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乳对新生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军辉[1](2021)在《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大鼠和猪铁状况的影响》文中认为有研究表明甘氨酸铁(Fe-Gly)和氨基乙酰丙酸(ALA)对改善动物体内铁状况有作用。Fe-Gly作为补铁剂在畜牧业中研究较多,但ALA却在畜牧业中应用较少,尤其是二者搭配使用对动物体内铁状况的改善研究还不够完善。本研究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Fe-Gly和ALA是否对母鼠及仔鼠体内铁状况存在协同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猪为研究对象,研究Fe-Gly和ALA对母猪及仔猪体内铁状况的影响,为在实际生产中给仔猪补铁提供理论参数。本研究分为以下两部分:1.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母鼠和仔鼠铁状况的影响试验选取体况一致、健康状况良好的妊娠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9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大鼠),分别饲喂基础饲粮(Ⅰ组)以及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 mg/kg ALA(Ⅱ组)、100 mg/kg ALA(Ⅲ组)、100 mg/kg Fe-Gly(Ⅳ组)、100 mg/kg Fe-Gly+50 mg/kg ALA(Ⅴ组)和100 mg/kg Fe-Gly+100 mg/kg ALA(Ⅵ组)的饲粮,直至21天断奶。考察仔鼠生长性能和器官指数、母鼠和仔鼠血液指标、组织器官铁含量以及胎盘和仔鼠肝脏与铁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Ⅱ、Ⅲ、Ⅳ和Ⅴ组均显着提高仔鼠初生重(P<0.05),Ⅱ、Ⅲ、Ⅳ、Ⅴ和Ⅵ组均显着提高仔鼠断奶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且饲粮中添加Fe-Gly和ALA对仔鼠初生重、断奶重及平均日增重存在交互作用(P<0.05)。(2)添加Fe-Gly显着提高断奶仔鼠的心脏和脾脏器官指数(P<0.05),添加100mg/kg ALA组显着提高新生仔鼠心脏器官指数、断奶仔鼠的心脏和脾脏器官指数(P<0.05)。(3)与Ⅰ组相比,Ⅱ、Ⅲ、Ⅳ、Ⅴ和Ⅵ组均可以显着提高妊娠期母鼠红细胞(RBC)数量,泌乳期母鼠的RBC数量、血红蛋白(HGB)浓度,新生仔鼠的RBC数量、红细胞压积(HCT)和断奶仔鼠的HGB浓度、HCT(P<0.05),此外,Ⅲ、Ⅳ、Ⅴ组还显着提高断奶仔鼠RBC数量(P<0.05)。添加Fe-Gly显着提高泌乳期母鼠HCT和新生仔鼠HGB浓度(P<0.05)。添加50 mg/kg ALA组显着提高妊娠期母鼠HGB浓度,ALA组显着提高泌乳期母鼠HCT(P<0.05)。饲粮中添加Fe-Gly和ALA对妊娠期母鼠RBC数量,泌乳期母鼠的RBC数量、HGB浓度,新生仔鼠的RBC数量、HCT和断奶仔鼠的RBC数量、HGB浓度、HCT存在交互作用(P<0.05)。(4)添加Fe-Gly显着降低断奶仔鼠总铁结合力(TIBC)(P<0.05)。添加50 mg/kg ALA显着提高妊娠母鼠和断奶仔鼠血清铁(SI)含量(P<0.05),显着降低断奶仔鼠TIBC(P<0.05);此外,100 mg/kg ALA组显着提高断奶仔鼠SI含量(P<0.05)。(5)添加ALA可以提高断奶鼠肝脏和母鼠乳汁中铁含量,此外,添加50 mg/kg ALA还显着提高母鼠胎盘、断奶鼠肝脏铁含量(P<0.05);而添加100 mg/kg ALA显着提高新生鼠中铁贮含量(P<0.05)。(6)与Ⅰ组相比,Ⅱ、Ⅲ、Ⅳ、Ⅴ和Ⅵ组均可以提高Fn基因的表达量;而Ⅱ组、Ⅴ组还可以显着降低Tf R1基因的表达量(P<0.05);Ⅲ组也显着降低DMT1基因的表达量(P<0.05);此外,饲粮中添加Fe-Gly和ALA对母鼠胎盘中Tf R1、Fn、DMT1基因的表达量存在交互作用(P<0.05)。(7)与Ⅰ组相比,Ⅱ、Ⅲ、Ⅳ、Ⅴ和Ⅵ组均可以提高断奶仔鼠Hepcidin基因的表达量;此外,Ⅱ、Ⅲ、Ⅳ、Ⅴ、Ⅵ组均可以显着降低新生仔鼠Fpn1基因的表达量(P<0.05);Ⅱ组、Ⅵ组显着提高新生仔鼠Hepcidin基因的表达量(P<0.05);饲粮中添加Fe-Gly和ALA对新生仔鼠Fpn1、Hepcidin基因和断奶仔鼠Hepcidin基因的表达量存在交互作用(P<0.05)。2.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母猪和仔猪铁状况的影响选取体况相近、遗传背景一致的LY妊娠85 d母猪27头,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即基础饲粮组、基础饲粮+50 mg/kg ALA组、基础饲粮+50 mg/kg ALA+100mg/kg Fe-Gly组。母猪泌乳期与妊娠期饲喂相同饲粮,仔猪28天断奶。考察其对母猪繁殖性能、仔猪生长性能、母猪和仔猪血液指标以及组织器官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 mg/kg ALA组对仔猪出生窝重,仔猪28天平均体重及平均日增重,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红细胞(RBC)数目,妊娠母猪和断奶仔猪血红蛋白(HGB)浓度、新生仔猪红细胞压积(HCT),妊娠母猪及断奶仔猪的血清铁(SI)含量,母猪常乳中的铁含量有显着提高的作用(P<0.05)。与50 mg/kg ALA+100mg/kg FeGly组相比,添加50 mg/kg ALA组可以显着提高仔猪的出生窝重,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RBC数目,胎盘和常乳中铁含量等(P<0.05)。此外,50 mg/kg ALA组还可以显着降低妊娠母猪、新生仔猪、断奶仔猪的总铁结合力(TIBC)(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 mg/kg ALA+100 mg/kg Fe-Gly组对仔猪28天平均体重及平均日增重,断奶仔猪RBC数目、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HGB浓度,断奶仔猪SI含量,母猪的胎盘、初乳及常乳中的铁含量,有显着提高作用(P<0.05);此外其还可以显着降低妊娠母猪及新生仔猪的TIBC(P<0.05)。综上所述,Fe-Gly和ALA对仔鼠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且二者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Fe-Gly和ALA可以影响大鼠和猪血液生理的变化,添加ALA可以提高母鼠胎盘、乳汁及仔鼠组织中的铁含量,进而提高机体的铁状况。Fe-Gly和ALA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影响,添加Fe-Gly和ALA可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显着改善仔猪机体铁状况水平。综合各项指标在本研究条件下,在猪上添加50 mg/kg ALA为宜。
高胜[2](2021)在《PRRSV减毒活疫苗抗体消长规律及其免疫干扰研究》文中提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猪所引起的一种重要传染病。该病已经成为影响全球规模化生猪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PRRSV疫苗免疫是防控PRRS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预防PRRS暴发。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PRRSV疫苗免疫程序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存在两个制约PRRSV疫苗免疫程序制定的关键因素,PRRSV母源抗体的影响以及PRRSV疫苗与其它疫苗共同免疫所造成的免疫干扰。仔猪通过采食初乳获得的母源抗体(MDA)可以给予仔猪一定时间的免疫力。仔猪体内高水平的PRRSV母源抗体会干扰PRRSV疫苗免疫效果,而较低水平的PRRSV母源抗体又无法在疫苗免疫起效之前提供充足保护。根据母源抗体消长变化规律结合不同日龄仔猪免疫PRRSV疫苗后的抗体水平,可以确定仔猪PRRSV疫苗免疫程序中最佳首免日龄。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的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以及由猪瘟病毒(CSFV)所引起的猪瘟(CSF)是生猪养殖生产中重点防控的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PCVAD和CSF的重要手段。PRRSV与PCV2疫苗或CSFV疫苗共同免疫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免疫干扰,造成免疫失败。因此,研究PRRSV母源抗体的变化规律以及PRRSV疫苗免疫对PCV2、CSFV疫苗免疫效果的干扰情况,可以为规模化猪场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1)PRRSV减毒活疫苗抗体消长规律及仔猪最佳首免日龄的研究。本试验从山东省某规模化养殖场随机选择5头健康母猪,在其分娩前35天免疫一头份经典PRRSV减毒活疫苗。从5头母猪分娩的仔猪中随机选择30头,于0、4、7、10、16、21、28、35日龄时采集各仔猪前腔静脉血分离血清,测定PRRSV抗体水平及抗体阳性率,以探究仔猪PRRSV母源抗体消长情况。再选择175头健康仔猪,随机分为7组。分别于0、4、7、14、21、28、35日龄时免疫PRRSV减毒活疫苗,并于免疫后0、7、14、21、28、35天时采集血清测定其PRRSV抗体水平及抗体阳性率,以探究仔猪接种经典PRRSV疫苗的最佳首免日龄。研究结果显示仔猪吮吸初乳后逐渐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于第4日时达到峰值且阳性率高达100%;第7日及第10日时,仔猪体内PRRSV抗体仍处在峰值附近,且阳性率为96%;此后,PRRSV抗体及阳性率逐渐降低,在第28日时接近阴性,在35日时彻底转为阴性。此外,不同日龄进行首免的各组仔猪中,0日龄组在免疫后第7天即可产生高水平PRRSV抗体,且阳性率达75%;之后PRRSV抗体逐渐增高,且阳性率逐渐增至100%。4日龄组除免疫后第7天处于临界值(S/P=3.9)外,其余时间点PRRSV抗体均呈阳性,阳性率为70%-83%。7日龄免疫组与4日龄免疫组相似,除免疫后7天外处于较低值(S/P=0.26),其余各时间点PRRSV抗体均呈阳性。而14日龄、21日龄、28日龄及35日龄免疫组仔猪在免疫后14天之前,PRRSV抗体均为阴性,血清转化出现在14天或21天后。(2)经典PRRSV减毒活疫苗免疫对PCV2疫苗或CSFV疫苗的免疫干扰作用。本试验先以100头仔猪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D 4组。其中A组仔猪免疫经典PRRSV减毒活疫苗7日后免疫PCV2疫苗;B组仔猪同期分点注射经典PRRSV减毒活疫苗和PCV2疫苗;C组仔猪仅免疫PCV2疫苗;D组仔猪仅免疫经典PRRSV减毒活疫苗。另外再筛选100头仔猪,随机分为E、F、G、H 4组。E组仔猪于免疫经典PRRSV减毒活疫苗12日后免疫CSFV疫苗;F组仔猪同期分点注射经典PRRSV减毒活疫苗和CSFV疫苗;G组仔猪仅免疫CSFV疫苗;H组仔猪仅免疫经典PRRSV减毒活疫苗。免疫4周后,测定仔猪血清中相关抗体水平。同时,称量免疫前后各组仔猪的体重,计算不同免疫方案仔猪的平均日增重。研究结果显示A-D组中,A组和B组仔猪在免疫4周后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PRRSV及PCV2抗体,且A组抗体水平略高于B组。C组仔猪仅产生了PCV2抗体,D组仔猪产生了较高水平的PRRSV抗体。E-H 4组中,E组和F组仔猪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PRRSV及CSFV抗体。G组仔猪仅产生了高水平的CSFV抗体,H组仔猪仅产生了高水平的PRRSV抗体。A、B、C、D 4组中B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最高;而E、F、G、H 4组中E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其他3组。经典PRRSV减毒活疫苗与PCV2疫苗或CSFV疫苗同期分点免疫、免疫经典PRRSV减毒活疫苗一段时间后再免疫PCV2或CSFV疫苗均能诱导仔猪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免疫干扰。综上所述,(1)PRRSV减毒活疫苗抗体消长规律及仔猪最佳首免日龄的试验结果表明,仔猪分娩当天(吮吸初乳前)或分娩后4至7天首次进行经典PRRSV减毒活疫苗(VR2332株)免疫均能使仔猪迅速产生高水平阳性抗体,且具有较长的免疫持续时间和PRRSV抗体阳性率,是较为合理的免疫方案。(2)PRRSV减毒活疫苗免疫对PCV2疫苗或CSFV疫苗的干扰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仔猪28日龄时同期分点免疫经典PRRSV减毒活疫苗与PCV2疫苗,12天后再免疫CSFV疫苗的免疫方案不仅能诱导仔猪产生高水平抗体,还可以使仔猪具备较高的平均日增重。本研究的开展将为规模化猪场制定科学合理的经典PRRSV减毒活疫苗免疫程序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经验参考。
伍剑[3](2020)在《纯化膳食纤维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和后代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与养殖场的生产效益紧密相关,提高母猪健康水平,改善母猪繁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报道较多,但DF对母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由此带来母猪免疫性能变化的研究较少,DF对母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调控是否会影响其后代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构建及免疫性能值得研究。本试验采用体外发酵试验技术研究纯化DF的发酵特性,并应用高通量测序和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分析肠道微生物和代谢组,研究纯化DF对母猪及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和健康的影响,揭示DF、猪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作用机制,并为生产实践DF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母猪粪便微生物体外发酵纯化膳食纤维的研究以体外发酵技术研究纯化DF的发酵特性,选取4种纯化DF(木质纤维素、纤维素、瓜尔胶、菊粉),以母猪粪样制作纤维发酵接种物观察发酵特性。结果表明:菊粉和瓜尔胶理论最大产气量相近,并显着高于纤维素和木质纤维素(p<0.01),木质纤维素理论最大产气量最低;发酵终产物中,菊粉乙酸产量显着高于其它三者(p<0.01),瓜尔胶和菊粉的丙酸、丁酸和总酸产量均显着高于纤维素和木质纤维素(p<0.01)。2.妊娠期摄入纯化复合膳食纤维对母猪繁殖性能、肠道微生物区系及免疫性能的影响选取68头健康经产母猪(平均胎次3.2±1.4),配种后按胎次、背膘一致的原则分为对照组(CON)和复合纤维(FM)组,每组34头,每头母猪1个重复,FM组妊娠母猪饲粮在CON基础上添加3%FM。结果表明,妊娠饲粮中添加FM显着提高母猪窝均产活仔数和泌乳期第3周采食量(p<0.05),并有增加仔猪21 d断奶重和平均窝增重的趋势(p<0.1)。妊娠饲粮中添加FM对母猪血清免疫球蛋白、雌二醇、孕酮、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无显着影响(p>0.05)。与CON组相比,FM组母猪血清中血清素水平在妊娠110 d显着增加(p<0.05),并在妊娠30 d表现出增加趋势(p<0.1)。同时,FM组母猪血清中IL-10水平在妊娠30 d显着增加(p<0.05),在妊娠110 d表现出增加趋势(p<0.1),而30 d血清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显着低于CON组(p<0.05)。另外,妊娠饲粮中添加FM显着提高母猪妊娠期30 d粪便中丁酸浓度和110 d丙酸浓度(p<0.05),并有增加母猪妊娠期30 d粪便中丙酸浓度、妊娠期30 d和110 d粪便中总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浓度的趋势(p<0.1)。妊娠饲粮中添加FM对母猪肠道微生物区系有显着影响,FM组母猪妊娠30 d粪便中Roseburia(罗斯氏菌属)和Eubacterium-hallii-group(霍氏真杆菌)相对丰度显着增加,而Spirochaetaceae(螺旋体科)、Spirochaetales(螺旋体目)、Treponema_2(密螺旋体属_2)相对丰度显着降低。同时,FM组母猪妊娠110 d粪便中Bacteroidales(拟杆菌目)、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ia(拟杆菌纲)、Bacteroides(拟杆菌属)、Prevotellaceae(普雷沃氏菌科)、Roseburia和Eubacterium-hallii-group相对丰度显着增加,而Peptostreptococcaceae(消化链球菌科)、Clostridiaceae_1(梭菌科)、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_1(产芽孢梭菌属_1)相对丰度显着降低。3.母猪妊娠期摄入纯化复合膳食纤维对其后代仔猪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免疫性能的影响在试验二中母猪产仔时,从收集粪便的母猪后代仔猪中选取1头接近该窝平均初生重、且没有吃过初乳的初生仔猪,并在仔猪达21 d时选取1头接近该窝平均体重的仔猪,采血后收集脾脏、肠系膜淋巴结、结肠及其内容物测定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表达量及微生物区系。试验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FM组仔猪21 d血清中TNF-a水平显着降低(p<0.05)。妊娠饲粮中添加FM使母猪泌乳期21 d时粪便菌属Roseburia(罗斯氏菌属)相对丰度显着增加,使其后代仔猪21 d结肠微生物中Roseburia(罗斯氏菌属)和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显着增加,Odoribacter(臭味菌属)相对丰度显着降低。同时,妊娠饲粮中添加FM对初生仔猪肠系膜淋巴结、脾脏、结肠TLR m RNA表达量均无显着影响(p>0.10),但显着降低21 d仔猪结肠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m RNA表达量(p<0.05)。4.母猪妊娠期摄入膳食纤维对其后代抵抗应激反应的影响采用2×2双因素试验设计,选取经产母猪(3-6胎)24头,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头,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妊娠母猪饲粮中添加0%FM,后代断奶仔猪分别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试验组Ⅲ和试验组Ⅳ妊娠母猪饲粮中添加3%FM,后代断奶仔猪分别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和LPS,母猪泌乳期及仔猪采食相同饲粮。结果表明,母猪妊娠期添加FM与LPS攻毒对仔猪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和血清TNF-α存在显着交互作用(p=0.046;p=0.029),试验组Ⅳ仔猪ADG显着高于试验组Ⅱ(p<0.05),试验组Ⅳ仔猪血清TNF-a水平显着低于试验组Ⅱ(p<0.05)。5.膳食纤维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和代谢组的影响选取23 d断奶仔猪1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F组),每组6头,单栏饲喂。C组饲喂基础日粮,F组添加1%FM,在试验第14天无菌收集直肠内容物分析肠道微生物和代谢组。结果表明仔猪日粮中添加1%FM可显着降低Proteobacteria(变形杆菌门)、Escherichia-Shigella(埃希-志贺菌属)、Faecalicoccus(多形粪球菌属)等微生物相对丰度,显着增加Mogibacterium(艰难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甲烷短杆菌属)和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代谢组共检出93个代谢物,其中F组相比C组显着升高9个代谢物,显着降低4个代谢物。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富集5-羟色胺(5-HT)途径,天冬氨酸丙氨酸、谷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丁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合成6种通路上。本研究的结论为:妊娠饲粮中添加FM可促进母猪肠道有益微生物的增殖,抑制潜在致病微生物的增殖,有利于母猪肠道健康。FM可提高活产仔数,其机制与FM介导的肠道微生物产生SCFAs的增加有关,其促进妊娠母猪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Th)趋于Th2细胞因子的分化,从而提高胚胎存活率。母猪妊娠饲粮中添加FM会影响其后代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构建,并由此对仔猪的免疫性能产生影响。仔猪饲粮中添加FM可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并改变肠道内容物代谢组学特征,上调5-HT和谷氨酰胺水平、促进丁酸代谢,下调支链脂肪酸和吲哚代谢物水平,代谢组学的变化有利于促进断奶仔猪肠道健康。
熊学林[4](2020)在《妊娠后期、哺乳期日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液生化和粪便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通过在妊娠后期、哺乳期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植物精油,研究植物精油对于妊娠后期、哺乳期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取胎次接近的二元杂交哺乳母猪(长白×大白,4-5胎)60头,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哺乳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LEO组(低剂量植物精油组,Low plant essential oils)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补充200 mg/kg植物精油,HEO组(高剂量植物精油,High plant essential oils)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补充400 mg/kg植物精油。试验期45 d(从妊娠90 d到21 d仔猪断奶)。结果表明:1)在哺乳期第2周,与日粮添加400 mg/kg植物精油相比,日粮补充200 mg/kg植物精油显着提高哺乳母猪ADFI(P<0.05);2)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200 mg/kg植物精油显着降低妊娠母猪血清中MDA的含量,提高血清GPx和CAT的活性(P<0.05);同时,日粮添加400 mg/kg植物精油显着提高妊娠母猪血清中GPx和CAT的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200 mg/kg植物精油显着提高分娩母猪血清IgG和IgM含量和断奶时母猪血清IgM含量(P<0.05);同时,日粮添加400 mg/kg植物精油显着提高分娩母猪血清IgG含量和断奶时母猪血清IgM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200 mg/kg植物精油显着降低血清IL-1β含量(P<0.05);日粮添加400 mg/kg植物精油显着提高血清IL-6含量(P<0.05);5)与日粮添加400 mg/kg植物精油相比,日粮添加200 mg/kg植物精油显着提高泌乳母猪初乳中蛋白质含量(P<0.05);6)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200 mg/kg植物精油显着提高初乳中IgG和IgA含量(P<0.05);同时,日粮添加400 mg/kg植物精油显着提高初乳中IgA含量(P<0.05);7)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400 mg/kg植物精油显着提高母猪粪便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的含量(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200 mg/kg植物精油显着降低母猪粪便中梭状芽胞杆菌属XlVb(Clostridium XlVb)的含量(P<0.05),而日粮添加400 mg/kg植物精油显着提高母猪粪便中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的含量(P<0.05),降低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和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的含量(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妊娠后期、哺乳期母猪日粮中添加植物精油能够改善母猪繁殖性能和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调节母猪血清氧化还原平衡,提高免疫相关因子,改善母乳乳成分、初乳免疫,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且200 mg/kg植物精油作用效果更佳。
刘霜,张健文,肖俊峰,张军,温庆琪[5](2020)在《围产期母猪饲粮中平衡氨基酸模式对母仔猪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为研究围产期母猪饲粮平衡氨基酸模式对母仔猪繁殖性能、免疫功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体重、背膘、预产期接近、第二胎的长×大二元母猪40头,随机分为试验和对照两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粮按照NRC(2012)的标准进行设计,试验饲粮按照平衡氨基酸模式(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精氨酸=100:72:71:95:110)进行设计,试验期为妊娠90日龄至分娩后第7天。结果表明:(1)采用平衡氨基酸模式对母猪繁殖性能以及产后7 d仔猪平均日增重均无显着影响(P> 0.05);(2)采用平衡氨基酸模式有提高母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的趋势(P=0.06),但对母猪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无显着影响(P> 0.05),且相比于对照组,采用平衡氨基酸模式处理组母猪血清IgG含量提高了35%;(3)采用平衡氨基酸模式对母猪初乳中IgG、IgA和IgM的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 0.05);(4)采用平衡氨基酸模式有提高新生仔猪血清IgG含量的趋势(P=0.082),但对仔猪血清IgA和IgM的含量无显着影响(P> 0.05),且相比于对照组,采用平衡氨基酸模式处理组新生仔猪血清IgG含量提高了53.2%;(5)采用平衡氨基酸模式能显着提高母猪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P <0.05),降低丙二醛(MAD)含量(P <0.05),且有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P=0.056)和降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P=0.076)的趋势,但对母猪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无显着影响(P> 0.05),相对于对照组,采用平衡氨基酸模式处理组母猪血清T-SOD活性和GSH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6%和33.3%,丙二醛和氧化型谷胱甘肽分别降低了28.3%和15.5%;(6)采用平衡氨基酸模式显着提高了仔猪血清T-SOD活性和GSH的含量(P <0.05),但对仔猪血清中CAT、T-AOC、GSH-Px的活性和MDA、GSSG的含量无显着影响(P> 0.05),且相对于对照组,采用平衡氨基酸模式处理组仔猪血清T-SOD活性和GSH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7.5%和48.3%。由此可见,围产期母猪饲粮中采用平衡氨基酸模式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免疫功能无显着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母仔猪的抗氧化功能。
李扬[6](2019)在《纤维营养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提出日粮纤维是改善母猪肠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重要营养素。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母猪妊娠期一个或两个繁殖周期采用纤维处理,可改善母猪繁殖成绩。但仍有研究发现,妊娠期添加纤维对母猪繁殖性能无显着影响。造成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有以下3点:(1)纤维添加水平。饲粮中纤维添加量过高会降低饲粮的养分消化率,添加过低则效果不显着,因此妊娠期纤维添加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2)纤维添加时间。研究证实,妊娠期添加纤维,连续处理两胎及以上,可显着改善母猪繁殖性能,如提高产仔数和初生窝重,但是连续多胎妊娠期添加纤维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3)纤维添加类型。不同纤维原料的不可溶性纤维(ISF)和可溶性纤维(SF)的含量不同,导致饲粮中的ISF/SF比例存在巨大的差异。研究表明,饲粮中的ISF/SF比例可影响养分的消化利用率,这可能是纤维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妊娠期ISF/SF比例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目前报道较少。纤维水平和类型均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而妊娠期添加纤维改善母猪繁殖性能机理是否与微生物有关,需要进行探究。因此,本论文旨在考察妊娠期添加纤维及ISF/SF比例对母猪连续多胎繁殖性能的影响,并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纤维营养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可能途径。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试验一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连续三胎繁殖性能和粪便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132.34±1.22 kg)、背膘(14.33±0.48 mm)和日龄(232±1 d)相近的新加系LY后备母猪36头。配种后随机分为低纤维组(LF)和高纤维组(HF),每个处理1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LF组日粮为典型的玉米-豆粕型饲粮,HF组日粮是在LF组日粮中额外添加22.60 g/kg菊粉和181.60 g/kg纤维素进行配制,并保证两个处理日粮中ISF/SF比例一致(ISF/SF=8.03)。试验进行连续的三个繁殖周期,LF组母猪前三胎妊娠1-89天平均每天摄入224.96 g膳食纤维(DF)、妊娠90-112天平均每天摄入265.80 g DF;HF组母猪前三胎妊娠1-89天平均每天摄入674.89 g DF、90-112天平均每天摄入797.40 g DF。同时,所有母猪在泌乳期饲喂同一泌乳饲粮。各胎次配种当天、妊娠110天、分娩当天和断奶当天对所有母猪进行称重并测定背膘厚,记录母猪连续三个胎次的产仔性能、哺乳性能和泌乳期采食量。记录第一胎分娩前后5天以及第二、三胎妊娠30、60、90和110天粪便形态并评分。第一胎妊娠30、60、90、110天和断奶当天以及第二胎妊娠30、60、90和110天采集母猪粪便样品,用于16S r DNA的测定。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与LF组相比,HF组显着提高第二胎和第三胎总初生窝重和活产窝重(P<0.05)以及前三胎平均总初生窝重和活产窝重(P<0.05);缩短第一胎分娩时长47min(P<0.05);显着提高第二胎和第三胎的胎盘重(P<0.05);第三胎活产仔数提高1.8头(P<0.1),前三胎平均活产仔数提高1.24头(P<0.05);(2)HF组显着提高第一胎母猪泌乳0-14天采食量、仔猪断奶个体重和泌乳0-28天仔猪体增重(P<0.05);显着增加第二胎仔猪断奶个体重和泌乳0-28天仔猪体增重(P<0.05);(3)HF组显着提高母猪第二胎妊娠30、60、90和110天粪样菌群的observed_species指数和chao 1指数(P<0.05),显着改变第一胎和第二胎妊娠期的粪样菌群β多样性(P<0.05),且有改变第一胎断奶当天粪便菌群β多样性的趋势(P<0.10);(4)HF组显着降低母猪第二胎妊娠30天粪便Tenericutes和Actinobacteria菌门以及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Streptococcus和Ruminococcus_1菌属的丰度(P<0.05),显着提高Fibrobacteres菌门以及Lactobacillus、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和Lachnospiraceae_AC2044_group菌属的丰度(P<0.05),并且Tenericutes和Ruminococcus_1与第二胎初生窝重呈显着的负相关(P<0.05),Lactobacillus、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和[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 nes_group与第二胎初生窝重呈显着的正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1)连续三胎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可提高母猪第一、二胎断奶窝重以及第二、三胎初生窝重,缩短分娩产程,改善母猪粪便评分;(2)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处理至第二胎,可显着改变母猪妊娠期粪便菌群的种类和多样性;(3)妊娠期增加日粮纤维摄入量改善第二、三胎母猪初生窝重可能与提高了相应胎次妊娠30天Lactobacllius、Eubacterium和Lachnospiraceae等有益菌和纤维降解菌的丰度以及菌群多样性有关。试验二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粪便微生物组和血浆代谢物的影响试验一表明,母猪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提高仔猪初生窝重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关。本试验在试验一的基础上,利用宏基因组和代谢组学技术考察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粪便微生物组和血浆代谢物的影响,探究纤维调控母猪繁殖性能的微生物途径。试验设计同试验一。第二胎断奶母猪发情配种后,保持原处理不变,在第三胎妊娠30、60、90和110天,每个处理选取8头母猪空腹采血并收粪,用于相关指标分析,其中妊娠30天的母猪血样和粪便样品分别用于代谢组学和宏基因组学分析;母猪分娩当天,各处理选取6头正常分娩的母猪采集胎盘样品,考察胎盘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如下:(1)与LF组相比,HF组显着提高母猪第三胎妊娠30天粪样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VFAs)水平(P<0.05),有提高丙酸水平的趋势(P=0.076);显着提高妊娠60、90和110天粪样乙酸、丙酸、丁酸和总VFA水平(P<0.05);(2)HF组显着提高母猪第三胎妊娠30天和110天血清中血清素浓度以及胎盘血清素和孕酮浓度(P<0.05);显着上调胎盘血清素转运载体(SERT)、血清素受体(5-HT2B和5-HT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细胞色素P450 scc(CYP11A1)、钠偶联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2(Slc38a2)和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的m RNA表达量(P<0.05),下调色氨酸羟化酶-1(TPH1)和印迹基因H19的m RNA表达量(P<0.05);(3)在门水平上,HF组显着降低母猪粪便Firmicutes/Bacteroidetes比值(P<0.05),显着提高Bacteroidetes、Proteobacteria和Fibrobacteria的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显着降低母猪粪便Clostridium和Tuicibacter的丰度(P<0.05),显着提高Prevotella、Oscillibacter、Eubacterium、Alistipes、Faecalibacterium和Fibrobacter的丰度(P<0.05);在种水平上,显着降低Clostridium sp.CAG:452和Clostridium sp.CAG:138的丰度(P<0.05),显着提高Firmicutes bacterium CGA:110、Firmicutes bacterium CGA:555、Prevotella sp.P2-180、Prevotella sp.CAG:279和Firmicutes bacterium CGA:129的丰度(P<0.05);(4)将HF组和LF组粪便微生物的差异基因与KEGG代谢通路第二层级进行对比,发现23种聚类系统存在显着差异(P<0.05);通过KEGG通路富集发现,具有显着差异且相对丰度在前35的通路(P<0.05)主要与营养物质的合成、代谢和转运相关;与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数据库(CAZy)对比,发现与糖苷水解酶和糖苷转移酶的相关的基因丰度最高,且均在HF组富集(P<0.05);(5)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发现,HF组和LF组第三胎妊娠30天血浆共有39种差异代谢物。将这些差异代谢物与KEGG数据库进行对比后发现,色氨酸代谢通路,苯并恶唑嗪酮生物合成通路,以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通路显着改变(P<0.05),其原因是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显着降低第三胎妊娠30天血浆吲哚的浓度(P<0.05);(6)将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发现,Firmicutes bacterium CAG:110与吲哚的合成呈显着性负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1)连续三胎在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可提高母猪第三胎妊娠30天粪便中纤维降解菌的丰度,促进VFAs的生成,降低粪便致病菌的丰度;(2)连续三胎在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可能通过提高母猪粪便中VFAs产生菌、Eubacterium和Firmicutes bacterium CAG:110的丰度,提高母猪和胎盘血清素的浓度,改善胎盘的发育和功能,进而提高母猪繁殖性能。试验三日粮纤维对妊娠母猪结肠和胎盘血清素水平的影响试验二发现,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显着提高了母体血清和胎盘血清素的水平。但是,妊娠日粮添加纤维是否会影响母猪结肠血清素的水平目前尚不清楚。试验选取体重和日龄相近的新加系LY后备母猪10头,配种后随机分为2个处理,即无纤维组(NF)和纤维组(F),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头重复1头母猪。NF组采用纯合日粮,F组妊娠期日粮是通过在NF组妊娠期日粮中额外添加菊粉(8.33 g/kg)和纤维素(200g/kg)配制。母猪配种后处理至妊娠106天,采用Zoletile 50静脉麻醉后屠宰取样,记录每头母猪的胎儿数和胎儿重,并采集母猪血样以及结肠和胎盘组织样,考察妊娠期添加纤维对母猪结肠和胎盘血清素水平的影响。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与NF组相比,F组显着提高胎儿总重(P<0.05),但不影响胎儿数(P>0.05);(2)F组显着提高母猪结肠食糜中乙酸、丙酸和总VFAs的浓度(P<0.05),显着提高母猪血清和结肠血清素的浓度以及结肠TPH1的浓度和表达量(P<0.05),显着降低结肠SERT的表达量(P<0.05);(3)F组显着提高胎盘血清素的浓度和SERT的表达量(P<0.05),显着降低胎盘TPH1的浓度和表达量(P<0.05)。以上结果表明:(1)纤维处理可促进妊娠母猪结肠TPH1的表达,提高结肠和血清中血清素的水平;无纤处理可促进结肠SERT的表达。(2)纤维处理可促进妊娠母猪胎盘SERT的表达,提高胎盘血清素的水平;而无纤处理可促进胎盘TPH1的表达。试验四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连续四胎繁殖性能和粪便菌群的影响前三个试验结果表明,在妊娠饲粮ISF/SF比例一致的条件下,提高妊娠母猪纤维摄入量,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提高母猪的繁殖成绩。但是妊娠期ISF/SF比例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及妊娠饲粮中适宜的ISF/SF目前尚不清楚,并且妊娠期ISF/SF比例能否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目前也尚未有研究报道。本试验选取体重(153.23±1.02 kg)、背膘(15.76±0.34 mm)和日龄(284±1 d)相近的新加系LY后备母猪64头,配种后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妊娠期分别饲喂不同ISF/SF比例的饲粮(T1:3.89、T2:5.59、T3:9.12、T4:12.81),母猪在泌乳期饲喂同一泌乳饲粮,系统考察妊娠期ISF/SF比例对母猪繁殖性能和粪便菌群的影响。试验持续四个连续的繁殖周期。各胎次配种当天、妊娠110天、分娩当天和断奶当天对所有母猪进行称重并测定背膘厚,记录母猪连续四个胎次的产仔性能、哺乳性能和泌乳期采食量。记录第一胎分娩前后5天以及第二、三胎妊娠30、60、90和110天粪便形态并评分。第一、二胎妊娠30、60、90、110天采集母猪粪便样品,用于16S r DNA的测定。采集第三胎妊娠30、60、90和110天血液样品以及分娩当天胎盘样品,用于相关指标的测定。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ISF/SF比例对母猪第一至四胎每一胎的产仔数和初生窝重无显着影响(P>0.05),但T1和T2组的前四胎平均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和总初生窝重显着高于T3组(P<0.05),且T2组的平均活产仔数最高;(2)ISF/SF比例对各胎次母猪泌乳期采食量无显着影响(P>0.05),但日粮纤维比例显着影响第一胎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第一胎时T1组和T2组仔猪断奶重显着高于T4组(P<0.05);(3)ISF/SF比例对第一胎母猪分娩产程无显着影响(P>0.05),但第二胎时T1和T2组的仔猪出生间隔分别比T3组缩短5.25 min和6.44 min(P<0.05),第三胎时T1和T2组的分娩时长分别比T3组缩短98.76 min和97.40 min(P<0.05);(4)第一胎时,T1组母猪妊娠110天粪便乙酸浓度显着高于T3和T4组,T1组总VFAs浓度显着高于T4组(P<0.05);第二胎时,T2组母猪妊娠110天乙酸和总VFAs浓度显着高于T3和T4组(P<0.05);第三胎时,T2组母猪粪样乙酸含量最高且显着高于T4组(P<0.05),T2组母猪血清中血清素浓度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然而日粮纤维比例对胎盘血清素含量和孕酮浓度无显着影响(P>0.05);(5)当ISF/SF=3.89时,初产母猪粪便中纤维降解菌Prevotella的丰度升高(P<0.05);当ISF/SF=5.59时,第二胎母猪粪便中致病菌Streptococcus的丰度降低,有益菌Bifidobacterium和纤维降解菌Prevotella的丰度升高(P<0.05);(6)ISF/SF比例对第一胎和第二胎母猪妊娠30天肠道菌群α多样性影响无显着影响(P>0.05);第一胎妊娠110天时,T1、T2和T3组的chao 1指数显着高于T4组(P<0.05);第二胎妊娠110天时,T4组母猪肠道微生物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显着高于T1组(P<0.05),T1组的chao 1指数有低于T3和T4组的趋势(P<0.10);与第一胎相比,第二胎妊娠110天Ruminococcaceae、Spirochaetaceae、Bacteroidales_S24_7、Lachnospiraceae和Rikenellaceae的相对丰度显着升高(P<0.05),Prevotellaceae、Lactobacillaceae、Streptococcaceae和Clostridiaceae_1的丰度显着降低(P<0.05);(7)通过肠道微生物的β多样性分析,第一、二胎妊娠110天T1和T2组母猪肠道微生物菌落结构趋于一致,T3和T4组的菌落结构趋向一致,而T1和T2组与T3和T4组的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1)在本试验条件下,当ISF/SF=3.89和5.59时,可提高第一胎仔猪的断奶重,并缩短第二胎和第三胎分娩产程,提高母猪第一至四胎平均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和总初生窝重;(2)在本试验条件下,对于初产母猪,当饲粮中ISF/SF=3.89时,有利于纤维降解菌的增殖和VFAs的生成;对于经产母猪,当饲粮中ISF/SF=5.59时,有利于纤维降解菌的增殖和VFAs的生成。这可能与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有关。(3)在本试验条件下,当饲粮中ISF/SF=5.59时,更有利于有益菌Bifidobacterium的增殖。试验五母猪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新生仔猪肠道发育、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四发现,当妊娠期饲粮ISF/SF=3.89和5.59时可显着改善仔猪生长性能,但是其原因尚不清楚。前人研究结果发现,母猪纤维营养可影响后代仔猪的肠道发育和菌群组成,因此,母猪妊娠期饲粮中适宜ISF/SF比例改善仔猪生长性能可能与促进仔猪肠道发育和改变肠道菌群有关。为了验证该假设,于第一胎分娩当天,从试验四T1、T2、T3和T4四个处理中分别选择6头产仔数正常、乳腺发育良好且健康的母猪,每窝选择一头接近该窝平均体重的仔猪于出生后2h内、吃到初乳前,采用Zoletile50肌肉注射麻醉后进行屠宰。各处理对应的后代仔猪编号分别为R1、R2、R3和R4。仔猪屠宰前称重并采集血样,测定血液免疫和抗氧化相关指标;仔猪屠宰后,采集肝脏和肠道样品用于指标的测定。结果如下:(1)R3组新生仔猪十二指肠绒隐比(V/C)显着高于R4组(P<0.05),R1和R2组仔猪空肠V/C显着高于R3和R4组(P<0.05);新生仔猪R1组乳糖酶活性显着高于R3和R4组,且R2组显着高于R4组(P<0.05);R4组蔗糖酶活性显着低于其它三组(P=0.021);(2)R1组新生仔猪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着低于R3和R4组,且R2组显着低于R3组(P<0.05);R1和R2组新生仔猪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着高于R4组(P<0.05),R1组和R2组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着高于R3和R4组(P<0.05);R1和R2组新生仔猪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着高于R4组(P<0.05);R1组仔猪肝脏GSH-Px活性显着高于R3和R4组,且R2组显着高于R3组(P<0.05);(3)R1组仔猪肝脏Nrf2 m RNA表达量显着高于R3和R4组(P<0.05),且R2组显着高于R4组(P<0.05);R1和R2组仔猪肝脏HO-1 m RNA表达量显着高于R4组(P<0.05);R1和R2组仔猪肝脏NF-κB m RNA表达量显着低于R3和R4组(P<0.05);(4)R1和R2组新生仔猪结肠乙酸、丁酸和总SCFAs的浓度显着高于R3和R4组(P<0.05),并且R1和R2组仔猪结肠丙酸的浓度有高于R3和R4组的趋势(P<0.10);(5)PCo A聚类分析表明,R1和R2具有相似的微生物菌群组成,而R3和R4具有相似的微生物组成。R1和R2组仔猪结肠中与纤维降解相关的微生物菌群丰度提高。另外R1和R2组仔猪结肠unidentified_Enterobacteriaceae相对丰度显着低于R4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当母猪妊娠期饲粮中ISF/SF=3.89和5.59时,可提高后代新生仔猪抗氧化能力并降低炎症反应,最终促进其后代的肠道发育,这可能与新生仔猪结肠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提高、有害菌相对丰度降低有关。综上所述,本论文得到以下结论:(1)在本试验条件下,母猪前三胎妊娠1-89天平均每天摄入674.89 g DF、90-112天平均每天摄入797.40 g DF(ISF/SF=8.03),可提高母猪第二胎和第三胎的初生窝重,这主要与增加纤维摄入量提高了妊娠母猪肠道纤维降解菌、Eubacterium和Firmicute bacteria CGA:110的丰度,促进结肠血清素的合成,提高母猪和胎盘血清素的水平,最终改善了胎盘的发育和功能有关。(2)在本试验条件下,当饲粮中ISF/SF=3.89和5.59时,可促进第一胎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并提高母猪前四胎的平均产仔数和初生窝重。对于初产母猪,可调整妊娠饲粮中ISF/SF比例为3.89;对于第二至四胎母猪,可调整妊娠饲粮中ISF/SF比例为5.59。(3)母猪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可影响后代新生仔猪肠道菌群的组成,且新生仔猪的肠道菌群群落相似性和母猪的肠道菌群群落相似性一致。
成传尚[7](2019)在《妊娠期功能性日粮纤维对母猪围产期代谢综合征和仔猪肠道发育的作用及其机制》文中提出在我国规模化养殖生产条件下,母猪繁殖效率不高是现代母猪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中,母猪泌乳期采食量不足和仔猪肠道发育不完善是导致仔猪育成率低和断奶重小的重要原因。研究指出,母猪泌乳期采食量与围产期胰岛素敏感性正相关。在孕妇中,由于激素分泌、免疫应答的改变,孕妇妊娠后期容易出现包括胰岛素抵抗和系统性低度炎症等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而妊娠期肥胖会进一步加剧孕妇的代谢紊乱。值得注意的是,孕妇妊娠后期的肠道菌群也发生了显着改变,这种改变与围产期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关联。然而,整个繁殖周期母猪肠道菌群的变化尚未见报道,同时菌群变化是否及如何影响母猪代谢也值得深入研究。另一方面,新生仔猪肠道屏障和免疫功能的发育受到肠道菌群定植模式的影响。研究指出,母猪肠道和乳汁中的细菌是新生仔猪肠道菌群的重要来源。因此,调控母猪肠道和乳汁菌群组成可能是改善仔猪肠道发育的有效手段。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妊娠期日粮纤维可以提高母猪肠道产丁酸菌的丰度,并改善围产期胰岛素敏感性,但具体机制未被阐明。同时,妊娠期日粮纤维是否通过调控母猪肠道和母乳菌群组成,从而改善哺乳仔猪的肠道发育和生长性能,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试图阐明肠道菌群在母猪围产期代谢变化过程的作用;并以“肠道菌群”为靶点,进一步揭示妊娠日粮添加可溶性纤维改善母猪围产期代谢以及新生仔猪生长和肠道发育的效果和作用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妊娠后期肥胖对母猪围产期代谢及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妊娠后期肥胖对母猪产仔性能、围产期代谢综合征以及哺乳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屏障和免疫系统的影响。选择遗传背景一致、胎次相近的60头经产母猪,根据妊娠109天背膘厚分为2个组,即正常背膘组(=17mm)和厚背膘组(≥21mm)。记录并度量母猪产仔性能以及仔猪生长性能。于妊娠第109天以及泌乳第3天采集母猪粪样和血样,测定粪样脂钙蛋白-2和摄食前血液葡萄糖、胰岛素、连蛋白、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标志物的含量。于泌乳第14天采集仔猪粪样和血样,测定粪样脂钙蛋白-2、β-防御素2、分泌型IgA、炎症因子和血浆连蛋白、IgM的含量。主要结果如下:1.与正常背膘组相比,厚背膘组母猪的产活仔数和仔猪出生窝重显着降低(P<0.05),表明母猪妊娠后期肥胖降低了产仔性能。母猪妊娠后期肥胖对整个哺乳期仔猪的个体均重和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的影响不显着(P>0.05)。2.与正常背膘组相比,厚背膘组母猪围产期的摄食前葡萄糖浓度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显着增加,血浆IL-6、TNF-α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浓度显着升高(P<0.05),提示妊娠后期肥胖加剧了母猪的围产期代谢综合征。此外,厚背膘组仔猪粪样TNF-α含量显着增加,而粪样IL-10和血浆IgM的水平显着降低(P<0.05),这表明母猪妊娠后期肥胖可能加剧了仔猪肠道炎症的发生。第二部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影响母猪围产期代谢的机制选择遗传背景一致、健康状况良好的12头经产母猪。采集母猪妊娠期第30天(G30)和第109天(G109)以及泌乳第3天(L3)和第14天(L14)的粪样和血样,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和气相色谱分别测定了粪样菌群和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组成;分析了粪样中脂钙蛋白-2、内毒素和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连蛋白和内毒素的水平。妊娠期第30天、第109天和泌乳期第3天,用餐实验评估母猪摄食后血液葡萄糖的变化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餐后60 min-240 min,L3的血浆葡萄糖浓度明显高于G30和G109(P<0.05)。L3的血浆葡萄糖的曲线下面积显着高于G30和G109(P<0.05)。此外,G109和L3母猪的血浆IL-6水平高于G30和L14(P<0.05)。这表明,在围产期,特别是泌乳早期,母猪表现出明显的代谢综合征。2.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Firmicutes和Bacteroidetes是最优势门,其次是Spirochaetes和Proteobacteria。同时,L3的促炎症相关菌-Proteobacteria门和Fusobacteria门的相对丰度最高(P<0.05)。在属水平上,L3的Bacteroides、Escherichia Shigella和Fusobacterium相对丰度最高而产丁酸菌属Oscillospira最低(P<0.05)。LEfSe分析结果显示,L3主要富集Fusobacterium、Enterobacteriaceae和Escherichia Shigella。此外,L3的Chao 1和Shannon指数显着小于其他三个阶段(P<0.05)。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结果显示,母猪肠道菌群在G30和L14中分散较少,但在G109和L3表现出明显的分离(P<0.05)。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L3的粪样丁酸含量低于其他三个阶段(P<0.05)。这些结果表明,泌乳早期母猪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以及代谢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主要特征是促炎症相关菌群富集,而产丁酸相关菌群的相对丰度和丁酸产量显着降低。3.与G30和L14相比,G109和L3母猪的血浆连蛋白和粪便脂钙蛋白-2、IL-6和TNF-α的水平升高,而IL-10的水平降低(P<0.05)。同时,粪样内毒素含量从G30到L3显着上升,然后在L14显着降低。L3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个阶段(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usobacterium与血浆连蛋白和粪样内毒素呈正相关,与粪便IL-10呈负相关(P<0.05)。这提示,泌乳早期母猪肠道菌群的紊乱性改变可能导致了母猪肠道渗透性、血浆内毒素以及炎症水平的增加。第三部分日粮纤维调控母猪肠道菌群改善围产期代谢综合征的作用和机制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期日粮纤维能否通过调控母猪肠道菌群来降低肠道渗透性和血浆内毒素水平,进而改善母猪的代谢状态。选择56头经产母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即对照组(CON)和2%日粮纤维组(SF)。两种日粮除可溶性纤维含量不同外,其他营养素的含量相同。在妊娠期第30天(G30)和第109天(G109)以及泌乳第3天(L3)和第14天(L14)喂料前(7:00)采集母猪血样和粪样,分析了母猪代谢状态、肠道菌群、肠道渗透性和肠道局部炎症的变化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从4个阶段来看,G109和L3母猪的HOMA-IR值和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高于G30和L14,而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显着性降低了HOMA-IR值和血浆hs-CRP的水平(P<0.05)。这表明,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改善了母猪围产期胰岛素敏感性和系统性炎症状态。2.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在科水平上,日粮纤维提高了产丁酸菌科-毛螺旋菌科和瘤胃球菌科的相对丰度;同时,在属水平上,提高了Oscillospira的相对丰度(P<0.05)。此外,日粮纤维显着提高了母猪粪样和血浆中丁酸的浓度(P<0.05)。这提示,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促进了产丁酸菌在母猪肠道中富集,提高了肠道中丁酸的产量。3.与G30和L14相比,G109和L3母猪的血浆连蛋白和粪便脂钙蛋白-2、IL-6和TNF-α的水平显着升高,而妊娠期日粮纤维显着降低了血浆连蛋白、内毒素和粪样脂钙蛋白-2、IL-6和TNF-α的水平(P<0.01)。此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achnospiraceae科与HOMA-IR值和血浆hs-CRP呈负相关(P<0.05)。Oscillospira与血浆连蛋白和粪便脂钙蛋白-2呈负相关(P<0.05)。这些结果表明,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可能通过调控母猪肠道菌群降低了肠道渗透性和血浆内毒素水平,最终改善了母猪围产期代谢综合征。第四部分妊娠期日粮纤维对母猪乳成分和菌群的调控作用本试验研究了妊娠期日粮纤维对不同泌乳阶段母猪乳成分和乳样菌群的调控作用。该研究的试验样品来源于第三部分试验。在泌乳期第1(初乳)、7、14和21天,每个处理组选择10头母猪无菌收集初乳和常乳,测定乳成分以及乳样菌群的变化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与初乳相比,第7、14和21天常乳中乳蛋白的相对比例降低,而乳糖的相对比例升高(P<0.01)。日粮纤维对乳蛋白、乳糖和乳脂肪的影响不显着(P>0.05)。2.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是母猪乳样菌群的前两大优势菌门,Moraxella和Streptococcus是前两大优势菌属。与初乳相比,泌乳第7、14和21天乳样菌群的α多样性指数(Chao 1和Shannon指数)显着增加,同时Lactobacillus、Oscillospira、Ruminococcus、Coprococcus、Dorea、Eubacterium和Faecali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显着升高(P<0.01);值得注意的是,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期日粮纤维显着性提高了母乳中Lactobacillus、Oscillospira、Ruminococcus、Coprococcus和Eubacterium的相对丰度(P<0.05)。这表明,不同泌乳阶段母猪乳样菌群组成和结构明显不同,同时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改善了母乳菌群的组成。第五部分妊娠期日粮纤维调控仔猪肠道菌群增强肠道屏障和免疫功能的效果本试验评价了妊娠期日粮纤维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肠道菌群、肠道屏障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24头经产母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妊娠期分别饲喂对照组(CON)和2%日粮纤维组(SF)日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对照组仔猪相比,日粮纤维组仔猪的21日龄结束重、第三周和全期平均日增重明显增加,全期腹泻率和腹泻指数显着降低(P<0.05)。这表明,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提高了哺乳仔猪的生长速度和抗病力,缓解了哺乳期腹泻的发生。2.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Bacteroidetes和Firmicutes为14日龄哺乳仔猪的前两大优势菌门,Bacteroides是最优势菌属。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日粮纤维组仔猪的Fusobacteria和Sacchari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着增加。在属水平上,Bacteroides、Lactobacillus和Roseburia在日粮纤维组仔猪肠道中显着富集;相反,Bilophila的相对丰度减小(P<0.05)。基于weighted-unifrac距离的PCoA结果显示,对照组和日粮纤维组哺乳仔猪的肠道菌群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分离。以上结果表明,妊娠期日粮处理显着性改变了哺乳仔猪的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3.与对照组相比,日粮纤维组仔猪的粪样和血浆乙酸、丁酸和总SCFAs含量显着增加(P<0.05)。同时,血浆连蛋白、内毒素和二胺氧化酶以及粪样脂钙蛋白-2的含量降低(P<0.05),而血浆抗炎因子IL-10和TGF-β的水平升高(P<0.01)。这表明,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可以降低仔猪肠道渗透性,促进仔猪肠道屏障功能的发育。此外,日粮纤维组仔猪的粪样β-防御素2的含量显着增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actobacillus与仔猪ADG显着正相关,与腹泻率显着负相关(P<0.05);Bacteroides与IL-10含量显着正相关;Bilophila与粪样脂钙蛋白-2的含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这表明,妊娠期日粮对仔猪肠道屏障和生长速度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其对仔猪肠道菌群组成和代谢的调控作用有关。综述所述,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首次证实母猪发生了围产期代谢综合征,即围产期出现胰岛素抵抗和系统性炎症;阐明了菌群紊乱性变化引起的肠道丁酸产量减少,造成肠道渗透性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增加,是菌群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的潜在机制。同时,证实妊娠后期母猪过肥加剧了母猪围产期代谢紊乱,降低了产活仔数和仔猪的出生窝重,影响了仔猪的肠道健康。(2)母猪妊娠期添加功能性日粮纤维后,改善了母猪的围产期代谢状态。可能的机制是:功能性日粮纤维促进了产丁酸菌-Oscillospira属的富集以及丁酸的产生,从而降低了母猪围产期肠道渗透性和血浆内毒素的水平。(3)母猪妊娠期添加功能性日粮纤维后,还改变了母乳菌群的组成,促进了仔猪早期肠道菌群的定植,提高了肠道屏障和免疫功能,降低了断奶腹泻,提高了仔猪的生长性能。
张家林[8](2019)在《猪德尔塔冠状病毒入侵的分子机制及疫苗免疫保护的初步评价》文中指出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属于冠状病毒科,δ冠状病毒属成员,是一种新型肠道冠状病毒,可引起不同日龄的猪只感染并表现出腹泻、呕吐、脱水的临床症状。疫苗免疫,尤其是母猪的被动免疫是预防和控制腹泻性病毒(PEDV、TGEV、PoRV和PDCo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目前,PDCoV缺少商品化的疫苗,对疫病的防控无疫苗可用。因此,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免疫评价对PDCoV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在5日龄SPF猪上对PDCoV分离株PDCoV NH P10的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104 TCID50口服感染1 mL病毒,攻毒后24 h,出现典型的腹泻的临床症状。剖检显示肠壁变薄,内有淡黄色液体。病理切片HE染色表明,空肠和回肠的肠绒毛在感染后72 h出现明显的萎缩、变短和脱落。空肠和回肠是PDCoV感染的主要肠段。与文献报道不同的是PDCoV NH株感染后没有出现呕吐的临床症状。同时,本研究在猪回肠细胞系IPI-2I细胞上研究了PDCoV入侵细胞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PDCoV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感染细胞,一种是由胰酶介导的细胞膜表面途径,另外一种是由组织蛋白酶L(CTSL)和组织蛋白酶B(CTSB)介导的内吞体途径。进一步研究表明,通过细胞膜表面入侵的效率比内吞体途径高10100倍。病毒感染之后,在细胞上及感染PDCoV的小肠组织中均提高了CTSL和CTSB的表达,并在体外细胞水平上提高了CTSB的酶活性。为评价灭活疫苗的被动免疫保护效果,通过后海穴注射的免疫途径,分别在产前40 d和产前20 d对妊娠母猪进行免疫,在母猪分娩后让新生仔猪采食初乳,并在5日龄进行攻毒。根据临床发病、病理损伤及排毒情况对灭活疫苗的被动免疫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母猪免疫灭活疫苗后在血清及母乳中可诱导IgG及中和抗体应答,仔猪通过吸食母乳可获得被动免疫保护。攻毒实验表明,灭活疫苗可为仔猪提供87.1%的被动免疫保护率。除了被动免疫为仔猪提供被动免疫保护外,主动免疫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水平,减少PDCoV感染的风险。首先我们模拟自然感染,对25日龄的SPF猪进行了口服感染实验并监测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口服感染后第5天可引起25日龄断奶猪产生腹泻的临床症状。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在第3次口服感染后抗体水平迅速升高,同时可检测到高水平的IgA。为评价主动免疫的效果,我们采取了三种免疫策略:灭活疫苗两次免疫(K+K);活疫苗首免,灭活苗加免(L+K);活疫苗两次免疫(L+L)。结果表明,三种免疫策略在免疫后两周,中和抗体转阳,在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迅速升高。K+K免疫组的中和抗体水平要高于其它两组。并且在免疫后两周K+K免疫组在血清中就可以检测到高水平的IFN-γ,说明灭活疫苗免疫也可以激活细胞免疫应答。组织毒攻毒实验结果表明,K+K免疫组的保护效果要高于其它两组。以上结果说明采用灭活疫苗间隔两周免疫两次的免疫策略可以诱导较好的中和抗体应答并为猪只提供保护。
金海峰[9](2019)在《硒和维生素E对波尔山羊繁殖及公羔羊GPX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硒(Selenium)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参与激素代谢、拮抗有毒金属元素及抗癌等作用;维生素E(Vitamin E,VE)具有抗氧化作用、免疫促进作用、维持生育等作用;VE和硒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为确定山羊日粮中硒和VE的适宜添加范围,本论文开展了以下五部分研究内容。第一部分为消化代谢试验,试验选择24月龄母山羊,以3X2+1的处理方式被随机分成7个处理组(每组8只)。其中纳米硒(以下简称硒)三个水平(0.1、0.2、0.3 mg/kg),VE两个水平(100和200 IU/kg),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硒与VE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第二部分研究内容为日粮添加硒和VE对母山羊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中,硒及VE添加量同试验一。试验研究补饲硒和VE对母山羊繁殖力、生殖激素水平、繁殖疾病的影响。第三部分试验为母山羊日粮添加硒与VE对新生羔羊生长和免疫的影响。试验母山羊以3×2+1因子的处理方式随机分成7个处理组(每组8只)。其中硒三个水平(0.1、0.2、0.3mg/kg),VE两个水平(100和200 IU/kg),研究其对羔羊生长及免疫的影响。第四部分研究内容为日粮添加硒与VE对山羊公羔羊精液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山羊公羔羊以3×2+1因子的处理方式随机分成7个处理组(每组8只)。其中硒三个水平(0.2、0.3、0.4mg/kg),VE两个水平(100和200 IU/kg),研究对其山羊公羔羊精液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五部分研究内容为日粮添加硒与VE对公山羊组织中GPX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母山羊日粮中添加硒和VE对其采食饲料有一定的影响。其中G3组及G4组母山羊表明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采食量差异显着(P<0.05);在母山羊日粮中添加硒和VE,显着降低了G3组及G4组粪中干物质及粗脂肪含量(P<0.05);硒和VE的添加对其它各组粪中营养物质含量差异不显着。说明硒和VE的添加对饲料消化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2、硒和VE对妊娠母山羊血清激素浓度影响与妊娠时期和添加剂量有关。硒及VE水平对母山羊妊娠120 d时,G1组、G2组、G3组、G5组母山羊血清促卵泡素(FSH)浓度影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对母山羊妊娠30天、60天及90天血清雌二醇(E2)浓度的影响显着(P<0.05);妊娠90天、120天母山羊血清孕酮(P)浓度影响显着(P<0.05)。对120天血清甲状腺素(T4)水平影响显着(P<0.05)。硒及VE水平对母山羊妊娠30天及60天血清中游离三碘甲腺原氨基酸(FT3)含量影响显着。硒和VE水平对母山羊妊娠90天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浓度的影响显着(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硒和VE,显着影响了母山羊血清激素水平。3、日粮添加硒和VE对新生羔羊生长和免疫具有促进作用。试验组母山羊初乳硒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G0(P<0.05);IgG及IgM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羔羊达到30日龄时,试验组羔羊体重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羔羊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G3组、G4组及G6组羔羊平均体长日增长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羔羊体高平均日长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羔羊达到30日龄时,试验组羔羊胸围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羔羊胸围日增长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出生羔羊数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死亡率最低的为G3组和G4组,未出现有羔羊死亡。4、日粮添加硒和VE能够改善公羔山羊精液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日粮添加硒和VE均能显着降低精子畸形率(P<0.05)。除G1组外,日粮添加硒和VE能够使精子顶体完整率显着高于未添加组(P<0.05);日粮添加硒和VE能极显着地增加精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0C)(P<0.01)。对照组公羔山羊精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0D)和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显着低于各补饲组(P<0.05)。丙二醛(MDA)浓度显着高于补饲组(P<0.05)。5、GPX-1、GPX-2、GPX-3、GPX-4基因mRNA在公羔山羊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睾丸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硒和VE的添加促进了GPX-1、GPX-2、GPX-3和GPX-4基因mRNA的表达。其中硒添加量为0.3 mg/kg,VE添加量为100 IU/kg时,各组织中GPX-1、GPX-2、GPX-3和GPX-4基因mRNA的表达量最高。综上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硒和VE可改善母山羊的营养物质消化率,提高生产性能;促进子代羔羊生长发育、提高子代羔羊免疫机能及抗氧化性能;促进了公羔山羊组织中抗氧化性(GPX)基因的表达,为硒和VE对山羊影响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田一航[10](2019)在《出生体重对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精氨酸的营养效应研究》文中指出生产上,母猪窝产仔数的增加通常伴随着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仔猪数量的增加。与正常出生体重(Normal birth weight,NBW)仔猪相比,LBW仔猪断奶前死亡率高,生长性能降低。因此本文首先探究LBW对新生(0日龄)和断奶前后(21和24日龄)仔猪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然后在饲粮中添加精氨酸(Arginine,Arg),探究其对LBW仔猪的营养效应,为改善LBW仔猪健康提供思路。试验一出生体重对新生仔猪免疫功能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本试验旨在探究出生体重对新生仔猪免疫功能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从10头体况接近、胎次相近和产期一致的母猪所产DLY新生仔猪中选出10头NBW仔猪(体重:1.66±0.07 kg)和10头LBW仔猪(体重:0.83±0.04 kg),不吃初乳,出生后24 h内屠宰。结果表明:与NBW仔猪相比,LBW新生仔猪1)肾脏指数显着提高(P<0.05),肺脏指数有提高的趋势(P=0.050);2)血清蛋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显着提高(P<0.05);3)血清IgA含量显着降低(P<0.05),IgM含量有降低的趋势(P=0.072);4)肝脏SOD和GPx活性显着降低(P<0.05),AHR活性有降低的趋势(P=0.076)。结果表明,与NBW新生仔猪相比,LBW新生仔猪的肾脏和肺脏指数提高,血清蛋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提高,血清IgA和IgM含量降低,肝脏AHR、SOD和GPx活性降低,说明LBW新生仔猪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降低。试验二出生体重和断奶对仔猪免疫功能、肠道健康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本试验旨在探究出生体重和断奶对仔猪免疫功能、肠道健康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2×2的双因子设计,从30头体况接近、胎次相近和产期一致的母猪所产DLY仔猪中分别选取30头NBW和30头LBW仔猪。在21日龄时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选出24头NBW仔猪(体重:6.14±0.03 kg)和24头LBW仔猪(体重:3.68±0.05kg),将NBW仔猪分为两个处理(NBW对照组和NBW断奶组),LBW仔猪分为两个处理(LBW对照组和LBW断奶组),每个处理12头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仔猪当天进行麻醉屠宰,断奶组仔猪按猪场正常程序断奶和饲喂,3d后进行麻醉屠宰。结果表明:与NBW仔猪相比,LBW仔猪1)体重显着降低(P<0.05);2)血清COR和BUN含量显着提高(P<0.05),IgM和LZM含量显着降低(P<0.05);3)肝脏SOD和Nrf2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4)空肠绒毛高度和CLDN-1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5)空肠b0,+AT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6)空肠Caspase-1和胸腺IL-2基因表达量显着提高(P<0.05),脾脏IL-2,肝脏和脾脏IL-6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7)盲肠食糜大肠杆菌数显着提高(P<0.05)。与断奶前相比,断奶后3 d NBW仔猪1)体重增加0.21 kg;2)血清COR和CRP含量显着提高(P<0.05),血清C3和LZM含量显着降低(P<0.05);3)空肠CAT、SOD、Nrf2、NQO-1和HO-1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4)空肠绒毛高度、绒隐比、杯状细胞数、OCLN、CLDN-1和CLDN-2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5)空肠y+LAT1、b0,+AT和PePT1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6)空肠和肝脏Caspase-1、胸腺TNF-α基因表达量显着提高(P<0.05),空肠和脾脏IL-2,空肠、脾脏和肝脏IL-6,空肠TLR9、MyD88、TRIF、p65NF-?B,以及胸腺TRAF6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7)盲肠食糜大肠杆菌数显着降低(P<0.05)。与断奶前相比,断奶后3 d LBW仔猪1)体重降低0.10 kg;2)血清BUN含量显着提高(P<0.05),血清C3和LZM含量显着降低(P<0.05);3)空肠CAT、SOD、Nrf2、NQO-1和HO-1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4)空肠绒隐比、杯状细胞数、ZO-2和OCLN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5)空肠y+LAT1、4F2hc、b0,+AT和PePT1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6)空肠和脾脏IFN-γ、脾脏和胸腺TNF-α和Caspase-1、脾脏NLRP3基因表达量显着提高(P<0.05),空肠和肝脏IL-18、空肠TLR9、NOD2、TRIF、IL-2、TNF-α和NLRP3、肝脏IFN-γ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7)盲肠食糜大肠杆菌数显着提高(P<0.05)。结果表明,与NBW仔猪相比,LBW仔猪氧化还原平衡遭到破坏,免疫功能降低,肠道健康受损,体重下降;与断奶前相比,断奶后3 d NBW仔猪机体氧化还原平衡遭到破坏,氨基酸转运载体表达下调,促炎因子基因表达升高,肠道结构与功能遭到破坏;与断奶前相比,断奶后3 d LBW仔猪肠道抗氧化能力降低、氨基酸转运受阻、有害菌数量增加、肠道结构与功能遭到破坏,促炎因子基因表达下调,体重降低。试验三饲粮补充Arg对LBW仔猪免疫功能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营养效应研究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Arg对LBW仔猪免疫功能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营养效应。试验从72头体况接近、胎次相近和产期一致的母猪所产DLY新生仔猪中选出16头NBW和72头LBW仔猪。4日龄后,从中选出10头NBW仔猪和20头LBW仔猪,NBW仔猪饲喂基础饲粮(NBW组),LBW仔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LBW组)和添加1.0%Arg的饲粮(LBW+Arg组),人工乳饲喂21天。结果表明:与NBW组相比,LBW组仔猪1)血清IgG含量显着降低(P<0.05),脾脏TNF-α、IL-10和TGF-β1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2)脾脏TLR2、p65NF-?B、MyD88和p38MAPK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胸腺MyD88和p38MAPK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3)胸腺ARG2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4)肝脏ASA和AHR活性显着降低,Nrf2和NQO-1基因表达量显着提高(P<0.05)。与LBW组相比,LBW+Arg组仔猪1)脾脏指数显着提高(P<0.05),胸腺指数有提高的趋势(P=0.070)。2)血清IgA和IgM含量显着提高(P<0.05),脾脏IFN-γ基因表达量显着提高(P<0.05),p38MAPK基因表达量有提高的趋势(P=0.079)。3)肝脏AHR、SOD和GPx的活性显着提高,NQO-1、IL-1β和IL-6的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结果表明,与NBW哺乳仔猪相比,LBW哺乳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脾脏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量、脾脏和胸腺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和胸腺ARG基因表达量均降低;与LBW哺乳仔猪相比,饲粮添加1.0%Arg通过提高LBW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脾脏指数和肝脏抗氧化酶的活性,说明饲粮添加1.0%Arg改善了LBW仔猪免疫功能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与NBW仔猪相比,LBW仔猪在0日龄、21日龄(断奶前)及24日龄(断奶后3 d)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明显降低。饲粮添加1%Arg可以提高LBW哺乳仔猪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
二、初乳对新生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乳对新生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大鼠和猪铁状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铁的吸收代谢机制 |
1.2 铁的营养功能 |
1.2.1 铁参与蛋白质合成及物质代谢 |
1.2.2 铁参与氧气的运输和储存 |
1.2.3 铁与能量代谢 |
1.2.4 铁与免疫功能 |
1.3 仔猪贫血的原因及补铁方式 |
1.3.1 仔猪贫血的原因 |
1.3.2 补铁方式 |
1.4 氨基酸螯合铁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进展 |
1.4.1 氨基酸螯合铁的概述及理化性质 |
1.4.2 氨基酸螯合铁的优点 |
1.4.3 氨基酸螯合铁在动物方面的应用 |
1.5 氨基乙酰丙酸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进展 |
1.5.1 氨基乙酰丙酸的简介 |
1.5.2 氨基乙酰丙酸在机体内的生成途径 |
1.5.3 氨基乙酰丙酸在工业生产中的制备 |
1.5.4 氨基乙酰丙酸在动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
1.5.5 氨基乙酰丙酸在动物方面的应用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母鼠和仔鼠铁状况的影响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动物选择及日粮 |
2.1.3 试验设计 |
2.1.4 测定指标 |
2.1.5 乳汁及组织中铁含量的测定 |
2.1.6 肝脏铁染色 |
2.1.7 免疫组化法测定Hepcidin基因在肝脏中的分布 |
2.2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母猪和仔猪铁状况的影响 |
2.2.1 试验动物选择及日粮 |
2.2.2 试验设计 |
2.2.3 测定指标 |
3 数据处理 |
4 试验结果 |
4.1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母鼠和仔鼠铁状况的影响 |
4.1.1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仔鼠生长性能的影响 |
4.1.2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仔鼠器官指数的影响 |
4.1.3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母鼠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
4.1.4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仔鼠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
4.1.5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母鼠和仔鼠血清中铁指标的影响 |
4.1.6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乳汁及组织中铁含量的影响 |
4.1.7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仔鼠肝脏铁分布的影响 |
4.1.8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仔鼠肝脏Hepcidin分布的影响 |
4.1.9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母鼠胎盘基因表达的影响 |
4.1.10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仔鼠肝脏Fpn1、Hepcidin基因表达的影响 |
4.2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母猪和仔猪铁状况的影响 |
4.2.1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2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母猪和仔猪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
4.2.3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母猪和仔猪血清中铁指标的影响 |
4.2.4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胎盘和乳汁中铁含量的影响 |
5 讨论与分析 |
5.1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母鼠和仔鼠铁状况的影响 |
5.1.1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仔鼠生长性能的影响 |
5.1.2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仔鼠器官指数的影响 |
5.1.3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母鼠和仔鼠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
5.1.4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乳汁及组织中铁含量的影响 |
5.1.5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母鼠胎盘基因表达的影响 |
5.1.6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仔鼠肝脏Fpn1、Hepcidin基因表达的影响 |
5.2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母猪和仔猪铁状况的影响 |
5.2.1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5.2.2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母猪和仔猪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
5.2.3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母猪和仔猪血清中铁指标的影响 |
5.2.4 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胎盘和乳汁中铁含量的影响 |
6 结论、创新点和后续研究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后续研究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2)PRRSV减毒活疫苗抗体消长规律及其免疫干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PRRS的研究进展 |
1.1 PRRS的基本概述 |
1.2 PRRS的病原特征 |
1.3 PRRS的流行特点 |
1.4 PRRS的临床症状 |
1.5 PRRS的诊断方法 |
1.6 PRRSV疫苗的研究进展 |
1.6.1 PRRSV减毒活疫苗 |
1.6.2 PRRSV灭活疫苗 |
1.6.3 PRRSV新型疫苗 |
1.7 母源抗体的研究进展 |
1.7.1 母源抗体的传递途径 |
1.7.2 母源抗体的功能 |
1.7.3 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 |
1.7.4 母源抗体的应用 |
1.8 PRRS的防控 |
1.9 PRRS免疫程序的制定 |
1.9.1 PRRSV母源抗体的影响 |
1.9.2 PRRSV疫苗对其它疫苗的干扰作用 |
1.10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试验研究 |
第二章 PRRSV减毒活疫苗抗体消长规律及仔猪最佳首免日龄的研究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及疫苗 |
2.1.2 PRRSV抗体检测试剂盒 |
2.1.3 主要仪器及材料 |
2.2 试验方案 |
2.2.1 PRRSV母源抗体消长规律 |
2.2.2 PRRSV疫苗免疫的最佳首免日龄 |
2.3 试验方法 |
2.3.1 PRRSV抗体检测 |
2.3.2 判定标准 |
2.4 数据处理 |
2.5 结果 |
2.5.1 仔猪PRRSV母源抗体消长规律 |
2.5.2 仔猪PRRSV减毒活疫苗最佳首免日龄的确定 |
2.6 讨论 |
2.7 小结 |
第三章 经典PRRSV减毒活疫苗对PCV2、CSFV疫苗免疫干扰的研究 |
3.1 试验材料 |
3.1.1 试验动物及疫苗 |
3.1.2 抗体检测试剂盒 |
3.1.3 主要仪器及材料 |
3.2 试验方案 |
3.3 试验方法 |
3.3.1 CSFV抗体检测 |
3.3.2 PRRSV及 PCV2 抗体检测 |
3.3.3 试验猪体重数据的采集 |
3.3.4 判定标准 |
3.3.5 数据处理 |
3.4 结果 |
3.4.1 经典PRRSV减毒活疫苗免疫对PCV2 疫苗诱导的抗体水平的影响 |
3.4.2 经典PRRSV减毒活疫苗免疫对CSFV疫苗诱导的抗体水平的影响 |
3.4.3 不同免疫方案对仔猪平均日增重的影响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纯化膳食纤维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和后代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膳食纤维的定义及特性 |
1.1.1 膳食纤维的定义及测定方法 |
1.1.2 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 |
1.2 肠道微生物对宿主健康的影响 |
1.2.1 肠道微生物 |
1.2.2 肠道微生物的定殖 |
1.2.3 肠道微生物与健康 |
1.2.4 母体肠道微生物对后代健康的影响 |
1.3 .膳食纤维的生理效应 |
1.3.1 膳食纤维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1.3.2 膳食纤维对机体免疫的影响 |
1.3.3 膳食纤维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1.3.4 膳食纤维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1.4 16S rDNA扩增测序技术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上的运用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母猪粪便微生物体外发酵纯化膳食纤维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2.1 粪样采集 |
2.2.2 底物的收集 |
2.2.3 成分和物理特性测定 |
2.2.4 底物的酶促水解 |
2.2.5 体外发酵设计 |
2.2.6 基础培养基成分及配制 |
2.2.7 接种物的稀释和接种 |
2.2.8 SCFAs的测定 |
2.2.9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膳食纤维成分比较 |
2.3.2 膳食纤维物理特性比较 |
2.3.3 膳食纤维体外发酵特性比较 |
2.3.4 膳食纤维成分与理化特性相关性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妊娠期摄入纯化复合膳食纤维对母猪繁殖性能、肠道微生物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试验动物和设计 |
3.2.2 饲粮配方 |
3.2.3 饲养管理 |
3.2.4 样品收集 |
3.2.5 检测指标 |
3.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妊娠母猪繁殖性能 |
3.3.2 哺乳母猪哺乳性能 |
3.3.3 母猪粪便中SCFAs的浓度 |
3.3.4 血清激素及细胞因子水平 |
3.3.5 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 |
3.3.6 菌群结构与分布 |
3.4 讨论 |
3.4.1 FM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3.4.2 FM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
3.4.3 FM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四章 母猪妊娠期摄入纯化复合膳食纤维对其后代仔猪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免疫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动物与设计 |
4.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
4.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新生仔猪器官指数 |
4.3.2 母猪泌乳期粪便SCFAs水平 |
4.3.3 后代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蛋白水平 |
4.3.4 后代仔猪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
4.3.5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4.3.6 菌群结构与分布 |
4.3.7 仔猪组织TLRs m RNA表达 |
4.4 讨论 |
4.4.1 FM对初生仔猪器官发育的影响 |
4.4.2 FM对后代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4.4.3 FM对后代仔猪免疫性能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五章 母猪妊娠期摄入膳食纤维对其后代抵抗应激反应的影响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材料 |
5.2.2 试验动物及日粮 |
5.2.3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
5.2.4 检测指标 |
5.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仔猪生产性能 |
5.3.2 LPS攻毒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
5.3.3 LPS攻毒对断奶仔猪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复合膳食纤维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和代谢组的影响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试验材料 |
6.2.2 试验设计及日粮 |
6.2.3 饲养管理 |
6.2.4 样品收集 |
6.2.5 检测指标 |
6.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6.3.2 菌群结构与分布 |
6.3.3 代谢组分析 |
6.4 讨论 |
6.4.1 FM对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6.4.2 FM对仔猪肠道代谢组学的影响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妊娠后期、哺乳期日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液生化和粪便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业名词缩略表 |
1 文献综述 |
1.1 围产期母猪代谢综合征 |
1.1.1 围产期胰岛素抵抗 |
1.1.2 系统性低水平炎症 |
1.1.3 进程性氧化应激 |
1.2 植物精油的生理作用 |
1.2.1 植物精油的抑菌作用 |
1.2.2 精油的抗氧化作用 |
1.2.3 精油的抗炎作用 |
1.3 植物精油对母猪的影响研究 |
1.3.1 精油对日粮适口性、消化率和营养代谢的影响 |
1.3.2 植物精油对母猪的影响 |
1.3.3 植物精油对仔猪的影响 |
2 有待研究的问题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2.1 有待研究的问题 |
2.2 研究目的、意义 |
2.3 技术路线 |
3 试验内容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地点 |
3.1.3 试验设计 |
3.1.4 试验日粮 |
3.1.5 试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
3.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1.7 指标检测 |
3.1.8 数据统计 |
3.2 结果 |
3.2.1 母猪采食量 |
3.2.2 母猪繁殖性能 |
3.2.3 哺乳仔猪生长性能 |
3.2.4 母猪血清氧化还原指标 |
3.2.5 母猪血清免疫相关指标 |
3.2.6 母猪血清炎症因子指标 |
3.2.7 乳成分 |
3.2.8 初乳和常乳免疫相关指标 |
3.2.9 基于宏基因组学16S rDNA测序研究植物精油对母猪粪便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母猪哺乳期采食量 |
3.3.2 母猪繁殖性能 |
3.3.3 哺乳仔猪生长性能 |
3.3.4 母猪血清氧化还原指标 |
3.3.5 母猪血清免疫与炎症因子相关指标 |
3.3.6 乳成分 |
3.3.7 基于宏基因组学16S rDNA测序研究植物精油对母猪粪便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 |
4 全文结论、创新点和进一步研究内容 |
4.1 结论 |
4.2 创新点 |
4.3 进一步研究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围产期母猪饲粮中平衡氨基酸模式对母仔猪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1.2 试验饲粮设计及饲养管理 |
1.3 样品采集 |
1.3.1 母仔猪血清采集 |
1.3.2 母猪初乳采集 |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4.1 生产性能指标 |
1.4.2 母猪血清及初乳、仔猪血清免疫指标 |
1.4.3 母仔猪血清抗氧化指标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母猪繁殖性能及仔猪生长性能 |
2.2 母猪血清免疫指标 |
2.3 母猪初乳免疫指标 |
2.4 仔猪脐带血血清免疫指标 |
2.5 母猪血清抗氧化指标 |
2.6 仔猪脐带血抗氧化指标 |
3 讨论 |
4 结论 |
(6)纤维营养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日粮纤维的定义及性质 |
1.2 纤维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1 纤维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2 纤维类型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1.3 纤维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可能机制 |
1.3.1 纤维提高妊娠母猪饱腹感,降低刻板行为 |
1.3.2 纤维调控母猪繁殖激素的分泌 |
1.3.3 纤维对胎盘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
1.3.4 纤维对母猪泌乳期采食量的影响 |
1.3.5 纤维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
1.4 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二章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2.3 技术路线 |
2.4 研究内容 |
第三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连续三胎繁殖性能和粪便菌群的影响 |
1.1 前言 |
1.2 试验设计 |
1.2.1 试验动物及处理 |
1.2.2 试验饲粮 |
1.2.3 饲养管理 |
1.2.4 样品采集 |
1.2.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2.6 统计分析 |
1.3 结果与分析 |
1.3.1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连续三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
1.3.2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粪便评分的影响 |
1.3.3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血浆激素的影响 |
1.3.4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粪便菌群的影响 |
1.4 讨论 |
1.4.1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连续三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
1.4.2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便秘和产程的影响 |
1.4.3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粪便菌群的影响及其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
1.5 小结 |
试验二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粪便微生物组和血浆代谢物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试验设计 |
2.2.1 动物的选择及处理 |
2.2.2 试验饲粮 |
2.2.3 饲养管理 |
2.2.4 样品采集 |
2.2.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2.6 统计分析 |
2.3 试验结果 |
2.3.1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第三胎血液指标的影响 |
2.3.2 血浆代谢组学分析 |
2.3.3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第三胎血清中血清素水平的影响 |
2.3.4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第三胎粪便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
2.3.5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第三胎胎盘激素水平的影响 |
2.3.6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第三胎胎盘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2.3.7 粪便宏基因组学分析 |
2.3.8 宏基因组和代谢组学关联性分析 |
2.4 讨论 |
2.4.1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第三胎粪便微生物种类和功能的影响 |
2.4.2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对母猪第三胎胎盘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
2.4.3 妊娠期日粮添加纤维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微生物途径 |
2.5 结论 |
试验三日粮纤维对妊娠母猪结肠和胎盘血清素水平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动物的选择及处理 |
3.2.2 试验饲粮 |
3.2.3 饲养管理 |
3.2.4 样品采集 |
3.2.5 指标测定 |
3.2.6 统计分析 |
3.3 试验结果 |
3.3.1 日粮纤维对母猪胎儿数和胎儿总重的影响 |
3.3.2 日粮纤维对妊娠母猪结肠食糜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影响 |
3.3.3 日粮纤维对妊娠母猪血清素浓度的影响 |
3.3.4 日粮纤维对妊娠母猪结肠TPH1和SERT表达量的影响 |
3.3.5 日粮纤维对妊娠母猪胎盘TPH1和SERT表达量的影响 |
3.4 讨论 |
3.5 结论 |
试验四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连续四胎繁殖性能和粪便菌群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2.1 动物选择及处理 |
4.2.2 试验饲粮 |
4.2.3 饲养管理 |
4.2.4 样品采集 |
4.2.5 指标测定 |
4.2.6 统计分析 |
4.3 试验结果 |
4.3.1 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连续四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
4.3.2 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粪便评分的影响 |
4.3.3 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血液指标的影响 |
4.3.4 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粪便VFAs的影响 |
4.3.5 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胎盘激素水平的影响 |
4.3.6 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胎盘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4.3.7 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粪便菌群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连续四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
4.4.2 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分娩产程的影响 |
4.4.3 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母猪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
4.5 小结 |
试验五母猪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新生仔猪肠道发育、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试验设计 |
5.2.1 动物选择及处理 |
5.2.2 饲养管理 |
5.2.3 样品采集 |
5.2.4 指标测定 |
5.2.5 统计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母猪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新生仔猪肠道发育的影响 |
5.3.2 母猪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新生仔猪肠道形态的影响 |
5.3.3 母猪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新生仔猪肠道酶活的影响 |
5.3.4 母猪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新生仔猪炎症因子的影响 |
5.3.5 母猪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新生猪血浆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5.3.6 母猪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新生仔猪肝脏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5.3.7 母猪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新生仔猪结肠短链脂肪酸水平的影响 |
5.3.8 母猪妊娠期日粮纤维比例对新生仔猪结肠微生物的影响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四章 总体讨论和结论 |
4.1 总体讨论 |
4.1.1 妊娠期日粮纤维水平和比例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4.1.2 妊娠期日粮纤维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微生物途径 |
4.1.3 母体纤维营养对后代肠道菌群的影响 |
4.2 全文结论 |
4.3 创新点 |
4.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妊娠期功能性日粮纤维对母猪围产期代谢综合征和仔猪肠道发育的作用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前言 |
2 代谢综合征 |
2.1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病因和危害 |
2.2 围产期代谢综合征 |
2.3 围产期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
2.3.1 对孕妇的影响 |
2.3.2 对母猪的影响 |
2.3.3 对子代的影响 |
2.4 影响围产期代谢综合征的因素 |
3 肠道菌群 |
3.1 猪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 |
3.2 新生仔猪肠道菌群的定植和发育 |
3.3 妊娠和泌乳母体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
3.4 肠道菌群对围产期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
4 母代肠道菌群对子代肠道菌群发育的影响 |
4.1 母代肠道菌群影响胎儿肠道菌群的组成 |
4.2 母代肠道菌群影响母乳菌群组成调控子代肠道菌群组成 |
4.3 根源分析技术解析子代肠道菌群的来源 |
5 日粮纤维与肠道菌群 |
5.1 日粮纤维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
5.2 日粮纤维的菌群代谢产物的种类及生成途径 |
5.2.1 短链脂肪酸 |
5.2.2 其它代谢产物 |
5.3 日粮纤维及其代谢物对肠道健康和机体代谢的影响 |
5.3.1 对肠道粘膜屏障的影响 |
5.3.2 对肠道和系统性炎症的影响 |
5.3.3 日粮纤维对围产期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
5.4 妊娠期日粮纤维对子代的影响 |
5.4.1 对子代肠道菌群的影响 |
5.4.2 对子代免疫系统的影响 |
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妊娠后期肥胖对母猪围产期代谢及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动物与日粮 |
2.2 饲养管理和试验记录 |
2.3 母猪背膘厚度的测定 |
2.4 仔猪性能测定 |
2.5 样品收集 |
2.6 代谢和免疫相关指标分析 |
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 |
3.1 妊娠后期母猪背膘过厚对仔猪性能的影响 |
3.2 妊娠后期背膘过厚对母猪围产期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
3.3 妊娠后期背膘过厚对母猪围产期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
3.4 妊娠后期背膘过厚对母猪肠道炎症和肠道渗透性的影响 |
3.5 妊娠后期背膘过厚对仔猪肠道炎症和肠道渗透性的影响 |
3.6 妊娠后期背膘过厚对仔猪免疫系统的影响 |
4 讨论 |
第三章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影响母猪围产期代谢的机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动物与日粮 |
2.2 饲养管理和试验记录 |
2.3 样品收集 |
2.4 粪样短链脂肪酸测定 |
2.5 代谢相关标记物分析 |
2.6 菌群16S rRNA基因测序 |
2.6.1 DNA提取,16S rRNA基因扩增和Illumina Miseq测序 |
2.6.2 序列过滤,OTU聚类和序列分析 |
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 |
3.1 繁殖周期不同阶段母猪胰岛素敏感性和系统性炎症的变化情况 |
3.2 繁殖周期不同阶段母猪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情况 |
3.3 繁殖周期不同阶段母猪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情况 |
3.4 繁殖周期不同阶段母猪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变化情况 |
3.5 繁殖周期不同阶段母猪肠道渗透性和血浆内毒素的变化情况 |
3.6 繁殖周期不同阶段母猪肠道炎症的变化情况 |
3.7 关键肠道菌群与肠道渗透性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第四章 功能性日粮纤维调控母猪肠道菌群改善围产期代谢综合征的作用和机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动物与日粮 |
2.2 饲养管理和试验记录 |
2.3 样品收集 |
2.4 粪样和血样丁酸测定 |
2.5 代谢相关标记物分析 |
2.6 菌群16S rRNA基因测序 |
2.6.1 DNA提取,16S rRNA基因扩增和Illumina Miseq测序 |
2.6.2 序列过滤,OTU聚类和序列分析 |
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 |
3.1 妊娠期功能性日粮纤维对母猪围产期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
3.2 妊娠期功能性日粮纤维对母猪肠道菌群和丁酸产量的影响 |
3.3 妊娠期功能性日粮纤维对母猪肠道渗透性和血浆内毒素的影响 |
3.4 妊娠期功能性日粮纤维对母猪肠道局部炎症的影响 |
3.5 产LPS和产丁酸细菌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第五章 妊娠期功能性日粮纤维对母猪乳成分和菌群的调控作用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动物与日粮 |
2.2 饲养管理和试验记录 |
2.3 样品收集 |
2.4 乳样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
2.5 菌群16S rRNA基因测序 |
2.5.1 DNA提取,16S rRNA基因扩增和Illumina Miseq测序 |
2.5.2 序列过滤,OTU聚类和序列分析 |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 |
3.1 妊娠期功能性日粮纤维对母猪乳成分的影响 |
3.2 妊娠期功能性日粮纤维对母猪乳样菌群α多样性的影响 |
3.3 妊娠期功能性日粮纤维对母猪乳样菌群β多样性的影响 |
3.4 母猪乳样菌群门和属水平的整体组成 |
3.5 妊娠期日粮纤维对母猪乳样菌群组成的影响 |
4 讨论 |
第六章 妊娠期功能性日粮纤维调控仔猪肠道菌群增强肠道屏障和免疫功能的效果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动物与日粮 |
2.2 饲养管理和试验记录 |
2.3 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测定 |
2.4 样品收集 |
2.5 粪样和血浆短链脂肪酸测定 |
2.6 血浆激素和肠道屏障、免疫及炎症指标分析 |
2.7 菌群16S rRNA基因测序 |
2.7.1 DNA提取,16S rRNA基因扩增和Illumina Miseq测序 |
2.7.2 序列过滤,OTU聚类和序列分析 |
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试验结果 |
3.1 妊娠期功能性日粮纤维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情况的影响 |
3.2 妊娠期功能性日粮纤维对哺乳仔猪生长激素轴的影响 |
3.3 妊娠期功能性日粮纤维对哺乳仔猪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
3.4 妊娠期功能性日粮纤维对哺乳仔猪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
3.5 妊娠期功能性日粮纤维对哺乳仔猪肠道菌群代谢功能的影响 |
3.6 妊娠期功能性日粮纤维对哺乳仔猪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影响 |
3.7 妊娠期功能性日粮纤维对哺乳仔猪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
3.8 妊娠期功能性日粮纤维对哺乳仔猪肠道炎症的影响 |
3.9 妊娠期功能性日粮纤维对哺乳仔猪免疫系统的影响 |
3.10 差异菌群和生长性能及肠道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第七章 总体讨论和结语 |
1 总体讨论 |
2 研究结论 |
3 创新点 |
4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I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致谢 |
(8)猪德尔塔冠状病毒入侵的分子机制及疫苗免疫保护的初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
1.1 冠状病毒概述 |
1.2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 |
1.3 PDCoV病原学 |
1.3.1 PDCoV病毒粒子及基因组结构 |
1.3.2 PDCoV与 PEDV/TGEV的抗原交叉反应 |
1.3.3 PDCoV的细胞培养及传代 |
1.3.4 PDCoV致病性及组织嗜性 |
1.3.5 PDCoV的病理生理学 |
1.3.6 PDCoV发病时间及排毒 |
1.3.7 PDCoV致病机制 |
1.4 PDCoV分子流行病学 |
1.4.1 德尔塔冠状病毒的发现及遗传演化 |
1.4.2 PDCoV的感染和流行情况 |
1.5 PDCoV诊断方法 |
1.6 冠状病毒入侵机制研究进展 |
1.7 肠道粘膜免疫机制 |
1.7.1 肠道粘膜结构及粘膜免疫 |
1.7.2 肠道粘膜免疫效应因子 |
1.7.3 被动免疫及―肠-乳腺-SIgA‖轴 |
1.8 中和抗体 |
1.9 TGEV的被动免疫机制 |
1.10 PEDV和 TGEV的疫苗免疫策略 |
1.11 免疫应答 |
1.1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PDCoV NH株致病性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主要实验试剂 |
2.1.2 毒株、细胞和抗体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2.1.4 实验猪 |
2.1.5 荧光定量PCR引物及方法建立 |
2.1.6 拭子中病毒RNA的提取 |
2.1.7 组织中病毒RNA的提取(TRIzol法) |
2.1.8 PDCoV阴阳性血清的筛选及鉴定 |
2.1.9 PDCoV全病毒包被的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2.1.10 致病性实验设计 |
2.2 结果 |
2.2.1 基于N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
2.2.1.1 荧光定量标准曲线 |
2.2.1.2 灵敏性试验 |
2.2.1.3 特异性试验 |
2.2.2 基于PDCoV全病毒的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2.2.2.1 间接ELISA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
2.2.2.2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及血清稀释度的确定 |
2.2.2.3 临界值的确定 |
2.2.3 PDCoV NH株第10 代致病性 |
2.2.3.1 临床症状 |
2.2.3.2 剖检变化 |
2.2.3.3 病理组织变化 |
2.2.3.4 免疫组织化学及冰冻切片检测抗原分布 |
2.2.3.5 PDCoV感染后排毒及组织病毒含量 |
2.3 讨论 第三章 PDCoV入侵机制研究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细胞、质粒和病毒 |
3.1.2 抑制剂 |
3.1.3 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sgNS7a |
3.1.4 间接免疫荧光 |
3.1.5 细胞融合实验 |
3.1.6 抑制剂实验 |
3.1.7 蛋白酶活性检测 |
3.2 结果 |
3.2.1 标准曲线的建立 |
3.2.2 抑制剂最佳浓度的确定 |
3.2.3 PDCoV通过两种方式入侵细胞 |
3.2.4 CTSL和 CTSB切割活化S蛋白 |
3.2.5 下调CTSL和 CTSB的表达抑制病毒的入侵 |
3.2.6 PDCoV感染对CTSL和 CTSB的影响 |
3.2.7 过表达CTSL和 CTSB促进病毒的感染 |
3.2.8 胰酶可以切割活化PDCoV S蛋白 |
3.2.9 胰酶处理促进病毒的感染 |
3.2.10 PDCoV入侵机制 |
3.3 讨论 第四章 PDCoV灭活苗被动免疫效果评价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主要实验试剂 |
4.1.2 毒株、细胞、质粒和抗体 |
4.1.3 灭活苗的制备 |
4.1.4 主要仪器设备 |
4.1.5 实验猪 |
4.1.6 PDCoV S蛋白胞外域的表达纯化 |
4.1.7 间接免疫荧光法确定PDCoV IgG阴性血清 |
4.1.8 PDCoV IgG及 SIgA 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4.1.8.1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和二抗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4.1.8.2 临界值的确定 |
4.1.9 中和试验 |
4.1.10 PDCoV半数感染量的确定 |
4.1.11 PDCoV被动免疫实验设计 |
4.2 结果 |
4.2.1 PDCoV S蛋白胞外域的表达纯化 |
4.2.2 PDCoV IgG及 SIgA 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4.2.2.1 PDCoV阴性血清的筛选 |
4.2.2.2 PDCoV阴性初乳的筛选 |
4.2.2.3 IgG ELISA方法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和最佳二抗稀释度的确定 |
4.2.2.4 SIgA ELISA方法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和最佳二抗稀释度的确定 |
4.2.2.5 IgG和 SIgA临界值的确定 |
4.2.3 PDCoV半数感染量的确定 |
4.2.3.1 临床症状 |
4.2.3.2 剖检变化 |
4.2.3.3 病理组织变化 |
4.2.3.4 免疫组化检测病毒抗原分布 |
4.2.3.5 PDCoV感染后排毒及组织病毒含量 |
4.2.4 PDCoV灭活苗被动免疫评价 |
4.2.4.1 免疫程序及分组 |
4.2.4.2 攻毒后临床症状 |
4.2.4.3 剖检变化 |
4.2.4.4 病理组织变化及抗原检测 |
4.2.4.5 攻毒后粪便拭子及肠组织病毒含量 |
4.2.4.6 母猪血清及乳汁中的抗体水平检测 |
4.2.4.7 仔猪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检测 |
4.2.5 PDCoV灭活苗被动免疫保护机制 |
4.3 讨论 第五章 PDCoV灭活苗及活疫苗主动免疫效果评价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主要实验试剂 |
5.1.2 病毒株和细胞 |
5.1.3 PDCoV组织毒的制备 |
5.1.4 实验动物 |
5.1.5 PDCoV口服感染抗体监测实验 |
5.1.6 PDCoV NH P120 致病性研究 |
5.1.7 33日龄断奶猪发病模型的建立 |
5.1.8 5日龄仔猪主动免疫及攻毒实验 |
5.1.9 口服感染或主动免疫后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
5.1.10 中和试验 |
5.1.11 细胞因子的检测 |
5.1.12 猪外周血PBMC的分离 |
5.1.13 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IFN-γ应答 |
5.2 结果 |
5.2.1 口服感染25 日龄SPF猪的临床症状及抗体检测 |
5.2.1.1 口服感染后的临床症状 |
5.2.1.2 荧光定量检测粪便排毒 |
5.2.1.3 口服感染后的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
5.2.2 PDCoV NHP120致病性实验 |
5.2.2.1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
5.2.2.2 病理组织切片观察 |
5.2.2.3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
5.2.2.4 粪便拭子及肠组织病毒含量检测 |
5.2.3 33日龄断奶猪组织毒攻毒实验 |
5.2.3.1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
5.2.3.2 病毒载量检测 |
5.2.3.3 病理组织切片及免疫组化结果 |
5.2.3.4 33日龄断奶猪组织毒发病标准 |
5.2.4 PDCoV 主动免疫实验 |
5.2.4.1 疫苗免疫后的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
5.2.4.2 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检测 |
5.2.4.3 T细胞IFN-γ应答 |
5.2.5 主动免疫后的攻毒实验 |
5.2.5.1 临床症状 |
5.2.5.2 剖检变化 |
5.2.5.3 粪便拭子和组织中的病毒含量 |
5.2.5.4 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结果 |
5.3 讨论 第六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
(9)硒和维生素E对波尔山羊繁殖及公羔羊GPX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硒的研究进展 |
1.1.1 硒自然界的分布及存在形式 |
1.1.2 硒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
1.1.3 硒的吸收与代谢 |
1.1.4 硒元素的生物学功能 |
1.1.5 反刍动物对硒的需求 |
1.1.6 纳米硒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 |
1.2 维生素E的研究进展 |
1.2.1 维生素E简介 |
1.2.2 维生素E的生物学功能 |
1.3 硒与维生素E的关系 |
1.3.1 硒与维生素E的协同作用 |
1.3.2 硒与维生素E不能相互代替 |
1.4 硒与维生素E的作用机理 |
1.5 母体营养对后代的影响 |
1.6 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7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硒与维生素E对母山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动物 |
2.1.2 试验日粮与设计 |
2.1.3 饲养管理 |
2.1.4 样品采集 |
2.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1.6 数据处理 |
2.1.7 主要仪器设备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硒和维生素E对母山羊日粮中各营养物质采食量的影响 |
2.2.2 硒和维生素E对母山羊日粮中各营养物质排出量的影响 |
2.2.3 硒和维生素E对母山羊日粮中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硒与维生素E对母山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动物 |
3.1.2 试验日粮与设计 |
3.1.3 饲养管理 |
3.1.4 指标的测定 |
3.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硒和维生素E对妊娠期母山羊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 |
3.2.2 硒和维生素E对妊娠母山羊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硒与维生素E对新生羔羊生长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动物 |
4.1.2 试验日粮与设计 |
4.1.3 饲养管理 |
4.1.4 样品的采集及检测 |
4.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硒和维生素E对母山羊血清中硒和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 |
4.2.2 硒和维生素E对母山羊产后12h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
4.2.3 硒和维生素E对母山羊初乳中硒、维生素E和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
4.2.4 硒和维生素E对新生山羊羔血清中硒、维生素E和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
4.2.5 硒和维生素E对新生山羊羔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 |
4.2.6 硒和维生素E对山羊羔断奶成活率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硒和维生素E对新生山羊羔免疫的影响 |
4.3.2 硒和维生素E对山羊羔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 |
4.3.3 硒和维生素E对山羊羔断奶成活率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硒与维生素E对公山羊精液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动物 |
5.1.2 试验日粮与设计 |
5.1.3 饲养管理 |
5.1.4 样品采集 |
5.1.5 测定指标和方法 |
5.1.6 统计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硒和维生素E对公山羊精液品质的影响 |
5.2.2 硒和维生素E对公山羊精浆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硒和维生素E对公山羊精液品质的影响 |
5.3.2 硒和维生素E对公山羊精液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六章 硒与维生素E对公山羊组织中GPX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试剂 |
6.1.3 引物设计合成 |
6.1.4 总RNA的提取和反转录 |
6.1.5 Real-timePCR |
6.1.6 数据处理 |
6.2 试验结果 |
6.2.1 RNA完整性检验 |
6.2.2 基因表达定量的标准曲线和溶解曲线 |
6.2.3 公山羊各组织器官中GPX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7.1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科技查新报告 |
(10)出生体重对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精氨酸的营养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符号表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1 低出生体重对养猪生产的影响 |
1.1 低出生体重的定义 |
1.2 低出生体重对生长性能和死亡率的影响 |
1.3 低出生体重对肠道健康的影响 |
1.4 低出生体重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2 断奶对仔猪的影响 |
2.1 断奶应激发生的原因 |
2.2 断奶应激对仔猪肠道健康的影响 |
2.3 断奶应激对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
2.4 断奶应激对仔猪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 精氨酸在仔猪上的研究进展 |
3.1 精氨酸的结构、理化性质与代谢 |
3.2 仔猪精氨酸需要量研究 |
3.3 精氨酸对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三部分 有待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1 有待研究的问题 |
2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意义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目的 |
2.3 研究意义 |
3 试验技术路线 |
第四部分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出生体重对新生仔猪免疫功能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 |
1 材料及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2 试验结果 |
2.1 出生体重对新生仔猪脏器指数的影响 |
2.2 出生体重对新生仔猪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2.3 出生体重对新生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
2.4 出生体重对新生仔猪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出生体重对新生仔猪脏器指数的影响 |
3.2 出生体重对新生仔猪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3.3 出生体重对新生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
3.4 出生体重对新生仔猪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二 出生体重和断奶对仔猪免疫功能、肠道健康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及设计 |
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2 试验结果 |
2.1 出生体重和断奶对仔猪体重的影响 |
2.2 出生体重和断奶对仔猪血清指标的影响 |
2.3 出生体重和断奶对仔猪肝脏和空肠抗氧化基因的影响 |
2.4 出生体重和断奶对仔猪空肠形态的影响 |
2.5 出生体重和断奶对仔猪空肠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2.6 出生体重和断奶对仔猪氨基酸转运的影响 |
2.7 出生体重和断奶对仔猪空肠免疫相关基因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2.8 出生体重和断奶对仔猪脾脏免疫相关基因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2.9 出生体重和断奶对仔猪胸腺免疫相关基因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2.10 出生体重和断奶对仔猪肝脏细胞因子的影响 |
2.11 出生体重和断奶对仔猪盲肠和结肠食糜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出生体重和断奶对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
3.2 出生体重和断奶对仔猪肠道健康的影响 |
3.3 出生体重和断奶对仔猪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三 饲粮添加ARG对LBW哺乳仔猪免疫功能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营养效应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饲粮 |
1.4 饲养管理 |
1.5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1.6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7 数据统计分析 |
2 试验结果 |
2.1 饲粮添加Arg对LBW哺乳仔猪脏器指数的影响 |
2.2 饲粮添加Arg对LBW哺乳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
2.3 饲粮添加Arg对LBW哺乳仔猪脾脏和胸腺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
2.4 饲粮添加Arg对LBW哺乳仔猪脾脏和胸腺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2.5 饲粮添加Arg对LBW哺乳仔猪脾脏和胸腺精氨酸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
2.6 饲粮添加Arg对LBW哺乳仔猪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2.7 饲粮添加Arg对LBW哺乳仔猪肝脏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2.8 饲粮添加Arg对LBW哺乳仔猪肝脏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
2.9 饲粮添加Arg对LBW哺乳仔猪脾脏精胺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饲粮添加Arg对LBW哺乳仔猪脏器指数的影响 |
3.2 饲粮添加Arg对LBW哺乳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
3.3 饲粮添加Arg对LBW哺乳仔猪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3.4 饲粮添加Arg对LBW哺乳仔猪脾脏和胸腺精氨酸代谢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五部分 本研究的全文讨论和结论 |
1 全文讨论 |
2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初乳对新生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甘氨酸铁和氨基乙酰丙酸对大鼠和猪铁状况的影响[D]. 李军辉.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PRRSV减毒活疫苗抗体消长规律及其免疫干扰研究[D]. 高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纯化膳食纤维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和后代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D]. 伍剑. 广西大学, 2020(07)
- [4]妊娠后期、哺乳期日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液生化和粪便菌群多样性的影响[D]. 熊学林.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5]围产期母猪饲粮中平衡氨基酸模式对母仔猪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 刘霜,张健文,肖俊峰,张军,温庆琪. 中国饲料, 2020(07)
- [6]纤维营养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D]. 李扬.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7]妊娠期功能性日粮纤维对母猪围产期代谢综合征和仔猪肠道发育的作用及其机制[D]. 成传尚.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1)
- [8]猪德尔塔冠状病毒入侵的分子机制及疫苗免疫保护的初步评价[D]. 张家林.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
- [9]硒和维生素E对波尔山羊繁殖及公羔羊GPX基因表达的影响[D]. 金海峰. 延边大学, 2019(01)
- [10]出生体重对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精氨酸的营养效应研究[D]. 田一航. 四川农业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