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血病病人的家庭护理指导(论文文献综述)
马文清,白志仙[1](2021)在《创新交互式平台对白血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焦虑和抑郁程度及再入院风险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创新交互式平台对白血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焦虑和抑郁程度以及再入院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84例白血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102例,对照组82例。对照组患者出院时进行常规出院提醒,定期电话随访,且定期到医院复查,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创新交互式平台开展延伸护理。两组患者均记录出院后日常活动依从性、复查时焦虑和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儿童患者家属HHI评分和ZBI评分,再入院次数,并将记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每日握拳、肢体运动、泡脚、服药等日常活动依从率分别为87.96%、95.10%、89.21%、92.16%,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后8 w、出院后16 w,研究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后16 w,研究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6 w,研究组儿童患者家属HHI评分为(32.75±4.8)分,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ZBI评分为(23.48±4.61)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3个月再入院、6个月再入院、9个月再入院、12个月再入院概率分别为1.96%、3.92%、2.94%、6.86%,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新交互式平台用于白血病患者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家属照顾负担,并降低再入院风险,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尤奥林[2](2021)在《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构建一套科学可靠的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为我国慢病居家康复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抽取山东省济南市3所社区和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家庭医生、康复师、医生及护士作为访谈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依据“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将收集到的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整合文献回顾和质性访谈的结果,初步拟订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之后应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Delphi)对26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形成最终版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重要性赋值平均分配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1.通过质性访谈提炼出2个主题: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现状、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2.两轮Delphi专家函询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提出意见的比率分别为53.85%和30.77%,表明专家积极程度较高。两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0.883,表明专家权威性较高。两轮Kendall和谐系数分别为0.188、0.117,P<0.05,两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确定包含3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1 1 1个三级指标的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3.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一、二级指标的权重,一级指标权重:结构质量(0.2500)、过程质量(0.5000)、结果质量(0.2500);二级指标权重:人员配置(0.3592)、组织框架(0.2715)、环境(0.0599)、物资设备(0.1185)、政策制度(0.1908)、健康评估(0.1880)、康复计划(0.1520)、家庭护理操作(0.0986)、康复指导(0.1282)、随访(0.0545)、家庭参与(0.0795)、健康教育(0.1123)、常见慢病管理(0.0628)、医疗信息管理(0.0795)、转诊(0.0446)、康复效果评价(0.3231)、安全评价(0.2453)、医疗资源利用(0.1085)、满意度评价(0.1615)、社会和经济效益评价(0.1615)。应用专家重要性赋值平均分配法确定三级指标权重,应用乘积法确定二、三级指标组合权重。结论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法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了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20项和三级指标111项。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重要性赋值平均分配法确定各层级指标的权重值。研究方法科学严谨、指标内容系统全面、研究结果合理可靠,可为慢病患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的提升。
王莎莎[3](2021)在《以家庭为中心干预模式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以家庭为中心干预模式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78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42.4±4.2)岁;男性患者为41例,女性为37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9,采取常规干预模式+以家庭为中心干预模式)和对照组(n=39,仅采取常规干预模式)。干预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患者治疗依从性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癌因性疲乏量表(中文版)》与《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研究组和对照组SAS、SDS评分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依从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本研究遵循本院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批准(批准文号:WDL201700112),所有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t=0.299,P=0.766),SDS评分(t=0.042,P=0.967),治疗依从率(χ2=0.051,P=0.821),PSQI评分(t=0.083,P=0.934),癌因性疲乏评分(t=0.260,P=0.796),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t=0.089、P=0.930,t=0.051、P=0.959,t=0.057、P=0.954,t=0.101、P=0.920)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1.4±4.2)和(40.6±4.1)分,显着低于对照组的(49.7±5.0)和(48.3±4.8)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45、P<0.001,t=7.565、P<0.001)。③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82.1%(32/39),显着高于对照组的59.0%(23/39),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4,P=0.025)。④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PSQI及癌因性疲乏评分分别为(8.4±1.3)和(22.8±6.2)分,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0.3±1.4)和(41.7±7.4)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64、P<0.001,t=12.210、P<0.001)。⑤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关系维度评分分别为(14.9±3.3)、(14.7±3.0)、(16.4±3.7)和(16.5±4.1)分,分别显着高于对照组的(12.7±3.1)、(12.2±2.8)、(14.3±3.4)和(14.3±3.9)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12、P=0.004,t=3.880、P<0.001,t=2.681、P=0.009,t=2.432、P=0.017)。⑥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18/39),显着低于对照组69.2%(27/39),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5,P=0.039)。结论以家庭为中心干预模式在白血病患者中应用效果理想,对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等具有较好效果。
谷景荣,郁月华,王瑞[4](2020)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生存质量、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病人生存质量、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血液科收治的ALL病人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生活指导、家庭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两组病人的生存质量、睡眠质量、心理状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病人QLQ-C30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量表评分及单项测量条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PSQI评分及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病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ALL病人的生存质量、睡眠质量,改善其心理状况。
武园园[5](2020)在《癫痫患儿家长“居家照护云课堂”实施方案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癫痫患儿家长照护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根据现状调查结果,结合质性访谈,构建癫痫患儿家长“居家照护云课堂”实施方案,为癫痫患儿家长照护能力的培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1.癫痫患儿家长照护能力的量性研究基于文献的研究基础,便利抽取2018年9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复诊的314名癫痫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癫痫患儿家长照护能力的现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后期癫痫患儿家长“居家照护云课堂”实施方案的构建提供支撑。2.癫痫患儿家长居家照护体验研究基于前期研究基础,对癫痫患儿家长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探讨影响癫痫患儿家长照护能力的因素,采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就癫痫患儿家长照护能力的问题对其认知和态度进行深入访谈,以补充前期量性研究的不足,也为后期癫痫患儿家长“居家照护云课堂”实施方案的构建提供依据。3.构建癫痫患儿家长“居家照护云课堂”实施方案基于前期的研究基础,制定了癫痫患儿家长“居家照护云课堂”实施方案的初稿,经专家小组会议法进行修订,形成最终的实施方案。结果1.癫痫患儿家长照护能力总体情况通过对314名癫痫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癫痫患儿家长疾病照护能力处于较低水平,说明癫痫患儿家长照护能力偏低,照护能力一般;癫痫患儿家长疾病管理困难处于较高水平,说明癫痫患儿家长疾病管理较困难;癫痫患儿家长癫痫知识掌握处于较低水平,说明癫痫患儿家长癫痫知识掌握情况较差。2.质性研究探讨了癫痫患儿家长照护能力的制约因素及培养途径以半结构访谈的形式来收集资料,访谈了参与照护能力水平调查的14名癫痫患儿家长,最终将癫痫患儿家长照护能力及感受归纳为五大主题,分别是癫痫患儿家长照护能力薄弱、癫痫患儿家长心理负担沉重、癫痫患儿家长生活压力增大、支持系统薄弱、癫痫患儿家长对专业支持的期待。3.构建癫痫患儿家长“居家照护云课堂”实施方案基于前期的研究基础,制定了癫痫患儿家长“居家照护云课堂”实施方案的初稿,经专家小组会议法进行修订,形成最终的运行方案。结论1.癫痫患儿家长照护能力、癫痫知识掌握得分目前仍相对较低,疾病管理困难得分仍相对较高;2.质性研究归纳了癫痫患儿家长照护能力薄弱、癫痫患儿家长心理负担沉重、癫痫患儿家长生活压力增大、支持系统薄弱、癫痫患儿家长对专业支持的期待五大主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癫痫患儿家长照护能力的对策;3.构建癫痫患儿家长“居家照护云课堂”实施方案,为癫痫患儿家长照护能力的培训奠定基础。
黄媛媛[6](2020)在《居家护理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居家护理现状的基础上,成立居家护理小组,制定居家护理干预方案,探讨居家护理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建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居家护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时间连续性设计,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2019年3月1日在威海市立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接受治疗后出院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干预时间3个月,干预方式包括电话随访、家庭访视(与奥马哈系统相结合)、健康教育讲座。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4.0,并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收集资料。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和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得分均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减标准差描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及各维度得分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各维度的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91.51±5.97),呈正态分布,处于中等水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的条目均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自我概念(2.24±0.25)分、自我护理责任感(2.14±0.30)分、自我护理技能(2.13±0.18)分、健康知识水平(2.05±0.21)分。(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得分为(60.30±4.60)分,呈正态分布,各维度的条目均分由高至低依次为功能状况(2.38±0.43)分、生理状况(2.22±0.26)分、社会/家庭状况(2.17±0.30)分、情感状况(2.15±0.24)分。(3)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状况、职业、家庭平均月收入、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得分干预前(91.51±5.97)分,干预 1 个月(114.06±3.56)分,干预 3 个月(130.40±2.52)分,显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提升到高等水平(P<0.0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得分干预前(60.30±4.60)分,干预1个月(73.87±3.12)分,干预3个月(81.19±4.69)分,显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居家护理干预逐渐提高到较高的水平(P<0.01)。结论:(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居家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水平。(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差,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居家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张培钰[7](2020)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急性中耳炎患儿情绪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在耳鼻喉科门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案,观察其对急性中耳炎患儿疗效、情绪行为发展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19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耳鼻喉科诊疗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患儿78例,对其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实施门诊常规护理,即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患儿养护人提出关于疾病治疗及护理的问题,认真解答。观察组39例实施以家庭为中心(FCC)的急性中耳炎护理方案,干预方案分为知识宣教、技能培训、行为干预三个部分。结果1.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史、病变部位、治疗用药、初诊评分;两组养护人的性别、年龄、与患儿关系、支付方式、家庭人均收入、职业、婚姻、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观察组养护人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三个维度和健康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健康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养护人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和健康行为总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养护人鼻腔滴药法、耳部滴药法、床上洗发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养护人3项技能得分均高于干预前,自身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儿干预3天、干预1周、干预2周鼓膜充血、耳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3天、干预1周、干预2周鼓膜充血、耳痛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鼓膜充血、耳痛评分治疗期间均呈逐渐下降趋势,鼓膜充血评分在第一时相、第二时相观察组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耳痛评分在第一时相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3天、干预1周、干预2周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情绪症状和同伴交往问题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得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量表总分低于干预前,品行问题和亲社会行为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自身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了养护人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的知识知晓率,但对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健康行为的短期效果不明显,整体提高了养护人的健康知识素养。2.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了养护人的专业护理操作能力。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了急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疗效。4.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缩短了急性中耳炎患儿的治疗时间。5.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急性中耳炎患儿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短期效果明显,患儿的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明显改善。6.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了急性中耳炎患儿的生活质量。
郭筱彤[8](2020)在《授权健康教育对早期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了解现阶段在早期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早期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的需求,为临床健康教育的模式及内容的制订提供依据。2针对早期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特点,制定以授权理论为依据的针对主要照顾者的较规范的、全面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3探讨授权健康教育在早期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中应用的可行性,评价授权健康教育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照顾负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019年4月~5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肛肠科住院的15名行永久性肠造口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对其进行半结构访谈,了解患者术后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态、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需求,为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第二部分为干预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肛肠科住院的行永久性肠造口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100名,其中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授权健康教育。对比干预前、出院前、出院后2周、出院后1个月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照顾负担得分情况,在造口术后3天、出院前、出院后2周、出院后1个月测量患者生活质量的得分情况,于出院前、出院后2周、出院后1个月统计患者造口及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用SPSS23.0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患者及主要照顾者一般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照顾负担、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两组样本不同时间点得分比较用卡方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患者造口及周围皮肤并发症采用频数、百分率和构成比描述,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及主要照顾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衡可比。2干预前,两组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出院后2周、出院后1个月干预组得分低于对照组。照顾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两组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出院后2周、出院后1个月干预组得分低于对照组。照顾负担得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2688.692,P<0.05),组间效应(F=55.77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间和分组的交互作用(F=183.475,P<0.05)有统计学意义。4造口术后3天、出院前、出院后2周,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干预组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342.287,P<0.05),组间效应(F=4.24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间和分组的交互作用(F=9.792,P<0.05)有统计学意义。5出院前、出院后2周,两组患者造口及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后1个月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现阶段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健康教育中,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阶段性;教育方式无法有效调动主要照顾者积极性。授权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减少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减少造口及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王海婧[9](2019)在《家庭护理用于48例白血病骨髓移植患者康复期的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家庭护理模式应用于白血病骨髓移植患者康复期临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白血病骨髓移植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实施对比研究,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家庭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与术后感染情况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等实验数据。结果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估与比较,可得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以及总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感染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模式应用于白血病骨髓移植患者康复期临床护理中可以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徐凤娇[10](2019)在《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白血病儿童入院适应研究 ——以青岛市W医院实践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根据2018中国最新癌症统计报告数据显示,白血病的发病率居于儿童恶性肿瘤之首,白血病儿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目前针对白血病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较少,尤其是在初次住院期间适应问题的研究存在空白,如果能尽快解决入院初期的适应问题,引导顺利适应住院生活,对患儿康复和家庭都会产生良好影响。本文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的引导下,不仅关注白血病儿童,还将视角扩展到白血病儿童的照顾者,通过半结构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发现,白血病患儿入院适应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个体层面存在生理、心理、疾病角色和疾病认知、住院环境、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家庭层面聚焦于照顾者存在疾病认知、心理情绪、家庭关系、医患关系、角色转换适应不良;社会支持不足的问题。青岛市W医院医务社工根据入院适应的问题,运用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进行干预,促进入院适应,改善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儿童用TCSQ量表和父母用CHIP量表等专业评估方式,认为医务社工在促进白血病患儿和家庭入院适应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本文对医务社工介入白血病儿童入院适应的实践进行反思,并探索性的提出了医务社工介入白血病患儿及家庭路径。
二、白血病病人的家庭护理指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血病病人的家庭护理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2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概述 |
2.2.1 国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现状 |
2.2.2 国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现状 |
2.3 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相关研究现状 |
2.4 理论框架 |
第三章 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的质性研究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资料收集 |
3.4 资料分析与处理 |
3.5 伦理原则 |
3.6 研究结果 |
3.7 讨论 |
3.8 初始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四章 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研究方法 |
4.1.1 专家遴选 |
4.1.2 研究工具 |
4.2 专家函询过程 |
4.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4 伦理原则 |
4.5 质量控制 |
4.6 研究结果 |
第五章 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5.1 确定一、二级指标权重及组合权重 |
5.1.1 构建层次结构 |
5.1.2 构造判断矩阵 |
5.1.3 计算一、二级指标权重及组合权重 |
5.1.4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
5.2 确定三级指标权重及组合权重 |
5.3 二、三级指标按组合权重排序 |
第六章 讨论 |
第七章 结论 |
第八章 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
8.1 创新性 |
8.2 局限性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生存质量、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 护理干预 |
1.2.1. 1 心理支持 |
1.2.1.2社会支持 |
1.2.1. 3 生活指导 |
1.2.1. 4 家庭教育 |
1.2.2 效果评价 |
1.2.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病人干预后QLQ-C30评分比较(见表1) |
2.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见表2) |
2.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见表3) |
3 讨论 |
(5)癫痫患儿家长“居家照护云课堂”实施方案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立项依据 |
1.2 相关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
1.3 患儿家长照护能力的现状研究 |
1.4 国内外“云课堂”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化平台的现状研究 |
1.5 小结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理论依据 |
4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癫痫患儿家长照护能力的现状研究 |
0 研究目的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癫痫患儿家长疾病照护能力、疾病管理困难、癫痫相关知识掌握总得分情况 |
2.3 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癫痫患儿家长疾病照护能力、疾病管理困难、癫痫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
2.4 癫痫患儿家长疾病照护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
2.5 癫痫患儿家长疾病管理困难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
2.6 癫痫患儿家长癫痫相关知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
2.7 癫痫患儿家长疾病照护能力、疾病管理困难、癫痫相关知识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3.1 癫痫患儿及家长的一般资料 |
3.2 癫痫患儿家长照护能力的现状 |
3.3 癫痫患儿家长照护能力的影响因素 |
3.4 癫痫患儿家长疾病照护能力、疾病管理困难及癫痫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性分析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癫痫患儿家长居家照护体验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2.1 癫痫患儿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2.2 癫痫患儿家长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4 质量控制 |
5 伦理原则 |
5.1 知情同意原则 |
5.2 保密原则 |
6 结果 |
6.1 受访者的一般资料 |
6.2 访谈结果 |
7 讨论 |
7.1 癫痫患儿家长的疾病知识缺乏 |
7.2 癫痫患儿家长的身心健康状态亟待改善 |
7.3 癫痫患儿家长的社会支持薄弱 |
7.4 亟需构建系统全面的癫痫患儿家长照护能力实施方案 |
第三部分 癫痫患儿家长“居家照护云课堂”实施方案的构建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专家小组会议步骤 |
2.2 专家小组会议的筹备 |
2.3 专家的选择 |
2.4 资料收集方法 |
3 质量控制 |
3.1 初步制定实施方案阶段 |
3.2 修订实施方案阶段 |
4 伦理原则 |
4.1 知情同意原则 |
4.2 保密原则 |
5 结果 |
5.1 专家基本信息分析 |
5.2 专家小组会议结果分析 |
5.3 专家意见分析 |
5.4 实施方案修订稿 |
5.5 癫痫患儿家长评析“居家照护云课堂”实施方案阶段 |
6 讨论 |
6.1 癫痫患儿家长“居家照护云课堂”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分析 |
6.2 癫痫患儿家长“居家照护云课堂”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分析 |
6.3 癫痫患儿家长“居家照护云课堂”实施方案的前瞻性分析 |
总结 |
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2 研究的创新 |
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云课堂”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6)居家护理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概念 |
1.5 理论依据 |
1.6 文献回顾 |
1.7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
2.3 研究工具 |
2.4 干预方案 |
2.5 资料收集 |
2.6 质量控制 |
2.7 统计分析 |
2.8 伦理原则 |
2.9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
3.2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现状 |
3.3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
3.4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干预前后得分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现状 |
4.2 居家护理对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B (调查问卷) |
附录C 综述:白血病患者的居家护理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7)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急性中耳炎患儿情绪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工具 |
3 干预方法 |
4 质量控制 |
5 统计学方法 |
6 研究路线 |
7 医学伦理学 |
结果 |
1 两组家庭一般资料比较 |
2 干预前后两组养护人幼儿园家长问卷评分组间及组内比较 |
3 干预前后两组养护人护理操作技能评分组间及组内比较 |
4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时间比较 |
5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治疗时间比较 |
6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长处与困难量表评分组间及组内比较 |
7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组间及组内比较 |
讨论 |
1 两组家庭一般资料分析 |
2 干预前后两组养护人幼儿园家长问卷结果分析 |
3 干预前后两组养护人专业护理技能操作评分结果分析 |
4 干预前后两组急性中耳炎患儿鼓膜充血、耳痛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
5 干预前后两组急性中耳炎患儿治疗时间比较分析 |
6 干预前后两组急性中耳炎患儿长处与困难量表结果分析 |
7 干预前后两组急性中耳炎患儿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结果分析 |
结论 |
研究的局限及创新之处 |
1 局限性 |
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授权健康教育对早期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4 研究假设 |
5 理论依据 |
6 操作性定义 |
主要照顾者参与健康教育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类型 |
1.2 研究对象 |
1.3 访谈方案 |
1.4 研究工具 |
1.5 资料整理与分析 |
1.6 质量控制与伦理原则 |
2 结果 |
2.1 访谈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 |
2.2 主要照顾者参与健康教育真实体验的研究结果 |
3 讨论 |
授权健康教育对早期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干预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类型 |
1.2 研究对象 |
1.3 干预方案 |
1.4 评价指标 |
1.5 资料收集 |
1.6 统计方法 |
1.7 质量控制与伦理原则 |
1.8 技术路线图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失访 |
2.2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
2.3 两组主要照顾者干预前后照顾能力总分比较 |
2.4 两组主要照顾者干预前后照顾负担得分比较 |
2.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
2.6 两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7 两组患者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1 授权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 |
3.2 授权健康教育可以减少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 |
3.3 授权健康教育可以减少造口及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 |
3.4 授权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结论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慢病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研究进展 |
1 相关概念 |
2 测量工具 |
3 照顾能力影响因素 |
4 照顾能力干预方法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家庭护理用于48例白血病骨髓移植患者康复期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估与比较 |
2.2 2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统计比较 |
3 讨论 |
(10)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白血病儿童入院适应研究 ——以青岛市W医院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设计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对象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医务社会工作 |
1.4.2 入院适应 |
1.5 理论基础 |
1.5.1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 |
1.5.2 理性情绪理论 |
1.5.3 社会学习理论 |
1.5.4 社会支持理论 |
1.6 相关文献综述 |
1.6.1 国内文献综述 |
1.6.2 国外文献综述 |
1.6.3 已有研究评析 |
第二章 住院白血病儿童入院适应问题 |
2.1 住院白血病儿童个人层面入院适应问题 |
2.1.1 心理情绪适应不良 |
2.1.2 患儿疾病角色及疾病知识适应不良 |
2.1.3 住院环境适应不良 |
2.1.4 人际关系适应不良 |
2.2 住院白血病照顾者的入院适应问题 |
2.2.1 疾病认知适应不良 |
2.2.2 心理情绪适应不良 |
2.2.3 家庭关系适应不良 |
2.2.4 疾病照顾者角色转换适应不良 |
2.2.5 医患关系适应不良 |
2.3 住院白血病儿童社会支持层面适应不良 |
2.3.1 正式的社会支持落实困难且力量有限 |
2.3.2 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的有限性 |
2.3.3 社区邻里排斥对患儿家庭的影响 |
第三章 医务社工介入住院白血病患儿入院适应实践 |
3.1 直接服务患儿入院适应 |
3.1.1 患儿入院适应的个案服务 |
3.1.2 患儿入院适应小组 |
3.2 间接服务白血病儿童入院适应 |
3.2.1 照顾者入院适应的个案服务 |
3.2.2 照顾者适应小组 |
3.3 社会支持服务 |
3.3.1 依靠网络平台提供物质及精神支持服务 |
3.3.2 联合社会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 |
3.3.3 志愿者服务形式多样 |
3.3.4 社会宣传活动 |
第四章 医务社工介入白血病患儿入院适应评估与建议 |
4.1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白血病儿童入院适应的成效评估 |
4.1.1 患儿照顾者服务成效评估 |
4.1.2 患儿服务成效评估 |
4.1.3 社会支持服务成效评估 |
4.1.4 工作人员评估 |
4.1.5 服务对象的反馈 |
4.2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住院白血病儿童的建议 |
4.2.1 关于医务社会工作的建议 |
4.2.2 医务社工介入白血病儿童实践方法的建议 |
4.2.3 医务社工介入白血病儿童及家庭路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四、白血病病人的家庭护理指导(论文参考文献)
- [1]创新交互式平台对白血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焦虑和抑郁程度及再入院风险的影响[J]. 马文清,白志仙.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15)
- [2]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尤奥林. 山东大学, 2021(12)
- [3]以家庭为中心干预模式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影响的临床观察[J]. 王莎莎.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21(02)
- [4]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生存质量、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 谷景荣,郁月华,王瑞. 护理研究, 2020(20)
- [5]癫痫患儿家长“居家照护云课堂”实施方案的构建研究[D]. 武园园. 郑州大学, 2020(02)
- [6]居家护理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D]. 黄媛媛. 延边大学, 2020(05)
- [7]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急性中耳炎患儿情绪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 张培钰.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8]授权健康教育对早期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的效果研究[D]. 郭筱彤.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家庭护理用于48例白血病骨髓移植患者康复期的效果观察[J]. 王海婧. 当代临床医刊, 2019(03)
- [10]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白血病儿童入院适应研究 ——以青岛市W医院实践为例[D]. 徐凤娇. 青岛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