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湖桑嫁接体二段育苗建园的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韩红发[1](2007)在《桑树“晋桑一号”新品种的评价与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蚕桑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蚕茧和生丝生产国,蚕茧和生丝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唯一处于垄断地位的农产品。我国正在形成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东部地区发展蚕桑优质化基地,中西部地区扩展蚕桑规模化基地,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桑树是一种珍贵的经济和生态树种,是桑蚕唯一的饲料,是整个茧丝绸行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桑树品种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梯度特色和多元化的生态特点。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复杂,针对山西省自然资源特点,加强桑树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对于发展现代蚕业,支持“东桑西移”工程,促进山西蚕桑基地建设,提高蚕丝业竞争力和效益,增加蚕农收入,扩大农民就业,改善生态环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资源初选、比较试验、农村区域试验、北方科研协作区共同鉴定、养蚕制种成绩鉴定,对优良桑树新品种“晋桑一号”进行了评价;从桑树剪梢、肥培技术、条桑收获等方面研究了该品种的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晋桑一号”桑品种的评价“晋桑一号”桑品种属早生中熟品种,发芽率高达83.45%,生长芽率高达47.93%,米条长产叶量春136g、秋146.1g,叶型较大,产量高,叶质优,发条数中等,生长势旺,适应性广。是一个可满足丝茧育和种茧育要求的优良桑品种。“晋桑一号”优良桑品种的选育,填补了山西省优良桑树品种的空白,达到国内同类地区研究领先水平。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和北方科研协作区品种审定。应作为山西及同类地区主推品种,在农村和桑蚕制种场大力推广。2.研究确定了晋桑一号的最适宜剪梢程度晋桑一号的剪梢程度以1/5为最适宜。比生产上推行的剪梢1/4~1/3轻。实施剪梢时,应根据枝条不同长势,以轻度非水平剪梢为宜。3.研究出适宜山西及北方地区的肥培技术适宜山西及北方地区的桑树氮磷钾科学配比以10:5:5为宜。与目前全国应用推广的桑树氮磷钾配比为10:6:8有异。适宜山西及北方地区的桑树增施微量元素肥料以每667m2施25kg赛众28肥为宜。这是全国第一次在桑树上应用报道。桑树喷施叶面肥,能补充养分,促进树体营养运转和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有效增产技术措施。研究提炼出适宜山西及北方地区的肥培技术模式。建立“施足有机肥,以产定氮,以氮配磷钾,合理补微肥”的配肥技术;确立合理的施肥原则和施肥方法;增加秸杆覆盖,调水增肥,一举多得。4.研究提炼出山西全年条桑收获技术模式根据我国现阶段桑树收获仍以手工剪伐为主的条件,系统研究了条桑收获技术必须把握的关键环节:选栽适宜品种是基础,培养树型建骨架,转型阶段把好关,收获阶段应得法,配套措施要完善;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山西晋南地区的新型分区夏伐重剪轮伐全年条桑收获技术模式和晋东南地区的新型株内出扦全年条桑收获技术模式。
莫嘉凌[2](2006)在《广西桑蚕高产技术组装集成与推广》文中认为本文将广西桑蚕生产中所采用的桑树品种进行栽植和养蚕试验对比,筛选出当前桑树品种高产性能依次为桂桑优62、桂桑优12和沙2×伦109。根据三个桑树品种的特性及适应性,筛选出桂桑优12为旱地种植及条桑育采收方式的首选品种;桂桑优62为水田种植首选高产桑品种;沙2×伦109为一般推广的经济适用型桑树良种。通过分析广西桑树生长特性及桑叶采收特点,以及每亩种植3000株、4500株、6000株和8000株的不同密度的种植试验对比,得出适合广西的桑树高产种植密度为每亩6000株。配套以相应的桑园肥培管理技术,形成广西高产栽桑技术体系。 通过对当前生产所采用的桑蚕品种两广二号、桂蚕一号、桂蚕二号的实验室养蚕成绩分析及生产应用成绩分析,得出桂蚕一号、桂蚕二号为产量高、丝质优良的现行桑蚕品种,两广二号为抗性强、稳产的桑蚕良种。根据三品种在不同区域的饲养成绩比较以及生产应用情况分析,总结出广西不同蚕区按季节选用蚕种的规律。即:桂中南蚕区上半年从3月到5月上旬,下半年9月中旬以后,均可饲养桂蚕一号、桂蚕二号,桂西北蚕区6月下旬至9月上旬间不宜饲养。做到按季节气候特点安排饲养不同的蚕品种,夺得高产、稳产、优质,获取更大效益。在养蚕技术方面,比较了传统的蚕匾养蚕与广西采用的大蚕地面育、蚕台育等养蚕方式的优缺点,得出了以小蚕共育为基础,大蚕省力化饲养的广西桑蚕高产、高效饲养技术体系。结合桑树高产栽培技术,组装、集成为广西桑蚕高产高效技术体系。 文章分析了广西桑蚕业的发展特点及技术推广现状,总结出广西推广工作的有利与不利的两方面。有利方面一是全区桑蚕发展相对集中,河池、南宁、来宾、柳州四市桑园面积都在20万亩以上,养蚕区域及蚕户的相对集中,为技术的推广普及带来了很多便利。二是种桑养蚕在农村经济作物中比较效益好,吸引力强,农户生产积极性高。户均桑园面积较多,养蚕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大,科学技术容易得到农户的重视。三是产业化发展
王茜龄[3](2006)在《桑杂种胚器官化学诱变与离体再生四倍体育种新材料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蚕桑业中选育三倍体桑品种,已成为国内外桑育种重要方向。选育三倍体桑品种,四倍体桑是重要育种材料基础,自然界中野生四倍体桑稀少,且经济性状较差,还不能用作亲本。目前所需四倍体桑育种亲本,是以二倍体桑品种为材料,在大田经诱变使细胞染色体加倍获得,受天气和季节影响大,周期长,获得的四倍体桑育种亲本局限在已有的地方桑品种中,基因多样化受限。本研究率先将桑生物杂交、组培和化学诱变相结合,创造新的四倍体桑育种亲本。实验以优良二倍体桑杂交种胚的子叶和下胚轴为材料,分区段进行组培,研究胚轴、子叶不同区段分化产生愈伤组织的潜力及不定芽的分化能力,增殖生根能力,从而建立愈伤组织到再生植株的快繁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前述桑种胚器官为材料进行化学诱变与组培结合,着重研究了多倍体诱导材料的选择、秋水仙碱处理的方法以及秋水仙碱处理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的组合,在试管内获取人工四倍体桑育种新亲本材料的技术体系,快速高效创造三倍体新桑品种选育所需的新型四倍体育种亲本材料。结果表明: (1) 桑种子较小、种皮较薄,适用于作用较缓和的H2O2,NaClO消毒剂。 (2) 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在BA+IAA的配比条件下愈伤组织获得并分化效果最好,只添加2,4-D的情况下,只获得白色疏松的愈伤组织,很难获得不定芽。 (3) 子叶及下胚轴不同区段的诱导率和分化率经统计分析差异显着,以子叶基部及下胚轴的上段培养效果最好,诱导率可以达到70%,并且容易直接分化出不定芽。 (4) 增殖培养中表现最好的配方是MS+6-BA 3.0mg/L+IAA0.1mg/L+蔗糖30g/L+琼脂粉7g/L。 (5) 生根效果表现最好的配方是1/2MS+IBA0.5mg/L+蔗糖30g/L+琼脂粉7g/L,生根率达100%。 (6) 以丛生芽作为多倍体诱导材料,其诱变率高于种子。以浓度为0.15%、0.2%、0.25%处理,以浓度0.2%处理诱导效果最好,以浸渍法、滴液法两种方式比较,浸渍法比滴液法好。通过0.2%的秋水仙碱浸渍二倍体(2n=2x=28)丛生芽2天、0.25%的秋水仙碱点滴二倍体(2n=2x=28)丛生芽5天各获得1株纯合桑树四倍体(2n=4x=56),诱导率分别达14%,20%,通过秋水仙碱处理种子诱导率达24%,但获得的植株都是嵌合体。
徐万仁[4](2005)在《适宜宁夏灌区桑树品种的比较试验与湖桑32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桑树品种的优劣与桑园产量和叶质有密切的关系,进而关系到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近几年,随着宁夏灌区蚕桑生产向良种化、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方式的转变,桑树品种的筛选以及配套栽培技术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宁夏灌区栽培的桑树品种主要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推广的品种湖桑32,采取的栽培管理较粗放,栽培标准参差不齐,管理和技术相筹极大,生产上只顾眼前利益,不从长远考虑。为了推进宁复灌区蚕桑产业化的进程和整体经济效益的发挥,根据蚕桑生产需求,选择近年来陕西、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等省区育成的部分优良桑树品种,采用常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品比试验,以期从中筛选出更适宜于宁夏灌区的品种应用于生产。同时,对主栽品种湖桑32进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总结,以便一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为此,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观察测定以及调查、分析,筛选出了适宜宁夏灌区且产叶量高、叶质好、抗逆性强的7个桑树优良品种,并总结出了湖桑32的配套栽培技术。具体试验结果如下: 1.对引进的12个桑树品种进行试验对比,结果是选792、湖桑32、湖桑197、陕305、桲椤、璜桑14号、盛东1号7个桑树品种适合宁夏灌区栽培,可作为优良品种进行推广。 2.经过试验对比,秋季栽桑与春季栽桑对桑树产叶量影响不大。所以,在宁夏灌区采取春栽还是秋栽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劳动力及栽植前的桑苗准备情况来选择。 3.从试验结果看,656.7m2栽植1200株桑树并采取低干树型养成的栽培模式,其产叶量明显高于其他密度和树型养成的栽培模式,故应在宁夏灌区全面推广。 4.在宁夏灌区除统一机械化耕作和管理等特殊情况及部门如企业或国有农场规模化经营的桑园外,在农村应推广单行栽植。 5.试验证明,宁夏灌区桑树应采用春伐,不适合复伐;轮伐和出扦伐虽然桑园产叶量较高,但技术难度较大,推广困难。 6.在宁夏灌区,666.7m2桑园每年施入30—35kg尿素、20kg二铵即17.4-19.7kg纯N、9.2kg纯P2O5较为适宜。一般纯N的施入不应超过26.6kg,否则,枝条徒长,影响翌年产量。 7.P肥能促进桑树枝条的生长、木质化程度的增强和产叶量的增加,使树体健壮,枝条抽干程度明显减轻。 8.经过试验,间套地膜西瓜对当年桑树生长最为有利,其次是间套黄豆和不间套。对于间套苜蓿,应根据当地情况。桑园中坚决禁止套种小麦、玉米等高秆作物。 同时,对引进桑品种的选择范围和桑品种的选拔与衡量指标、剪伐方式与劳动生产效率、施肥与产叶量、密度与树型养成、养蚕试验与桑叶质量、桑品种的特性和栽培特点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利分析,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张英龙,顾森林,赵爱祥,周宏[5](2001)在《利用湖桑嫁接体二段育苗建园的初报》文中研究指明利用嫁接体进行二段育苗,用小苗带叶移栽方法,建园和在嫁接体一步成园田中补缺的技术,具有成活率高,培管简单,用工省,可真正实现当年一步成园。
叶伟彬[6](2000)在《我国桑树研究及栽培技术的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 桑树是一种珍贵的树种,又是家蚕唯一的饲料.我们的祖先早在3000多年前就基本掌握了栽桑技术.桑树伴随着丝绸之路名扬于世,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解放以后,我国的桑树研究及其栽培技术有长足的发展.为了让人们能够全面了解我国桑树学科的过去和现状,我们撰写了这篇文章,希望能更好地反映我们的初衷,有利于促进我国桑树学科在新世纪的繁荣和发展.
二、利用湖桑嫁接体二段育苗建园的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湖桑嫁接体二段育苗建园的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桑树“晋桑一号”新品种的评价与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我国蚕丝业的国际地位和发展现状 |
1.2 我国蚕丝业发展前景 |
1.3 国内外桑树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桑树育种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外桑树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
1.4 山西省桑树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
1.4.1 自然资源 |
1.4.2 蚕桑资源 |
1.4.3 桑树品种与栽培技术现状 |
1.4.4 桑树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晋桑一号”的评价 |
2.1.1 桑树资源重要经济性状调查评价和资源初选 |
2.1.2 桑树品种比较试验 |
2.1.3 “晋桑一号”桑品种的抗逆性鉴定 |
2.1.4 “晋桑一号”农村区域试验和试点推广 |
2.1.5 “晋桑一号”北方科研协作区共同鉴定、审定 |
2.1.6 “晋桑一号”养蚕制种成绩鉴定 |
2.2 桑树栽培技术研究 |
2.2.1 桑树剪梢研究 |
2.2.2 桑树氮磷钾不同配比试验 |
2.2.3 桑树增施微量元素肥料试验 |
2.2.4 桑树喷肥试验 |
2.2.5 桑树全年条桑收获技术研究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晋桑一号”的评价 |
3.1.1 桑树资源重要经济性状调查评价和资源初选 |
3.1.2 桑树品种比较试验 |
3.1.3 晋桑一号品种比较试验和农村区域试验 |
3.1.4 北方科研协作区共同鉴定、审定 |
3.1.5 晋桑一号养蚕制种成绩鉴定 |
3.1.6 “晋桑一号”综合评价 |
3.2 桑树栽培技术研究 |
3.2.1 剪梢与产量关系 |
3.2.2 肥培技术研究 |
3.2.3 全年条桑收获技术研究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1.1 “晋桑一号”桑品种的评价 |
4.1.2 研究确定了“晋桑一号”最适宜的剪梢程度 |
4.1.3 研究出适宜山西及北方地区的桑树肥培技术 |
4.1.4 研究提炼出山西桑树全年条桑收获技术模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广西桑蚕高产技术组装集成与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
1.1 国内外蚕桑生产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 蚕桑业生产在广西经济发展中的地和作用 |
1.3 桑蚕高产技术组装集成、推广与广西桑蚕产业的发展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选点调查 |
2.2 收集资料 |
2.2.1 所需资料 |
2.2.2 资料的收集渠道 |
2.3 资料综合分析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蚕、桑品种的选择及种桑养蚕技术的选配 |
3.1.1 优良桑树品种的选择 |
3.1.1.1 当前广西采用的主要桑树品种及种植面积 |
3.1.1.2 桑树品种的选用 |
3.1.2 高产栽桑技术的选配 |
3.2 优良桑蚕品种的选择 |
3.2.1 我区目前推广的桑蚕品种 |
3.2.2 蚕品种的选用 |
3.2.3 两广二号与桂蚕系列蚕品种的技术处理要点 |
3.2.4 高产高效养蚕技术的选配 |
3.2.4.1 桑蚕标准化饲养技术规程是基础 |
3.2.4.2 基于标准化养蚕技术的高产高效养蚕技术 |
3.2.4.2.1 小蚕共育技术 |
3.2.4.2.2 大蚕地面育技术 |
3.2.4.2.3 大蚕条桑育技术 |
3.2.4.2.4 大蚕活动蚕台育技术 |
3.2.4.2.5 大蚕简易大棚育技术 |
3.2.5 高产、高效栽桑养蚕技术的组装 |
第四章 广西蚕桑技术推广的方法 |
4.1 广西桑蚕发展的特点与推广体系的基本情况 |
4.1.1 广西桑蚕业发展的特点 |
4.1.2 广西蚕桑生产技术推广体系 |
4.1.3 广西桑蚕技术推广的利弊 |
4.2 广西桑蚕技术推广方法 |
4.2.1 技术培训 |
4.2.2 示范基地 |
4.2.3 小蚕共育 |
4.2.4 参与式推广 |
第五章 结果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3)桑杂种胚器官化学诱变与离体再生四倍体育种新材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本文常采用的缩写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 桑树在植物学上的分类地位 |
2 中国桑树栽培及育种情况 |
3 桑树组织培养 |
3.1 桑树组织培养概况 |
3.2 桑树离体植株再生的途径 |
4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
4.1 脱毒及快速繁殖技术的应用 |
4.2 离体快速繁殖的应用 |
4.3 体细胞突变体筛选的应用 |
4.4 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杂交的应用 |
4.5 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 |
4.6 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的应用 |
4.7 人工种子 |
4.8 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应用 |
5 植物多倍体 |
5.1 植物多倍体的形成途径 |
5.2 组织培养与秋水仙素诱导相结合培育植物多倍体的研究进展 |
6 桑树多倍体育种 |
第2章 引言 |
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章 杂交桑种胚器官离体培养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脸材料 |
1.2 主要试剂 |
1.3 技术路线 |
2 试验设计 |
2.1 不同消毒剂消毒效果的试验设计 |
2.2 预培天数的试验设计 |
2.3 外源激素对再生诱导的试验设计 |
2.4 外源激素对增殖培养的试验设计 |
2.5 不同外植体的诱导试验设计 |
2.6 生根培养的试验设计 |
2.7 炼苗及移栽的试验设计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消毒剂对组培种子消毒的效果 |
3.2 桑种预培天数对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形成的影响 |
3.3 外源激素对桑愈伤组织的诱导影响 |
3.4 外源激素对桑离体培养增殖的影响 |
3.5 以桑子叶和胚轴不同区段为外植体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不定芽的分化率的影响 |
3.6 桑离体培养中影响生根的因素分析 |
4 讨论 |
4.1 消毒剂对种子消毒效果的探讨 |
4.2 桑树再生途径选择的探讨 |
4.3 桑树组培外植体的选择的探讨 |
4.4 外源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探讨 |
4.5 影响试管苗生根的因素的探讨 |
4.6 桑树组织培养的复杂性 |
第4章 杂交桑种胚多倍体植株的诱导及鉴定的研究 |
1 材料和试剂 |
1.1 试验材料 |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2 试验方法 |
2.1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2.2 技术路线 |
3 试验设计 |
3.1 诱导桑树多倍体的试验设计 |
3.2 多倍体的鉴定方法的设计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浸渍法的实验结果 |
4.2 秋水仙碱滴液法处理桑组培丛生芽的诱导试验结果 |
4.3 秋水仙碱处理桑组培器官获得的变异植株的试验结果 |
4.4 多倍体的鉴定的结果 |
5 讨论 |
5.1 桑树诱导多倍体材料的选择 |
5.2 关于秋水仙碱处理桑离体材料的浓度与时间组合的选择 |
5.3 关于秋水仙碱处理桑离体材料的方法选择 |
5.4 关于多倍体鉴定的方法问题 |
5.5 桑树多倍体的应用前景 |
6 结论 |
6.1 构建了桑树组织培养的技术体系 |
6.2 诱导出了桑树多倍体植株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 |
(4)适宜宁夏灌区桑树品种的比较试验与湖桑32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1.2 宁夏灌区桑树品种及栽培技术现状 |
1.3 我国桑树品种改良进展 |
1.4 我国目前选育及推广的优良品种 |
1.5 我国桑树栽培技术改革 |
1.5.1 桑园栽培 |
1.5.2 桑园肥培 |
1.5.3 桑树剪伐 |
1.5.4 幼龄桑园间作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桑品种比较试验 |
2.1.1 供试桑品种 |
2.1.2 试验地点与设计 |
2.1.3 调查指标与方法 |
2.2 主要栽培技术对比试验 |
2.2.1 不同栽植时期对桑树生长的影响试验 |
2.2.2 不同栽植密度与树型养成对桑园产叶量的影响试验 |
2.2.3 不同栽植形式对桑树产叶量的影响试验 |
2.2.4 不同剪伐方式对桑树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 |
2.2.5 不同肥料种类及其配合施用试验 |
2.2.6 桑园间作试验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桑品种主要经济性状比较与分析 |
3.1.1 各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 |
3.1.2 各品种桑叶养蚕试验 |
3.1.3 各品种抗逆性比较 |
3.1.4 桑品种主要经济指标的综合评价与排序 |
3.2 桑树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分析与总结 |
3.2.1 不同栽植时期对桑树生长的影响 |
3.2.2 栽植密度和树型养成对桑园产叶量的影响 |
3.2.3 栽植形式对桑树产叶量的影响 |
3.2.4 剪伐方式对桑树产叶量的影响 |
3.2.5 不同肥料种类及配合施用对桑树产叶量的影响 |
3.2.6 不同间作对桑树生长发育及产叶量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引进桑品种的选择 |
4.2 桑品种的选拔与衡量指标 |
4.3 剪伐方式与劳动生产效率 |
4.4 施肥与产叶量 |
4.4.1 kg纯N产叶量 |
4.4.2 N肥与产叶量 |
4.4.3 N、P、K肥的配合与产叶量 |
4.5 密度与树型养成 |
4.6 养蚕试验与桑叶质量 |
4.7 桑品种的特性和栽培特点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利用湖桑嫁接体二段育苗建园的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桑树“晋桑一号”新品种的评价与栽培技术研究[D]. 韩红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7)
- [2]广西桑蚕高产技术组装集成与推广[D]. 莫嘉凌. 广西大学, 2006(12)
- [3]桑杂种胚器官化学诱变与离体再生四倍体育种新材料研究[D]. 王茜龄. 西南大学, 2006(11)
- [4]适宜宁夏灌区桑树品种的比较试验与湖桑32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 徐万仁.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4)
- [5]利用湖桑嫁接体二段育苗建园的初报[J]. 张英龙,顾森林,赵爱祥,周宏. 江苏蚕业, 2001(01)
- [6]我国桑树研究及栽培技术的回顾与展望[A]. 叶伟彬. 中国蚕学会面向21世纪蚕业振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