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幼教访谈(一)(论文文献综述)
温丽梅[1](2021)在《幼儿园教师学习素养现状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李新[2](2021)在《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状况研究 ——以H幼教集团为例》文中认为幼儿园教师流动通常指幼儿园教师在学前教育领域之间、教育体系内其他阶段或向其他行业所进行的岗位移动。民办幼儿园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稳定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本研究选取H幼教集团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和了解H幼教集团教师流动的状况。首先,描述H幼教集团近五年教师流动的总体情况,包括教师的流出情况与入职情况。其次,分析集团内全体在职教师流动意愿的现状、个体特征和影响因素,主要运用了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再次,访谈H幼教集团中有过流动经历的教师,分析其流动的成因及对流动问题的看法。最后,结合上述三部分内容,找到民办幼儿园的强吸引力与吸引力不足之处。论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导论部分,包含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核心概念与文献综述,包括核心概念界定、相关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为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研究设计部分分为研究取向、研究对象、研究框架与思路、研究方法及过程。第四部分是研究结果,包括H幼教集团教师流动的总体情况描述、在职教师的流动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有流动经历教师的流动问题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论与讨论,分别对应上述三部分研究结果进行讨论与总结:第一,H幼教集团近五年内教师流出少、入职多,在职教师的流动意愿普遍较低。第二,通过方差分析发现H幼教集团教师的流动意愿存在不同教龄、年龄和婚姻状况下的差异,其中有10年以上教龄教师的流动意愿最低;21-30岁年龄阶段教师的流动意愿最高,并呈现出年龄越大流动意愿越低的趋势;已婚无孩教师的流动意愿最高,而已婚有孩教师的流动意愿最低。同时,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教师的流动意愿与幼儿园的工作压力、园所管理、人际氛围、待遇福利、教师家人的支持、社会地位、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及幸福感均存在显着相关,且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园所的工作压力与教师的幸福感对其流动意愿的影响最为关键。第三,集团内有过流动经历教师流动的原因为对幼儿园管理、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家庭稳定等三个方面的追求;多数受访教师对幼儿园教师流动行为表示理解,且认为流动前的缓冲处理能够降低流动带来的消极影响。最后,对民办幼儿园强吸引力与吸引力不足之处进行总结、探讨稳定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实施路径,并阐述当前研究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张雅倩[3](2021)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国际教师教育领域专业化运动兴起,专业形象作为教师教育形象和职业形象的契合器,确立了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价值导向。当前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为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方向。因此,在当下乃至今后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明确专业形象内涵,了解不同利益群体对专业形象的认知情况,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激发教师的职业期待,推进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进程。本研究遵循质性研究思路展开,选择幼儿教师、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家长三类影响专业形象确立的首要利益相关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三类群体发放开放式问卷、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其次,借助Nvivo12软件对原始资料编码分析,归纳提炼出专业形象的结构和要素,基于编码结果进行条件编码和矩阵编码查询,对三类利益群体的观点再次横向比较分析;最后,探索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确立的影响因素,并从多个层面提出专业形象的提升策略。研究发现幼儿教师专业形象主要包括幼教理念、专业知能、职业道德、专业自主和专业成长五大核心范畴:其中,幼教理念方面包括幼儿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专业知能方面包括专业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反思实践能力和观察评估能力;职业道德方面包括职业情感态度和职业行为规范;专业自主方面包括教育教学自主和参与决策自主;专业成长方面包括职前专业培养和职后培训进修。幼儿教师基于教育者、学前教育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身份,将自身的专业形象定义为具备专业素养、爱岗敬业的终身学习者;园长基于学前教育服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身份,将专业形象解释为富有教育智慧、善于反思实践的开拓创新者;家长基于幼儿监护者、学前教育服务购买消费者的身份,将专业形象期望为师德高尚的、注重建立情感联结的成长陪伴者。此外,在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确立的影响因素中,研究发现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性是专业形象确立的根本所在,园所文化是专业形象确立的促进要素,网络媒体报道是专业形象形成的重要手段。鉴于此,为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形象,应该以幼儿教师自身为主体,帮助幼儿教师实现形象自觉和专业自觉;以园所文化理念为核心,塑造教师专业发展共同愿景;以网络媒体报道为依托,增强媒体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董馨锴[4](2021)在《名师工作室中幼儿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师的发展关乎教育事业的发展。早在20世纪国务院就下发了有关于学前教育教师的发展意见,提出要建设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时至今日幼儿教师队伍的质量也不断地从要求合格迈向要求高素质的创新型队伍的建设。它是对幼儿教师发展的新要求,也是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抓手。从目前教师专业发现的状况来看教师是一个被动的发展者,作为成人的学习者激发其内在动机的产出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者深层学习动机的产生。因此教师专业的良好发展不能单单依靠法规,权威和他律,而应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自觉性和自律性,强调教师内部的发展动力。在名师工作室这个学习社群中,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情景中,既能激发教师的内在动机又能创设良好的环境为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双重保障。基于此本文选取了D市第一批开办且取得相应成绩的M幼儿名师工作室的教师培训组织,期望从中了解教师在学习社群的带动下自主发展的状态、特征以及从组织环境和教师主观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探讨促进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的建议。本论文的工作始于对文献的梳理,在对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和名师工作室进行查询之后充分掌握了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自主专业发展的划分维度,包括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规划、行动、评价与反思等。其次通过分别与成员教师和主持人之间访谈,运用质性资料分析软件nvivo11对收集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在工作室的活动中对专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教师呈现什么样的状态特征,其主要表现是教师个体视角下的疫情防控下的专业发展、教师基本能力的发展和成员教师的辐射作用,以及在工作室中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的现状。并且呈现出个体主动发展意愿与工作室共同愿景相协调的发展意愿,形成了在名师引领下多样化的发展规划;以知识共享为模式的发展内容,从而带动辐射了该地区以及周边城乡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对于幼儿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影响是:工作室的组建为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提供了机会;形成了共同愿景;形成合作互动的学习形式;并开展了扎实的研修活动等。最后从成人学习、管理学和学习共同体三个理论视角出发,提出促进幼儿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相关教育建议:建立多元的教师合作共同体满足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科学架构的组织管理让教师更有机会参与到对自己专业发展的决策中;树立共同的愿景激发教师的发展意愿;借力网络知识共享促进幼儿教师的深度学习;探索学习中长效动力激发发展的主动性等。
孙琳[5](2020)在《民办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和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及家庭对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关注,但目前公办幼儿园的数量不能满足社会急剧攀升的入园需求,因此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快速增长,所占比重也持续攀升。民办幼儿园质量成为国家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作为民办幼儿园园所的领头雁,其素质和能力是民办幼儿园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有效促进民办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必须着力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但以往关于民办幼儿园园长的研究多从个人视角出发,缺乏共性研究,为弥补这一不足,本文基于群体视角来探究民办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发展。本研究以结构功能理论、符号互动理论、成就动机理论为基础,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四位民办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分别从人格特征、家庭环境、受教育环境、工作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充分解读四位民办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影响民办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的个人、家庭、园(所)、社会等因素。最后,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了促进民办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的建议:注重自我提高、把握重要他人、加强园所支持、提高社会保障。
景含春[6](2020)在《云南省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前教育阶段是我国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初始阶段,承载着全面培育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而幼儿教师则是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国学前教育需求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园数量的不断扩大,幼儿教师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可同时,幼儿教师离职的现象普遍存在,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不容乐观。但笔者查阅文献发现,在“教师满意度”方面的调查研究中,主要的调研对象集中指向于基础教育、高级教育或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而针对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教师而言,职业满意度的调研工作则并未引起高度重视。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自编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问卷,以M市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的职业满意度情况。职业满意度为工作者对其从事的职业以及相关因素所持有的总体的主观感受和反应,包含职业认同感和工作满意度两个一级维度。其中职业认同感包含角色价值观、职业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职业归属感四个二级维度;工作满意度包含工作压力、工作环境、领导管理、同事关系、工资待遇、发展空间六个二级维度。通过调研和走访,收集到了M市351名幼儿教师的有效问卷,并使用SPSS23.0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发现M市幼儿教师的职业满意度的现状为:职业满意度水平一般,同事关系满意度最高,属于较高水平,工资待遇满意度最低,属于低水平;职业满意度存在显着的教龄差异,职业满意度随着教龄的增长而提高;职业满意度存在非常显着的年龄差异,职业满意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职业满意度存在非常显着的地区差异,城市的职业满意度最高,农村的居中,乡镇的最低;职业满意度存在非常显着的工资差异,职业满意度并不是随着工资的提高而提高。M市幼儿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存在的问题为:职业满意度水平一般,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幼儿教师工资待遇满意度低,幼儿教师的工资差距大;职业满意度城乡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平衡;职业满意度年龄差距大,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多措并举,全方位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强化师资,保障幼儿教师待遇和地位;补齐短板,加强乡村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加强监管,提升科学育儿水平。
张娟[7](2020)在《基于OBE理念的省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以H大学为例》文中指出2018年1月25日,教育部开始部署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并要求各地各高校将师范类专业认证作为突破口,重塑体系、落实保障、提高质量,推进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贯穿师范类认证的全过程,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行动指针。我国师范类专业开展的认证工作本质上采用OBE模式。因此,本文将基于OBE理念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对H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开展行动研究。本研究以H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为研究范式,研究者按照“问题诊断——计划与实施——总结与反思”的思路进行研究,共开展了两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以2016、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为文本载体,结合多方满意度分析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开展之前的课程建设状况。并基于OBE理念对存在问题进行诊断,制定行动计划,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设计与建设。第一轮行动侧重基于OBE理念制定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与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内容的教学大纲以及通过分析专业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之间的纵向衔接来探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并在实践中逐步对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与优化,从而为下一轮行动研究计划制定提供依据。第二轮行动研究基于OBE理念以及上一轮行动反思,着重根据“产出导向”调整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并实施调整后的方案。此外,研究者还收集了幼儿园等用人单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及教育行政部门各方对调整后培养方案的意见与建议,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进行反思与总结,持续改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通过两轮行动研究,研究者对H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进行动态分析与完善,并基于OBE理念从持续改进和国际化建设思路两个方面对未来H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进行了展望。
李宁[8](2020)在《优秀园长H专业发展“关键事件”的质化研究》文中认为社会学中的“关键事件”是指引起个体发展变化的重大事件。优秀园长个体在成长历程中必然经历了很多关键事件,这些关键事件对其专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深入了解优秀园长成长历程中经历的关键事件,通过关键事件剖析影响优秀园长专业发展的因素,对优秀园长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已有研究文献看,学术界对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共性规律研究较多,缺乏针对优秀园长个体成长的深度研究。因此,本研究基于个体生命成长史的视角,采用质化研究的方法,挖掘对研究对象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关键事件。本研究选取优秀园长H为研究对象,主要以叙事分析为主,并以深度访谈和观察为手段,通过梳理H成长中的关键事件来分析不同类型关键事件对H专业发展的影响,并在深度资料分析基础上总结、挖掘和提炼H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扎根理论。本研究发现,虽然不同类型的“关键事件”对优秀园长H的发展都有其各自的专业成长侧重点,但综合来说这些“关键事件”都横向或纵向地影响着H的专业发展。同时,这些“关键事件”与H的个人品质和能力以及家庭、体制和工作等外在环境共同发挥着作用,影响着H的专业发展。最后,本研究得出如下扎根理论:优秀园长的专业发展源于个体个人品质和能力与特定环境中诸多事件的互动与交互作用过程,同时这一过程又受到家庭环境、体制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首先,个体个人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是个体个性品质、自我信念、职业情怀和成长动机等内在因素在与外在环境互动中相互促进和转化的过程。其次,与特定环境中诸多事件的互动促使个体个人品质和能力的获得与形成,这些个人品质和能力又能够促使个体积极适应环境,从而在特定的环境中做成更多的事情。即在成事中成人,以成人促成事,成人——成事交互作用,促使个体“生成”为优秀园长。
楼叶斐[9](2020)在《乡村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绩效评价问题研究 ——以江山市贺村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前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点工程,幼儿教育对象的年龄、心理特点等整体的特殊性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国家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相应的教师培训也是日趋规范。但到目前为止,乡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一直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一个薄弱之处,提高乡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变得非常迫切,其有效手段是教师培训。提升乡村幼儿教师培训的质量关系着对乡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提升。本研究从当前乡村幼儿教师培训出发,分析了目前国家的相关政策对幼儿教师培训的要求,以此为依据设计相关调查。以浙江省江山市贺村镇乡村幼儿教师培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贺村镇17所公、民、集体办乡村幼儿园192名教师进行调查,对6名人员(包含教师、园长、督导)进行访谈。研究结果发现,当前乡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绩效评价状况与以往时期相比已有大幅度提升,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已经建立了培训体系,形成了园、片、区、市培训链和培训网;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一定比例的教师经过培训之后分别在教育教学实践、班级工作、幼儿园工作、职称评审等工作中取得了进步,有半数被调查教师认为培训在某此方面对自己非常有用和受到启发。但调查结果也反映出乡村幼儿教师培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培训成本投入较高;培训投入和收益不对等;培训与个人、园所发展联系不紧密。鉴于上述问题笔者从受训、施训、行政三个层面分析了其主要原因:教师认知不够,培训动机低下;内容缺乏针对,远离教师需求;形式单一固化,缺少灵活多变;评价机制缺失,行为难以正向强化。最后,论文提出在:需求层面,重视培训前教师诉求;内容层面,充分尊重教育实践;形式层面,加强各渠道并用;评价层面,实现培训后对话机制等相应改进措施。最后,论文对于本研究存在的一些局限和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精准识别乡村幼儿教师培训的真问题是需要到实践中去解决的。其次,本研究主要从教师发展角度出发,作为研究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再次,研究对象尚未更细化,研究的深入性和全面性还有提升空间。
凌鹭[10](2020)在《不负青春不负村 ——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文中指出在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下,教育扶贫作为重要抓手,是从根本上破解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的治本之策。“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作为直过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教育水平滞后,始终是阻碍凉山进步的瓶颈。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5年四川省委省府在大小凉山彝区启动实施“一村一幼”计划,使得12.67万名“放养”的山区幼儿得到了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①该项目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学前教育事业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师资问题仍是制约凉山学前教育发展最大短板,难以满足凉山彝族自治州学前教育持续、健康有质量发展的需求。“一村一幼”教师从事着平凡的职业,却有着神圣的职责,他们的职业生存状态的好坏直接关乎着凉山彝族地区幼儿的发展,还关系到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凉山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村一幼”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如何?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稳定师资、改善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吸引优秀教师投身于山区幼教事业,让他们不仅“下得去”更能“留得住、教得安”?这些均是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研究旨在对“一村一幼”教师群体进行田野调查,将针对研究对象的职业生存状态进行叙述和分析,抛砖引玉,以期能引起更多研究者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山区学前教师与儿童更深入的关注。本研究主要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包括了问题提出、文献综述、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研究设计。本部分主要运用文献法对生存状态、职业生存状态、民族地区教师的研究以及有关“一村一幼”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厘清了已有研究的经验与不足,说明了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调查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自编《“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问卷》,通过对336名“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职业回报、职业条件、职业负荷、职业认同与满意度、职业适应与发展共五个维度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调查“一村一幼”教师的职业感受及其影响因素,勾勒其“生存群像”,为质性研究提供数据参考。第三章是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个案分析。本部分主要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参与性观察,对“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进行深描。分为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青春和梦想的眺望,第二个主题是苦中有甜的村幼情怀,第三个主题是不负村幼不负己的守望。三个主题的“一村一幼”教师各有其特点,可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诠释“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不同样貌,共性是她们都以自己尚未意识到的可贵、可亲的青春情怀,不自觉地在引导着彝区儿童成长。第四章是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根源探寻。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受到来自国家政策的引领、家支文化的浸润、关键他人的影响、村落文化的激励,以及客观环境的影响与制约。第五章是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改善之策。首先是宣传赋能,通过社会层面的宣传表彰与村落治理中的自我实现,焕发其家国情怀;其次要提升能力:提供培训机会与资助,多途径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与专业资质;再次要进行制度创新:校(园)长负责制与家支文化形成合力,提升村落的治理现代化水平;最后改善待遇:明确“一村一幼”教师身份,改善待遇和物质条件保障。
二、美国幼教访谈(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幼教访谈(一)(论文提纲范文)
(2)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状况研究 ——以H幼教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1.时代背景下幼儿园教师流动问题突出 |
2.政策关注下民办幼儿园占据重要地位 |
3.由自身经历引起研究兴趣 |
(二)研究问题 |
1.H幼教集团教师流动的总体情况描述 |
2.H幼教集团教师的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3.H幼教集团有流动经历教师的流动问题分析 |
4.民办幼儿园的强吸引力与吸引力不足之处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二、核心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 |
1.民办幼儿园 |
2.幼儿园教师流动 |
3.幼儿园教师流动意愿 |
(二)文献综述 |
1.幼儿园教师流动的相关研究 |
2.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的相关研究 |
3.研究述评 |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
(一)理论基础 |
1.社会流动理论 |
2.ERG理论 |
3.推拉理论 |
(二)研究设计 |
1.研究取向 |
2.研究对象 |
3.研究框架与思路 |
4.研究方法 |
5.研究过程 |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H幼教集团教师流动的总体情况描述 |
1.教师流出情况 |
2.教师入职情况 |
(二)H幼教集团教师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1.教师流动意愿的总体情况描述 |
2.不同群体教师流动意愿的差异分析 |
3.教师的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三)H幼教集团有流动经历教师的流动问题分析 |
1.推拉理论下教师流动的成因分析 |
2.教师对流动问题的看法 |
五、结论与讨论 |
(一)H幼教集团教师流动及流动意愿的情况 |
1.教师流出少、入职多,且流动意愿普遍较低 |
2.不同教龄、年龄与婚姻状况教师的流动意愿呈现不同样态 |
(二)H幼教集团教师流动意愿的影响因素 |
1.幼儿园管理制度、人际氛围及待遇福利负向作用于教师的流动意愿 |
2.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家人支持及社会地位负向作用于教师的流动意愿 |
3.工作压力与幸福感是教师流动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 |
4.ERG理论下教师流动意愿影响因素的作用过程 |
(三)H幼教集团有流动经历教师的流动成因及看法 |
1.园所管理、专业发展机会及家庭需要是教师产生流动的原因 |
2.教师对流动持理解态度,认为缓冲处理可降低消极影响 |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类 |
1.期刊 |
2.着作 |
3.硕博士论文 |
4.电子文档 |
5.报纸 |
(二)外文类 |
1.期刊 |
2.着作 |
附录 |
致谢 |
(3)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1.专业形象的确定有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 |
2.幼儿教师的专业形象日益受到重视但仍有待提升 |
3.现有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的研究缺乏明确的结构和要素 |
(二)文献综述 |
1.关于教师形象的相关研究 |
2.关于幼儿教师形象的相关研究 |
3.关于教师专业形象的相关研究 |
4.对已有研究的评价与反思 |
(三)概念界定 |
1.幼儿教师专业形象 |
2.利益相关者 |
(四)研究问题 |
(五)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六)理论基础 |
二、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1.研究对象的选取 |
2.资料收集的方法 |
3.资料分析的方法 |
(四)研究效度和伦理 |
三、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的结构和要素 |
(一)幼教理念 |
1.儿童观 |
2.教育观 |
(二)专业知能 |
1.专业知识结构 |
2.教育教学能力 |
3.沟通合作能力 |
4.反思实践能力 |
5.观察评估能力 |
(三)职业道德 |
1.职业情感态度 |
2.职业行为规范 |
(四)专业自主 |
1.教育教学自主 |
2.参与决策自主 |
(五)专业成长 |
1.职前专业培养 |
2.职后培训进修 |
(六)小结 |
四、不同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幼儿教师专业形象比较分析 |
(一)幼儿教师心目中的自身专业形象 |
1.身份角色:教育者、学前教育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
2.期望诉求:具备专业素养、爱岗敬业的终身学习者形象 |
(二)园长心目中的幼儿教师专业形象 |
1.身份角色:学前教育服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 |
2.期望诉求:富有教育智慧、善于反思实践的开拓创新者形象 |
(三)家长心目中的幼儿教师专业形象 |
1.身份角色:幼儿监护者、学前教育服务的购买消费者 |
2.期望诉求:师德高尚的、注重建立情感联结的成长陪伴者形象 |
(四)小结 |
1.三类利益群体认知的一致性分析 |
2.三类利益群体认知的差异性比较 |
五、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确立的影响因素 |
(一)教师自身的专业性是专业形象确立的根本所在 |
1.幼儿教师理念态度:第一印象专业与否 |
2.幼儿教师道德水平:以身作则德性引导 |
3.幼儿教师行为表现:用专业性感染他人 |
(二)园所文化是专业形象确立的促成要素 |
1.园所规章制度和组织氛围:文化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
2.园长管理风格和领导能力:园长引领教师专业形象确立 |
(三)网络媒体报道是专业形象形成的重要手段 |
1.网络媒体传播:标签化塑造教师形象 |
2.网络媒体报道:模糊弱化教师专业形象 |
六、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的提升策略 |
(一)以幼儿教师自身为主体,建构专业形象,实现专业自觉 |
1.规范自身行为举止,努力实现形象自觉 |
2.持续自我反思学习,管理塑造专业形象 |
(二)以园所文化理念为核心,塑造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 |
1.健全园所组织文化,坚定教师职业信念 |
2.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有效开展职后培训 |
(三)以网络媒体报道为依托,增强媒体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
1.强化网络媒体责任意识,推动社会责任感建设 |
2.坚守网络媒体道德底线,追求真实客观媒体报道 |
结语: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4)名师工作室中幼儿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1.高质量的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事业质量提升的关键 |
2.自主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中有效的动力 |
3.名师工作室是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重要学习社群 |
(二)研究问题 |
(三)文献综述 |
1.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研究 |
2.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相关研究 |
3.名师工作室相关研究 |
4.研究述评 |
(四)概念界定 |
1.名师工作室 |
2.自主专业发展 |
3.幼儿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
(五)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二、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1.M幼儿名师工作室简介 |
2.M幼儿名师工作室的组成 |
3.M幼儿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制度 |
4.M幼儿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方式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访谈法 |
3.实物分析法 |
(三)研究思路 |
1.研究伦理 |
2.研究效度 |
三、M幼儿名师工作室中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现状 |
(一)个人的努力是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动力 |
1.疫情防控下的教育教学 |
2.基本能力的提升 |
3.成员教师的辐射作用 |
(二)群体样态是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助力 |
1.自主发展意识 |
2.自主发展规划 |
3.自主发展行为 |
4.自主发展评价与反思 |
四、M名师工作室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一)M幼儿名师工作室中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特征 |
1.自觉主动与群体带动相结合的发展意愿 |
2.名师带领下多样化的发展规划 |
3.辐射周边城乡协同互助成长的发展活动 |
4.知识共享为模式的学习共同体的建立 |
(二)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1.工作室的组建 |
2.共同愿景 |
3.合作互动 |
4.扎实的研修活动 |
五、促进幼儿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建议 |
(一)组建多元合作共同体满足幼儿教师发展需要 |
(二)科学架构组织形式推动幼儿教师发展规划的实施 |
(三)树立共同愿景激发幼儿教师发展意识 |
(四)借力网络知识共享促进幼儿教师深度学习 |
(五)探索学习中的长效动力激发发展的主动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5)民办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民办幼儿园实践与理论发展的诉求 |
2.塑造优秀民办幼儿园园长是民办幼儿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
3.“叙事研究”为民办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言说之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关于民办幼儿园的研究 |
2.关于民办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的研究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1.民办幼儿园 |
2.民办幼儿园园长 |
3.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民办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理论基础 |
(一)结构功能理论 |
(二)符号互动理论 |
(三)成就动机理论 |
三、民办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案例解读 |
(一)自强奋进的“布道者” |
1.A园长的故事 |
2.A园长的专业发展解读 |
(二)不拘小节的“乐观者” |
1.B园长的故事 |
2.B园长的专业发展解读 |
(三)大公无私的“铺路者” |
1.C园长的故事 |
2.C园长的专业发展解读 |
(四)不甘命运的“拼搏者” |
1.D园长的故事 |
2.D园长的专业发展解读 |
四、影响民办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的因素 |
(一)个人因素 |
1.人格特征 |
2.受教育经历 |
(二)家庭因素 |
1.父母的教养 |
2.爱人的支持 |
(三)园所因素 |
1.园所和谐的人际关系 |
2.师生的期待 |
(四)社会因素 |
1.国家政策 |
2.社会地位 |
3.培训交流 |
五、民办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发展建议 |
(一)注重自我提高 |
1.转变思想理念 |
2.提高领导能力 |
3.加强理论修养 |
(二)把握重要他人 |
1.关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 |
2.增强与重要他人的互动联系 |
(三)加强园所支持 |
1.加强对园长工作的激励与肯定 |
2.建立民办幼儿园园长专业合作组织 |
(四)提高社会保障 |
1.提供适需的培训 |
2.建立民办幼儿园监督机制 |
3.增加社会关切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及科研参与情况 |
(6)云南省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是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
二、关于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的研究甚少 |
三、个人研究兴趣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幼儿教师 |
二、职业 |
三、职业满意度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教师职业满意度结构的研究 |
二、关于教师职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
三、关于教师职业满意度作用与影响的研究 |
四、关于职业满意度测量工具的研究 |
五、对已有研究的综合评述 |
第五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工具 |
第二章 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一节 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的总体状况 |
一、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的总体及各维度情况 |
二、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各二级维度情况 |
第二节 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
一、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的性别差异分析 |
二、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的年龄差异分析 |
三、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的教龄差异分析 |
四、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的专业差异分析 |
五、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的学历差异分析 |
六、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的幼儿园性质差异分析 |
七、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的地区差异分析 |
八、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的编制差异分析 |
九、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的班主任与非班主任差异分析 |
十、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的工资差异分析 |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
第一节 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总体状况的讨论与分析 |
一、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水平一般 |
二、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中同事关系满意度最高 |
三、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中工资待遇满意度最低 |
第二节 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差异性的讨论与分析 |
一、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的教龄差异显着 |
二、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的年龄差异非常显着 |
三、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的地区差异非常显着 |
四、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的工资差异非常显着 |
第四章 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不容乐观 |
一、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水平一般 |
二、M市整体的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
第二节 M市幼儿教师工资满意度低 |
一、幼儿教师工资待遇满意度低 |
二、幼儿教师的工资差距大 |
第三节 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城乡差距大 |
一、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城乡差距大 |
二、城乡发展不平衡 |
第四节 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年龄差距大 |
一、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年龄差距大 |
二、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一、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水平一般 |
二、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存在显着的教龄差异,职业满意度随着教龄的增长而提高 |
三、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存在非常显着的年龄差异,职业满意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
四、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存在非常显着的地区差异,城市的职业满意度最高,农村的居中,乡镇的最低 |
五、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存在非常显着的工资差异,职业满意度并不是随着工资的提高而提高 |
第二节 建议 |
一、多措并举,全方位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 |
二、强化师资,保障幼儿教师待遇和地位 |
三、补齐短板,加强乡村幼儿园建设和管理 |
四、加强监管,提升科学育儿水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基于OBE理念的省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以H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产出导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现实诉求 |
二、符合幼儿教师职前培训的现实需求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已有研究 |
二、国外已有研究 |
三、已有研究述评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一、OBE理念 |
二、专业认证 |
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
四、课程建设 |
第五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
二、研究的背景资料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行动研究的资料编码与整理 |
第二章 问题诊断:基于OBE理念分析H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
第一节 基于OBE理念国家及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要求 |
一、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要求的解读 |
二、H大学对师范专业课程建设的原则及要求 |
第二节 基于OBE理念H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文本及满意度分析 |
一、基于OBE理念H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文本分析 |
二、基于OBE理念H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分析 |
第三章 第一轮行动:基于OBE理念的H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实施与反思 |
第一节 基于OBE理念的H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 |
一、课程体系设计的基础:确定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产出目标 |
二、课程体系设计的关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设置 |
三、以落实培养目标为核心: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对应 |
第二节 基于OBE理念的H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施 |
一、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目标落实毕业要求指标点 |
二、立足学生发展的课程内容指向课程目标达成 |
三、选择注重学生专业学习需求的教与学方法 |
四、多元课程考核方式反映学生课程目标达成度 |
第三节 基于OBE理念的H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总结与反思 |
一、“产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
二、部分课程支撑不强、合力不够 |
三、部分课程内容未完全符合学生发展需求 |
四、实践课程统筹合作体系构建不全 |
第四章 第二轮行动:基于OBE理念的H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实施的调整与反思 |
第一节 基于OBE理念的H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调整 |
一、强化学生学习成果,改善学前教育专业的部分课程模块 |
二、关注课程发展方向,微调学前教育专业的部分课程名称及内容 |
三、建设示范性实践基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
第二节 基于OBE理念的H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施调整 |
一、学习成果导向的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
二、“双导师”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保驾护航 |
三、丰富多样的专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
第三节 基于OBE理念的H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施调整的总结与反思 |
一、课程体系更凸显OBE理念要求,关注“产出”需求 |
二、“双导师”制度的确立保障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
三、无法完整观测到新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效果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基于OBE理念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 |
二、H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仍需持续改进 |
第二节 优化H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未来展望 |
一、设置面向更广泛的学习产出课程体系 |
二、通过多种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优秀园长H专业发展“关键事件”的质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意义 |
(五)创新之处 |
(六)概念界定 |
1.优秀园长 |
2.园长专业发展 |
3.关键事件 |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过程 |
1.研究对象的选择 |
2.资料的搜集 |
3.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
4.扎根理论的构建 |
二、成长的节点:园长H专业发展关键事件的叙事呈现 |
(一)无心插柳——入职前的关键事件 |
1.“渴望逃离,暗下决心”——童年生活时期的关键事件 |
2.“结缘幼教,发奋学习”——求学生涯时期的关键事件 |
(二)逐木成林——入职后的关键事件 |
1.“疏影横斜,暗香浮动”——A园时期的关键事件 |
2.“冰雪压枝,苦寒孕香”——B园时期的关键事件 |
3.“峰回路转,春在枝头”——C园时期的关键事件 |
4.“墙角凌寒,雪梅争春”——D园时期的关键事件 |
5.“花俏繁枝,梅圻晓风”——E园时期的关键事件 |
(三)本章小结 |
三、竹节的力量:园长H关键事件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 |
(一)成功型事件——园长H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
1.提升专业自信,强化成就动机 |
2.加强职业认同,提升自我效能感 |
(二)挫折型事件——园长H专业发展的双刃剑 |
1.造成专业挫败感,阻碍专业发展 |
2.引发专业反思,激发专业成长动机 |
3.体现专业态度,揭示隐性教育观念 |
(三)启发型事件——园长H专业发展的启迪点 |
1.激发专业兴趣,坚定教育情怀 |
2.引发专业感悟,启迪专业智慧 |
(四)本章小结 |
四、竹节的透视:园长H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 |
(一)个人因素 |
1.优良的个性品质 |
2.突出的个人能力 |
3.坚定的自我信念 |
4.“无我”的职业情怀 |
5.强烈的专业成长动机 |
(二)外在因素 |
1.家庭环境 |
2.体制环境 |
3.工作环境 |
(三)本章小结 |
五、扎根理论与研究反思 |
(一)扎根理论的构建 |
(二)研究反思 |
1.研究过程的反思 |
2.对研究结果的反思 |
3.对研究效度的反思 |
4.对研究伦理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1 H园长“关键事件”访谈提纲 |
附录2 E园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9)乡村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绩效评价问题研究 ——以江山市贺村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幼儿教育对象的特点要求教师具有专业性 |
1.1.2 乡村幼儿教师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
1.1.3 国家对幼儿教师及乡村幼儿教师培训工作日益重视 |
1.1.4 乡村幼儿园教师现状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外幼儿教师培训相关研究 |
1.3.2 国内幼儿教师培训相关研究 |
1.3.3 乡村幼儿教师培训相关研究 |
1.3.4 教师培训绩效评价相关研究 |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访谈法 |
1.5.4 个案研究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乡村幼儿教师 |
2.1.2 教师培训 |
2.1.3 培训绩效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绩效管理理论 |
2.2.2 人本主义与需求理论 |
2.2.3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
第3章 乡村幼儿教师培训绩效调查的设计与描述性分析 |
3.1 调查的现实背景和需要 |
3.2 调查对象确立 |
3.3 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的设计 |
3.3.1 问卷的编制、取样和测试 |
3.3.2 问卷的结构、统计和维度 |
3.3.3 问卷调查发放和收集 |
3.3.4 访谈提纲的设计 |
3.4 调查过程 |
3.5 调查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
3.5.1. 贺村镇乡村幼儿教师性别结构 |
3.5.2. 贺村镇乡村幼儿教师年龄结构 |
3.5.3 贺村镇乡村幼儿教师教龄结构 |
3.5.4 贺村镇乡村幼儿教师学历结构 |
3.5.5 贺村镇乡村幼儿教师职称结构 |
3.5.6 贺村镇乡村幼儿教师培训选择自主性情况 |
第4章 乡村幼儿教师培训的绩效分析与评价 |
4.1 乡村幼儿教师培训的投入分析 |
4.1.1 经费投入情况 |
4.1.2 时间投入情况 |
4.1.3 精力投入情况 |
4.1.4 机会成本投入情况 |
4.1.5 园所投入情况 |
4.2 乡村幼儿教师培训的收益分析 |
4.2.1 教育思想和观念 |
4.2.2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
4.2.3 职称晋升和学历提升 |
4.2.4 经济收益和薪资酬劳 |
4.3 乡村幼儿教师培训绩效总体状况 |
第5章 乡村幼儿教师培训绩效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
5.1 乡村幼儿教师培训绩效研究中呈现的问题 |
5.1.1 培训成本投入较高 |
5.1.2 培训投入和收益不对等 |
5.1.3 培训与个人、园所发展联系不紧密 |
5.2 乡村幼儿教师培训绩效问题产生的原因 |
5.2.1 教师认知不够,培训动机低下 |
5.2.2 内容缺乏针对,远离教师需求 |
5.2.3 形式单一固化,缺少灵活多变 |
5.2.4 评价机制缺失,行为难以正强化 |
第6章 提高乡村幼儿教师培训绩效的对策 |
6.1 需求层面,重视培训前教师诉求 |
6.2 内容层面,充分尊重教育实际 |
6.3 形式及时间层面,加强多渠道并用 |
6.4 评价层面,实现培训后对话机制 |
第7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致谢 |
(10)不负青春不负村 ——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问题提出 |
(二) 文献综述 |
(三) 概念界定 |
(四) 理论基础 |
(五) 研究设计 |
一、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群像 |
(一) 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
(二) 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回报状况分析 |
(三) 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条件状况分析 |
(四) 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负荷状况分析 |
(五) 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认同与满意度状况分析 |
(六) 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适应与发展状况分析 |
小结 |
二、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个体镜像 |
(一) 青春和梦想的眺望 |
(二) 苦中有甜的村幼情怀 |
(三) 不负村幼不负己的守望 |
小结 |
三、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根源探寻 |
(一) 国家政策的引领 |
(二)“家支”文化的浸润 |
(三) 关键他人的影响 |
(四) 村落文化的激励 |
(五) 客观环境的制约 |
四、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改善之策 |
(一) 宣传赋能:社会层面的宣传表彰与村落治理中的自我实现,焕发其家国情怀 |
(二) 提升能力:提供培训机会与资助,多途径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与专业资质 |
(三) 制度创新:校(园)长负责制与家支文化形成合力,提升村落的治理现代化水平 |
(四) 改善待遇:明确“一村一幼”教师身份,改善待遇和物质条件 |
五、结论与反思 |
(一) 研究结论 |
(二)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四、美国幼教访谈(一)(论文参考文献)
- [1]幼儿园教师学习素养现状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D]. 温丽梅.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2]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状况研究 ——以H幼教集团为例[D]. 李新.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3]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研究[D]. 张雅倩.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4]名师工作室中幼儿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D]. 董馨锴.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5]民办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D]. 孙琳.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6]云南省M市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现状调查研究[D]. 景含春.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基于OBE理念的省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以H大学为例[D]. 张娟. 湖南师范大学, 2020(12)
- [8]优秀园长H专业发展“关键事件”的质化研究[D]. 李宁. 渤海大学, 2020(05)
- [9]乡村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绩效评价问题研究 ——以江山市贺村镇为例[D]. 楼叶斐.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不负青春不负村 ——凉山彝区“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凌鹭. 西南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