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湘南烤烟平衡施肥(论文文献综述)
张静,靳志丽,王兴祥,周志高[1](2021)在《湘南典型植烟土壤养分供应及烟株吸收特征》文中认为养分是烤烟生长与烟叶品质形成的基础,为探究烤烟大田生育期间土壤养分供应、烟株养分吸收以及两者匹配情况及其与烟叶品质的关系,本研究测定和分析了湘南目前施肥模式下典型植烟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表观肥料养分利用率、烟株养分吸收以及有关烟叶品质指标,并监测了烤烟大田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温湿度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施氮总量较高(183 kg/hm2),且基施氮量占比高(48.4%),烤烟大田生育前期(0~36 d)土壤速效养分丰富,但烟株生长较慢,导致当季肥料养分利用率不高;(2)最后一次追肥时间(43 d)偏晚,使得后期烟株脱氮困难,造成顶叶和上二棚叶烟碱含量过高,还原糖含量偏低;(3)早春低温是烤烟大田生育前期烟株生长缓慢的重要影响因子。针对目前施肥模式与烟株养分需求不匹配问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减施基肥、适时适量追肥的优化施肥模式以及应用控缓释肥料、促生微生物、高效多功能叶面肥和施加外源碳等对策。
李秀春[2](2021)在《植物残体堆肥对湘南土壤理化特性及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湖南郴州植烟土壤复种指数升高,化肥过度施用和烤烟连作等致使植烟土壤结构和土壤质量变差,进而直接影响烤烟的生长。为解决湖南郴州烟区土壤问题,提高烟叶产质量,本研究从植物残体堆肥的理化性状、养分释放规律、根际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和烤烟生长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如下:一、植物残体堆肥的理化性质。通过对湖南郴州不同烟区采集的36份植物残体堆肥样本分析得出:样本水稳性粒级主要以≥2 mm的大颗粒和≤0.106 mm的黏粒为主;p H在适宜烟草生长的范围之内,均值为6.13,变异系数0.08;速效钾含量丰富,均值为547.92 mg/kg,变异系数为0.78;13C-NMR图谱官能团分析得出有机碳以芳香碳为主。综合上述结果得出植物残体堆肥可以改善湖南郴州烟区粘性大,通透性差等问题,各项养分含量均较丰富,能够满足湘南烟叶生产的要求。二、通过对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处理下养分释放分析得出:施用植物残体堆肥会提高土壤p H和硝态氮含量,降低土壤铵态氮含量;施用植物残体堆肥的处理土壤净矿化速率先增加后降低且显着高于CK,8%处理效果最优;施用植物残体堆肥会抑制土壤氮素的矿化;8%植物残体堆肥下有效磷和速效钾释放量显着增加,到第28 d时8%植物残体堆肥下有效磷释放量达到了100%以上。三、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植物残体堆肥施用量对烟草苗期根际土壤p H、土壤养分、根系形态及烟苗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a.与CK相比,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处理均能显着提高根际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而降低根际p H 0.37~0.59个单位;b.与CK相比,2%、4%和8%的植物残体堆肥下烟株地上部干物质量分别增加21.94%、38.76%和80.24%,根系干物质量分别增加67.50%、92.50%和87.50%;施用植物残体堆肥处理能显着增加植株根系总根长、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c.与CK相比,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处理能显着增加烟株地上部氮磷钾积累37.88%~88.05%、48.95%~55.77%和34.16%~109.33%;显着增加根系氮磷钾元素积累量71.17%~97.75%、45.34%~66.91%和87.27%~128.99%。综上,8%的植物残体堆肥在改善土壤养分、增加烟株苗期生物量以及提升烟株养分积累方面均具有显着效果。四、采用小区试验分析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土壤微生物及烤烟生长的影响。得出倍量植物残体堆肥(12000 kg/hm2)能提高土壤细菌α多样性指数和特有菌种数。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是各处理土壤细菌门水平排名前三的菌门,倍量植物残体堆肥(12000 kg/hm2)均提高了烤烟根、茎和叶生物量,根和叶生物量增幅在10.92%~27.58%和35.78%~51.11%;倍量植物残体堆肥(12000 kg/hm2)烤烟产量和产值增幅在15.25%~44.12%和16.15%~35.78%,而且能提高上中等烟比例。
杨丽丽[3](2020)在《化肥氮减施对烤烟产质量影响及技术经济评价》文中指出烤烟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也是生产投入相对较高的一种作物,其中肥料投入成本占相当大比例。过量施用化肥对烤烟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均会构成威胁,影响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为减少化肥用量,分别在湘南稻作烟区、湘西北山地烟区开展了烤烟化肥氮减施增效技术研究,以期为湖南烟区的烤烟施肥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稻作烤烟适当增密可减少氮肥用量。在湘南稻作烟区,采用种植密度(13890株/hm2、16680株/hm2、18195株/hm2)、氮肥施用量(120kg/hm2、142.5kg/hm2、165kg/hm2)的双因素田间试验,研究了烤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烤烟效应。结果表明:(1)随施氮量的增加,烤烟农艺性状、叶绿素、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均呈上升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烤烟株高、茎围、叶面积降低,SPAD值、净光合速率呈先增后降趋势;氮肥与密度互作对农艺性状、光合特性的影响显着。(2)以种植密度18195株/hm2和施氮量142.5kg/hm2、种植密度13890株/hm2和施氮量120kg/hm2的处理组合上、中部烤后烟叶物理特性较优;以种植密度18195株/hm2和施氮量120kg/hm2、种植密度16680株/hm2和施氮量120kg/hm2的处理组合上、中部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较优;以种植密度18195株/hm2和施氮量142.5kg/hm2的处理组烤后烟叶经济性状较优。(3)烟叶物理特性主要受种植密度(贡献率34.46%)和施氮量(贡献率36.18%)影响,烟叶化学成分主要受施氮量(贡献率48.71%)影响,烟叶经济性状主要受种植密度(贡献率41.28%)影响。湘南稻作烟区以种植密度为18195株/hm2、施纯氮142.5kg/hm2组合表现较优。(2)稻作烤烟有机肥可替代50%~75%化肥氮。在湘南稻作烟区,设计了化肥氮替代0%、25%、50%、75%、100%等5个处理,研究了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烤烟农艺特性、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分配、养分积累分配、肥料利用效率、经济性状和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50%有机肥氮和75%有机肥氮处理的烤烟农艺性状表现较优。(2)增施有机肥氮可提高烤烟生长发育期内叶绿素含量及烤烟生长后期光合特性,增加烟株总干物总重,促进烟株氮磷钾量积累,提升烤烟肥料利用率。(3)增施有机肥氮处理化学成分及协调性、评吸质量均高于100%化肥氮处理。(4)除100%有机肥氮施用比例物理特性、经济性状低于100%化肥氮外,有机肥氮和化肥氮配施比例均可提高烟叶化学、产量、产值,以50%有机肥用量经济效益表现最佳,其次是75%有机肥用量。(3)山地烤烟翻压绿肥可减施化肥氮9~18 kg/hm2。在湘西山地烟区,种植箭筈豌豆、黑麦草绿肥,设计减施氮量0 kg/hm2、9kg/hm2、18kg/hm2、27kg/hm2等4个水平,研究了减氮量对烤烟农艺特性、叶绿素动态变化、冠层指标、光合特性、经济效果和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翻压箭筈豌豆、黑麦草作绿肥后,不同施氮量对烤烟效应影响显着。(2)翻压箭筈豌豆后减氮9~18kg/hm2处理的农艺性状、烟叶冠层指标、光合特性、烟叶物理特性与不减氮处理差异不显着,但烟叶化学成分、糖碱比、糖氮比、钾氯比、上等烟比例、产量、产值、经济效益显着优于对照组和不减氮处理。(3)翻压黑麦草后减氮9kg/hm2处理的农艺性状、烟叶冠层指标、光合特性和上部烟叶物理特性、产量与不减氮处理差异不显着,但其中部烟叶糖碱比、糖氮比、上等烟比例、产值显着优于对照组和不减氮处理。(4)翻压绿肥箭筈豌豆、黑麦草后减施氮量过大(27kg/hm2)烤烟物理特性、经济性状低于对照与其它翻压绿肥处理,过量减施氮肥致使烤烟营养失调,影响烤烟叶片生长,降低烤烟产量和产值。(5)翻压绿肥还田应根据绿肥种类和土壤肥力状况适当减少烤烟施氮量;湘西山地烤烟翻压箭筈豌豆作绿肥适宜减施氮量9~18kg/hm2,黑麦草适宜减施氮量为9kg/hm2。(4)烤烟化肥氮减施措施技术经济评价。采用文献研究与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确立评价指标、基于专家组意见多重相关性法确定指标权重、效果测度模型和隶属函数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指数和法计算综合得分等方法构建农艺措施技术经济评价模型,并对湖南烟区具有代表性的化肥氮减施措施技术经济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
杨丽丽,邓小华,徐文兵,齐永杰,罗建钦,吴峰,李伟,李宏光,方明[4](2019)在《稻茬烤烟根区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索稻茬烤烟根区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效应,在湖南省桂阳县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根区施用对烤烟营养生长、光合特性、烟叶质量及经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稻茬烤烟根区施用生物有机肥较条施处理,团棵期最大叶面积可提高24.58%,打顶期茎围、最大叶面积、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可分别提高4.72%、19.29%、14.78%、7.30%、22.64%、5.63%、32.14%,第1次采烤期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可分别提高15.64%、23.82%、30.00%、8.31%、15.26%,有利烤烟营养生长,提高烤烟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②稻茬烤烟根区施用生物有机肥较条施处理的上等烟比例、产量、产值、物理特性指数、化学成分指数、感官评吸总分、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偏生产效益可分别提高5.96%、12.39%、17.51%、5.76%、18.46%、5.43%、12.38%、17.51%,有利于提升烟叶品质,增加产量和产值。③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烟草专用基肥,可提高烟叶评吸质量、上等烟比例和氮肥偏生产效率。④三饼合一生物有机肥代替部分烟草专用基肥根区施用是可行的。
梁兵[5](2018)在《红河烟叶品质特征、影响因子及其提升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调查分析红河烟区烟叶品质与生态环境因子状况及关系,并以生态环境因素为依据对烟区进行区划和质量风格特征定位。在生态因素与烟叶品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影响红河烟叶品质的关键因素,以此为基础开展调控技术研究,集成匹配红河烟区生态环境优势的优质特色烤烟生产关键技术体系,有利于实施红河独特红土高原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布局,有利于实施“原料差异化”战略和特色原料供给,有利于卷烟产品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分析红河州各植烟区县烟叶品质特征表明:整体上红河烟叶化学成分指标含量均值在适宜范围内或接近于适宜范围,烟叶感官质量以弥勒、泸西两县总分最高,其余各县区评吸总分差异不显着。总体表现为:香气质、香气量充足,烤烟香型为清香型,清甜香和干草香为主体香韵,辅以焦甜香、烘烤香。2.通过对红河烟区植烟气象条件、植烟土壤酸碱度、土壤养分和微量元素含量等进行分析发现:总体上,红河州烤烟大田期的温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等气象条件,以及植烟土壤酸碱度、土壤养分和微量元素含量适宜优质烤烟生长需求,87.24%的植烟土壤养分适宜性等级属于Ⅰ-Ⅲ级,适宜性较好;但12.76%植烟土壤适宜性属于Ⅳ级,适宜性稍差。且48.66%植烟土壤有效硼和17.34%土壤交换性镁离子含量偏低,需调整调整现有施肥方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以此为基础,将红河烟区划分为3个主要生态类型区域,并明确各生态类型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1区包括弥勒和泸西两县的15个乡镇,植烟面积2.08万hm2,属于高纬高海拔植烟区域,气候及各项生产条件完全满足生产优质烟叶原料的要求。生态2区包括弥勒、石屏、建水和开远4县共25个乡镇,植烟面积1.67万hm2,属于中纬中海拔植烟区域,气候及各项生产条件能满足生产优质烟叶原料的要求。生态3区包括建水、个旧、蒙自和屏边4县共14个乡镇,植烟面积0.66万hm2,属于低纬高海拔植烟区域,气候及各项生产条件基本满足生产优质烟叶原料的要求。3.在生态区划的基础上,通过对红河烟区3个不同生态类型区域烟叶品质特征及配方功能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 3个生态种植区域的烟叶品质特征:生态1区: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好,清甜香最突出,愉悦性、圆润性、甜度、浸润感优,回甜性好,有11.1%可做高端原料,42.6%用于一类原料,46.3%用于二三类原料;生态2区:烟叶化学成分总体协调性较好,清甜香突出,愉悦性、圆润性、甜度、浸润感较优,回甜性较好,有3.7%可做高端原料,27.8%用于一类原料,61.1%用于二三类原料;生态3区:烟叶化学成分总体协调性一般,清甜香、愉悦性、圆润性、甜度、浸润感与回甜性不如1区和2区烟叶,有11.1%用于一类原料,66.7%用于二三类原料,22.2%用于四五类原料。通过与云南其他典型烟区(昆明、曲靖和保山)的生态条件、烟叶品质对比分析,从烤烟种植生态特色、烟叶质量特色以及配方功能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红河州烟叶原料风格特色。种植生态特色:红河烟区属于中低海拔、大田均温较高、降雨量中等、较强日照区域,土壤养分相对协调。烟叶质量特色:糖、总氮和烟碱含量适宜,钾含量中等;香型为清香型,清甜香和干草香为主体香韵,辅以焦甜香、烘烤香;香气质细腻,香气量充足,透发性好,香气厚实绵长,吃味饱满,浓度浓,杂气有,刺激稍大。配方功能:在卷烟配方中承担强化烟气、夯实烟气底韵、增强香气浓度和透发性的作用。4.通过开展红河烟区气象因子、植烟土壤因子与烟叶品质的关系研究,揭示了红河烟区生态因素与烟叶品质之间的关系:烤烟大田期气候条件(降雨量、均温、日照时数等)是影响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的主要因素,并对烟叶感官评吸质量影响明显,在一定气候条件下,烟叶感官评吸总分较高,且变幅较小;而土壤理化性状对烟叶化学成分有显着影响,且植烟土壤硼和镁元素的缺乏是制约红河烟叶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需针对关键因素开展优化技术研究。5.针对影响烟叶品质的关键因素,开展红河烟叶品质特征提升技术研究。红河烟区中低海拔段小苗膜下最佳移栽期较常规移栽提前10d,高海拔条件下的小苗膜下最佳移栽期与常规移栽节令相同;利用GIS技术对红河州烤烟小苗膜下移栽种植环境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和区划,结合不同海拔段最佳移栽时间,明确了红河各县(市)不同海拔段小苗膜下最适宜栽烟时段;烟区适宜的施肥方法为:有机肥料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25%~50%,硼肥基施1.50kg/hm2或者75mL/hm2兑水225kg喷施,镁肥60kg/hm2掺拌细土 150kg塘施或者15mL兑水15kg叶面喷施。
齐永杰,邓小华,徐文兵,罗建钦,黄崇峻,黄聪光,李宏光,王生才[6](2016)在《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上部烟叶物理性状的影响效应分析》文中提出为明确湘南烤烟的合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通过构建物理特性指数及引入偏Eta2值分析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上部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上部烟叶不同物理特性指标的效应不一致,种植密度主要影响开片度、单叶重和叶片厚度,施氮量主要影响单叶重、含梗率、叶片厚度,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主要影响开片度、含梗率;2种植密度对上部烟叶物理特性的贡献率为29%左右,施氮量为33%左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为38%左右;3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和施氮量的减少,烤烟上部烟叶的物理特性指数增高;4湘南烤烟以种植密度18 195株/hm2、施氮量142.5 kg/hm2处理的上部烟叶物理特性相对较好。
李伟[7](2015)在《湘南湘中烟区烤烟质量风格评价及特色定位》文中研究表明湖南是中国优质烤烟的第四大产区,其所产烟叶在中式卷烟品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对湘南湘中烟区的烤烟进行典型性取样检测的基础上,采用生态学原理、农业区划理论和烟叶质量评价理论,深入剖析湖南浓香型产区的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品质特征和风格特征,区域定位了湘南湘中烟区烟叶风格及细分香型风格类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湘南湘中烟区烤烟外观质量量化评价结果表明:①烟叶发育状况和外观质量整体较好,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泽等指标以“好”、“较好”档次为主。②各外观质量指标分值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③外观质量指数在不同市州产区之间的差异达显着水平;与省外烟区相比,大部分处于较高水平;湘烟3号和云烟97品种显着高于K326;有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⑥不同产烟县市的烟叶外观质量可聚类划分为好、较好、尚好、一般4类。(2)基于灰色效果测度对湘南湘中烟区烤烟物理特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烤烟开片度较好,含梗率较低,平衡含水率适宜,单叶重大,上部烟叶偏厚,下部烟叶的叶质重略低。②在空间分布上,中部烟区开片度、单叶重相对较高,含梗率、平衡含水率相对较低,叶片厚度、叶质重有从南向北递减的分布趋势。③物理特性指数在不同市州、不同县市、不同品种之间差异不显着,在空间分布上以浓香型中部烟区相对较高。④物理特性指标可聚为3类,各类在叶片厚度和叶质重方面存在显着差异。(3)应用模糊数学和GIS技术对湘南湘中烟区烤烟化学成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湖南浓香型烤烟具有中糖高钾的特点。②年度间化学成分指标存在一定差异。③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的空间分布,2011年从西北向南部方向递减,2012年呈斑块状分布。(4)运用雷达图方法对湘南湘中烟区烤烟品质特征感官评价结果表明:①烟叶香气质尚好至较好,香气量尚足至较足,香气尚透发至较透发,微有木质气,微有枯焦气,烟气尚细腻、柔和和圆润,稍有刺激性,稍有干燥感,余味尚净尚舒适。②不同地区之间香气质、烟气细腻程度和柔和程度差异显着,香气量、透发性、烟气圆润感、木质气、枯焦气、干燥感、刺激性和余味差异不显着。③香气质、香气量、透发性、枯焦气、木质气等香气指标,烟气细腻程度和柔和程度以及圆润感、刺激性、干燥感、余味等口感指标的标度值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④感官质量指数的空间分布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5)运用香韵理论对湘南湘中烟区烤烟风格特征感官评价结果表明:①具有尚显着至较显着的浓香型风格,主体香韵中干草香、焦甜香、焦香为尚明显至较明显,辅助香韵中的坚果香、木香、正甜香、辛香为稍明显,香气状态较沉溢至沉溢,烟气浓度稍大至较大,劲头中等至稍大。香韵较河南等其他产区浓香型烤烟丰富,属于典型浓香型烟叶。②各指标空间分布趋势为:浓香型、焦甜香、焦香、辛香从南部向北部递减,干草香从西北部向南部递减,正甜香从西部东南部递减,木香、坚果香呈斑块状分布。(6)湖南浓香型烤烟产区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和质量风格特色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化学成分具有中糖、适碱、高钾和糖碱比适宜的特征。②浓香型风格显着,以焦甜香、干草香、焦香、木香、坚果香、正甜香、辛香为主体香韵,焦甜香、焦香特征突出,香气状态沉溢,浓度和劲头稍大。③上部烟叶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充足,香气较透发,烟气较细腻柔和,且较圆润,余味较净较舒适;稍有枯焦气和木质气,微有生青气和青杂气;稍有刺激性,稍有干燥感,不同产区烟叶的香气质、生青气、木质气、刺激性、干燥感差异显着。④部分化学成分指标对部分香气特征指标具有显着影响。(7)运用图论类方法对湖南浓香型烤烟产区烟叶质量风格特色区域定位研究结果表明:①可分为浓香型风格较显着的典型浓香型烟区和浓香型风格尚显着的较典型浓香型烟区。②湖南浓香型烤烟产区的烟叶风格特色可分为焦甜透发、焦甜厚实、焦香透发、焦香厚实等4种类型。
李平,周清明,杨虹琦,赵松义,杨红武[8](2013)在《湘南烟区气象因子与烤烟理化指标分析》文中认为为了考察湘南烟区气象因子对烤烟烟叶理化指标的影响,收集了湘南烟区30年主要气象资料,并与烟叶理化指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湘南烟区3月份气温、日照时数的变异系数均高于其余月份,并且月活动积温最低,30年中3月日平均气温低于13℃的年份占71.2%;②47月活动积温为2981.40℃,有利于烟草大田生育期生长,但30年中7月平均气温超过35℃的年份占18.0%,易造成"高温逼熟"或高烟碱,进而影响烟叶品质;③3月和6月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条件与烤烟C3F单叶重、含梗率、含水率的相关性较显着。④湘南烟区气象因子与C3F等级烟叶化学指标的显着相关性(P<0.05)高于物理指标,4个主要气象因子中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与化学指标的相关性更加显着(P<0.05)。
王影影[9](2013)在《烤烟典型产区土壤与烟叶铁、锰、铜、锌分布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选取山东临朐、蒙阴、莒县、费县、五莲、诸城,云南南涧、江川,湖南桂阳、江华共10个烤烟种植县的78份耕作层土样、69个土壤剖面,调查各产区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及剖面发生学层次,同时在每份耕层土样采集地块对应采集C3F烟叶一份,共计78份烟叶样品。测定各土样和烟样的Fe、Mn、Cu、Zn含量,分析不同母质及利用方式下元素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不同产区土壤及烟样中微量元素的丰缺状况及影响因素,以期明确微量元素在土壤和烟叶中的变化规律,探明微量元素在剖面中的分异特征,旨在为优质特色烤烟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产区耕作层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差异较大。山东产区耕作层土壤有效Fe和Mn含量丰富,平均值分别为18.86mg/kg和27.37mg/kg,有效Cu含量适中,平均值为0.83mg/kg,有效Zn含量较低,平均值为0.69mg/kg;湘南产区、云南产区耕作层土壤有效Fe、Mn、Cu、Zn含量总体都为丰富至很丰富,湘南产区耕作层土壤有效Fe、Mn、Cu、Zn的平均值分别为:41.70mg/kg、42.06mg/kg、3.31mg/kg、2.99mg/kg,云南产区耕作层土壤有效Fe、Mn、Cu、Zn的平均值分别为:64.43mg/kg、52.91mg/kg、2.28mg/kg、3.16mg/kg。2、土壤有效态Fe、Mn、Cu和Zn含量随pH升高而降低,随有机质增加而增加;pH是影响有效态Fe和Mn的重要因素,而有机质是影响有效态Cu和Zn的重要因素。3、各母质发育的土壤剖面中微量元素主要为表层富集型,同母质不同发育程度的剖面中,随着发育程度的加深,有效态微量元素有逐渐向下迁移的趋势。4、耕作方式对有效态Fe、Mn、Cu、Zn在剖面中的含量与分布影响很大。水旱轮作的土壤剖面中各发生层次有效Fe、Mn的含量均高于旱地土壤,同时在水旱轮作土壤中受氧化还原电位和pH的影响Mn在各层次的变化规律不明显。5、山东、湘南两产区烟叶Fe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289.82mg/kg和174.66mg/kg,Mn、Cu含量适中,平均值分别为山东:133.46mg/kg、13.24mg/kg,湘南:130.42mg/kg、10.08mg/kg;两产区烟叶Zn含量偏低,分别为21.85mg/kg和22.03mg/kg;云南产区烟叶Fe、Zn含量较高,Mn、Cu含量适中,烟叶Fe、Mn、Cu、Zn含量分别为203.49mg/kg、115.99mg/kg、11.57mg/kg、41.35mg/kg。6、土壤类型和母质对土壤及烟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都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红壤、水稻土中Fe、Mn、Cu、Zn有效含量较高,粗骨土中含量较低;发育在石灰岩上的褐土及砂岩发育成的褐土和粗骨土中烟叶四种元素相对协调,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中,烟叶内四种元素协调性差。
韩利红[10](2013)在《云烟97的氮磷钾施肥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攀枝花烤烟因具有独特的清香型风格而得到各卷烟工企业的关注,成为全国重点发展优质烤烟的区域。云烟97是该烟区新引进亟待推广的烤烟品种,其在攀枝花特殊环境条件下的需肥规律,特别是氮磷钾肥协调供应及合理施用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采用三因素五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进行云烟97的氮磷钾施肥效应的大田试验,对云烟97的农艺性状、经济效益及化学品质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研究出了适合云烟97在平坝田生长的最优氮磷钾肥施用量,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氮磷钾肥配施对云烟97农艺性状的影响在1.75-12.25kg/667m2纯氮、1.40~9.80kg/667m2纯磷和4.90~34.30kg/667m2纯钾的施用范围内,增施氮磷钾肥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云烟97的烟株长高、茎围增加,叶面积系数提高。其中氮、钾肥整个生长阶段对农艺性状影响都大;而磷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打顶期,有助茎围和叶面积系数的增加。2、氮磷钾肥配施对云烟97经济效益的影响在-1.682≤Xi≤1.682的范围内,随着氮磷钾肥施用水平的增加,云烟97的各经济效益值都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氮、钾肥对云烟97的产量、产值影响较大,磷肥对其中上等烟比例影响最大。在2010年的试验条件下,云烟97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分别达到170kg/667m2、3000元/667m2和80%以上的施肥方案为:每667m2烟田施用氮肥5.55~6.88kg、磷肥5.22~6.75kg、钾肥16.58~22.62kg。3、氮磷钾肥配施对云烟97化学品质的影响各氮磷钾肥施用水平对云烟97不同化学品质指标的影响不同,其中云烟97的总氮、烟碱、烟钾、钾氯比和综合性指数随着氮磷钾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氮碱比、水溶性总糖、还原性糖含量及糖碱比主要受氮肥的影响较大。云烟97初烤烟叶的烟钾超过2%、化学品质综合性指数在0.8以上的施肥方案:每667m2烟田施用氮肥6.03~7.96kg、磷肥5.49~7.38kg、钾肥19.82~25.20kg。4、云烟97的氮磷钾最佳施肥模型及配方的验证示范综合考虑试验结果、实际生产情况、氮磷钾配比、肥料减施增效和土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情况,得出适合云烟97在平坝田种植的施肥方案为:每667m2烟田施用纯N 6kg,P2056kg,K2O22b。研究人员在2011年对施肥配方进行验证,证明是可行的,当地烟草公司在2012年对该配方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示范。
二、浅谈湘南烤烟平衡施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湘南烤烟平衡施肥(论文提纲范文)
(1)湘南典型植烟土壤养分供应及烟株吸收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土壤及施肥概况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3.1 烟株氮磷钾养分测定 |
1.3.2 烤制烟叶化学成分测定 |
1.3.3 土壤速效养分测定 |
1.3.4 养分吸收及利用相关指标计算 |
1.4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调查区当季气象条件 |
2.2 烟株干物质生产及养分吸收动态 |
2.3 烟田土壤养分供应动态特征 |
2.4 烟株不同生育期肥料养分利用状况 |
2.5 烟叶氮钾含量变化及烤制烟叶化学成分 |
3 讨论 |
4 结论 |
(2)植物残体堆肥对湘南土壤理化特性及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湘南植烟土壤现状 |
1.2 常用有机物料的种类概述 |
1.2.1 草炭 |
1.2.2 饼肥 |
1.2.3 生物有机肥 |
1.2.4 堆肥 |
1.3 有机物料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1.4 有机物料对烟草生长的影响 |
1.4.1 有机物料对烟草生长的影响 |
1.4.2 有机物料对烟草品质的影响 |
1.5 本项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5.1 本项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植物残体堆肥的理化性质 |
2.1 试验概况 |
2.1.1 试验材料 |
2.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1.3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植物残体堆肥粒级分析 |
2.2.2 植物残体堆肥化学成分 |
2.2.3 植物残体堆肥有机碳功能物质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植物残体堆肥养分释放规律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设计和方法 |
3.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4 数据统计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不同处理对土壤p H的影响 |
3.5.2 不同处理对土壤铵态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
3.5.3 不同处理对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
3.5.4 不同处理对土壤净矿化速率变化 |
3.5.5 不同处理对土壤无机氮释放量的影响 |
3.5.6 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效磷释放量的影响 |
3.5.7 不同处理对土壤速效钾释放量的影响 |
3.6 讨论 |
3.7 讨论 |
第四章 植物残体堆肥对苗期根系及根际养分的影响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设计 |
4.3 样品采集 |
4.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5 数据分析 |
4.6 结果与分析 |
4.6.1 不同处理对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
4.6.2 不同处理对根际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 |
4.6.3 不同处理对苗期根系形态及烟株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
4.6.3.1 不同处理对苗期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
4.6.3.2 不同处理对烟草苗期根系形态的影响 |
4.6.3.3 不同处理对苗期烟株氮磷钾吸收量的影响 |
4.7 讨论 |
4.8 小结 |
第五章 植物残体堆肥对土壤微生物和烤烟生长的影响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地概况 |
5.2 试验设计 |
5.3 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 |
5.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5.4.1 土壤细菌群落的分析 |
5.4.2 植物样品的测定 |
5.5 数据处理 |
5.6 结果与分析 |
5.6.1 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5.6.1.1 不同处理土壤细菌α多样性分析 |
5.6.1.2 不同处理细菌群落种类组成和相对丰度 |
5.6.1.3 土壤细菌OTUs分布 |
5.6.2 不同处理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
5.6.2.1 不同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
5.6.2.2 不同处理对烤烟生物量的影响 |
5.6.2.3 不同处理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
5.6.2.4 不同处理对烤烟化学品质的影响 |
5.6.2.5 不同处理对烤烟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 |
5.7 讨论 |
5.8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化肥氮减施对烤烟产质量影响及技术经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化肥氮过量施用的危害 |
2.2 化肥氮减施措施研究 |
2.3 增密减氮应用效果研究 |
2.4 有机肥施用效果研究 |
2.5 种植绿肥减施化肥氮效果研究 |
2.6 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进展 |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稻作烤烟增密减氮效应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与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肥料配比及施用方法 |
1.4 取样时期及检测方法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对烤烟农艺特性的影响 |
2.2 对烟叶SPAD值的影响 |
2.3 对烤烟光合特性的影响 |
2.4 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
2.5 对烤后烟叶化学特性的影响 |
2.6 对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
2.7 增密减氮的投入和产出分析 |
3 讨论 |
第3章 稻作烤烟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与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检测内容与方法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对烤烟农艺特性的影响 |
2.2 对烟叶SPAD值的影响 |
2.3 对烤烟光合特性的影响 |
2.4 对烟株干物质积累及分配比例的影响 |
2.5 对烟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
2.6 对烤烟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2.7 对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
2.8 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
2.9 对烤烟感官质量的影响 |
2.10 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
2.11 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投入和产出分析 |
3 讨论 |
第4章 山地烤烟翻压绿肥减施化肥氮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检测内容及方法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对烤烟农艺特性的影响 |
2.2 对烤烟SPAD值的影响 |
2.3 对烤烟冠层指标的影响 |
2.4 对烤烟光合特性的影响 |
2.5 对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
2.6 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
2.7 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
2.8 翻压绿肥减施化肥氮的投入和产出分析 |
3 讨论 |
第5章 烤烟化肥氮减施措施技术经济评价 |
1 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
1.1 文献研究与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
1.2 基于专家组意见多重相关性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 |
1.3 指标数据来源及标准化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
2 实证分析 |
2.1 烤烟增密减氮技术经济评价 |
2.2 烤烟有机肥替代化肥氮技术经济评价 |
2.3 烤烟翻压绿肥减施化肥氮技术经济评价 |
3 讨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1.1 稻作烤烟增密减氮效应研究 |
1.2 稻作烤烟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研究 |
1.3 山地烤烟翻压绿肥减施化肥氮研究 |
1.4 烤烟化肥氮减施技术经济评价 |
2 主要创新点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稻茬烤烟根区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检测项目及方法 |
1.3.1 植株农艺性状 |
1.3.2 叶绿素 |
1.3.3 光合特性指标 |
1.3.4 烟叶物理特性评价 |
1.3.5 烟叶化学成分评价 |
1.3.6 烟叶感官评吸 |
1.3.7 经济效果评价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
2.2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烟叶光合作用的影响 |
2.2.1 对叶绿素的影响 |
2.2.2 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
2.3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
2.3.1 对物理性状的影响 |
2.3.2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
2.3.3 对感官评吸的影响 |
2.4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烤烟经济效果的影响 |
2.4.1 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
2.4.2 对净收益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5)红河烟叶品质特征、影响因子及其提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前言 |
1.1 文献综述 |
1.1.1 烟叶质量评价方法与烤烟种植区划 |
1.1.2 我国不同烟区烟叶品质特征及分区 |
1.1.3 植烟生态环境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
1.1.4 栽培措施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
1.2 研究背景、内容及技术路线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内容 |
1.2.3 技术路线 |
2 红河烟区烟叶品质特征及产值产量分析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红河州烟叶品质特征 |
2.3.2 红河州烤烟产量和效益 |
2.4 讨论 |
2.5 结论 |
3 红河烟区植烟生态环境分析及区域划分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气象因子 |
3.2.2 土壤样品采集 |
3.2.3 检测方法 |
3.2.4 评价指标 |
3.2.5 数据统计 |
3.3 气象因素 |
3.3.1 年降雨量 |
3.3.2 年均温 |
3.3.3 年日照时数 |
3.4 土壤肥力 |
3.4.1 样品分布 |
3.4.2 土壤质地 |
3.4.3 土壤肥力及其评价 |
3.4.4 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 |
3.5 红河烟区的生态区划及其特征 |
3.5.1 红河烟区的生态区划 |
3.5.2 红河烟区不同生态区域生态环境特征 |
3.6 讨论 |
3.7 结论 |
4 红河烟区各生态区域烟叶质量风格特征及其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生态区域烟叶化学成分的差异 |
4.3.2 不同生态区域烟叶产量、质量、评吸总分及差异 |
4.3.3 不同生态区域烟叶风格与感官质量评价 |
4.3.4 红河生态因子与烟叶品质特征的关系 |
4.4 讨论 |
4.5 结论 |
5 红河烟叶品质特征提升技术 |
5.1 引言 |
5.2 不同海拔烤烟小苗膜下最佳移栽期研究 |
5.2.1 材料与方法 |
5.2.2 结果与分析 |
5.3 红河州烤烟小苗膜下移栽适宜性区划 |
5.3.1 材料与方法 |
5.3.2 结果与分析 |
5.4 红河烟叶品质提升施肥技术 |
5.4.1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技术 |
5.4.2 硼肥、镁肥合理使用技术 |
5.5 讨论 |
5.6 结论 |
6 全文总结、创新点及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湘南湘中烟区烤烟质量风格评价及特色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烟叶质量评价 |
1.2.2 烟叶风格评价 |
1.3 研究区域概况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章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外观质量综合评价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来源 |
2.1.2 海拔高度划分 |
2.1.3 外观质量量化评定 |
2.1.4 外观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
2.1.5 外观质量指标量化值空间表达 |
2.1.6 外观质量相似性分析 |
2.1.7 外观质量聚类评价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成熟度特征 |
2.2.2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发育状况特征 |
2.2.3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组织结构特征 |
2.2.4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身份特征 |
2.2.5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油分特征 |
2.2.6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色泽特征 |
2.2.7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色均匀度特征 |
2.2.8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光滑或微青特征 |
2.2.9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外观质量指数特征 |
2.2.10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外观质量与其他烟区相似性 |
2.2.11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外观质量聚类评价 |
2.3 小结 |
第3章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物理特性综合评价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来源 |
3.1.2 物理特性指标检测 |
3.1.3 基于灰色效果测度方法的烤烟物理特性指数计算 |
3.1.4 烤烟物理特性指标值空间表达 |
3.1.5 主要烟区烤烟物理特性聚类评价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开片度特征 |
3.2.2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单叶重特征 |
3.2.3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含梗率特征 |
3.2.4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叶片厚度特征 |
3.2.5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叶质重特征 |
3.2.6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平衡含水率特征 |
3.2.7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物理特性指数特征 |
3.2.8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物理特性聚类分析 |
3.3 小结 |
第4章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化学成分综合评价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来源 |
4.1.2 烟叶化学成分测定 |
4.1.3 烟叶化学成分指数计算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湘南湘中烟区主要化学成分基本统计特征 |
4.2.2 不同地区化学成分差异 |
4.2.3 不同地区化学成分指数及档次 |
4.2.4 不同县化学成分指数及档次 |
4.2.5 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的空间分布 |
4.3 小结 |
第5章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品质特征感官评价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样品采集区域和方法 |
5.1.2 感官评价烟叶品质特征的方法 |
5.1.3 感官质量指数计算 |
5.1.4 统计分析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品质特征评价指标的基本统计特征 |
5.2.2 湘南湘中烟区烟叶品质特征评价指标地区间差异 |
5.2.3 湘南湘中烟区烟叶品质特征评价指标年度间差异 |
5.2.4 湘南湘中烟区烟叶品质特征评价指标空间分布特征 |
5.2.5 湘南湘中烟区烟叶县域品质特征分布 |
5.2.6 湘南湘中烟区烟叶感官质量指数特征 |
5.2.7 湘南湘中烟区烟叶品质特征 |
5.3 小结 |
第6章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风格特征定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烟叶样品采集区域与制备 |
6.1.2 风格特征感官评价方法 |
6.1.3 统计分析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烟叶风格特征评价指标湘南湘中烟区的描述性统计特征 |
6.2.2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风格特征评价指标的地区间差异 |
6.2.3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风格特征评价指标的县域间差异 |
6.2.4 湘南湘中烟区烟叶风格特征评价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 |
6.2.5 不同地区烤烟风格特色 |
6.2.6 湘南湘中烟区烤烟风格特色 |
6.3 小结 |
第7章 湖南浓香型烤烟上部烟叶化学成分与风格特征及其关系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样品采集区域与制备 |
7.1.2 化学成分检测方法 |
7.1.3 感官评价方法 |
7.1.4 统计分析方法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烟叶化学成分区域特征 |
7.2.2 烟叶风格区域特征 |
7.2.3 烟叶品质区域特征 |
7.2.4 烟叶质量风格特色评价指标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
7.3 小结 |
第8章 湖南浓香型烤烟质量风格区域定位 |
8.1 材料与方法 |
8.1.1 样品采集 |
8.1.2 烟叶质量风格特色评价 |
8.2 结果与分析 |
8.2.1 香型区域定位 |
8.2.2 湖南浓香型烟叶质量风格特色区域定位 |
8.2.3 外观质量区域定位 |
8.2.4 物理特性区域定位 |
8.2.5 化学成分区域定位 |
8.3 小结 |
第9章 全文讨论和展望与主要创新点 |
9.1 讨论和展望 |
9.2 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湘南烟区气象因子与烤烟理化指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气象资料及烟样的采集 |
1.2 方法 |
1.2.1 烟叶物理指标的测定 |
1.2.2 烟叶化学成分的测定 |
1.2.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湘南烟区大田生育期30年气象因子的统计分析 |
2.2 湘南烟区C3F等级烟叶理化指标的统计分析 |
2.2.1 湘南C3F等级烟叶的物理指标 |
2.2.2 湘南C3F等级烟叶的化学指标 |
2.3 湘南C3F等级烟叶成熟期气象因子与物理化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3.1 与C3F等级烟叶物理指标的相关性 |
2.3.2 与C3F等级烟叶化学指标的相关性 |
3 结论与讨论 |
(9)烤烟典型产区土壤与烟叶铁、锰、铜、锌分布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
1.1.1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 |
1.1.2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提取及测定 |
1.1.3 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
1.2 烤烟中的微量元素 |
1.2.1 烟叶中的铁 |
1.2.2 烟叶中的锰 |
1.2.3 烟叶中的铜 |
1.2.4 烟叶中的锌 |
1.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域 |
2.1.1 研究区的选择 |
2.1.2 研究区概况 |
2.2 样品采集 |
2.2.1 土样的采集 |
2.2.2 烟样的采集 |
2.3 样品测定 |
2.3.1 土样的测定 |
2.3.2 烟样的测定 |
2.4 评价标准 |
2.4.1 土壤微量元素的评价 |
2.4.2 烟叶微量元素评价 |
2.5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耕层土壤 Fe、Mn、Cu 和 Zn 有效态含量差异与分析 |
3.1.1 三个典型产区土壤有效态 Fe、Mn、Cu 和 Zn 含量分析 |
3.1.2 有效态 Fe、Mn、Cu 和 Zn 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分析 |
3.1.3 小结 |
3.2 Fe、Mn、Cu 和 Zn 有效态含量的剖面分布特点分析 |
3.2.1 不同母质发育的剖面中 Fe、 Mn、 Cu、 Zn 有效含量的分布特征 |
3.2.2 同母质不同发育程度的剖面中 Fe、 Mn、 Cu、 Zn 有效含量分布特征 |
3.2.3 不同耕作方式下剖面中 Fe、 Mn、 Cu、 Zn 有效含量的分布特征 |
3.2.4 小结 |
3.3 烟叶 Fe、Mn、Cu 和 Zn 含量的分布特点 |
3.3.1 各产区烟叶 Fe、Mn、Cu、Zn 含量的统计分析 |
3.3.2 土壤理化性质与烟叶中 Fe、Mn、Cu、Zn 含量的关系 |
3.3.3 小结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不同产区成土母质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
4.1.2 pH、有机质对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
4.1.3 烟叶微量元素 Fe、Mn、Cu、Zn 含量与优质烟微量元素要求之间的比较 |
4.1.4 土壤与烤烟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 |
4.2 结论 |
4.2.1 耕层土壤 Fe、Mn、Cu、Zn 有效含量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 |
4.2.2 Fe、Mn、Cu、Zn 有效含量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 |
4.2.3 烟叶中 Fe、Mn、Cu、Zn 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云烟97的氮磷钾施肥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烤烟氮磷钾肥的研究 |
1.2.1 氮肥对烤烟的影响 |
1.2.2 磷肥对烤烟的影响 |
1.2.3 钾肥对烤烟的影响 |
1.3 烤烟氮磷钾平衡施肥的研究 |
1.3.1 氮磷钾肥的相互作用对烤烟的影响 |
1.3.2 氮磷钾肥配施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
1.3.3 氮磷钾肥配施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
1.3.4 氮磷钾肥配施对烤烟化学品质的影响 |
1.4 作物施肥模型的研究 |
1.6 小结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田间试验设计 |
2.3 田间管理 |
2.4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4.1 农艺性状 |
2.4.2 经济性状 |
2.4.3 样品采集 |
2.4.4 化学指标 |
2.4.5 化学品质综合指数的计算 |
2.4.6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氮磷钾施肥效应对云烟97农艺性状的影响 |
3.1 氮磷钾施肥效应对云烟97团棵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
3.1.1 描述性分析 |
3.1.2 回归方程的建立 |
3.1.3 单因子效应分析 |
3.2 氮磷钾施肥效应对云烟97现蕾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
3.2.1 描述性分析 |
3.2.2 回归方程的建立 |
3.2.3 单因子效应分析 |
3.3 氮磷钾施肥效应对云烟97打顶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
3.3.1 描述性分析 |
3.3.2 回归方程的建立 |
3.3.3 单因子效应分析 |
3.4 云烟97农艺性状适宜的氮磷钾施肥方案 |
3.4.1 茎围 |
3.4.2 叶面积系数 |
3.5 小结 |
第四章 氮磷钾施肥效应对云烟97经济效益的影响 |
4.1 描述性分析 |
4.2 回归方程的建立 |
4.3 单因子效应分析 |
4.4 云烟97经济效益最优的氮磷钾施肥方案 |
4.4.1 产量 |
4.4.2 产值 |
4.4.3 中上等烟比例 |
4.5 小结 |
第五章 氮磷钾施肥效应对云烟97化学品质的影响 |
5.1 总氮、烟碱和氮碱比 |
5.1.1 描述性分析 |
5.1.2 回归方程的建立 |
5.1.3 单因子效应分析 |
5.2 水溶性总糖、还原性糖和糖碱比 |
5.2.1 描述性分析 |
5.2.2 回归方程的建立 |
5.2.3 单因子效应分析 |
5.3 烟钾、氯离子和钾氯比 |
5.3.1 描述性分析 |
5.3.2 回归方程的建立 |
5.3.3 单因子效应分析 |
5.5 云烟97化学品质综合性指数 |
5.5.1 回归方程的建立 |
5.5.2 单因子效应分析 |
5.6 提高云烟97化学品质协调的氮磷钾施肥方案 |
5.6.1 烟钾 |
5.6.2 化学品质综合指数 |
5.7 小结 |
第六章 施肥方案的确定与校验 |
6.0 施肥方案的确定 |
6.1 施肥方案的验证 |
6.2 施肥方案的推广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7.1 氮磷钾肥配施对云烟97农艺性状的影响 |
7.2 氮磷钾肥配施对云烟97经济性状的影响 |
7.3 氮磷钾肥配施对云烟97化学品质的影响 |
7.4 云烟97的氮磷钾最佳施肥方案及校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浅谈湘南烤烟平衡施肥(论文参考文献)
- [1]湘南典型植烟土壤养分供应及烟株吸收特征[J]. 张静,靳志丽,王兴祥,周志高. 土壤, 2021(05)
- [2]植物残体堆肥对湘南土壤理化特性及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D]. 李秀春.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3]化肥氮减施对烤烟产质量影响及技术经济评价[D]. 杨丽丽. 湖南农业大学, 2020(01)
- [4]稻茬烤烟根区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效应[J]. 杨丽丽,邓小华,徐文兵,齐永杰,罗建钦,吴峰,李伟,李宏光,方明. 土壤, 2019(01)
- [5]红河烟叶品质特征、影响因子及其提升技术研究[D]. 梁兵. 华中农业大学, 2018(02)
- [6]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上部烟叶物理性状的影响效应分析[J]. 齐永杰,邓小华,徐文兵,罗建钦,黄崇峻,黄聪光,李宏光,王生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6(06)
- [7]湘南湘中烟区烤烟质量风格评价及特色定位[D]. 李伟.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8]湘南烟区气象因子与烤烟理化指标分析[J]. 李平,周清明,杨虹琦,赵松义,杨红武. 烟草科技, 2013(11)
- [9]烤烟典型产区土壤与烟叶铁、锰、铜、锌分布特点研究[D]. 王影影.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2)
- [10]云烟97的氮磷钾施肥效应研究[D]. 韩利红.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