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龄前儿童牙病治疗时的心理安慰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任文娟[1](2021)在《儿童口腔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全身麻醉及保护性固定的干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了解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山西省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患者牙科焦虑症的患病情况并探究儿童牙科焦虑症与人口学特征、口腔健康状况、家庭环境、就诊经历等因素的相关性;2.评价全身麻醉与保护性固定对儿童牙科焦虑症的干预效果,为制定牙科焦虑症防治指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选择2019.10-2020.10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山西省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3-12岁儿童305名,经患者及其家长知情同意后,在患儿候诊时由调查员对患儿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与口腔检查,获取儿童的牙科焦虑状况、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环境、就诊经历、身高体重与口腔健康状况等资料,诊疗后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医护人员进行诊疗评价。调查员均经过培训并通过Kappa一致性检验。回收、清洗调查数据后建立数据库,采用卡方检验或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2.选择符合全麻手术适应症且为牙科焦虑症的3-5岁患儿,其中,家长意向全麻的患儿纳入全麻组行全麻下口腔治疗,其余患儿行保护性固定下的口腔治疗。根据全麻组患儿的基本特征在行保护性固定下治疗的患儿中寻找匹配患儿(匹配要求:年龄相差≤3个月、焦虑评分差异≤3分、父母文化程度相当),最终全麻组、保护性固定组各纳入患儿32名。在干预前、干预后2小时,干预后1周分别测评患儿的CFSS-DS焦虑评分与Venham治疗依从性评级,建立数据库,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及每组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差异。结果:1.在本次调查中,共调查儿童患者320名,回收有效问卷与检查表305份,数据有效率为95.3%。调查儿童改良中文版CFSS-DS量表的平均评分为27.21±8.67,儿童口腔门诊患者中牙科焦虑症的患病率为23.9%,12.8%的儿口门诊患者为高度焦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龄前期(3-5岁)儿童的患病率(46.1%)高于在学龄期(6-12岁)儿童(25.2%)(P<0.05);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儿童患病率(41.7%)高于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大学(25.7%)、研究生及博士(12.1%)的儿童(P<0.05);患有成人牙科焦虑症的家长其儿童患病率(48.9%)明显高于家长未患该病的儿童(19.4%)(P<0.05);CFSS-DS评分与患者的DMFT-deft、DMFS-defs皆呈低度相关(P<0.01);有不良口腔诊疗经历的儿童(如口腔诊疗时哭闹)患病率(47.2%)显着高于无不良口腔诊疗经历的儿童(11.2%)(P<0.01)。相比诊疗一般患儿,诊疗CDF患儿时口腔医师自述压力、焦虑甚至想终止治疗的比例较大(67.1%)(P<0.01)。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口腔门诊3-5岁患儿,母亲学历、家长对待CDF的态度、诊疗疼痛程度、患儿是否有错畸形均为儿童牙科焦虑症的影响因素。对于口腔门诊6-12岁患儿,家长是否患牙科焦虑症、家长对待儿童牙科焦虑症的态度、诊疗疼痛程度、患儿的不良口腔诊疗经历、患儿的DMFT-deft均为儿童牙科焦虑症的影响因素。3.全麻组患儿在术后2h时CFSS-DS评分(27.88±7.06)明显低于术前评分(34.06±9.69),全麻干预后的患儿,在复诊中焦虑、失控的行为明显减少(Z=-2.843,P=0.004<0.01);保护性固定组患儿干预后2h时CFSS-DS评分(36.63±9.15)明显高于干预前评分(34.13±8.70),复诊时儿童焦虑、失控等的临床就诊行为没有减少(Z=-0.421,P=0.674>0.01)。结论:1.在儿童口腔门诊中,3-12岁患者中儿童牙科焦虑症的患病率较高(23.9%),学龄前儿童(3-5岁)牙科焦虑症的患病率高达46.1%,提示在口腔临床诊疗中须首要加强学龄前儿童牙科焦虑症的防治,儿童口腔科推广舒适化口腔治疗迫在眉睫,亟需规范且行之有效的牙科焦虑症防治指南。2.儿童牙科焦虑症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家长对待口腔诊疗的态度、患儿的诊疗经历、母亲的学历与口腔健康状况;其中,家长有牙科焦虑症状、患儿负面口腔诊疗经历及口腔健康状况不良是儿童牙科焦虑症的危险因素。3.应用保护性固定技术管理牙科焦虑症患者不能缓解其在口腔诊疗中的焦虑;全身麻醉下的口腔治疗可降低牙科焦虑症患儿的焦虑程度,全身麻醉为牙科焦虑症有效的干预方法。
徐浩[2](2021)在《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又称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DA)是指就诊者对牙科诊疗所特有的担心,焦虑甚至是畏惧的心理状态[1]。儿童牙科畏惧症或牙科焦虑症(Children’s Dental Fear,CDF or Dental Anxiety,CDA)[2]是指儿童的牙科畏惧或焦虑,其在临床表现为诊疗配合度减弱,依从性降低,甚至抗拒诊疗。CDF是致使儿童对口腔诊疗紧张、害怕,恐慌甚至抗拒的主要因素,更是使儿童口腔卫生保健及诊疗出现障碍的重要因素[3]。CDF具有较高发病率,各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发生率为6%-20%[4],我国部分地区调查结果在20%~50%之间[5]。我国CDF发病率较高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是由我国现阶段人口基数大,城乡差距及二胎政策开放等基本国情所决定;另一方面,是我国口腔健康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口腔卫生宣传教育不充分,部分家长自身缺乏口腔保健意识,也对乳牙龋坏的重视不足。学龄前儿童(3-6岁)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一方面,学龄前儿童的口腔颌面部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治疗不及时便会对儿童身心发育造成深远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学龄前儿童身体心理发育尚且稚嫩,这使他们比其他年龄段群体更易对口腔诊疗产生畏惧。CDF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维护及诊治的阻碍不容忽视;但是国内外学者缺乏对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分析。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可能病因,从而为预防及治疗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提供重要理论支持。目的描述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现状,并从社会人口学,口腔健康知识等方面分析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相关影响因素,为阻断学龄前儿童CDF的发生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使用横断面调查,随机抽取来自安徽省合肥市某三甲医院口腔科门诊的学龄前儿童411例,采用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CFSS-DS中文版)和学龄前儿童CDF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并记录儿童乳牙龋失补牙数(dmft),核实资料信息后录入Epidata 3.1中,再输入到SPSS21.0数据库中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相关因素。结果本次共计发放问卷423份,回收有效问卷411份,有效回收率为97.2%,本次研究对象为3-6岁学龄前儿童,平均年龄为(4.61±1.08)岁,有牙科畏惧症者230例,无牙科畏惧症者181例,学龄前儿童CDF发生率为56.0%。单因素分析发现学龄前儿童CDF与儿童年龄、主要抚养者、家庭构成、家庭人均月收入、CDF处理方式、日常口腔健康宣教、长期服药史、初次就诊经历、口腔健康知识得分及父母牙科畏惧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状况则与CDF无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CDF的影响因素有主要抚养人、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口腔健康知识得分及父母牙科畏惧。结论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是由家庭因素为主,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结果。这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更加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减轻患儿对口腔诊疗的畏惧,更应对儿童家长进行口腔健康宣教,增强其对口腔知识的了解,使其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方法,争取儿童家长的理解支持,从而降低学龄前儿童CDF发生率。
夏彦[3](2020)在《基于行为分析的儿童牙科医疗产品叙事性设计研究》文中指出社会与学界对于儿童心理状态日益关注,对儿童医疗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儿童牙科医疗产品最主要的设计痛点是如何缓解治疗畏惧感,吸引儿童主动参与治疗,提升就医情感体验。基于行为分析方法,对牙科医疗过程中引起儿童产生畏惧行为的因素进行量化研究,从中准确挖掘出儿童对于牙科医疗产品的具体需求。通过叙事性设计解决具体的需求问题,达到缓解儿童治疗畏惧感的目的,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行为分析方法,量化牙科各项因素对于儿童治疗畏惧行为的影响程度,从中提取了用于设计转换的具体需求,为叙事性儿童牙科医疗产品功能层级的需求匹配提供了参考。(2)在叙事性设计理论指导下,明确了叙事性游戏与叙事性产品的关系。分析各功能层级对应的需求问题,建立目标人群具体需求与功能层级匹配关系,将功能层级需求分别划分到叙事性游戏构建和叙事性产品设计中。通过AHP层级分析法评价各功能层级的重要度,判定各功能层级需求问题的优先级,为儿童牙科叙事性游戏构建和医疗产品设计提供解决需求问题的优先级。(3)基于功能层级明确需求问题与叙事性游戏要素的关系;通过问卷调研等方式,确定儿童偏爱的游戏核心元素表现形式。以上述结论为依据,构建儿童牙科叙事性游戏,确定运用于医疗过程中的游戏主题和情节,限定叙事性儿童牙科医疗产品种类和统一的设计元素表现形式。(4)基于儿童牙科叙事性游戏设计,明确医疗产品设计需要解决的功能层级需求问题,展开产品设计实践,提出具体设计方案,并论证功能层级需求在各类产品设计方案中的体现。
张静[4](2020)在《以情境体验为主导的行为管理技术在儿童牙科焦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在对牙科焦虑症患儿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情境体验为主导的行为管理技术。旨在探讨该技术对缓解患儿的焦虑情绪、提升患儿的治疗配合程度、提高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应用效果,为儿童口腔疾病的诊疗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服务模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9年4月至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条件的焦虑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沿用目前儿童口腔科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情境体验为主导的行为管理技术。用基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儿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并进行基线水平比较;用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Children’s Fear Survey Schedule-Dental Subscale,CFSS-DS)评价两组患儿的焦虑程度;用Venham焦虑与合作行为量表(Venham’s clinical ratings of anxiety and cooperative behavior)评价两组患儿的合作程度;用顾客满意度量表(Client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CSQ-8)评价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资料收集后用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共100例患儿完成了本次研究。干预前,对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结果如下:1.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CFSS-DS总分比较:(1)组间比较:治疗前,干预组与对照组CFSS-DS总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103,P=0.919);治疗后,干预组CFSS-DS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246,P<0.001)。(2)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CFSS-DS总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5,P=0.254);干预组治疗后CFSS-DS总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157,P<0.001)。2.干预组与对照组Venham临床焦虑及合作行为比较:干预组Venham临床焦虑及合作行为评级要低于对照组,即干预组患儿的配合程度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551,P<0.001);干预组合作患儿35(70%)例,对照组18(36%)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1.602,P<0.001),干预组患儿合作率要高于对照组。3.干预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完成率比较:干预组完成治疗患儿50(100%)例,对照组44(8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433,P=0.035),干预组治疗完成率要高于对照组。4.干预组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干预组满意度总分为27.60±3.06分,对照组满意度总分为23.84±3.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86,P<0.001),干预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1.应用情境体验可有效地缓解患儿的紧张、焦虑情绪,降低患儿牙科焦虑程度;2.应用情境体验利于提高患儿口腔治疗配合程度和完成程度。3.应用情境体验可以有效提升儿童口腔保健服务的质量,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刘雨笛[5](2020)在《3岁儿童龋活跃性及患龋风险的相关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调查了呼和浩特地区3岁儿童的患龋状况及龋活跃性,并进行为期9个月的追踪,观察儿童龋病发生发展情况和Cariostat检测法测定的龋活跃性的变化情况,分析患龋状况与龋活跃性之间的关系,评价Cariostat检测法用于反映患龋现状及预测患龋风险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呼和浩特地区多所幼儿园3岁儿童256名,进行1.口腔检查:填写口腔检查记录表,计算龋补牙数(dft)及龋病严重度指数(CSI)。2.Cariostat龋活跃性检测:采用Cariostat试剂对受检儿童进行检测,龋态值(CAT)≦1.0记为低患龋风险;龋态值≧1.5记为高患龋风险。3.由受检儿童家长填写龋易感风险评估量表。4.根据口腔检查及Cariostat检测结果将无龋儿童分为低患龋风险和高患龋风险两组,9个月后观察不同龋态值组新龋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同时对全体受检儿童再次进行患龋状况检查及龋活跃性检测,观察龋病发生发展情况和龋态值的变化情况。5.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组间差异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差异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或三组以上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如若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四分位数表示,组间差异性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判断诊断方法是否有诊断价值,采用ROC曲线及相关指标进行评价。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龋齿发生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患龋状况及Cariostat检测情况:本研究共调查儿童256名,初次检查患龋率74.6%,dft3.79±3.81,CSI10.0±10.0,CAT1.09±0.79;患龋率、dft、CSI、CAT值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户口类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dft和CSI在CAT各分度值的分布:dft和CSI在CAT各分度值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T与dft、CSI指标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3.Cariostat检测法作为龋病筛检工具的准确性:灵敏度为59.5%,特异度为94.4%,假阴性率为27.6%,假阳性率为98.5%。4.影响儿童患龋的相关因素:(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长是否喜欢吃甜零食或经常喝含糖饮料、家庭经济状况、家长是否接受过虫牙治疗、家长每天刷牙频次、孩子是否有喝夜奶习惯、孩子饮食状况、家长是否给孩子刷牙、孩子是否有到专业医院涂氟影响儿童患龋。(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患龋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家庭经济状况、家长每天刷牙频次、儿童喝夜奶习惯和涂氟经历。5.9个月后随访情况:9个月后高风险组无龋儿童的新龋发生情况较低风险组更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个月后全体受检儿童患龋率为80.9%,dft5.37±4.85,CSI14.84±13.16,CAT1.48±0.92,与初次相比,受检儿童整体的患龋率、dft、CSI、CAT值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呼和浩特地区3岁儿童的患龋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患龋状况及龋活跃性与户口类型有关,与性别无关。2.Cariostat检测能反映儿童患龋现状,dft和CSI在CAT各分度值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T与dft、CSI指标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3.Cariostat检测法作为龋病筛检工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4.家长是否喜欢吃甜零食或经常喝含糖饮料、家庭经济状况、家长是否接受过虫牙治疗、家长每天刷牙频次、孩子是否有喝夜奶习惯、孩子饮食状况、家长是否给孩子刷牙、孩子是否有到专业医院涂氟影响儿童患龋;其中家庭经济状况、家长每天刷牙频次、儿童喝夜奶习惯和涂氟经历是影响儿童患龋的主要危险因素。5.9个月后随访,高风险组无龋儿童的新龋发生情况较低风险组更为严重,证实了Cariostat检测法对预测患龋的有效性,高风险儿童应被视为靶向人群重点关注;全体受检儿童9个月后的患龋率、dft、CSI、CAT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随时间推移,乳牙龋病患病程度加重、龋活跃性升高,应早期采取预防措施。
柏华文[6](2019)在《青岛市残疾人中心自闭症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文中提出目的:了解青岛市学龄前及学龄期自闭症儿童与健康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及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和口腔健康行为实践情况,为青岛市自闭症儿童口腔健康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了解自闭症儿童在口腔健康护理及口腔疾病治疗方面的特殊性,就相关解决措施进行讨论,为家长、学校及医务人员提供相关参考建议;督促相关部门重视残障儿童口腔健康,加快特殊儿童口腔健康促进机制的建立。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五版要求,参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及相关残障儿童口腔健康调查文献,设计口腔检查表,对青岛市市北区残疾人中心的自闭症患儿及同区健康儿童进行口腔检查,记录儿童牙齿龋失补情况、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情况及咬合情况,应用菌斑指数、改良牙龈指数评估儿童口腔卫生及牙周状况,同时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的问卷内容设计本次家长的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包括口腔健康行为,口腔保健知识等方面。利用Excel软件对儿童口腔检查及家长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2.0版本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共76名自闭症儿童配合完成本次口腔检查,平均年龄为6.45±3.23岁,男女比例3:1,健康儿童共100名,平均年龄4.61±1.24岁,男女比例1:1,两组儿童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及家长受教育程度无统计学差异。自闭症组儿童总患龋率为63.16%,龋均2.68±3.28,龋齿充填率3.43%,健康儿童患龋率、龋均及充填率分别为68%,3.09±3.38,4.21%,其中6-7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率分别为33.33%,17.39%,窝沟封闭率为0。两组儿童患龋率及龋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龋齿充填率均较低,自闭症儿童龋齿充填率较健康儿童更低。3-5岁自闭症儿童患龋率为56.76%,龋均为2.95±3.92,6-12岁组分别为69.23%,2.44±2.56,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间自闭症儿童患龋率、龋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自闭症儿童与健康儿童间患龋率及龋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闭症儿童菌斑指数及改良牙龈指数评分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6-12岁组可视菌斑(即菌斑指数PLI≥2)检出率高于3-5岁组,牙龈炎检出率同样高于3-5岁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两项指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年龄组自闭症儿童与健康儿童菌斑检出率与牙龈炎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岁组自闭症儿童菌斑指数与改良牙龈指数高于健康组,菌斑检出率及牙龈炎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家长调查问卷分析得出,健康儿童开始刷牙的年龄早于自闭症儿童,由自己刷牙者多于自闭症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每日刷牙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含氟牙膏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33.3%自闭症儿童家长认为乳牙需要治疗,不足半数家长知道氟化物及窝沟封闭可以预防龋齿,与健康组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闭症儿童与健康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亟待改善。自闭症儿童龋病治疗率3.43%,低于健康儿童,窝沟封闭率为0,家长预防保健知识知晓率低,自闭症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口腔状况愈加糟糕。应加强对家长及教育机构老师的口腔健康教育培训,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可接受的特殊口腔护理方法,口腔医师应根据儿童特点选择适当的行为管理方式,实现儿童舒适化牙病治疗;各级部门应重视儿童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为家长减轻心理及经济负担,帮助残障儿童提高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姜浩丰[7](2019)在《全麻下儿童牙病治疗在患儿家长中的接受度调查及其术后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初步了解重庆地区患儿家长对牙科全身麻醉技术(Dental General Anesthesia,DGA)下儿童牙病治疗的接受度,并通过对接受DGA治疗的患儿进行跟踪随访,从术后不良反应、家长满意度、术后复查情况以及对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 L)的影响等方面对DGA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象及方法:(1)采用方便抽样,抽取544名符合DGA治疗适应证患儿的家长,向其发放调查问卷,并当场回收。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接受度进行测量。采用SPSS20.0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对患儿家长的接受度进行统计描述,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和多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选择159名接受DGA治疗的2~5岁患儿作为实验组。手术当天,记录他们的基本信息和术前乳牙龋失补牙数(decayed,missing and filled teeth,dmft)。术后1天和1月,分别调查他们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家长满意度。术后6月联系其回院复诊,记录复查时的dmft及各治疗项目成功率(治疗成功牙数/接受该项治疗的总牙数)。应用低龄儿童口腔健康影响量表(Early Childhood Oral Health Impact Scale,ECOHIS)测量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及术后6月的儿童OHRQo L,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受影响越严重。为避免混杂因素的影响,为实验组中完成了OHRQo L调查的患儿建立配对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符合DGA治疗适应证,但由于父母拒绝接受全麻而放弃治疗。初诊时,记录对照组患儿的基本信息和dmft。同样采用ECOHIS测量对照组患儿在初诊时、初诊后1月、初诊后3月及初诊后6月的OHRQo L。结果:(1)患儿家长对DGA治疗的接受度VAS平均值为(43.80±29.49)mm,仅17.8%的家长接受度较高(VAS值为76~100mm)。经分析,“家长是否有全麻经历”、“家长是否听说过DGA治疗”、“家长认为DGA治疗是否会损害孩子智力发育”、“家长认为DGA治疗是否会损害孩子记忆力”和“家长认为DGA治疗采用何种麻醉方式”是影响接受度的主要因素(P<0.05)。(2)实验组患儿中,有153例完成了不良反应调查,153例完成了家长满意度调查,117例完成了术后复查,151例完成了OHRQo L调查。有115例(75.2%)患儿术后24h内出现至少一种不良反应,发病率最高的为嗜睡(43.1%),其次是苏醒期躁动(38.6%)、恶心/呕吐(13.7%)、头痛(12.4%)和发热(4.6%)。有130例(85.0%)患儿家长对DGA治疗表示满意。术后复查中,患儿dmft为9.98±4.69,较术前显着增高(P=0.005)。树脂充填术、金属预成冠修复术、间接盖髓术、牙髓摘除术、间隙保持及窝沟封闭成功率依次为89.6%、96.3%、96.0%、94.4%、76.9%和93.9%。术前(初诊时),实验组和对照组ECOHIS总分分别为10.57±6.78和10.77±6.67,两组间无显着差异(P=0.779)。术后(初诊后)1月、3月及6月,实验组ECOHIS总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结论:(1)重庆地区患儿家长对使用DGA治疗儿童牙病的接受度不高,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当向有需要的患儿家长建议采用全麻下儿童牙病治疗时,临床医生应积极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家长认知度,使他们做出更有利于自身和患儿的选择。(2)全麻下儿童牙病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家长满意度较高,但治疗后患儿可能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及龋齿的复发。因此,临床中,我们应严格把握DGA治疗适应证,仔细评估患儿情况,采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注意向患者提供合适的口腔健康指导,提高随访依从性。
王春燕[8](2019)在《行为管理技术在学龄前患龋儿童牙科焦虑症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儿童口腔的健康状况不仅影响全身的营养摄入,还会对颌面部的生长发育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保障儿童的牙齿健康是社会、家长和口腔医务工作者的共同责任。研究显示,随着儿童牙病就诊率的逐渐提高,儿童牙科焦虑及不合作行为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治疗质量、治疗依从性以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育,因此,预防和缓解儿童牙科治疗时的焦虑行为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目的本研究在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常规诊治过程中使用行为管理技术加以辅助,通过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学龄前患龋儿童牙科焦虑症得分及发生率、临床焦虑与合作行为、治疗依从性等指标,评价行为管理技术在缓解牙科焦虑症、改善就诊行为中的作用,以期为探究学龄前儿童的牙科焦虑症防治措施提供临床依据,进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6月30日至2017年12月30日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5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0例,干预组在诊疗过程中使用行为管理技术,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完成每组患儿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记录,与医生共同指导患儿及其陪护人员填写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完成Venham临床焦虑与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治疗依从性问卷评价的填写并计分。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比较一般人口学资料对牙科焦虑症的影响,比较每组患儿的焦虑水平、治疗期间的焦虑与合作水平及治疗依从性,从而评价行为管理方法对学龄前患龋儿童诊治过程中牙科焦虑症的干预效果。研究结果1、学龄前(3-5岁)儿童牙科焦虑症的发生率高达79.2%。2、干预组患儿治疗后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评分为38.52±20.62,显着低于对照组(49.25±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患儿的治疗合作率为64.4%,对照组患儿的治疗合作率为48.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治疗依从率为94.8%,对照组的治疗依从率为75.2%,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独生子女、养育方式、分娩方式、母亲文化程度、儿童气质类型对两组CFSS-DS评分结果均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牙科焦虑症在学龄前儿童中发生率较高,但是患儿的性别、年龄、养育方式、分娩方式、母亲文化程度、儿童气质类型等与其发生没有相关性。2、治疗后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的评分结果说明,对患儿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讲-示-做、系统脱敏、分散注意力、语音控制、正强化、模范作用等行为管理技术后,能显着缓解患儿的牙科焦虑情绪。3、通过对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Venham临床焦虑与合作行为评定级别的对比分析,提示有效的行为管理技术可提高患儿牙科治疗过程的合作率和就诊依从性。
妮哈(Neha Dhakal)[9](2018)在《伴牙科畏惧症的S-ECC儿童全麻下牙病治疗前后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估重症婴幼儿龋病(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对36岁伴牙科畏惧症的S-ECC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的影响,并对比研究全身麻醉下治疗牙病前后的OHRQoL。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牙病科就诊伴牙科畏惧症、需接受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GA)下治疗牙病的3?6岁S-ECC儿童93名(S-ECC组)。采用中文版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影响量表(Early Childhood Oral Health Impact Scale,ECOHIS)调查S-ECC儿童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后的OHRQoL。随机选择同期在儿童牙病科就诊健康无龋的3?6岁儿童110名作为对照(无龋组)。调查问卷收集社会人口学信息、ECOHIS量表以及S-ECC儿童家长对GA下治疗牙病效果的满意度。采用Spearmen等级相关系数来评估SECC组患龋的严重程度与ECOHIS得分之间的关??联性;比较S-ECC组治疗前后ECOHIS得分,并将分别S-ECC组治疗前后ECOHIS得分与无龋组的ECOHIS得分进行比较。结果:S-ECC组的ECOHIS得分与龋失补牙面数评分呈正相关,即龋失补牙面数越多,则患儿ECOHIS得分越高。治疗前,S-ECC组的ECOHIS得分明显高于无龋组(p<0.01);治疗后,S-ECC组的ECOHIS得明显比治疗前降低(p<0.01),且与无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76.3%的父母对儿童在GA下治疗牙病的效果感到满意。结论:伴牙科畏惧症S-ECC儿童的OHRQoL低下,GA下治疗牙病有助改善伴牙科畏惧症S-ECC儿童的OHRQoL。
瞿容容,杨加培[10](2017)在《综合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牙体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学龄前牙病儿童治疗配合程度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学龄前牙病患儿168例为观察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配合程度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配合率和家长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牙病患儿治疗配合度及家长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二、学龄前儿童牙病治疗时的心理安慰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龄前儿童牙病治疗时的心理安慰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口腔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全身麻醉及保护性固定的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儿童口腔门诊患者CDF的相关因素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样本量 |
1.3 调查内容 |
1.4 调查工具及标准 |
1.4.1 问卷调查工具及标准 |
1.4.2 检查工具及标准 |
1.5 调查方法 |
1.6 质量控制 |
1.7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调查人群的人口学特征 |
2.2 儿童口腔门诊患者中CDF的患病现况 |
2.3 CDF影响因素分析 |
2.3.1 单因素分析 |
2.3.1.1 不同家庭环境对CDF的影响 |
2.3.1.2 不同就诊经历对CDF的影响 |
2.3.1.3 不同体格、生育方式对CDF的影响 |
2.3.1.4 CDF与口腔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
2.3.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3.2.1 3-5 岁年龄组 |
2.3.2.2 6-12 岁年龄组 |
2.4 CDF对口腔医师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儿童口腔门诊患者中CDF的患病情况 |
3.2 影响儿童口腔门诊CDF的相关因素 |
3.2.1 人口学因素 |
3.2.2 家庭环境因素 |
3.2.3 口腔科就诊经历 |
3.2.4 CDF与口腔健康 |
3.3 CDF对口腔医师的影响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全身麻醉与保护性固定治疗CDF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样本量与样本纳入 |
1.3 实验工具及实验人员 |
1.4 实验方法 |
1.4.1 样本纳入 |
1.4.2 干预的实施 |
1.4.3 干预前后牙科焦虑水平测评与术后回访 |
1.5 质量控制 |
1.6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样本特征 |
2.2 GA、PSD干预前后患儿的焦虑水平 |
2.2.1 GA干预前后患儿的焦虑水平 |
2.2.2 PSD干预前后患儿的焦虑水平 |
2.2.3 GA、PSD干预前后的患儿的焦虑水平 |
2.3 GA、PSD干预前后患儿的临床就诊行为 |
2.3.1 GA干预前后患儿的临床就诊行为 |
2.3.2 PSD干预前后患儿的临床就诊行为 |
3 讨论 |
3.1 GA干预效果评价 |
3.2 PSD干预效果评价 |
4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牙科焦虑症患者的评估与管理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儿童评估量表 |
附件2:医生评估量表 |
附件3:儿童牙科焦虑症(CDF)影响因素调查表——家长问卷 |
附件4:Wong and Baker面部表情量表 |
附件5:口腔健康状况检查表 |
附件6:2-18 岁儿童与青少年BMI参考值 |
附件7:美国麻醉师协会患者体质评估(ASA) |
附件8:知情同意书 |
附件9:全麻手术知情同意书 |
附件10:伦理审查表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研究依据 |
1.2 评估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工具 |
1.3 国内外研究情况 |
1.4 研究意义 |
2.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目的 |
2.4 质量控制 |
2.5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
2.6 研究技术路线 |
3.结果 |
3.1 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CFS-DS中文版) |
3.2 学龄前儿童的一般情况 |
3.3 学龄前儿童的家庭社会因素 |
3.4 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情况 |
3.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
4.讨论 |
4.1 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状况的分析 |
4.2 学龄前儿童一般情况与牙科畏惧症的分析 |
4.3 学龄前儿童家庭社会因素与牙科畏惧症的分析 |
4.4 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状况与牙科畏惧症的分析 |
5.结论 |
6.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病因及行为管理方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基于行为分析的儿童牙科医疗产品叙事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背景 |
1.1.2 儿童牙科医疗产品痛点问题 |
1.1.3 叙事性设计方法在儿童牙科医疗产品设计中的优势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牙科医疗产品的设计现状 |
1.2.2 行为分析的研究现状 |
1.2.3 叙事理论的研究现状 |
1.2.4 动态叙事性设计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4.1 基于行为分析的儿童牙科畏惧因素分析及需求提取研究 |
1.4.2 叙事性游戏设计指导下的儿童牙科医疗产品功能建构 |
1.4.3 基于功能层级需求的儿童牙科叙事性游戏构建 |
1.4.4 基于儿童牙科叙事性游戏的医疗相关产品设计实践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1.6 研究创新点 |
2 基于行为分析的儿童牙科畏惧因素分析及需求提取 |
2.1 研究目的与流程 |
2.1.1 研究目的 |
2.1.2 研究流程 |
2.2 儿童牙科畏惧因素获取 |
2.2.1 文献法收集 |
2.2.2 访谈收集 |
2.3 基于动态叙事性理论的畏惧因素整合分类 |
2.3.1 动态叙事性理论层级划分 |
2.3.2 运用动态叙事性理论对畏惧因素进行分类的作用 |
2.3.3 畏惧因素整合分类 |
2.4 牙科相关因素对畏惧心理行为影响度的量化分析 |
2.4.1 问卷设计与发放 |
2.4.2 问卷分析 |
2.4.3 因素对畏惧行为影响度量化总结表 |
2.5 儿童牙科医疗产品的需求分析 |
2.5.1 医护人员的需求分析 |
2.5.2 儿童的需求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基于叙事性游戏的儿童牙科医疗产品功能建构 |
3.1 研究目的与流程 |
3.1.1 研究目的 |
3.1.2 研究流程 |
3.2 叙事性游戏对儿童牙科医疗产品的功能要求 |
3.2.1 叙事性游戏运用于儿童牙科医疗产品的作用 |
3.2.2 基于同一情境下叙事性游戏和叙事性产品的关系 |
3.2.3 叙事性游戏的基本特征 |
3.2.4 叙事性游戏对儿童牙科医疗产品的功能要求 |
3.3 叙事性儿童牙科医疗产品功能层级构建 |
3.3.1 现有儿童牙科医疗产品功能层级分析 |
3.3.2 基于叙事性游戏功能要求完善儿童牙科医疗产品的功能层级 |
3.4 基于医护人员及儿童需求的功能层级设计要素分析 |
3.4.1 医护人员及儿童需求与各功能层级的对应关系 |
3.4.2 儿童牙科医疗产品各功能层级需求问题分析 |
3.5 基于功能层级排序的设计重点总结 |
3.5.1 基于AHP层级分析法的功能层级排序 |
3.5.2 儿童牙科医疗产品功能层级评价结果 |
3.5.3 需求重点总结与分类 |
3.6 本章小结 |
4.基于功能层级需求的儿童牙科叙事性游戏构建 |
4.1 研究目的与流程 |
4.1.1 研究目的 |
4.1.2 研究流程 |
4.2 基于功能层级需求的叙事性游戏构成分析 |
4.2.1 叙事性游戏构成内容 |
4.2.2 叙事性游戏内容对应的功能层级 |
4.3 基于总结学龄前儿童能力的叙事性游戏设计建议 |
4.3.1 基于DSD儿童分析卡片的学龄前儿童能力总结 |
4.3.2 相关的游戏设计建议分析 |
4.4 针对儿童牙科医疗的叙事性游戏设计 |
4.4.1 各功能层级需求对应的游戏设计元素 |
4.4.2 叙事性游戏角色类型及主题内容调研分析 |
4.4.3 叙事性游戏元素调研 |
4.4.4 构建叙事性游戏框架 |
4.4.5 叙事性游戏内容设计 |
4.4.6 叙事性游戏对于叙事性儿童牙科医疗产品的要求 |
4.5 本章小结 |
5.基于儿童牙科叙事性游戏的医疗产品设计实践 |
5.1 研究目的与流程 |
5.1.1 研究目的 |
5.1.2 研究流程 |
5.2 设计任务 |
5.3 基于功能层级需求的叙事性儿童牙科医疗产品设计分析 |
5.3.1 基本医疗功能层级的需求 |
5.3.2 舒适性功能层级的需求 |
5.3.3 其他功能层级设计调研与分析 |
5.3.4 叙事性儿童牙科医疗产品设计表现形式总结 |
5.4 设计方案 |
5.4.1 基于叙事性游戏的诊室桌椅方案设计 |
5.4.2 基于叙事性游戏的儿童牙科治疗器具方案设计 |
5.4.3 基于叙事性游戏的奖励道具方案设计 |
5.5 功能层级需求在设计方案中的体现 |
5.5.1 功能层级需求在诊室桌椅方案中的体现 |
5.5.2 功能层级需求在儿童牙科治疗器具方案中的体现 |
5.5.3 功能层级需求在奖励道具方案中的体现 |
5.6 本章小结 |
6.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文献整理 |
附件B:访谈记录表 |
附件C:儿童牙科畏惧因素问卷样本 |
附件D:功能层级专家评价表 |
附件E: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4)以情境体验为主导的行为管理技术在儿童牙科焦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儿童牙科焦虑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3岁儿童龋活跃性及患龋风险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学龄前儿童患龋及患龋风险的相关研究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青岛市残疾人中心自闭症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口腔检查 |
1.2.2 问卷调查 |
1.2.3 检查标准 |
1.3 质量控制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总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病例汇报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全麻下儿童牙病治疗在患儿家长中的接受度调查及其术后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
重庆地区患儿家长对全麻下儿童牙病治疗的接受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 |
对象与方法 2 |
结果 3 |
讨论 第二部分 |
全麻下儿童牙病治疗的术后效果评价 1 |
对象与方法 2 |
结果 3 |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行为管理技术在学龄前患龋儿童牙科焦虑症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对照组护理措施 |
3.2.2 干预组护理措施 |
3.3 评价指标 |
3.4 统计分析 |
3.5 质量控制 |
4. 研究结果 |
4.1 两组患儿基本情况 |
4.2 两组患儿治疗后CFSS-DS评分比较 |
4.2.1 干预组一般资料对CFSS-DS分数影响比较 |
4.2.2 对照组一般资料对CFSS-DS分数影响比较 |
4.3 两组患儿Venham临床焦虑与合作行为评级比较 |
4.4 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
5. 讨论 |
5.1 一般人口学资料对牙科焦虑症的影响 |
5.2 Venham临床焦虑及合作行为与牙科焦虑症的关系 |
5.3 CFSS-DS分数与牙科焦虑症的关系 |
5.4 行为管理技术对牙科焦虑症的影响 |
5.4.1 认知行为疗法与牙科焦虑症的关系 |
5.4.2 Tell-Show-Do与牙科焦虑症的关系 |
5.4.3 系统脱敏疗法对牙科焦虑症的作用 |
5.4.4 分散注意力对牙科焦虑症的影响 |
5.4.5 语音控制对牙科焦虑症的影响 |
5.4.6 正强化对牙科焦虑症的影响 |
5.4.7 模范作用对牙科焦虑症的影响 |
5.4.8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2.1 口腔医护人员在儿童口腔保健中的行为管理是预防牙科焦虑症的根本。 |
6.2.2 医院加强口腔保健知识宣教是预防牙科焦虑症的关键 |
6.2.3 提高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是预防牙科焦虑症的基础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职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伴牙科畏惧症的S-ECC儿童全麻下牙病治疗前后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英文缩略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目的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综合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牙体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对象与分组 |
1.2 方法 |
1.3 判定标准 |
1.3.1 配合程度 |
1.3.2 患儿家长满意度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配合程度比较(表1) |
2.2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表2) |
3 讨论 |
四、学龄前儿童牙病治疗时的心理安慰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口腔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全身麻醉及保护性固定的干预效果评价[D]. 任文娟.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徐浩.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基于行为分析的儿童牙科医疗产品叙事性设计研究[D]. 夏彦.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4]以情境体验为主导的行为管理技术在儿童牙科焦虑中的应用研究[D]. 张静.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5]3岁儿童龋活跃性及患龋风险的相关研究[D]. 刘雨笛.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6]青岛市残疾人中心自闭症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D]. 柏华文. 青岛大学, 2019(02)
- [7]全麻下儿童牙病治疗在患儿家长中的接受度调查及其术后效果评价[D]. 姜浩丰. 重庆医科大学, 2019(12)
- [8]行为管理技术在学龄前患龋儿童牙科焦虑症中的应用研究[D]. 王春燕. 山东大学, 2019(09)
- [9]伴牙科畏惧症的S-ECC儿童全麻下牙病治疗前后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分析[D]. 妮哈(Neha Dhakal). 广西医科大学, 2018(01)
- [10]综合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牙体治疗中的应用[J]. 瞿容容,杨加培. 中国乡村医药, 2017(02)
标签:学龄前儿童论文; 牙科论文; 自闭症孩子的特征论文; 心理干预论文; 口腔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