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残血治愈褥疮9例报告

光子残血治愈褥疮9例报告

一、光量子残余血液治愈褥疮9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董云英,王秀珍[1](2000)在《光量子残余血液治愈褥疮9例报告》文中指出 我科自1995~1998年用光量子残余血液治疗褥疮9例,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男5例,女4例。年龄46~89岁。褥疮Ⅱ度6例,Ⅲ度3例,经治疗2~8天均痊愈。

王艳芳[2](2009)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野分析及临床预后》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野检查资料,总结其视野缺损的形态特点及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视野改善情况,并依据视野缺损的形态特点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可能受损的部位。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住院的TON患者中可以接受Octopus101计算机视野检查者,依据视力情况选择tG2或LVC程序测量30°视野,记录视野缺损形态、MS、MD、RF值及检查时间。对出入院检查资料完整者纳入疗效评价,比较治疗前后视野改善情况。结果: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野缺损呈多样性表现,可出现扇形缺损(28.15%)、中心暗点及盲中心暗点(17.65%)、弥漫性压陷(11.76%)、向心性缩小(8.82%)、单眼偏盲(7.14%)、双颞侧偏盲(5.88%),双眼同向性偏盲(3.36%)及不规则型视野缺损(17.23%)。依据视野缺损形态推测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可能损害视神经、视交叉及视交叉以上视路。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视野改善的总有效率为33.8%(tG2程序)和32.72%(LVC程序)。结论:由于TON致病机理复杂,外伤部位多变,颅脑并发症不同,故可以出现不同大小与形状的视野缺损:依据视野缺损的形态特点提示TON可损伤视路的不同部位;在诊断处理TON患者时应注意非致伤侧眼视功能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后部分患者视野改善,但因多种因素影响大部分患者视野预后不良。

孙玲玲[3](2006)在《脑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对突发性耳聋中医治疗指导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涵义:突发性耳聋也称特发性或特异性耳聋,为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为中度或重度。其发展过程常较快,几小时至几天,可以伴有耳内鸣响及眩晕。除第Ⅷ颅神经外,一般无其他颅神经症状。以40~60岁成年人发病率最高,其发病多只累及单耳,且春秋季节容易发病。 目的:通过运用TCD对于椎动脉血流情况的观察,以助于临床中的中医辨证,从而指导中医药的治疗。 方法:本研究属于临床前瞻性研究,采用序惯研究的方法。将因听力突然下降而确诊为突发性耳聋的患者收住入院,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进行辨证施治,且运用目前临床中常用的中成药如脉络宁、丹参注射液等,并辅以中医针灸治疗及西医治疗方法如激素等。治疗10天后,按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诊断疗效标准,评价疗效。患者入院时纯音测听、声阻抗、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客观评价患者听力水平;脑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椎动脉血流状态。 结果:在统计中我们发现TCD异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TCD正常的患者,因此TCD异常的患者临床辨证中当有气滞血瘀的存在,在治疗中尽早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是有意义的,从而证实了TCD对于突聋中医临床治疗的指导性作用。

陈佳丽[4](2005)在《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臻年[5](2005)在《定眩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且易致急性脑血管病。本文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古代医家对眩晕的认识和现代中西医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进展,根据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关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理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方法作了初步探讨。本课题尝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一个主要证型—痰瘀阻络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进行探讨,提出化痰逐瘀法是中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基本大法,并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酶学角度探讨定眩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瘀阻络证的作用机理。 定眩颗粒由天麻、半夏、陈皮、丹参、川芎、蔓荆子、葛根、玄参八味中药组成,具有化痰逐瘀、升阳益气、解痉定眩的功效。本研究将10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用尼莫地平加定眩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用尼莫地平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酶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71.67%,对照组愈显率为45.83%(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酶学指标方面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显着(P<0.01或P<0.05)。 上述结果提示:定眩颗粒无论在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还是在改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酶学指标方面均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对其作用机制加以探讨;化痰逐瘀法是中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瘀阻络证的基本大法。

矫浩然[6](2004)在《糖尿病足辩证分型与血管病理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中医辩证分型与截肢标本血管病理形态学之间的关系。方法: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辩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脉络血瘀证、脉络瘀热证、脉络热毒证和气阴两虚瘀阻证。分别对截肢肢体进行血管的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13例患者以脉络热毒证、脉络瘀热证、气血两虚瘀阻证.三型为多。前者截肢动脉以血管周围及全层均呈慢性炎性改变为主;脉络瘀热证截肢动脉以中膜钙化、平滑肌萎缩变性、坏死及胶原纤维增多显着,炎性改变较前者明显减轻;气血两虚瘀阻证.以中膜钙化、平滑肌减少、胶原纤维增生明显。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血管病理形态学变化及病变特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光量子残余血液治愈褥疮9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光量子残余血液治愈褥疮9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野分析及临床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上篇 文献综述
    综述一: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西医认识
        1.流行病学及病因
        2.分类
        3.发病机制
        4.临床病理
        5.诊断
        6.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中医认识
        1.病因病机
        2.辨证论治
        3.其他疗法
        4.中西医结合治疗
        参考文献
下篇 临床研究
    1.前言
    2.临床资料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1
附图2
附图3
致谢
个人简历

(3)脑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对突发性耳聋中医治疗指导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综述
临床研究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附录

(4)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DF的病因病机
2DF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1 整体治疗
    2.2 局部治疗

(5)定眩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眩晕的研究概况
        一、病名病位病因病机的研究
        二、古代医家对眩晕的治疗概况
        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四、中医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概况
        一、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解剖及病理生理的研究
        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三、现代医学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化痰逐瘀法是中医治疗眩晕痰瘀阻络证的基本大法
        一、中医运用化痰逐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理论基础
        二、中医运用化痰逐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现状
    第四节 定眩颗粒方证释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试验目的
    二、试验设计
    三、试验结果
    四、试验结论
    五、讨论与体会
    参考文献
致谢

(6)糖尿病足辩证分型与血管病理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
    1. 糖尿病足的证治研究
    2. 糖尿病足的病理学研究
第二部分: 糖尿病足辩证分型与血管病理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1. 临床资料
    2. 技术路线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刊登的论文
致谢

四、光量子残余血液治愈褥疮9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光量子残余血液治愈褥疮9例报告[J]. 董云英,王秀珍. 职业与健康, 2000(01)
  • [2]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野分析及临床预后[D]. 王艳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3]脑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对突发性耳聋中医治疗指导作用研究[D]. 孙玲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6(04)
  • [4]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J]. 陈佳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5(10)
  • [5]定眩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D]. 张臻年.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1)
  • [6]糖尿病足辩证分型与血管病理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D]. 矫浩然. 天津中医学院, 2004(01)

标签:;  ;  ;  ;  

光子残血治愈褥疮9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