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开发中的贵州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毕节分公司(论文文献综述)
谢念[1](2015)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区域传播力提升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更好地探究互联网背景下的区域传播力提升,本研究以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的贵州省为例切入对此问题的思考,并主要采用传播学、区域传播学等相关学科视角,以及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区域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对此问题进行了客观审视。包括贵州在内的广大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事关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现代化建设“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软实力,区域传播力的提升,既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将为此一发展提供舆论等方面的重要支撑。在传统传播环境下,由于种种原因,相较于东、中部地区,贵州等西部地区的区域传播力处于弱势地位。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西部地区区域传播力的提升,既面临更大挑战,也迎来了新起点上的极大机遇。因而,将西部省份区域传播力置于互联网背景下展开研究,分析现状、查找问题与原因,提出战胜挑战、抓住机遇、实现有效提升的对策,体现了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影响力。本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在绪论,主要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思路及相关理论背景进行阐释,以便为后续研究夯实基础。在第一章,主要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区域传播力进行解构。经过认真审视区域与区域传播、传播力与区域传播力,以及互联网背景下的区域传播力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对区域传播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认为,品牌要素等是衡量区域传播力的主要标准。在第二章,主要对互联网背景下贵州区域传播力的现状进行考察。经过对贵州在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状况,区域大众传媒发展状况等的认真分析,以及互联网背景下贵州区域品牌传播,贵州传媒及其品牌所处的市场环境、传媒品牌的建构状况等的详细考察,认为,目前贵州的区域传播力虽然较以往有很大提升,但总体仍表现为发展层次低、核心竞争力偏弱等特征。在第三章,主要对互联网背景下贵州区域传播力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经过深入分析,认为,传媒品牌建构不够、互联网新媒体发展不充分、区域传播系统资源整合不足,以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尚待加强等,是制约贵州区域传播力提升的主要问题,并从媒介生态学等学术视角出发,提出,区域传播力生态系统失衡导致的经济、文化、传媒及其他有关因素,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第四章,主要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贵州区域传播力的提升策略。经过深入探讨,认为,可以通过强化互联网背景下区域传播力建设战略规划、深化贵州区域品牌的“微传播”、推动有贵州特色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优化整合区域传播力系统要素资源,以及建构区域传媒品牌的核心价值等措施,实现在互联网背景下贵州区域传播力的快速、有效提升。在各个部分之间,始终围绕互联网背景下贵州区域传播力提升这个研究的主线,对相关各种现象予以认真审视,对相关各种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以求对问题实质有较为清晰的了解,进而促使问题的解决。总之,本研究力图把对互联网背景下贵州区域传播力提升的研究放在更为完整的社会建构中进行,并试图对其实质及可取性路径进行客观论证,期待关于贵州区域传播力的美好想象能够通过实际行动变成可以触摸的现实。
田茂霞[2](2009)在《贵州的比较优势与产业发展》文中研究表明贵州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地区之一,发展其优势产业,对于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稳定,加快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危机日益蔓延并深化的情况下,正确认识贵州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优、劣势,研究贵州各产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对于减轻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调整产业结构,化危机为转机,为贵州经济长期、健康、平稳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认为,贵州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水能与煤炭优势并存,水火互济;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门类齐全,储量丰富,且成矿地质条件好,是着名的矿产资源大省;生物种类繁多,珍稀物种占有较大比例;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是天然的旅游胜地。然而,居住在这片富饶土地上的人民却始终无法走出贫困的怪圈,这不得不令人深思。作者认为,贵州缺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各项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盲目上马高新技术项目似乎有空中楼阁之嫌。因此,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贵州应立足本省优势,把产业竞争优势集中在少数几个产业上,做到“专、精、尖”,进而使之发挥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文章第二部分简要论述了典型的比较优势理论,如绝对优势、相对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进而对这些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概述。再此基础上,作者阐述了贵州的比较优势之所在,其中包括: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等。在第三部分中,作者首先介绍了贵州三大产业的发展现状,并遴选了矿产开采业、铝工业、电力业三大部门作为优势产业的代表进行分析。继而分析了贵州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贵州对外贸易呈现出增长速度快、总量小、一般贸易唱主角、国有企业挑大梁、区域内贸易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其中过分依赖大型企业、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外贸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是贵州外贸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贵州资源、产业、贸易的关联度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发现旅游业及农副产业开发不尽人意。第四部分中,文章对贵州的产业选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和电力产业,茶产业、烟草业、白酒业、以民族医药(苗药)为代表的医药业以及旅游业应成为贵州发展经济的主导产业。并且提出了(1)加强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区位优势;(2)发展产业集群;(3)打造贵州区域品牌;(4)大力发展基础和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等一系列推动贵州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詹吉军[3](2008)在《信息收集技术在盘江煤电集团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已经成为企业的生产要素,信息收集系统已经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性资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煤炭企业开始由传统的经营观念向市场经营观念转变。笔者认为应该在盘江煤电(集团)公司建立一个高效的、准确的信息收集系统,以帮助盘江煤电(集团)公司达到其战略目标。本文是以提高盘江煤电(集团)公司竞争力为目的,通过分析信息在煤炭市场中的作用,以此提出盘江煤电(集团)公司为了提高竞争力就必须加强企业信息收集技术的建设。文章共分五章:第一章是绪论,分析信息在煤炭市场、煤炭企业中的作用作了简要的分析,其目的是要说明信息与信息收集对煤炭企业的重要性。第二章是盘江煤电集团公司信息收集技术的概况,对盘江煤电集团公司的信息收集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从介绍中了解信息收集技术的发展状况。第三章是盘江煤电集团信息收集技术的效果分析,通过前面两章的分析,达到引起对信息收集的重视后,为防止在实际工作中的“偏左”现象,提出了对信息收集工作要考核“经济效益”的观点,从战略高度对信息收集工作进行了定位。第四章是盘江煤电集团信息收集技术改进的途径和方法。编写这一章的指导思想是从盘江煤电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信息收集的队伍建设、信息收集的技术手段进行了规划和设计,为在实际中的信息收集指明了一个方向。第五章是总结与展望。这是总结性的一章,强调了提出的信息收集技术对盘江煤电集团公司的重要性。通过对盘江煤电集团公司信息收集技术的建设性分析,导出了在市场经济中一些企业要如何发展自己,重视企业的信息收集将会为企业的合理决策提供基础。由于知识有限,在文中出现的错误和疏漏,恳请各位教授、专家批评、指正。
二、大开发中的贵州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毕节分公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开发中的贵州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毕节分公司(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背景下的区域传播力提升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区域传播学的相关研究 |
1.2.2 关于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相关研究 |
1.2.3 关于贵州区域传播系统要素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
1.3.3 研究方法 |
1.3.4 研究创新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相关理论背景 |
1.4.1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
1.4.2 区域发展理论 |
本章小结 |
2 互联网与区域传播力 |
2.1 区域与区域传播 |
2.2 传播力与区域传播力 |
2.2.1 传播力与区域传播力 |
2.2.2 品牌要素:区域传播力的主要衡量标准 |
2.3 互联网背景下的区域传播力 |
2.3.1 互联网与区域传播力的关系 |
2.3.2 互联网对区域传播力的影响 |
2.3.3 互联网对贵州区域传播力提升的推动作用 |
本章小结 |
3 互联网背景下的贵州区域传播力现状 |
3.1 贵州在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现状——以2014年为观察 |
3.1.1 2014年贵州在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总体状况 |
3.1.2 2014年贵州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上的信息传播状况 |
3.2 贵州区域大众传媒发展现状 |
3.2.1 贵州区域大众传媒发展总体现状 |
3.2.2 贵州区域传统媒体发展现状 |
3.2.3 贵州区域新媒体与融媒体发展现状 |
3.3 贵州区域品牌传播及大众传媒品牌建构现状 |
3.3.1 贵州区域品牌传播现状 |
3.3.2 传媒市场竞争对传媒品牌重要性的凸显 |
3.3.3 贵州区域大众传媒对自身品牌的建构 |
本章小结 |
4 互联网背景下制约贵州区域传播力提升的问题及成因 |
4.1 制约贵州区域传播力提升的主要问题 |
4.1.1 区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相关问题 |
4.1.2 区域大众传媒品牌建构和融合发展相关问题 |
4.1.3 区域传播系统要素资源整合相关问题 |
4.2 制约贵州区域传播力提升的问题成因 |
4.2.1 制约贵州区域传播力提升的经济因素 |
4.2.2 制约贵州区域传播力提升的文化因素 |
4.2.3 制约贵州区域传播力提升的媒介因素 |
4.2.4 制约贵州区域传播力提升的其他因素 |
本章小结 |
5 互联网背景下贵州区域传播力的提升策略 |
5.1 强化互联网背景下区域传播力提升的战略规划 |
5.1.1 互联网背景下的区域传播战略制定 |
5.1.2 互联网背景下的区域传播平台(载体)建设 |
5.1.3 互联网背景下的区域传播内容建设 |
5.1.4 互联网背景下的区域传播渠道建设 |
5.1.5 互联网背景下的区域传播体制机制建设 |
5.2 用大数据讲好“多彩贵州”品牌故事 |
5.2.1 “微传播”释放“多彩贵州”内涵 |
5.2.2 “微创意”讲好“多彩贵州”故事 |
5.3 打造媒体融合发展的“贵州景观” |
5.3.1 媒体融合 |
5.3.2 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
5.3.3 媒体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 |
5.4 优化整合贵州区域传播力系统要素资源 |
5.4.1 区域传播力系统要素资源整合的范围与内容 |
5.4.2 区域传播力系统要素资源整合的策略 |
5.5 在互联网背景下建构贵州区域大众传媒品牌 |
5.5.1 区域大众传媒品牌建构的战略目标 |
5.5.2 区域大众传媒品牌建构的路径 |
5.5.3 区域大众传媒品牌的形象维护 |
5.5.4 区域大众传媒品牌的形象延伸及价值拓展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2)贵州的比较优势与产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本文结构及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比较优势理论与贵州的比较优势 |
一、比较优势理论及发展 |
(一)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 |
(二)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遭遇的挑战 |
(三) 比较优势理论的新阶段 |
二、贵州的比较优势 |
(一) 区位优势 |
(二) 自然资源优势 |
(三) 旅游资源优势 |
第三章 贵州产业与贸易发展状况 |
一、贵州产业发展状况 |
(一) 贵州三大产业发展状况 |
(二) 贵州主导产业发展状况 |
二、贵州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
(一) 贵州贸易呈现出的特点 |
(二) 贵州贸易发展凸显的问题 |
三、贵州资源—产业—贸易关联度分析 |
(一) 从产业角度看贵州资源优势的发挥 |
(二) 从外贸角度看贵州比较优势的利用 |
(三) 从资源、产业、外贸的关系中看贵州比较优势的发挥 |
第四章 发挥比较优势壮大优势产业 |
一、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 |
(一) 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 |
(二) 电力产业 |
(三) 食品业 |
(四) 以民族医药(苗药)为代表的医药业 |
(五) 旅游业 |
二、关于贵州优势产业发展的建议 |
(一) 加强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区位优势 |
(二) 发展产业集群 |
(三) 打造区域品牌 |
(四) 大力发展基础和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信息收集技术在盘江煤电集团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信息在煤炭市场中的作用 |
1.2 信息收集技术的类型 |
2 盘江煤电集团公司信息收集技术概况 |
2.1 盘江煤电集团公司信息收集技术的地位 |
2.2 盘江煤电集团公司信息收集技术现状 |
2.3 盘江煤电集团公司信息收集技术存在的问题 |
3 盘江煤电集团信息收集的理论分析 |
3.1 盘江煤电集团加强信息收集的意义 |
3.2 关于信息与信息收集目标的确定 |
3.3 信息收集技术的效益分析 |
4 盘江煤电集团信息收集技术改进的途径和方法 |
4.2 建立信息收集系统,加强间接资料的获取 |
4.3 根据不同的情况应用不同的收集技术 |
4.4 盘江煤电信息收集技术的规划发展 |
5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附录 |
主要参考文献 |
四、大开发中的贵州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毕节分公司(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背景下的区域传播力提升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D]. 谢念. 武汉大学, 2015(03)
- [2]贵州的比较优势与产业发展[D]. 田茂霞. 中南民族大学, 2009(S2)
- [3]信息收集技术在盘江煤电集团的应用研究[D]. 詹吉军. 贵州大学,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