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农村低压线损管理的几点意见(论文文献综述)
沈娜[1](2014)在《加强低压线损管理的几点意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线损管理工作作为供电企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作用,更是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有效保障。但是,就我国当前大部分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现状来看,其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尤其是随着低压线损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大大降低了供电质量,还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必须引起供电企业的高度重视。为此,通过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具体对低压线损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提出相关有效的改进建议。
栾小建[2](2014)在《探析农村低压线路线损的管理方法》文中认为线损管理是我国电力系统经营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项目,也是供电企业中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线损管理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技术管理工作,而是一项集安全、经济、减轻用户负担、展示企业良好形象的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性工程。线损的高低直接体现了电业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本为将围绕着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三抓一创"的总体目标,分析目前导致我国农村低压线路线损的主要原因,提出降低农村低压线路线损的管理方法。
杜建韶[3](2011)在《益阳电业局农电管理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力体制的深化改革,电网企业面临着全新的市场环境的挑战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级电网企业都需要重新思考自身的管理方式,通过管理上的创新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由于电力普遍服务集中体现在农村电力供应上,农村电力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国家电网公司的“三新”战略的实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这既是为农电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更是对农电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本论文以益阳电业局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的基础上,对益阳电业局农电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详细分析,总结了益阳农电取得的主要成绩,提出了当前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本文概要的提出了益阳农电管理创新指导思想及原则,继而提出益阳农电在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企业文化中创新的设计方案,以求益阳农电在这些方面能够得到完善具有竞争优势。并阐述了管理创新的保障,指出农电管理创新中必须处理好的三种关系。如何推动农电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农电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电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理论界与实际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为益阳农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思路与参考,也为促进农电管理的完善提供参考现实指导作用。
邓永志[4](2010)在《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措施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电能在电力网中的损耗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理现象,线损是电能在电力网中损耗的统称,主要包括电阻损耗、磁场损耗以及管理因素造成的损耗。线损的大小
高久国[5](2010)在《探索小水电的综合管理新模式》文中指出安吉县总面积1886km2,其中75%是丘陵和山地。由于受纬度位置影响,雨量充沛,经实测计算,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9mm。由于山高坡陡流长,全县境内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到2008年底,全县已建成各类小水电站108座,总装机达4666kW。从小水电站发电情况来看,主要是靠天吃饭。108家水电站只有23家有库容能力,其中2家库容较大,其他小水电站均为径流电站,装机容量小,设备比较陈旧,在丰水季节发电时间调度无法完全控制,对电网的影响十分大。该课题结合安吉电网小水电现状,通过对安吉电网小水电在管理体制,并网规范,负荷预测,线损,电网电压、力率,经济调度及电网黑启动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如论述了小水电协会在小水电各项工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通过一系列措施,努力降低小水电线路的线损,遏制高电压、高力率的危害。建议合理电网调度和运行方式安排,提高水的利用率,协调发电、灌溉和防洪矛盾,将大大增强这些水电站的经济效益。对各电站签订并网协议,并组织不定期巡视检查,督促电站并网的规范性。及时掌握天气预报情况,分析小水电对安吉电网负荷预测的主要影响,探索安吉电网用电负荷(小水电负荷)和气象因素的关联,总结出安吉小水电几种情况下的负荷特性曲线,从而提高负荷预测准确率。通过这些措施和建议,形式安吉电网小水电综合管理新模式,并希望针对安吉电网小水电管理提出的管理模式,对其它地方小水电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郑晓楠,刘金龙[6](2009)在《加强低压线损管理的几点意见》文中研究指明线损管理工作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程序,才能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应对措施,把分析和制定的措施运用到实践中去,并把这些在实践和检验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推广应用,逐步标准化、流程化线损管理措施,形成一套完整的控制程序,真正把线损管理工作纳入到科学和有序的管理中去。
杨伟辉[7](2007)在《对农村低压线损管理的几点意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两改一同价后,供电部门直管到用户。抄核的用户数量增长了许多。配电变压器台区总表到用户之间的损耗也由供电部门承担。供电所已成为电力营销的经营实体,对农村用电客户全面实行“三公开”、“四到户”和“五统一”管理,抄收范围拓展得更宽,面临的低压线损管理任务也更重。为了加强低压配电网络线损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
吴文清[8](2006)在《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研究》文中提出农村电力是电网的神经末梢,它为农村经济各种产业的生产、发展及居民生活提供必要的能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先行工业。农村电气化程度是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而电力普遍服务也集中体现在农村电力供应上。 长期以来,由于一直存在“重发、轻供、不管用”和“重城市、轻农村”的电力管理体制,加上我国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致使农村用电水平低下。虽然从98年开始的“两改一同价”使农村用电得到一些改观,但到目前为止仍有2300多万农村人口未用上电。如不结合我国农村实际对农村电力体制进行改革,我国农村电气化事业落后面貌将长期困扰党和政府。 本文采用纵向推理的论证方法,从分析我国农村电力存在的影响其自身发展的问题入手,分析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农村电力的多头管理和一刀切的垄断运营体制。同时从组织行为学角度论证对农村电力实行多模式、因地制宜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又从公平和普遍服务角度论证对农村电力投资体制和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还通过借鉴国外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经验,立足我国农村经济地区差别巨大的实际,以金华农网为例,因地制宜地提出我国农村电力多元化、多形式垄断管理体制模式,并对保证改革成功相关问题的处理进行了一定的论述。
薛壮[9](2004)在《加强农村低压线损管理的几点意见》文中研究说明
于清杰[10](2004)在《对农村低压线损管理的几点意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对农村低压线损管理的几点意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农村低压线损管理的几点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1)加强低压线损管理的几点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1 低压线损指标的制定 |
1.1 基础数据的整理。 |
1.2 低压线损指标不宜经常变动。 |
1.3 线损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 |
2 低压线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由于我国电力部门对于低压电网建设的重视力度不够, 电力设计人员在对低压电网系统进行设计时, 并未考虑到电网改造后的负荷增长问题, 导致供电线路线径较小, 而供电半径却出现过大的现象。 |
2.2 现如今, 我国压配网三相负荷不平衡问题越来越普遍, 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
2.3 农村窃电现象较为严重, 用电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
2.4 |
3 加强管理降低线损 |
3.1 合理利用“三相就地平衡”法。三相四线制低压供电时, 当三相电压在用户末端呈现电压降, 由于各相用户负荷分配不均匀, 造成三相电流不平衡, 影响配电变压器供电能力, 造成电能损失。 |
3.2 功率因数与无功补偿。 |
3.3计量管理。 |
3.4 同步抄表、精确计算, 保证线损率计算的准确度。 |
3.5 做好低压线路和设备的巡视工作。 |
3.6 用法律手段, 加强反窃电工作。 |
(2)探析农村低压线路线损的管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致农村低压线路线损的原因 |
1.1 电网结构不合理 |
1.2 电力线路不合格 |
1.3 管理不严 |
2 降低农村低压线路线损的管理方法 |
2.1 降低线路线损的技术方式 |
2.2 降低线路线损的管理方法 |
2.3 降低线损的计量方式方法 |
2.4 设定科学、合理、切实的线损指标 |
3 结束语 |
(3)益阳电业局农电管理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
1.3 课题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1.3.1 创新之处 |
1.3.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管理创新理论概述 |
2.1 管理创新理论的发展概况 |
2.2 管理创新的概念 |
2.3 管理创新与企业创新的关系 |
2.4 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
2.5 管理创新与基础管理的关系 |
2.6 供电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因 |
2.6.1 管理创新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
2.6.2 管理创新是企业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基础和保证 |
2.6.3 管理创新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内驱力 |
2.6.4 企业管理创新的外部压力 |
2.6.5 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
2.7 管理创新对供电企业的指导意义 |
2.7.1 实行战略管理创新 |
2.7.2 实行知识管理创新 |
2.7.3 实行基础管理创新 |
第3章 益阳电业局农电管理创新的环境分析 |
3.1 外部环境分析 |
3.1.1 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新农电 |
3.1.2 中部崛起和“十二五”规划带来的战略机遇 |
3.1.3 益阳农业产业化和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
3.1.4 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 |
3.1.5 农村家用电器的不断增加 |
3.2 内部环境分析 |
3.2.1 经营管理现状 |
3.2.2 电网状况 |
3.2.3 服务状况 |
3.2.4 人力资源状况 |
3.2.5 农电科技状况 |
3.2.6 农电企业文化状况 |
第4章 益阳电业局农电管理创新的指导思想、原则 |
4.1 管理创新的指导思想 |
4.2 企业管理创新遵循的原则 |
4.2.1 适应市场经济的原则 |
4.2.2 系统管理的原则(整体最优信息反馈原则) |
4.2.3 以人为本的原则(全员参入的原则) |
4.2.4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
4.2.5 遵循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要求的原则 |
第5章 益阳电业局农电管理创新方案的设计 |
5.1 农电安全管理创新 |
5.1.1 农电安全目标管理创新 |
5.1.2 安全基础管理创新 |
5.1.3 过程管理创新 |
5.1.4 加大安全用电宣传,签订安全用电协议 |
5.1.5 加强电力安全管理的相关建议 |
5.2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
5.2.1 精简队伍,建立合理的用工机制 |
5.2.2 建立农电职工的教育培训机制 |
5.2.3 完善规范管理机制 |
5.2.4 建立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 |
5.2.5 强化绩效考核机制 |
5.3 农电营销管理创新 |
5.3.1 完善电费回收管理模式 |
5.3.2 加强农电线损管理 |
5.3.3 大力开拓农村电力市场 |
5.3.4 提高农电服务水平 |
5.4 农电企业文化创新 |
5.4.1 先进的农电企业文化特征 |
5.4.2 提炼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 |
5.4.3 打造“客户至尊,服务至诚”的服务文化 |
5.4.4 大兴学习之风,全面建设学习型企业 |
5.4.5 营造全员参与的企业文化氛围 |
第6章 益阳电业局农电管理创新的保障 |
6.1 设立农电管理权利机构 |
6.2 国家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农电发展 |
6.3 政策制定要因时、因地、因网制宜,农电体制改革区别对待 |
6.4 建立农电可持续发展机制 |
6.5 争取农网改造配套政策 |
6.6 加强农电立法,建立农电发展的法律框架 |
第7章 结束语 |
7.1 必须处理好产业与事业的关系 |
7.2 必须处理好发展与管理的关系,发展才是硬道理 |
7.3 必须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措施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技术措施 |
1.1 降低理论损耗 |
1.2 采用无功功率就地补偿, 提高用户侧功率因数 |
1.3 实施电网升压改造 |
1.4 提高线路绝缘水平, 减少电能泄漏 |
2 管理措施 |
2.1 加强抄、核、收过程管理 |
2.2 加强员工管理 |
2.3 强化管理机制 |
(5)探索小水电的综合管理新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1 绪论 |
1.1 小水电的历史发展情况 |
1.2 小水电的现状 |
1.3 小水电对安吉电网的主要影响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2 小水电体制规范管理 |
2.1 实行协会管理 |
2.2 安吉小水电协会主要工作 |
3 小水电并网规范管理 |
3.1 加强小水电并网管理的意义 |
3.2 制定安吉小水电接入系统典型方案 |
3.3 小水电接入并网管理流程优化 |
3.4 并网调度协议规范 |
4 小水电负荷预测管理 |
4.1 短期负荷预测的意义和现状 |
4.2 小水电对安吉电网负荷预测影响分析 |
5 小水电线路线损管理 |
5.1 线路线损理论分析 |
5.2 安吉电网小水电线路线损现状 |
5.3 降低小水电线路线损的措施及效果 |
6 小水电电压、力率管理 |
6.1 小水电线路高电压危害及管理 |
6.2 春节期间电网电压、力率管理 |
6.3 微电脑控制器在小电站的应用 |
7 小水电经济调度管理 |
7.1 合理电网调度和运行方式安排 |
7.2 提高水的利用率 |
7.3 提高发电水头,减少水耗 |
7.4 掌握来水规律,协调发电、灌溉和防洪矛盾 |
8 基于小水电的安吉电网黑启动研究 |
8.1 安吉电网黑启动的总体思路 |
8.2 安吉电网黑启动具体实施方案 |
9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发表论文 |
作者简介 |
(6)加强低压线损管理的几点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1 低压线损指标的制定 |
1.1 基础数据的整理 |
1.2 低压线损指标不宜经常变动 |
1.3 保持基础数据的有效性 |
1.4 线损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 |
1.5 指标制订应与奖惩挂钩 |
2 低压线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低压电网规划不够重视, 对农网改造 |
2.2 我国大部分低压配网三相负荷不平衡情况较为严重; |
2.3 农村窃电现象较为严重, 用电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
2.4 公司内部用电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指 |
2.5 低压线路定期巡视检查维护工作不到位。 |
2.6 低压电网施工、安装工艺不规范。 |
3 加强管理降低线损 |
3.1 合理利用“三相就地平衡”法 |
3.2 功率因数与无功补偿 |
3.3 计量管理 |
3.4 同步抄表、精确计算, 保证线损率计算的准确度 |
3.5 做好低压线路和设备的巡视工作 |
3.6 用法律手段, 加强反窃电工作 |
3.7 清障 |
(7)对农村低压线损管理的几点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1 对农村低压线损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
2 对低压线损的管理和奖罚办法 |
3 对低压线损应采取的管理措施 |
(8)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意义 |
1.2 有关概念和理论 |
1.3 本文研究方案 |
2 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 |
2.1 我国电力工业总体状况 |
2.2 我国农村电力总体现状 |
2.3 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
2.4 当前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有关观点和模式研究 |
3 农村电力及其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
3.1 农村电力的物质基础薄弱 |
3.2 农电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3.3 农电改革试点企业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
4 外国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情况及其启示 |
4.1 世界典型农村电力体制及改革介绍 |
4.2 几种管理体制模式的比较研究 |
4.3 外国经验对我国农村电力管理体制选择的启示 |
5 金华农村电网的管理体制案例分析 |
5.1 金华农村电网主要情况 |
5.2 金华农村电网供电管理体制分析 |
5.3 金华农村电网投资管理体制分析 |
5.4 金华农村电网资产管理体制分析 |
5.5 金华农村电网电价形成机制分析 |
5.6 金华农村电网主辅分离的管理体制分析 |
5.7 金华农村电网监管体制分析 |
6 我国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和改革的路径建议 |
6.1 改革建议方案 |
6.2 改革路径建议 |
6.3 对农电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 |
6.4 我国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
7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对农村低压线损管理的几点意见(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强低压线损管理的几点意见[J]. 沈娜. 民营科技, 2014(12)
- [2]探析农村低压线路线损的管理方法[J]. 栾小建. 山东工业技术, 2014(17)
- [3]益阳电业局农电管理创新研究[D]. 杜建韶. 湘潭大学, 2011(04)
- [4]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措施与实践[J]. 邓永志. 农村电工, 2010(08)
- [5]探索小水电的综合管理新模式[D]. 高久国. 浙江大学, 2010(03)
- [6]加强低压线损管理的几点意见[J]. 郑晓楠,刘金龙.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9)
- [7]对农村低压线损管理的几点意见[J]. 杨伟辉. 农村电气化, 2007(03)
- [8]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研究[D]. 吴文清. 浙江大学, 2006(06)
- [9]加强农村低压线损管理的几点意见[J]. 薛壮. 农村电气化, 2004(03)
- [10]对农村低压线损管理的几点意见[J]. 于清杰. 农村电工,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