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左胸颈两切口行食管癌切除术(附1125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石岩[1](2019)在《食管鳞癌术前淋巴结评估的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食管鳞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国是食管鳞癌的高发国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淋巴结转移是食管鳞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最为重要的因素。手术治疗仍是目前食管癌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因此完善的术前评估对于手术病人的选择、手术方式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准确的术前淋巴结状态评估仍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和超声内镜(EUS)是食管癌术前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但对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评估的准确性还存在争议。本项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价目前影像学方法评估淋巴结状态的有效性,提出基于术前临床评估的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预测模型,并进一步指导术中淋巴结清扫。方法:本研究连续性回顾了 2009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鳞癌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获取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并通过电话、门诊等方法对所有术后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及筛选。通过对比术前影像学检查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评估胸部增强CT及超声内镜在术前淋巴结评估中的有效性,讨论影响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病理因素。基于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出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以提高术前淋巴结评估的有效性;进一步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提出基于术前临床分期的食管鳞癌预后预测模型。应用列线图(Nomogram)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及预后预测模型进行可视化的展示。应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结清扫数目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讨论术前增强CT扫描所反映的淋巴结状态对淋巴结清扫的指导作用,利用X-tile软件确定与患者生存相关性最显着的淋巴结清扫数目阈值,提出基于术前CT评估的淋巴结清扫策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0例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鳞癌患者,全部患者均在术前接受增强C T扫描评估,其中2 41例同时接受了超声内镜检查。167例患者(41.8%)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胸部增强CT在术前评估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51.5%,特异度为57.5%,阳性预测值为46.5%,阴性预测值62.3%,总体准确率为55.0%。而超声内镜在术前评估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44.0%,特异度为60.2%,阳性预测值为44.0%,阴性预测值60.3%,总体准确率为53.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性并无显着差异。胸部增强CT联合超声内镜检查诊断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7.0%,特异度为36.9%,阳性预测值为46.4%,阴性预测值为69.3%,总体诊断准确率为53.5%,与单一增强CT或超声内镜评估相比,联合诊断的灵敏度显着提高,而诊断特异度则显着降低,但整体诊断准确率没有得到显着改善。单因素分析提示铁蛋白水平(P=0.065)、肿瘤大小(P=0.001)、肿瘤临床T分期(P<0.001)、淋巴结影像学表现(P=0.022)、肿瘤病理T分期(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86)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多因素分析提示仅有肿瘤T分期是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3)。将术前铁蛋白水平、影像学临床T分期及N分期作为淋巴结转移预测因子,构建了基于术前临床评估的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该模型的AUC值为0.695,有助于提高术前评估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性。术前影像学评估所示的淋巴结转移状态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显着相关,影像学可见淋巴结转移征象提示患者预后不良(P=0.001),而超声内镜临床T分期也与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显着相关(P=0.008)。在肿瘤标记物中术前铁蛋白、AFP及CA19-9水平也能够影响患者的术后生存预期。基于术前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构建了食管鳞癌预后预测模型,可在术前有效预测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的生存预后。对于术后病理证实不存在淋巴结转移的pN0期食管鳞癌患者,术前增强CT所示淋巴结转移状态(P=0.027)仍能够显着影响患者预后,并且与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P=0.010)相关。对于术前增强CT评估淋巴结转移阳性的pN0期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达到15个及以上,可显着改善患者预后(P=0.036),而T3-T4期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则需要达到17个,才能够使患者得到生存获益(P=0.037);而术前增强CT扫描未见淋巴结转移征象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达到12个及以上就能使患者生存获益(P=0.019),而pT1-2N0期患者则只需清扫7个及以上淋巴结可改善患者预后(P=0.032)。结论:食管鳞癌患者的术前淋巴结转移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术前胸部增强CT和超声内镜评估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性还尚不能令人满意,准确判断淋巴结转移状态仍是一项较为困难的工作。本研究提示联合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指标的综合术前评估可以提高对转移性食管鳞癌的鉴别能力,并有效反映患者术后的总体生存预后,有助于外科医生在术前更加全面细致的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且术前增强CT扫描对于术中的淋巴结清扫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术前CT扫描提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中的淋巴结清扫需要更加系统和细致,从而保证病理分期的准确,并使患者得到生存获益。
辛慰[2](2017)在《机械吻合与僧帽状浆肌瓣包埋手工吻合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对比》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一种起源于食管粘膜上皮和食管腺体的恶性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全球排第6(我国第5),每年新发病例约28.7万。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地区是我国河南省的林州、辉县等地。目前对于食管癌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以外科治疗占主导地位的的综合治疗。但是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尤其以吻合口瘘最为常见,据报道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约为3-5%,病死率则高达11%。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吻合口并发症,多种吻合方式被提出并运用于临床。目前我院采用的主要是僧帽状浆肌瓣包埋手工吻合与机械吻合两种。为了对比分析这两种吻合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短期术后生活质量本文设计了一项随机对照实验,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19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96例行机械吻合,89例为鳞癌,6例为腺癌,1例腺鳞癌;98例行僧帽状浆肌瓣包埋吻合,86例为鳞癌,腺癌患者9例,2例腺鳞癌,1例术后病理为小细胞癌。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资料及围手术期并发症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随访内容主要为包括吻合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我们使用食管癌患者专用的生命质量评测量表EORTC QLQ-C30及QLQ-OES18对患者定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222.8±15.1min VS 210.9±13.6 min,(P>0.05)、术中出血量195.6±77.4ml VS 187.2±69.1ml,(P>0.05)、淋巴结清扫数19.8±2.1个VS 21.3±2.4个,(P>0.05)、术后禁食天数10.2±1.3d VS 6.8±1.1d,(P>0.05)、住院天数19.9±1.9d VS 15.9±2.0d,(P>0.05)、术中输血率3.1%VS 4.2%(P>0.05)及术后转ICU人数7.1%VS 5.2%(P>0.05)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手工吻合组手术费用(10652.4±2317.6元VS15727.6±3985.2元)及住院费用(39958.3±3687.3元VS 43824.7±6115.6元)明显低于机械吻合组(P<0.05)。两组患者在吻合口瘘发生率(8.2%VS 5.2%)、吻合口狭窄发生率(4.1%VS 7.3%)、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11.2%VS 9.4%)、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4.1%VS 5.2%)、乳糜胸发生率(3.1%VS 2.1%)、心律失常发生率(7.1%VS9.4%)、胃排空延迟发生率(8.2%VS 6.3%)以及胸腹腔感染发生率(1.0%VS3.1%)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浆肌瓣包埋手工吻合组在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3.1%VS 10.4%)略低于机械吻合组。浆肌瓣包埋手工吻合组术后情绪功能以及术后经济困难评分等方面略优于机械吻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浆肌瓣包埋手工吻合组在术后返流症状评分方面略优于机械吻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条目无明显差异。结论浆肌瓣包埋手工吻合组患在手术费用、住院费用、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略优于机械吻合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禁食天数、住院天数、肿瘤学结果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别。浆肌瓣包埋手工吻合组患者术后情绪功能评分、经济困难评分及返流症状评分略优于机械吻合组,但是在其他指标两者水平接近。总之,浆肌瓣包埋手工吻合可认为是一种与机械吻合基本效果相当食管癌根治术式,但是对术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不如机械吻合方便学习掌握。
图尔霍·麦图松(Turghun Ma ttursun)[3](2017)在《食管癌切除术后围术期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围术期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s回归模型。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食管癌850例,根据围术期及住院期间结局分为死亡和非死亡各一组,将64个可能对食管癌手术死亡有相关影响的常见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计算机用logistics回归模型研究食管癌围术期与死亡原因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总结实际意义。结果:850例食管癌中手术死亡39例,手术死亡率4.59%。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64个因素中,25个因素与食管癌切除术后围术期死亡有关,分别为民族,年龄,术前合并症,术前血红蛋白值,手术切除方式,吻合方式,吻合水平,手术年代,术后白蛋白值,肠内营养时间,ICU治疗时间,心律失常,肺炎、肺部感染,重症肺炎,单侧胸腔积液,双侧胸腔积液,感染性休克,MODS,吻合口瘘,乳糜胸,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呼吸循环衰竭,缺血缺氧综合征等,统计学差异有意义(显着性)(p<0.05,具体变量定义详见下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手术年代,术后白蛋白值,肠内营养时间,心律失常,MODS,乳糜胸,呼吸衰竭等因素P<0.05,有统计学意义,为本研究食管癌围术期死亡原因独立危险因素并进入进入回归方程,获得预测模型为:P=1/1+e^(2.951X25+1.922X27+0.445X30-2.066X32+4.313X50+2.333X55-2.689X58-8.999),(0≤P≤1)。结论食管癌围术期死亡原因分析中,手术年代、术后白蛋白值、心律失常、MODS、乳糜胸、呼吸衰竭等为本研究食管癌围术期死亡原因独立危险因素并进入回归方程,并获得预测模型;欲降低食管癌围术期死亡,需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疗技术,并在围术期严密观察和评估血清白蛋白值,科学并谨慎开始肠内营养时间,积极预防术后发生心律失常、MODS、乳糜胸、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并尽早处理。
徐克平,臧豹[4](2016)在《食管癌外科手术现状与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食管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居全部恶性肿瘤第9位;中国大陆发病率为16.7/10万,居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率为13.4/10万,居第4位。由于早期诊断不易,就诊时70%80%的患者已经进入临床中晚期,总的5年生存期约30%。对于早期食管癌,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范围及手术方法,国内外专家尚有不同看法。欧美一
刘海青[5](2015)在《吻合器吻合与手工舌状浆肌瓣覆盖吻合在食管癌颈部吻合术中的应用对比》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EC)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出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两大特征。EC的发病率呈明显的地区性分布差异,我国华北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和河北省磁县均属于食管癌高发区。目前,外科手术仍是EC治疗的主要手段。由于EC存在多点起源,癌灶散在、互不连续的特点,因此,尽量切除较多的食管是手术治疗EC的基本要求之一。由于食管胃颈部吻合术能切除较多的食管,最大程度降低吻合口的局部复发率,因而是治疗EC广泛采用的手术方式。但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主要包括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为减少颈部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医院采取了多种吻合方法,如隧道式吻合、全层吻合、侧侧吻合、机械吻合等。目前我院食管胃颈部吻合主要有圆形吻合器吻合和手工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吻合两种吻合方式。为比较两种吻合方式的优劣,本研究比较了分别接受吻合器吻合(99例)、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吻合(90例)手术EC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住院费用、吻合口瘘例数及程度、吻合口狭窄例数及程度、食管反流程度等,为食管癌颈部吻合术采取何种方式吻合,提供参考依据。目的探讨在食管癌颈部吻合术中,吻合器吻合与手工舌状浆肌瓣覆盖吻合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确定个体化食管癌颈部吻合术判定标准,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189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经左开胸实施双野淋巴结清扫及食管管状胃颈部吻合术,其中吻合器吻合99例,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吻合90例,两组患者术后病理上下切缘均为阴性。比较分析两种吻合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手术住院费用、吻合口瘘例数及程度、吻合口狭窄例数及程度、食管反流程度等参数,确定两种术式的利弊。结果1.吻合器吻合组99例患者4例(4.0%,n=99)发生吻合口瘘,舌状浆肌瓣覆盖吻合组90例患者中11例(12.2%,n=90)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器组与舌状浆肌瓣覆盖组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32)。2.吻合器组中7例(7.1%,n=99)发生吻合口狭窄,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吻合组中8例(8.9%,n=90)发生吻合口狭窄。两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0.24)。3.吻合器组中35例(35.4%,n=99)发生反流性食管炎,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吻合组中21例(21.1%,n=90)发生反流性食管炎,两组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69)。4.吻合器组平均住院费用(13356.8±60.7元)显着高于舌状浆肌瓣覆盖吻合组平均住院费用(12147.6±62.5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34.86)。5.吻合器组平均住院天数(19±1.5d)低于舌状浆肌瓣覆盖吻合组(21±1.8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8.33)。6.吻合器组平均手术时间(181.3±5.7min)和舌状浆肌瓣覆盖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180.6±6.2mi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0.81)。7.吻合器组平均术中出血量(239±76m1)和舌状浆肌瓣覆盖吻合组平均术中出血量(242±72m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0.28)。结论在颈部食管管状胃的两种吻合术式中,圆形吻合器吻合术操作简单,初学者容易掌握,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但其术后返流发生率高,增加住院费用;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吻合术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但其术后抗返流效果好,可减少住院费用。两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区别。两种吻合方式各有利弊,在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患者病情、经济及身体状况确定最佳手术方式。
张吉超[6](2014)在《纵隔引流管在经左胸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0万人因食管癌死亡。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之一,以农村为着。目前外科治疗仍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术后需要在开胸一侧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目的是排除胸腔内因手术创伤引起的积血、积液及气体等具有刺激性的物质,以消灭死腔,促进炎症消退,恢复和保持胸腔内负压,促使肺尽快复张,防止发生各种心肺并发症。吻合口瘘、心肺并发症是食管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吻合口瘘导致的后果最为严重。国外文献报道,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约为2%-15%,其致死率可达50%左右。本课题对我院60例经左胸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术中在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基础上放置纵隔引流管;另外选择60例同期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病例在引流量、胸管拔除时间、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探讨食管癌切除术中放置纵隔引流管在防治心肺并发症、吻合口瘘等方面的效果及意义;同时通过对两组右胸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经左胸食管癌切除术中放置纵隔引流管对术中右侧纵隔胸膜破裂的患者在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方面是否具有特殊的意义。方法:食管癌患者120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36例,年龄42-74岁;鳞癌108例,腺鳞癌5例,腺癌7例。120例患者中的60例按时间顺序取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需要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术前均有胃镜病理证实),设为研究组,术中在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基础上放置纵隔引流管;另外60例患者来自同期就诊于我院同样需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设为对照组,术中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未放置纵隔引流管。120例患者中78例行颈部吻合(研究组41例,对照组37例),42例行胸内吻合(研究组19例,对照组23例)。通过观察记录研究组中纵隔引流管与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量、研究组与对照组引流总量、右胸穿刺引流次数、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心肺并发症及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纵隔引流管在经左胸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研究组两引流管的引流总量平均水平为(753.6±136.4)ml,对照组胸腔引流管引流量平均水平为(594.7±116.8)ml,研究组的引流总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中纵隔引流管的引流量平均水平为(536.8±108.3)ml,约占胸腔总引流量的70%;3.研究组胸腔引流管的拔除时间平均水平为(3.2±0.5)天,对照组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为(3.3±0.6)天,对照组胸管拔除时间要略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吻合口瘘研究组4例,对照组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肺部并发症研究组8例,对照组18例,对照组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心律失常研究组12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术中右侧纵隔胸膜破裂24例,对照组2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术后右胸穿刺引流研究组5例,对照组1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术中右侧纵隔胸膜破裂的食管癌患者中,术后右胸穿刺引流研究组4例,对照组1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纵隔引流管明显降低了经左胸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其是否刺激机体产生渗出液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2.纵隔引流管明显降低了右侧纵隔胸膜破裂患者右胸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术中右侧纵隔胸膜破裂的患者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3.纵隔引流管对经左胸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没有明显的预防作用;4.纵隔引流管对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拔除时间无明显影响;5.食管癌术后约70%的胸腔引流来自创面。
李毅[7](2014)在《Ivor-Lewis与左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左开胸与Ivor-Lewis手术(右胸上腹两切口)治疗食管胸中段鳞癌(cT2NoMo)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淋巴结阳性率、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当日胸液少于100ml拔除为准)、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呼吸困难)、吻合口瘘发生率、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材料与方法:68例患者均为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手术病例,均经临床诊断(钡餐造影、胸部CT、颈部及腹部彩超、超声内镜、病理切片)证实为食管胸中段鳞癌(cT2N0M0)。术前检查完善,严格排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既往有风湿、类风湿病的患者。38例患者行Ivor-Lewis手术,30例患者行左开胸手术。手术主刀医师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技术娴熟的带组医师进行。结果:左开胸与Ivor-Lewis手术在手术时间[(333.62±16.216) min;(241.32±17.982)min;]、淋巴结清扫个数[(32.6±9.349);(20.7±7.577)]、淋巴结阳性率[(57.9)%;(9.33)%]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6±3.021)d;(6±4.015)d]、肺部并发症发生率[(2.63)%;(0.00)%]、吻合口瘘发生率[(0.00)%;(2.63)%]、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2.63)%;(0.00)%]、术后住院时间[(17±3.210)d;(16±2.798)d]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在手术难度、风险、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各有特点,但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胸中段癌(cT2N0M0)清扫淋巴结更彻底,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及愈后,推荐采用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胸中段癌(cT2N0M0)。
黄耀联[8](2011)在《食管癌手术入路及并发症防治的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食管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及治疗已成为广大胸外科医生的共识,目前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手段。作者结合文献就近年来食管癌切除手术的入路问题及主要并发症防治措施的研究进
王庆淮[9](2010)在《经左胸左颈部切口胃食管弧形外翻吻合治疗食管癌的应用研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的第2位,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平均病死15万人[1]。手术治疗仍是其最基本的方法。据资料证明在选择不同切口手术,其术后并发症有差异。本文就近年来国外经左胸左颈部切除食管癌颈部吻合术,在治疗食管癌的应用选择及国内临床应用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李永标,左传田,黄民平,覃文办,周奉辉,陆文西[10](2010)在《左胸颈两切口行老年胸中、下段食管癌切除术的体会》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左胸颈两切口切除中、下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老年中、下段食管癌患者15例,采用左胸颈两切口切除中、下段食管癌病灶。结果15例均成功,手术时间175~330min,术中失血150~800ml,术后胸引流管留置时间2~7d。按国际TNM分期,Ⅱ期3例,Ⅲ期9例,Ⅳ3例。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对于老年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采用左胸颈两切口是安全的。
二、经左胸颈两切口行食管癌切除术(附1125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左胸颈两切口行食管癌切除术(附112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食管鳞癌术前淋巴结评估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术前影像学评估方法 |
2.3 手术方法 |
2.4 术后病理检查与病理分期 |
2.5 术后随访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
3.2 术前影像学评估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性 |
3.3 基于术前临床评估的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 |
3.4 基于术前临床评估的食管鳞癌预后预测模型 |
3.5 术前增强CT淋巴结评估对术中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
4 讨论 |
4.1 术前影像学评估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性 |
4.2 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 |
4.3 食管鳞癌预后影响因素 |
4.4 术前CT评估对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
4.5 本研究创新点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2)机械吻合与僧帽状浆肌瓣包埋手工吻合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及缩略语对照 |
前言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手术方法 |
1.3 观察随访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
2.3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估 |
2.4 两组患者术后食管癌补充量表评估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微创外科治疗食管癌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3)食管癌切除术后围术期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分组 |
1.2.1 肿瘤特征 |
1.2.2 手术特征情况 |
2.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死亡率与死亡原因 |
3.2 影响食管癌手术死亡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3 与食管癌手术期死亡有关联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
4 建立预测模型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4)食管癌外科手术现状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发展眼光评价食管癌手术方式 |
1.1经左胸切除食管后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 |
1.2经左胸切除食管后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 |
1.3经左胸切除食管后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
1.4经右胸和上腹正中径路切除食管后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Ivor Lewis术式) |
1.5经右胸-腹正中-颈部三切口食管切除术(Mc Keown术式) |
2 更加注重清扫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 |
3正确看待清扫食管癌的三野淋巴结 |
4 如火如荼开展食管癌微创手术 |
5 精准把握研究新的吻合技术 |
6更新观念开展管状胃的临床应用 |
7 结语 |
(5)吻合器吻合与手工舌状浆肌瓣覆盖吻合在食管癌颈部吻合术中的应用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纵隔引流管在经左胸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生导师和课题指导小组成员介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2.1.2 主要器材的选择 |
2.2 研究方法 |
2.2.1 术前准备 |
2.2.2 麻醉 |
2.2.3 手术操作 |
2.2.4 术后相关操作及处理 |
2.3 与研究相关术后并发症的评定 |
2.4 各临床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
3.2 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右侧纵隔胸膜破裂、术后右胸穿刺率间的关系 |
第四章 讨论 |
4.1 食管的正常解剖及特点 |
4.2 食管癌的发病及危险因素 |
4.3 食管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
4.4 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
4.5 食管癌的术后并发症及胸腔引流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Ivor-Lewis与左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9)经左胸左颈部切口胃食管弧形外翻吻合治疗食管癌的应用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食管临床解剖 |
2 食管癌地理分布 |
3 食管癌的病因学 |
4 手术治疗方式 |
5 手术并发症 |
(10)左胸颈两切口行老年胸中、下段食管癌切除术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前准备 |
1.3 手术方法 |
1.4 术后处理 |
2 结 果 |
2.1 手术情况 |
2.2 术后病理类型 |
2.3 术后并发症 |
3 讨 论 |
四、经左胸颈两切口行食管癌切除术(附1125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食管鳞癌术前淋巴结评估的临床意义[D]. 石岩. 浙江大学, 2019(03)
- [2]机械吻合与僧帽状浆肌瓣包埋手工吻合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对比[D]. 辛慰. 郑州大学, 2017(02)
- [3]食管癌切除术后围术期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D]. 图尔霍·麦图松(Turghun Ma ttursun). 新疆医科大学, 2017(10)
- [4]食管癌外科手术现状与进展[J]. 徐克平,臧豹. 实用老年医学, 2016(02)
- [5]吻合器吻合与手工舌状浆肌瓣覆盖吻合在食管癌颈部吻合术中的应用对比[D]. 刘海青. 新乡医学院, 2015(02)
- [6]纵隔引流管在经左胸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D]. 张吉超. 济南大学, 2014(01)
- [7]Ivor-Lewis与左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比较[D]. 李毅. 山西医科大学, 2014(12)
- [8]食管癌手术入路及并发症防治的进展[J]. 黄耀联.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02)
- [9]经左胸左颈部切口胃食管弧形外翻吻合治疗食管癌的应用研究现状[J]. 王庆淮. 海南医学, 2010(24)
- [10]左胸颈两切口行老年胸中、下段食管癌切除术的体会[J]. 李永标,左传田,黄民平,覃文办,周奉辉,陆文西. 广西医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