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制度改革给商业医疗保险带来的机遇(论文文献综述)
张丙元[1](2021)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从2009年新医改开始,政府在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既强调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制度中的补充作用,又强调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协调发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协调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随着摸索的不断深入,出现的问题也日益严峻。为了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充分衔接,以及更好地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补充作用,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给商业健康保险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商业保险公司也借助政策红利,快速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并开始探索专业化经营的道路。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医疗行业的一次大考,同时也将人民对于健康的关注推向了新高度。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政府专门针对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出台了文件,这个文件对商业健康保险的作用做了新的界定,首次将商业健康保险的“补充作用”改为“共同发展”,这无疑是提高了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制度中的地位,直接促进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因此在新的背景下研究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既可以为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贡献力量,也为商业健康保险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文章主要由七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及方法、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则介绍医疗保障制度、商业健康保险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经济理论。第三部分则以国家出台的文件为依据,介绍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制度中发挥作用的变化过程。第四部分介绍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背景下,商业健康保险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意义。第五部分通过大量数据详细介绍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剖析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第六部分介绍不同类型医疗保障制度中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先进经验以及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启示。第七部分则从政府、银保监会、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公司方面出发,针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未来发展建议。
贺晔平[2](2020)在《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供给结构与服务模式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商业健康保险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健康保障需求,实现商业健康保险业向大健康服务业过渡。然而,现阶段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仍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无法满足“健康中国”战略布局的迫切需要。具体来看,一方面消费者和整个社会对商业健康保险的需求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对商业健康保险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诉求。首先,在人口老龄化和全民大健康的背景下,个体消费者对商业健康保险服务的需求愈发多元化;其次,在中国经济全面提质增效的关键历史档口,在提升居民福利、开展扶贫等工作中,全社会对商业健康保险寄以厚望,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对商业健康保险提出了全新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依然面临产品定价市场化程度低、供给主体结构性失衡、产品协同能力弱和部分保障功能缺失等其他诸多问题。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正面临的新任务和新问题既缺少实践借鉴又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商业健康保险作为我国大健康产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提升商业健康保险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发挥补充保险应有的保障作用,成为了当前亟需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从需求的角度探讨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供给结构与服务模式优化的问题,为推动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健康中国”,乃至实现“四个全面”重要战略布局提供理论参考。本文的一般思路遵循“事实归纳、科学论证、实践应用”的逻辑联系,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基于事实归纳,从个体需求、社会需求以及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防病养老需求三个角度出发,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供给结构与服务模式优化的相关问题展开科学论证,为我国推进商业健康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可行的指导意见。因此,按照上述行文逻辑,本文共安排有八个章节,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全面介绍了本文研究问题、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主要贡献等内容,采用理论分析、事实归纳等方法,指出优化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供给结构和服务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给出了本文后续章节的内容安排。第二章主要为现有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和评述,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回顾和梳理。一是有关健康保险概念的辨析以及对商业健康保险功能定位的研究;二是有关商业健康保险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的研究;三是有关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体系和制度体系的研究。目前,我国以及德、美、日、韩等多个国家的健康保险制度安排都各自具有自己的特色,在不同地区健康保险相关概念的内涵也有所差异,本文对与健康保险相关的几个概念范畴进行辨析,是后续研究的重要支撑。此外,通过对与本文研究目标相关的文献进行分类回顾和梳理,既奠定了本文后续章节的研究基础,又有助于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从而展开补充研究。第三章是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现状的分析,主要是从商业健康保险需求侧、供给侧及在“健康中国”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多元化的健康保险需求等角度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把握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中的不足和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前景是本文研究的起点。第四章是对商业健康保险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功能定位进行探讨。本文结合我国多层医疗保障体系构建了一个评价居民个体福利和减贫效应的系统理论模型,并以提高居民福利和减少贫困为优化目标,讨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功能定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结构性改革等问题,为完善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大健康产业提供了理论参考。第五章是以个体需求为导向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供给侧优化进行探讨。本章从个体需求的角度,以满足个体多元化的健康保障需求的能力为优化目标,考虑人口特征、个人经济状况和宏观经济状况等多个维度的因素,同时兼顾对人口老龄化和贫困人群的考虑,运用多元概率选择模型对居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人寿保险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对细分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优化商业健康保险供给结构提供了理论建议。第六章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商业健康保险扶贫模式优化进行探讨。本章在第四章的研究基础上,基于前景理论模拟农村居民生产和消费决策,结合精准扶贫内涵,建立了一个评价保险减贫效应的动态系统理论模型,讨论了不同健康保险的减贫效应,以及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扶贫模式选择等问题,并为保险扶贫理论研究拓展了研究思路。第七章是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商业健康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探讨。本章是从时间维度立足于我国人口结构的动态变化,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以及防病养老需求的变化,以满足老年人口健康保障需求的能力为优化目标,采用省际面板数据,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需求和消费的影响,进而为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细分老年健康保险市场,优化产品供给结构提供理论参考,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理论建议。第八章是本文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本章对前文各章节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且基于前文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从发展智慧大健康产业模式,创新服务理念、优化商业健康保险供给结构,创新供给主体、构建多元化健康金融生态,创新联动机制、完善健康保险制度体系,创新保险制度等四个方面,给出了优化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服务模式,促进商业健康保险业转型升级的参考意见。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以下五个方面的结论: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现状方面。本文分析发现,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总体来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障力度还很有限;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还较低,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此外,我国互联网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互联网+保险”的模式成为了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新的增长点。从市场供给结构来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正逐步由寡占型向竞争型转变,市场竞争程度越来越高,但是仍然存在明显的竞争不足;同时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供给主体结构失衡,部分保障功能缺失严重,产品和服务创新欠缺,对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响应和满足能力明显不足。从市场需求和供给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居民和社会对商业健康保险的需求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供求结构失衡明显。我国正面临着愈发多元化的健康保障需求和潜力巨大的老年人口医疗保障市场,细分人群和特定疾病的健康保险产品成为了主流。商业健康保险不仅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在防病养老、金融扶贫等领域也担任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商业健康保险功能定位方面。本文研究发现,不同商业健康保险对参与社保居民与未参与社保居民的福利效应和减贫效应存在差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都能提高居民福利水平,改善中高收入群体的相对贫困状况,但同时也会增加低收入群体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并且对未参与社保的居民群体而言,商业医疗保险跟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失能收入损失保险跟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之间存在挤出效应;对参与社保的居民群体而言,商业医疗保险和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之间、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都表现出对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由此可知,除在居民未参与社保的情况下,失能收入损失保险跟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之间会存在挤出效应之外,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商业健康保险都表现出对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因此,本文在第四章节既论证了我国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又结合本文第五、第七章节的实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我国现阶段商业健康保险存在供给侧结构性失衡,跟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协同能力不足等问题。由此,建议商业健康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以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商业健康保险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合理定位,优化多层次医疗保障资源配置。基于个体需求商业健康保险供给侧优化方面。本文研究发现,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受教育程度、户籍状况、家庭规模、所属地区和行业类别等都是影响居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行为的重要因素,多元化的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成为了细分健康保险市场、优化健康保险市场结构的重要依据,细分人群和特定疾病的健康保险产品成为了当前居民消费需求的主流。从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人寿保险的关系视角来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许多产品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人寿保险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商业健康保险差异化、专业化不足,对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有限。由此建议,应该细分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优化我国商业健康服务模式,提高商业健康保险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应该完善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产品供给体系,以居民差异化的健康保险需求为重要依据细分我国健康保险市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产品服务,推进小额健康保险、税优保险等发展,加大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应该完善我国健康保险市场的制度体系,建立医疗信息共享和更新机制,提高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协同能力,加速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信息化、规范化进程;应该促进商业健康保险业与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互联网等行业融合发展,从服务理念、保险产品、管理运营等多个角度实现创新,全方位提高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满足居民日益多元化的健康保障需求的能力。基于社会需求商业健康保险扶贫模式优化方面。本文研究发现,农村不同收入水平个体陷入贫困的原因存在差异,保险最大的扶贫意义是消除潜在贫困,对于显性贫困,保险单独的扶贫作用有限。因此,可以将农村贫困现状分为三类:显性贫困、潜在绝对贫困和潜在相对贫困。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能缓解居民的潜在相对贫困问题,并且当居民参与社保时,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减贫效应更加明显。税收和保费会恶化部分人群的相对贫困状况,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都会使较低收入群体的陷贫概率增加,但同时保险又会改善中高收入群体的相对贫困状况。具体来看,对未参与社保的居民群体而言,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的减贫效应更加明显;对参与社保的居民群体而言,商业医疗保险对较低收入群体的减贫效应更加明显,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对中高收入群体的减贫效应更加明显。结合预期减贫人数,对比小额健康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和失能收入保险,总体来看小额健康保险在减少绝对贫困上表现出优越性,而商业医疗保险在减少相对贫困上更具优势。此外,处于显性贫困状态的农村居民表现出明显的流动性约束,单独的保险工具无法解决此类深度贫困问题,“保险+信贷”作为金融扶贫的一种创新模式,能有效地缓解深度贫困。由此建议,在制定健康保险扶贫政策时,应该要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对不同收入段的贫困群体采取不同的健康保险扶贫工具。并且,鉴于农村居民面临健康风险冲击时,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态度,健康保险产品应该满足不同人群在风险保障层次和风险保障程度上的不同需求。因此,既要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又要对健康保险产品进行优化设计,为保险扶贫提供精准的产品体系。其次,缓解贫困人群的流动性约束,增强贫困人群风险抵御能力,提高贫困人群的保险购买意愿,是发展保险扶贫的关键。与此同时,应该积极发展和创新金融扶贫模式,结合小额保险与其他金融或政策工具的优势,发挥更优的扶贫效果,保证保险扶贫可循环、可持续。商业健康保险防病养老方面。在人口老龄化冲击下,人们对健康保险的理性需求会明显增加,但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无论是在总体规模上还是供给结构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本文研究发现,少年儿童占比、老龄化程度、社会医疗保障水平、家庭规模、城镇化水平、个体收入水平以及居民对商业健康保险的认知程度等都是影响商业健康保险需求和消费的重要因素。对比农村和城镇,发现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商业健康保险在农村地区的保障能力也显得更加不足。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但在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影响变的不再显着,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居民对商业健康保险的需求变得愈发不可替代,成为了一种刚性需求。由此建议,在防病养老服务模式方面,应该促进医疗与养老结合,预防与治疗结合,加强老年人群的健康管理,提高老年人抵御疾病的能力;应该促进商业健康保险服务模式创新,积极参与以房养老、智慧养老等新兴养老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在产品结构方面,应该优化商业健康保险的产品供给结构,发展防癌保险、失能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等多种类别的商业健康保险,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进一步细分健康保险市场,丰富老年人的商业健康保险供给,着重提高商业健康保险在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能力。在服务意识方面,应该加大商业健康保险知识的宣传力度,始终坚持“保险姓保”的基本原则,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应该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姚吉泉[3](2020)在《我国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方向及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空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初期的改革核心是扩大医院的经营自主权,鼓励医院创收,但导致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吸取既往的改革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但是,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仍然存在着资金筹集不足、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下一步改革的方向。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商业健康险在保费规模、经营主体、产品种类等方面获得明显的增长,但健康险经营情况及其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发挥的作用均不理想。本文通过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以及商业健康险的现状进行研究,从而探讨得出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为商业健康险在基本医保补充、基本医疗商业经办、健康管理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张国凤[4](2020)在《公安民警保险制度改革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加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工作量不断加重,“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成为常态,警察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加之各种社会利益矛盾日益凸显,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数量有所攀升,袭警事件时有发生,警察职业风险日益增加,警察已成为和平时期为公众利益牺牲最多的职业群体。因此,预防和降低警察职业风险,加强公安民警职业保障,已成为当前深化公安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与日益增长的公安民警职业风险保障需求相比,现有的公安民警职业保障制度已与警察职业的高风险状况极不匹配。如何加强警察在医疗、抚恤、保险等方面的职业风险保障,避免或减少警察因公牺牲或负伤,特别是在职期间发生职业伤害等意外所导致的生活致贫等损失,已成为确保人民警察正常履职的关键问题。保险作为提高警察职业风险保障、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具有快捷、高效、灵活的特点,是目前弥补现有警察职业风险保障制度供给不足,降低政府财政负担、提供补充经济赔偿的有效途径。尽快建立符合公安民警职业特点的警察保险制度,已成为十八大以来深化公安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论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保险制度展开研究,力图通过深层理论探索和问题研究,为目前正在进行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多元的解决之道。本文从界定公安民警保险制度的相关概念出发,运用风险管理理论、职业安全与健康理论、社会保障权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对建立人民警察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进行探究。通过梳理公安民警保险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对现行公安民警职业风险保障制度,特别是公安民警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在借鉴国外警察及其他职业保险制度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符合我国警察职业特点的公安民警保险制度一系列建议举措,包括:加强公安民警保险制度法律建设、建立健全公安民警相关保险制度、增设警察执法安全责任险、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模式等解决途径。希翼本研究能够为全面深化公安体制改革和完善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徐玮[5](2019)在《两票制背景下FY医药商业公司战略转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代背景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围绕着医药卫生行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比如针对生产注册环节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招标采购环节的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流通经销环节的药品两票制、临床使用环节的辅助用药重点监控、医保报销环节的DRGs付费等等,政府管制以及制度变迁使医药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医药流通体制的改革正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及切入点,医药商业公司是药品流通的载体,作为连接着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消费终端的中间桥梁,医药商业公司在医药流通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我国药品流通市场存在流通企业鱼龙混杂、流通秩序混乱、药品价格虚高、市场格局分散等诸多弊病,基于此国家推出药品两票制政策,旨在通过压缩和限制药品流通渠道的长度及宽度,从而加强全流程监管并降低监管成本,彻底封堵流通领域层层加价从而导致的药品价格虚高,促使药品流通企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而两票制政策同时也给医药商业公司带来巨大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行业集中度上,大量中小型医药商业公司被收购、兼并或者淘汰;其次,传统医药商业公司赖以生存的商业调拨销售,赚取进销差价的盈利模式不复存在;再次,以两票制为基础,辅以其他药物政策,使得药品零售价格大幅下降,使得传统医药商业公司物流配送收入同步减少。这些影响在医药流通行业持续发酵,逼迫着医药商业公司不得不思考未来路在何方。本文基于两票制政策背景下,以FY医药商业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现代战略管理的理论和研究分析方法,对FY医药商业公司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战略转型的方案并付出行动。全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第三部分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接着结合PEST理论对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展开研究,并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公司产业环境,最后对两票制背景下的中外药品流通体系做了对比分析;第四部分对公司进行战略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首先通过内部访谈调研了当前的发展困境,分析了两票制背景下公司战略转型的必要性。其次总结了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最后使用SWOT分析模型对公司战略转型的可行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第五部分结合BCG矩阵分析模型,确定FY医药商业公司市场开拓战略应从城市等级医院转移到基层医疗机构和第三终端市场,同时围绕供应链向上下游延伸,开发多元化服务产品,开展药事增值服务,从而由传统的药品配送经销商向综合性药事增值服务提供商转型,并具体落实转型方案以及保障措施。最后对两票制背景下公司执行战略转型的经营情况进行了前后对比;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本文结合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现状,重点分析了在两票制全面施行的背景下,FY医药商业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两票制背景下,传统医药商业公司三大业务板块物流配送、分销调拨、消费者直销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其中建立在多票制基础之上的分销调拨业务将被彻底消灭,物流配送业务的利润水平下滑,消费者直销业务的收入下降。两票制背景下行业集中度急剧提升,原本扎根于县区级基层医疗市场的中小型医药商业公司生存压力加大,大量被淘汰、兼并,腾出了广阔的基层市场,为企业市场开拓提供了新目标。长期以来药品生产企业“高定价、高毛利、高促销费用”的药品营销模式也失去了层层加价、提现的多票制基础,使得生产企业不得不将营销工作的重心从“带金销售”转移到“学术营销”上来。同时医疗机构多年形成的“以药养医”的生存之道也被迫转变,医疗机构必须重回医疗之本,药事服务工作将独立出来。供应链上下游的切实需求造成了医药商业公司从传统医药配送经销商向综合性药事增值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历史机遇。两票制背景下如何发挥既往有利的资源优势,把握并适应新时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浪潮,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步入快速发展的新轨道,这对整个医药流通行业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何维[6](2019)在《兴业银行养老金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迅猛,中国人口老龄化给劳动人口带来了压力的同时也对我国的商业养老金融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挑战同时带来了机遇,人口老龄化趋势推动了养老保障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因此产生了养老金融。目前商业银行在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也在谋求新型业务转型,因此在老龄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要迎合养老金融的需求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优势。本文从我国兴业银行养老金融发展现状和战略措施、兴业银行养老金融SWOT分析以及兴业银行养老金融研究对策进行阐述。首先,分析对比兴业银行养老金金融发展状况,包括发展背景、发展条件和产品特点;接下来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兴业银行在养老金融市场中内外部优劣;再针对兴业银行在养老金融遇到的威胁和挑战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国家养老保障体制改革中具有巨大潜力养老行业、企业年金、兴业银行品牌效应等进行预判分析兴业银行所存在的潜在机遇;最后结合前文,根据国家政策方向以及养老市场未来潜力,提出兴业银行转型发展需要,对养老金金融理财产品创新、资产管理、业务能力、线下服务、队伍建设、互联网技术等方面提出研究发展思路和对策。
史金平,俞彤[7](2019)在《芜湖市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2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的运行,这对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并促进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来说是一良机。这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措施,尝试商业保险与社保的"联姻",其中,"湛江模式""新乡模式""江阴模式""厦门模式"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实现了政府、参保人和保险公司的三赢局面。但是,由于各地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状况存在地区差异,并不是所有的成功模式都可以照搬。笔者在对安徽省芜湖市某商保公司在承接社会医疗保险业务的具体实施效果调查的基础上发现,该公司承保业务两年多来,居民参合率稳中有升,保险公司利用专业优势进行服务,使医保基金的支付效率提高,居民满意度较高。而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经营的社保业务几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对医疗费用支出的控制效果不明显,这给社商合作制度的可持续性蒙上了一层阴影。本文正是出于对这一现象的关注,以芜湖市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实践为例,分析其发展的现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芜湖市完善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龚献[8](2019)在《大数据背景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健康保险产品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功能,在保障社会经济生活和调整国民经济运转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健康保险市场持续快速,截止2018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实现保费收入5448.13亿元,同比增长24.12%。全国有149多家保险公司开展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在保监局已备案的健康保险产品超过8000余种,基本形成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的全覆盖。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指出要丰富健康保险产品,鼓励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随着大数据的迅猛发展,给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创新带来了机遇,不但改变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设计,更加重视客户需求,还为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精准定价提供了数据支持,对消费者事前事中事后整个流程形成健康干预,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可能。基于此背景下,本文拟对大数据背景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创新进行研究。本文基于大数据的视角进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创新研究,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文章的重要内容是通过分析商业健康保险现状,指出了商业健康保险存在着产品结构失衡,产品保障水平不足以及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而阐述了大数据给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创新带来的机遇,认为大数据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商业健康保险出现的问题。同时通过国内外两款典型大数据健康保险分析对比,得到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创新的启示:第一,我们要拓展外部数据针对个体健康状况进行精准定价;第二,利用大数据技术突破可保风险承保范围增强保障水平;第三,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慢性管理降低医疗费用索赔支出。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深入阐述了大数据在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创新起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要看到由于我国大数据发展时间较短,大数据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数据连接、大数据技术、综合性人才以及法律监管方面等等。最后,根据上述问题和启示,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助推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创新的建议,重点是平衡产品结构,丰富产品体系,加大健康产品创新和构造商业健康保险的良好行业环境。
刘璐[9](2019)在《基于商业保险的养老社区建设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后,我国正式迈入人口老龄化的时代,2017年我国的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至15831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所占比重从2000年的7.0%上升至2017年的11.4%,同比增长62.9%,我国老年人的增长速度总体上呈现不断加快的趋势。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带来了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养老服务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但是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共计2.9万个,养老服务床位714.2万张,每百位老年人的床位拥有量仅为4.5个,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养老服务的市场存在巨大的空缺。目前,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有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但两种养老方式均不能很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市场中养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逐步加大,以政府和家庭为主体的养老方式逐渐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社会化养老将会成为一种趋势。以商业保险为代表的社会力量逐渐进入养老服务市场,目前商业保险参与养老服务的方式主要为三种:开发养老金融产品、建立养老社区以及成立养老服务中介。目前对于商业保险建立养老社区的研究多集中在路径选择上,缺少相应的风险分析。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商业保险建立养老社区进行风险识别,然后依据风险识别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风险指标进行风险评估,并以泰康之家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验证,最终对商业保险建立养老社区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朱莉[10](2019)在《大数据背景下商业医疗保险精准定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疾病发生率的持续增高以及新型病的涌现,医疗费用持续上涨,普通家庭因病致贫的现象越来越多,“看病贵”成为老百姓普遍面临的问题。这给健康保险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来看,我国已经形成了包含各种保障形式在内的医疗保障体系。其中基本医疗保险是以“低水平、广覆盖”为指导思想的,这就给商业医疗保险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来看,不难发现,目前,商业健康保险经营过程中仍有较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对于费用补偿型的医疗保险产品,并未通过差别定价准确反映风险。而随着保险公司自主定价的范围不断扩大,保监会也加强了对于费率的监管力度,因此建立科学的医疗保险产品定价机制来保障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效益,通过进一步的差别定价准确反映风险,不仅可以扩大保障范围,还能吸引更多人投保,降低逆选择。同时保险行业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大量数据,从信息量来看,保险行业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提前到来。所以现有的商业健康保险定价方法越来越难以处理这些不断增长的、多样的海量数据,且越来越不符合现在的新的需求,迫切要求转变。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已经进入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将大数据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目前,在保险领域中,大数据为保险业的各经营环节都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也对经营过程中的数据基础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保险业在大数据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大数据基础和大数据人才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定价作为保险公司的重要经营环节,探索大数据与商业医疗保险定价的结合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目前对大数据、大数据技术、医疗大数据以及大数据在保险中的应用方面都有许多研究,但是探讨大数据与商业医疗保险定价融合的研究较少,更鲜有采用定量分析方式来进行的研究。所以本文试图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探索大数据对商业医疗保险定价的影响,分析大数据是否可以与商业医疗保险定价结合,是否有必要与商业保险定价相结合,最后试图找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与商业医疗保险定价结合的具体方法。并利用所获得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科学地说明差别定价的必要性,以及传统的方法难以实现个性化的定价,再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个体疾病发生率和个体的治疗费用进行预测,进而说明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个性化定价的可行性,同时也说明随着维度的增加,可以使预测的可靠性提高。最后对传统定价和随机森林定价结果作比较,发现随机森林定价可以更准确地度量风险,可以实现个性化的精准定价。另外,基于医疗大数据处理的商业医疗保险定价也是大数据与商业医疗保险定价的一种方案,且医疗大数据又是定价的前提和基础,所以通过明确界定医疗大数据概念及特征,探索数据的准备和处理的方法,为今后基于医疗大数据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论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实证分析法以及跨学科法等研究方法,对精准定价的基础、方法以及医疗大数据的处理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结构如下:论文的结构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首先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再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明确本文中大数据、大数据技术、医疗大数据以及“精准定价”的概念,了解商业医疗保险定价方法以及大数据在保险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为接下来的研究作铺垫。然后对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进行说明,最后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是传统商业医疗保险定价概述。首先对传统商业医疗保险定价原理即大数定律和收支平衡原则进行了介绍。再对传统商业医疗保险定价方式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之后说明传统商业医疗保险定价方法难以满足定价的需求,从而探索其与大数据结合的可行性方法,以及之后的实证分析作铺垫。第三部分为大数据背景下商业医疗保险精准定价的可行性分析。首先分析大数据对传统精算定价的影响,包括精算原理和商业医疗保险定价的影响,再对大数据和商业医疗保险定价的结合进行分析,最后探索精准定价的具体方法,为之后的实证做铺垫。第四部分是医疗大数据的准备与整合。医疗大数据是定价的基础和前提,且基于医疗大数据处理的商业医疗保险定价也是两者结合改善定价的一种方案,所以该部分对医疗大数据的收集和预处理进行了介绍,再对数据整合现状和问题进行说明,提出解决措施。第五部分是大数据背景下商业医疗保险精准定价实证分析。首先对数据的来源、预处理和研究对象进行了说明,接着利用传统的基于损失分布的定价方法对住院医疗保险的住院率和住院费用进行了测算,并以一种简单的产品为例得出产品价格,说明差别定价的必要性以及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精准定价,然后利用随机森林的方法对个人疾病发生率和个体治疗费用进行测算,说明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精准定价。最后仍以一种简单产品为例,说明大数据技术可以针对个人进行更加准确的风险度量,实现更精准的定价。第六部分是结论建议及研究展望。主要结合本文的分析,对保险公司提供建议和对策。同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深刻理解“商业医疗保险定价”和“大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商业医疗保险定价在大数据背景下会走向个性化精准定价的趋势,并且对“精准定价”进行了较为精准恰当的界定。其次,论文将大数据对商业医疗保险定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理论和实证说明了商业医疗保险传统定价的不足,探索了大数据背景下商业医疗保险精准定价的方法,并通过实证说明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定价的可行性。(1)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商业医疗保险定价的定量研究薄弱。目前学者们对大数据技术与商业医疗保险定价的融合都停留在理念层面,从目前参考的文献中未找到实证研究。因此本文选取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定价这一落脚点,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了商业医疗保险精准定价上,提出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商业医疗保险定价的思路,并进行了实证研究。(2)本文综合分析了传统的医疗保险定价方法,结合目前的大数据技术,提出采用随机森林的方法,计算每个人对不同病种的疾病发生率,以及个人患不同病种的治疗费用,从而实现对个人的精准定价。并且通过实证分析,说明方法的可行性。(3)结合现有文献中“精准定价”的相关定义对其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明确界定,为今后对精准定价的研究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数据难以获得以及研究能力有限,论文实证研究不够细致和深化,笔者将进一步探究如何更为具体地对商业医疗保险精准定价。
二、医疗制度改革给商业医疗保险带来的机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疗制度改革给商业医疗保险带来的机遇(论文提纲范文)
(1)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0.1.1 研究背景 |
0.1.2 研究意义 |
0.2 文献综述 |
0.2.1 国外文献综述 |
0.2.2 国内文献综述 |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0.3.1 研究内容 |
0.3.2 研究方法 |
0.4 创新与不足 |
0.4.1 创新之处 |
0.4.2 不足之处 |
1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1.1 相关概念 |
1.1.1 医疗保障制度 |
1.1.2 商业健康保险 |
1.2 经济理论 |
1.2.1 健康经济学 |
1.2.2 健康需求中的委托-代理理论 |
2 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制度中发挥作用的变化过程 |
2.1 商业健康保险的缺失 |
2.2 商业健康保险的试点 |
2.3 商业健康保险的补充作用+浅度参与 |
2.4 商业健康保险的衔接补充+深度参与 |
2.5 商业健康保险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深度参与 |
3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机遇和发展意义 |
3.1 发展机遇 |
3.1.1 政府充分肯定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制度中的重要地位 |
3.1.2 健康产业是朝阳产业 |
3.1.3 老龄化、慢性病保障需求巨大 |
3.1.4 新冠肺炎疫情唤醒人们的健康意识 |
3.2 发展意义 |
3.2.1 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
3.2.2 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必经之路 |
3.2.3 能够更好的兼顾公平与效率 |
3.2.4 保险业参与健康产业的重要领域 |
4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
4.1 发展现状 |
4.1.1 保费收入增速较快,在人身险保费收入中比重较高 |
4.1.2 保险密度、保险深度连年上升 |
4.1.3 赔付率较高,但赔付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比重较低 |
4.1.4 产品结构严重失衡 |
4.1.5 经营主体较多,但专业化经营主体较少 |
4.2 存在问题 |
4.2.1 与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不充分 |
4.2.2 专业医疗健康数据平台缺位 |
4.2.3 与医疗机构合作困难,医疗费用控制几乎为零 |
4.2.4 赔付率较高,保障作用发挥不充分 |
4.2.5 专业化程度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
4.3 原因 |
4.3.1 商业健康保险的产品结构不合理 |
4.3.2 未将个人医疗健康数据标准化并整合 |
4.3.3 医疗机构缺乏同保险公司合作的动力 |
4.3.4 缺乏控制赔付支出的能力 |
4.3.5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时间短,但竞争却较为剧烈 |
5 国外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情况及经验借鉴 |
5.1 英国:国家医疗保险模式 |
5.2 新加坡:储蓄性医疗保险模式 |
5.3 德国:社会保险模式 |
5.4 美国:商业保险模式 |
5.5 经验借鉴 |
5.5.1 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与监管作用 |
5.5.2 鼓励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合作 |
5.5.3 建立保险公司参与医疗费用支付的控费机制 |
5.5.4 健康管理服务是健康险的延伸 |
6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建议 |
6.1 政府层面 |
6.1.1 将商业健康保险纳入长远政策规划 |
6.1.2 推进医疗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模式探索 |
6.1.3 引导搭建通用的医疗健康数据平台 |
6.2 银保监会和行业协会层面 |
6.2.1 同医政医管局合作,进行联合监管 |
6.2.2 鼓励商业健康保险进行险种创新,增加产品供给 |
6.2.3 以行业为整体,开展与医疗机构的合作 |
6.3 保险公司层面 |
6.3.1 强化与基本医疗的合作,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保险”模式 |
6.3.2 深入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搭建“医疗机构+保险”的控费机制 |
6.3.3 开展与医药行业的合作,探索“医药+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
6.3.4 推进健康产业布局,培养“健康+保险”发展模式 |
6.3.5 建立慢性病管理模型,布局“医养结合” |
6.3.6 提升健康管理服务质量,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与科研情况 |
(2)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供给结构与服务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设想 |
一、理论分析 |
二、研究设想 |
第三节 逻辑框架与研究方法 |
一、逻辑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创新和难点 |
一、研究创新 |
二、研究难点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及述评 |
第一节 健康保险概念辨析与功能定位 |
一、健康保险相关概念辨析 |
二、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功能定位 |
第二节 商业健康保险的个体需求与社会需求 |
一、基于消费者个体需求的研究 |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研究 |
三、商业健康保险扶贫的研究 |
第三节 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与制度体系 |
一、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体系的研究 |
二、商业健康保险制度体系的研究 |
第三章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商业健康保险供给侧现状 |
一、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概况 |
二、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结构现状 |
三、商业健康保险区域发展现状 |
第二节 商业健康保险需求侧现状 |
一、商业健康保险总体需求现状 |
二、老龄化背景下健康保险需求现状 |
三、个体和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商业健康保险功能定位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理论模型与情景设定 |
一、理论模型 |
二、情景设定 |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参数校准 |
一、数据来源 |
二、参数校准 |
第三节 模拟结果分析 |
一、稳态收入水平 |
二、基于福利效应的分析 |
三、基于减贫效应的分析 |
四、敏感性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以个体需求为导向的商业健康保险供给侧优化探讨 |
第一节 变量设定与模型构建 |
一、变量设定 |
二、模型构建 |
三、数据说明 |
第二节 实证结果分析 |
一、回归结果分析 |
二、平均边际效应 |
三、稳健性检验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商业健康保险扶贫模式优化探讨 |
第一节 理论模型与情景设定 |
一、理论模型 |
二、情景设定 |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参数校准 |
一、数据来源 |
二、参数校准 |
第三节 模拟结果分析 |
一、扶贫对象精准识别 |
二、不同类型保险的减贫效应 |
三、含健康保险的不同扶贫工具的减贫效应 |
四、敏感性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老龄化背景下商业健康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讨 |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健康保险需求 |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
二、人口老龄化对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 |
第二节 变量设定与模型构建 |
一、变量设定 |
二、数据说明 |
三、模型构建 |
第三节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
一、回归结果分析 |
二、稳健性检验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全文总结及政策建议 |
第一节 全文主要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创新服务理念,发展智慧大健康产业模式 |
二、创新供给主体,优化商业健康保险供给结构 |
三、创新联动机制,构建多元化健康金融生态 |
四、创新保险制度,完善商业健康保险制度体系 |
第三节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3)我国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方向及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空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绪论 |
二、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
(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
(二)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历程 |
1.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历程 |
2.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历程 |
(三)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成绩和下一步改革方向 |
三、我国商业健康险的发展现状 |
四、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方向为健康险市场带来的发展空间 |
(一)全民医保背景下,基本医疗保险以外的“拾遗补阙”是健康险的发展空间 |
(二)根据医疗体制改革政策,健康险积极探索基本医疗保险的商业经办服务 |
(三)健康保险进军医药卫生领域,向“健康管理”发展 |
五、结语 |
(4)公安民警保险制度改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其他职业保险制度相关文献综述 |
1.3.2 警察职业风险保障制度相关文献综述 |
1.3.3 公安民警保险制度相关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创新点 |
2 本论文相关基本概念分析 |
2.1 警察职业风险 |
2.2 警察职业风险保障制度 |
2.3 公安民警保险制度 |
3 建立健全公安民警保险制度的理论分析 |
3.1 风险管理理论 |
3.2 职业安全与健康理论 |
3.3 社会保障权理论 |
3.4 多中心治理理论 |
4 公安民警保险制度建立的历史回顾 |
4.1 公安民警保险制度的萌芽期(1949 年——1979 年) |
4.2 公安民警保险制度的建立期(1979 年——2000 年) |
4.3 公安民警保险制度的发展期(2000 年——2013 年) |
4.4 公安民警保险制度的改革创新期(2013 年至今) |
5 警察职业风险现状及相关职业风险保障制度的问题分析 |
5.1 警察职业风险现状 |
5.1.1 职业安全和健康风险 |
5.1.2 法律风险 |
5.1.3 经济风险 |
5.2 警察职业风险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
5.2.1 警察职业风险相关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
5.2.2 公安民警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6 国外警察及其他职业保险制度的经验 |
6.1 国外警察保险制度的理论和实践 |
6.2 其他职业保险制度相关简介 |
6.3 国外警察及其他职业保险制度的经验借鉴 |
7 改革和完善我国公安民警保险制度的途径探索 |
7.1 加强公安民警保险制度法律建设 |
7.2 建立健全公安民警相关保险制度 |
7.3 设置符合人民警察职业特点的特殊险种 |
7.4 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模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风险保障制度研究调查问卷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5)两票制背景下FY医药商业公司战略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相关理论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章 FY医药商业公司内外环境研究 |
第一节 公司经营状况 |
一、子公司渠道资源 |
二、物流仓储资源 |
三、人力资源 |
四、采购资源 |
第二节 宏观环境分析 |
一、政策环境 |
二、经济环境 |
三、社会环境 |
四、技术环境 |
第三节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一、现有的竞争者 |
二、新进入者威胁 |
三、供应商议价能力 |
四、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 |
五、替代者威胁 |
第四节 中外药品流通体系对比分析 |
一、行业集中度有待提升 |
二、行业生存空间有待改善 |
三、商业模式有待创新 |
第四章 两票制背景下FY医药商业公司战略转型必要性研究 |
第一节 两票制背景下FY医药商业公司的发展困境分析 |
一、采购部访谈 |
二、销售部访谈 |
三、运营部访谈 |
第二节 两票制背景下FY医药商业公司的战略转型契机 |
一、行业集中度提升所带来的发展机遇 |
二、供应链上下游对药事服务业务的客观需求 |
第三节 核心竞争力分析 |
一、物流配送优势 |
二、销售覆盖优势 |
三、财务能力优势 |
第四节 FY医药商业公司SWOT分析 |
一、优势分析 |
二、劣势分析 |
三、机会分析 |
四、威胁分析 |
五、SWOT综合分析 |
第五章 两票制背景下FY医药商业公司战略转型的选择及实施 |
第一节 FY医药商业公司使命、愿景及战略转型目标 |
一、FY医药商业公司的使命、愿景 |
二、FY医药商业公司战略转型的目标 |
第二节 FY医药商业公司战略转型的选择 |
一、市场开拓的转型选择 |
二、产品开发的转型选择 |
第三节 FY医药商业公司战略转型的保障举措 |
一、调整组织结构 |
二、增进人力资源保障 |
三、提升企业文化建设 |
四、创新信息系统 |
第四节 FY医药商业公司执行战略转型前后经营情况对比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总结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兴业银行养老金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 |
1.2.2 商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业务的动力研究 |
1.2.3 养老金融发展情况的研究 |
1.2.4 养老金投资运营和风险管理的研究 |
1.2.5 商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业务的策略研究 |
1.3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兴业银行养老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
2.1 兴业银行养老金融发展现状 |
2.1.1 养老金融零售客户基础进一步夯实 |
2.1.2 养老金融的部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
2.2 现阶段兴业银行养老金融开展的措施 |
2.2.1 积极推进养老金第三支柱业务发展 |
2.2.2 争取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相关资质 |
2.2.3 持续推动与集团相关业务板块联动,助力类年金业务的营销推广 |
2.2.4 继续推进养老金管理系统建设和升级工作 |
2.2.5 落实养老金融产品创新 |
2.3 兴业银行养老金融产品 |
2.3.1 兴业银行养老金融产品“安愉人生”介绍 |
2.3.2 养老产业金融 |
2.3.3 养老服务业金融 |
2.4 兴业银行养老金融存在的问题 |
2.4.1 养老金资产管理资质不足 |
2.4.2 产品创新不够 |
2.4.3 集团联动深化不足 |
2.4.4 优化服务不够 |
2.4.5 线上产品序列还不够完善 |
2.4.6 养老行业投资不足 |
2.4.7 科技基础不牢固 |
第三章 兴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SWOT分析 |
3.1 SWOT分析 |
3.2 兴业银行养老金融SWOT分析 |
3.2.1 优势(S) |
3.2.2 劣势(W) |
3.2.3 机遇(O) |
3.2.4 威胁(T) |
第四章 兴业银行养老金融发展思路和对策 |
4.1 兴业银行养老金融发展思路 |
4.1.1 积极发挥引导机制 |
4.2 兴业银行养老金融发展对策 |
4.2.1 支持养老产业发展 |
4.2.2 加强养老金融创新 |
4.2.3 技术方面 |
4.3 总结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芜湖市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芜湖市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状况 |
(一)芜湖市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背景 |
(二)芜湖市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运行机制 |
(三)芜湖市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运行现状 |
二、芜湖市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成效 |
(一)政府节约管理成本,改进管理效率 |
(二)商业保险公司拓展了发展空间 |
(三)参保居民享受到的保障程度和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
(四)医疗机构得到规范发展 |
三、芜湖市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困境及问题探源 |
(一)芜湖市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困境 |
1. 政府对基金运行管理缺乏积极性 |
2. 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增加 |
3. 参保者道德风险较高 |
4. 医疗机构的不当行为难以控制 |
(二)芜湖市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问题探源 |
1. 体制原因,政府参与管理的“动力”不强 |
2. 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保管理经验不足,盈利模式仍在摸索 |
3. 健康风险高,参保人的道德风险难以控制 |
4. 当前社会实情让医院难以管理 |
四、完善芜湖市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建议 |
(一)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二)商业保险机构加强风险管理,改进经营方式 |
(三)构建保险消费者教育长效机制 |
(四)加强医疗体制改革,规范医疗机构发展 |
(8)大数据背景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大数据与保险行业方面 |
1.2.2 关于大数据与商业健康保险方面 |
1.2.3 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重难点、创新及不足之处 |
2 相关基础概念的概述 |
2.1 大数据的概述 |
2.1.1 大数据界定 |
2.1.2 大数据的特征 |
2.2 商业健康保险的概述 |
2.3 产品创新的概述 |
2.3.1 传统背景下保险产品创新的界定 |
2.3.2 大数据背景下保险产品创新的界定 |
3 商业健康保险现状 |
3.1 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
3.1.1 健康险市场规模小,增速快,发展空间大 |
3.1.2 商业健康险市场主体趋于多元化,市场集中度高 |
3.1.3 商业健康险市场产品数量多,产品类别基本覆盖 |
3.2 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3.2.1 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结构失衡 |
3.2.2 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保障水平有限 |
3.2.3 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 |
4 大数据给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创新带来的机遇 |
4.1 大数据有利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精准定价 |
4.1.1 定价数据从有限的样本数据过渡到海量总体 |
4.1.2 定价基础从大数法则到个体健康数据 |
4.2 大数据有利于提高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保障功能水平 |
4.2.1 以客户为主导,增强保障针对性 |
4.2.2 重塑可保风险的判断标准,扩大保障范围 |
4.3 大数据有利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健康管理服务的改进 |
5 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运用大数据实践案例分析 |
5.1 案例介绍-国外Clover health |
5.1.1 Clover health健康险公司简介 |
5.1.2 Medicare Advantage保险 |
5.1.3 MA计划产品创新: |
5.2 案例介绍-国内——众安健康险 |
5.2.1 众安保险 |
5.2.2 糖尿病并发症保险 |
5.2.3 “糖小贝”产品创新: |
5.3 对比案例分析 |
5.4 启示 |
6 大数据运用在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 |
6.1 大数据基础薄弱 |
6.2 大数据技术待升级 |
6.3 专业综合性人才待培养 |
6.4 保险监管体系需要完善 |
7 大数据背景下促进健康保险产品创新发展的建议 |
7.1 平衡产品结构,丰富产品体系,加大健康产品创新 |
7.1.1 大数据背景下医疗保险产品创新方向 |
7.1.2 大数据背景下疾病保险产品创新方向 |
7.1.3 大数据背景下护理保险产品创新方向 |
7.1.4 大数据背景下失能收入保险产品创新方向 |
7.2 构造商业健康保险的良好行业环境 |
7.2.1 转变思维模式,树立数据开放、数据融合的发展战略 |
7.2.2 提高健康保险企业应对大数据的核心能力 |
7.2.3 深化大数据+保险+医疗综合型人才资源培养 |
7.2.4 创造良好的大数据时代监管环境 |
8 大数据背景下商业健康保险的未来发展 |
9 参考文献 |
附录 A:图和附表清单 |
致谢 |
(9)基于商业保险的养老社区建设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厘清 |
2.1.1 商业保险 |
2.1.2 养老与养老社区 |
2.1.3 风险与风险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福利多元主义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2.2.3 营销4Ps理论 |
第三章 商业保险建立养老社区的风险因素识别 |
3.1 风险因素识别方法 |
3.2 风险因素识别过程 |
3.2.1 服务生产阶段 |
3.2.2 服务定价阶段 |
3.2.3 渠道构建阶段 |
3.2.4 服务接收阶段 |
3.3 形成风险因素集 |
第四章 商业保险建立养老社区的风险评估 |
4.1 风险评估原则及方法 |
4.1.1 风险评估原则 |
4.1.2 风险评估方法 |
4.2 风险指标权重计算 |
4.2.1 判断层判断矩阵分析 |
4.2.2 决策层判断矩阵分析 |
4.3 对泰康之家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 |
4.3.1 泰康之家概况 |
4.3.2 模糊综合评价法体系验证 |
4.4 泰康之家风险管理分析 |
4.4.1 政策风险 |
4.4.2 市场风险 |
4.4.3 建设运营风险 |
4.4.4 道德风险 |
4.5 泰康之家风险管理优化策略 |
4.5.1 合理预测政策风险 |
4.5.2 有效防范市场风险 |
4.5.3 严格控制运营风险 |
4.5.4 合理规避道德风险 |
第五章 商业保险建立养老社区的风险管理措施 |
5.1 风险管理目标 |
5.1.1 损前目标 |
5.1.2 损后目标 |
5.2 风险管理作用机理 |
5.2.1 风险转移 |
5.2.2 损失控制 |
5.2.3 风险预留 |
5.3 商业保险建立养老社区全流程风险管理措施 |
5.3.1 紧跟政策信息,规范操作流程 |
5.3.2 掌握市场资讯,紧扣养老需求 |
5.3.3 强化安全建设,树立企业形象 |
5.3.4 构建反馈机制,强化服务质量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10)大数据背景下商业医疗保险精准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保险精准定价的相关概念界定 |
1.2.2 商业医疗保险定价方法 |
1.2.3 大数据在保险中的应用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2.传统商业医疗保险定价概述 |
2.1 传统商业医疗保险定价的精算原理 |
2.1.1 传统商业医疗保险保费测算的数理基础 |
2.1.2 传统商业医疗保险保费测算的基本原理 |
2.2 传统商业医疗保险定价的定价过程 |
2.2.1 传统商业医疗保险的定价方式 |
2.2.2 传统商业医疗保险的定价方法 |
2.3 传统商业医疗保险定价存在的问题 |
2.3.1 传统定价方法具有局限性 |
2.3.2 传统定价的数据基础的问题 |
2.3.3 传统定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3.大数据背景下商业医疗保险精准定价的可行性分析 |
3.1 大数据对传统精算定价的影响 |
3.1.1 大数据对精算原理的影响 |
3.1.2 大数据对商业医疗保险定价的影响 |
3.2 大数据与商业医疗保险定价的结合 |
3.2.1 大数据与商业医疗保险定价结合的可行方案 |
3.2.2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商业医疗保险定价的可行方法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医疗大数据的准备与整合 |
4.1 医疗大数据的准备 |
4.1.1 医疗大数据的收集 |
4.1.2 医疗大数据的预处理 |
4.2 医疗大数据的整合 |
4.2.1 医疗大数据整合的现状 |
4.2.2 医疗大数据整合的问题 |
4.2.3 医疗大数据整合的解决措施 |
4.3 本章小结 |
5.大数据背景下商业医疗保险精准定价实证分析 |
5.1 实证分析数据准备 |
5.1.1 数据来源 |
5.1.2 数据预处理 |
5.1.3 研究对象 |
5.2 利用传统医疗保险定价方法定价的实证过程 |
5.2.1 传统医疗保险定价的实证分析步骤和方法 |
5.2.2 住院费用拟合及参数估计 |
5.2.3 针对目标病种的选取和住院费用分析 |
5.2.4 住院医疗保险费率测算 |
5.3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商业医疗保险定价实证过程 |
5.3.1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商业医疗保险定价的建模目标及思路 |
5.3.2 利用随机森林对个体疾病发生率的计算 |
5.3.3 利用随机森林对个体的目标病种治疗费用的计算 |
5.3.4 个体住院医疗保险费率测算 |
5.4 本章小结 |
6.结论建议及研究展望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2.1 逐步完善预测模型 |
6.2.2 建立医疗大数据融合平台或运营仓库 |
6.2.3 开发精准定价系统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实证代码过程(PYTHON) |
附录1 个人每种疾病的期望发病率预测代码 |
附录2 针对目标疾病的个人的治疗费用预测代码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四、医疗制度改革给商业医疗保险带来的机遇(论文参考文献)
- [1]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研究[D]. 张丙元. 辽宁大学, 2021
- [2]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供给结构与服务模式优化研究[D]. 贺晔平. 中央财经大学, 2020
- [3]我国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方向及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空间研究[J]. 姚吉泉.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20(04)
- [4]公安民警保险制度改革问题研究[D]. 张国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0)
- [5]两票制背景下FY医药商业公司战略转型研究[D]. 徐玮. 安徽财经大学, 2019(03)
- [6]兴业银行养老金融研究[D]. 何维. 广西大学, 2019(06)
- [7]芜湖市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研究[J]. 史金平,俞彤.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9(05)
- [8]大数据背景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创新研究[D]. 龚献. 贵州财经大学, 2019(03)
- [9]基于商业保险的养老社区建设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D]. 刘璐. 西北大学, 2019(01)
- [10]大数据背景下商业医疗保险精准定价研究[D]. 朱莉.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