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梦颖[1](2021)在《健脾益气法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血红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法是否能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血红蛋白水平,为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择2020年8月1日-2020年10月31日之间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中药汤剂,观察12周。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及胃肠道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透析龄、原发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基线实验室指标、胃肠道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⑵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⑶钙磷代谢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钙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磷较前均未见下降(P>0.05),观察组的钙磷乘积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的钙磷乘积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C-反应蛋白的比较:治疗后,对照组CRP较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CRP未见明显变化(P>0.05)。⑸胃肠道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胃肠道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胃肠道症状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⑹中医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⑴本研究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的钙磷乘积、CRP较治疗前升高,健脾益气法可提高CAPD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贫血情况及钙磷代谢异常。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通过改善CAPD患者消化道症状促进造血原料吸收、改善钙磷代谢异常减缓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进展、及改善微炎症状态,影响EPO活性增加r Hu EPO的疗效等三方面来达到改善贫血的目的。⑵健脾益气法可以改善CAPD脾肾气虚证患者胃肠道症状及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等实验室指标未出现危急值情况、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不良反应,表示用药安全。
郭王红[2](2021)在《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与病例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通过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研究提供循证依据。2.开展病例资料调查研究,归纳分析肾性贫血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用药特点,总结病机特征,为进一步开展肾性贫血的临床治疗及疗效评价研究提供依据。第一部分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1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 Data)、维普网(VIP)、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Pub Med)等为主要检索来源,检索时间限定为各电子数据库自建库始至2020年11月。收集中医药联合西药治疗肾性贫血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的质量评价,使用Cochrane 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2结果:最终纳入18个RCT,共计1376例肾性贫血的患者,其中观察组698例,对照组682例。Meta结果显示:中医药联合西药治疗较西药治疗能提高总有效率(OR=3.83,95%CI=[2.62,5.61],Z=6.91,P<0.00001);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MD=12.27,95%CI=[9.3,15.23],Z=8.10,P<0.00001);红细胞压积(MD=5.31,95%CI=[3.71,6.91],Z=6.51,P<0.00001);红细胞计数(MD=0.51,95%CI=[0.41,0.62],Z=9.44,P<0.00001);降低血肌酐、尿素氮,血肌酐(MD=-56.99,95%CI=[-80.79,-33.19],Z=4.69,P<0.00001);尿素氮(MD=-2.85,95%CI=[-4.06,-1.64],Z=4.63,P<0.00001);改善铁状态,血清铁蛋白(MD=51.8,95%CI=[43.71,59.97],P<0.00001];转铁蛋白饱和度(MD=7.79,95%CI=[3.73,11.85],Z=3.76,P=0.0002);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OR=5.61,95%CI=[0.18,0.44],P<0.00001),减少高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OR=0.22,95%CI=[0.11,0.48],P=0.00001)。第二部分肾性贫血中医证候特点调查研究1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病房的肾性贫血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证候、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等相关资料,根据CKD疾病分期,将153例患者划分为三组(CKD3期组、CKD4期组与CKD5期组),探讨肾性贫血患者CKD不同分期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及CKD不同分期各证型同血红蛋白之间的相关性。2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53例研究对象。153例肾性贫血患者在年龄构成比中以中老年人为主,且CKD3期组、CKD4期组和CKD5期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关于所纳研究对象的原发病包含糖尿病肾病67例(43.8%),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10.5%),高血压性肾损害29例(17.6%),肾病综合征13例(10.5%),其他11例(7.2%),不详19例(12.4%)。2)153例肾性贫血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中倦怠乏力最为常见,占88.2%,其次以腰膝酸软(69.9%),食少纳呆(66.7%),水肿(64.1%),胸闷气短(62.7%)为主要症状。舌质以暗红舌(24.2%)最为多见,其次为暗淡舌(16.3%)。舌苔以白苔(40.5%)为主,其次为苔白腻(22.2%),苔黄腻(15.0%)。脉象上以细脉(37.3%)为主,其次为沉脉(20.3%),弦脉(17.0%),滑脉(11.8%),数脉(7.8%),涩脉(11.8%)。3)总体证候分布规律,本虚证以脾肾气虚(47.1%)最为多见,其次是脾肾阳虚(17.0%)>阴阳两虚(13.1%)>气阴两虚(12.4%)>肝肾阴虚(10.5%);标实证中以血瘀证(24.2%)最为多见,其次是湿热证(16.3%)>水气证(10.5%)>湿浊证(9.2%)>浊毒证(6.5%);在本虚标实证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中,相较于其他兼证,瘀血证所占比例最高。4)中医证候在原发病中的分布规律,在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其他原发病,本虚证均是以脾肾气虚和脾肾阳虚最为多见,标实者均以瘀血证最为多见,经统计分析,本虚证和标实证在各原发病分布中无差异(P>0.05)。5)CKD不同分期证候分布规律,在本虚证方面,CKD3、CKD4期组均以脾肾气虚为主,随着疾病的进展,到CKD5期组脾肾阳虚证及阴阳两虚证相较于其他两期所占比例较大;在标实证方面,CKD3、CKD4期组标实证中均以血瘀证最为多见,其次为湿热,水气及湿浊。随着疾病的进展,浊毒证所占比例逐渐增多,在CKD5期组中则以浊毒证最为多见。对本虚证和标实证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发现CKD3期与CKD4期不构成差异,而CKD3期同CKD5期、CKD4期与CKD5期存在差异,其P值均<0.05存在统计学意义。6)Hb水平,各证型Hb水平均随肾功能的恶化而逐渐下降。本虚中,CKD3~5各分期中,脾肾气虚Hb水平>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证,在CKD3、4期组中,本虚证Hb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CKD5期组中P>0.05,无统计学差异。标实证中,瘀血证Hb水平>湿热>湿浊>水气>浊毒证,CKD3~5期组中各标实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本虚和标实证进行组间比较,发现肝肾阴虚和瘀血证在三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第三部分肾性贫血组方用药的数据挖掘研究1方法:收集第二部分病例中有处方资料的中药处方,将规范后的处方录入Excel2010建立数据库,对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进行频数统计,使用SPSS Modeler18.0软件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并应用SPSS 26.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2结果:通过对137张处方进行用药分析,结果显示248味中药中,五味分布以甘味最高,占31.9%,其次为苦味30.9%,辛味19.6%。药性分布寒、温、平为主,其中寒性药物占36.9%,温性药物占35.2%。归经主要以肝、脾、胃、肺、肾经为主,其次为心、大肠、膀胱等;对药物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得出高频药物23味,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出黄芪、大黄炭、蒲黄炭、党参、丹参、麸炒苍术、麸炒白术、茯苓、胡芦巴、泽泻、猪苓、积雪草、当归、杜仲、蒲黄炭、红花、猪苓、清半夏、杜仲、制何首乌、甘草21味核心药物,以及“黄芪-大黄炭”、“黄芪-茯苓”、“大黄炭-大黄”、“黄芪-大黄”等96组核心药对,经过聚类分析得出5个新组合。将处方按分期划分统计处理,进行核心药物提取,得出了相一致的核心药物。结论:1.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确切,且安全性相对较高。2.肾性贫血病位主要在脾肾,涉及心、肝、肺等多个脏腑,多为本虚标实证。3.肾性贫血证候分布本虚以脾肾气虚为主,贯穿疾病始末。兼有不同程度的湿、热、瘀、浊等病理因素,主要以瘀血证为主,因CKD分期不同而各有侧重。4.肾性贫血中医证候的分布同原发病无关。5.肾性贫血程度与肾功能恶化程度呈正相关,并随中医证候变化而动态变化。6.肾性贫血中医证候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大致从脾肾气/阳虚到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最终发展为阴阳两虚。7.研究所得出的核心处方和新方紧扣“脾肾气虚”的病机,把握兼证,为临床治疗肾性贫血提供参考依据。
顾鸣佳[3](2021)在《参乌黄雪汤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肾虚痰瘀证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临床研究一、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中医辨证分型研究目的:1)系统评价南京中医药大学常熟附属医院肾病科腹透中心腹膜透析(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CI)的发病状况;2)全面统计出现CI的PD患者的证型分布,为终末期肾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ESRD-CI)中医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1)对腹透中心的PD患者运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v7.3)进行认知功能测定;2)对测定结果为CI的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并据此行中医辨证,统计各证型分布情况。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33位PD患者,结果MoCA得分小于26分(CI)的患者达96位,占总人数的72.2%。其中受损比例最高的三个认知版块分别是:延时回忆、注意力、执行力。2)对上述诊断为ESRD-CI的96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各主要证型分布如下:肾精亏虚、痰浊瘀阻证61例(63.5%)、肾精亏虚兼夹痰浊证2例(2.1%)、气血两虚、痰浊瘀阻证19例(19.8%)、气血两虚兼夹血瘀证5例(5.2%)、气血两虚证6例(6.3%)、肝肾阴虚证3例(3.1%)。结论:本院腹透中心PD患者出现CI的人数达96例,占总人数的72.2%;这部分患者中最常见的证型为肾精亏虚、痰浊瘀阻证,占比63.5%。二、参乌黄雪汤治疗腹膜透析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目的:评价参乌黄雪汤对辨证属肾精亏虚、痰瘀阻滞的腹膜透析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招募本腹透中心辨证属肾精亏虚、痰瘀阻滞证的CI患者60例,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阳性对照,患者自愿入组,非随机,不设盲。对照组予规律腹膜透析及西医常规治疗,如控制血压、纠正贫血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乌黄雪汤治疗,疗程为三个月。结果:总共57位患者完成实验,对照组28人,治疗组29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执行功能(P<0.05)及总得分(P<0.05)均明显改善。两组间其他单项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患者血清IS显着下降(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BUN、SCr改变无明显差异。结论:参乌黄雪汤治疗肾精亏虚,痰瘀阻滞型并发CI的腹膜透析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且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S的水平。实验研究一、参乌黄雪汤治疗终末期肾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小鼠的药效研究目的:研究参乌黄雪汤(SHD)对终末期肾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ESRD-CI)小鼠的治疗作用,为SHD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用5/6肾切除法建立慢性肾衰竭小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SHD高剂量组以及SHD低剂量组。各组继续喂养,进行水迷宫实验(Morris),检测各组小鼠的认知功能,建立ESRD-CI小鼠模型。SHD高剂量组和SHD低剂量组分别以24 g/kgd·和12 g/kg·d浓度的SHD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阳性药组给予多奈哌齐10mg/kg。持续灌胃4周,再次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各组小鼠认知功能;检测各组小鼠血生化指标及大脑病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HD高剂量组和SHD低剂量组的逃逸潜伏期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SHD组的血清和脑组织IS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浓度依赖性(P<0.01);SHD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脑中MDA、IL-1β、TNF-α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OD活性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HD高剂量组和SHD低剂量组治疗后,小鼠脑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高剂量组更为显着。结论:SHD可能通过降低IS的浓度而抑制炎症反应和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提高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从而改善ESRD-CI小鼠的认知功能二、参乌黄雪汤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目的: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RT-qPCR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深入探讨SHD治疗ESRD-CI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各组小鼠海马脑组织和肾脏组织石蜡切片,运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Western-Blot(WB)和 RT-qPCR 技术分别测定脑组织中 NF-κB、MAPK、JNK、OAT1、BDNF、TrKB和Ah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肾脏中NF-κB、MAPK、JNK、OAT1和Ah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SHD高剂量组和SHD低剂量组小鼠脑组织和肾脏中NF-κB、MAPK、JNK和AhR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而脑组织和肾脏中的OAT1阳性细胞以及海马组织中的BDNF、TrkB阳性反应细胞明显增多。并且,SHD高剂量增加小鼠脑组织和肾脏中OAT1以及海马组织中BDNF、Trk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减少小鼠脑组织和肾脏中NF-κB、MAPK、JNK和Ah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效果最佳。结论:SHD通过抑制IS介导的AhR/NF-κB/JNK信号通路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以增加BDNF/TrkB通路活性的方式得以实现三、参乌黄雪汤的物质基础研究目的:采用LC-MS技术对SHD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鉴定,为SHD治疗ESRD-CI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图谱中各成分的保留时间、相对分子质量等信息的综合解析,与对照品或文献报道进行对比,确定其有效成分。结果:一共确定82种主要化学成分,包括人参皂苷、大黄素、芦荟大黄素、β-细辛醚等。结论:初步明确了 SHD的物质基础。
李变锋,应鑫涛,梁靓,程苗[4](2021)在《多糖铁复合物联合血液透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多糖铁复合物联合血液透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肌红蛋白(MB)、血清钙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肾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多糖铁复合物联合血液透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24周。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包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MB以及血清铁蛋白(SF),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和血清磷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肾功能情况,包括血尿素氮(BUN)、血肌酐浓度(Scr)和血尿酸指标,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消化道异常、水肿、心悸和头晕。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96.00%vs. 84.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RBC、HGB、HCT、MB、SF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钙和血清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UN、Scr和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vs. 18.00%,P<0.05)。结论给予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肾性贫血患者多糖铁复合物联合血液透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疗效显着且能够很大程度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优化患者的肾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患者血清钙和磷指标。
孙亚东[5](2020)在《猫慢性肾病(CKD)临床治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针对猫CKD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目前治疗方法单一、有效率不高等问题,本研究对猫CKD临床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研究、比较中药等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试图找到更有效的治疗猫CKD方法,为临床治疗猫CKD提供新思路。辽宁地区猫慢性肾病临床发病情况调查统计2009-2018年辽宁地区60家动物医院就诊病例24125例,CKD 1173例。统计各年CKD病例占就诊总病例数,发现CKD患病率逐年上升;统计品种分布,英国短毛猫、家猫和美国短毛猫发病率最高,分别占CKD患病数的30%(320/1173),18%(215/1173)和17%(200/1173);统计发病年龄,0-4年发病率8.8%(104/1173),大于14年发病率37%(441/1173),CKD发病率跟年龄联系紧密,年龄大发病率高;统计病因,肾后梗阻性和不明原因占比最高,分别达到26.4%(310/1173)和24.6%(289/1173);统计临床症状,其中体重下降及多尿两个症状比例高,分别是86.7%(1016/1173)和60.1%(706/1173)。中药肾衰1号治疗猫慢性肾病研究分析32例猫CKD证型与血肌酐等指标的关系,同时研究中药肾衰1号(CK1)对中早期CKD患猫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肾阳虚证Scr,P及收缩压上升水平最高,贫血程度最严重;肾气虚证Scr,P升高水平最低,贫血程度最轻,收缩压升高幅度最小。检测指标与各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根据。中医辨证治疗可降低患猫血液指标,改善高血压、贫血状态及临床症状积分,提高生存质量。肾衰1号对肾气虚和脾肾气虚型有效率分别达到100%(11/11)和88.8%(7/9),效果好于其它证型。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84.3%。本研究证明肾衰1号能改善中期CKD肾脏功能和临床症状。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猫慢性肾病研究研究中药肾衰1号和针灸分别治疗CKD患猫30例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A组(中药组)Scr与肾小球滤过率治疗前比较极显着下降(P<0.01),HCT和UPC显着下降(P<0.05),中药组在改善肾功能及贫血方面作用明显;B组(针灸组)在治疗后Scr,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极显着(P<0.01),HCT显着升高(P<0.05)。B组在改善肾功能及贫血方面作用明显。A组治疗后的GFR值下降幅度极显着于B组(P<0.01)。两组治疗后的总积分都下降,A组治疗后的总积分改善程度显着优于B组(P<0.05)。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和73.3%,A组的治疗效果好于B组。结果证明A、B组均能改善早期CKD肾脏功能和临床症状。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猫慢性肾病研究筛选符合标准患猫20只,随机分成C、D两组。C组中药结合PD治疗,D组单纯PD治疗。研究腹膜透析方法、并发症及中药结合腹膜透析治疗猫慢性肾病的疗效。结果表明PD并发症主要包括水潴留20%(4/20),低蛋白血症35%(7/20)等;C、D两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营养状况及贫血改善良好;C组治疗后的BUN浓度下降幅度显着优于D组(P<0.05),C组治疗后的GFR值,Alb,Hb浓度升高幅度显着大于D组(P<0.05);C、D组有效率分别为70%和50%。证明中药肾衰1号结合PD及PD均能改善中后期CKD肾脏功能和临床症状,中药肾衰1号对CKD后期的残存肾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调查发现猫CKD发病和多种因素有关,辽宁地区猫CKD发病率逐年升高;生化指标有利于CKD的中兽医辩证分型,中药肾衰1号治疗猫CKD具有降低生化指标,改善症状的明显功效;针灸治疗猫CKD具有一定的降低生化指标,改善症状的功效,中药肾衰1号结合治疗效果优于针灸治疗;腹膜透析治疗猫CKD具有较明显的降低生化指标,改善症状的功效,中药肾衰1号结合腹膜透析治疗效果优于腹膜透析。
潘飞翔[6](2020)在《CKD3-4期合并MB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药结肠透析延缓肾衰进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及骨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并探讨其与相关因素间的关系和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理化指标的影响,评价中药结肠透析的临床疗效,为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辨证和临床上选择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通过对235例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及骨异常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等情况进行查阅汇总,并进行统计与相关性分析,总结出该阶段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及其与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探讨中医证候的发展演变规律。2.通过对188例住院进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及骨异常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病历资料的收集,统计治疗前后相关症状和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中药结肠透析对患者肾功能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干预作用。结果:1.235例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中医证型表现为纯虚证35例(包括气虚证19例,气阴两虚证3例,气血两虚证5例,阳虚证6例,阴阳两虚证2例)和虚实夹杂证200例。本虚证中气虚证106例,占45.11%;阳虚证62例,占26.38%;阴虚证43例,占18.30%;血虚证24例,占10.21%。标实证中水湿证74例,占37%;瘀血证61例,占30.5%;湿热证51例,占25.5%;溺毒证14例,占7%。2.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虚证、湿热证和瘀血证在慢性肾脏病3和4期间的分布无显着差异(P>0.05),水湿证和溺毒证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3.阴虚证和瘀血证在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形势中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4.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钙、磷、甲状旁腺激素、血同型半胱氨酸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在不同证型患者中的平均水平存在差异(P<0.05)。5.188例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中进行常规治疗共117例,常规治疗联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共71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相关指标的平均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6..常规组总有效率64.11%,肠透组总有效率70.4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改善,胃肠道症状改善情况在组间分布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心率、血钾、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血钙、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有所回升,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尿素氮、血钙、血磷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7.慢性肾脏病3期总有效率76.74%,4期总有效率57.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血压、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糖、血红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型分为纯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并以虚实夹杂证为主。2.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水湿证、湿热证和瘀血证贯穿慢性肾脏病3-4期病程始终。3.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和矿物质与骨异常的临床表现形式均不同程度的与中医证型的分布相关。4.主要检查化验指标(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钙、磷、甲状旁腺激素、血同型半胱氨酸、左心室质量指数)均不同程度的与中医证型的分布相关。5.中药结肠透析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更好改善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生化指标,其中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在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方面有优势。6.中药结肠透析联合常规治疗对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的疗效优于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
张晓文[7](2020)在《芪杞益肾胶囊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芪杞益肾胶囊对腹膜透析(PD)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探讨该药延缓PD患者残余肾功能减退的有效性,为该药应用于腹透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来源于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山西省中医院肾病科门诊和住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肾衰竭(CRF)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在透析治疗及西医基础治疗上加服芪杞益肾胶囊治疗,对照组45例仅采用透析治疗及西医基础治疗,3个月一疗程,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kt/v、rCCr、24h尿量、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变化,计算两组rkt/v、rCCr的平均下降值作为残余肾功能的评估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的变化,并作积分量化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后:(1)rkt/v、rCCr:治疗组rKT/V、rCcr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kt/v、rCCr的平均下降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h尿量:治疗组24h尿量下降速率小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Hb、Alb、Scr、BUN:治疗组Hb、Alb、Scr、BUN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在改善患者气虚、血瘀症状方面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44.22%,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候积分值:治疗组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痛、脘腹胀满、面目或肢体浮肿、肌肤甲错或肢体麻木、腰膝酸软、大便溏垢或涩滞不爽等单项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显着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较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杞益肾胶囊能够延缓CAPD患者残余肾功能减退的速度,延缓CAPD患者尿量下降的速度,维持CAPD患者Hb、Alb的水平;芪杞益肾胶囊还可改善气虚血瘀证CAPD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袁丽莎[8](202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中医证候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 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肾性贫血患者的中医证候,调查贫血达标情况及铁代谢状况,分析中医证候与贫血达标情况、功能性铁缺乏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治疗MHD肾性贫血及功能性铁缺乏状态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设计临床病例调查问卷,多中心调查北京市四家三甲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MHD肾性贫血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血常规、铁代谢相关实验室检查。将数据录入EXCEL表中,确保录入信息无误,导入SPSS 22.0软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公因子,归纳中医证候要素;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公因子进行变量系统聚类,探索中医证候要素组合规律,归纳证型;统计血红蛋白(h emoglobin,Hb)达标率与铁代谢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中医证候的Hb达标率与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临床研究共纳入286例MHD肾性贫血患者,其中男性175例(61.2%),女性111例(38.8%);年龄30~85岁,平均年龄(60.77±11.29)岁;60~70年龄段例数最多,有107例(37.4%)。透析龄0.55~29.53年,平均(5.80±4.07)年,透析时间在3个月~5年的最多,有144例(50.3%),其次为5~10年的有100例(35%),透析时间越长,例数越少。原发病情况,糖尿病肾病最多,为94例,高血压肾损害44例,慢性肾炎40例,多囊肾11例,其他97例。(2)血红蛋白达标情况:Hb达标患者共208例(72.7%),平均Hb浓度为(120.69±7.96)g/L,Hb 未达标患者共 78 例(27.3%),平均 Hb 浓度为(101.36±7.05)g/L,贫血治疗达标率为72.7%。透析时间在3个月~5年的144例患者中,女性有32例(59.3%)Hb达标,男性有68例(75.6%)Hb达标,男女两组Hb达标率比较,女性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铁代谢情况:铁缺乏患者共有63例(22%),其中包括绝对性铁缺乏患者20例(7%),功能性铁缺乏患者43例(15%);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 ation,TSAT)达标患者共223例(78%),TSAT达标率为78%;SF达标患者共138例(48.3%)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达标率为48.3%,铁过载患者共32例(11.2%),铁过载发生率为11.2%。女性患者中有16.2%发生铁过载,男性有8%发生铁过载,女性患者铁过载发生率更高;透析时间在3个月~5年的144例患者中,女性有15例发生功能性铁缺乏,占27.8%,男性有12例发生功能性铁缺乏,占13.3%,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3例功能性铁缺乏患者中,平均Hb浓度为(111.63±11.44)g/L,SF 为(504.95±337.79)ng/mL,TSAT 为(16.63±2.4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为(72.20±7.36)%;243例非功能性铁缺乏患者中,平均Hb为(116.12±11.49)g/L,SF为(426.78±384.56)ng/mL,TSAT 为(30.06±9.70)%,N%为(69.46±7.56)%,功能性铁缺乏组中 H b、TSAT更低,SF、N%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因子分析结果:对调查结果中出现频率大于15%的症状、舌象进行因子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共提取12个公因子F1、F2、F3……F11、F12,每个公因子包含的症状及舌象按所占比重大小的顺序列出如下:F1:心悸,胸闷,少气懒言,头晕,神疲乏力;F2:苔腻,苔黄,腰膝酸软;F3:多梦,失眠,眼花,头晕,神疲乏力,健忘,口黏腻;F4:口苦,口黏腻,口干口渴,烦躁易怒;F5:恶心呕吐,纳呆;F6:舌红,腰膝酸软;F7:眼花,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舌红;F8:眼睑浮肿;F9:苔白,腰膝酸软;F10:畏寒肢冷,耳鸣;F11:面色颧红,手足瘛纵,大便干结,健忘;F12:口唇青紫,面色黧黑。归纳提取公因子的中医证候要素:病位证素有肾、脾、肝、心、中焦,以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有气虚、阴虚、血虚、阳虚,以气虚、阴虚为主,病邪证素有湿、热、血瘀、风动,以湿、热为主。(5)聚类分析结果:对12个公因子的变量系统聚类,依据临床实际意义,可聚为4类,第一类包括F1、F4、F7,可归纳为心脾气虚,肝阴虚,兼血虚、湿热、血瘀;第二类包括F10、F11、F12,可归纳为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兼血瘀、风动;第三类包括F2、F3、F8、F9,可归纳为脾肾气虚,肾阴虚,兼血虚、湿热;第四类包括F5、F6,可归纳为肾虚兼中焦湿热。基于公因子得分,得出每例患者的聚类类型即证型归属。各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第三类最多有109例(38.1%),其次是第一类62例(21.7%)、第二类 59 例(20.6%)、第四类 56 例(19.6%)。(6)基于聚类证型,分析证型与Hb达标及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的关系,结果Hb达标率由高到低的证型排序是:第二类>第四类>第三类>第一类。即第一类Hb达标率最低,证型为心脾气虚,肝阴虚,兼血虚、湿热、血瘀,其次是第三类脾肾气虚,肾阴虚,兼血虚、湿热。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由高到低的证型排序是: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第一类证型发生率最高,为心脾气虚,肝阴虚,兼血虚、湿热、血瘀,其次是第二类,为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兼血瘀、风动。与第一类证型相比,第三类和第四类证型的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进入血液透析的早期阶段,不同性别Hb达标率及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不同,女性患者的Hb达标率更低,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更高。性别与铁过载相关,女性患者铁过载发生率更高;功能性铁缺乏较非功能性铁缺乏患者的Hb更低,铁储备更高,铁利用更低,炎症指标更高。(2)MHD肾性贫血患者的病位证素包括肾、脾、肝、心、中焦,以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有气虚、阴虚、血虚、阳虚,以气虚、阴虚为主,病邪证素有湿、热、血瘀、风动,以湿、热为主。中医证型最多的是脾肾气虚,肾阴虚,兼血虚、湿热,其次为心脾气虚,肝阴虚,兼血虚、湿热、血瘀>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兼血瘀、风动>肾虚兼中焦湿热。(3)Hb达标率最低的证型是心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气虚,兼血虚、湿热、血瘀,以脾肾二脏为主,本虚以气血不足及阴虚为主,湿热血瘀是主要的标实证候;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最高的证型是心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两虚,兼血虚、湿热、血瘀、风动。肝阴虚可能与功能性铁缺乏相关。
赵岩[9](2020)在《参黄靓悦洗液联合四物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参黄靓悦洗液联合四物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纳入的120名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进入相应组别治疗。治疗1组:四物汤内服+基础治疗;治疗2组:参黄靓悦洗液外洗+基础治疗;治疗3组:参黄靓悦洗液外洗+四物汤内服+基础治疗;对照组:规律血液透析、降血压、纠正酸中毒等基础治疗。治疗期为一个月,观察对比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肤瘙痒症状及相应指标。结果:1.四组VAS评分比较,治疗3组治疗前、后改善程度优于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3组治疗前、后改善程度优于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Hb比较,治疗1、3组两组比本组治疗前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四组VAS疗效比较,治疗1、2、3组三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组疗效高于治疗1、2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四组中医疗效比较,治疗1、2、3组三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组疗效优于治疗1、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前、后四组肌酐、尿素氮、血钙、血磷、血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甲状旁腺激素比较,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C反应蛋白比较,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1、2、3组三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3组优于治疗1、2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黄靓悦洗液联合四物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确切,二者联用较分别单用疗效更佳;参黄靓悦洗液联合四物汤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症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C反应蛋白水平;四物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升高血红蛋白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四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孙旭奇[10](2020)在《补肾益气活血法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文献收集,对补肾益气活血法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疗效影响的临床疗效及现状进行荟萃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的方式,中文以“补肾”、“益气”、“活血”、“腹膜透析”等作为关键词,英文以“Tonifying kidney”、“Replenishing qi”、“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peritoneal dialysis”等作为关键词,全面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WanFang)、CBM,维普(VIP)等中文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月3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先由两位经过培训且合格的研究员进行独立阅读,通过制定的标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通过Cochrane Collaboration标准进行质量评价以及资料提取,再进行互相交叉核对信息结果,如果发生分歧,则交于第三人并讨论最终是否确定纳入。采用revman5.3软件对符合本次研究的文献中所需要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主要研究指标为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素清除指数(KT/V)、中医症候总有效率等。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最终纳入15篇RCT文献,共计945例患者被纳入研究。经过revman5.3软件行meta分析后结果显示,运用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在中医症候总有效率(RR=1.43,95%CI[1.28,1.58],Z=6.62,P<0.00001)、升高HGB[MD=7.11,95%CI(4.31,9.91),Z=4.98(P<0.00001)]、升高ALB[MD=3.22,95%CI(1.71,4.72),Z=4.18(P<0.0001)]、升高PA[MD=0.64,95%CI0.56,1.33),Z=4.78(P<0.00001)]、降低CRP[MD=-3.49,95%CI(-5.92,-1.06),Z=2.81(P=0.005)]、降低hs-CRP[MD=-1.57,95%CI(-2.86,-0.29),Z=2.39(P=0.02)]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运用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与对照组在降低血肌酐[MD=10.62,95%CI(-32.81,54.05),Z=0.48(P=0.63)]、降低尿素氮[MD=-0.83,95%CI(-2.52,-0.85),Z=0.97(P=0.33)]、提高尿素清除指数[MD=0.08,95%CI(-0.11,0.26),Z=0.81(P=0.42)]方面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分析:只有张建描述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照组2例因不耐受复方a-酮酸和治疗组1例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在治疗中退出观察,余均未描述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发表偏倚分析显示漏斗图中漏斗显示不完全对称,表明存在着发表偏倚的可能。结论:运用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在中医症候总有效率、升高血红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升高前白蛋白、降低C-反应蛋白、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而运用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在降低血肌酐、降低尿素氮、提高尿素清除指数方面则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无明显差异。
二、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健脾益气法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血红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观察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及处理 |
2.研究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治疗方案 |
2.2.1 对照组方案 |
2.2.2 观察组方案 |
2.3 资料采集 |
2.3.1 一般资料 |
2.3.2 实验室检查 |
2.4 观察指标 |
2.4.1 中医证候积分观察 |
2.4.2 胃肠道症状积分 |
2.5 疗效观察 |
2.6 统计学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基本资料 |
3.2 基线实验室指标 |
3.3 中医证候积分 |
3.4 胃肠道症状积分 |
3.5 治疗前后比较 |
3.5.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
3.5.2 胃肠道症状积分比较 |
3.5.3 中医疗效评价 |
3.5.4 不良反应 |
第二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现代医学对腹膜透析的认识 |
2.中医学对腹膜透析及肾性贫血的认识 |
2.1 中医学对腹膜透析的认识 |
2.2 中医学对肾性贫血的认识 |
2.3 健脾益气方方义分析 |
3.研究结果分析 |
结语 |
1.结论 |
2.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Kt/V及钙磷乘积计算公式 |
附录二:慢性肾衰中医证候分型症状分级量化表 |
附录三:胃肠道症状积分问卷 |
附录四:综述 中医康复治疗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与病例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检索策略 |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
1.5 文献质量评价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流程图 |
2.2 纳入研究的文献特征 |
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估 |
2.4 疗效评估结果 |
2.5 发表偏倚 |
讨论 |
第二部分 肾性贫血中医证候特点调查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调查工具 |
2.2 调查内容 |
2.3 分组 |
2.4 统计方法 |
3 调查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肾性贫血组方用药的数据挖掘研究 |
1 资料研究 |
1.1 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规范药物名称 |
2.2 数据录入与核对 |
2.3 统计与分析 |
3.结果 |
讨论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肾性贫血的诊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 教育经历 |
2 学术成绩及成就 |
(3)参乌黄雪汤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肾虚痰瘀证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硫酸吲哚酚与终末期肾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 |
二、终末期肾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
1.材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二、参乌黄雪汤治疗腹膜透析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 |
1. 临床资料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基础研究 |
一、参乌黄雪汤治疗终末期肾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小鼠药效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二、参乌黄雪汤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三、参乌黄雪汤的物质基础研究 |
1. 仪器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多糖铁复合物联合血液透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临床指标 |
2.3 血清钙和磷的变化情况 |
2.4 肾功能情况 |
2.5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5)猫慢性肾病(CKD)临床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猫慢性肾病研究概况 |
1.2 肾脏解剖生理 |
1.2.1 肾脏的解剖结构 |
1.2.2 肾脏的生理功能 |
1.3 慢性肾病病因和病理生理 |
1.3.1 慢性肾病的风险因子及病因 |
1.3.2 慢性肾病生理病理 |
1.4 慢性肾病临床症状 |
1.5 慢性肾病的诊断方法 |
1.5.1 慢性肾病的常规诊断方法 |
1.5.2 慢性肾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
1.6 慢性肾病的治疗方法 |
1.6.1 慢性肾病的西医治疗方法 |
1.6.2 慢性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
1.6.3 慢性肾病的腹膜透析治疗方法 |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方法 |
2.1 材料 |
2.1.1 病例信息 |
2.1.2 仪器设备 |
2.1.3 药品及试剂 |
2.2 方法 |
2.2.1 中药治疗方法 |
2.2.2 血压测定方法 |
2.2.3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方法 |
2.2.4 慢性肾病穴位选择及治疗方法 |
2.2.5 慢性肾病患猫腹膜透析治疗 |
2.3 统计学方法 |
2.4 病例诊断标准 |
2.4.1 西医诊断标准 |
2.4.2 中医诊断标准 |
2.4.3 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 |
2.4.4 慢性肾病的疗效判定标准 |
2.4.5 慢性肾病的监测指标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辽宁地区猫慢性肾病临床调查结果 |
3.1.1 慢性肾病发病率 |
3.1.2 慢性肾病品种分布 |
3.1.3 慢性肾病性别分布 |
3.1.4 慢性肾病年龄分布 |
3.1.5 慢性肾病病因 |
3.1.6 慢性肾病临床症状 |
3.1.7 慢性肾病分级系统 |
3.1.8 慢性肾病的实验室指标 |
3.2 中药肾衰1号治疗猫慢性肾病结果 |
3.2.1 猫慢性肾病的中医证型 |
3.2.2 猫慢性肾病各证型的观察指标 |
3.2.3 中药肾衰1号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 |
3.2.4 中药肾衰1号治疗后尿液分析结果 |
3.2.5 中药肾衰1号治疗后血压值 |
3.2.6 中药肾衰1号治疗后贫血改善情况 |
3.2.7 中药肾衰1号治疗效果 |
3.3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猫慢性肾病治疗结果 |
3.3.1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后患猫肾功能指标 |
3.3.2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后患猫尿液分析结果 |
3.3.3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后患猫肾小球滤过率 |
3.3.4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后患猫贫血改善 |
3.3.5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效果 |
3.4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猫慢性肾病治疗结果 |
3.4.1 腹膜透析并发症 |
3.4.2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患猫肾功指标 |
3.4.3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患猫贫血改善 |
3.4.4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血气和血细胞计数结果 |
3.4.5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患猫尿液分析结果 |
3.4.6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患猫基础生理指标 |
3.4.7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总积分及症状积分 |
3.4.8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总疗效及分级疗效 |
4 讨论 |
4.1 辽宁地区猫慢性肾病临床调查结果分析 |
4.1.1 慢性肾病的发病率 |
4.1.2 慢性肾病的品种性别分布 |
4.1.3 慢性肾病的临床症状 |
4.2 中药肾衰1号治疗猫慢性肾病治疗结果分析 |
4.2.1 慢性肾病中医证型及疗效 |
4.2.2 中药肾衰1号对慢性肾病贫血影响 |
4.2.3 中药肾衰1号对慢性肾病肾功能影响 |
4.2.4 中药肾衰1号对慢性肾病血磷影响 |
4.2.5 中药肾衰1号对慢性肾病血压影响 |
4.3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猫慢性肾病治疗结果分析 |
4.3.1 针灸穴位选择及针法 |
4.3.2 中医证型选择 |
4.3.3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
4.4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猫慢性肾病结果分析 |
4.4.1 腹膜透析方法 |
4.4.2 腹膜透析并发症 |
4.4.3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效果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CKD3-4期合并MB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药结肠透析延缓肾衰进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一 CKD3-4 期合并MB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 |
3.研究方法 |
4.结果 |
研究二 中药结肠透析延缓肾衰进程展的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 |
3.研究方法 |
4.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CKD3-4 期西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CKD3-4 期中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芪杞益肾胶囊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1.一般资料 |
2.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统计学处理 |
5 结果 |
6 讨论 |
6.1 西医学对腹膜透析的认识 |
6.2 中医学对腹膜透析的认识 |
6.3 芪杞益肾胶囊的组方分析及主要药物的药理研究 |
6.4 研究结果分析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中医证候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西医研究进展 |
1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机制 |
2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治疗进展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中医药研究进展 |
1 慢肾衰及肾性贫血的相关中医病名 |
2 现代医家对慢肾衰及肾性贫血的病机认识和辨治经验 |
3 血液透析相关证候研究 |
4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证候研究 |
5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研究方法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血红蛋白达标情况 |
2.3 铁代谢状况 |
2.4 症状及舌象分布情况 |
2.5 基于因子分析的证候要素分析结果 |
2.6 基于聚类分析的证候要素组合规律探究 |
2.7 中医证候与血红蛋白达标情况及功能性铁缺乏的关系 |
3 讨论 |
3.1 血红蛋白达标及铁代谢情况 |
3.2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讨论 |
3.3 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中医证候特征 |
3.4 中医证候与血红蛋白达标及功能性铁缺乏的相关性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2 研究生期间参与课题情况 |
(9)参黄靓悦洗液联合四物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病例标准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3.3 剔除、脱落及终止标准 |
1.4 分组及治疗方案 |
1.4.1 病人分组 |
1.4.2 治疗方案 |
1.5 观察项目 |
1.5.1 安全性指标 |
1.5.2 疗效性指标 |
1.6 疗效评价标准 |
1.6.1 VAS 疗效评价标准 |
1.6.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
1.7 统计学处理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2.1 一般情况比较 |
2.2 疗效性指标比较 |
2.2.1 四组VAS评分比较 |
2.2.2 四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2.3 四组Hb比较 |
2.2.4 四组SCr、BUN、Ca、P、PTH、CRP、ALT、AST、K比较 |
2.3 疗效判定标准比较 |
2.3.1 四组VAS疗效比较 |
2.3.2 四组中医疗效比较 |
2.4 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3.1 中医学对UP的认识 |
3.1.1 对病名的认识 |
3.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3.1.3 对UP中医辨证的认识 |
3.1.4 对UP中医治疗的研究现状 |
3.2 西医对UP的认识 |
3.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3.2.2 西医治疗UP的现状 |
3.3 参黄靓悦洗液联合四物汤治疗UP的理论依据 |
3.3.1 参黄靓悦洗液联合四物汤治疗立法思想 |
3.3.2 参黄靓悦洗液治疗UP的理论依据 |
3.3.2.1 参黄靓悦洗液方解 |
3.3.2.2 现代临床应用及疗效 |
3.3.3 四物汤治疗UP的理论依据 |
3.3.3.1 四物汤方解 |
3.3.3.2 现代药理研究及应用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五部分 展望与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方献 |
(10)补肾益气活血法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干预措施 |
1.3 研究指标 |
1.4 排除标准 |
1.5 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方式 |
1.6 文献筛选 |
1.7 数据提取 |
1.8 质量评价 |
1.9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情况 |
2.3 Meta分析结果 |
2.3.1 血红蛋白 |
2.3.2 血清白蛋白 |
2.3.3 前白蛋白 |
2.3.4 C-反应蛋白 |
2.3.5 超敏C-反应蛋白 |
2.3.6 血肌酐 |
2.3.7 尿素氮 |
2.3.8 尿素清除指数 |
2.3.9 中医症候总有效率 |
2.3.10 安全性评价 |
2.3.11 发表偏倚评价 |
讨论 |
1 西方对于慢性肾衰竭和腹膜透析的认识 |
1.1 慢性肾衰竭 |
1.2 腹膜透析 |
2 中国传统医学对慢性肾衰竭和腹膜透析的认识 |
3 补肾益气活血法的立法依据 |
4 补肾益气活血法及相关方药在治疗中的应用 |
4.1 补肾益气活血法的临床应用 |
4.2 补肾益气活血法常用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 |
5 Meta分析结果 |
6 本次研究不足之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综述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健脾益气法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血红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D]. 王梦颖.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与病例调查研究[D]. 郭王红.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参乌黄雪汤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肾虚痰瘀证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 顾鸣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多糖铁复合物联合血液透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J]. 李变锋,应鑫涛,梁靓,程苗. 慢性病学杂志, 2021(03)
- [5]猫慢性肾病(CKD)临床治疗研究[D]. 孙亚东.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6]CKD3-4期合并MB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药结肠透析延缓肾衰进程的临床研究[D]. 潘飞翔.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芪杞益肾胶囊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D]. 张晓文.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8]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中医证候调查研究[D]. 袁丽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参黄靓悦洗液联合四物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研究[D]. 赵岩.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补肾益气活血法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D]. 孙旭奇.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