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例青霉素皮试阴性致过敏性休克(论文文献综述)
黄雅群,文睿婷,于芝颖,张春燕,任晓蕾,封宇飞[1](2021)在《哌拉西林及其复方制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道及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哌拉西林及其复方制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为该严重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1例哌拉西林舒巴坦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同时在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检索建库起至2020年7月报道的哌拉西林单药及其复方制剂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对纳入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既往过敏史、原发疾病及治疗情况、皮试情况、哌拉西林及其复方制剂给药方式及剂量、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及主要表现、治疗措施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建议。结果:我院1例患者为肝部分切除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预防术后感染致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检索数据库共获得哌拉西林单药及其复方制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相关文献28篇(涉及患者28例)。在所有的29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7例,年龄以50~59岁居多(6例,20.69%);3例患者有过敏史(食物、乳胶手套等),患者原发疾病多为感染性疾病或围术期使用该药;22例患者(75.86%)在用药前进行了皮试且结果均为阴性。27例通过静脉途径给药的患者的可能致敏药物包括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给药剂量根据原发疾病及严重程度有所差异,其中14例患者(55.56%)在给药0~5 min内出现休克症状;主要表现为系统性过敏反应症状,主要累及循环系统。除2例死亡外,其余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过敏史及皮试结果对哌拉西林及其复方制剂所致过敏性休克的预示作用有限;在使用该类药物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过敏性休克抢救准备,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梁瑶,钟超[2](2020)在《头孢哌酮舒巴坦致过敏性休克继发脑梗死1例》文中指出1例60岁女性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后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治疗5天后出现了过敏性休克,考虑为迟发型过敏反应。经抗过敏、升高血压、扩容治疗后患者休克好转,然而在休克发生后9h患者突发右上肢麻木、乏力,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本文通过药物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分析,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引起过敏性休克继发脑梗死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经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钟雪,刘田,冯婉玉[3](2019)在《他唑巴坦致过敏反应案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酶抑制剂他唑巴坦是否可以单独引发患者过敏反应。方法:结合1例罕见的他唑巴坦引起过敏性休克反应的临床案例,检索2017年11月之前国内外研究酶抑制剂他唑巴坦引起过敏反应的文献,并分别从研究类型、可疑药物、皮试结果、过敏反应表现、转归等5个方面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相关文献22篇,包括英文个案报道2篇[5-6],中文回顾性研究4篇[7-10],病例系列报道2篇[11-12],个案报道14篇[13-22]。过敏反应表现类型为过敏性紫癜、皮疹、剥脱性皮炎、腹泻、变应性血管炎、血小板减少、抽搐、呼吸系统损害、中枢或外周系统损害等,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除1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在停药对症治疗后都趋于缓解。皮试均采用青霉素或抗生素原液皮试,皮试结果均为阴性。皮试阴性与过敏反应发生无绝对相关性。结论:青霉素类抗生素用药前应给予过敏试验且选择抗生素原药皮试,并警惕皮试结果不能预估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的超敏反应。
张金红,房德敏,高颖,侯微,刘志永,戴滨[4](2019)在《头孢唑林钠皮试阴性致过敏性休克的系统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综述与分析头孢唑林钠皮试阴性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以期为头孢唑林钠的安全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VIP、WANFANG等数据库,时间截至2017年10月,纳入头孢唑林钠皮试阴性致过敏性休克的中英文病例报道,两位研究者独立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统计。结果共检出文献1 358篇,最终纳入18篇。涉及患者20例,中位年龄39. 0岁,60. 0%患者无青霉素或药物过敏史,30. 0%患者曾用过青霉素或头孢类抗菌药物,静脉滴注为主要给药途径。发生于30 min以内的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占47. 6%,时间最长可发生在用药第7天,临床表现以循环系统损害为主,抢救措施包括立即停药、平卧、建立静脉通道、吸氧、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最终全部抢救成功。ADR关联性评价为肯定有关1例,很可能有关19例。结论头孢唑林钠皮试阴性致过敏性休克需引起临床关注,青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比例高。以头孢唑林钠皮试结果预测过敏反应的价值有限,用药前掌握患者用药史和过敏史,重视全程用药监护,尤其用药30 min内,同时必须准备好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龚莹,韩奇[5](2017)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过敏性休克文献概述》文中提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为复方制剂,由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哌拉西林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钠组成,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β-内酰胺酶稳定等特点。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本品可致过敏性休克,现概述如下:王克爱报道,患男,60岁,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因糖尿病坏足在青霉素皮试阴性后给予哌拉西林钠他
安敏美[6](2017)在《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调查国内已发表文献中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报道,分析其所属类型、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增强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安全保障。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抗菌药物致ADR相关文献,以抗菌药物的名称和不良反应为检索词进行标题或主题检索,药物常用商品名为检索词补充检索。纳入详细记录抗菌药物使用过程和不良反应发生过程的文献,排除综述、重复发表及无法追溯病例具体情况的文献,并选择不良反应文献报告数量多于16份的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软件以每一个抗菌药物为统计单元,对原发病、患者信息、过敏史、给药方案以及不良反应症状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给药方案中的不合理用药因素,统计其数量并计算比例。归纳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类型及临床表现并计算各部分的比例。分析患者信息、过敏史、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总结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报告745篇,ADR 868例。抗菌药物所致ADR,男女比例为1.06:1,无显着性差异。发生ADR的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29.72%),其次是25岁至44岁(27.65%)。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24种,在报道的发生ADR的抗菌药物中,头孢地嗪钠的ADR例数最少,莫西沙星的ADR例数最多。抗菌药物所致ADR中,引起变态反应占52.76%,其次为神经系统毒性(18.66%)和肾脏毒性(7.37%)。β内酰胺类的变态反应发生率高于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P<0.05)。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神经系统毒性的发生率高于莫西沙星(P<0.05)。发生神经系统毒性的数量随用药时间的增长而增多。抗菌药物严重ADR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69.38%)。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最高(42.5%)。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或器官主要是呼吸系统434例,占5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占80.76%,其次是口服给药(14.75%)。给药时间方面,用药1h以内时ADR发生率最高(43.66%),之后发生率急剧减少,用药3d以上发生率又急剧上升。另外,有过敏史的患者再次使用药物时,发生变态反应的概率为64.58%。曾有用药史,但没有不良反应史的患者为25例(2.88%)。皮试方面,口服制剂过敏反应发生较多而皮试数量过少,头孢菌素类皮试率低(31.53%)且皮试结果假阴性率(84.38%)较高。使用拟用药物皮试结果假阴性率为81.19%,使用替代药物皮试结果假阴性率为88.57%。青霉素类口服给药只有1例进行皮试。不合理用药方面,头孢替安不合理用药的比例最高,占85%。剂量偏大是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其次是日剂量正常但给药次数偏少,导致的单次剂量过大。结论:抗菌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次数、给药途径、过敏史、皮试结果判定和联合用药不当等因素,都能影响抗菌药物ADR的发生。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适应症,合理给药,减少或者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张琦,张明珠[7](2016)在《头孢他啶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头孢他啶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在1992年1月—2015年1月发表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以"头孢他啶""休克""过敏反应"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文献中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纳入病例24例,87.5%的过敏性休克发生在首次用药时,91.7%发生于静脉滴注过程中,87.5%发生在用药后15min内。4例头孢他啶皮试阴性后发生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以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外周神经系统损害较多见。结论头孢他啶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短,病情危重,应加强对头孢他啶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的了解,严格按照说明书适应证和用法用量使用,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有过敏史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黄毅婷,阳丽梅,黄旭慧[8](2015)在《158例青霉素皮试阴性致过敏反应的文献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青霉素皮试阴性致过敏反应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报道的青霉素皮试阴性后所致过敏反应,对病人年龄、性别、原患疾病、过敏史、给药途径、合并用药情况、临床表现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在158例青霉素皮试阴性致过敏反应中,女性的构成比高于男性;2140岁年龄段构成比高于其他年龄段;静脉滴注给药为最常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皮试阴性的病人使用青霉素治疗也应严密监护,以保障用药安全。
姚晓英,孟现民[9](2015)在《121例皮试阴性后使用头孢类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皮试阴性后使用头孢类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筛选国内期刊近10年报道的皮试阴性后应用头孢类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报道,从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过敏史、皮试信息、所用药物、给药途径、溶媒、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转归等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总结121例皮试阴性后使用头孢类注射剂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其中以青年(45.45%)、老年(19.01%)最常见,75.21%的患者无药物过敏史,过敏史不详者为15.70%。使用头孢原药稀释后皮试的患者比例为90.91%,9.09%的患者使用青霉素或头孢唑林进行皮试。药物品种以三代头孢最为常见,部分患者存在单次用药剂量过大的问题。速发型过敏性休克的比例为81.82%,出现在输液开始后30 min内的比例达72.73%,迟发型过敏性休克的比例为18.2%。临床症状以呼吸、循环、中枢三大系统的表现为主,总死亡率为10.74%。结论头孢类药物的使用和皮试需进一步规范;即使皮试结果为阴性,在使用头孢类注射剂时仍应做到严密监护,以保证用药安全。
张建民,雷招宝[10](2014)在《头孢哌酮致病亡27例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头孢哌酮致患者病亡的原因,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与万方医学网数据库,以“头孢哌酮”、“死亡”或“病亡、“致死”、“休克”、“严重”和“过敏反应”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下载并分析这些病亡病例报告。结果:共检索到头孢哌酮致病亡文献26篇,病亡患者病例27例,其年龄段为3160岁者13例,其他年龄段患者14例;静脉滴注给药者为25例,其他给药者2例;另外存在联合用药者6例和饮酒者5例;私人诊所用药者6例;其病亡的主要原因为过敏性休克者21例,双硫仑样反应者为5例,其他为1例。结论:谨慎选择用药人群、禁止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和饮酒,加强医疗机构执业准入,以及加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处置培训等,是防止病亡事件发生的根本措施。
二、1例青霉素皮试阴性致过敏性休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例青霉素皮试阴性致过敏性休克(论文提纲范文)
(1)哌拉西林及其复方制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道及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与转归 |
1.2 文献检索策略 |
1.3 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
2.2 既往过敏史 |
2.3 原发疾病及治疗 |
2.4 皮试情况 |
2.5 哌拉西林及其复方制剂给药方式及剂量 |
2.6 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 |
2.7 过敏性休克主要表现 |
2.8 治疗措施及转归情况 |
3 讨论 |
3.1 哌拉西林及其复方制剂所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 |
3.2 致敏药物及可能机制 |
3.3 防治措施 |
(2)头孢哌酮舒巴坦致过敏性休克继发脑梗死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简介 |
2 讨论 |
2.1 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 |
2.2 头孢哌酮舒巴坦致迟发型过敏反应机制 |
2.3 过敏性休克继发脑梗死的文献评价 |
3 小结 |
(3)他唑巴坦致过敏反应案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病历资料 |
2文献检索资料 |
结果 |
讨论 |
1皮试结果与过敏发应发生相关性分析 |
2过敏反应的原因分析 |
(4)头孢唑林钠皮试阴性致过敏性休克的系统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资料来源 |
1.2研究方法 |
2结果 |
2.1文献筛选及纳入 |
2.3原患疾病、合并基础疾病及用药情况 |
2.4既往药物过敏史及皮试情况 |
2.5抗菌药物用药史 |
2.6药物来源及给药途径 |
2.7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时间 |
2.8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
2.9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及转归 |
2.10过敏性休克的关联性评价 |
3讨论 |
3.1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的探讨 |
3.2头孢唑林钠皮试阴性的预测价值 |
3.3青霉素皮试阴性是否可安全使用头孢唑林钠 |
3.4过敏性休克与患者因素 |
3.5过敏性休克与发生时间 |
3.6研究的局限性 |
4结论 |
(6)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 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
2 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 |
2.1 毒性反应 |
2.2 变态反应 |
2.3 二重感染 |
3 我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现状 |
4 本研究的切入点 |
第二章 研究内容 |
1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调查分析 |
2 总结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
2.1 年龄和性别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2.2 原发病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2.3 过敏史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2.4 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3 用药合理性分析 |
第三章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来源 |
2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 青霉素类 |
1.1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 |
1.2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 |
1.3 青霉素不良反应 |
1.4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不良反应 |
1.5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 |
2 头孢菌素类 |
2.1 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 |
2.2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 |
2.3 头孢吡肟不良反应 |
2.4 头孢拉定不良反应 |
2.5 头孢他啶不良反应 |
2.6 头孢地嗪钠不良反应 |
2.7 头孢呋辛钠不良反应 |
2.8 头孢替安不良反应 |
3 喹诺酮类 |
3.1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 |
3.2 环丙沙星不良反应 |
3.3 莫西沙星不良反应 |
4 硝基咪唑类 |
4.1 奥硝唑不良反应 |
4.2 甲硝唑不良反应 |
4.3 替硝唑不良反应 |
5 大环内酯类 |
5.1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 |
6 碳青酶烯类 |
6.1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不良反应 |
7 糖肽类 |
7.1 万古霉素不良反应 |
8 氨基糖苷类 |
8.1 庆大霉素不良反应 |
9 单环β —内酰胺类 |
9.1 氨曲南不良反应 |
第五章 讨论 |
1 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
1.1 变态反应 |
1.2 神经系统毒性 |
1.3 双硫仑样反应 |
2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
2.1 年龄、性别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2.2 原发病及过敏史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2.3 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第六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头孢他啶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证据评价 |
1.3 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性别与年龄 |
2.2 原患疾病、过敏史与皮试情况 |
2.3 用药情况 |
2.4 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 |
2.5 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
2.6 治疗及转归 |
3 讨论 |
3.1 过敏性休克与患者一般情况的关系及头孢菌素皮试注意事项 |
3.2 过敏性休克与用药情况的关系 |
3.3 过敏性休克与发生时间的关系 |
3.4 过敏性休克发生的机制及防治策略 |
(8)158例青霉素皮试阴性致过敏反应的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9)121例皮试阴性后使用头孢类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年龄与性别分布 |
2.2 原患疾病 |
2.3 患者的过敏史及皮试情况 |
2.4 头孢类注射剂的品种情况 |
2.5 给药途径、溶媒使用情况 |
2.6 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时间 |
2.7 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转归 |
3 讨论 |
3.1 患者性别和年龄与过敏性休克的关系 |
3.2 原患疾病、过敏史与过敏性休克的关系 |
3.3 皮试液与过敏性休克的关系 |
3.4 给药途径及溶剂与过敏性休克的关系 |
3.5 不同头孢类注射剂品种与过敏性休克的关系 |
3.6 头孢类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及转归 |
4 小结 |
四、1例青霉素皮试阴性致过敏性休克(论文参考文献)
- [1]哌拉西林及其复方制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道及文献分析[J]. 黄雅群,文睿婷,于芝颖,张春燕,任晓蕾,封宇飞. 中国药房, 2021(01)
- [2]头孢哌酮舒巴坦致过敏性休克继发脑梗死1例[J]. 梁瑶,钟超. 海峡药学, 2020(08)
- [3]他唑巴坦致过敏反应案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 钟雪,刘田,冯婉玉. 中国新药杂志, 2019(14)
- [4]头孢唑林钠皮试阴性致过敏性休克的系统文献分析[J]. 张金红,房德敏,高颖,侯微,刘志永,戴滨. 中国药学杂志, 2019(12)
- [5]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过敏性休克文献概述[J]. 龚莹,韩奇.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7(04)
- [6]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D]. 安敏美. 山东大学, 2017(09)
- [7]头孢他啶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J]. 张琦,张明珠.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33)
- [8]158例青霉素皮试阴性致过敏反应的文献分析[J]. 黄毅婷,阳丽梅,黄旭慧.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5(04)
- [9]121例皮试阴性后使用头孢类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分析[J]. 姚晓英,孟现民. 中国药物警戒, 2015(06)
- [10]头孢哌酮致病亡27例文献分析[J]. 张建民,雷招宝. 抗感染药学,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