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确定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确定

一、阿佛伽德罗常数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曾阳[1](2019)在《化学史情景剧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化学学科富含科学与人文交织的独特性,它既具备严谨的自然逻辑思辨,亦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情怀。但在以往中学化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忽视化学的这种独特性,仅围绕知识能力,习题训练等方面来施展课堂,未兼顾到学生思辨探索能力和人文科学情怀的双项培养,且课堂教学过于理论枯燥。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紧密联系科学与人文的时代经验,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让学生溯源科学本质属性,联系人文历史发展,具备科学化的思维。着力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以立德树人视域开展化学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文化底蕴的提升和科学精神的深化。文中尝试采用情景剧融合化学史教学方法(Interactive Historical Vignettes,简称IHV),通过情景剧与化学史的交互,让学生身临其境,循序渐进理解知识(how)如何得来、(why)为何要学、(what)学有何用。本文通过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对当前化学教学现状调研分析,然后根据教育、心理学等相关教学理论,将IHV方法运用到中学课堂进行案例实践,并对教学成果总结反思。结果表明:IHV教学方法的应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细化学生对科学本质属性的感知,深化学生的科学情感价值,有利于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可以适当地穿插运用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对丰富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大有裨益。

史静[2](2018)在《在高考背景下化学符号教学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化学符号使用在国际上是统一的,在化学上用于表示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以及物质化学反应过程的科学符号。从微观的角度看,化学符号是非常科学地、简单明了地表示物质微观组成的符号,它可以表示各种物质相互转化及其变化规律。它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必备技能。大多数科研人员都在积极寻找系统的、完善的、简明的、科学的思想和技能来学习化学符号。本文分析了近年来高考化学符号的考察情况,从高考化学符号的现状入手,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讨论,分别是:现有的化学符号研究、高中生化学符号掌握的程度、以及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中学生化学符号学习过程所依存的理论基础、中学化学用语意义构建的研究、化学符号学习过程实例的探索。化学符号在学生学习化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高考考试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学生学习化学符号时,他们不仅需要记住符号本身所代表的材料,还能准确地表达化学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必须建立宏观物质、微观表征和符号的密切关系。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一年级新生的化学符号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许多学生在化学符号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例如,化学符号的相关概念是模糊的。学习符号的主要方法是死记硬背,但往往用记忆的方法不仅导致遗忘很快,同时也由于本身抽象性,难以很好运用。那又由于这些原因直接导致学生不喜欢学习化学。本文结合学生在学习化学符号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从化学符号的特点入手,提出了学习化学符号的三个主要过程。它们是化学符号记忆阶段、化学符号识别阶段和化学符号应用阶段。这三者是相互独立、但又是相互关联的。我们需要学习知识体系,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化学符号可以代表一种物质,在宏观上是特定的和客观的。它还可以从分子、原子、离子、质子和电子的微观层次表达材料及其组成。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符号的前提下,他们需要获得所有的材料所代表的化学符号的属性,并理解化学符号的含义。笔者对同一层次的班级进行了不同的教学示范研究,通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化学符号进行意义建构,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符号学习的理解。本研究的目的是为化学符号学习和教学提供帮助,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符号,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符号的兴趣和信心。

刘玲[3](2018)在《认知诊断理论背景下对九年级学生“物质的量”的认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的学业评价仅用分数进行甄别和选拔,缺乏对学生个体认知的考察,难以达到国家提出培养目标。初高中衔接问题是化学教育研讨的热点,无论教育工作者如何热烈的讨论,总是要回归到学习的主体---学生。立足于学生个体,总结普遍规律定会得到启示。本研究以新一代测量理论“认知诊断理论”为研究背景,应用认知诊断模型中的DINA模型对九年级学生“物质的量”认知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初高衔接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同时验证认知诊断理论是否适用于化学教育评价。本研究共包含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背景,从现实和理论的角度阐述对学生认知诊断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为研究综述,对以往研究资料的梳理,分别从“认知诊断理论”和“物质的量”两个方面分别进行综述;第三部分为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工具的编制、预测试和正式施测等研究过程。第四部分介绍应用R语言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及解释;研究的最后一部分第六部分首先通过研究结论为教师教育教学和初高教学的衔接提出建议,其次对认知诊断理论的未来发展提出设想。引用认知诊断理论编制的诊断工具对九年级学生“物质的量”认知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男生和女生的认知差异:“基础”层次物质的量认知属性(物质的量、数学计算、阿伏伽德罗常数)女生明显优于男生,复杂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化学方程式计算、宏微观转化等)方面男生掌握情况优于女生。(2)重点班和平行班的认知差异:除属性3(阿伏伽德罗常数)外所有的认知属性重点班掌握概率都高于平行班,尤其体现在属性1(物质的量)、属性4(摩尔质量)、属性6(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重点班较平行班在这几个认知属性的掌握概率上均高于10%。(3)应用认知诊断理论对被试进行归类,类比达89.589%,表明认知诊断理论在化学阶段测验中可以达到对学生认知的进行诊断。

郭孝培,周浩,董雄辎,饶日川,李娜[4](2017)在《电流传感器构建原电池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文中研究表明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为加深高一学生的理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实验。本文通过电流传感器构建原电池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进而得出一种新的近似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方法。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并体会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

包赫茹[5](2016)在《旨在促进“物质的量”概念形成的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指出“物质的量”的概念系统一直都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尽管长久以来关于“物质的量”教学的研究有很多,但在教学实践中改善“物质的量”难教、难学这种状况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研究选定“物质的量”概念系统为研究对象,寻找新的角度对“物质的量”教学进行研究,以期为“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的教学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在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本论文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首先,经过对学生和教师对“物质的量”概念系统的教学难点认知的进行调查,发现师生对其教学难点认知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学生认为“物质的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理解存在困难,而对“物质的量”的衍生概念的学习不存在困难;教师认为只要加强练习,学生会用了就自然理解了。说明教师并未重视学生的概念形成过程。其次,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确定物质的量的概念形成作为研究重点,对加拿大和国内人教版教材中“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这一内容的呈现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人教版教材的内容呈现方式单一,且没有体现概念形成过程。国外教材则在概念形成教学的内容设计上具有优势。再次,对“物质的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发展史进行梳理,并把其拆解成微课程的教学素材,用于促进学生概念形成的教学。最后,基于以上研究内容进行了旨在促进“物质的量”概念形成的教学设计。

李文婷[6](2016)在《“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以宁夏大学化学师范专业为例》文中指出《化学教学论实验》是高等院校化学师范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着重培养化学师范生独立从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本研究将项目化学习模式引入《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中,分别从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方案三方面对“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探索。通过师生的实时反馈可以得出:“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具有时效性和创新性,能够改变师范生的原有学习方式,可以为高等师范教育提供借鉴。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概述。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在综述了“化学教学论实验”和“项目化学习”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确立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课题研究的理论探索。对国内、国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对项目化学习的概念、涵义、要素、理论基础等进行梳理,为构建“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模式理论构建。借助5W1H分析方法,依次确定了项目设计目的、框架和原则,项目实施框架、流程和原则,项目评价主体、方式和细则等内容,完成“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模式的理论构建。第四部分:“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模式实践应用。一方面是探索教师如何组织项目化学习,在项目准备、启动、实施、评价、总结五个阶段中,教师如何制定计划、落实行动和反思改进;另一方面是探索师范生如何实施项目化学习,在项目准备、开题、实施、结题和评价反思五个阶段中,师范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第五部分:实施效果评价及总结。笔者分别从问卷调查、集体访谈、作品分析等方面进行实施效果分析。对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对研究过程中的具体环节和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龙琪[7](2015)在《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历史考量》文中提出从基本物理常数这个视角来看阿伏伽德罗常数会更易理解。最早测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人是法国科学家佩兰。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测定历史长达百年,至今仍在继续。"阿伏伽德罗常数"与"物质的量""摩尔"概念具有相同的历史源头,但是在不同学科领域发展着,最后又殊途同归。

王朝辉[8](2013)在《不可忽视基本物理常数的教学》文中提出基本物理常数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重视基本物理常数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能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扩大视野,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综合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楠,张泽光,骆旭[9](2012)在《千克重新定义研究的最新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千克的重新定义以及向自然基准过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介绍了几种基于自然基准的千克定义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了其优缺点,比较了各种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千克重新定义方法的趋势和未来最可能成为千克自然基准的方法。

黄美仙[10](2011)在《微型实验法测定阿佛加德罗常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等职业化学教学中,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应用和理解有助于学生的化学计算,测定阿佛加德罗常数在教材中作为趣味实验,是通过分子膜来测定。本文对教材中阿佛加德罗常数的趣味实验进行微型化,药品用量少,操作简单,趣味性增强。

二、阿佛伽德罗常数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阿佛伽德罗常数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化学史情景剧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1 教学脱离实际经验
        1.1.2 课堂开展过于理论枯燥
        1.1.3 忽视科学思维的培养
        1.1.4 缺乏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1.2 研究对策的确定
        1.2.1 依从学生心理发展实施化学教学
        1.2.2 联系化学学科特性开展化学教学
        1.2.3 在情景教学模式中开展化学教学
        1.2.4 化学史运用于课堂教学
        1.2.5 具体措施
    1.3 研究现状
        1.3.1 情景剧教学研究现状
        1.3.2 化学史教学的研究现状
        1.3.3 IHV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IHV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前期调研
    2.1 概念界定
        2.1.1 IHV教学
        2.1.2 IHV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
    2.2 前期分析调研
        2.2.1 对象分析
        2.2.2 可行性分析
        2.2.3 教材中的化学史内容分析
        2.2.4 与传统教学方法对比分析
    2.3 引入课堂的方法
第3章 IHV教学法的具体应用与教学实施
    3.1 基于教学原则的思考
    3.2 教学过程的实施
    3.3 教学案例分析
        3.3.1 走进阿伏伽德罗——分子假说
        3.3.2 舍勒发现氯气及其生平科学事迹
    3.4 教学案例反思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教学效果分析工具
        4.1.1 试卷检测
        4.1.2 问卷
        4.1.3 访谈
    4.2 调查分析与结果
        4.2.1 访谈结果与分析
        4.2.2 问卷结果与分析
    4.3 单元测验的结果分析
        4.3.1 实验前测
        4.3.2 实验后测
    4.4 实验结果反思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案例三凯库勒-苯分子结构说
    附录2 课后访谈提纲
    附录3 IHV教学方法使用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4 IHV教学方法实用性调查问卷
    附录5 学生单元测试成绩
致谢

(2)在高考背景下化学符号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符号学理论
    2.2 “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 化学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第3章 化学符号概述
    3.1 化学符号的概念
    3.2 化学符号的性质
    3.3 符号的构成和分类
第4章 高考化学符号考察内容探究
    4.1 高中符号体系及学习要求
    4.2 高考化学符号考察统计
第5章 对化学符号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5.1 化学符号学习的调查
        5.1.1 调查目的和方法
        5.1.2 调查对象
        5.1.3 调查结果
    5.2 化学符号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3 化学符号学习的条件
        5.3.1 学生应具备的内部条件
        5.3.2 教师应具备的外部条件
第6章 化学符号学习过程的教学研究
    6.1 实验设计
        6.1.1 研究目的
        6.1.2 研究假设
        6.1.3 研究方法
        6.1.4 研究对象
    6.2 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
    6.3 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
    6.4 物质的量教案
        6.4.1 高中生化学符号知识水平成绩数据分析
    6.5 实验结论和教学建议
        6.5.1 实验结论
        6.5.2 教学建议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内容的总结
    7.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附录 1 高中生化学符号学习现状的调查
附录 2 化学符号学习现状的调查
附录 3 高中生化学符号知识学习测试卷一
附录 4 高中生化学符号知识学习测试卷二
参考文献
致谢

(3)认知诊断理论背景下对九年级学生“物质的量”的认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1.1 现实背景
    1.2 理论背景
2 研究综述
    2.1 认知诊断理论研究综述
    2.2 物质的量的研究综述
3 研究过程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框架
    3.4 研究工具编制
4 九年级学生“物质的量”认知诊断
    4.1 参数估计
    4.2 物质的量认知属性的性别差异
    4.3 物质的量认知属性的班别差异
5 研究结论及解释
    5.1 男生和女生物质的量认知差异及解释
    5.2 重点班和平行班物质的量认知差异及解释
    5.3 认知诊断理论在化学形成性评价的适用性
6 研究启示及展望
    6.1 教学建议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附录一 物质的量属性及属性层级关系合理性检验问卷
附录二 物质的量认知诊断测试卷
附录三 运用R语言进行CDM分析的代码
参考文献
后记

(4)电流传感器构建原电池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论文提纲范文)

1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测定
    1.1 电量分析法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存在的不足
    1.2 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具体优化与改进方案
2 构建原电池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在教学实验中的应用
3 结束语

(5)旨在促进“物质的量”概念形成的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提出
2 研究综述——国内外“物质的量”相关研究
    2.1 国外对“物质的量”的研究
    2.2 国内对“物质的量”的研究
        2.2.1 “物质的量”教学相关文献内容分布
        2.2.2 “物质的量”教学相关文献内容分析
    2.3 文献的述评
3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3.2 教学设计理论
4 师生对“物质的量”难点认知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的调查分析
    4.1 调查目的
    4.2 调查方法
    4.3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4.3.1 问卷一的编制与处理
        4.3.2 问卷二的编制与处理
        4.3.3 问卷三、四的编制与处理
    4.4 教师对教学难点认识与处理的调查分析
        4.4.1 教师问卷的编制与处理
    4.5 师生对“物质的量”难点认知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的调查结论
5 国内外教材的比较分析
    5.1 教材内容编排位序的比较分析
    5.2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教材内容呈现的比较分析
        5.2.1 对拿大教材中“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内容呈现的分析
        5.2.2 对国内人教版中“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内容呈现的分析
    5.3 两个版本教材中“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内容呈现的比较分析总结
6 “物质的量”相关化学史研究
    6.1 “物质的量”概念发展史梳理
    6.2 “阿伏伽德罗常数”概念发展史概述
        6.2.1 阿伏伽德罗常数历史起源
        6.2.2 阿伏伽德罗常数数值的测定
7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教学设计
    7.1 设计依据
    7.2 教学目标
    7.3 教学过程
    7.4 教学设计反思
8 研究结论与反思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6)“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以宁夏大学化学师范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化学教学论实验”为师范生创造了实验教学研究的平台
        1.1.2 项目化学习具有培养师范生实验教学研究能力的独特优势
        1.1.3 项目化学习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
    1.2 研究综述
        1.2.1 “化学教学论实验”的综述
        1.2.2 高等教育领域中项目化学习的综述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教师教学维度
        1.3.2 学生学习维度
    1.4 研究内容
        1.4.1 构建“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模式
        1.4.2 探索“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实施过程
        1.4.3 分析“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实施效果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行动研究法
        1.5.3 案例分析法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探索
    2.1 项目化学习概述
        2.1.1 项目化学习的概念
        2.1.2 项目化学习的涵义
        2.1.3 项目化学习的要素
    2.2 项目化学习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2.2.3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3 项目化学习的意义
第三章 “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模式构建
    3.1 指导思想
        3.1.1 宏观指导思想
        3.1.2 微观指导思想
    3.2 总体思路
        3.2.1 What——明确做什么
        3.2.2 Why——行动的目的和意义
        3.2.3 Who——行动中扮演的角色
        3.2.4 When——行动的计划
        3.2.5 Where——在哪里行动
        3.2.6 How——行动步骤
    3.3 设计方案
        3.3.1 设计框架
        3.3.2 设计目的
        3.3.3 设计原则
    3.4 实施方案
        3.4.1 实施框架
        3.4.2 实施目标
        3.4.3 实施流程
        3.4.4 实施原则
    3.5 评价方案
        3.5.1 评价主体
        3.5.2 评价方式
        3.5.3 评价原则
        3.5.4 评价细则
第四章 “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案例
    4.1 准备阶段
        4.1.1 计划
        4.1.2 行动——培训如何实施项目化学习
        4.1.3 反思
    4.2 启动阶段
        4.2.1 计划
        4.2.2 行动——破冰之旅
        4.2.3 行动——专题讲座
        4.2.4 反思
    4.3 实施阶段
        4.3.1 计划
        4.3.2 行动——项目准备
        4.3.3 行动——项目开题
        4.3.4 行动——项目实施
        4.3.5 行动——作品制作
        4.3.6 行动——项目结题
        4.3.7 反思
    4.4 评价阶段
        4.4.1 计划
        4.4.2 行动——培训如何进行项目化学习评价
        4.4.3 反思
    4.5 总结阶段
        4.5.1 计划
        4.5.2 行动——实验技能大赛
        4.5.3 行动——优秀作品展览
        4.5.4 行动——作业汇总
        4.5.5 行动——项目短片汇报
第五章 实施效果调查与讨论
    5.1 实施前访谈(学生)
    5.2 实施前访谈(指导教师)
    5.3 问卷调查
    5.4 实施后访谈(学生)
    5.5 实施后访谈(指导教师)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理论探索层面
        6.1.2 教师实践层面
        6.1.3 学生实践层面
    6.2 辐射效应
    6.3 反思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公开发表论文
    参与课题
    参与教材编写
    学术交流和实践经历
    所获奖项

(7)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历史考量(论文提纲范文)

1什么是“阿伏伽德罗常数”
    1.1什么是常数
    1.2什么是阿伏伽德罗常数
2“阿伏伽德罗常数”从何而来
3“阿伏伽德罗常数”与“物质的量”“摩尔”的历史渊源
    3.1相同的历史起源
    3.2不同领域的发展路径
    3.3“阿伏伽德罗常数”与“摩尔”的联姻
4结语

(10)微型实验法测定阿佛加德罗常数(论文提纲范文)

1. 苯-硬脂酸溶液的制备
2. 准确测定六孔井的直径D, 以计算出六孔井表面积,
3. 实验中采用0.01mL的玻璃注射器不需要计算每滴溶液的体积Vd
4. 准确测定在六井孔水面上形成硬脂酸单分子膜需要
5. 计算每一个硬脂酸分子的质量m
6. 计算1mol硬脂酸所含的分子数, 即阿伏伽德罗常数Na。1mol硬脂酸的质量为284g, 即摩尔质量M=284g/mol

四、阿佛伽德罗常数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化学史情景剧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曾阳. 湖南理工学院, 2019(01)
  • [2]在高考背景下化学符号教学研究与实践[D]. 史静. 赣南师范大学, 2018(01)
  • [3]认知诊断理论背景下对九年级学生“物质的量”的认知研究[D]. 刘玲.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1)
  • [4]电流传感器构建原电池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J]. 郭孝培,周浩,董雄辎,饶日川,李娜.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 [5]旨在促进“物质的量”概念形成的教学设计研究[D]. 包赫茹. 天津师范大学, 2016(02)
  • [6]“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以宁夏大学化学师范专业为例[D]. 李文婷. 宁夏大学, 2016(02)
  • [7]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历史考量[J]. 龙琪. 化学教育, 2015(17)
  • [8]不可忽视基本物理常数的教学[J]. 王朝辉. 新课程(中旬), 2013(08)
  • [9]千克重新定义研究的最新进展[J]. 李楠,张泽光,骆旭. 计测技术, 2012(03)
  • [10]微型实验法测定阿佛加德罗常数[J]. 黄美仙. 文理导航(中旬), 2011(08)

标签:;  ;  ;  ;  ;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确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