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的实施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连宇飞[1](2006)在《运用“一级报警”信息跟踪处理系统确保行车安全》文中研究表明1概述2002年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立项开发,经过3年的建设,建成了集货运、机车、车辆、工务、电务、机务各专业多种类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该系统把现场各个监测点产生的监测数据实时采集并汇聚到安全监管中心,通过分析处理后以各种表格和图表形式供相关人员按访问权限进行调用和查阅,这为我局开展跨专业的综合管理提供了先
王海新[2](2006)在《建立铁路行车设备安全隐患指数体系的构想》文中研究表明在对我国现有的铁路行车设备安全统计评估方法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正在建设的全路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提出建立铁路行车设备安全隐患指数体系的设想,并就指数体系的编制方法进行了研究。
黎国清[3](2005)在《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沪宁线是全路典型的重载快速、客货混跑、运能严重饱和的特别繁忙干线,建设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从中摸索经验,以成套技术向全国主要繁忙干线推广,对建设全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有重要作用。综合监测系统包括行车安全监测系统、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维修支持系统四个方面,其中的关键技术装备已得以应用。
刘春煌,桑苑秋,蒋荟[4](2005)在《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网络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研究》文中指出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处理技术,构建行车安全信息网络和数据传输平台,实现各种安全监测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集成和资源共享;建立安全监控管理中心,集各专业安全监控于一体,实现安全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的集中管理与综合利用,提供实时报警监控、预警分析管理、问题车辆跟踪、信息综合查询、安全管理分析、抢险救援支持、维修信息支持、安全决策支持等功能,建成集监测、控制和管理决策于一体的行车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并与调度指挥、运营管理、维修养护、抢险救援等不断融合,构成完整的行车安全保障体系。
课题组[5](2005)在《繁忙干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的试运行,分析了繁忙干线行车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与建议。
黎国清[6](2004)在《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施》文中提出沪宁线是全路典型的重载快速、客货混跑、运能严重饱和的特别繁忙干线,建设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从中摸索经验,以成套技术向全国主要繁忙干线推广,对建设全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有重要作用。综合监测系统包括行车安全监测系统、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维修支持系统四个方面,其中的关键技术装备已得以应用。
丁莉萍[7](2004)在《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项目开发转化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的建设保证了提速列车的运行安全,也为铁路局开发转化重大、综合型科研项目积累了有益经验。本文探讨了行车安全监测系统在开发、成果转化中的几个必备条件以及要妥善处理解决的关键点
黎国清[8](2004)在《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施》文中认为 由于我国铁路是客货混运,运输密度居世界第一。在如此繁忙的铁路线上,依靠科学技术保障行车安全,建设行车安全监测系统,是适合中国铁路特点的必由之路。
赵楠[9](2004)在《青藏铁路运输组织及灾害事故监测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青藏铁路由青海省省会西宁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青藏线格拉段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也将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 由于青藏铁路不仅穿越高寒缺氧的高原,而且沿线自然环境极其艰苦,地质构造极端复杂,气候条件十分恶劣,交通不便。针对青藏线格拉段早期运量不大,灾害事故隐患较多,并且线路、桥梁等工程及设备存在着较多的未知因素和特殊情况,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具体的青藏铁路运输组织方面的内容以及对沿线灾害事故的动态实时监测。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1.研究青藏线格拉段可能出现的灾害事故对正常运输组织的干扰和影响,进而研究各种灾害事故条件下的运输组织模式及相应措施; 2.根据青藏铁路运输需求的特点,考虑季节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探索适应运输市场需求、计划柔性、调度灵活、安全畅通的单线非平行的新的行车组织模式; 3.研究适应青藏铁路要求的车流组织和货物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列车运行组织、机车运用组织、车站工作组织的新模式,研究以日常运输计划和调度指挥为主导的组织管理模式; 4.根据青藏铁路的特点及对铁路运输设备维修与施工组织的要求,研究适应青藏铁路的设备维修与施工组织的新模式; 5.根据实际的灾害事故情况的监测和分析,研究建立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灾害事故监测系统,从而,为进一步顺利的进行安全运输工作提供保障。
宋仪龄,史柏生,杨德江[10](2003)在《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的实施与思考》文中提出论述了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的项目背景、系统目标、构成及主要组成项目的功能和实施情况,并总结了项目实施中的有关体会。
二、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的实施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的实施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9)青藏铁路运输组织及灾害事故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青藏线格拉段沿线自然特征 |
1.1.1 地形地貌 |
1.1.2 地质特征 |
1.1.3 其它特征 |
1.2 青藏铁路灾害事故分析 |
1.2.1 路基冻害 |
1.2.2 砂害 |
1.2.3 湿地及暴风雪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冻土区铁路研究 |
1.3.2 监测系统研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青藏铁路运输组织 |
2.1 青藏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要求 |
2.2 青藏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模式 |
2.2.1 青藏铁路技术设备 |
2.2.2 青藏线格拉段行车组织基本方式 |
2.3 青藏铁路车站工作组织研究 |
2.3.1 主要车站分布概况 |
2.3.2 主要客货作业车站 |
2.3.3 车站各项技术作业说明 |
2.3.4 车站主要作业 |
2.4 青藏铁路车流组织和货物列车编组计划 |
2.4.1 客货列车对数 |
2.4.2 车流组织 |
2.4.3 主要车站装卸、调车作业车数 |
2.4.4 调机台数 |
2.4.5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 |
2.4.6 列车运行时分和技术作业时分 |
2.4.7 通过能力及输送能力 |
2.5 青藏铁路列车运行图基本模式分析 |
2.5.1 列车运行图基本模式 |
2.5.2 青藏铁路日常运输调度指挥 |
2.6 青藏铁路机车运用组织 |
第3章 青藏铁路灾害事故条件下的运输组织 |
3.1 灾害事故对运输组织的影响和基本要求 |
3.1.1 灾害事敌对运输组织的影响 |
3.1.2 灾害事故对运输组织的基本要求 |
3.2 灾害事故条件下的运输组织 |
3.2.1 一般灾害事故 |
3.2.2 重大灾害事故 |
3.2.3 特大灾害事故 |
第4章 设备维修工作与施工组织 |
4.1 青藏铁路对设备维修与施工组织的基本要求 |
4.2 青藏铁路设备维修基本管理模式 |
4.2.1 青藏铁路设备维修基本管理模式 |
4.2.2 青藏线格拉段综合维修管理中心设置原则 |
4.2.3 青藏线格拉段设备维修管理 |
4.3 综合维修“天窗”设置方案及对通过能力的影响 |
4.3.1 综合维修“天窗”的设置 |
4.3.2 综合维修“天窗”设置对通过能力的影响 |
第5章 青藏铁路灾害事故监测系统研究 |
5.1 建立青藏铁路灾害事故监测系统的必要性 |
5.1.1 青藏铁路环境特殊性需要建立灾害事故监测系统 |
5.1.2 青藏铁路运输组织特殊性需要建立灾害事故监测系统 |
5.2 建立青藏铁路灾害事故监测系统的技术可行性 |
5.3 青藏铁路灾害事故监测系统规划设计主要原则 |
5.4 青藏铁路灾害事故监测系统目标分析 |
5.5 青藏铁路灾害事故监测系统功能特征分析 |
5.6 青藏铁路灾害事故监测系统框架结构分析 |
5.6.1 青藏铁路灾害事故监测系统的结构特点分析 |
5.6.2 青藏铁路灾害事故监测系统组成 |
5.6.3 青藏铁路灾害事故监测系统模块分析 |
5.7 青藏铁路灾害事故监测系统安全信息研究 |
5.7.1 青藏铁路灾害事故监测系统安全信息数据流 |
5.7.2 青藏铁路灾害事故监测系统安全信息处理模式 |
5.7.3 青藏铁路灾害事故监测系统共用信息平台设计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的实施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运用“一级报警”信息跟踪处理系统确保行车安全[J]. 连宇飞. 上海铁道科技, 2006(03)
- [2]建立铁路行车设备安全隐患指数体系的构想[J]. 王海新. 上海铁道科技, 2006(01)
- [3]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施[A]. 黎国清. 中国铁道学会——2004年度学术活动优秀论文评奖论文集, 2005
- [4]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网络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研究[A]. 刘春煌,桑苑秋,蒋荟. 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 2005
- [5]繁忙干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研究[J]. 课题组. 上海铁道科技, 2005(02)
- [6]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施[A]. 黎国清. 快速提升铁路建设与装备现代化技术促进铁路跨越式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第九分会场论文集, 2004
- [7]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项目开发转化实践[J]. 丁莉萍. 上海铁道科技, 2004(04)
- [8]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施[A]. 黎国清. 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
- [9]青藏铁路运输组织及灾害事故监测系统研究[D]. 赵楠. 西南交通大学, 2004(04)
- [10]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的实施与思考[J]. 宋仪龄,史柏生,杨德江. 上海铁道科技,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