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电机两点接地故障的分析处理及防范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尹项根,王义凯,谭力铭,乔健,卢庆辉,张春辉[1](2021)在《故障机理深度关联的大型发电机保护新原理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新能源发电渗透率逐年提高,但其故障穿越能力差、不确定性强等问题愈发凸显。传统发电机组容量巨大,作为系统的主力支撑电源,其功率调节和安全支撑作用更为重要,增强其继电保护的性能和作用显得尤为紧迫。在配置和改进发电机保护原理时,应该与故障机理深度关联并提炼故障特征。对发电机零序横差保护不平衡电流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得出零序横差不平衡电流与气隙电动势成正比的结论,并提出基于气隙电动势制动的零序横差保护判据,能够提高内部小匝差短路故障时保护的灵敏度。基于对定子单相接地故障风险的深度分析,利用接地故障电流反映故障风险,据此构建的定子接地保护方法能够通过发电机安全风险自适应选择出口方式。研究结果拟为基于故障机理的大型发电机组保护改进提供思路。
安佰强[2](2020)在《智能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诊断研究》文中认为在发电厂和变电站组成的系统中,直流系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继电保护、控制回路、信号回路、事故照明等提供直流电源。接地故障会造成保护误动作或拒动作、继电器烧毁、熔断器熔断、设备故障跳闸等事故,甚至会危害到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研究接地故障检测方法对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有着深远意义。首先,本文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直流系统的构成、各部分的功能及其工作方式。分析了直流系统故障的查找方法和原理,并根据接地故障实例,阐述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的分类,对故障如何产生以及危害进行了探究。其次,建立了直流系统正常、故障运行时的等效模型,分析了交流注入法、直流法检测的计算原理,并提出一种将改良电桥法和漏电流传感器法相结合的方法检测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结合实例进行具体分析,采用间接方法对分支、母线进行故障预测,仿真试验结果证明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再次,设计了一种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检测系统装置。该装置硬件部分的主要功能有数据的采集、处理与显示;软件部分的主要功能有系统的初始化、监控功能和显示功能。该装置经智能变电站直流系统的实际应用,验证了该装置可以对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类型进行较为准确的判别,对后续故障点查找及处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最后,建立了智能变电站直流系统故障诊断平台,并进行了现场实验和分析研究。根据设计目标和原则提出了平台总体设计方案。平台采用分层结构设计,包括采集层、通信层和监控层。并结合变电站现有的检测装置,提出了直流系统故障诊断平台具体的实施方案。该平台在750kV泾渭变电站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快速判断故障分支、精准定位到故障点,缩短故障排查时间,提高了智能变电站直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王伟,刘俊陶[3](2019)在《准格尔电厂#4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排查分析及防范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准格尔电厂#4发电机在运行中发生定子接地故障,从设备、二次系统、现场试验等方面进行故障点排查,确定发电机出口电流互感器二次电缆的固定存在问题,详细分析了定子接地故障查找的过程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尹羽[4](2019)在《发电厂直流系统故障主动监测与隔离技术研究及装置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自动化设备在电厂中的广泛使用,为其提供事故电源的直流系统日益重要。直流系统故障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往往会扩大事故范围,造成设备损坏、大面积停电。目前,国内外对直流系统故障监测的研究和相关仪器设备的制造形成了一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直流系统的安全运行,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对直流系统的故障监测、故障支路选择、故障隔离以及装置研发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深入分析了发电厂直流系统故障处置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直流系统故障监测的技术成果,提炼出现有直流系统监控装置在故障监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开展发电厂直流系统主动故障监测与隔离技术研究及装置开发的必要性,然后从直流系统故障建模、故障监测及隔离方法、相关装置开发及试验等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首先,总结了发电厂直流系统资料,提炼出发电厂直流系统的构成,建立了发电厂直流系统的模型;分析了直流系统短路故障电气参数变化特征,总结了直流系统接地、绝缘下降、交流窜入故障的原因,建立了短路、接地、绝缘下降、交流窜入故障模型;对直流系统进行了仿真,得出故障电流信噪比低的结论。其次,总结了传统直流系统短路、接地、绝缘下降、交流窜入故障监测与隔离措施的优缺点,提出了短路故障的主动监测方法和基于MUB不平衡电桥原理的接地、绝缘下降、交流窜入故障主动监测方法,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并同时提出了故障信号处理方法;通过仿真平台和实验电路两种方式,验证了监测方法的有效性;提出并分析了基于电力电子技术全控型直流系统故障主动隔离方法,通过仿真平台验证了隔离方法的有效性。再次,设计了故障监测隔离装置系统架构,阐述了其工作方式,分析优选了信号采集、故障检测的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监测隔离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根据方案分别对软硬件进行了设计。开发了样机并设计了两种测试方法对装置接口信号进行了测试,同时模拟了接地故障,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并得出装置的特性和功能参数满足要求的结论。最后,拟定了直流系统主动监测与隔离装置样机现场试验方案,在现场分别模拟了各类故障,同时选取了电厂进行6个月的工程应用,验证了发电厂直流系统故障主动监测与隔离技术及装置的有效性。
吴嘉竣[5](2019)在《500kV变电站主变重瓦斯误动作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文中指出变压器是电网中的重要设备,其运行状态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差动保护和重瓦斯保护作为变压器的主保护,使得变压器在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时,能快速跳闸。由于重瓦斯保护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重瓦斯保护动作正确率偏低。近几年来,南方电网的统计数据表明,重瓦斯保护的正确动作率一直较低,误动次数大于正确动作次数。本文主要研究500kV变电站主变重瓦斯误动作情况及其改进措施,主要内容为:首先介绍了变压器电气量保护和非电气量保护的原理及使用范围,并简要讨论了非电量保护中的重瓦斯保护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其中瓦斯继电器作为重瓦斯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动作原理及时间特性做了详细的阐述。其次,针对2011年起南方电网范围内发生的500kV变电站主变重瓦斯误动作事件进行定性分析,结合心式变压器与壳式变压器的构造特点,分析两种变压器外界故障的作用下形成短路电动力时,重瓦斯保护的动作情况,以此总结出哪种构造的变压器会有更大几率发生重瓦斯保护误动作。然后,为达到降低重瓦斯保护误动作的几率,本文提出了四种保护策略用于变压器重瓦斯保护的改进。通过对各种保护策略说明、可行性分析、利弊分析,结合南方电网运行情况,选取最合适的改进保护策略。对于现场实施方法,本文根据各主流厂商非电量保护设备情况,制定了回路改造方案。此外,由于电力作业的特殊性,笔者对现场作业风险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论述,并提出了防范措施。最后,以一次典型线路跳闸事件为案例,通过分析保护动作行为,直接佐证了变压器重瓦斯保护策略改进是行之有效的,是能经受现实考验的。
王海涛[6](2019)在《八钢热电3#发电机转子接地故障分析及处理》文中提出针对八钢热力厂3#发电机转子接地故障进行了分析、判断,简要介绍了发电机转子接地故障保护工作原理及配套无刷励磁机工作原理。完善了发电机此类故障检修内容,对发现及判断接地故障提供了一种方法。
陈文直[7](2019)在《G-A 271-606型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处理及原因分析》文中认为发电机作为发电厂主要设备,发电机的定子和转子绕组绝缘和接头由于电、热和机械振动影响会逐渐老化和接触不良,运行中易产生事故。发电机在日常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健康运行与否直接关系到发电厂能否经济运行,当发电机发生接地故障时,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根据现场保护动作及设备情况及时分析原因,准确判断出是一次设备还是二次设备造成,并快速消除设备隐患,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介绍了广东沿海某发电厂G-A公司271-606型发电机一起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的查找过程、处理经过、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等。
李沁[8](2018)在《一起燃气轮发电机转子接地故障原因浅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某发电公司燃气轮发电机转子在解列惰走至低转速时出现了不稳定接地故障,根据故障特征利用转子重复脉冲法(RSO)试验判断出转子内部存在接地和匝间短路,在此基础上对转子解体检查,对检查暴露出的可导致转子不稳定接地和匝间短路的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防范措施。
谭仕强[9](2018)在《发电机转子接地故障分析及防范措施》文中研究说明在发电机的各个环节中,转子绝缘的转速高、运行温度高,转子绕组在离心作用下常因摩擦导致绝缘损伤,此外,冷却空气会将水气、炭灰、油污以及粉尘等带入转子并存积,从而使得绝缘电阻值下降,因此,转子绝缘属于较为薄弱的环节,需要加以保护。文章对发电机转子接地故障进行了简要介绍,从实例出发,对某水电厂的发电机存在的接地故障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措施。
管宇[10](2016)在《发电机组故障模型建立及诊断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行工业发展迅速,许多大型机组陆续投入运行。然而机组容量的增大使其结构和系统日趋复杂,如何保证这些机组能安全、可靠、经济和高效运行,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行中的大型发电机转子由于处于高速旋转状态,承受着很大的机械应力和热负荷,同时还受到巨大的电磁力作用,所以对转子部分的故障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转子绕组的一点接地和匝间短路是常见的发电机电气故障,本文从传统的试验方法和电气二次入手对发电机转子一点接地故障诊断作出了详细的探讨。也对转子绕组匝间短路后电气参数变化进行了分析,将传统的方法和智能化方法相结合,对转子绕组匝间短路的存在性和故障严重性进行了诊断。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发电机转子一点接地故障及实测数据分析。介绍了发电机转子的结构,转子系统故障产生原因及转子接地故障危害。并以实际电厂中转子回路接地报警故障为例,详细阐述了一点接地故障的出现、监测、诊断及其处理情况,作了相应的电气试验,分析了引发此次故障的可能原因,作出相应处理,提出了防范措施。第二部分研究低频方波注入式的转子一点接地故障诊断及其应用。分析了方波电压注入式的转子一点接地故障诊断的特性,推导出判据,并用仿真实验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第三部分研究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介绍了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形式分类,各种传统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对匝间短路后的电磁特性进行分析,确定了典型故障相关参数。第四部分研究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到转子匝间短路故障诊断中。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及优缺点。根据发电机转子绕组的匝间短路会造成转子电流增大但无功却相对减少,获取神经网络学习样本,利用发电机监测的数据来建立基于LM算法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转子绕组匝间短路的存在性和故障严重性进行了诊断。
二、发电机两点接地故障的分析处理及防范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电机两点接地故障的分析处理及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故障机理深度关联的大型发电机保护新原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基于不平衡电流机理的发电机制动式零序横差保护 |
1.1 现有零序横差保护不平衡电流特征 |
1.2 零序横差不平衡电流机理分析 |
1.3 基于气隙电动势制动的零序横差保护 |
2 反映接地故障风险的发电机定子绕组接地保护 |
2.1 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定位 |
2.2 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电流计算 |
2.2.1 基波电流计算方法 |
2.2.2 基于故障定位结果的三次谐波电流计算方法 |
2.2.3 基于故障分量的三次谐波电流计算方法 |
2.3 基于故障风险的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 |
3 结语 |
(2)智能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2 智能变电站直流系统的相关理论 |
2.1 智能变电站直流系统的构成 |
2.2 智能变电站直流系统的工作方式 |
2.2.1 直流系统中蓄电池的充电模式 |
2.2.2 直流系统的对地电容 |
2.3 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 |
2.3.1 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的接地故障分类及危害 |
2.3.2 变电站出现直流接地现象的原因 |
2.4 直流系统中接地故障的查找 |
2.4.1 人工查找经验法 |
2.4.2 拉路法 |
2.4.3 万用表法 |
2.4.4 绝缘装置检测法 |
2.5 实际接地故障检测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智能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的预测 |
3.1 直流系统的等效模型 |
3.2 改良的直流检测方法 |
3.2.1 直流系统接地电阻并联值测量方法 |
3.2.2 直流支路对地电阻测量方法 |
3.2.3 直流母线对地电阻测量方法 |
3.3 接地故障预测方法 |
3.3.1 支路接地故障预测方法 |
3.3.2 母线接地故障预测方法 |
3.4 改良方法的仿真实验 |
3.4.1 仿真模型的搭建 |
3.4.2 仿真数据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智能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检测装置设计 |
4.1 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
4.2 检测装置硬件设计 |
4.2.1 数据处理模块 |
4.2.2 数据采集模块 |
4.2.3 人机交互模块 |
4.3 检测装置软件设计 |
4.3.1 初始化程序 |
4.3.2 监控程序 |
4.3.3 显示程序 |
4.4 接地故障检测装置的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5 智能变电站直流系统故障诊断平台设计 |
5.1 直流系统故障诊断平台设计 |
5.1.1 设计目标和原则 |
5.1.2 分层结构设计 |
5.2 故障诊断平台应用 |
5.2.1 平台实施方案 |
5.2.2 应用效果展示 |
5.3 实例分析 |
5.4 应用效益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准格尔电厂#4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排查分析及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故障情况 |
3 事故排查过程 |
3.1 各系统运行情况 |
3.2 二次系统检查 |
3.3 一次系统检查 |
4 事故原因分析 |
4.1 直接原因分析 |
4.2 间接原因分析 |
5 事故防范措施 |
6结束语 |
(4)发电厂直流系统故障主动监测与隔离技术研究及装置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直流系统保护研究现状 |
1.2.2 直流绝缘监测装置等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作用 |
1.4 论文组织架构 |
第二章 发电厂直流电源系统电气故障建模与仿真 |
2.1 引言 |
2.2 直流电源系统电气模型 |
2.3 发电厂直流系统短路故障 |
2.3.1 短路故障分析 |
2.3.2 直流系统短路建模 |
2.4 发电厂直流系统接地故障 |
2.4.1 直流系统接地因素 |
2.4.2 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建模 |
2.5 发电厂直流系统绝缘下降故障 |
2.5.1 直流系统绝缘下降因素 |
2.5.2 直流系统绝缘下降故障建模 |
2.6 发电厂交流电源窜入故障 |
2.6.1 交流窜入因素 |
2.6.2 交流窜入故障建模 |
2.7 直流电源系统故障仿真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发电厂直流系统故障主动监测与隔离方法 |
3.1 引言 |
3.2 传统直流故障监测方法分析 |
3.2.1 传统直流短路故障监测 |
3.2.2 传统直流接地、绝缘下降故障监测 |
3.2.3 传统交流窜入故障监测 |
3.3 基于数字化采集的短路故障主动监测 |
3.3.1 数字化采集短路故障主动监测原理 |
3.3.2 数字化采集短路故障主动监测仿真验证 |
3.4 MUB直流接地、绝缘下降、交流窜入故障主动监测法 |
3.4.1 MUB直流故障监测电路原理 |
3.4.2 MUB接地、绝缘下降故障检测原理 |
3.4.3 MUB交流窜入故障检测原理 |
3.4.4 故障信号处理 |
3.5 MUB直流故障主动监测法验证 |
3.5.1 MUB故障主动监测法仿真验证 |
3.5.2 MUB故障主动监测法实验验证 |
3.6 传统直流故障隔离措施分析 |
3.7 全控型直流故障主动隔离法 |
3.7.1 全控型直流故障隔离电路原理 |
3.7.2 全控型短路故障主动隔离原理 |
3.7.3 全控型接地、绝缘下降故障主动隔离原理 |
3.7.4 全控型交流窜入故障隔离原理 |
3.8 全控型直流故障主动隔离法仿真验证 |
3.8.1 电压变换启动、输出仿真验证 |
3.8.2 全控型短路故障主动隔离仿真验证 |
3.8.3 全控型接地、绝缘下降故障主动隔离仿真验证 |
3.8.4 全控型交流窜入故障主动隔离仿真验证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发电厂直流系统故障主动监测与隔离装置开发 |
4.1 引言 |
4.2 方案设计及选择 |
4.2.1 监测隔离装置系统架构 |
4.2.2 拓扑结构改变分析 |
4.2.3 信号采集方案选择 |
4.2.4 接地故障检测方案选择 |
4.2.5 交流窜入故障检测方案选择 |
4.2.6 装置的总体设计 |
4.3 硬件设计 |
4.3.1 不平衡电桥测量电路设计 |
4.3.2 电压隔离测量电路设计 |
4.4 软件设计 |
4.4.1 主程序流程 |
4.4.2 MODBUS协议通信设计 |
4.4.3 装置子程序流程图 |
4.5 装置参数测试及分析 |
4.5.1 系统调试方案 |
4.5.2 装置输入输出参数测试 |
4.5.3 装置接地故障参数测试 |
4.5.4 装置测试参数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直流系统故障主动监测与隔离技术及装置试验与工程应用 |
5.1 引言 |
5.2 隔离技术及装置的试验 |
5.2.1 短路故障试验 |
5.2.2 接地故障试验 |
5.2.3 绝缘降低故障试验 |
5.2.4 交流窜入故障试验 |
5.3 隔离技术及装置的工程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5)500kV变电站主变重瓦斯误动作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变压器主保护概述 |
1.2.1 变压器电气量保护介绍及存在问题 |
1.2.2 变压器非电量保护 |
1.2.3 变压器瓦斯保护介绍及相关规定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瓦斯继电器动作特性分析 |
2.1 重瓦斯配置情况分析 |
2.1.1 国内情况 |
2.1.2 国外应用情况 |
2.2 瓦斯继电器动作原理 |
2.3 500 kV主变常用瓦斯继电器动作的时间特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500kV变电站主变重瓦斯动作情况分析 |
3.1 重瓦斯动作整体情况 |
3.2 重瓦斯动作原因分析 |
3.2.1 500 kV主变的结构特点 |
3.2.2 主变重瓦斯误动原因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500kV变电站重瓦斯保护改进应用分析 |
4.1 防止重瓦斯误动的保护策略 |
4.1.1 重瓦斯延时保护 |
4.1.2 大电流闭锁重瓦斯跳闸的保护策略 |
4.1.3 提高瓦斯保护跳闸整定值的保护策略 |
4.1.4 退出重瓦斯跳闸保护 |
4.2 重瓦斯保护增加延时现场实施方法 |
4.2.1 各保护厂家非电量保护设备情况 |
4.2.2 回路改造 |
4.2.3 回路改造依据 |
4.2.4 图纸修改 |
4.2.5 改造过程的作业风险分析 |
4.2.6 试验方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施效果 |
5.1 事件简述 |
5.2 事件经过 |
5.2.1 事故前运行方式 |
5.2.2 跳闸过程分析 |
5.3 保护动作行为分析 |
5.3.1 线路一次故障行为分析 |
5.3.2 变电站A的#1、3 主变重瓦斯继电器动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八钢热电3#发电机转子接地故障分析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3#发电机转子接地对发电机运行的影响 |
3 发电机转子接地故障判别、查找与处理 |
3.1 3#发电机转子接地故障简述 |
3.2 转子接地故障判定 |
3.2.1 发电机转子接地保护工作原理 |
3.2.2 转子接地故障判定 |
3.3 转子接地故障的查找 |
3.3.1 无刷交流励磁机工作原理 |
3.3.2 励磁绕组接地故障的查找 |
3.4 励磁绕组接地故障的处理 |
4 结束语 |
(7)G-A 271-606型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处理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机组概述 |
2 事故现象 |
3 故障查找过程 |
3.1 改善发电机冷却系统运行工况 |
3.2 对2号发电机定子进行外观检查 |
3.3 继电保护装置报警原因分析 |
3.3.1 G60三次谐波接地保护原理 |
3.3.2 继电保护动作报告分析 |
3.3.3 故障点查找 |
4 故障原因 |
5 故障处理过程 |
6 机组重新启动并网后运行情况 |
7 原因分析 |
8 防范措施 |
8.1 运行防范措施 |
8.2 检修防范措施 |
9 总结 |
(8)一起燃气轮发电机转子接地故障原因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事件经过 |
2 故障诊断 |
2.1 试验判断标准 |
2.2 检测设备及原理 |
2.3 试验过程 |
2.4 试验结论 |
3 故障点查找及方法 |
4 故障原因分析 |
4.1 转子不稳定接地的原因分析 |
4.2 转子匝间短路的原因分析 |
1) 制造原因 |
2) 检修原因 |
3) 运行原因 |
5 防范措施 |
1) 残留金属异物或碎屑的防范措施 |
2) 线圈绕组和匝间绝缘层位移的防范措施 |
6 修后遗留问题 |
7 结论 |
(9)发电机转子接地故障分析及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2 实例分析 |
2.1 情况介绍 |
2.2 对转子接地故障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
2.3 最终原因分析 |
3 防范措施 |
4 结语 |
(10)发电机组故障模型建立及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转子接地故障研究现状 |
1.3 转子接地故障诊断的意义及要求 |
1.4 转子绕组匝间短路研究现状 |
1.5 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急需解决的问题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同步发电机转子接地故障及实测数据分析 |
2.1 氢冷发电机的转子结构 |
2.2 发电机转子系统故障模式与故障树 |
2.3 发电机组在线监测及故障录波 |
2.4 发电机接地故障的分类、危害及检测试验 |
2.5 发电机转子回路短时接地报警故障诊断分析与处理 |
2.5.1 两次故障情况 |
2.5.2 转子接地电气试验数据对比分析 |
2.5.3 故障原因的综合判断及后续应对措施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转子一点接地故障诊断分析及仿真验证 |
3.1 发电机转子对地电气特性 |
3.2 迭加方波电压式一点接地原理分析 |
3.3 低频方波注入式转子一点接地故障诊断 |
3.3.1 双端注入式原理分析 |
3.3.2 转子一点接地故障判据 |
3.3.3 测量回路监视功能 |
3.4 一点接地故障诊断的仿真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分析 |
4.1 转子绕组匝间短路形式分类 |
4.2 转子匝间短路故障的检测处理过程 |
4.3 不同状态下转子匝间短路检测方法比较 |
4.4 转子匝间短路的电磁特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故障诊断 |
5.1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
5.1.1 人工神经网络的概念 |
5.1.2 BP神经网络结构 |
5.1.3 神经网络的优缺点 |
5.2 基于BP网络的故障诊断及其预测原理 |
5.3 神经网络在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预测和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
5.3.1 网络样本的选取及其模型的建立 |
5.3.2 训练数据样本的处理 |
5.3.3 网络的设计 |
5.3.4 BP网络在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中的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四、发电机两点接地故障的分析处理及防范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故障机理深度关联的大型发电机保护新原理探讨[J]. 尹项根,王义凯,谭力铭,乔健,卢庆辉,张春辉.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21(22)
- [2]智能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诊断研究[D]. 安佰强.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3]准格尔电厂#4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排查分析及防范措施[J]. 王伟,刘俊陶. 神华科技, 2019(06)
- [4]发电厂直流系统故障主动监测与隔离技术研究及装置开发[D]. 尹羽. 东南大学, 2019(06)
- [5]500kV变电站主变重瓦斯误动作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D]. 吴嘉竣.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6]八钢热电3#发电机转子接地故障分析及处理[J]. 王海涛. 新疆钢铁, 2019(01)
- [7]G-A 271-606型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处理及原因分析[J]. 陈文直. 内燃机与配件, 2019(01)
- [8]一起燃气轮发电机转子接地故障原因浅析[J]. 李沁. 电气技术, 2018(11)
- [9]发电机转子接地故障分析及防范措施[J]. 谭仕强. 科技风, 2018(33)
- [10]发电机组故障模型建立及诊断方法研究[D]. 管宇. 长春工业大学,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