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办学校的改制之路(论文文献综述)
张芮[1](2020)在《基于开放街区的企业单位型住区更新改造策略研究 ——以西安幸福路地段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住房策略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在供给模式上经历了从国家福利分房向社会供需的转变,在规划的设计方法上从解决住房短缺发展到以人为本、生态多样化等设计理念,城市的住区建设模式转变的同时,延续了建国初期单位型住区空间的封闭性,同时,规模较大的封闭住宅区和单位型住区形成对城市空间的割裂,不利于城市的发展。企业单位型住区作为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型住区,由于受到经济形势或企业重组改制等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单位型住区在社会环境及物质空间环境方面都变得越来越社会化,在与周边城市资源的共享度、内部资源的整合度等方面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西安幸福路地段作为“156项工程”军工企业集聚区,在经过60多年的发展后,整个城市地段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也有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地段的企业单位型住区也面临更新改造的现实需要。本文选择幸福路地段的企业单位型住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幸福路地段企业单位型住区的现状调研,发现该地段的企业单位型住区具有不同的规模,与城市街区也存在多种空间关系,不同规模、不同街区类型的企业单位型住区呈现了不同的特点,例如:独自占据较大街区面积的企业单位型住区内部公服设施开放性较强,居民行为具有内部道路穿越性;共享街区及多个小规模共同占据街区的企业单位型住区都存在街区内各自为政,设施不齐全,物质环境老旧,居民满足日常生活需求需要绕行街区的问题。通过对开放的居住街区模式的研究,发现开放街区具有开放共享、多元融合等特点,对于企业单位型住区适应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基于开放街区研究企业单位型住区的更新改造策略,分析其开放街区更新改造的可能性及可行性,提出不同街区类型的企业单位型住区的开放街区更新改造的适宜策略。
张东树[2](2019)在《教育均衡视角下安徽铜陵基础教育优质资源配置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对未来中国教育是否能够实现真正跨越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各地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投入不断提高,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得以各种尝试,“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已经得到广大基层政府的认可。即便如此,各地教育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社会普遍追求的“优质”价值导向使得失衡问题较难化解。如何在优质与均等层面把握好平衡,找准解决问题的途径,成为推进均衡教育迈向更高层面的关键。从1991年的“醒来,铜陵”解放思想大讨论到2016年推行“阳光分班”改革,让“义务教育无择校”而享誉全国的铜陵再一次打响均衡教育改革实践,迈开改革创新步伐。但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优质均衡”教育的渴望不断加强,加之原先均衡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主城区,尚未完全关注偏远和乡村地区,这让铜陵面临新的教育均衡发展难题,需要以更大的范围内解决现有的不均衡问题,实现优质资源合理分配。文章以铜陵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比较和调研整理,着重梳理均衡视角下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领域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提出了两个机制,即坚持“以均衡为基本要求,做有质量的公平教育”并在“正义原则”的基础上,对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化配置的原则加以丰富,提出了平等与差异、公平与效率以及中立与补偿和适度与超前等“四组原则”。同时通过调查研究,从铜陵现有基础教育的分布、资源的配置和均衡化政策的沿革等关键维度进行现状分析,综合梳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以发展的观点,综合铜陵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地缘分布、制度实施和文化历史等相关角度,以此探究和整理可能影响铜陵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因素。为了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选择石家庄、沈阳、上海闵行和新加坡等基础教育均衡化实践较为成熟的地区,从问题的出现和具体做法分析给出可供借鉴的经验。最后在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从师资、财力和物力配置等三个主要方面给出了进一步完善政府政策的具体措施,为新时代铜陵基础教育均衡化现有问题的解决和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实践提供参考。
李鹏[3](2018)在《高校“双创”理念新实践:制度性创业》文中研究表明创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而制度创业是通过创造新的制度或者改变现行制度实现创业者愿景的过程。转型发展期的中国情境为创业提供了机会,大学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不可或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制度创业之路为大学"双创"提供了蓝图。坚持"开专业,办实体,搭平台,创品牌"的建设原则,打造了"学校+企业""教学+生产""专业+实体""高教+职教"的办学特色,构建了"四权分立"的治理结构、独特的专业法人制度、横向竞争无边界、纵向升迁有空间的员工激励机制,创建了企业化运营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首创的"委托管理"办学模式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完整的演绎了"自下而上"的制度创业历程。
白妮,朱立[4](2015)在《从技工教育的现状看企业办学的发展》文中研究指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充分肯定了企业办学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所处的重要位置。但是,却没有给企业相对宽松的办学环境、政策及资金上的扶持,技工教育这种始创于企业、依托于企业、服务于企业的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办学形式,现随着市场竞争已悄然隐退,在国家致力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今天却忽视了它的存在。企业办学要发展,更需要一个与其他职业院校平等竞争、和谐共处的环境。
殷勤财,郭岩涛[5](2012)在《国有煤炭企业改革与科学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国有煤炭企业改革改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改革破除体制障碍,以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坚持改革改制、全面落实改革政策、深化改革等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健康科学发展。
延安市人民政府[6](2008)在《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属企办中小学移交所在地县区政府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延政发[2008]35号宝塔、富县、黄陵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延安市属企办中小学移交所在地县区政府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张鸾[7](2008)在《阿尔山林业局中学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自办中小学是从建国初兴起的,五十多年来,企业办学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办学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严重影响了企业和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办学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并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很多企业中小学通过改革,已经走上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然而,阿尔山林业局中学由于地处经济落后的边远林区,实际的生存条件使林业企业和林区政府无力投资当地的基础教育,企业学校正面临着企业办学无力、政府接管困难、学校苦不堪言的境地。近十年来,这种状况仍未得到改善,企业在等待,学校在期盼,但是人的成长是不能等待的,学生的教育是不能等待的,这种教育状况对学生发展的损害是不可估计的,这正是当前最应该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接受基础教育,深刻体会到其中的无奈和苦楚。因此,笔者想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提出一些能够解决问题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希望对林区教育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本文以阿尔山林业局中学为研究个案,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田野研究法等,以教育基本理论和学校管理理论为基础,参阅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并结合企业管理的相关法制法规,比较研究了阿尔山林业局(森工公司)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阿尔山林业局中学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下,企业办学的历史背景、重要作用、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以及在现代企业制度背景下,阿尔山林业局中学的运行情况,并从中发现以下问题:学校处于“夹缝”的尴尬境地;教育经费不足;教学硬件落后;优秀教师流失;生源大量外流等。这些问题也体现出在现代企业制度影响下,企业办学存在的弊端,即企业办学牺牲了企业经济利益;企业办学忽视了企业职工的职业教育培训;企业办学不利于教育与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企业办学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办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企业办学的先进经验,结合阿尔山地区的具体特点,为阿尔山林业局中学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政府接管,社会办学;立足学校,持续发展;放宽眼界,多渠道办学。总之,学校只要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把学校真正办成有特色、有品牌的好学校,那么,今后无论是企业主管,还是政府接管,抑或是自己管自己,都会在竞争中求得自己的生存空间,都会有自己的发展前景。
刘莉莉[8](2007)在《公办高校如何通过转制走出困境——基于东亚大学的案例分析》文中指出东亚大学作为一所曾经附属于国有企业且濒临倒闭的成人高校,在缺乏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政府无力接管,所属企业也无法继续提供经费支持的情况下,通过经营权的转移,不仅焕发了生命的活力,而且赢得了第二次资源重组的机会。它接管了被该企业视为包袱的8所中小学,组建东亚学团。东亚学团以东亚大学的发展为龙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东亚大学改制这一案例告诉我们:改制需要政府的合理规划和有效监督,需要让办学者真正拥有办学自主权,成功的改制需要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组织文化。
李炜[9](2007)在《关于企办学校改制分离的思考 ——以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中小学为例》文中指出企业办中小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符合我国当时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模式。企业办学在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稳定职工队伍,满足中小学生的教育需求,为国家培养大批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中小学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使企业办学遇到了空前的挑战。本文以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中小学为研究个案。笔者利用自己亲身经历学校改制分离全过程的深切体会,根据相关政策和文献资料,运用观察法、深度访谈法、实地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详细介绍了学校改制分离的政策背景、学校的现实状况、整体实施方案,指出了学校改制分离后遇到的突出问题,并就学校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此外,本文还通过对企业所办中小学现状的分析,指出企业分离所办中小学是大势所趋,分析了企业分离所办中小学“不力”的原因,提出企业分离所办中小学除了整体移交地方政府外,还可以采取多种模式实施分离的思路。
刘莉莉[10](2007)在《制度创新与高校发展》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外公校私营的大背景下,透过中国公办高校制度变革的现实,提出公办学校高校改制不再是一种“逻辑推理”,而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一定程度上冲击着计划经济束缚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敦促人们对公办高校办学质量与效益进行反思与改革。
二、企办学校的改制之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办学校的改制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开放街区的企业单位型住区更新改造策略研究 ——以西安幸福路地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街区化影响着住区发展模式的转变 |
1.1.2 单位体制改革使得单位型住区越来越社会化 |
1.1.3 西安幸福路地段综合改造工程为企业单位型住区的转型提供契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研究范围界定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2 国内外开放街区及企业单位型住区相关研究与实践综述 |
2.1 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综述 |
2.1.1 国外开放街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综述 |
2.1.2 企业单位型住区的相关研究综述 |
2.2 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综述 |
2.2.1 国内开放街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综述 |
2.2.2 企业单位型住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
2.3 本章小结 |
3 西安幸福路地段企业单位型住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
3.1 西安幸福路地段的发展历程 |
3.1.1 西安幸福路地段的形成背景 |
3.1.2 西安幸福路地段的建设现状 |
3.2 幸福路地段的街区构成与企业单位型住区的现状调研与分析 |
3.2.1 幸福路地段城市街区的整体建设现状分析 |
3.2.2 企业单位型住区的现状基本建设情况 |
3.2.3 企业单位型住区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
3.2.4 企业单位型住区与城市街区的关系 |
3.2.5 典型企业单位型住区的选择 |
3.3 占据较大街区面积的企业单位型住区现状分析 |
3.3.1 人口规模及构成现状 |
3.3.2 建筑建设现状 |
3.3.3 公服设施配置现状 |
3.3.4 道路交通系统现状 |
3.3.5 绿化景观系统现状 |
3.3.6 企业单位型住区居民构成及物质空间环境现状问题总结 |
3.4 共享街区的企业单位型住区现状分析 |
3.4.1 人口规模及构成现状 |
3.4.2 建筑建设现状 |
3.4.3 公服设施配置现状 |
3.4.4 道路交通系统现状 |
3.4.5 绿化景观系统现状 |
3.4.6 企业单位型住区居民构成及物质空间环境现状问题总结 |
3.5 多个规模较小共同占据街区的企业单位型住区现状分析 |
3.5.1 人口规模及构成现状 |
3.5.2 建筑建设现状 |
3.5.3 公服设施配置现状 |
3.5.4 道路交通系统现状 |
3.5.5 绿化景观系统现状 |
3.5.6 企业单位型住区居民构成及物质空间环境现状问题总结 |
3.6 本章小结 |
4 幸福路地段企业单位型住区街区化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分析 |
4.1 幸福路地段企业单位型住区居民日常生活活动分析 |
4.1.1 占据较大街区面积的企业单位型住区居民生活活动分析 |
4.1.2 共享街区的企业单位型住区居民生活活动分析 |
4.1.3 多个规模较小的企业单位型住区居民生活活动分析 |
4.2 幸福路地段规划发展引导的分析与研究 |
4.2.1 城市发展方向的转变对企业单位型住区的影响 |
4.2.2 城市功能的转变对企业单位型住区的影响 |
4.2.3 城市规划道路对企业单位型住区的影响 |
4.2.4 城市街区空间尺度的规划引导对企业单位型住区的影响 |
4.2.5 规划发展引导对企业单位型住区的影响小结 |
4.3 幸福路地段企业单位型住区街区化更新的内在动力分析 |
4.3.1 街区化更新过程中企业单位型住区土地增值 |
4.3.2 企业单位型住区的土地转换政策支撑 |
4.3.3 企业单位型住区的更新改造模式分析 |
4.3.4 企业单位型住区的内在更新动力总结 |
4.4 本章小结 |
5 幸福路地段企业单位型住区街区化更新改造的适宜性策略 |
5.1 城市既有居住空间的街区适宜尺度及开放经验研究 |
5.1.1 街区开放与居住单元的适宜规模经验 |
5.1.2 功能混合的社区街道形成经验 |
5.1.3 封闭与渗透共存的边界空间经验 |
5.2 占据较大街区面积的企业单位型住区更新改造策略 |
5.2.1 细化街区单元,确定适宜封闭规模 |
5.2.2 连通街区道路,分散内部交通流 |
5.2.3 补齐公服设施,变外向分散为街区内共享 |
5.2.4 增加绿化景观,提升居住环境品质 |
5.3 共享街区的企业单位型住区更新改造策略 |
5.3.1 顺应城市发展,调整用地性质 |
5.3.2 结合用地调整,开辟街区道路 |
5.3.3 尊重产权边界,划定适宜封闭规模 |
5.3.4 增加绿化景观,提升居住环境品质 |
5.4 多个规模较小共同占据街区的企业单位型住区更新改造策略 |
5.4.1 连片综合改造,确定适宜封闭规模 |
5.4.2 疏通街区道路,构建与城市道路相连通的路网体系 |
5.4.3 补齐公服设施,变外向分散为街区内部共享 |
5.4.4 利用闲置空间,增加街头绿地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语 |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相关工作及成果 |
附录 |
致谢 |
(2)教育均衡视角下安徽铜陵基础教育优质资源配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内容和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创新点 |
第2章 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理论 |
2.1 核心概念 |
2.1.1 基础教育 |
2.1.2 教育资源 |
2.1.3 均衡教育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
2.2.3 治理理论 |
2.2.4 资源配置理论 |
2.3 配置机制 |
2.3.1 基本要求——优质下的均衡 |
2.3.2 基本目标——有质量的公平 |
2.4 配置原则 |
2.4.1 平等与差异原则 |
2.4.2 公平与效率原则 |
2.4.3 中立与补偿原则 |
2.4.4 适度与超前原则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铜陵基础教育均衡化现状分析 |
3.1 基础教育资源分布现状分析 |
3.1.1 基础教育发展概况 |
3.1.2 学校资源分布概况 |
3.1.3 区际分布存在的问题 |
3.1.4 区内分布不均等——以铜官区第一学区为例 |
3.2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
3.2.1 师资资源配置现状 |
3.2.2 财力资源配置现状 |
3.2.3 物力资源配置现状 |
3.3 基础教育均衡化现行政策沿革 |
3.3.1 均衡教育提出的背景 |
3.3.2 “小升初”免试与省示范高中指标分配到校 |
3.3.3 从均衡教育试点向优质均衡迈进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影响铜陵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因素分析 |
4.1 城乡二元结构因素 |
4.1.1 “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 |
4.1.2 “二元经济结构”对宏观教育的制约 |
4.2 城市地缘因素 |
4.2.1 重点校与优质资源向心集聚 |
4.2.2 学区房影响生源聚散分布 |
4.3 政府制度因素 |
4.3.1 编制制约了优秀师资资源的流动 |
4.3.2 财政配置没有完全兼顾均衡发展需求 |
4.3.3 受制于应试制度下的名校情结根深蒂固 |
4.4 文化历史因素 |
4.4.1 城乡文化的固有差异 |
4.4.2 历史欠账尚需修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国内外典型城市基础教育均衡化分析与借鉴 |
5.1 石家庄:增存量,集团办学协同共进 |
5.1.1 均衡教育面对的问题 |
5.1.2 推进教育均衡的做法 |
5.1.3 经验借鉴 |
5.2 沈阳市:保障投入,校区合并 |
5.2.1 均衡教育面对的问题 |
5.2.2 推进教育均衡的做法 |
5.2.3 经验借鉴 |
5.3 上海闵行区:特色发展强校优质促均衡 |
5.3.1 均衡教育面对的问题 |
5.3.2 推进教育均衡的做法 |
5.3.3 经验借鉴 |
5.4 新加坡:坚持学生为本以均衡促优质 |
5.4.1 均衡教育面对的问题 |
5.4.2 推进教育均衡的做法 |
5.4.3 经验借鉴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铜陵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化配置的路径选择 |
6.1 师资资源配置路径 |
6.2 财力资源配置路径 |
6.3 物力资源配置路径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高校“双创”理念新实践:制度性创业(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理论框架 |
(一) 制度性创业主体:个人和组织 |
(二) 制度性创业:战略联盟 |
(三) 制度的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
三、案例介绍 |
(一) 学院简介 |
(二) 特色优势 |
1. 学校+企业: |
2. 教学+生产: |
3. 专业+实体: |
4. 高教+职教: |
(三) 体制机制 |
1. 构建“四权分立”的法人治理结构。 |
2. 专业法人制。 |
3. 员工激励制度。 |
四、案例分析 |
(一) 制度创业:从无到有, 从有到新 |
(二) 制度创业:组织场域到战略联盟 |
(三) 制度创业:模式创新到国家制度 |
五、结论和启示 |
(4)从技工教育的现状看企业办学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技工教育的历史沿革 |
二、辽宁省企业办学曾经的辉煌 |
三、企业办学发展现状 |
四、国家更应该大力扶持企业办学 |
(7)阿尔山林业局中学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现状和意义 |
1. 研究现状 |
2.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方法的确定 |
二、阿尔山林业局中学的基本情况及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 |
(一) 研究对象的整体扫描 |
1. 企业概况 |
2. 企业办学的历史背景及作用 |
3. 阿尔山林业局中学曾有辉煌及现有状况 |
(二) 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办学的影响以及企业办学的弊端 |
1.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企业办学的影响 |
2. 企业办学存在的弊端 |
(三) 现代企业制度下阿尔山林业局中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前景 |
(一) 政府接管,社会办学 |
(二) 立足学校,持续发展 |
(三) 放宽眼界,多渠道办学 |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公办高校如何通过转制走出困境——基于东亚大学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体制变革:在两次资源重组中获得新生 |
1.第一次资源重组 |
2.第二次资源重组 |
3.产权制度改革 |
二、机制创新:在市场竞争中开拓 |
1.实行按需设岗、按岗付酬、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 |
2.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与规范化的管理流程 |
3.推陈出新的管理策略 |
(1) 建立学生家庭公寓。 |
(2) 创建毕业生流动站。 |
(3) 实施“专业法人制度”。 |
4.市场化的经营运作 |
三、文化引领:和谐民主的组织氛围 |
(1) 重视思想认识的统一。 |
(2) 建立民主的决策机制。 |
(3) 锤炼一支合作进取的干部队伍。 |
四、资源利用:在政策空隙中游走 |
五、改制留给人们的启示 |
(9)关于企办学校改制分离的思考 ——以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中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我国企业办中小学的历史回顾和现状研究 |
一、我国企业办中小学的历史回顾 |
二、我国企业办中小学的现状分析 |
三、国家有关企业分离所办中小学的政策背景 |
四、专家学者对企业分离所办中小学的看法 |
(一) 关于企业学校地位和作用方面的研究 |
(二) 关于企业学校管理模式的探究 |
(三) 关于企业办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研究 |
(四) 关于企办学校走向的思考 |
第二章 地质中小学改制分离的背景及整体方案 |
一、地质中小学的发展历程 |
二、地质中小学所发挥的作用 |
(一) 弥补了国家办学的不足,缓解了当地政府的财政压力 |
(二) 解决了职工子女就学困难,稳定了单位的职工队伍 |
(三) 是培养单位后备人才的重要渠道 |
(四) 是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
三、改制分离前地质中小学的基本概况 |
(一) 学校基本概况 |
(二) 学校办学质量 |
(三) 学校经费状况 |
四、地质中小学所在地的教育状况 |
(一) 咸宁市咸安区财政状况与教育现状分析 |
(二) 周边企业所办中小学的现状 |
五、地质中小学改制分离的可行性分析 |
(一) 国家政策可行性分析 |
(二) 按民办学校机制运行办学的可行性分析 |
六、地质中小学改制分离的整体方案 |
(一) 产权性质 |
(二) 办学经费 |
(三) 教师身份 |
(四) 管理体制 |
第三章 地质中小学改制后的状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地质中小学改制后的状况 |
(一) 教师思想状况比较稳定 |
(二) 学生生源总体保持稳定 |
(三) 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
(四) 办学效益明显提高 |
二、地质中小学改制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教师问题 |
(二) 风险问题 |
第四章 对地质中小学未来发展的建议 |
一、树立自主自立思想,增强经营学校理念 |
(一) 加大硬件投入 |
(二) 推行特色办学 |
(三) 注意收费策略 |
(四) 控制规模提高质量 |
二、畅通资金来源渠道,提高办学效益 |
(一) 应进一步加大自身造血功能,提高资金节余能力 |
(二) 应继续保持高师生比例,降低办学成本 |
(三) 应加强财务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
三、坚持标准严格要求,提高教职工整体素质 |
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
五、立足学校持续发展,正确处理诸多关系 |
(一) 规模、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 |
(二) 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
(三) 学校、单位、政府之间的关系 |
(四) 与周边学校的关系 |
第五章 启示与思考 |
一、企业分离所办中小学是大势所趋 |
(一) 管理体制问题 |
(二) 政策策略问题 |
(三) 思想观念问题 |
二、企业所属学校“分离”不力的原因分析 |
(一) 中央政府统筹、协调不力 |
(二) 分离政策摇摆不定 |
(三) 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接收能力 |
(四) 富余教职工安置困难、退休教职工更难接收 |
三、企业分离所办中小学应是多种模式 |
(一) 政府接办 |
(二) 多种模式并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企办学校的改制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开放街区的企业单位型住区更新改造策略研究 ——以西安幸福路地段为例[D]. 张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2]教育均衡视角下安徽铜陵基础教育优质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 张东树. 南昌大学, 2019(02)
- [3]高校“双创”理念新实践:制度性创业[J]. 李鹏. 生产力研究, 2018(08)
- [4]从技工教育的现状看企业办学的发展[J]. 白妮,朱立. 当代职业教育, 2015(08)
- [5]国有煤炭企业改革与科学发展研究[J]. 殷勤财,郭岩涛. 煤炭经济研究, 2012(11)
- [6]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属企办中小学移交所在地县区政府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J]. 延安市人民政府. 延安市人民政府政报, 2008(09)
- [7]阿尔山林业局中学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张鸾.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01)
- [8]公办高校如何通过转制走出困境——基于东亚大学的案例分析[J]. 刘莉莉. 高等教育研究, 2007(12)
- [9]关于企办学校改制分离的思考 ——以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中小学为例[D]. 李炜. 华中师范大学, 2007(09)
- [10]制度创新与高校发展[J]. 刘莉莉. 教育发展研究,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