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对深色烤烟中非还原氮和烟草特有亚硝胺的影响

氮对深色烤烟中非还原氮和烟草特有亚硝胺的影响

一、氮对深色晾烟中非还原氮和烟草特有亚硝胺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飞[1](2018)在《白肋烟烟叶硝酸盐积累和调控对TSNA形成的影响》文中认为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是一类对人体有害的致癌物,硝酸盐是其形成的重要前体物。白肋烟烟叶硝酸盐明显较烤烟高,对降低TSNAs含量和提高烟叶安全性不利。本文以烤烟为对照,通过设置大田或室内试验,采用转录组RNA-Seq技术和生理生化相关指标的分析,对比了白肋烟和烤烟烟草类型根系对NO3-吸收能力的差异及其与烟叶硝酸盐积累的关系,明确了烟叶硝酸盐积累差异、规律,以及对TSNA形成的影响,揭示了白肋烟叶硝酸盐积累的原因和机理,形成了控制烟叶硝酸盐积累的技术和方法,旨在为降低白肋烟烟叶硝酸盐和TSNAs含量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结论如下:1)在相同氮素供应条件下,以白肋烟和烤烟为材料,研究类型间烟苗根系形态、根系对NO3-N吸收动力学的特点,分析与烟叶硝酸盐积累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相同氮素供应条件下,白肋烟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尖数均较烤烟大,但根系NO3-N最大吸收速度和最大吸收量较烤烟低,同时烟叶总氮和硝酸盐含量明显较烤烟高,且NO3-N占总氮的比例较烤烟高,烟叶氮素积累量明显较烤烟低,差异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性水平,说明白肋烟根系形态发育良好,但吸收能力并不突出,其烟叶硝酸盐大量积累与根系吸收相关性较小。2)设置盆栽和大田试验,以白肋烟和烤烟类型各2个品种为材料,分别在两类型正常需氮条件下,研究烟叶发育过程中氮代谢活动和硝酸盐积累的差异和动态规律,分析调制后烟叶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生物碱与TSNAs形成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田间发育过程中,白肋烟叶色素含量、NR活性/施氮量、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烤烟低,但硝酸盐含量、调制后烟叶总氮和TSNAs含量均明显较烤烟高,差异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性水平。根据相关性分析可知,烟叶TSNAs各组分及其总量与总氮和硝酸盐含量均呈现出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达到极显着性水平,说明烟叶TSNAs形成与硝酸盐含量密切相关。在田间发育过程中,烟叶硝酸盐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即在团棵后进入旺长期迅速升高,旺长中期达到最大值,随后又出现下降趋势,成熟期的变化趋势变缓。由此可知,旺长期是烟株烟叶硝酸盐大量积累的关键时期,成熟期是烟叶硝酸盐含量下降的重要时期,且类型间差异在苗期已存在。调制后烟叶NO3-N含量与旺长期和成熟期烟叶GSA的相关性较强,说明白肋烟烟叶硝酸盐积累与氮素还原同化作用密切相关。白肋烟烟叶氮素还原同化作用较弱是其硝酸盐积累的主要原因,而硝酸盐大量积累是其TSNAs含量偏高的重要原因。结合白肋烟叶硝酸盐积累规律及其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可知,在旺长期,提高氮素同化能力是避免白肋烟叶硝酸盐积累的关键。3)以白肋烟和烤烟为材料,在相同施氮水平和相同叶片生物量积累条件下,采用转录组技术,分析类型间烟叶差异基因表达情况,同时结合两类型间烟苗在碳氮代谢活动和其产物的差异,研究白肋烟烟叶硝酸盐积累的原因;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烟叶氮代谢酶活性进行直接调控或添加外源碳源,研究对烟叶硝酸盐积累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在相同供氮水平和相同叶片生物量积累条件下,对白肋烟和烤烟间烟叶RNA-Seq进行趋势分析,获得目标差异基因后,经GO和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定位在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上,说明类型间在光合作用方面的差异较为突出;进一步筛查发现,类型间差异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碳固定、蔗糖和淀粉合成途径、硝酸盐响应、转运和同化等方面,尤其是白肋烟烟叶蔗糖和淀粉合成(AGPS1、SPS2、SUS2、DPE2、TPS11)、调控硝酸盐代谢途径的转录因子NLP7以及氮素转运和同化相关基因(NPF3.1、NPF7.3、NRT2.1、NRT2.5、NIA1、NIA2、GS1、GDHA)表达水平稳定下调,且不受氮素水平影响,与烟株物质积累和烟叶碳氮化合物含量表现较为一致,是影响烟叶碳水化合物形成和硝酸盐代谢的关键。在相同施氮水平下,白肋烟两品种烟叶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和还原糖含量的平均值分别较烤烟低41.72%、33.44%和42.89%,NRA、GSA和整株氮素积累量分别较烤烟低28.48%、38.55%和43.33%,但烟叶总氮和硝酸盐含量分别较烤烟高32.51%和103.36%。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在相同施氮条件下,烟叶NO3-N含量与烟叶NRA、GSA、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呈现出负相关,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着性水平,说明烟叶硝酸盐含量与氮还原同化酶活性和光合作用均有密切关系。对白肋烟喷施氮代谢促进剂钼酸钠后,烟叶氮同化作用增强,硝酸盐含量明显下降;在施用外源碳源丙三醇后,烟叶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氮同化利用能力增强,硝酸盐含量明显下降。综上所述,白肋烟烟叶氮同化能力弱是其硝酸盐积累的重要原因,烟叶碳固定和糖类物质合成能力弱,氮代谢活动所需能量和还原力不足,可能是其硝酸盐积累的主要原因。4)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喷施不同调节剂,研究对烟叶硝酸盐和TSNAs积累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在旺长期喷施钼酸钠14 d后,上部叶NR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升高了19.30%和5.92%;在成熟期喷施草丁膦14d后,上部叶GS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下降了18.79%和24.54%,调制后烟叶总氮下降了5.08%;在旺长期喷施钼酸钠与在成熟期喷施钼酸钠和草丁膦相结合,白肋烟两品种烟叶GSA平均值下降了84.48%,氨气挥发速度升高了49.65%,调制后烟叶硝酸盐和TSNAs总含量分别下降了47.00%和51.76%。由此说明,在旺长期喷施钼酸钠,同时在成熟期喷施钼酸钠和草丁膦,是一种降低烟叶硝酸盐和TSNAs含量的有效调控方法。在0.025%-0.15%浓度范围内,喷施丙三醇后均能够明显降低苗期烟叶硝酸盐含量,且以0.1%浓度处理效果最佳。在不同施氮条件下,喷施丙三醇后,烟叶GSA、色素和蛋白质含量,叶干重和地上部干重及烟叶两糖含量均有升高,同时烟叶总氮和NO3-N含量明显下降。由相关性分析得出,烟叶硝酸盐的降低倍数与色素和GSA的升高倍数间相关系数达到显着性水平,说明添加外源碳源丙三醇,能够提高氮同化作用,是降低白肋烟烟叶硝酸盐的有效剂。

陈翔[2](2017)在《基于前体物控制降低白肋烟特有亚硝胺农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烟草及烟草制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烟草中特有亚硝胺(Tobacco-specific nitrosamines,TSNAs)具有致癌性,尤其是N-亚硝基降烟碱(NNN)和4-(N-甲基亚硝基胺)-1-(3-吡啶基)-1-丁酮(NNK)由于毒性高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认定为I类致癌物。白肋烟是混合型卷烟的重要原料,但其较高的TSNAs含量已成为其应用瓶颈。降低白肋烟TSNA含量且不劣化原有的风格特征是国际烟草业的一个难题。本论文旨在田间农艺措施的改变,在降低TSNAs前体物的基础上,探求一条稳定、可靠的降低白肋烟TSNAs且能维持白肋烟原有风格特征的技术途径。论文研究了打顶后应用仿生型信号分子(Bionic Signal Molecule,BSM)、BSM与田间其它栽培措施组合、田间烟叶的采收方式(预凋萎时间)等农艺对白肋烟TSNAs含量及品质的影响,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BSM对白肋烟TSNAs含量及品质的影响BSM是实验室前期基于昆虫与烟草互作研究中研发的一种可调控烟草机械损伤的信号分子,被证实可影响烟草打顶后生物碱合成与运输及硝酸盐含量。本试验于20142015年在我国四川达州白肋烟产区,研究应用BSM(用量)对白肋烟TSNAs含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后应用BSM能有效降低TSNAs,TSNAs总量的降低率在10.4024.75%,NNN和NNK的降低率分别为9.0124.23%和11.4326.86%;同时降低了晾制后烟叶中生物碱、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烟叶样品评吸结果表明:BSM的应用对评吸质量没有负面影响,烟叶的风格特征没有劣化,香气更加纯净,杂气有所减少。证明在生产上应用BSM可在降低TSNAs的同时维持白肋烟的风格特征,提升了白肋烟的工业可用性。2.施氮量、打顶时间和BSM对白肋烟TSNAs含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揭示不同栽培措施组合对白肋烟TSNAs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根据我国四川达州白肋烟产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设计正交实验,研究了施氮量、打顶时间和BSM剂量3因素组合对白肋烟TSNAs含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是三因素中影响白肋烟TSNAs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中、上部烟叶的4种TSNAs及其总量影响差异(极)显着,且TSNAs及其前体物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达州烟区控制氮肥用量,不仅是降低白肋烟TSNAs含量的需要,也是提高烟叶品质的需要。(2)打顶时间对白肋烟中、上部烟叶的4种TSNAs及其总量的影响差异均达到极显着水平,同时现蕾期打顶TSNAs各组分及其前体物含量均较低。因此适时打顶也是降低TSNAs含量和提高烟叶安全性的重要措施。(3)打顶后应用BSM,烟叶中TSNAs及其前体物含量均较低。(4)综合考虑,在四川达州白肋烟产区采用施氮量210 kg·hm-2+现蕾打顶+涂抹0.3μmol·L-1 BSM这一栽培技术组合,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白肋烟TSNAs含量,同时其常规化学成份协调、中上等烟叶比例高,尤其重要的是这一技术组合不仅保持而且改善了白肋烟感观品吸质量。3.品种、施氮量和BSM对白肋烟TSNAs含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在我国湖北恩施建始县进行,根据这一产区的实际情况,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品种、施氮量和BSM剂量3因素组合对白肋烟TSNAs含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因素中品种是影响白肋烟NNN、降烟碱和烟碱含量的主要因素,鄂烟1号LC和鄂烟3号LC烟叶中NNN和TSNAs总量极显着低于TN90,说明种植筛选选育后的低转化率品种的白肋烟TSNAs含量相对较低,所以白肋烟生产中“低转化率”品种的筛选与利用是降低TSNAs含量和提高烟叶安全性的重要手段。(2)施氮量对中、上部烟叶的4种TSNAs及其总量的影响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中部烟叶的NNK除外),因此控制田间施氮量能有效降低烟叶中TSNAs含量。(3)打顶后应用BSM,烟叶中NNN和TSNAs总量均较低。(4)在湖北恩施地区白肋烟生产中积极推广应用低烟碱转化率品种是降低白肋烟TSNAs含量的关键,确立合理的施氮量并结合应用BSM可降低烟叶中TSNAs含量,提高烟叶的安全性。4.采收方式(预凋萎时间)对白肋烟TSNAs含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时间的预凋萎处理对白肋烟TSNAs含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湖北恩施白肋烟生产区,随着烟叶预凋萎时间的增加(3d→7d),烟叶中TSNAs含量总体是呈上升趋势;(2)烟叶的外观质量、评吸质量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也表现为随着预凋萎时间的增加逐渐变差。

丁睿[3](2014)在《我国主要晒红烟产区烟叶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是一类仅存在于烟草及烟气中的N-亚硝胺化合物,它们是烟草在调制、发酵和燃烧时,由仲胺和叔胺生物碱与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发生亚硝化反应生成的。TSNAs中较为重要的有四种,包括亚硝基降烟碱(NNN)、亚硝基新烟草碱(NAT)、亚硝基假木贼碱(NAB)和4-(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NNK)。TSNAs可诱导实验动物产生多种癌症,其中NNN和NNK的致癌性已被验证,故普遍认为,烟草特有亚硝胺的含量和组成直接影响烟草制品的安全性。为全面了解我国晒红烟烟叶原料及卷烟制品中烟草特有亚硝胺的含量和组成情况,本文从分布在我国7个省份中的地方晒红烟产区采集77个晒红烟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UPLC-MS/MS)法对晒红烟烟叶原料和卷烟制品中的TSNAs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获得了我国晒红烟烟叶原料和卷烟制品中的TSNAs的最新数据。实验探索了TSNAs在烟叶和烟气的含量分布和组成情况,及烟叶中生物碱、硝酸盐和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情况,并对烟叶和烟气中的TSNAs与烟叶生物碱、硝酸盐及常规化学成分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为选择降低晒红烟烟叶TSNAs含量和卷烟主流烟气TSNAs释放量的技术途径和方法,提高晒红烟卷烟产品的吸食安全性,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1)我国不同产区晒红烟烟叶TSNA含量及烟气TSNA含量均存在显着差异。烟叶中,贵州产区晒红烟烟叶TSNAs含量最低,均值为1.715μg/g,浙江产区含量最高,均值达到42.848μg/g。不同产区晒红烟烟叶TSNAs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为:浙江>江西>山东>四川>吉林>湖南>贵州。烟气中,同样为浙江最高,均值为6.4511.μg/g,湖南最低,均值为0.397gg/g。不同产区晒红烟主流烟气TSNAs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为:浙江>江西>四川>山东>吉林>贵州>湖南。烟叶和烟气TSNA组分中均以NAT与NNN为主。样品间TSNA含量变异幅度均较大,通过原料选择降低卷烟TSNA具有较大潜力。(2)不同产区晒红烟生物碱含量浙江产区样品最高,均值达到67.108mg/g。四川产区样品最低,均值为34.609mg/g,所有样品的平均烟碱转化率均值小于2%,推断晒红烟烟碱转化能力较低。硝酸盐含量四川产区样品最高,均值达到20.954mg/g,贵州产区样品最低,均值为0.602mg/g。还原糖含量湖南产区样品最高,均值达到4.70%,江西产区样品最低,均值为0.11%。总糖含量湖南产区样品最高,均值达到5.60%,江西产区样品含量最低,均值为0.52%。总植物碱含量浙江产区样品最高,均值达到6.71%,四川产区样品最低,均值为3.42%。总氮含量江西产区样品最高,均值达到4.69%,贵州产区样品最低,均值为3.18%。钾含量江西产区样品最高,均值达到4.42%,山东产区样品最低,均值为1.19%。氯含量江西产区样品最高,均值达到1.39%,贵州产区样品最低,均值为0.36%。(3)烟叶和烟气TSNA均与总氮、硝酸盐、总生物碱呈正相关,与还原糖、总糖呈负相关。其中总氮和生物碱含量与烟叶TSNA的相关系数最高,是影响烟叶TSNA积累的最主要因素。烟叶TSNA和硝酸盐与烟气TSNA的相关系数最高,是影响烟气TSNA含量的最主要因素。主流烟气TSNA组分与烟叶中的各种TSNA组分含量之间均为极显着正相关,推断主流烟气中TSNA释放量直接受其烟叶中TSNA含量的影响,在卷烟叶组配方中采用低TSNA含量的晒红烟烟叶有助于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的TSNA含量。从提高卷烟安全性角度考虑,贵州(1.715μg/g,为该产区样品均值,下同)、湖南(2.515μg/g)和吉林(2.623μg/g)产区的晒红烟样品因烟叶中的TSNA含量较低,较适宜作混合型卷烟的原料。

宗浩[4](2012)在《云南大理特色优质烤烟品质差异化及区划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利用大理多年气候和土壤数据、多年产区烟叶生产和调拨相关数据和相关试验研究数据资料,运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贡献率、建模分析等方法,对大理烟叶品质特色定位、品质差异化成因、烟区生态条件和烟区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大理烟区烟叶生长大田期各旬平均气温相对较稳定,变化较小,旬均温在20.52℃,适宜烤烟生长;大理州以南部坝区烟叶生态条件较好,其次为西部、中部和北部。影响大理烟区烤烟种植的气象条件为成熟期均温>大田期均温>成熟期月降雨量>大田期降雨量;经气候适宜性评价,将大理烟区分为三个,一是南部山区(巍山、弥渡、南涧),二是西部坝区(云龙、永平、漾濞),三是大理市及周边地区。红花大金元清香型风格特色已基本廓清:初烤烟叶颜色比K326等品种稍浅,多浅橘黄色(或金黄色);烟叶身份适中,烟碱含量适中;糖碱比值较高;多酚含量高;生育期组成不同;色素含量不同;需肥特性不同;烘烤特性不同。运用了基因工程技术,对大理主栽品种间的PPO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红大品种适熟烟叶中Y12501表达量高于其它三个品种,验证了红大品种PPO活性较高的结论。外观质量中,对烟叶质量风格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着生部位>烟叶颜色>烟叶身份>叶片结构。化学成分中,对清香型风格显着性的影响排序为:糖碱比>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钾氯比;对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排序为:烟碱>总氮>蛋白质>糖碱比>氮碱比;其它化学成分的印象较微。在一定范围内,海拔高度、成熟期日均温和降雨量、成熟期水热适度系数均与清香型风格显着性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土壤pH值和不同茬口也有一定影响。就品种而言,以红花大金元的清香型风格的显着程度表现最为明显;施氮量是影响烟叶清香型风格显着性的最主要的栽培技术措施,其次是种植密度、留叶数和打顶时间。在大理州目前生产条件下,就对烟叶产量、产值指标和香型风格、糖碱比与烟碱含量的影响而言,生态环境(46.71%)>种植品种(30.55%)>栽培措施(22.72%);在栽培措施中,补偿措施的作用(13.43%)又明显大于调控措施(9.29%)。通过研究分析,将大理烟区划分为以下三个区域:东南部清香型特色烟叶典型产区,区内分为最适宜首选区(南涧、巍山、弥渡和宾川)、适宜替代区(祥云)两个二级区;西南部清香型特色烟叶次典型产区,区内分为适宜首选区(永平、漾濞)、适宜替代区(云龙)两个二级区;中北部清香型特色烟叶一般产区,区内分为适宜替代区(大理市、洱源)、适宜候补区(鹤庆、剑川)两个二级区。经两年三地的品种(系)筛选比较试验,中烟104表现较好,有替代红大和K326的潜力。

何其芳[5](2012)在《94份烟草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分析》文中指出烟草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品是一种特殊的食品,在全世界的嗜好品中排名第一。我国是世界上烟制品生产和消费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我国的烟草产品在安全性和质量上与其它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尤其需要在安全性和口感等方面大力改善。烟叶中化学成分的含量会直接影响到烟草制品的安全性和品质,而烟草种质资源是决定烟叶化学组成的内因和基础,因此,优良烟草品种的选育是生产优质低害的烟草制品的关键。同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是选育优良烟草品种的有力保障。因此,本实验在烟草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若干个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具有代表性的烟草品种,分析了这些品种调制烟叶中的主要品质成分,获得了不同类型烟草品种中与品质和有害成分相关的数据。这将为我国优质烟草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和烟草制品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本研究用DNA简单重复序列(SSR)和微卫星锚定片段长度多态性(M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收集的94份烟草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94份烟草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在0.55-0.96之间;所有烟草品种在聚类分析中被分成7大类,在群体结构分析中则被分成4个亚群。在此基础上,共筛选出21个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具有代表性的烟草品种。调制烟叶中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的含量直接影响着烟草制品的安全。本实验用高效液相-质谱(LC-MS)法测定了21个代表性烟草品种调制烟叶中4种TSNAs的含量。结果表明:N-亚硝基去甲基烟碱(NNN)、N-亚硝基假木贼碱(NAB)、4-(N-甲基-N-亚硝胺)-1(3-吡啶基)-丁酮(NNK)和N-亚硝基新烟草碱(NAT)这4种TSNAs的含量在烟草中有明显的差别,其中,NAB的含量最低,甚至在部分烤烟叶片中未检出。同时,这4种TSNAs的含量在不同的烟草品种中也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NNN的含量,它的变化幅度最大。在白肋烟、晒烟和烤烟这三个类型的烟草品种中,白肋烟的TSNAs含量最高,其中,NNN和NAT的含量均高于其它TSNAs的含量;烤烟的TSNAs总量在780.5-38.58ng/g之间,其中,NNN的含量最高,甚至有个别烤烟品种(118-3)中NNN含量高于白肋烟中的NNN含量。在21个烟草品种中仅有2个品种(烤烟C48和G28)的TSNAs总含量低于50ng/g。相关性分析表明,在4种TSNAs中,NAT和NAB含量间的相关性最强,而NNN和其它TSNAs含量的相关性都较弱。调制烟叶中的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蛋白质、氯和钾等成分的含量直接影响着烟制品的口感和香味等。本试验测定了19个烟草品种调制烟叶中这7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白肋烟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远低于烤烟和晒烟,氯和钾的含量则略高于它们。参试的16个烤烟品种的总氮、蛋白质和钾的含量都在其最佳范围内,但总糖、还原糖和氯的含量较低。因此,没有一个烤烟品种的7种化学成分含量都在其最佳范围内,但综合比较后发现,许金1号和KE1的质量可能相对最佳。

李兰周[6](2009)在《不同氮用量和追肥时期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2007-2008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用量和追肥时期对四川达州白肋烟生育期内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干物质、总氮、烟碱积累规律和调制后烟叶的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氮用量对四川达州主栽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白肋烟生长期间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移栽后30d内均快速增加。进入旺长期后,碱解氮含量逐渐减少,到移栽后60d时又开始升高,且施肥越多和追肥越晚的处理升高幅度越大,速效磷和效钾含量在移栽后30d60d迅速下降,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下降加快。在相同的施氮水平下,追肥较晚的处理,在生育期内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化较平缓。2.烟株的株高、茎围、叶面积和有效叶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和追肥时期的推迟而增加,但当施氮量超过225kg/hm2时,追肥处理不利于烟叶的适时采收。3.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白肋烟的干物质积累呈现出慢—快—慢的增长趋势。增加施氮量,烟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都增大,但施氮量超过225kg/hm2时,增加施氮量会抑制烟株早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推迟追肥时期有利于烟株的干物质积累,但施氮量低于165kg/hm2时,追肥时期较晚不利于烟株早期的干物质积累。不同品种之间的干物质积累速率也不一样,早熟品种在移栽60d后干物质积累速度开始降低,而晚熟品种在此时仍有较高的积累速率。4.白肋烟总氮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降低,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追肥越晚的处理,总氮含量在生育过程中下降幅度越慢。烟碱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增加,在栽后75d后出现一个积累高峰,追肥处理在烟株生长早期烟碱积累速度较慢,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积累速度加快,在斩株前,追肥越晚的处理烟碱含量越高。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叶的产量、产值增加。早熟品种在施氮量超过195kg/hm2,晚熟品种在施氮量超过225kg/hm2时产值下降。在低于225kg/hm2的施氮范围内,相同施氮水平下,推迟追肥时期能提高烟叶的产量、产值。不同氮用量和追肥时期对调制后烟叶的外观特征、评吸质量、化学成分和营养元素含量均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氮用量的增加和追肥时期的推迟,调制后烟叶的油分逐渐增强,叶片身份逐渐增厚,光泽也逐渐增强,但当施氮量超过225kg/hm2,光泽变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和追肥时期的推迟,调制后烟叶的风格程度逐渐显着,劲头、香气量、浓度都逐渐增大,但达所24施氮量超过195kg/hm2,达白1号和鄂烟1号施氮量超过225kg/hm2时,杂气和刺激性增大,余味变差。总氮、烟碱和K+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和追肥时期的推迟而增加,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和追肥时期的推迟逐渐降低。施氮量和追肥时期对烟叶的营养元素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和追肥时期的推迟,白肋烟的P、K、B、Mn含量增加,而Ca、Mg、Fe、Cu、Zn含量减低。6.增加施氮量和推迟追肥时期可以提高苯丙氨酸类、棕色化产物类、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降解物类和新植二烯等致香物质的含量。施氮量超过225kg/hm2时,各类致香物质含量均降低,且追肥越晚降低越明显,其中棕色化产物类致香物质在施氮量为225kg/hm2左右时,其含量在追肥较晚的处理中明显高于CK和追肥较早的处理。

Boshoff H J,孙希芳[7](2004)在《氮对深色晾烟中非还原氮和烟草特有亚硝胺的影响》文中提出

方明[8](2004)在《氮素对晒红烟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2-2003 年,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分别研究了氮用量、氮磷钾配比和有机肥用量对晒红烟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生理特性和荧光特性、烟碱和大、中量元素积累、分配以及调制后烟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内在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影响,并探讨了生产优质晒红烟较为合理的施肥方法。结果如下: 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株的干物质积累量也相应增加,叶重比率前期相对较高,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降低,团棵期各处理叶重比率相差不大,从旺长期开始,各处理叶重相对比率有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干物质在茎中的相对分布量是团棵期以前较低,团棵期到旺长期增加迅速,旺长期至成熟期增长缓慢,干物质在根中的相对分布量基本上是随生育时期的推进而稳步提高。在氮用量相同的情况下,由于磷钾的缺乏易导致烟株生长代谢失调,并最终影响干物质的积累量,增施磷钾肥有助于提高烟株的根/冠比。有机氮用量在25%—50%时,可以提高烟株干物质的积累量,并能提高根、茎的相对比率,保证烟株健壮生长,并且烟叶产量也有所提高。 2.随着氮用量的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转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呈增加趋势,在团棵期高施氮的处理硝酸还原酶活性反而下降,可以看出氮素过量所带来的烟叶酶活性增强是从旺长期开始的,在团棵期不施氮和高施氮烟株的 NR/INV 活性比较低,说明在生育前期,氮缺乏和氮过量都制约晒红烟对氮素的代谢水平。在氮用量相同的情况下,磷钾缺乏易导致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在旺长期以前,不施磷肥和磷肥用量不足 NR/INV 活性比较大,烟株碳氮代谢失调。随着氮用量的增加,Fv/Fo 和 Fv/Fm 随施氮量增加而递增,但旺长期以前氮用量大于 150kg/hm2反而降低,说明适当增施氮肥烟株能较充分地获得氮素,从而有利于光合碳同化中各种酶及多种电子传递体等成分的合 <WP=8>成,能有效改善叶片的光合功能,提高CO2同化速率。磷钾肥缺乏Fv/Fo和 Fv/Fm 降低,说明磷肥和钾肥都能增强烟株的光合作用,磷素和钾素缺乏都能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并且磷素缺乏的影响程度要大于钾素缺乏的影响程度。 3.叶中烟碱含量随氮用量增加而增加,在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表现为旺长期以前增长极微,旺长期以后至成熟时迅速增加,调制结束后又有一个增幅,茎中烟碱含量呈现先降后增的动态变化趋势,根中烟碱含量在生育期内较稳定,在氮用量相同的情况下,磷素缺乏可以降低叶片最终烟碱含量,而钾素缺乏则恰恰与之相反,施用有机肥比纯施无机氮能有效降低调制后叶片烟碱含量。叶片中总氮含量的总体变化是在生育期内逐渐降低,调制后又略有回升,磷钾肥缺乏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叶片中总氮含量,尤以少钾处理最为明显,茎中和根中总氮含量在生育期内逐渐降低。 4.随氮用量增加,各生育时期晒红烟茎、叶中 P、K 含量增加;茎中 Ca 含量有降低的趋势,Mg 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叶中 Ca 含量前期也有增加的趋势,但旺长期以后,高氮处理(195kg/hm2)的 Ca 含量反而下降,Mg 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在氮用量一定的情况下,P 缺乏或不足,各生育时期晒红烟根、茎、叶中 P 含量降低,K 含量升高,根中 Ca 差异不明显,茎、叶中 Ca 含量降低,根、茎、叶中 Mg 含量降低;K 缺乏或不足的处理,各生育时期晒红烟根、茎、叶中 K 含量降低,P 含量升高,根中 Ca 含量降低,茎、叶中 Ca 含量升高,根、茎、叶中 Mg 含量增高。随有机肥用量比例增大,晒红烟叶片中 P、K、Mg 含量都有不同程度升高,而 Ca 含量则有降低的趋势。 5.随氮用量的增加,调制后烟叶硝酸盐含量先增后减,而亚硝酸盐含量先减后增,两者成显着的反比关系,以施氮 150kg/hm2(处理4)含硝酸盐最高,亚硝酸盐最低。钾肥缺乏使调制后叶片硝酸盐含 <WP=9>量降低,亚硝酸盐含量增高,说明 K+与 NO3 存在着正协同效应,而磷 -肥缺乏与钾肥缺乏的结果相反。施用有机氮调制后烟叶硝酸盐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有所增高。 6.随着氮用量的增加,调制后烟叶总氮、烟碱和蛋白质的含量增加,总糖、还原糖和淀粉的含量降低。钾肥缺乏使调制后烟叶总糖、还原糖、淀粉和钾的含量降低,含氮化合物含量增加,磷肥不足使调制后烟叶总糖、还原糖、淀粉和钾的含量增高,含氮化合物含量降低。有机氮和无机氮各半时,总氮、烟碱和蛋白质含量较高,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低。 7.评吸结果表明,随氮用量的增加,风格程度逐渐显着,香气量、浓度和劲头增强,杂气减轻,刺激性增加,余味相差不大,以施氮150kg/hm2(处理 4)较好。增施磷钾肥可以使调制后烟叶提高风格程度和香气量,减轻杂气,增强浓度和燃烧性,改善灰色,而劲头、刺激性和余味主要由氮素用量决定。有机氮的用量占总施氮量的 25%~50%时,可以使调制后烟叶香气量足、浓度和劲头适中,杂气较轻,余味较舒适。 8.采用 GC/MS 系统对从烟叶中提取的精油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晒红烟中含量较丰香气成分有:糠醛、苯甲醇、茄酮、大马酮、苯乙醇、假紫罗兰酮、香叶基丙酮、巨豆三烯酮、十五醛、降龙涎香醚、新植二烯、6.10.14-三甲基-2-十五酮、合金欢基丙酮和 14 碳环(西柏烷类)等 14 种。在施氮水平较低(低于 105kg/hm2)和施氮水平

二、氮对深色晾烟中非还原氮和烟草特有亚硝胺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氮对深色晾烟中非还原氮和烟草特有亚硝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白肋烟烟叶硝酸盐积累和调控对TSNA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白肋烟的研究概况
        1.1 白肋烟的重要性
        1.2 白肋烟生物学特征
        1.2.1 白肋烟遗传背景
        1.2.2 叶色突变及其影响
        1.3 白肋烟烟叶存在的问题
    2 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的形成及其危害
        2.1 烟草特有亚硝胺的危害
        2.2 烟草特有亚硝胺的形成
    3 硝酸盐及其代谢
        3.1 硝酸盐的重要性
        3.2 硝酸盐的危害
        3.3 硝酸盐代谢和影响因素
        3.3.1 硝酸盐的吸收和转运
        3.3.2 硝酸盐的还原和同化作用
        3.3.3 硝酸盐的分布和再利用
        3.4 硝酸盐的积累原因分析
    4 降低硝酸盐和TSNAs积累的技术
        4.1 改良品种
        4.2 栽培措施
        4.2.1 合理施肥
        4.2.2 化学调控
        4.2.3 环境因子
        4.3 调制技术
        4.3.1 温度和湿度条件
        4.3.2 微生物
        4.4 贮藏技术
    5 结语
引言
    1 研究目的意义
    2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白肋烟和烤烟根系形态和NO3-吸收动力学特征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 根系动力学曲线测定
        2.2 根系形态测定
        2.3 烟叶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测定
        2.4 烟叶总氮和NO3-N测定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白肋烟和烤烟根系形态差异
        3.2 白肋烟和烤烟根系吸收速度和吸收量差异
        3.3 白肋烟和烤烟根系吸收动态曲线差异
        3.4 白肋烟和烤烟烟叶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差异
        3.5 白肋烟和烤烟烟叶总氮和NO3-N含量及积累量差异
    4 讨论
第三章 白肋烟和烤烟烟叶硝酸盐积累规律及对TSNAs形成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设计
        1.2.1 白肋烟和烤烟烟叶硝酸盐积累规律及对TNSAs形成的影响(大田试验)
        1.2.2 白肋烟和烤烟烟叶硝酸盐积累规律及对TNSAs形成的影响(盆栽试验)
    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 烟叶生物量积累测定
        2.2 烟叶氮代谢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
        2.4 烟叶色素、硝酸盐和总氮含量测定
        2.5 调制后烟叶生物碱和TSNAs含量测定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白肋烟和烤烟烟叶生物量动态变化
        3.2 白肋烟和烤烟烟叶硝酸盐积累动态变化
        3.3 白肋烟和烤烟烟叶色素含量动态变化
        3.4 白肋烟和烤烟烟叶氮同化酶活性及其产物变化规律
        3.4.1 硝酸还原酶活性(NRA)
        3.4.2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
        3.4.3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3.5 白肋烟和烤烟调制后烟叶总氮含量差异
        3.6 白肋烟和烤烟调制后烟叶生物碱含量差异
        3.7 白肋烟和烤烟调制后烟叶NO3-N和 NO2-N含量差异
        3.8 白肋烟和烤烟调制后烟叶TSNAs含量差异
        3.9 相关性分析
        3.9.1 烟叶硝酸盐积累与氮代谢因子的相关性
        3.9.2 烟叶TSNAs含量与其前体物的相关性
    4 讨论
        4.1 白肋烟和烤烟间烟叶硝酸盐积累差异
        4.2 烟叶发育过程中硝酸盐积累规律和影响因素
        4.3 烟叶硝酸盐对TSNA形成和积累的影响
第四章 白肋烟和烤烟烟叶RNA-Seq和硝酸盐积累原因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烟草材料和培育条件
        1.2 试验设计
    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 转录组RNA-Seq测定和分析
        2.2 烟叶硝酸盐还原酶活性(NRA)、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色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
        2.3 烟叶叶绿素荧光和光合作用测定
        2.4 烟叶NO_3~-N、NH_4~-N、总氮和常规化学成分测定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白肋烟烟叶生物量对氮素水平的响应
        3.2 白肋烟和烤烟烟叶转录组(RNA-Seq)差异分析
        3.2.1 转录组数据统计
        3.2.2 趋势分析
        3.2.3 类型间差异基因GO和 KEGG功能富集分析
        3.3 白肋烟和烤烟烟叶碳氮代谢特点分析
        3.4 白肋烟和烤烟烟叶RNA-Seq碳代谢差异基因分析
        3.5 白肋烟和烤烟烟叶碳代谢生理生化指标差异分析
        3.5.1 烟叶色素含量
        3.5.2 烟叶最大光量子产量
        3.5.3 光合作用
        3.5.4 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
        3.6 白肋烟和烤烟烟叶RNA-Seq氮代谢差异基因分析
        3.7 白肋烟和烤烟烟叶氮代谢生理生化指标差异分析
        3.7.1 烟叶NRA和 GSA
        3.7.2 烟叶NH_4~-N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3.7.3 烟叶总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
        3.7.4 烟叶NO_3~-N含量和NO_3~-N/TN
        3.8 烟叶碳氮化合物与碳氮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白肋烟烟叶色素和光合作用特点
        4.2 白肋烟烟叶碳固定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特点
        4.3 白肋烟烟叶氮同化作用特点
        4.4 白肋烟烟叶硝酸盐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特点
        4.5 白肋烟烟叶硝酸盐积累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氮代谢促/抑制物质和外源碳源对烟叶硝酸盐积累的调控作用
    第一节 氮代谢促/抑制剂对烟叶硝酸盐积累和TSNAs形成的调控作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设计
        1.2.1 不同调节剂在旺长期或成熟期对烟叶氮代谢酶活性及其产物的调控作用
        1.2.2 不同时期不同调节剂对烟叶硝酸盐积累和TSNA形成的调控作用
        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 烟叶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测定
        2.2 烟叶NR和GS活性测定
        2.3 烟叶TSNAs及其前体物含量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旺长期不同调节剂对烟叶氮代谢酶活性的调控作用
        3.2 成熟期不同调节剂对烟叶氮代谢酶活性和化学成分的调控作用
        3.2.1 不同调节剂对烟叶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产物的调控作用
        3.2.2 不同调节剂对调制后烟叶含氮化合物的调控作用
        3.3 不同时期不同调节剂对烟叶硝酸盐积累和TSNA形成的调控作用
        3.3.1 不同时期不同调节剂对成熟期烟株生物量积累的调控作用
        3.3.2 不同时期不同调节剂对成熟期烟叶NRA和 GSA的调控作用
        3.3.3 不同时期不同调节剂对成熟期烟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氨气挥发速度的调控作用
        3.3.4 不同时期不同调节剂对调制后烟叶NO3-N和 NO2-N含量的调控作用
        3.3.5 不同时期不同调节剂对调制后烟叶总氮和NO3-N/总氮含量的调控作用
        3.3.6 不同时期不同调节剂对调制后烟叶生物碱含量的调控作用
        3.3.7 不同时期不同调节剂对调制后烟叶TSNAs含量的调控作用
        3.3.8 烟叶TNSAs各组分与其前体物间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钼对烟叶硝酸盐积累和TSNAs形成的调控作用
        4.2 草丁膦对烟叶硝酸盐积累和TSNAs形成的调控作用
    第二节 外源碳源对烟叶硝酸盐积累的调控作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烟草材料和培育条件
        1.2 试验设计
        1.2.1 不同丙三醇浓度筛选试验
        1.2.2 减氮条件下施用丙三醇对烟叶硝酸盐积累的调控作用
        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 生物量积累测定
        2.2 烟叶色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氮代谢酶活性测定
        2.3 烟叶硝酸盐和常规化学成分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白肋烟苗期施用丙三醇的适宜浓度筛选
        3.2 减氮条件下施用丙三醇对生物量积累的调控作用
        3.3 减氮条件下施用丙三醇对烟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调控作用
        3.4 减氮条件下施用丙三醇对烟叶色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调控作用
        3.5 减氮条件下施用丙三醇对烟叶NO3-N含量的调控作用
        3.6 减氮条件下施用丙三醇对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调控作用
        3.7 烟叶硝酸盐含量变化与氮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丙三醇浓度筛选
        4.2 丙三醇对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调控作用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1 结论
        1.1 白肋烟烟叶硝酸盐积累与根系NO3-吸收相关性小
        1.2 旺长期是烟叶硝酸盐积累的关键时期,硝酸盐是烟叶TSNAs积累的主要原因
        1.3 氮同化和碳固定作用是引起白肋烟烟叶硝酸盐积累的原因
        1.3.1 硝酸盐转运和同化及碳固定基因表达水平低是白肋烟烟叶硝酸盐积累的分子原因
        1.3.2 氮同化作用弱和碳水化合物形成少是白肋烟烟叶硝酸盐积累的生理生化原因
        1.4 钼酸钠和草丁膦对降低烟叶硝酸盐和TSNAs含量的调控作用
        1.5 外源碳源对提高烟叶氮同化作用和降低硝酸盐含量的调控作用
    2 主要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博士期间主要奖励和研究成果

(2)基于前体物控制降低白肋烟特有亚硝胺农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关于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的研究现状
        1.2.1 烟草特有亚硝胺的形成
        1.2.2 烟草特有亚硝胺的危害
        1.2.3 烟草特有亚硝胺与前体物之间的关系
        1.2.4 降低烟草中TSNAs的基本途径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BSM剂量对白肋烟TSNAs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BSM剂量对白肋烟TSNAs含量的影响
        2.2.2 BSM剂量对白肋烟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2.2.3 BSM剂量对白肋烟NO_3-N和NO_2-N含量的影响
        2.2.4 BSM剂量对白肋烟评吸质量的影响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施氮量、打顶时间和BSM剂量对白肋烟TSNAs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栽培措施组合对白肋烟TSNAs含量的影响
        3.2.2 不同栽培措施组合对白肋烟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3.2.3 不同栽培措施组合对白肋烟NO_3-N和NO_2-N含量的影响
        3.2.4 白肋烟中TSNAs与生物碱、NO_3-N和NO_2-N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3.2.5 不同栽培措施组合对白肋烟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3.2.6 不同栽培措施组合对白肋烟等级质量的影响
        3.2.7 不同栽培措施组合对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品种、施氮量和BSM剂量对白肋烟TSNAs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栽培措施组合对白肋烟TSNAs含量的影响
        4.2.2 不同栽培措施组合对白肋烟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4.2.3 不同栽培措施组合对白肋烟NO_3-N和NO_2-N含量的影响
        4.2.4 白肋烟中TSNAs与生物碱、NO_3-N和NO_2-N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4.2.5 不同栽培措施组合对白肋烟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4.2.6 不同栽培措施组合对白肋烟外观质量的影响
        4.2.7 不同栽培措施组合对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
    4.3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采收方式(预凋萎时间)对白肋烟TSNAs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预凋萎时间对白肋烟TSNAs含量的影响
        5.2.2 预凋萎时间对白肋烟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5.2.3 预凋萎时间对白肋烟外观质量的影响
        5.2.4 预凋萎时间对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
    5.3 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我国主要晒红烟产区烟叶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晒红烟研究进展
        1.1.1 地方晒红烟资源
        1.1.2 晒红烟工业可用性研究
    1.2 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研究进展
        1.2.1 TSNAs的危害
        1.2.2 TSNAs的形成
        1.2.3 影响TSNAs形成的因素
        1.2.4 降低TSNAs的方法
    1.3 TSNAs和烟碱、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关系
        1.3.1 TSNAs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关系
        1.3.2 TSNAs与烟碱的关系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1.2 样品处理
    2.2 方法
        2.2.1 烟叶TSNA与烟气TSNA的测定
        2.2.2 烟叶生物碱的测定
        2.2.3 烟叶硝酸盐的测定
        2.2.4 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测定
        2.2.5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产区晒红烟烟叶TSNA分析
        3.1.1 不同产区晒红烟烟叶TSNA含量及变异分析
        3.1.2 不同产区晒红烟烟叶TSNA含量差异分析
        3.1.3 不同产区晒红烟烟叶TSNA组成分析
    3.2 不同产区晒红烟烟气TSNA分析
        3.2.1 不同产区晒红烟烟气TSNA含量及变异分析
        3.2.2 不同产区晒红烟烟气TSNA含量差异分析
        3.2.3 不同产区晒红烟烟气TSNA组成分析
    3.3 不同产区晒红烟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3.3.1 不同产区晒红烟烟叶生物碱含量分析
        3.3.2 不同产区晒红烟烟叶生物碱组成及烟碱转化率分析
        3.3.3 不同产区晒红烟烟叶硝酸盐含量分析
        3.3.4 不同产区晒红烟烟叶还原糖含量分析
        3.3.5 不同产区晒红烟烟叶总糖含量分析
        3.3.6 不同产区晒红烟烟叶总植物碱含量分析
        3.3.7 不同产区晒红烟烟叶总氮含量分析
        3.3.8 不同产区晒红烟烟叶钾含量及差异分析
        3.3.9 不同产区晒红烟烟叶氯含量分析
    3.4 烟叶和烟气TSNA与烟叶化学成分间的相关分析
        3.4.1 烟叶TSNA与烟叶化学成分的相关分析
        3.4.2 烟气TSNA与烟叶化学成分的相关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TSNA含量讨论
        4.1.2 化学成分相关性讨论
    4.2 结论
        4.2.1 明确了不同产区晒红烟烟叶和烟气TSNA含量特征
        4.2.2 明确了不同产区晒红烟烟叶生物碱、硝酸盐和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特征
        4.2.3 明确了晒红烟烟叶TSNA与烟叶生物碱、硝酸盐和常规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4.2.4 明确了晒红烟主流烟气TSNA与烟叶相关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云南大理特色优质烤烟品质差异化及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与综述
    1.1 差异化战略与大理特色烟叶
    1.2 中式卷烟与特色烟叶
    1.3 生态条件对烟叶质量影响的研究
        1.3.1 气侯因素
        1.3.2 土壤因素
        1.3.3 海拔
    1.4 烟叶外观质量与内在品质的研究
        1.4.1 烟叶成熟度与内在品质的研究
        1.4.2 烤后烟叶颜色与内在品质的研究
        1.4.3 烤后烟叶的组织结构、身份与内在品质的研究
        1.4.4 烤后烟叶油分与内在品质的研究
        1.4.5 烤后烟叶色度与内在品质的研究
        1.4.6 烟叶化学成分与风格特征的研究
    1.5 烤烟品种方面的研究进展
    1.6 烟草种植区划与品质区划和研究进展
        1.6.1 国外研究进展
        1.6.2 国内烟草种植区划研究进展
    1.7 主要研究内容
    1.8 主要理论依据
第二章 大理烟区生态条件及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气象数据
        2.1.2 土壤数据
        2.1.3 数据分析
    2.2 大理烟区生态条件概述
        2.2.1 大理气候条件
        2.2.2 大理土壤资源
    2.3 大理基地生态因素的分析
        2.3.1 烟草种植主要气候限制因素分析
        2.3.2 主要气象影响要素的变化
        2.3.3 气候适宜性评价
        2.3.4 气候土壤聚类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大理州特色品种红花大金元清香型风格特色差异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相关材料与数据
        3.1.2 相关试验设计
        3.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生育期组成不同
        3.2.2 色素含量不同
        3.2.3 化学组分不同
        3.2.4 需肥特性不同
        3.2.5 烘烤特性不同
        3.2.6 大理红大与其它清香型产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比较
    3.3 小结
第四章 大理主栽品种间多酚氧化酶基因 Y12501 表达差异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总 RNA 质量检测分析
        4.2.2 不同品种间 Y12501 基因检测结果
        4.2.3 绘制 Y12501 基因和内参基因 Actin 的标准曲线
        4.2.4 不同品种中 Y12501 基因表达差异
    4.3 小结
第五章 大理特色烟叶质量因素间的关联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品种
        5.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5.1.4 烟叶外观质量因素与感官评价香型风格等指标的量化赋值
        5.1.5 统计软件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烟叶主要外观质量性状之间的关系
        5.2.2 烟叶外观质量性状与化学成分
        5.2.3 烟叶外观质量性状与感官质量
        5.2.4 特色烟叶感官质量与常规化学成分
        5.2.5 烟叶中的焦油释出量与烟叶化学成分
        5.2.6 烟叶的清香型风格显着性与多酚类物质
    5.3 小结
第六章 大理特色烟叶品质差异化的成因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数据
        6.1.2 相关试验设计
        6.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6.1.4 数据分析方法及软件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影响大理烟叶清香型风格特色的主要生态环境因素
        6.2.2 不同品种基因型对清香型风格显着性的作用
        6.2.3 主要栽培措施因素对清香型风格显着性的影响
        6.2.4 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贡献率)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大理特色优质烟叶品质区划研究
    7.1 材料与研究方法
        7.1.1 基础数据
        7.1.2 大理烟区品质区划的科学分级
        7.1.3 构建分级因子指标验证体系
    7.2 品质区划的经验判断初步分级结果
        7.2.1 经验判断依据
        7.2.2 经验判断指标系统
        7.2.3 经验判断法的筛分流程
    7.3 品质区划经验判断分级结果
        7.3.1 大理州烟叶品质区划一级区域划分结果
        7.3.2 大理州烟叶品质区划二级选点划分结果
        7.3.3 大理州差异化烟叶品质区域划分
    7.4 差异化烟叶原料基地分区概述
        7.4.1 东南部清香型特色烟叶典型产区
        7.4.2 西南部清香型特色烟叶次典型产区
        7.4.3 中北部清香型特色烟叶一般产区
第八章 大理特色优质烟叶后备新品种筛选研究
    8.1 材料与方法
        8.1.1 供试品种
        8.1.2 试验地点
        8.1.3 试验方法
        8.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8.1.5 数据分析方法
    8.2 结果与分析
        8.2.1 主要农艺性状
        8.2.2 主要经济性状
        8.2.3 产量稳定性分析
        8.2.4 主要化学成分含量
        8.2.5 感官评吸质量
        8.2.6 致香物质含量
    8.3 小结
第九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94份烟草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烟草种质资源对烟草行业的影响
        1.1.1 烟草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1.1.2 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1.2 烟草制品的安全性
        1.2.1 烟草制品中的有害成分
        1.2.2 烟草制品的减害措施
        1.2.3 烟草特有亚硝胺
    1.3 评价烟草质量的化学指标
        1.3.1 烟叶中的糖类物质
        1.3.2 烟叶中的烟碱、总氮和蛋白质
        1.3.3 烟叶中的氯和钾
        1.3.4 其它衍生化学指标
    1.4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目的和主要内容
        1.4.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4.2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
        1.4.3 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烟草材料遗传背景的分析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烟草种质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烟草总 DNA 的提取结果
        2.2.2 烟草 SSR 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
        2.2.3 烟草 MFLP 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
        2.2.4 所有烟草品种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2.2.5 具有代表性的烟草品种的挑选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代表性烟草材料中特有亚硝胺的含量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烟叶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类型烟叶中 TSNAs 的含量
        3.2.2 不同烤烟烟叶中 TSNAs 的含量
        3.2.3 相同烟叶中 4 种 TSNAs 的含量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代表性烟草材料中评价其质量的化学成份的含量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烟叶材料
        4.1.2 检测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19 种调制烟叶中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
        4.2.2 19 种调制烟叶中烟碱、总氮和蛋白质的含量
        4.2.3 19 种调制烟叶中钾和氯的含量
        4.2.4 19 种调制烟叶中的糖碱比、氮碱比和施木克值
        4.2.5 烟叶中 7 种指标性成分与 TSNAs 含量间的相关性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6)不同氮用量和追肥时期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氮素的生理作用
    1.2 烟草氮素营养研究现状
    1.3 氮素对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1.4 氮素对烟草产量、品质的影响
    1.5 氮素对烟草生理特性的影响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点与田间管理
    3.2 试验设计
    3.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4 统计分析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氮素用量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4.2 追肥时期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施氮量和追肥时期对白肋烟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5.2 施氮量和追肥时期对白肋烟土壤营养状况的影响
    5.3 施氮量和追肥时期对烟株生育过程中烟碱和总氮含量积累的影响
    5.4 施氮量和追肥时期对晾制后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5 施氮量和追肥时期对晾制后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Abstract

(8)氮素对晒红烟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烟株对氮素的吸收与分配
    1.2 氮素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1.3 氮素对烟草生理特性的影响
    1.4 氮素对烟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5 氮素对烟草大中量矿质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1.6 烟草的有机营养
2 引言
    2.1 研究依据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与思路
3 材料和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设计
        3.2.1 氮素用量试验
        3.2.2 氮磷钾配比试验
        3.2.2 有机肥用量试验
    3.3 测定项目和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氮素用量试验
        4.1.1 氮用量对晒红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4.1.1.1 氮用量对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4.1.1.2 氮用量对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4.1.1.3 氮用量对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4.1.2 氮用量对叶片生理特性和荧光特性的影响
        4.1.2.1 氮用量对叶片中 NR 活性的影响
        4.1.2.2 氮用量对叶片中 INV 活性的影响
        4.1.2.3 氮用量对叶片中 NR/INV 的影响
        4.1.2.4 氮用量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1.2.5 氮用量对叶片荧光特性的影响
        4.1.3 氮用量对各器官总氮和烟碱含量的影响
        4.1.4 氮用量对茎叶中大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4.1.5 氮用量对调制后烟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4.1.6 氮用量对调制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4.1.6.1 氮用量对调制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4.1.6.2 氮用量对调制后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
        4.1.6.3 氮用量对调制后烟叶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4.2 氮磷钾配比试验
        4.2.1 氮磷钾配比对晒红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4.2.1.1 氮磷钾配比对晒红烟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4.2.1.2 氮磷钾配比对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4.2.1.3 氮磷钾配比对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4.2.2 氮磷钾配比对生理特性和荧光特性的影响
        4.2.2.1 氮磷钾配比对叶片中 NR 活性的影响
        4.2.2.2 氮磷钾配比对叶片中 INV 活性的影响
        4.2.2.3 氮磷钾配比对叶片中 NR/INV 的影响
        4.2.2.4 氮磷钾配比对晒红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2.5 氮磷钾配比对叶片荧光特性的影响
        4.2.3 氮磷钾配比对各器官总氮和烟碱含量的影响
        4.2.4 氮磷钾配比对各器官中大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4.2.5 氮磷钾配比对调制后烟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响
        4.2.6 氮磷钾配比对调制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4.2.6.1 氮磷钾配比对调制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4.2.6.2 氮磷钾配比对调制后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
        4.2.6.3 氮磷钾配比对调制后烟叶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4.3 有机肥用量试验
        4.3.1 有机肥用量对晒红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4.3.1.1 有机肥用量对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4.3.1.2 有机肥用量对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4.3.1.3 有机肥用量对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4.3.2 有机肥用量对各器官总氮和烟碱含量的影响
        4.3.3 有机肥用量对叶中大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4.3.4 有机肥用量对调制后烟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响
        4.3.5 有机肥用量对调制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4.3.5.1 有机肥用量对调制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4.3.5.2 有机肥用量对调制后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
        4.3.5.3 有机肥用量对调制后烟叶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四、氮对深色晾烟中非还原氮和烟草特有亚硝胺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白肋烟烟叶硝酸盐积累和调控对TSNA形成的影响[D]. 李亚飞.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1)
  • [2]基于前体物控制降低白肋烟特有亚硝胺农艺技术研究[D]. 陈翔. 安徽农业大学, 2017(01)
  • [3]我国主要晒红烟产区烟叶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的研究[D]. 丁睿.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11)
  • [4]云南大理特色优质烤烟品质差异化及区划研究[D]. 宗浩.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5]94份烟草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分析[D]. 何其芳. 华南理工大学, 2012(12)
  • [6]不同氮用量和追肥时期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D]. 李兰周. 河南农业大学, 2009(06)
  • [7]氮对深色晾烟中非还原氮和烟草特有亚硝胺的影响[J]. Boshoff H J,孙希芳. 中国烟草学报, 2004(06)
  • [8]氮素对晒红烟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的影响[D]. 方明. 河南农业大学, 2004(03)

标签:;  ;  ;  ;  

氮对深色烤烟中非还原氮和烟草特有亚硝胺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