟类现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Machine Translation
        2.1.1 Brief History of Machine Translation
        2.1.2 Quality of MT Output
    2.2 Post-editing
        2.2.1 Definition of Post-editing
        2.2.2 Classification of Post-editing
        2.2.3 Functions of Post-editing
    2.3 Errors in Machine Translation Output
Chapter 3 Task Description
    3.1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lation
        3.1.1 Text Analysis
        3.1.2 Choice of Machine Translation Engines
    3.2 Post-Editing
        3.2.1 Classification of Machine Translation Errors
        3.2.2 Error Correcting
Chapter 4 Analytical Framework
    4.1 Error Classification
    4.2 Definition and Examples
        4.2.1 Lexical Errors
        4.2.2 Syntactic Errors
        4.2.3 Textual Errors
Chapter 5 Case Analysis
    5.1 Frequency of Machine Translation Errors
    5.2 Case Analysis
        5.2.1 Lexical Errors
        5.2.2 Syntactic Errors
        5.2.3 Textual Errors
Chapter 6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Limita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 1 PE Result of 2018 State of the World's Birds
Appendix 2 MT Output of 2018 State of the World's Birds

(5)手性农药戊菌唑的生物活性、生态毒性和苹果中降解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手性农药发展
    1.2 手性农药绝对构型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1.2.1 单晶X射线衍射法
        1.2.2 电子圆二色法
        1.2.3 振动圆二色法
    1.3 手性农药分离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3.1 气相色谱法
        1.3.2 液相色谱法
    1.4 手性农药选择性靶标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4.1 手性杀虫剂选择性生物活性
        1.4.2 手性杀菌剂选择性生物活性
    1.5 手性农药选择性非靶标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1.5.1 手性农药急性毒性
        1.5.2 手性农药神经毒性
        1.5.3 手性农药发育毒性
    1.6 手性农药选择性降解与富集行为研究进展
        1.6.1 在植物体中的选择性降解
        1.6.2 在土壤和水体中的选择性降解
        1.6.3 在加工品中的选择性降解
        1.6.4 在动物体中的选择性富集
    1.7 手性农药系统性研究进展
    1.8 手性农药戊菌唑研究进展
    1.9 论文研究内容与计划
        1.9.1 研究目的意义
        1.9.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戊菌唑对映体分离与绝对构型确认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标准溶液配制
        2.2.3 戊菌唑对映体分离
        2.2.4 色谱参数计算
        2.2.5 戊菌唑绝对构型确认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2.3.1 戊菌唑对映体分离
        2.3.2 戊菌唑绝对构型确认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戊菌唑立体选择性活性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试验方法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戊菌唑对映体生物活性差异机理
    4.1 引言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戊菌唑立体选择性毒性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剂与仪器
        5.2.2 试验方法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戊菌唑在苹果中选择性降解行为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方法
    6.3 结果分析与讨论
        6.3.1 戊菌唑方法评价
        6.3.2 戊菌唑在苹果中的立体选择性降解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全文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外源褪黑素缓解黄瓜幼苗吡虫啉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农药概述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1.1 农药的概念与分类
        1.1.2 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
        1.1.3 农药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1.1.4 农药对作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1.5 吡虫啉的危害
    1.2 农残的降解及植物解毒机理研究现状
        1.2.1 农残控制与预防
        1.2.2 环境中农药降解的技术与方法
        1.2.3 农药在植物中的代谢降解过程
        1.2.4 谷胱甘肽结合解毒途径
    1.3 褪黑素(Mel)的合成与含量
        1.3.1 Mel的生物合成
        1.3.2 植物内源Mel含量及影响因素
        1.3.3 Mel对植物生物胁迫的影响
        1.3.4 Mel对植物非生物胁迫的影响
    1.4 转录组学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中的研究
        1.4.1 转录组学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1.4.2 转录组测序在褪黑素响应非生物胁迫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吡虫啉对黄瓜幼苗的影响及不同褪黑素浓度的缓解作用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浓度吡虫啉对黄瓜幼苗光合参数Pn、Tr、Ci、Gs的影响
        2.2.2 外源施用褪黑素对黄瓜幼苗叶片和根系中褪黑素含量的影响
        2.2.3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吡虫啉残留的影响
        2.2.4 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中MDA的影响
        2.2.5 不同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2.2.6 不同浓度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7 外源褪黑素对黄瓜幼苗吡虫啉降解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能力及可溶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2.2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光合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3.2.3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3.2.4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5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淀粉与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氧化还原稳态及解毒关键酶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O_2~(·-)及H_2O_2含量的影响
        4.2.2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As A、DHA、GSH和 GSSG含量的影响
        4.2.4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APX和 AAO活性的影响
        4.2.5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MDHAR、DHAR、GR活性的影响
        4.2.6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GST活性的影响
        4.2.7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解毒基因的影响
        4.2.8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降解中的作用模型
    4.3 讨论
第五章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氮代谢和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NR、Ni R活性的影响
        5.2.2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GS和 GOGAT活性的影响
        5.2.3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大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5.2.4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中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5.2.5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5.3 讨论
第六章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转录组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样品制备
        6.1.4 RNA提取和纯化
        6.1.5 RNA样本质量检测
        6.1.6 mRNA文库的建立和测序
        6.1.7 测序数据处理
        6.1.8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6.1.9 qRT-PCR实时荧光定量验证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黄瓜叶片总RNA质控分析
        6.2.2 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分析
        6.2.3 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6.2.4 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差异表达基因KEGG分析
        6.2.5 黄瓜叶片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注释
        6.2.6 qRT-PCR(实时荧光定量)验证
    6.3 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7)新烟碱类及相关杀虫剂的分子靶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s)的介绍
        1.1 人类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1.2 昆虫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1.3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亚基组成的研究进展
    2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2.1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历史与发展
        2.2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2.3 新烟碱类杀虫剂存在的问题
    3 其他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调节剂的研究进展
    4 本研究的目的与研究思路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亚基突变体的收集与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单头果蝇基因组的提取
        1.3 基因型分析(Genotyping)
        1.4 果蝇品系的杂交
        1.5 nAChRβ1~(R81T)点突变果蝇的构建
        1.6 nAChRα1KORFP,nAChRβ1~(R81T)双突变果蝇的构建
    2 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nAChR亚基突变体对新烟碱类及相关杀虫剂的敏感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供试药剂
        1.3 生物测定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nAChR亚基突变体对吡虫啉(Imidacloprid)的敏感性分析
        2.2 nAChR亚基突变体对噻虫啉(Thiacloprid)的敏感性分析
        2.3 nAChR亚基突变体对啶虫脒(Acetamiprid)的敏感性分析
        2.4 nAChR亚基突变体对噻虫嗪(Thiamethoxam)的敏感性分析
        2.5 nAChR亚基突变体对噻虫胺(Clothianidin)的敏感性分析
        2.6 nAChR亚基突变体对呋虫胺(Dinotefuran)的敏感性分析
        2.7 nAChR亚基突变体对烯啶虫胺(Nitenpyram)的敏感性分析
        2.8 nAChR亚基突变体对氟啶虫胺腈(Sulfoxaflor)的敏感性分析
        2.9 nAChR亚基突变体对氟吡呋喃酮(Flupyradifurone)的敏感性分析
        2.10 nAChR亚基突变体对三氟苯嘧啶(Triflumezopyrim)的敏感性分析
        2.11 nAChR亚基突变体对乙基多杀菌素(Spinetoram)的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nAChR突变体中nAChR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RNA 的提取和cDNA 的合成
        1.3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总结
    1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论文的不足之处
    3 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植物挥发性化合物DMNT毒杀小菜蛾的机制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食型昆虫的分类
    1.2 现代化技术对植食昆虫的防治现状
        1.2.1 化学杀虫剂
        1.2.2 植物源杀虫剂
        1.2.3 RNAi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2.4 微生物防治
        1.2.5 转基因抗虫技术的应用
    1.3 植物对草食型昆虫的天然防御方式
        1.3.1 间接防御
        1.3.2 直接防御
    1.4 植物天然化合物对微生物的影响
    1.5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先天免疫
    1.6 昆虫的先天免疫
    1.7 昆虫肠道防御系统
        1.7.1 天然物理防御-围食膜
        1.7.2 Duox-ROS防御系统
        1.7.3 Imd免疫通路
    1.8 小菜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和防治研究
    1.9 研究背景
    1.10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DMNT能够驱逐和直接毒杀小菜蛾幼虫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植物材料和昆虫的饲养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试验试剂及试剂配方
    2.2 试验方法
        2.2.1 35Spro:PEN1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获得
        2.2.2 35Spro:PEN1 转基因拟南芥纯合植株中PEN1 基因表达量检测
        2.2.3 35Spro:PEN1 转基因拟南芥的生长条件
        2.2.4 35Spro:PEN1 转基因拟南芥对小菜蛾幼虫的气味偏好性选择试验
        2.2.5 小菜蛾幼虫对35Spro:PEN1 转基因拟南芥的强制性取食
        2.2.6 GC-MS(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检测 35Spro:PEN1转基因拟南芥中 DMNT 的含量
        2.2.7 体外化学合成DMNT对小菜蛾幼虫的气味偏好性选择试验
        2.2.8 小菜蛾幼虫强制性取食DMNT试验
        2.2.9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35Spro:PEN1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阳性苗鉴定
        2.3.2 35Spro:PEN1 转基因拟南芥中PEN1 基因表达量显着上调
        2.3.3 35Spro:PEN1 转基因拟南芥能够驱逐和毒杀小菜蛾幼虫
        2.3.4 挥发性化合物DMNT在35Spro:PEN1 转基因拟南芥中累积
        2.3.5 DMNT能够显着驱赶和抑制小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
        2.3.6 DMNT对小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影响
        2.3.7 DMNT降低小菜蛾幼虫的取食量和排便量
    2.4 讨论
第三章 DMNT破坏小菜蛾肠道内围食膜屏障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1.3 试验试剂与配方
    3.2 试验方法
        3.2.1 饥饿试验
        3.2.2 脂肪酶酶活检测
        3.2.3 “Smurf”染料检测幼虫肠道的渗透性
        3.2.4 幼虫食用DMNT后围食膜结构的观察
        3.2.5 幼虫肠道横切片
        3.2.6 qRT-PCR分析
        3.2.7 dsRNA-PxMucin的合成
        3.2.8 dsRNA的饲喂
        3.2.9 RNAseq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DMNT破坏幼虫肠道完整性
        3.3.2 DMNT破坏幼虫肠道内围食膜结构
        3.3.3 幼虫的转录组分析
        3.3.4 DMNT抑制小菜蛾幼虫肠道内围食膜合成基因PxMucin的表达
        3.3.5 dsRNA-PxMucin的合成
        3.3.6 PxMucin基因沉默后抑制了幼虫的生长发育
        3.3.7 dsRNA-PxMucin脱靶风险较低
    3.4 讨论
第四章 小菜蛾幼虫肠道微生物在DMNT毒杀中的作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试剂及配方
        4.1.3 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抗生素处理
        4.2.2 检测抗生素对肠道菌的杀灭效果
        4.2.3 小菜蛾幼虫肠道横切片HE染色
        4.2.4 小菜蛾幼虫肠道横切片革兰氏染色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抗生素对小菜蛾幼虫生长发育无显着影响
        4.3.2 小菜蛾幼虫肠道内围食膜结构完整性不依赖于肠道微生物
        4.3.3 肠道微生物在DMNT对小菜蛾的致死作用中至关重要
        4.3.4 DMNT对小菜蛾幼虫的致死作用需要肠道微生物的助攻
        4.3.5 围食膜屏障破损后微生物攻击肠道细胞
    4.4 讨论
第五章 DMNT致使小菜蛾幼虫肠道菌群紊乱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试剂及配方
        5.1.3 仪器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16S rDNA测序
        5.2.2 清洁型2 龄幼虫的培养
        5.2.3 小菜蛾幼虫肠道菌的分离与培养
        5.2.4 肠道菌的喂食试验
        5.2.5 DMNT处理后幼虫肠道组织中溶菌酶基因表达量
    5.3 结果与分析
        5.3.1 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主成成分分析
        5.3.2 DMNT破坏小菜蛾幼虫肠道内菌群稳态
        5.3.3 DMNT导致幼虫肠道内菌属丰度显着改变
        5.3.4 清洁型2 龄幼虫肠道内大部分微生物被抗生素清除
        5.3.5 肠道微生物帮助DMNT加速小菜蛾幼虫死亡
        5.3.6 DMNT处理后肠道溶菌酶基因表达量降低
    5.4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DMNT 碳普
附录 B DMNT 氢普
附录 C pLGNL-35S 载体图谱
个人简介
发表论文
授权专利

(9)昆虫几丁质水解酶多靶点抑制剂的发现及活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农药靶点
        1.1.1 现有的农药靶点
        1.1.2 昆虫蜕皮过程
    1.2 昆虫几丁质水解酶
        1.2.1 昆虫GH18家族几丁质酶
        1.2.2 昆虫GH20家族β-N-乙酰己糖胺酶
        1.2.3 底物辅助保留催化机理
        1.2.4 昆虫蜕皮液中的几丁质水解酶
    1.3 昆虫几丁质水解酶抑制剂
        1.3.1 以糖类为基础的抑制剂
        1.3.2 多肽类抑制剂
        1.3.3 其他类型抑制剂
        1.3.4 Phlegmacin B_1
    1.4 天然产物杀虫剂
    1.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5.1 选题依据
        1.5.2 研究内容及思路
2 高通量筛选天然化合物库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OfChtⅠ、OfChtⅡ、OfChi-h和OfHex1四种酶的表达纯化
        2.2.2 高通量筛选
    2.3 实验结果
        2.3.1 酶的表达纯化
        2.3.2 高通量筛选
    2.4 分析讨论
    2.5 本章小结
3 萘醌系列抑制剂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抑制常数测定
        3.2.2 结合模式分析
        3.2.3 昆虫生长调节活性测定
    3.3 实验结果
        3.3.1 抑制常数测定
        3.3.2 结合模式分析
        3.3.3 昆虫生长调节活性测定
    3.4 分析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黄酮系列抑制剂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抑制常数测定
        4.2.2 结合模式分析
        4.2.3 昆虫生长调节活性测定
    4.3 实验结果
        4.3.1 抑制常数测定
        4.3.2 结合模式分析
        4.3.3 昆虫生长调节活性测定
    4.4 分析讨论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基于二维纳米材料生物传感的农药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农药
        1.1.1 农药概述
        1.1.2 农药分类
        1.1.3 农药残留及危害
    1.2 检测技术
        1.2.1 色谱分析
        1.2.2 酶联免疫吸附
        1.2.3 毛细管电泳法
        1.2.4 电化学方法
        1.2.5 分子印迹
    1.3 生物传感研究进展
        1.3.1 生物传感器概述
        1.3.2 适体生物传感器及其农药检测应用
        1.3.3 乙酰胆碱酶生物传感器及其农药检测应用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本论文创新点及可行性
第二章 氮化硼/金纳米颗粒适体传感器构建及对多菌灵检测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实验仪器
        2.2.2 氮化硼制备
        2.2.3 AuNPs/BN/GCE的合成与表征
        2.2.4 适体传感器制备
        2.2.5 实际样品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BN/AuNPs复合材料的表征和形貌分析
        2.3.2 BN分散性
        2.3.3 适体传感器电化学行为
        2.3.4 检测条件优化
        2.3.5 多菌灵适体传感器电化学检测
        2.3.6 稳定性、重复性和特异性
        2.3.7 多菌灵适体传感器应用
    2.4 结论与展望
第三章 基于二硫化钼/金纳米颗粒的生物传感器对敌百虫检测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设备
        3.2.2 二硫化钼制备
        3.2.3 标准酶溶液及底物
        3.2.4 AChE/AuNPs/MoS_2 修饰电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MoS_2 的表征
        3.3.2 AChE/AuNPs/MoS_2 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3.3.3 传感器在ATCl底物中的电化学行为
        3.3.4 电化学分析优化
        3.3.5 敌百虫检测
        3.3.6 稳定性、重复性和干扰
    3.4 结论
结论和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选择性杀虫剂的分类(论文参考文献)

  • [1]白纹伊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J]. 周欣欣,李芬,段文波,马欣然,宋秀平,吴少英,孟凤霞.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1
  • [2]作用于γ-氨基丁酸受体的杀虫剂研究进展[J]. 刘东东,朱晨,王峰,高一星,张静,张立新. 化学试剂, 2022
  • [3]氟啶虫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 胡荣月.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4]科普类文本机器翻译错误及译后编辑策略分析 ——以《2018世界鸟类现状》为例[D]. 曹聪.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5]手性农药戊菌唑的生物活性、生态毒性和苹果中降解行为[D]. 李也.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6]外源褪黑素缓解黄瓜幼苗吡虫啉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D]. 刘娜.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7]新烟碱类及相关杀虫剂的分子靶标研究[D]. 卢婉君. 浙江大学, 2021
  • [8]植物挥发性化合物DMNT毒杀小菜蛾的机制解析[D]. 陈晨.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1)
  • [9]昆虫几丁质水解酶多靶点抑制剂的发现及活性评价[D]. 李文勤.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10]基于二维纳米材料生物传感的农药检测研究[D]. 秦媛. 西北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选择性农药的分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