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东阳江大桥V形墩施工(论文文献综述)
李仁杰[1](2021)在《带拱形支撑的V腿PC连续梁桥静力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的繁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对城市桥梁的美观要求愈发严格。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因其结构简单,受力合理等特点深受人们青睐,广泛应用于城市桥梁之中。在此结构基础上的创新更是层出不穷,其中V腿桥梁凭借着其造价相对经济、受力合理、轻盈美观等特点脱颖而出。更有在大角度V腿上增添一个拱形结构,不仅可用来支撑V腿间的主梁,还为桥梁美观增添了些许色彩,但目前很少有对此类桥型的力学性能相关研究。因此本文以某带拱形支撑的V腿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展开了对其静力性能的相关研究,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合理简化,利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带有详细施工阶段的全桥杆系单元模型。对该桥各施工阶段、成桥阶段及十年后收缩徐变的内力和截面应力展开了分析研究,同时对各阶段产生的V腿挠度及成桥时主梁挠度等进行了分析。施工过程中仅在0#块区域会出现拉应力,主梁截面应力状况良好,但对V腿底座的截面应力模拟结果并不可靠,需要采用实体单元模型进一步分析,且杆系单元模型的建立为后续局部实体模型进行重要施工阶段模拟提供帮助。2)基于V腿桥梁施工特点,展开了对临时支墩拆除时机的分析。从施工过程中关键截面应力变化情况来看,较早拆除会使得截面应力值突变时间提前,且突变值较大,风险较大。但在边跨合龙预应力张拉后,临时支墩对V腿区域受力反而不利,建议在边跨合龙预应力张拉后优先拆除临时支墩,再拆除合龙支架。3)基于0#块结构较为复杂的特点,利用Midas FEA软件建立0#块实体单元局部模型来进行空间应力分析,与杆系单元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进一步详细研究0#块上空间应力分布规律及应力集中区域。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前面建立的杆系单元模型,对重要施工阶段下的0#块空间应力状态进行研究。0#块上存在多处应力集中区域,需警惕受拉区域因此出现较大应力,其中最大拉应力出现在0#块落架阶段的斜腿与底座交接处应力集中区域,范围较小,深度较浅。4)针对背景工程的结构特点,对国内现有的V腿梁桥的设计参数进行统计分析,与依托工程相比,大部分桥梁V腿角度较小,主跨较短,且均无支撑结构。在此基础上,展开了支撑方式的对比分析,发现采用竖直墩支撑比拱形支撑从力学角度上受力更为合理,若仍采用拱形支撑,可以考虑从V腿角度取值以及拱脚位置选取等角度来改善V腿及拱形支撑的受力,使结构更为合理。
余滔[2](2020)在《钢-混组合连续梁-V腿连续刚构桥受力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与对桥梁美学的追求,钢-混组合连续梁-V腿连续刚构桥作为新兴桥型在一些场景得到了应用。钢-混组合连续梁-V腿连续刚构桥的特点是:主梁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截面,钢主梁在纵桥向全桥连续,同时又与下部钢V腿固结形成V腿刚构体系。由于V腿墩对主梁的支撑能够减小主梁的计算跨径,故钢-混组合连续梁-V腿连续刚构桥的跨径明显比一般采用竖直墩的钢混组合梁桥大,有利于增大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跨越能力,但目前极少有对这种桥型的受力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因此本文对某钢-混组合连续梁-V腿连续刚构桥实际工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合理简化,利用Midas civil和Midas FEA软件分别建立了考虑施工过程的杆系和实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比验证。对该桥各主要施工阶段以及成桥阶段的初始应力状态展开了分析研究,研究该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规律。进一步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在V腿墩顶负弯矩区和竖直墩顶负弯矩区的压应力储备出现差异的原因。墩顶现浇段钢梁上翼缘应力在现浇混凝土施工完成以后就得到了确立,此后二期铺装对钢梁上翼缘应力影响不显着,钢V腿会对钢主梁下翼缘带来额外的拉应力,当钢V腿的竖向刚度被削弱时,采用压重法改善桥面板应力的效果也会被削弱。2)基于施工工艺和V腿结构特点,分析研究V腿临时支撑的拆除时机。从改善桥面板应力的角度,V腿临时支撑应当尽量在桥面板铺装之前拆除,最晚不应晚于现浇段施工。利用参数分析与应力状态分析,探究了不同V腿角度对钢主梁和桥面板的成桥应力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V腿角度对钢主梁应力有明显影响,若不考虑V腿竖向刚度的改变,不同V腿角度对桥面板中应力的影响不大。同时分析了在收缩徐变长期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主梁中的应力重分布特点。从全桥来看,V腿墩顶容易成为混凝土板中拉应力的控制截面。3)通过对结构自振特性与横向分布的分析研究,发现钢V腿对全桥刚度有明显贡献,墩梁固结时V腿墩对双主梁截面的荷载横向分布情况有明显的改善。通过实桥试验,验证该桥结构正常,实体有限元对该桥的模拟较为准确。
唐杨[3](2019)在《国内V形支撑结构桥梁设计与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查询相关文献及部分设计图纸,总结了我国V形支撑结构桥梁的建设成就,研究了目前V形支撑结构桥梁的几种结构形式,分析了主梁和V形支撑的设计参数,对V形支撑结构桥梁的研究现状进行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V形支撑结构桥梁的受力特性研究现状、V形支撑结构桥梁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控制、V形支撑的混凝土施工步骤、V形支撑结构的旧桥加固以及V形支撑结构桥梁的动力特性。通过总结分析和归纳概括,为今后该类桥型的设计提供参考,为该类桥型的深入研究指明方向。
许宝东[4](2019)在《连续刚构大张角Y构及0号块施工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于Y形墩连续刚构桥而言,Y形墩及0号块施工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对施工方法的合理选择。文章以深圳轨道交通6号线Y墩连续刚构桥为背景,针对该桥Y墩的施工条件及技术难点,并运用不同工程实例分别分析了满堂支架法、预埋劲性骨架法、平衡支架法以及综合施工法在Y构及0号块工程中的施工工艺及其适用性,通过对比总结出本工程最合理的施工方案。
谭志健[5](2019)在《某大跨度钢拱桥三角刚架预应力混凝土系杆监测及开裂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系杆钢桁拱桥与三角刚架组合体系是一种新型的桥梁结构形式,具备受力性能好、承载能力高等优点,并且能产生活泼动感、线条优美的外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此类桥型的损伤机理、病害防治等研究还不多。我国某座特大桥采用这种组合体系形式,在其运营期内,部分三角刚架预应力混凝土系杆逐渐出现了开裂现象。裂缝的存在会影响桥梁使用,降低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本文以该桥的施工监控和健康监测作为研究基础,开展三角刚架预应力混凝土系杆开裂机理研究,对桥梁病害分析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且对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工作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研究现状和课题研究背景综述对三角刚架桥墩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情况,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构件裂缝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桥梁工程背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2)开展了系杆应力监测数据分析及开裂概率研究简要阐述了桥梁施工流程以及监测数据的处理原则和方法,详细分析了三角刚架预应力混凝土系杆在施工和运营全过程中的应力变化情况。考虑应力监测数据分析中所涉及的随机参数的影响,利用蒙特卡罗试验获得了实测应力的统计矩和置信区间,进一步获得三角刚架预应力混凝土系杆在不同工况下的开裂概率。最后引入三角刚架外观检查分析结果,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合理性。(3)揭示系杆开裂机理介绍了桥梁结构施工运营全过程仿真分析的常用方法,阐述了桥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分析过程。以大桥施工运营全过程仿真分析结果为基础,针对北岸上游三角刚架系杆跨中下缘拉应力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分析了多种影响参数的敏感性,并结合实际监测数据,揭示了构件拉应力的发展机理。(4)研究系杆加固设计简要介绍了桥梁结构多种加固技术,验算了北岸上游三角刚架系杆永久预应力损失后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以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在此基础上,对北岸上游三角刚架预应力混凝土系杆加固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合理的加固方案。研究表明,北岸上游三角刚架系杆跨中断面下翼缘处自全桥施工完毕后,压应力的安全储备已有所下降,系杆逐渐从承受压应力转变为承受拉应力;并且通过对三角刚架系杆进行应力监测随机分析,北岸上游三角刚架系杆跨中断面下翼缘开裂概率较大,具有较大的开裂风险;同时,桥梁外观检查结果表明,北岸上游三角刚架系杆跨中断面的结构性裂缝问题也较为严重;通过三角刚架预应力混凝土系杆开裂机理研究,探明系杆永久预应力损失是导致构件拉应力发展的主要原因。
南鹏鹏[6](2018)在《V型腿PC连续梁桥支架施工方案分析及监测》文中指出多跨V腿连续梁桥造型优美,受力性能良好,兼具功能与景观属性,应用广泛。本文依托某支架法施工的五跨预应力V型腿连续梁桥,通过施工方案分析、施工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施工监测三个方面对其施工过程受力行为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基于现场支架预压试验实测数据计算支架体系刚度,结合地勘资料通过“m”法模拟桥梁桩土作用,得到能反映结构实际受力状态的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拆架及合龙次序施工方案,以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及变形为控制目标,得出桥梁的最优施工方案。以上述最优施工方案进行有限元模拟计算,得出施工过程中全桥应力及变形,确定V腿上下缘及各跨跨中位置为控制截面,分析其应力、变形随施工阶段的变化规律,得出施工监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施工阶段及其截面位置;计算合龙温度及预应力损失对结构的影响,采用实体单元对V腿底部实心段进行精细化建模,分析其局部受力状态,结果显示,施工过程中V腿底部上缘截面拉应力最大为1.65MPa,发生在二期铺装施工阶段,应重点关注。基于桥梁施工阶段分析结果,计算桥梁施工预拱度,给出各节段立模标高。选择监测截面并布设测点,施工过程中进行变形及应力监测。结果显示:各控制截面结构变形、应力实测数据与理论值吻合良好,实测最大拉应力为1.48MPa,应力监测理论与实测值误差在15%以内,结构施工过程中受力安全。主梁、V腿变形最大误差分别为5.1mm、3.4mm,桥梁合龙高差仅4.6mm,成桥后桥面线形平顺,满足设计要求。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桥梁的施工及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郝勇[7](2018)在《高速铁路大跨度V撑连续梁桥施工阶段空间应力分析及参数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近30年来,随着我国基础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桥梁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桥梁的设计水平、施工技术和材料性能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及精神需求层次都有了大幅的提高,对新建桥梁外观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加。在这种大背景下,预应力混凝土V形支撑桥梁应运而生。由于这种桥型具有梁式桥、斜腿刚构桥的特点,外形美观、结构轻巧、视野开阔,上下线条平斜结合,独具一格,与周围环境配合相得益彰,适合于对景观要求比较高而跨径要求不是很大的地方。本文以温榆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归纳总结了V形支撑连续梁桥的各种施工方法,并论述了相应的施工控制方法和理论,分别建立了整体和局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初步研究了在V撑浇筑过程中及全桥施工过程中V撑的应力分布规律。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本文施工背景进行了主桥施工控制仿真分析及局部V撑施工控制仿真分析,建立了Midas/civil整体模型及ANSYS局部模型,提取了各控制工况的全桥内力及V撑结构局部内力,并通过现场监控与ANSYS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分析计算了V撑各控制截面的应力数值,初步研究了V撑结构的应力分布规律,验证了现有监控手段在V形支撑连续梁桥这一特殊桥梁形式中的适用性。(2)通过对V形支撑结构进行分块浇筑过程中的自身空间应力分析及全桥施工过程中的V形支撑结构空间应力分析,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提取第一主应力并绘制应力云图,初步分析了V形支撑结构在分块浇筑过程中的自身空间应力分布规律及全桥施工过程中的V形支撑结构应力分布规律,寻找并定位V形支撑结构这一复杂空间结构的受力不利部位,为本桥及同类型桥梁的施工提供指导。(3)利用ANSYS软件中的优化设计模块,针对V形支撑倾角和截面进行结构的参数优化分析。优化目标从结构的可靠度、强度和工程造价方面考虑,优化后的支撑截面使结构受力均匀,造价低廉,造型美观,施工难度较低。通过优化设计分析,计算得到了针对上述优化目标的V形支撑结构最优尺寸参数。
张义和[8](2013)在《横桥向不等高V形墩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V型墩结构新颖轻巧,外形美观匀称,在城市和景区的连续刚构桥中应用较多。常见的V型墩墩身外观纵桥向呈“V”字型,V型墩斜腿与其上部结构梁组成倒三角形的刚性结构;横桥向则为一字式结构,并与上部结构梁底部同宽。环太湖公路长兴段的长兴港大桥施工中遇到了与此截然不同的V型墩结构型式,墩身纵桥向为单柱式,而横桥向呈“V”字型,两条斜腿不等高且支承左右不同幅桥梁,两条斜腿顶部间设置斜系梁以平衡由墩身自重和上部结构的荷载产生的较大水平分力。这种桥墩结构型式在国内外桥梁工程中非常少见,其结构受力和构造与通常采用的柱式墩和莲花墩不同,对其设计和施工带来了新的难题和挑战。本文结合长兴港大桥实际工程,通过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不等高V型墩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揭示其施工过程的受力特征,探索适宜的斜腿模板支架体系、斜系梁预应力张拉程序、混凝土浇筑工艺以及墩底混凝土的防裂控制措施,确保其施工中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为在该类桥梁施工中推广使用做好准备。通过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吊车配合料斗和串桶方式入模浇筑和插入式振捣器捣固,成功地解决较小坍落度混凝土的浇筑困难问题;采用钢筋网有效地阻滞混凝土向下方流动,保证了斜系梁混凝土浇筑质量;采用预留施工缝再行封闭的措施有效地防止墩底混凝土开裂;提出的施工技术具有施工方便快捷、施工费用低、混凝土浇筑质量好和外形美观等优点,具有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在类似工程中推广使用。
张磊[9](2013)在《V形墩连续梁桥施工监控》文中认为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交通工程建设领域发展迅速。多种新的桥梁形式应用于桥梁建设中,其中以V形墩桥梁最具代表性。V形墩桥梁除在外型上具有造型美观、线条活泼、富于美感等特点外,就结构自身而言,由于V形墩的设置,降低了墩顶负弯矩峰值,减小了箱梁尺寸。虽然V形墩桥梁具备以上优点,但异型桥墩的设置增加了施工难度。同时V形墩结构内部受力复杂,为保证桥梁在施工过程安全性及可靠性,使得成桥线形及内力符合设计要求,需要对V形墩桥梁进行施工过程监控。本文首先描述了V形墩桥梁的发展历程,阐述了V形墩桥梁施工监控的意义,介绍了施工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本文选取大黑河岛桥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桥梁结构分析模型,对主梁的几个重要设计参数(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温度、自重、刚度)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对V形墩进行局部空间应力分析,为后续施工监控提供理论依据。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建立施工监控系统,选取全桥结构受力最不利截面进行重点施工控制,通过现场监测到的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桥梁结构在各个施工阶段下的安全状态,确保桥梁顺利完工。同时,为今后同类V形墩桥型结构的建设提供参考。
郁钧晖[10](2013)在《V形墩刚构桥有限元仿真与施工监测分析》文中指出宁波奉化江大桥是一座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箱梁采用对称悬臂浇筑法施工,中跨合拢段合拢过程中预加顶推力的作用以调节运营阶段V腿内力状态。奉化江大桥主跨较大,为保证施工安全可靠,施工时进行线形控制和应力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奉化江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程序对V形墩刚构桥的受力特性和关键施工阶段的线形应力监测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本文首先参阅了国内外有关V形墩连续刚构桥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以期对国内外V形墩连续刚构桥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对V形墩刚构桥施工分析的基本方法理论和施工控制的基本方法作了简要的介绍。其次,采用Midas Civil建立全桥有限元杆系模型,分析了预加中跨合拢顶推力对成桥后桥梁变形大小的影响和对关键部位内力改善的效应,并与未施加顶推力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此外,还通过比较不同的合拢顶推方案下桥梁的变形与受力情况,以期为施工提供理论指导。再次,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模拟程序ANSYS对V形墩以及其上的0~3#块进行空间实体单元建模,分析了其在施工关键阶段下其空间局部应力水平和分布规律,以期对桥梁工程施工与运营阶段提供较为细致的参考。最后,介绍了主桥施工阶段的应力与位移监测方案,主要包括监测所需的传感器、采集系统及监测技术方法,根据监测结果详细分析了V腿关键截面在合拢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规律以及位移控制的结果。本文结果可为以后同类型桥梁施工提供参考。
二、浙江东阳江大桥V形墩施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浙江东阳江大桥V形墩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带拱形支撑的V腿PC连续梁桥静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
1.3 依托工程概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V腿连续梁桥计算理论与分析方法 |
2.1 有限元基本理论及方法 |
2.1.1 有限元简介 |
2.1.2 有限元法基本步骤 |
2.2 桥梁分段施工计算方法 |
2.2.1 正装计算法 |
2.2.2 倒装计算法 |
2.2.3 无应力状态计算法 |
2.3 局部分析的研究 |
2.3.1 基于杆系有限元的局部模型方法理论的推导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施工阶段的受力分析 |
3.1 施工工艺分析 |
3.1.1 满堂支架法 |
3.1.2 劲性骨架法 |
3.1.3 临时对拉系统 |
3.1.4 临时支墩 |
3.2 依托工程模型简介 |
3.2.1 参数选取 |
3.2.2 边界条件 |
3.2.3 施工阶段 |
3.3 各阶段施工过程计算结果分析 |
3.3.1 0#块施工阶段分析 |
3.3.2 1#—3#梁段施工阶段分析 |
3.3.3 边跨合龙施工阶段分析 |
3.3.4 中跨合龙施工阶段分析 |
3.3.5 二期铺装及十年收缩徐变 |
3.3.6 关键截面变化分析 |
3.4 V腿临时支墩拆除时机的影响 |
3.4.1 V腿临时支墩拆除时机的讨论 |
3.4.2 应力分析 |
3.4.3 挠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施工过程中0#块空间应力分析 |
4.1 实体建模 |
4.1.1 0#块实体单元模型建立 |
4.1.2 边界条件施加 |
4.1.3 计算结果对比 |
4.2 0#块空间应力分析 |
4.2.1 0#块落架时分析 |
4.2.2 后续施工过程中0#块应力分析 |
4.2.3 各关键阶段0#块中主应力变化趋势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带腹拱的V腿连续梁桥受力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 V腿桥梁部分设计参数统计分析 |
5.1.1 V腿桥梁结构形式 |
5.1.2 V腿梁桥设计参数研究 |
5.2 有无腹拱对成桥受力性能的影响 |
5.2.1 对V腿的影响 |
5.2.2 对主梁的影响 |
5.3 竖直墩支撑对成桥受力性能的影响 |
5.3.1 对V腿的影响 |
5.3.2 对主梁的影响 |
5.4 结构体系评价 |
5.5 不同V腿角度对成桥受力性能的影响 |
5.5.1 对V腿的影响 |
5.5.2 对腹拱的影响 |
5.5.3 对主梁的影响 |
5.5.4 对比结果分析 |
5.6 腹拱拱脚离V腿底部不同距离对成桥受力性能的影响 |
5.6.1 对V腿的影响 |
5.6.2 对腹拱的影响 |
5.6.3 对主梁的影响 |
5.6.4 对比结果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2)钢-混组合连续梁-V腿连续刚构桥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
1.2.1 钢-混凝土组合梁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
1.2.2 V腿梁桥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
1.2.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钢-混组合连续梁-V腿连续刚构桥结构特点 |
1.4 依托工程概况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钢-混凝土组合梁计算理论与方法 |
2.1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内力与应力分析理论 |
2.1.1 弹性分析法 |
2.1.2 塑性分析法 |
2.2 钢-混组合连续梁的刚度与变形计算 |
2.2.1 组合梁的刚度计算 |
2.2.2 组合梁的变形计算 |
2.3 钢-混组合梁有限元分析方法 |
2.3.1 剪力件相关理论 |
2.3.2 钢-混组合梁简化建模概述 |
2.3.3 杆系模型 |
2.3.4 桥面板有效翼缘宽度: |
2.3.5 实体有限元 |
2.4 小结 |
第三章 钢-混组合连续梁-V 腿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的受力分析 |
3.1 施工工艺分析 |
3.1.1 预制拼装施工工艺概述 |
3.1.2 桥面板铺设顺序 |
3.1.3 压重法 |
3.1.4 张拉预应力 |
3.1.5 顶升法 |
3.2 依托工程部件命名与施工阶段简化 |
3.3 杆系简化建模 |
3.3.1 参数选取: |
3.3.2 边界条件: |
3.4 分阶段施工过程计算结果 |
3.4.1 钢梁结构施工完成(CS1)阶段分析 |
3.4.2 预制板铺装完成(CS2)阶段分析 |
3.4.3 成桥阶段分析 |
3.4.4 各阶段对比分析 |
3.5 组合截面一次形成与分阶段形成模型的计算对比 |
3.5.1 成桥挠度的差异 |
3.5.2 成桥应力的差异 |
3.6 小结 |
第四章 钢-混组合连续梁-V腿连续刚构桥受力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V腿支架拆除时机对成桥阶段的影响 |
4.1.1 V腿支架拆除时机的讨论 |
4.1.2 挠度分析 |
4.1.3 应力分析 |
4.2 不同V腿角度对成桥受力性能的影响 |
4.2.1 挠度分析 |
4.2.2 应力分析 |
4.3 跨中压重大小对成桥受力性能的影响 |
4.3.1 挠度分析 |
4.3.2 应力分析 |
4.4 考虑收缩徐变作用时的成桥状态 |
4.4.1 挠度分析 |
4.4.2 应力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钢-混组合连续梁-V腿连续刚构桥实桥试验研究 |
5.1 实体建模 |
5.1.1 支反力计算结果对比 |
5.1.2 挠度和应力计算结果 |
5.2 自振特性分析 |
5.3 V腿刚度对自振频率的影响 |
5.4 主梁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
5.5 实桥试验 |
5.5.1 试验方案 |
5.5.2 试验过程 |
5.5.3 试验结果分析 |
5.6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4)连续刚构大张角Y构及0号块施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背景 |
1.1 工程简介 |
1.2 技术难点 |
2 Y构及0号块常用施工工艺 |
2.1 满堂支架法 |
2.2 劲性骨架法 |
2.3 平衡支架法 |
2.4 综合施工法 |
3 地铁六号线Y构合理施工方法的选取 |
4结论 |
(5)某大跨度钢拱桥三角刚架预应力混凝土系杆监测及开裂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三角刚架桥墩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概述 |
1.1.1 国内外V形墩连续刚构桥发展概况 |
1.1.2 系杆钢桁拱桥与三角刚架组合体系的特点及研究现状 |
1.2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构件裂缝问题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背景 |
1.3.1 新光大桥工程概况 |
1.3.2 三角刚架系杆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三角刚架预应力混凝土系杆应力监测及开裂概率分析 |
2.1 概述 |
2.2 新光大桥施工流程 |
2.3 三角刚架系杆全过程应力监测数据分析 |
2.3.1 新光大桥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断面布置 |
2.3.2 三角刚架系杆应变数据分析 |
2.3.3 三角刚架系杆应力数据分析 |
2.4 三角刚架系杆应力监测随机分析 |
2.4.1 三角刚架系杆应力监测置信区间 |
2.4.2 三角刚架系杆开裂概率分析 |
2.5 三角刚架外观检查结果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三角刚架预应力混凝土系杆开裂机理研究 |
3.1 概述 |
3.2 桥梁结构施工运营全过程仿真分析方法 |
3.3 新光大桥施工运营全过程仿真分析 |
3.3.1 新光大桥有限元模型 |
3.3.2 新光大桥有限元仿真分析 |
3.4 北岸上游三角刚架系杆跨中下缘拉应力发展机理 |
3.4.1 参数敏感性分析 |
3.4.2 北岸上游三角刚架系杆拉应力发展成因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三角刚架预应力混凝土系杆加固设计研究 |
4.1 桥梁加固方法 |
4.1.1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
4.1.2 增大截面加固法 |
4.1.3 粘贴钢板加固法 |
4.1.4 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 |
4.2 北岸上游三角刚架系杆极限状态验算 |
4.2.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
4.2.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
4.3 北岸上游三角刚架系杆加固设计 |
4.3.1 系杆裂缝表面修补 |
4.3.2 系杆体外预应力加固 |
4.4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本文主要工作和结论 |
今后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V型腿PC连续梁桥支架施工方案分析及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V型腿桥梁发展历程和特点 |
1.2.1 国外V型腿桥梁发展历程 |
1.2.2 国内V型腿桥梁发展历程 |
1.2.3 V型腿桥梁特点 |
1.3 V型腿桥梁研究综述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研究意义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结构计算理论与有限元模型建立 |
2.1 有限单元法理论 |
2.2 工程背景 |
2.2.1 工程概况 |
2.2.2 施工方法 |
2.3 有限元模型建立 |
2.3.1 模型参数选取 |
2.3.2 桥梁有限元模型 |
2.4 有限元模型关键参数取值 |
2.4.1 基于预压试验的支架变形测取 |
2.4.2 模型节点支撑刚度求解 |
2.4.3 基于“m”法考虑桩土作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V型腿连续梁桥施工方案分析 |
3.1 支架拆除顺序对比分析 |
3.1.1 支架拆除方案 |
3.1.2 不同方案计算结果及对比 |
3.1.3 最优拆架方案 |
3.2 桥梁合龙次序影响分析 |
3.2.1 合龙方案 |
3.2.2 不同方案计算结果及对比 |
3.2.3 最优合龙次序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最优方案施工全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
4.1 全桥施工过程应力分析 |
4.1.1 关键截面施工阶段应力 |
4.1.2 成桥阶段结构应力 |
4.2 全桥施工过程变形分析 |
4.2.1 关键截面施工阶段变形 |
4.2.2 成桥阶段结构变形 |
4.3 合龙温度对结构的影响 |
4.3.1 主梁变形的影响 |
4.3.2 关键截面应力的影响 |
4.4 预应力损失对结构的影响 |
4.4.1 主梁变形的影响 |
4.4.2 关键截面应力的影响 |
4.5 V腿底实心段局部应力分析 |
4.5.1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
4.5.2 边界条件与荷载施加 |
4.5.3 应力分析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V型腿PC连续梁桥施工过程监测 |
5.1 施工过程线形监测 |
5.1.1 预拱度计算 |
5.1.2 截面选择及测点布置 |
5.1.3 主梁变形监测结果 |
5.1.4 V型腿变形监测结果 |
5.2 施工过程应力监测 |
5.2.1 截面选择及测点布置 |
5.2.2 主梁应力监测结果 |
5.2.3 V型腿应力监测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高速铁路大跨度V撑连续梁桥施工阶段空间应力分析及参数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V撑连续梁桥施工控制与仿真建模 |
2.1 工程概况 |
2.1.1 主桥桥型布置 |
2.1.2 主桥设计参数 |
2.2 大跨度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方法 |
2.2.1 自适应施工控制方法 |
2.2.2 施工控制的影响因素 |
2.2.3 桥梁控制系统的建立 |
2.3 主桥施工控制仿真分析 |
2.3.1 整体模型的建立 |
2.3.2 立模标高的计算 |
2.4 V形支撑施工控制方法 |
2.4.1 施工控制内容和方法 |
2.4.2 V形支撑施工控制的原则与方法 |
2.5 V形支撑施工控制内容 |
2.5.1 V形支撑应力监测测点布置及测试工况 |
2.5.2 主桥应力控制结果 |
2.6 V形支撑结构仿真分析 |
2.6.1 材料的本构关系与破坏准则 |
2.6.2 局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2.7 本章小结 |
3 V形支撑结构空间应力分析 |
3.1 V形支撑结构分块浇筑施工介绍 |
3.1.1 V撑分块施工步骤 |
3.1.2 V撑分块施工现场照片 |
3.2 V形支撑结构分块浇筑空间应力分析 |
3.2.1 V撑分块浇筑空间应力云图 |
3.2.2 V撑分块浇筑应力分析结论 |
3.2.3 V撑分块浇筑理论应力值与实测应力值比较分析 |
3.3 全桥施工过程V形支撑结构外力提取与施加 |
3.3.1 全桥施工过程V形支撑结构外力提取 |
3.3.2 全桥施工过程V形支撑结构外力施加 |
3.4 全桥施工过程V形支撑结构空间应力分析 |
3.4.1 全桥施工过程V形支撑结构应力分析工况 |
3.4.2 全桥施工过程V形支撑结构空间应力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V形支撑结构优化设计 |
4.1 V形支撑与箱梁刚度比的影响分析 |
4.1.1 V形支撑与箱梁的刚度比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分析 |
4.1.2 结构内力随V形支撑与箱梁的刚度比变化规律分析 |
4.2 V形支撑截面优化分析 |
4.2.1 ANSYS的优化设计功能 |
4.2.2 V形支撑截面形式 |
4.2.3 V形支撑截面优化方法 |
4.2.4 截面优化数学模型 |
4.2.5 优化结果分析 |
4.3 V形支撑倾角优化分析 |
4.3.1 V形支撑倾角优化设计的优化内容及计算截面 |
4.3.2 不同倾角对于V撑结构的内力影响比较 |
4.3.3 不同倾角对于主梁结构的内力影响比较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横桥向不等高V形墩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V形墩的结构特点 |
1.3 V形墩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国外V形墩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2 国内V形墩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1.4 V形墩施工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 |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1.5.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横桥向不等高V形墩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实践 |
2.1 引言 |
2.2 工程概况 |
2.2.1 工程简介 |
2.2.2 气象、水文 |
2.2.3 地形地貌及地质 |
2.3 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
2.4 关键施工技术研究及实践 |
2.4.1 承台预埋钢筋和搭设临时支架 |
2.4.2 墩身钢筋骨架制作 |
2.4.3 模板安装 |
2.4.4 模板支架搭设 |
2.4.5 上系梁钢筋、波纹管及预应力筋的安装 |
2.4.6 混凝土浇筑和养护 |
2.4.7 预应力钢束张拉、压浆、封锚 |
2.4.8 模板、支架的拆除 |
2.5 墩身施工监控 |
2.6 效益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横桥向不等高V形墩施工安全性分析 |
3.1 引言 |
3.2 施工支架系统安全稳定性分析 |
3.2.1 P13墩左幅V腿支架验算 |
3.2.2 P13墩拉杆支架验算 |
3.2.3 V腿抗倾覆验算 |
3.3 施工及成桥状态结构安全性分析 |
3.3.1 设计概况 |
3.3.2 主要材料 |
3.3.3 下部结构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
4.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V形墩连续梁桥施工监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V形墩桥梁发展概述 |
1.3 施工监控技术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施工控制理论 |
2.1 施工控制主要内容 |
2.2 施工控制方法 |
2.2.1 开环控制法 |
2.2.2 闭环控制法 |
2.2.3 自适应控制法 |
2.2.4 V形墩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方法选择 |
2.3 施工控制仿真分析方法 |
2.3.1 正装法 |
2.3.2 倒装法 |
2.3.3 无应力状态法 |
2.4 本章小结 |
3 V形墩连续梁桥仿真分析 |
3.1 工程概况 |
3.2 施工方法 |
3.3 全桥有限元模型建立 |
3.3.1 全桥模型单元划分 |
3.3.2 材料及参数选取 |
3.3.3 桥梁施工工序进程 |
3.4 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 |
3.4.1 敏感性参数选取 |
3.4.2 混凝土收缩徐变参数敏感性 |
3.4.3 温度变化参数敏感性 |
3.4.4 主梁自重参数敏感性 |
3.4.5 主梁刚度参数敏感性 |
3.4.6 参数敏感性对结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 V形墩连续梁桥施工控制 |
4.1 施工监控内容 |
4.2 施工监控原则 |
4.3 测试仪器选择 |
4.4 主梁高程监控 |
4.4.1 预拱度的设置 |
4.4.2 高程测量说明 |
4.4.3 高程控制点布置 |
4.4.4 主梁高程监控结果 |
4.5 主梁控制截面应力监控 |
4.5.1 应力监控注意事项 |
4.5.2 测试断面选择情况 |
4.5.3 测点布置情况 |
4.5.4 应力测试误差成因及解决方法 |
4.5.5 主梁应力监控结果 |
4.6 V形墩控制截面应力监控 |
4.6.1 测试断面选择情况 |
4.6.2 V形墩应力监控结果 |
4.7 V形墩实体应力分析 |
4.7.1 V形墩有限元模型建立 |
4.7.2 最不利施工阶段选取情况 |
4.7.3 落架阶段应力分布状况 |
4.7.4 成桥运营应力分布状况 |
4.7.5 运营十年应力分布状况 |
4.8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V形墩刚构桥有限元仿真与施工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1 绪论 |
1.1 V形墩刚构桥发展历程和特点 |
1.1.1 国外V形墩刚构桥发展历程 |
1.1.2 国内V形墩刚构桥发展历程 |
1.1.3 V形墩刚构桥特点 |
1.2 V形墩刚构桥的研究综述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V形墩刚构桥施工分析基本方法 |
2.1 有限元基本理论 |
2.1.1 有限元基本介绍 |
2.1.2 有限元法基本步骤 |
2.2 桥梁分段施工计算方法简述 |
2.2.1 正装计算法 |
2.2.2 倒装计算法 |
2.2.3 无应力状态计算法 |
2.3 施工控制方法的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3 V形墩刚构桥静力仿真分析 |
3.1 工程背景 |
3.1.1 项目概况 |
3.1.2 技术标准 |
3.1.3 研究意义 |
3.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3.2.1 材料参数选取 |
3.2.2 模型建立 |
3.3 全桥静力特性计算与分析 |
3.3.1 主梁变形分析 |
3.3.2 V形斜腿变形分析 |
3.3.3 桥梁受力分析 |
3.4 不同合拢方案分析比较 |
3.4.1 合拢方案选取 |
3.4.2 分析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4 V形墩空间局部受力分析 |
4.1 计算模型选取与建立 |
4.1.1 V形墩局部有限元模型建立 |
4.1.2 边界条件施加 |
4.2 空间局部V墩受力分析 |
4.2.1 中跨合拢顶推阶段V墩应力分析 |
4.2.2 成桥阶段V墩应力分析 |
4.2.3 各关键阶段V腿主拉应力变化趋势 |
4.2.4 V腿内部关键部位应力计算结果 |
4.2.5 顶推力对V腿第一主应力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5 施工过程监测分析 |
5.1 概述 |
5.2 应力监测方案 |
5.2.1 应力传感器 |
5.2.2 应变采集系统 |
5.2.3 测点布置 |
5.2.4 应力采集原理 |
5.3 应力监测结果与分析 |
5.3.1 V腿中跨侧底部截面数据分析 |
5.3.2 V腿边跨侧底部截面数据分析 |
5.4 位移监测方案 |
5.4.1 测试方法 |
5.4.2 监测方案 |
5.4.3 后续梁段标高预测 |
5.5 位移监测结果 |
5.5.1 梁段位移变化分析 |
5.5.2 标高预测与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一些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浙江东阳江大桥V形墩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 [1]带拱形支撑的V腿PC连续梁桥静力性能研究[D]. 李仁杰.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2]钢-混组合连续梁-V腿连续刚构桥受力性能研究[D]. 余滔.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3]国内V形支撑结构桥梁设计与研究综述[J]. 唐杨. 特种结构, 2019(03)
- [4]连续刚构大张角Y构及0号块施工工艺研究[J]. 许宝东.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16)
- [5]某大跨度钢拱桥三角刚架预应力混凝土系杆监测及开裂机理研究[D]. 谭志健.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6]V型腿PC连续梁桥支架施工方案分析及监测[D]. 南鹏鹏. 长安大学, 2018(01)
- [7]高速铁路大跨度V撑连续梁桥施工阶段空间应力分析及参数优化研究[D]. 郝勇.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8]横桥向不等高V形墩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 张义和.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5)
- [9]V形墩连续梁桥施工监控[D]. 张磊. 东北林业大学, 2013(03)
- [10]V形墩刚构桥有限元仿真与施工监测分析[D]. 郁钧晖. 浙江大学, 2013(06)
标签:刚构桥论文; 桥梁论文;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论文; 应力状态论文; 应力集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