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责任险为何少人关注(论文文献综述)
杨满娣[1](2020)在《医疗责任强制险和第三者商业险的构建》文中指出医疗纠纷是医疗事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研究,如何有效解决纠纷是最应当关注的问题。虽然很多地方医院均已经推出医疗责任保险或者医疗意外险,但由于医疗责任险和医疗意外险费用高保额低医疗机构参保率较低,起不到保险分摊风险的效果。2018年10月1日实施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①为医疗责任商业险提供了法律依据,文章拟从构建医疗责任强制险和商业险,优化保险产品,提升保险服务,简化理赔程序,可由第三者直接请求保险赔偿等角度,提出医疗责任强制险和商业险的构想和建议。
林美君[2](2019)在《论比例原则在保险法上的适用》文中指出保险法律机制是一个协同与对立的机制。其通过投保人的告知义务、合理期待原则以及保险人的说明义务、不利解释原则等构建了一个双边的义务体系。但是传统的“全赔或者不赔原则”在司法适用中架空了这种保险机制,取而代之的是法官基于其价值判断而对某一方利益的舍弃。为了平衡保险当事人的利益,保险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对比例原则的适用。在此背景下,本文共分为四章对比例原则在保险法上的适用进行探究。第一章探究比例原则在保险法上适用的理论基础。私法上的比例原则最初适用于民事赔偿领域,其要求民事赔偿与过错方的行为相称,以修正完全赔偿原则。比例原则在保险法上的适用有利于保护投保人的合理期待与行为自由,契合了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差异性特征。第二章探究比例原则在我国保险司法领域的适用现状,通过对数据整理可以发现比例原则在保险司法的适用呈现出适用类型集中、适用比低、以及适用数量少的特征。司法适用现状展示了在比例原则的适用价值:在保险理赔与投保人过错责任的确立中实现对保险合同双方利益的平衡。第三章介绍了域外保险法中比例原则的典型适用:原因力理论以及投保人过错责任。对于原因力理论,英美法系侧重于对该理论的合理性的探讨,而大陆法系着力研究该理论的实用价值与适用方式。对于投保人过错责任,各国均引入比例原则构建独立于一般民事赔偿体系的责任体系,但不同国家仍然对于比例对象的选择存在差异。第四章对比例原则在我国保险司法中的适用规则进行构建。对于因果关系认定规则,本文认为链状因果关系应适用近因,而并存原因适用原因力理论。对于投保人过错责任,本文认为对于故意情形,在因果关系成立的情况下允许拒绝赔偿;对于重大过失情形,本文引入了比例原则,但是根据行为类型的不同选择了不同的比较对象;对于一般过失情形,要求保险人进行全额赔偿以保障投保人的行为自由。
陆静惠[3](2018)在《广西公立医院改革中医师多点执业激励研究 ——以S市为例》文中提出2009年,我国的新医改开始了,新医改强调要调动医师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付出努力让患者更好就医。公立医院保卫着人民的健康,在人民健康服务这一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占据着难以替代的地位。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广西公立医院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的成果,例如取消了药品加成,病人看病负担减少,但是也有许多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广西现在的新医改已步入到了关键时期—要解决的问题有浅表层面的也有从内部引发的,这其中之一就是如何调动医师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医师多点执业应运而生了。如何充分发挥该政策的激励作用来扫掉挡在政策施行路上的障碍,稳步推进政策的落实以确实调动医师的工作积极性是目前区域性公立医院改革中引起共鸣及迫切需要扫除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以广西公立医院为立足点,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在全国医改背景下,为完善公立医院改革中医师多点执业激励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思考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循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设计论文内容。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获得资料对广西S市进行分析,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明确研究的意义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本文除去绪论、基本概念和理论工具以及总结与思考之后,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以S市公立医院改革中医师多点执业激励为样本,阐述S市公立医院改革中医生多点执业激励现状;第二部分是找出广西公立医院改革中医师多点执业激励存在的问题,然后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解析说明及分析;第三部分是提出目前广西公立医院改革中医师多点执业激励存在问题的六大解决对策:医师可选择做全职医师或兼职医师、合理增加财政投入来减少医院创收压力、为医师到基层多点提供更完善的条件(改善基层医疗机构设施和设备条件、合理增设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执业科目)、分流患者以解放医生时间(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医师可选择做专职教学医师或专职医疗医师)、人才培养从医院培养变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强制医师购买医疗责任保险。
碗旭照[4](2018)在《广州市推行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患方视角损害补偿的保险需求》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医疗意外损害补偿问题,并且根据其国内的实际情况通过立法制定完善的医疗损害补偿制度。然而,我国现阶段对医疗意外的处理无相应的补偿机制,为缓解医患矛盾,及时补偿患者、分散医疗意外风险,部分地市试点手术、麻醉等商业医疗意外保险及医疗责任险之附加医疗意外险,另有少数地区探索无过错补偿制度,但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发展缓慢。广州是国内较早试点医疗意外保险的城市之一,但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医疗意外在医疗纠纷中占有较大的比例,随着广州市医疗纠纷数量的逐年增加,广州市各界人士对于推行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的呼声越来越高。本课题拟介绍国外关于医疗意外的处理模式及国内医疗意外保险发展的基本情况,汲取有益经验;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及对医方、患方、保险公司关于推广医疗意外保险的实证调查,基于患者视角下损害补偿的保险需求,探讨广州市推行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客观条件及可行性,提出合理实施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的具体建议。以期能与医疗责任保险在功能上实现互补,合理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目的:通过研读有关医疗意外损害处理的文献研究,了解国外医疗意外损害补偿制度及我国医疗意外保险的发展现状,总结国内外医疗意外的处理经验;分析广州市医疗意外保险的发展现状与不足,实地调研广州市对医疗意外保险的认知和态度,探讨广州市推行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的可行性,以期医疗意外险和医疗责任险在功能上实现互补,扩大保险保障范围、提高赔偿额度,充分救济、补偿患方,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为促进我国医患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通过阅读文献,介绍医疗损害,医疗意外及保险等相关概念;查阅国内外关于医疗意外损害处理的文献研究;对比分析国内外处理模式的特点和经验,讨论广州市开展医疗意外保险的必要性及客观条件。(2)问卷调查法:在导师的指导下,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编制了医务人员和患方对广州市实施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的认知态度问卷,经过预调查,反复修订最终确定了调查问卷。通过立意抽样、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广州市内选取十家医疗机构,对医务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和患方进行调研,以期获取相关实证分析数据。(3)访谈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了解保险公司对于医疗意外保险的看法及建议。(4)数据分析法:利用统计软件分析调查结果,提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支持本课题研究目的。结果:(1)本次研究发现,国外关于医疗意外损害的处理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模式:瑞典模式、新西兰模式、法国模式和美国模式。四种典型模式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基于各国卫生系统,社会保障体系,司法系统,保险制度和社会文化等。国内的医疗意外处理主要是商业医疗意外险,发展时间较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政府无政策支持;医方对该险种态度谨慎;保险产品及服务不合理,覆盖率低,业务亏损严重;患方就医观念错误,对保险认识不足,保险支付能力有限。(2)结合广州市的医疗意外保险的开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推行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的可行性与必要性。(3)通过广州关于医疗意外保险的实地问卷调查,了解广州市对于医疗意外险的认知程度,及推行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的态度及建议。结论:国外的医疗意外损害补偿制度,皆通过立法的形式实现制度的强制性,确保制度的实施和发展,都有保险的参与并充当风险分散工具,有效的补偿患者。广州市有十几年的医疗意外保险实践经验,结合理论分析及实证调研结果,广州市存在推行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的必要性及客观条件,具备实施的可行性。强制性可以提高患方的风险意识和参保率,实现保险业务的“大数法则”,及时有效补偿患方损失,支撑保险公司的运营。广州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及保险机构对推行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持积极态度。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的具体实施,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保险公司和患方四方共同努力。
陈晓露[5](2018)在《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优质资源短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是制约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注册医师多点执业伴随着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应运而生,对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医药卫生服务的均衡性,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首次提出注册医师多点执业以来,对于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探索一直在稳步推进,尤其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期,相关部门更是公布各项政策鼓励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然而,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与之截然相反的是注册医师多点执业鲜少人问津的实施情况。究其原因,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缺乏法律依据、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相关医疗侵权责任制度不健全、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职业风险无法有效防范、因多点执业引起的纠纷患者面临一系列诉讼风险等问题是造成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叫好不买座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出发点,通过明确注册医师与多点执业医疗机构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提出将注册医师与多点执业医疗机构的法律关系界定为劳动关系,多点执业的注册医师建立多重劳动关系,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规范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劳动合同的内容,由医疗机构作为医疗侵权责任的主体,完善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相关侵权责任制度,并完善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相关社会保险制度和医师执业保险制度的法律意见。
黄缅[6](2018)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频繁发生,医疗纠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社会管理的难点。医疗纠纷的有效化解对维护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平安医院建设、保障医疗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的探索和完善显得尤为必要。现阶段,中国大多数地市设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城市总结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但是从人民调解制度的实行来看,在调解主体、调解程序和调解效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进行完善。既要提高调解主体专业性,确保调解主体中立性,又要弥补调解程序法律缺位,增强调解程序灵活性,确保调解程序中立性,并且通过区域管辖权的调整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而确保调解效力最终实现。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介绍了医疗纠纷及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的相关概念及现状,从调解主体、调解程序、调解范围和调解效力四方面详细的阐述了我国现行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第二部分通过数据检索比对,选取了北京、天津、河北、云南、山东济宁、湖南邵东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为样本,结合笔者工作所在地汕头市的具体情况,分析我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基于以上的研究分析,从调解主体、调解程序、调解效力三方面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建议。
聂亦然[7](2017)在《医患信任危机生成机理及其纾解路径研究 ——以W医院的调查为例》文中指出我国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城乡差距悬殊,农村因病致贫、由病返贫现象较多。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突出,导致当前医患矛盾日益突出,恶性伤医事件时有发生。医患信任危机已成为我国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党中央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医疗环境下,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化解医患信任危机已经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采用量化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信任理论的探讨和W医院的实地调查,经过病案资料的查阅、实地调查、定期随访、相关案例和数据分析,由点及面,在列举出W医院医患信任危机生成机理及其相关特性的同时,研究了基于W医院的医患信任危机的形成机理和纾解的具体措施,从而进一步从宏观层面归纳、总结出当今医患信任危机的生成共性和纾解策略。通过对W医院的调查和相关问题的研究说明,不仅要从管理、医技、疗效和沟通等主要表征着手研究如何缓解医患信任危机,更应以宏观层面和深层机理为切入点研究如何纾解医患信任危机。只有调整医疗资源配置才能纾解“看病难”,优化医疗体制机制才能纾解“看病贵”。其中,分级诊疗是实质性医改系统工程的关键,医疗社会工作的介入是有效的纾解措施之一。
李卓倧[8](2017)在《新闻框架视角下医患关系报道研究 ——以2001-2016年《中国青年报》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2001年至2016年间《中国青年报》医患关系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框架理论,对459篇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本文从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报道主题、报道基调以及消息来源五个角度建立类目,从整体上分析得出《中国青年报》医患关系报道具有通讯体裁为主、主题涵盖范围广、否定报道数量多、偏向强势消息来源的报道特点。本文运用臧国仁的框架结构理论,总结出《中国青年报》在医患关系报道中具有冲突框架、政治框架、医疗现状框架以及先进典型框架四个主要框架。冲突框架所占比例最大,先进典型框架所占比例最小。《中国青年报》医患关系报道的特点随着时间发生了变化,由批判报道方式向平衡报道方式转变,官方话语体系的比重逐渐减弱,报道主题更加多元。与此同时,《中国青年报》医患关系报道中仍然存在消息来源偏向强势话语方、先进典型报道框架报道主题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韩轶伟[9](2017)在《医患纠纷防范机制研究 ——基于医患沟通视角的考察》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社会的医疗环境,是一种以充斥着不信任为主体的医患关系。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冲突、新旧体制的矛盾、盲目改革的缺失,各方不断挤压着医患双方,扭曲了医患关系。医疗体制的改革,也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再加上社会的因素、舆论的导向等,使医患纠纷逐年增加,且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从目前全国上下、各大小医院的实际运行和研究报道来看,当前的医患纠纷防范机制尚不能完全适应医患矛盾日益激化的现状。医患纠纷不但妨碍了医院的正常运行和诊疗工作,损害了医院的声誉,给医务人员带去一定的精神压力,同时,对整个社会来说,这种不良的医患关系,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故应该对医患纠纷的产生进行深度剖析,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维护医患双方合法的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本文作者长期工作在医疗机构,对医院的运行机制、内部结构、医务人员主要工作及流程、患者及家属的主要需求等均有一定的了解,这是撰写此篇论文的基础,且通过个人探索发现,医患之间的沟通不佳及告知不良在导致医患纠纷中的占比非常可观,引发了笔者想以此作为论点,进行研究论证的想法。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在分析国内外医患纠纷防范的机制、模式的基础上,以加强医患沟通的角度,提出进一步的措施,建立更好的医患纠纷的防范机制,从而有效地保障患者、医院、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夏勇军,刘珂,董贺文,曾达,刘敏[10](2015)在《医护群体对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模式的认知调查》文中指出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医护人员对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认知和调解模式的倾向,分析影响医护群体对第三方调解的信任因素,提出关于构建医疗纠纷的第三方调解机制的建议。方法 2012年8月-12月,参照既往有关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文献资料,从对医患关系的认识以及对第三方调解机构的组织架构(包括地点设置与主管部门),人员配备、调解依据、效力来源以及经费保障等方面设计问题,制作《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认知调查问卷》,对5所不同级别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将所得原始数据逐条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以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医护人员对第三方调解的知晓程度较高。2医护人员对于调解地点倾向集中于法院或司法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则认为应是卫生行政部门;在调解失败后,多数医护人员选择通过司法途径继续解决纠纷;对于调解结论的效力,多数医护人员倾向于以仲裁形式确认。3医护人员认为调解人员应具备医学以及法学的专业背景,多数受访医护人员倾向于采用司法鉴定的结论作为调解依据,此外,确定赔偿的法律依据方面,医生偏向于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四成以上的医护人员认为第三方调解应由财政拨款解决经费问题,过半数的医护人员认为应由保险公司支付。结论 1建议将第三方调解机构设置于法院或司法行政部门,并由法院或司法行政部门主管第三方调解机构。2建议调解员由法学专业及医学专业人员共同组成;而在调解过程中,建议通过司法鉴定对医疗纠纷的争议焦点进行鉴定,明确责任划分及归属,提升调解效率。3建议政府在各级财政拨款的基础上引入医疗责任险制度,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强制医疗机构购买医疗责任险,为第三方调解机构的运作提供经费支持;同时加强对承保医疗责任险的保险公司的监管,避免保险公司对调解工作的干扰。
二、医疗责任险为何少人关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疗责任险为何少人关注(论文提纲范文)
(1)医疗责任强制险和第三者商业险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的医疗责任险存在推行障碍 |
(一)缺乏制度保障 |
(二)大部分保险公司不愿意承保医疗责任险 |
1. 保险公司不看好医疗责任险 |
2. 承保范围过窄 |
(三)医疗责任保险的保费和保额不对称 |
1. 保险费用偏高 |
2. 保险限额偏低 |
(四)法律没有赋予第三人直接请求的权利 |
二、医疗责任强制险和第三者商业险推行的价值 |
(一)实现社会资源第二次分配 |
(二)弥补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 |
(三)最大限度保护患者权益 |
(四)分散医疗机构风险 |
(五)促进保险行业发展 |
(六)缓解医患矛盾 |
三、医疗责任强制责任险和医疗责任第三者商业险的构建 |
(一)构建医疗责任强制责任险建议 |
1. 制定《医疗责任强制险条例》 |
2. 配套出台《医疗责任保险费率》 |
3. 医疗责任强制险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
(二)医疗责任第三者商业险构建建议 |
1. 制定《医疗责任第三者商业险通用条款》 |
2. 保险费用由医疗机构承担 |
3. 保险限额设置要符合实际需求 |
4. 增大被保险人范围 |
四、第三者直接请求赔偿权是医疗责任强制险和商业险发展的活力 |
(一)可以借鉴交通事故中第三者直接请求权的模式 |
(二)第三者直接请求权患者获得赔偿效率相对较高 |
(三)第三者直接请求权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压力 |
(四)第三者直接请求权缓和医患双方矛盾 |
五、结语 |
(2)论比例原则在保险法上的适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章 比例原则在保险法适用的理论基础 |
第—节 私法上的比例原则 |
一、私法上的比例原则的内涵 |
二、私法上的比例原则与公法上的比例原则的区别 |
第二节 比例原则适用于保险法的进—步论证 |
一、比例原则适用于保险法的独特意义 |
二、比例原则与保险法传统原则的矛盾与共存 |
第二章 保险司法领域中比例原则的适用现状 |
第—节 比例原则的保险司法适用数据分析 |
一、比例原则的保险司法适用类型 |
二、比例原则的保险司法适用比 |
第二节 比例原则在保险司法适用的价值 |
一、比例原则在保险理赔中的适用价值 |
二、比例原则在投保人责任中的适用价值 |
第三章 域外保险法中比例原则的典型适用 |
第一节 原因力理论 |
一、英美法系——从近因到比例因果的理论设想 |
二、大陆法系——对比例因果的实用性探索 |
第二节 投保人过错责任承担 |
一、德国保险合同法中的“比例原则” |
二、英国消费者保险与商业保险中的“比例原则” |
第四章 建构比例原则在中国保险法中的司法适用规则 |
第一节 因果关系认定规则 |
一、涉及“原因力”的现行立法 |
二、国内对“原因力理论”的研究 |
三、原因力理论在我国保险司法中的适用设想 |
第二节 投保人过错责任 |
一、国内对“投保人过错责任”的研究 |
二、我国保险司法中投保人过错责任体系的构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广西公立医院改革中医师多点执业激励研究 ——以S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1.3.2 选题的目的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工具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2.1.1 公立医院 |
2.1.2 医师多点执业概念 |
2.1.3 激励 |
2.2 理论工具 |
2.2.1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2.2.2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
第3章 广西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激励的现状—以S市为例 |
3.1 S市颁布的公立医院医改及医师多点执业相关文件 |
3.2 S市在医师多点执业激励中取得的成绩 |
3.2.1 简化手续办理 |
3.2.2 降低申请门槛和放宽条件 |
3.2.3 实行更为严格的管理和监督 |
3.2.4 鼓励医师购买医疗执业保险 |
3.2.5 允许医师多点自由执业 |
第4章 广西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广西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激励存在的问题 |
4.1.1 医师“心动”有余而“行动”不足 |
4.1.2 公立医院态度模棱两可 |
4.1.3 “名医”在基层医疗机构难以发挥作用 |
4.1.4 “名医”分身乏术而年轻医生“门可罗雀” |
4.1.5 医师人才培养方式限制人才自由流动 |
4.1.6 医疗风险大不敢多点执业 |
4.2 广西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激励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单位人”的人事制度环境限制 |
4.2.2 医院维护自身利益的顾虑 |
4.2.3 基层机构缺乏执业科目及设备有待改善 |
4.2.4 患者既认“庙”,也认“人” |
4.2.5 医院“体制内”的人才培养模式 |
4.2.6 法律没有强制医师购买医疗责任保险 |
第五章 完善广西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激励的对策 |
5.1 医师可选择做全职医师或兼职医师 |
5.2 合理增加财政投入来减少医院创收压力 |
5.3 为医师到基层多点执业提供更完善的条件 |
5.3.1 改善基层医疗机构设施和设备条件 |
5.3.2 合理增设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师执业科目 |
5.4 分流患者以解放医师的时间 |
5.4.1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
5.4.2 医师可选择做专职教学医师或专职医疗医师 |
5.5 人才培养从医院培养变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5.6 强制医师购买医疗责任保险 |
总结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广州市推行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患方视角损害补偿的保险需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创新与不足 |
1.3.1 创新点 |
1.3.2 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
2.1 理论基础 |
2.1.1 医疗损害 |
2.1.2 医疗责任保险 |
2.1.3 医疗意外及医疗意外险 |
2.1.4 医疗意外风险特征 |
2.1.5 医疗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 |
2.2 国外对医疗意外处理的模式研究 |
2.2.1 瑞典模式 |
2.2.2 新西兰模式 |
2.2.3 法国模式 |
2.2.4 美国模式 |
2.2.5 国外模式的比较分析 |
2.3 国内医疗意外处理的模式及不足 |
2.3.1 单一型医疗意外保险 |
2.3.2 附加型医疗意外险 |
2.3.3 我国医疗意外保险存在的问题 |
2.4 国外模式及国内实践的思考 |
第三章 广州市推行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的理论分析 |
3.1 广州市医疗意外险的发展 |
3.1.1 广州市医疗意外险的现状 |
3.1.2 广州市医疗意外险存在的问题 |
3.2 广州市推行强制性医疗意外险的必要性及客观条件分析 |
3.2.1 广州市建立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
3.2.2 广州市推行强制性医疗意外险的客观有利条件 |
3.2.3 广州市推行强制性医疗意外险的不利条件 |
第四章 广州市推行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的认知及态度调查 |
4.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4.1.1 调查对象 |
4.1.2 调查方法 |
4.1.3 信度分析 |
4.2 调查结果分析 |
4.2.1 患方调查结果 |
4.2.2 医方调查结果 |
4.2.3 医疗机构调查结果 |
4.3 讨论 |
4.4 对保险公司的访谈 |
4.4.1 推出医疗意外险的原因及态度 |
4.4.2 推行医疗意外保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第五章 广州市推行强制性医疗意外险的可行性分析及政策实施建议 |
5.1 广州市推行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的初步构想 |
5.2 广州市合理推行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的可行性分析 |
5.2.1 日趋成熟的政策环境为推行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提供了依据 |
5.2.2 居民的保险需求为推行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增添了动力 |
5.2.3 多年的保险实践为推行强制性意外保险打下了基础 |
5.2.4 医方的风险转移需求为推行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创造了条件 |
5.3 广州市合理推行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的具体建议 |
5.3.1 政府方面 |
5.3.2 医疗机构方面 |
5.3.3 保险公司方面 |
5.3.4 患者方面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二、研究方法、特色与创新之处 |
三、国内外多点执业研究现状评析 |
第一章 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现状考察 |
第一节 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法律概念概述 |
一、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法律概念及特征 |
二、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法律关系简述 |
第二节 我国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现状考察 |
一、我国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
二、我国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实施情况 |
第三节 境外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现状考察 |
一、境外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规定 |
二、境外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经验与启示 |
第二章 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存在的法律问题及风险 |
第一节 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缺乏法律依据 |
一、注册医师多点执业于法无据 |
二、卫计部门对多点执业的管理缺乏法律依据 |
第二节 注册医师多点执业中侵权责任制度不健全 |
一、对第二执业医疗机构患者的侵权责任归属与法律冲突 |
二、对转诊患者的医疗侵权责任归属不明 |
三、医疗侵权行为认定标准尚有争议 |
第三节 医疗职业风险不能有效防范 |
一、医疗职业防护制度尚待建立健全 |
二、医疗执业保险尚待发展与完善 |
三、医疗侵权风险增大 |
第四节 患者面临的诉讼风险 |
一、法院不予立案的风险 |
二、法院管辖权属不明的风险 |
三、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
第三章 规范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法律建议 |
第一节 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
一、完善《执业医师法》及相关行政法规和规章 |
二、完善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侵权责任制度 |
三、完善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相关程序立法 |
第二节 规范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劳动合同关系 |
一、明确注册医师与第二执业医疗机构之间的劳动关系 |
二、规范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劳动合同的内容 |
第三节 完善保险制度 |
一、发展与完善医疗执业保险 |
二、明确社会保险的义务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个人简历 |
(6)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概述 |
第一节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相关概念 |
一、医疗纠纷的概念及法律性质 |
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概念 |
三、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的法律性质及特征 |
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的比较优势 |
第二节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的现状 |
一、我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的五种模式 |
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的运行机制 |
第二章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调解主体方面的问题 |
一、调解主体的专业性不足 |
二、调解主体的中立性不足 |
第二节 调解程序中的问题 |
一、调解程序的立法不完善 |
二、调解程序灵活性不足 |
三、调解程序中立性不足 |
第三节 调解效力司法确认机制尚未成熟 |
一、申请主体的确定 |
二、调解协议内容的确定 |
三、司法确认告知机制的问题 |
第三章 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的建议 |
第一节 调解主体的完善 |
一、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成 |
二、采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 |
三、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的监管机制 |
四、修正医疗保险公司角色 |
第二节 调解程序的完善 |
一、设立调解简易程序 |
二、建立疑难案件讨论制度 |
三、完善回访制度 |
第三节 扩大调解范围 |
第四节 完善调解效力司法确认制度 |
一、细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申请主体 |
二、建立健全调解组织告知司法确认制度 |
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直接进行司法确认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医患信任危机生成机理及其纾解路径研究 ——以W医院的调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信任研究现状 |
1.3.1 信任理论:理解医患冲突的重要理论范式 |
1.3.2 信任:核心要素与相关变量 |
1.4 医患关系研究概述 |
1.4.1 医患关系: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
1.4.2 基于信任理论的医患关系研究 |
2.W医院医患信任关系状况:基于患者满意度的调查 |
2.1 W医院的基本情况 |
2.2 信任与满意度:W医院实践的测评说明 |
2.2.1 W医院患者满意度测评报告 |
2.2.2 患者满意度测评体系 |
2.2.3 问卷题说明 |
2.3 满意度分析 |
2.3.1 现场问卷调查测评结果(门诊部) |
2.3.2 现场问卷调查测评结果(住院部) |
2.4 患者反馈 |
2.5 初步的总结 |
3.W医院医患信任危机生成机理 |
3.1 关于W医院医患信任关系的进一步调查 |
3.1.1 管理问题引发的医患信任危机 |
3.1.2 医技问题造成的医患信任危机 |
3.1.3 疗效问题导致的医患信任危机 |
3.1.4 沟通问题促成的医患信任危机 |
3.2 医患信任危机生成机理的共性分析 |
3.3 资源与医疗成本分担 |
3.3.1 医疗资源分配问题与“看病难” |
3.3.2 医疗成本分担问题与“看病贵” |
4.W医院医患信任危机的纾解措施 |
4.1 W医院纾解信任危机的依据与优势 |
4.1.1 依托和倡导国家政策,建构信任关系 |
4.1.2 用成熟理论和经验指导医疗社会工作 |
4.1.3 以传统医药独特优势快速发展医疗社会工作 |
4.2 W医院纾解信任危机的指导思想 |
4.2.1 从深层机理纾解医患信任危机 |
4.2.2 从宏观层面纾解医患信任危机 |
4.3 分级诊疗是实质性医改系统工程的关键 |
4.3.1 深刻理解分级诊疗制度,合理制定纾解方案 |
4.3.2 积极践行分级诊疗制度,稳妥落实纾解计划 |
4.4“医疗社会工作+”:纾解措施的新选择 |
4.4.1 措施 1:以“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带动专业队伍建设 |
4.4.2 措施 2:以持续完善医疗职能为服务保障 |
4.4.3 措施 3:以公平倡导医疗政策提升患者信任感 |
4.4.4 措施 4:以信息化助推“互联网+医疗社会工作” |
4.5 W医院基于医疗社会工作成效的评估 |
5.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 W医院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
二 W医院患者问卷调查问题疏理表 |
三 W医院征求意见整改台帐 |
四 W医院患者投诉处理流程图 |
五 W医院医疗纠纷调解流程 |
六 W医院投诉管理办公室职责 |
七 W医院投诉管理办公室岗位职责 |
八 W医院医疗纠纷事件责任追究办法 |
九 W医院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
致谢 |
(8)新闻框架视角下医患关系报道研究 ——以2001-2016年《中国青年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源起 |
1.2 研究现状 |
1.2.1 医患关系研究 |
1.2.2 医患关系报道研究 |
1.3 研究问题与意义 |
1.3.1 研究问题 |
1.3.2 研究设计 |
1.3.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理论与方法 |
1.4.1 框架理论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中国青年报》医患关系报道整体特点分析 |
2.1 报道数量分析 |
2.2 报道体裁分析 |
2.2.1 通讯报道所占比重最大,报道追求深度性 |
2.2.2 不同报道体裁的比重结构经过变化后基本确立 |
2.3 报道主题分析 |
2.3.1 报道主题数量多,不同主题比重差别大 |
2.3.2 政策法规报道比重下降,批判医疗制度和现状报道比重上升,新主题出现 |
2.4 报道基调分析 |
2.4.1 否定报道比例过半 |
2.4.2 否定报道比重下降,肯定报道比重上升 |
2.5 消息来源分析 |
2.5.1 报道偏向强势消息来源,医患双方话语权不平等 |
2.5.2 各消息来源所占比重趋于稳定,医患双方消息比重差距加大 |
2.6 章节小结 |
第三章 《中国青年报》医患关系报道框架分析 |
3.1 冲突框架分析 |
3.1.1 冲突框架占比最大,偏重冲突性塑造 |
3.1.2 冲突框架报道结构案例分析 |
3.2 政治框架分析 |
3.2.1 政治框架报道重视分析与评估,但政治框架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
3.2.2 政治框架报道结构案例分析 |
3.3 医疗现状框架分析 |
3.3.1 医疗现状框架重视客观信息的传递,框架使用频率增加 |
3.3.2 医疗现状框架报道结构案例分析 |
3.4 先进典型框架分析 |
3.4.1 先进典型框架报道重视事件的描述,但同质化严重 |
3.4.2 先进典型框架报道结构案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4.1 《中国青年报》医患关系报道的特点 |
4.2 《中国青年报》医患关系报道中现存的问题 |
4.3 研究的局限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医患纠纷防范机制研究 ——基于医患沟通视角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医患纠纷概念分析 |
第一节 中国医患关系现状 |
第二节 医患纠纷的特点 |
一、高度复杂 |
二、频繁发生 |
三、专业性强 |
四、关注度高 |
五、没有“双赢” |
第三节 医患纠纷的原因分析 |
一、医方因素 |
二、患方因素 |
三、社会因素 |
第二章 医患沟通在医患纠纷防范中的重要影响 |
第一节 医疗风险存在的普遍性 |
第二节 医疗风险防范具体举措的积极作用 |
第三节 医患沟通在医患纠纷防范中的作用 |
第三章 医患沟通中医患双方心理因素的研究分析 |
第一节 资料来源及方法 |
第二节 结果分析 |
一、患者的主要心理状态 |
二、医生的主要心理状态 |
第四章 基于医患沟通角度对防范医患纠纷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改善医患双方负面心理状态 |
一、通过心理支持的形式加强医患沟通 |
二、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医务人员间沟通交流 |
第二节 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 |
一、概念及理论基础 |
二、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范围 |
三、知情同意权的签署 |
四、案例分析 |
第三节 公开电子病历 |
一、电子病历的概念及重要性 |
二、我国目前电子病历的现状 |
三、公开电子病历的优势 |
四、公开电子病历的注意事项 |
第四节 创新沟通模式,防“患”于未然 |
一、沟通的必要性 |
二、创新模式推动良好沟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患者心理状况调查问卷 |
附录B:医务人员心理状况调查问卷 |
后记 |
(10)医护群体对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模式的认知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调查对象 |
1.2调查方法 |
1.3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基本信息 |
2.2医护人员对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认识状况 |
3讨论 |
3.1医护群体对医疗纠纷现状的认知情况 |
3.2医护群体对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模式的认知情况 |
四、医疗责任险为何少人关注(论文参考文献)
- [1]医疗责任强制险和第三者商业险的构建[J]. 杨满娣. 法制与经济, 2020(01)
- [2]论比例原则在保险法上的适用[D]. 林美君. 厦门大学, 2019(08)
- [3]广西公立医院改革中医师多点执业激励研究 ——以S市为例[D]. 陆静惠. 广西大学, 2018(12)
- [4]广州市推行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患方视角损害补偿的保险需求[D]. 碗旭照. 广州医科大学, 2018(05)
- [5]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法律问题研究[D]. 陈晓露.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8(03)
- [6]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D]. 黄缅. 广东财经大学, 2018(04)
- [7]医患信任危机生成机理及其纾解路径研究 ——以W医院的调查为例[D]. 聂亦然. 江西财经大学, 2017(03)
- [8]新闻框架视角下医患关系报道研究 ——以2001-2016年《中国青年报》为例[D]. 李卓倧. 兰州大学, 2017(04)
- [9]医患纠纷防范机制研究 ——基于医患沟通视角的考察[D]. 韩轶伟. 华东政法大学, 2017(07)
- [10]医护群体对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模式的认知调查[J]. 夏勇军,刘珂,董贺文,曾达,刘敏. 华西医学,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