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部组织生话(四)(论文文献综述)
李蒙琴[1](2021)在《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全面领导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全面振兴、农民生活富裕,都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而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就是提升组织力。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有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长期执政基础,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新时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依据,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主要构成划分为政治领导力、组织凝聚力、群众号召力和自我革新力四个维度。从理论层面看,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关于组织力建设的相关论述;从现实层面看,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战略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政治建设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改善、党组织建设规范性增强等方面,但仍存在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党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待加强、党组织群众号召力有待提升、党组织自身建设松散问题有待解决等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定位不清晰、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监督不到位、党组织群众路线落实不到位、党组织自我革新意识和能力不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要充分发挥政治功能以提升政治领导力,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以提升组织凝聚力,要密切联系群众以提升群众号召力,要强化廉政建设以提升自我革新力。
张佳兆[2](2021)在《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民主同盟是活跃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政坛的重要政治力量,是仅次于国共两党的最大党派。抗战胜利后,民盟在重庆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声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中国的政治前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有别于国共两党的“中间道路”。通过对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研究,既是对民盟历史研究的深化和拓展,也是对战后中国政治格局嬗变研究的提升;同时也可通过民盟的视角考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历史脉络,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解和认同。民盟的产生与发展和中国政治形势紧密相关。民盟是由抗战期间的各小党派争取民主团结而联合的产物。民盟改组后,打破了过去的政团局限,开始成为以无党派成员为主的政治联盟,扩大了民盟的政治影响力。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是民盟改组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会议代表的推定、会议议题的安排及经费的筹措等都充满了波折,这也折射出民盟内部的纷争以及对外部政治环境的反应。通过此次大会,民盟充实了领导集体,健全了领导机制,净化了组织成员,而且通过了比较系统的政治报告、宣言及纲领,为民盟后来的发展夯实了基础。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国政坛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国共两党对此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这也影响了民盟的政治抉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战后的政治走向。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拉开了民盟政治立场转变的序幕,民盟在此次大会后加强了对盟务的改进,吸纳了不少基层群众,增强了民盟的代表性,也拉近了与中国共产党的距离。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民盟开始由中间立场向革命立场的转变,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党派之一。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不仅是民盟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观察战后中国政治走向的重要窗口,更是为我们今天统战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唐菁阳[3](2020)在《民族地区政策执行的类型研究 ——以湘西州社区建设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管理体制的转轨,我国基层社会结构和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社区日渐成为社会群体的交汇点、社会矛盾的焦点和社会治理的着力点(?)。社区建设已被政府和学界认定为“社会治理的单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社区建设的政策,涵盖了社区政权、社区组织、基层民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在政策引领下,我国各地出现了独具特色的社区建设典型,然而这些典型大都出现在沿海地区或长江流域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而民族地区的社区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诸如多元治理主体力量失衡,少数民族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不强,民族特殊性重视不足,民族倾向性资金投入缺乏,民族社区的贫困问题及空间分化,各民族居民之间的信任缺失等等。那么从政策执行的角度来观察社区建设,或者说,将社区建设相关政策作为一顶公共政策,民族地区又是如何执行这顶政策的呢?在执行过程中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执行类型?在不同的执行类型中,影响政策执行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不同的政策性质会导致不同的执行类型。所以,本文并运用类型学的方法,提出了“自主性”和“损失嵌入性”两个维度,它们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四种社区建设政策,即实质性规制政策、程序性政策、再分配政策与分配性发展政策,他们分别决定了四种执行类型,即合作执行、行政性执行、变通执行与探索性执行,从而构建出民族地区社区建设政策执行的分析框架。作为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博士研究生,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也出于经验材料的可获得性,本研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社区建设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了湘西州的社区矫正、社区环境建设、社区低保、社区养老作为四种政策的执行案例。在每顶案例的撰写上,按照政策性质、政策背景与历史沿革、政策执行具体过程、政策执行绩效评价、政策执行逻辑的思路进行案例分析。本研究的结论是,在民族地区,实质性规制政策的执行难度较大,相关权力部门之间基于交易形成“合作执行”,政策执行呈现合作执行的类型;程序性政策的执行偏差往往是由于社区管理体制与社区资源出现了问题,基层官僚采取了行政性执行类型;再分配政策的执行过程最为复杂,政策失败的原因往往是“有产者”结成优势联盟,导致政策变通执行。分配性发展政策的执行取决于地方积极性与地方资源,往往呈现出探索性执行的行为模式。对于如何将这四种政策执行类型引向有效的执行,本文提出了如下路径。对于实质性规制政策,民族地区政府要充分运用自治权,提升自治能力,发挥宗教信仰、民族习惯法的作用,规范政策执行各主体的行动与衔接,使合作执行朝向实现政策目标的方向进行;对于程序性政策,要健全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统一的领导机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多元治理体系,同时也要在资金、规划、人力、技术等资源上继续加大投入;对于再分配政策,要从政策设计上降低自主空间,优化瞄准机制与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专顶救助政策的衔接,通过监督考核增加优势联盟的道德风险成本;对于分配性发展政策,要鼓励社会主体的参与,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并且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
姜俊伊[4](2020)在《伊春市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和重难点。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其领导作用通过合理有效的运行流程实现,且遍布在治理国家的每一个环节。而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不仅承担着着执政排头兵的角色,同时也是基层社会实现有效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是实现多元化治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本文通过对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等内涵的分析,对伊春市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对伊春市基层社会治理现状及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从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角度提出应对措施及建议。
姚海波[5](2019)在《商会党建问题研究 ——基于扬州市福建商会党建发展的实证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和社会结构不断动态调整,社会力量逐渐育发出新兴社会组织,商会组织就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组织形式,商会在社会发展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地提出需要加强社会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坚强战斗堡垒作用,为商会党建工作的发展创造了空间、指明了方向。对商会党建发展的现状、经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具有现实紧迫性。首先,从宏观抽象层面入手,在阐明商会党建应然状态下基本概念、角色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加强商会党建的必要性和主要依据。其次,借助微观实践视角,通过深入访谈、参与观察和文本分析的方法,考察商会党建实然状态,有效梳理以扬州市福建商会为案例的商会党建发展动态过程,发现商会党组织在成立目的、功能定位、组织结构、行动逻辑和建设成效等方面特征较为显着,展现经济社会变迁和政策发展过程中开展商会党建工作的逻辑。同时,初步概括和提炼商会党建发展经验,分析推动商会党建独特发展规律的种种因素。辨析实证事实中表现出的实然与应然之间的落差,问题主要有党建思想认识不足、责任主体不明、工作方式落后和工作机制不全;并进一步探索问题的主要成因,党建对象异质化、商会党建起步晚、党建功能发挥难和党建活动载体少。最终,依据中观层面的普遍联系性,结合商会党建发展有效经验和面临困境的原因,提出“四式联动”路径选择,作出面向未来的探讨。新时代商会党建工作开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贯彻落实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开辟新领域、提供新经验、凝聚新力量,是科学把握了引导新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团结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健康发展的着力点,是体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韬略的生动实践。
谷运龙[6](2019)在《几世花红》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章一母亲打来电话,悲伤地说:"你三舅死了"。我只轻轻地"哦"了一声。母亲并没有责怪,反倒也和我一样出了一口长气。过了一阵子,她才又问我:"回来吗?"我被母亲问得不知所措。不回去,母亲怎么面对乡亲,回去吧,我也同样面临和母亲一样的问题,我怔怔的。母亲却说:"还是不回的好。"电话被母亲挂断了。
杨志国[7](2018)在《研究生党组织生活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党组织生活是高校基层党支部对研究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形式。研究生党员作为一个年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群体,他们在校期间是否经过严格的组织生活锻炼,直接关系到党的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的质量问题。因此,根据研究生党员群体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党组织生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调查30所高校研究生党组织生活状况表明:目前高校党组织生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大多数研究生党支部“三会一课”能如期开展、网络新媒体技术在组织生活中运用广泛、多数支部设有固定党日活动制度以及大多数研究生党员能定期向党支部进行思想汇报。但也存在诸如研究生党员对党组织生活的认识有偏差,积极性不高、党组织生活会开展状况参差不齐、会风问题突出、形式单一以及出现了新的形式主义等问题。究其原因是高校党务指导教师制度有待加强、党组织生活开展的监督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党支部书记的教育需进一步完善以及研究生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纪律建设有待严格等。针对当前研究生党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来对研究生党组织生活优化进行探讨。一是优化研究生党支部的思想教育和严格研究生党组织生活以巩固研究生党组织生活的制度和规范。二是从建立党章研讨小组和红色资源融入组织生活等方面来创新研究生党组织生活的内容。三是通过优化谈心谈话、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党日活动等形式来丰富研究生党组织生活的形式,四是从优化党支部书记的考核和重视党员对党组织生活的反馈以及优化党务指导教师队伍等方面来健全研究生党组织生活的评估体系。
季梦华[8](2018)在《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加强党务管理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保证。自从近年来大学招生以来,学生党员数量逐年增加,学生党员的频繁流动,资料也是复杂的,若采用传统的方式,一是在人力和物质资源浪费极大,二是影响和保证不了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因此,有必要开发一个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功能完善,能实现党务信息统一动态管理的党务信息数据库。按照《党章》和《党员发展细则》规定,党员发展总的来说要经过申请,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接收为预备党员,预备期满考察合格后转为正式党员等程序,流程较为复杂,每年都有大批学生和毕业生进入,大批党员转入或转出,强大的流动性,大量的信息;加之党务人员变动较大,统计数据不准确,容易丢失,效率低下。为此,该课题根据高校党团组织事务管理工作的需求情况,结合高校党务管理系统的使用需求,对党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同时进行了较详细的系统策划,包括数据库的设计,系统功能的划分,多用户的设计等。该课题首先介绍了党务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其次阐述了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和理论;再次,结合研究的背景对学校党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了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阐明了本系统的目的,对业务的流程和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然后重点介绍了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最后详细描述了系统的实现,并进行了相关的测试。本系统最终实现了党组织信息管理、党员基本信息的管理和查询、党员大会管理等六个主要模块。这样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提高了党建工作效率,增强了党员工作的严谨度和透明度。该系统用Java语言开发,采用B/S架构,基于Web,利用JSP+Javascript+Html作为其前端,使用SQLServer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开发平台采用MyEclipse,操作系统为Windows7,利用Tomcat作为WEB服务器软件。该系统基本上满足学校的应用要求。
吴铭[9](2017)在《广雅新证》文中指出三国魏张揖所撰《广雅》汇集汉魏以前名物训诂,是《尔雅》之後最重要的雅书。从後世引用量来看,《广雅》紧追《说文》《尔雅》,而远超侪辈,稳居古小学书三甲之位。与其价值不相称,历史上罕有专门整理、研究者。直至清代才出了卢文弨、钱大昭、王念孙《广雅》三大家。其中尤以王氏《广雅疏证》成就卓着。但亦因其体大思精而使之後的《广雅》研究几成《广雅疏证》研究的别名。对於《广雅》本体,学者的注意反而不多。王氏之後只见有限的拾遗补缺,再无全面研究《广雅》训式的着作,很大原因在於研究思路、技术手段、所用材料皆囿於旧证,未有明显的突破与扩展。总结《广雅》旧证与研究现状之不足,“新证”提出以训式爲本位,揭示训式的多层复合性,用语境观念指导对《广雅》训式的阐发,分析古人语用习惯对训式创作的影响。使用辑证法、补证法、文字分析法、不限形体法、词族繋联法、互文连文语料穷尽法、多层分析法、文化参证法等各种方法综合考证具体训式。使用的语料大大超出旧证所用传统经史子集范围。利用原本《玉篇》残卷是正今本《广雅》。引入《太平经》、东汉汉译佛经、训诂着作语料、出土实物文献等能得到的一切周秦两汉语料爲《广雅》提供更详实、可靠的书证。将数据库技术引入训诂研究,建立小学书全文数据库观其会通,建立周秦两汉文献语料全文资料库使语料穷举成爲可能。“新证”用新思路、新手段、新材料疏证了《广雅》数百条训式,进一步挖掘《广雅》所录古训的价值,特别是将《广雅》训式与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互相参合有所发明。所获新成果包括回答《广雅》中旧证未能妥善解决的一些难题;纠正王氏疏证等旧证中的部分失误;以《广雅》训式爲线索探讨《尔雅》、《说文》、传世古籍、出土文献中大量语言文字问题,正训纠谬,提出新见解;爲《汉语大词典》提出两百余条补正商榷意见,主要针对周秦两汉同义复词相关词条。《广雅》诞生於主要书写载体由竹帛至纸张的转型期,与近年大量出土的简帛文献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繋。《广雅》对於简帛考释,简帛对於《广雅》研究,皆意义重大,“新证”爲此设专章以条分缕析。
孙士庆[10](2017)在《战后舆论与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研究(1945-1949)》文中认为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光明还是黑暗、进步还是倒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面对中国向何处去,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和共产党作出了完全相反的选择。重庆谈判、军事调处和中间势力的斡旋未能改变各自的政治立场,最终导致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在国共政争的过程中,两党在军事战场的较量之外还进行着激烈的宣传战较量,并对战后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舆论宣传是国共两党对外宣示本党理念、方针和政策,打击对手和争取民心的重要手段。善用舆论宣传能争取民心,增加政权的合法性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配合和推动军事斗争的进程。否则,便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在战后国共舆论斗争中,中共主动调整宣传体制,始终坚持党对舆论宣传的领导,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根据不同阶段的战略目标制定相应的宣传内容和策略。中共正是通过灵活的宣传战术和对国民党舆论的反击,一方面赢得了民心,获得广大民众的一致支持,有力地配合了军事斗争的开展,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另一方面也分化了国民党的军心和民心,使其最终不敌中共的政治和军事攻势,输掉了战争和大陆政权。反观国民党,面对中共凌厉的宣传攻势,国民党党营新闻体系无法做出有力的反击。“以党治报”的新闻统制政策和国民党高层的过多干预,使舆论宣传呆板保守,严重影响到宣传的效果;对中共的诋毁和军事上的虚假宣传,使国民党丧失公信力;未能有效地动员和发动群众,又失去民众的支持。国民党就在政治、军事和舆论宣传都难以与中共抗衡的情况下,颓势无力挽回,最终丢掉大陆政权。而以“中立”自居,幻想走“中间道路”的中间势力,战后主张和平民主,反对内战。但随着国民党执意发动全面内战,在国统区实施恐怖统治,特别是变本加厉地对其实施政治迫害后,中间势力审时度势,最终集体转向共产党,成为历史的必然。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舆论宣传对战后国共政争的影响只是间接被动的,中共最后取代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主要还是“枪杆子”起的作用。同样,国民党的舆论宣传在其大陆败亡的过程中也并不起决定作用,军事上的失败才是最主要原因,舆论宣传的失利只是反映、并加速了这个败亡的进程而已。
二、支部组织生话(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支部组织生话(四)(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组织力 |
1.3.2 农村基层党组织 |
1.3.3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创新点 |
2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
2.1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主要构成 |
2.1.1 政治领导力 |
2.1.2 组织凝聚力 |
2.1.3 群众号召力 |
2.1.4 自我革新力 |
2.2 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理论依据 |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 |
2.2.2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组织力建设的相关论述 |
2.3 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现实依据 |
2.3.1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 |
2.3.2 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的内在要求 |
2.3.3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战略需要 |
3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现状 |
3.1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
3.1.1 党组织政治建设得到加强 |
3.1.2 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 |
3.1.3 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
3.1.4 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增强 |
3.2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
3.2.1 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
3.2.2 党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待加强 |
3.2.3 党组织群众号召力有待提升 |
3.2.4 党组织自身建设松散问题有待解决 |
3.3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
3.3.1 党组织核心定位不清晰 |
3.3.2 党员队伍教育监督管理不到位 |
3.3.3 党组织群众路线落实不到位 |
3.3.4 党组织自我革新意识和能力不强 |
4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对策 |
4.1 充分发挥政治功能以提升政治领导力 |
4.1.1 在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上加强党的政治引领 |
4.1.2 在理顺农村社会组织关系中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
4.1.3 在落实党对“三农”工作的部署中增强政治“三力” |
4.2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以提升组织凝聚力 |
4.2.1 在加强教育培训中提高农村党员政治理论素质 |
4.2.2 在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中强化农村党员组织观念 |
4.2.3 在加强激励关怀中激发农村党员责任感使命感 |
4.3 密切联系群众以提升群众号召力 |
4.3.1 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增强服务群众实力 |
4.3.2 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中提高联系群众能力 |
4.3.3 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感 |
4.4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以提升自我革新力 |
4.4.1 严明党的纪律以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 |
4.4.2 严肃党内组织生活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 |
4.4.3 加强党内党外监督以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力运行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难点、方法及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难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创新之处 |
第2章 民盟的历史演变及抗战胜利前后的政治格局 |
2.1 民盟的成立与发展 |
2.1.1 统一建国同志会的成立 |
2.1.2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 |
2.1.3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改组 |
2.1.4 民盟地方组织的建立 |
2.2 抗战胜利前后的政治格局 |
2.2.1 中国共产党对联合政府的诉求 |
2.2.2 国民党对一党专政的坚持 |
2.2.3 国共在抗战胜利后的协商 |
第3章 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过程 |
3.1 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 |
3.1.1 大会时间与地点的确立 |
3.1.2 大会代表的推选 |
3.1.3 大会经费的筹措 |
3.1.4 大会会场的布置 |
3.2 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
3.2.1 大会的开幕仪式 |
3.2.2 大会的日程安排 |
3.3 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议题 |
3.3.1 民盟内部的党派关系 |
3.3.2 民盟的主要纲领问题 |
3.3.3 民盟盟务的检讨与改进 |
第4章 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社会反响、历史意义及现实启示 |
4.1 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社会反响 |
4.1.1 中国共产党的关注及评论 |
4.1.2 国民党的关注及评论 |
4.1.3 国外的关注及评论 |
4.2 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意义 |
4.2.1 改进了盟务工作,加强了民盟的组织建设 |
4.2.2 明确了政治方向,扩大了民盟的政治影响 |
4.2.3 增进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
4.3 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现实启示 |
4.3.1 统一战线法宝运用的实践 |
4.3.2 新型政党制度形成的促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3)民族地区政策执行的类型研究 ——以湘西州社区建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
(一) 选题缘起 |
(二) 选题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现实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政策类型与政策执行 |
(二) 民族地区政策执行相关研究 |
1. 民族地区政策执行的特殊性 |
2. 民族地区政策执行的经验与对策 |
(三) 民族地区社区建设相关研究 |
1. 国外关于民族地区社区建设的研究 |
2. 国内关于民族地区社区建设的研究 |
(四) 社区建设政策相关研究 |
(五) 相关研究述评 |
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三) 技术路线 |
(四)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民族地区社区建设政策执行分析框架 |
一、概念界定 |
(一) 社区建设与社区建设政策 |
1. 社区建设 |
2. 社区建设政策 |
(二) 政策执行及社区建设政策执行 |
(三) 民族地区 |
二、民族地区社区建设政策执行的分析框架与案例选择 |
(一) 理论根基 |
1. 行动者的参与:利益相关者理论 |
2. 政策执行中的央地关系:戈金的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模型 |
3. 民族社区建设的价值内核:民族区域自治理论 |
(二) 民族地区社区建设政策执行的分析框架 |
1. 分析框架的构建 |
2. 基本假设 |
(三) 案例选择 |
1. 湘西简介 |
2. 政策案例的选取 |
第三章 实质性规制政策的执行类型分析:以湘西州社区矫正为例 |
一、作为实质性规制政策的社区矫正政策 |
(一) 实质性规制政策 |
(二) 我国社区矫正的政策背景与历史沿革 |
1. 社区矫正的勃兴 |
2. 社区矫正的历史沿革 |
二、湘西州社区矫正政策执行过程 |
(一) 湘西州社区矫正机构体系 |
(二) 各行动主体的权力资源 |
(三) 社区矫正中官方政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 |
(四) 案例说明 |
1. 社区矫正人员重犯的化解 |
2. 社区矫正人员规范训练 |
(五) 湘西州社区矫正政策执行的绩效评价 |
三、湘西州社区矫正政策执行类型分析 |
(一) 社区矫正政策的损失嵌入性和自主性 |
1. 社区矫正政策具有较强的损失嵌入性 |
2. 社区矫正政策具有较弱的自主性 |
(二) 湘西州社区矫正政策执行逻辑:合作执行 |
四、小结与政策建议 |
第四章 程序性政策的执行类型分析:以湘西州社区环境建设为例 |
一、作为程序性政策的社区环境建设 |
(一) 程序性政策 |
(二) 社区环境建设的背景及历史沿革 |
1. 社区环境建设的时代背景 |
2. 社区环境建设的实践历程 |
二、美丽湘西在社区中的执行 |
(一) 社区管理体制 |
(二) 资源支撑 |
(三) GD社区建设美丽湘西的政策过程 |
1. GD社区环境建设面临的挑战 |
2. GD社区环境建设的主要行动 |
3. GD社区环境建设的经验 |
(四) 社区开展美丽湘西建设工作评价 |
1. 社区开展美丽湘西工作效果评价体系简述 |
2. 社区开展美丽湘西工作评估过程 |
3. 社区开展美丽湘西工作评估结果分析 |
三、湘西州社区环境政策执行类型分析 |
(一) 美丽湘西政策的损失嵌入性与自主性 |
1. 美丽湘西政策具有较低的损失嵌入性 |
2. 美丽湘西政策具有较低的自主性 |
(二) 社区建设美丽湘西的行动逻辑:行政性执行 |
1. 管理体制机制在社区建设美丽湘西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
2. 资源支撑不足限制了美丽湘西的有效执行 |
四、小结与政策建议 |
第五章 再分配政策的执行类型分析: 以湘珏州社区低保政策执行为例 |
一、作为再分配政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一) 再分配政策 |
(二) 农村低保制度的政策演进过程 |
二、湘西州农村社区低保运行过程 |
(一) 湘西农村社区低保政策的执行类型 |
(二) 农村社区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一以D社区为例 |
(三) 湘西州农村社区低保政策执行效果评价 |
1. 指标体系的设计 |
2. 选取区域、数据的获取与基本信息 |
3. 湘西州农村社区低保政策执行绩效结果 |
三、湘西州农村社区低保政策执行类型分析 |
(一) 社区低保政策的损失嵌入性与自主性 |
1. 社区低保政策具有较强的损失嵌入性 |
2. 社区低保政策具有较强的自主性 |
(二) 湘西社区低保政策行动逻辑:变通执行 |
1. 农村社区低保政策执行中各利益相关者的道德风险 |
2. 优势联盟的形成及影响 |
四、小结与政策建议 |
第六章 分配性发展政策的执行类型分析:以湘西州社区养老为例 |
一、作为分配性发展政策的社区养老政策 |
(一) 分配性发展政策 |
(二) 社区养老的政策历程 |
二、湘西州社区养老政策执行过程 |
(一) 福利供给者的职责发挥与探索性行动 |
(二) 社区养老服务递送项目案例:从老年饭桌到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
(三) 湘西州社区养老政策执行效果评价 |
1. 指标体系的设计 |
2. 选取区域、数据的获取与基本信息 |
4. 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评价 |
5. 对社区养老供给工作的评价 |
6. 湘西社区养老政策执行效果分析 |
三、湘西州社区养老政策执行类型分析 |
(一) 社区养老政策的损失嵌入性与自主性 |
1. 社区养老政策具有较低的损失嵌入性 |
2. 社区养老政策具有较高的自主性 |
(二) 湘西社区养老政策行动逻辑: 探索性执行 |
1. 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
2. 资源配置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影响 |
四、小结与政策建议 |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一、比较案例总结 |
二、对未来研究的思考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一: 社区田野调查访谈提纲 |
附录二: 问卷调查 |
附录三: GD社区田野调查报告 |
一、GD社区简介 |
二、GD社区之发现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伊春市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选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一章 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内容和意义 |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内容 |
一、基层党组织的定义 |
二、社会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力的定义 |
三、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内涵 |
第二节 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
一、党执政的社会条件的变化对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 |
二、有利于基层各级党组织政治影响力及凝聚引领作用的提升和强化 |
三、有利于更好发挥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 |
四、有利于实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治理目标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伊春市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现状 |
第一节 政治引领能力不断加强 |
一、通过多种学习形式加强自身政治建设 |
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发挥政治功能 |
第二节 组织协调能力不断提升 |
一、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 |
二、社会治理责任更加明确 |
第三节 党建联盟作用有效发挥 |
一、有效整合社会治理资源 |
二、不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
第四节 科学化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
一、志愿服务常态化,及时解决群众问题 |
二、提升工作效能,探索科学化治理制度 |
第五节 打造“互联网+党建”新模式 |
一、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
二、伊春“互联网+党建”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伊春市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
第一节 伊春市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虚化、弱化、边缘化的现象 |
二、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影响力不够 |
三、个别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的措施和办法有待提升 |
四、部分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不符 |
第二节 伊春市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治理理念转变不够 |
二、部分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
三、基层党组织统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
四、个别基层的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落后 |
五、党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仍需提升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伊春市基层党组织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对策 |
第一节 强化基层党组织规范化管理 |
一、规范党组织建设 |
二、确保党始终成为基层治理的坚强领导核心 |
三、全面加强和不断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和核心战斗力 |
第二节 拓展基层党建空间 |
一、实现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有效覆盖 |
二、运用“互联网+社会治理”的新思维模式构建“智慧党建” |
第三节 加强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中的政治引领功能 |
一、基层党组织要在方向性问题上实现政治引领 |
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载体功能 |
三、积极探索符合民生发展需求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
第四节 实现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有效联动 |
一、结合基层治理工作实际分类施策 |
二、充分发挥社会治理各主体的智慧 |
第五节 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 |
一、提升基层服务人民的意识 |
二、提升党员干部的业务能力 |
三、建立常态化测学考学机制 |
四、强化对党员干部的选拔和配备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商会党建问题研究 ——基于扬州市福建商会党建发展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商会党建基本概述 |
一、商会组织的概念解析 |
(一) 商会的内涵和兴起 |
(二) 商会的特征与分类 |
二、基层党建的角色功能 |
(一) 基层党组织的角色演变 |
(二) 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
三、加强商会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
(一) 加强商会党建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效途径 |
(二) 加强商会党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要求 |
(三) 加强商会党建是促进商会健康发展重要保证 |
四、开展商会党建工作的主要依据 |
(一) 开展商会党建符合党的指导思想 |
(二) 开展商会党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 |
(三) 开展商会党建符合社会法律规章 |
第二章 扬州市福建商会党建工作现状 |
一、扬州市福建商会党建背景 |
(一) 扬州市商会党建发展规模 |
(二) 扬州市福建商会的成立与发展 |
二、扬州市福建商会党建开展 |
(一) 商会党建发展历程 |
(二) 党务工作开展情况 |
三、扬州市福建商会党建经验 |
(一) 商会党建工作抓准机遇,有关部门大力支持 |
(二) 商会党建发展明确方向,统战工作主题突出 |
(三) 创新商会党建工作机制,通过党建促进会建 |
第三章 商会党建工作的现实困境和原因分析 |
一、当前商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思想认识不足,党建动机有误区 |
(二) 责任主体不明,党建基础不牢固 |
(三) 工作方式落后,党建服务不适用 |
(四) 工作机制不全,党建业务不规范 |
二、针对商会党建工作困境的原因分析 |
(一) 党建对象异质化,价值观多元 |
(二) 商会党建起步晚,条件不成熟 |
(三) 党建功能发挥难,环境不理想 |
(四) 党建活动载体少,资源较缺乏 |
第四章 加强商会党建工作的路径思考 |
一、提高商会建设科学性,打造“融入式”商会党建 |
(一) 融入商会内部运行机制做实功 |
(二) 融入商会管理体制建设求实效 |
(三) 融入商会与政府关系促互补 |
二、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打造“先进式”商会党建 |
(一) 加强商会党组织政治建设明方向 |
(二) 加强商会党组织思想建设强引领 |
(三) 加强商会党组织作风建设促自律 |
(四) 加强商会党建的组织建设抓规范 |
(五) 加强商会党组织制度建设求科学 |
三、优化党建的外部环境,打造“和谐式”商会党建 |
(一) 提供良好舆论环境增影响 |
(二) 提供科学领导机制履职责 |
(三) 提供领域有机衔接促协调 |
四、丰富党建的活动载体,打造“活力式”商会党建 |
(一) 创新利益建设载体赢拥护 |
(二) 创新文化建设载体注精神 |
(三) 创新组织工作载体增力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几世花红(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7)研究生党组织生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 选题缘由 |
(二) 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 文献综述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三、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三) 创新点 |
第一章 优化研究生党组织生活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
一、优化研究生党组织生活的理论基础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组织生活的思想 |
(二)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关于党组织生活的思想 |
二、优化研究生党组织生活的现实依据 |
(一) 《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组织生活的规定 |
(二) 中组部和教育部关于高校党组织生活的要求 |
(三) 优化研究生党组织生活的原则 |
第二章 研究生党组织生活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
一、选取研究生党员作为研究对象的现实考量 |
(一) 研究生党组织生活的特点 |
(二) 其他党员群体党组织生活的特点 |
二、样本选取及问卷设计 |
(一) 样本情况概述 |
(二) 不同变量的基本情况 |
三、研究生党组织生活的成效、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研究生党组织生活取得的成效 |
(二) 研究生党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 |
(三) 研究生党组织生活的问题成因 |
第三章 研究生党组织生活的优化对策 |
一、严格研究生党组织生活的制度与规范 |
(一) 完善研究生党支部的思想教育 |
(二) 严格研究生党组织生活规范 |
二、创新研究生党组织生活的内容 |
(一) 建立党章学习研讨小组 |
(二) 红色资源融入组织生活 |
三、优化研究生党组织生活的形式 |
(一) 谈心谈话的形式 |
(二) 党日活动的形式 |
(三)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形式 |
四、健全研究生党组织生活的评估体系 |
(一) 优化党支部书记的考核 |
(二) 优化党务指导教师队伍 |
(三) 重视党员对组织生活的反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8)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项目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该课题主要内容和系统实现功能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及应用分析 |
2.1 UML统一建模语言分析及应用 |
2.2 ASP .NET简介与应用 |
2.3 WEB SERVICE技术分析与应用 |
2.3.1 Web Service定义 |
2.3.2 Web Service的服务构造模型 |
2.3.3 Web Service的核心技术分析与应用 |
2.4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分析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开发该系统可行性研究 |
3.1.1 开发该系统技术上的可行性 |
3.1.2 开发该系统经济上的可行性 |
3.1.3 开发该系统运行上的可行性 |
3.1.4 开发该系统安全上的可行性 |
3.2 开发该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 开发该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第四章 系统分析与建模 |
4.1 该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与建模 |
4.2 该系统的数据流程分析与建模 |
4.2.1 该系统的顶层数据流分析 |
4.2.2 该系统的一层数据流分析 |
4.2.3 该系统的二层数据流分析 |
4.3 该系统的数据字典分析 |
第五章 系统设计建模与实现 |
5.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5.1.1 系统设计的目标 |
5.1.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
5.2 子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2.1 系统管理功能模块 |
5.2.2 党组织功能模块 |
5.2.3 党员基本信息管理功能模块 |
5.2.4 发展党员过程管理能功模块 |
5.2.5 党员大会功能模块 |
5.2.6 统计分析功能模块 |
5.3 系统硬件布局 |
5.4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
第六章 数据库应用关键问题及解决技术方案 |
6.1 关于数据库结构优化 |
6.2 关于优化SQL查询语句 |
第七章 系统结论与系统改进方向 |
7.1 系统结论 |
7.2 系统改进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广雅新证(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广雅》与《广雅》研究 |
第一节《广雅》与张揖 |
第二节 历代《广雅》研究 |
一、隋代曹宪《博雅音》 |
二、清代卢、钱、王三家 |
三、《疏证》余绪 |
第三节 1949年之後的《广雅》研究 |
第四节 《广雅》受到轻视的原因分析 |
第二章 《广雅》训式论与“新证”的提出 |
第一节 训式与训列 |
第二节 《广雅》训式在传承历史中使用与研究的失衡 |
第三节 旧证在训式研究上的不足 |
第四节 “新证”对训式的认识 |
一、训式本位论 |
二、训式的多层次复合性 |
三、训式与语境 |
四、互文、连文体现的语用习惯 |
第五节 “新证”之创新 |
第三章 新证(一)——以疏证方法爲经(凡200则) |
第一节 辑证法(凡90则) |
一、深挖整理王氏父子《广雅》研究成果(凡59则) |
二、辑录其他清代名家训诂成果中相关内容——以俞樾爲例(凡14则) |
三、辑录今人训诂成果中相关内容——以赵生群《左传疑义新证》爲例(凡17则) |
第二节 补证法(凡2则) |
第三节 文字分析法(凡10则) |
第四节 不限形体法(凡25则) |
第五节 词族系联法(凡19则) |
第六节 互文、连文语料穷尽法(凡26则) |
第七节 多层分析法(凡20则) |
第八节 文化参证法(凡8则) |
第四章 新证(二)——新材料“翰入”(凡25则) |
第一节 重现的中古训诂要籍——以原本《玉篇》残卷爲例(凡15则) |
第二节 拓展的传世语料(凡8则) |
第三节 跨越千年的出土实物语料——以金文爲例(凡2则) |
第五章 新证(三)——新成果“输出”(凡152则) |
第一节 《说文》新识(凡9则) |
第二节 传统经史子集训诂新义(凡28则) |
第三节 《广雅疏证》摘瑕(凡8则) |
第四节 《汉语大词典》补正(凡107则、117词) |
小结 |
第六章 新证(四)——与简帛研究互证(凡139则) |
第一节 《广雅》与简牍帛书的“天然”关联 |
第二节 简帛材料的引入对《广雅》研究的助益(凡128则) |
一、破解疑难训式(凡12则) |
二、爲生僻词汇增补书证(凡30则) |
三、辨析词义(凡6则) |
四、证《广雅》所用字形(凡17则) |
五、证《广雅》通假训式(凡12则) |
六、证旧证提出的通用形体(凡3则) |
七、提供互文、连文、异文例(凡17则) |
八、证《广雅》名物(凡31则) |
第三节 《广雅》新证与简帛考释新识(凡11则) |
结语 |
附录一 本题论及《广雅》训式索引 |
附录二 《广雅》“旧证”目录 |
附录三 本题取用汉译佛经目录 |
附录四 本题补正《汉语大词典》分类索引 |
附录五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参考文献 |
後记 |
(10)战后舆论与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研究(1945-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回顾 三、史料概述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架构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 |
战后中国的政治与舆论环境 一、抗战胜利与国共受降之争 二、新闻接收与传媒复员 三、中共与民营传媒的发展 四、拒检运动与政治松动 五、民众心理与舆论导向 第二章 |
国共“和谈”期间的舆论 一、“重庆谈判”与国共宣传战 二、“政协会议”召开问题上的国共宣传 三、国共关于“内战责任”问题的论争 四、中间势力的活跃与反战呼吁 第三章 |
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的舆论 一、全面内战爆发前的反战呼声 二、李闻惨案与各方舆论 三、内战中学潮与社会舆论 四、中间势力的反战宣传 第四章 |
内战转折时期的舆论 一、“戡乱动员”与舆论反响 二、特刑庭与舆论钳制 三、中间势力的舆论转向 第五章 |
国共舆论宣传的特点与成效 一、国共宣传决策与管理 二、国共宣传的特点与成效 结语 一、国民党宣传失利对政权转变的影响 二、中共成功的宣传对革命胜利的影响 三、从舆论宣传角度观察国民党大陆失败的必然性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
四、支部组织生话(四)(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对策研究[D]. 李蒙琴.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2]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研究[D]. 张佳兆.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3]民族地区政策执行的类型研究 ——以湘西州社区建设为例[D]. 唐菁阳. 山东大学, 2020(02)
- [4]伊春市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研究[D]. 姜俊伊.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5]商会党建问题研究 ——基于扬州市福建商会党建发展的实证分析[D]. 姚海波. 扬州大学, 2019(02)
- [6]几世花红[J]. 谷运龙. 民族文学, 2019(04)
- [7]研究生党组织生活优化研究[D]. 杨志国. 广西大学, 2018(12)
- [8]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季梦华. 天津工业大学, 2018(12)
- [9]广雅新证[D]. 吴铭.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7)
- [10]战后舆论与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研究(1945-1949)[D]. 孙士庆. 上海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