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养猪技术

分阶段养猪技术

一、生猪分阶段饲养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林叙彬,陈永志,陈汉清,杨惠永,叶雪辉,王莹[1](2021)在《广东省生猪全程机械化养殖主要模式概述》文中指出本文从技术路线、关键环节技术要点和机具配置参考方案等方面论述了广东省生猪全程机械化养殖的主要模式,列举了3个生猪养殖典型案例供各地生猪全程机械化养殖企业参考和借鉴,以期能促进广东省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发展。

万科[2](2020)在《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氨基酸在组织器官尤其是门静脉回流组织中的广泛代谢是造成猪氮排放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鉴于此,寻找氨基酸氧化代谢燃料替代物成为降低猪氮排放的重要措施。葡萄糖是生物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供能物质,本研究在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葡萄糖,旨在研究这一营养调控措施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为进一步改进低蛋白质饲粮、减少氮排放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部分:研究内容一:生长性能。选取48头健康状态良好、体重为27±0.4kg的(杜×长×大)生长育肥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头;试验期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饲喂28天。第一阶段试验饲粮分别为:18%CP组(对照组)、13.5%CP组、13.5%CP+1.8%葡萄糖(Glucose,GLUC)组;第二阶段试验饲粮分别为:16.5%CP(对照组)、12.5%CP、12.5%CP+1.8%GLUC;第三阶段试验饲粮分别为:15%CP(对照组)、11.5%CP、11.5%CP+1.8%GLUC。试验期结束,测定猪体尺、生长性能、器官指数。结果表明:(1)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GLUC能显着降低蛋白日平均摄入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GLUC后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无显着差异(P﹥0.05)。研究内容二:肉品质。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6头健康猪采集前腔静脉血测定血液生化指标。采血后的猪用于屠宰,测定胴体性状、肉品质、背最长肌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GLUC能明显降低血浆尿素氮的含量(P﹤0.05);(2)改变肉品质,降低肌肉的含水量(P﹤0.05)、显着性降低肌肉剪切力(P﹤0.05);(3)对胴体性状不产生显着的影响(P﹥0.05);(4)对肌肉的氨基酸组成无显着的影响(P﹥0.05);显着降低不饱和脂肪酸C17:0、C20:1、C 20:2、C22:6n3的含量(P﹤0.05),显着降低饱和脂肪酸C17:0的含量(P﹤0.05),显着的提高饱和脂肪酸C18:0的含量(P﹤0.05),降低蛋白质水平与对照组相比饱和脂肪酸C18:0的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研究内容三:肠道微生物。将采集的前腔静脉血用于测定血浆免疫指标,每头猪无菌采集结肠食糜和回肠组织,用于测定微生物多样性与肠组织形态观察。结果表明:(1)低蛋白添加葡萄糖能提高生长育肥猪血浆中免疫球蛋白IgG的含量(P﹤0.05);(2)在科水平上红蝽菌科(Coriobacteriales)微生物显着性增加(P﹤0.05),其余水平无显着影响(P﹥0.05);(3)对回肠组织形态无显着影响(P﹥0.05)。综上所述,低蛋白质饲粮添加葡萄糖具有提高猪生长性能的趋势;增加血浆中免疫球蛋白IgG的含量;对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没有明显影响。

黄玉叶[3](2020)在《武隆区生猪养殖业绿色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猪养殖业作为人民肉食产品的主要供应来源,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随着环境恶化和资源紧缩,生猪养殖业受生态系统破坏性的影响在日趋显着,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日前,以立体循环养殖为代表的生猪养殖企业积极创新养殖模式,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提高生猪生产效率,保证生猪产品质量,绿色发展的养殖模式成为养殖场的首要选择。武隆区自然资源富饶,生态优渥,农牧资源丰富,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为生猪养殖业的绿色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现实环境与政策机遇双驱动下,武隆区积极探索生猪养殖转型发展。鉴于此,本研究对武隆区生猪养殖业绿色发展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本研究首先对绿色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国内外生猪绿色养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回顾,明晰了绿色发展相关理论概念及内涵,追踪了有关生猪绿色养殖技术、养殖模式、养殖环境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其次,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统计分析法,通过对武隆区生猪养殖场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对乡镇畜牧中心从业人员进行访谈,相关部门的内部资料与文件,厘清武隆区生猪养殖业绿色发展现状,并通过重庆市金博农业有限公司案例研究,对生猪绿色养殖模式进行综合效益测算。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剖析武隆区生猪养殖业绿色发展制约及成因,提出促进武隆区生猪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1)多渠道强化绿色发展理念;(2)区域化布局生猪养殖模式;(3)促进生猪产业链多元投资;(4)提升生猪绿色养殖技术;(5)提高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6)加大生猪绿色养殖政策扶持。

晏诗宇[4](2019)在《生物资产会计计量模式问题研究 ——以安佑生物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是立国之本。近年来,我国大力扶持农业企业的发展,积极促进农业企业产业转型升级。随着政策的扶持与经济的发展,农业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物资产是农业企业生产经营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更需要对生物资产的计量加以管理与规范。此外,我国对于生物资产的计量逐渐从原来的历史成本为主的模式向公允价值模式转变。但由于我国部分生物资产市场还不够完善,相关计量的实务研究较少,对于模式的选择与应用至今未有定论。目前大部分学者对于生物资产的计量提倡采用分阶段的混合计量模式,但对于如何应用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关于生物资产分类及计量的文献研究情况,总结了近几年来研究领域对于计量模式的分析及相关理论研究,并对生物资产的概念及理论基础进行阐述,为后续混合计量模式的运用奠定研究与理论基础。随后,结合安佑生物现行计量模式情况,对现有计量模式的问题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分别为生物资产划分标准差异问题、后备猪自然特性问题,生猪生长期真实价值反映问题及种猪成熟期收入费用匹配问题。对于生物资产现有计量模式下的各生长阶段出现的问题,本文结合安佑生物案例,提出了分阶段混合会计计量模式的应用。从生物资产不同阶段的特性方面考虑,配合不同的计量模式,保证生物资产计量的合理性。根据安佑生物生猪养殖的生长周期划分,对后备猪、生长阶段的生猪及成熟期的种猪为别提出了“历史成本+自然增值”模式、可变现净值模式及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模式以适应各阶段的生猪自然特性与相关收益,以解决安佑生物现有计量模式各阶段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于实施分阶段混合计量模式的保障措施,促使企业在完善会计计量模式的同时,加快企业会计计量体系健全及准则完善,从而为生物资产混合计量模式的广泛应用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阮冬燕[5](2018)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农户生猪散养的历程、动因与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后,生猪散养作为中国成千上万小农户的传统家庭副业,在保障猪肉供给、提供就业、增加收入乃至应对生存风险冲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小农户生猪散养为主力军,中国畜牧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直至20世纪90年,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中国小农户生猪散养开始发生变化,其中最突出的现象就是大量农户逐渐退出生猪散养。小农户大量退出生猪散养为专业化和规模化养殖腾出空间,推动生猪产业现代化;生猪养殖业已经完成从小农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转变。然而,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当前中国仍是小农经营为主的国家。2018年中央1号文件肯定了小农户及小农户维持生计的传统生产方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是中国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生产的主体。面对与种植业截然不同的生产方式,生猪散养的这种变化是否违背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发展大政方针?是否该保护和维持小农户生猪散养?如何看待小农户生猪散养的变迁,其趋势如何,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回答这些问题对我们把握生猪养殖业未来发展,科学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已有少量的研究认识到上述问题的重要性,它们对中国小农户生猪散养的变迁进行分析后发现小农户生猪散养随经济增长呈现一种“先扩张后退出”的现象,并基于这一特征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探讨这两个阶段小农户生猪散养变迁的原因。然而,本文认为现有研究仅从特定时期或特定阶段小农户生猪散养行为进行解释,过于零散;现有关于1978-1995年间小农户生猪散养“此消彼长”原因的研究值得商榷;1990年代中期作为小农户生猪散养的临界点具有特殊性,应该作为单独的一个阶段阶段进行分析和讨论;从价格波动、机会成本、生存风险等多角度解释小农户生猪散养变迁的影响因素相互割裂,应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另外,现有研究还缺乏对中国小农户生猪散养未来走向的判断。鉴于此,本文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农户生猪散养变迁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分别进行系统分析和描述;其次提出生计功能、生计突破和生计依赖等概念,构建了中国小农户生猪散养强化或退出这一生计活动演化的分析框架;随后基于新构建的特定分析框架探讨小农户生猪散养变迁的驱动力;最后根据不同地区小农户生猪散养退出速率来预测小农户生猪散养变迁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小农户生猪散养变迁的历程后发现其变迁特征符合发展中国家小农户畜禽散养与经济增长之间“倒U型”关系的这一普遍规律,但具有特殊的阶段性特征。因此,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农户散养生猪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1978-1995年,小农户生猪散养地区间“此消彼长”;1996-2000年,小农户生猪散养开始全面退出;2001以来,小农户生猪散养在全国范围内加速退出。此外,小农户生猪散养的功能讨论也发现不同阶段的小农户生猪散养的生计功能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异质性。进一步利用宏微观数据,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各个阶段小农户生猪散养变迁的动力展开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后发现:1978-1995年,劳动力市场发育和粮食增产是此期间小农户生猪散养地区间“此消彼长”的重要原因。劳动力市场开放和非农就业相互交织,弱化或替代东部地区小农户生猪散养的生计功能,驱动小农户形成生计突破并退出生猪散养;生猪市场开放、劳动力市场发育迟缓、生猪价格上涨、粮食大幅度增产和农业就业相互交织,触发和增强中西部地区小农户强化生猪散养的动机和可行能力。1996-2000年,生猪价格波动以及生猪养殖物质成本上涨共同压缩生猪散养利润空间和非农就业机会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是1990年代中后期中西部地区小农户开始退出生猪散养的主要原因,生计背景因素中的劳动力市场开放、生猪价格波动、粮食价格上涨和升级策略因素中的非农就业相互交织,弱化了生猪散养的收入多样化功能,驱动中西部地区部分小农户开始退出生猪散养的主要原因。2001年以来,以不同生计功能为主要目标的小农户退出的驱动因素不同。有利的地理和交通条件、户主低龄化、耕地资源短缺和非农就业等因素是收入多样性小农户退出的主因;交通条件、非农务工、非农经营和总收入的增长引起的消费偏好改变是自给型农户退出的主因;生存风险显着降低是风险防范型小农户退出的主因。此外,针对前人认为生猪价格波动对散养户退出起到加速作用的观点,本文结合宏微观数据检验后发现价格波动并未对中国小农户退出生猪散养的速度造成显着的推动作用,而造成此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小农户生猪散养的市场参与程度相当低下。最后运用宏微观数据对未来中国和生猪主产省份生猪散养户占比的变化趋势测算发现,到2030年中国绝大部分小农户将完全放弃生猪散养,但不同地区小农户退出生猪散养的速率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以湖北省为例探讨特定类型小农户生猪散养的持久性发现,山区小农户由于其特殊的地形条件导致的经济发展水平缓慢、消费习惯依赖性强、交通条件不变、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维续生猪散养。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研究以时间轴系统性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农户生猪散养变迁的过程、动力和趋势。而现有研究实际上各自对不同阶段小农户生猪散养进行研究,缺乏在一个长时间跨度内对小农户生猪散养行为变迁进行动态和系统性研究。第二,本研究基于经典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建立以特定生计活动为中心的局部生计系统,提出生计功能、生计依赖和生计突破等概念,构建小农户生猪散养变迁的分析框架。这一局部分析框架是对经典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改进和拓展。这一分析框架可将已有研究小农户强化、维持或退出生猪散养的动因分析囊括进来,为今后研究小农户其他生计活动变迁提供了一个较系统、全面的分析框架。第三,本文在新的分析框架下结合宏微观数据,对各阶段小农户生猪散养特征的形成原因进行更加合理和全面的解释,弥补现有文献不足。研究发现:第一阶段,结合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基本事实,指出现有关于小农户生猪散养地区间“此消彼长”动因研究的不足,提出粮食增产促进中西部小农户强化生猪散养的新解释;第二阶段,生猪价格波动和生产成本的上升压缩生猪养殖的利润空间,多因素相互交织才是中西部小农户开始退出生猪散养的主要原因;第三阶段,价格波动并没有对中国小农户退出生猪散养的速度造成显着的推动作用。当然,囿于数据可获得性和数据结构特征,本文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由于缺乏改革开放以前小农户生猪散养相关数据指标,本研究无法将研究时间段扩展至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更无法进一步延伸至近代和古代历史时期。因此,本研究考察的时间范围仅为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的发展历程。第二,由于数据可获得性,本文对1990年代中后期中西部地区小农户开始退出生猪散养的驱动因素的分析,仅使用了宏观分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而缺少微观小农户调查数据的运用。宏观数据表明,1996年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大幅度缩水,意味着大量小农户退出了生猪散养,然而我们可得到的国家统计局湖北省农调队的数据缺少了 1995年和1996年的农户调查数据,不能从微观角度考察价格波动对小农户生猪养殖决策的影响。第三,由于数据结构特征,本文使用2005和2010年以及2013和2015年的数据构造散养户退出的截面数据考察诸多因素对小农户退出生猪散养的影响,无法考察价格波动这一动态特征,微观调查数据中也无法考察价格波动对新世纪以来小农户退出生猪散养的影响。只能借助宏观统计数据对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行补充分析。

梁桂超,张利,郑业鲁,王众,程怡秋,黄如渠[6](2018)在《基于权属视角生猪养殖企业养殖模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对生猪养殖模式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产业组织创新、生产成本、产业链利益等角度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而基于权属视角对生猪养殖模式进行分析,目前较为缺乏。因此本文将以公开资料、数据和实地调研等为依据,在养殖环节合作模式多元化的背景下,通过案例分析方法重点对生猪养殖企业养殖模式中的养殖用地权属、生猪所有权及结算控制权等机制问题进行简析。

刘定发[7](2017)在《供港猪场安全清洁生产与生态循环模式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以多个供港猪场为对象,通过前期研究,在已有单项新成果、新技术的基础上,以“调查与资料查阅-试验研究-技术集成—工程示范—技术推广”为主线,系统地对供港猪场安全清洁生产与生态循环模式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论文通过对国内供港澳活猪饲养场开展各种调查和实地调研,摸清供港澳活猪饲养场类型、数量、出栏情况、清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等,总结供港澳活猪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成绩及其问题。本课题按“传统养猪模式”和“标准化生态循环养猪模式”对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归类,进行统计整理、分析,以找出两种不同生产模式下的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的差异,为公司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课题在猪场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面进了深入研究,针对规模化养猪废水氮磷含量高、固液混杂、有机质高、碳氮比失调等特点,以已有的单项新成果、新技术为基础,以技术突破-工艺组合—参数优化—工程应用为主线,重点突破催化剂负载、淀粉基絮凝剂强化絮凝等缺口技术,并将突破成果与设备进行试验组合、筛选设计等环节的联合攻关,使之配套;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性试验并完善工艺参数,形成规模化养猪废水处理回用的能源生态型成套技术。开展猪-沼-茶(果)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研究,发酵后的沼液用作有机肥,通过补充相关营养元素后泵提升到生态园高处的沼液暂存池,然后通过喷滴灌系统进入茶园或其它作物种植区。连续12个月,每月取同一区域内施用有机肥的土壤样品,检测其中的总氮、总磷和钾的含量以及pH值,评价有机肥对土壤元素平衡的作用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茶(果)”相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既可生产大量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料,还可实现污水零排放。通过生态园区内规模猪场的场址选择、全封闭猪舍和双层玻璃棉墙体设计,采用垂直通风模式进行舍内环境自动控制,制定饲料配方、雨污分流和干湿分离降低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通过采用密闭管道输送有机营养液体肥料并采用微喷灌方式精准施肥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有机营养液体肥料的浪费量,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分作物设计配方补充微量元素,避免使用作物不需要的元素而对环境造成污染,有效解决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规模猪场的关键共性问题。通过上述技术集成,进行示范工程建设。示范工程大力推动现代化养殖和规模化经营,完善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利用技术和资金优势实行“养猪-沼气-养鱼-种茶-种果蔬-种名贵林木”的立体农业经营模式,形成了以养猪为主,利用沼渣和沼液作为有机肥,配套养鱼、制茶、果蔬生产和名贵木材种植的生态循环农业。论文还对推广情况进行了总结,通过课题研究,形成规模化生态猪场的技术规程和标准化生产模式,实现生猪的质量安全控制,提升规模化生猪养殖的技术水平,达到引领养殖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目的。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或创新:1、国内供港猪场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也存在的许多不足,必须采取措施弥补不足,本论文也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2、供港猪场一定要走标准化生态循环养猪模式之路,“安全、绿色、环保”的生态养猪是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3、本论文通过实验利用氢氧化钠对淀粉中的多羟基进行苛化改性,制得淀粉基复合絮凝剂,这在技术有一定创新。4、本论文通过实验制备得到集污染物吸附与催化消毒功能于一体的催化剂,该催化剂不含氯,不会产生有机氯化物等致癌物,这在技术上有一定创新。5、构建了以厌氧发酵为核心的资源化利用工艺,形成“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和能量生态链。6、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茶(果)”相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既可生产大量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料,还可实现污水零排放。7、示范工程的建设是通过猪场科学选择和合理布局、全封闭猪舍和双层玻璃棉墙体设计、测土配方等相关技术,有效解决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规模猪场的关键共性问题。

于国安[8](2017)在《年出栏十万头商品肉猪养殖基地的规划设计及成本效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养猪生产大国,养猪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养猪生产水平仍然较低,集约化程度不高,中小养殖场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近年来,为了提高养猪业的生产水平,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各地均出台了相关的促进产业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等政策,使我国养猪业正在从传统的、落后的生产模式向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养殖模式转变,其中,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繁殖技术的提高,饲料与营养科学技术的进步,先进的工艺和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疫病诊断和综合防控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智能化的设施设备的利用,为加速这一发展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广东某集团公司为了提升集团养猪业在产业内的竞争力,拟计划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建设一个年出栏10万头商品肉猪的大型养殖基地,以加快集团内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标准化、现代化、智能化的健康养殖模式,做到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最终达到“工艺先进、管理高效、健康安全、生态环保”的建设目标。本设计方案即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旨在为大型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的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建设提供参考。项目按畜牧场建设规划选址要求进行现场调查,最终选址于肇庆市怀集县中洲镇冷坑村,场址处于怀集县西北方向,距离怀集市区35公里,距离二广高速5公里,以丘陵为主,西北高东南低,总占地面积约5000亩,其中用于基地建设用地1800亩,鱼塘湿地500亩,经济果林2700亩。基地内水源充足,已有深水机井25眼,单眼最大出水量约300L/d。项目水电路方便通电便利,达到规划要求。养殖基地设计规模为年出栏三元杂瘦肉型商品肉猪10万头,存栏母猪5000头,公猪100头。按照种养结合、环境友好、分段饲养、健康安全等现代养殖理念进行设计,具体方案和经济效益测算如下:(1)在工艺流程与规划布局方面:按照两点式的工艺流程把生产区分为种猪区和保育育肥区。根据地形和主导风向把生产区、生产辅助区和生活区布局在互不干扰的区域。(2)在养殖工艺和设施设备选择方面:选择全进全出、雨污分离等工艺系统,选择横向通风与垂直通风相结合的环控系统,选择V型挂粪、液泡粪等粪污处理系统。全基地利用自动控制和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生产运转。并选择如格式塔智能喂料器、产房母猪降温版、比例加药器、中央智能热水冲洗系统等先进设备进行配套。(3)在工艺参数与栏舍设计方面:按照确定的饲养规模、合理的生产效率计算出合理的存栏量,确保满足生产的栏位需求而不空置栏舍。结合实际,精确设计各阶段猪舍建造的参数,满足不同阶段的生猪生产需要。(4)在品种选择和技术方案方面:根据市场需求,选择身体高长胴体瘦肉率高的新美系品种,提高出栏猪的猪肉品种;严格按照科学的喂养程序和疫苗程序,降低疾病的发生,确保猪群在健康的环境下生长。(5)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项目总投资25764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6269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11149万元、其它费用1846万元,生物性资产及流动资金投资6500万元。满负荷生产经营后,年产绿色健康商品猪12.1万头,年均销售收入19965万,项目税后内部收益为3993万,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5.5%年,投资回报稳定。总之,本研究项目不对环保造成压力,能够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壮大、对广东省和肇庆市特色农业经济启动与腾飞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必要性。

周景月[9](2017)在《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畜禽养殖环境影响分析》文中指出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居民对肉、蛋、奶的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畜牧业在满足人民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活跃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影响问题。国内外学者针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及其环境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于科学推进规模化畜牧业清洁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同时也分布着散户养殖、养殖园区等方式,其养殖规模、功能区划分、粪便处理方式等与规模化有着明显的不同,其对资源及环境带来的影响较规模化养殖也存在较大差别。本研究通过系统归纳国内外畜禽养殖及其环境影响领域的研究进展,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分别以1kg猪肉、牛肉、牛奶、鸡肉、鸡蛋为功能单位,将畜禽生产生命周期分为:饲料作物种植阶段、饲料加工阶段、饲养阶段、粪便处理阶段、屠宰阶段、运输阶段共6个阶段。重点针对全球变暖、酸化、水体富营养化、光化学氧化物形成4类环境影响,对规模化、养殖小区、散户三种饲养方式生产的畜禽产品进行了全生命周期的物质流、能量流输入输出参数实地收集和生命周期清单的构建,并通过建立特征化、标准化及加权评估过程,开展了上述三种畜禽饲养方式其各自的环境影响及横向对比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畜禽、不同饲养方式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将本研究的计算结果,与基于SimaPro软件CML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两者在清单构建及不同类型环境影响上的异同。基于不同方式畜禽生产的生命周期评价结果,为我国畜产品的清洁生产、相应畜牧业环保政策的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主要有以下结论:(1)5种畜禽中,肉牛的4类环境影响类型特征值最高,主要与肉牛的饲料消耗量大、饲养周期短、具有反刍特性等有关,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有关规程操作、严禁使用禁用药物、控制激素使用量是降低肉牛环境影响的合理措施。(2)对2013年全国猪肉的环境影响负荷进行核算,规模化、养殖小区、散户3种饲养方式下生猪的环境影响负荷分别为175.36×108、131.87×108、140.99×108,规模化生猪养殖的环境影响负荷最大,规模化养殖生产的猪肉数量多,相同条件下,规模化养殖的环境影响负荷较大,在经济条件允许范围内开展规模化生猪养殖的清洁生产及节能减排意义重大。(3)畜禽生产6个阶段环境影响贡献大小依次为:饲料作物种植阶段>粪便处理阶段>畜禽饲养阶段>饲料加工阶段>运输阶段>屠宰阶段;根据对畜禽生产的分析及环境影响的成因,“种养结合”是降低畜禽生产环境影响的有效方式。(4)本研究的生猪生产全球变暖影响潜值,较SimaPro软件计算结果分别高1.66、1.99、1.06 kgGWP,其所涉及的煤、电、化肥的污染排放及温室气体全球变暖当量系数均不同于我国,导致了两者计算环境影响时产生的差异。因此,做好本土化系数校正工作,加快建立与完善本土化生命周期数据库以及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损害分析方法具有实际意义。

王丹[10](2017)在《中国生猪生产布局的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生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大国,生猪产业发展迅速,受到政府、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生猪发展条件有所差异,随着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生猪生产布局也相应发生变动。掌握生猪生产布局的区域演变规律,把握布局变动的影响因素,才能合理利用和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不断优化生猪产业的区域布局,提高国内生猪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对稳定生猪市场、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优势均具有现实意义。论文首先概括归纳中国生猪产业的发展情况,表明生猪生产的刚性上升趋势,并根据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PLI指数的总体变动趋势将中国生猪生产布局的变动划分为四个阶段,对每个阶段中国主要省(市、区)的生猪产业布局变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对比性分析。其次,在测算资源禀赋系数和综合优势指数的基础上,从资源禀赋、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的角度分析中国各省级单位比较优势的变动情况,判断生猪生产布局的变动是否与比较优势的变动具有一致性。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把影响中国生猪生产布局变动的因素分为供给型因素和需求型因素,并根据前文所划分阶段实证分析影响因素在不同阶段是否发挥作用和作用的显着性。上述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第一,1980-2014年中国生猪生产布局的变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整体上呈现出逐渐从南方地区向北方地区转移,并且中部地区逐步取代东部地区的趋势。其中四川、湖南等地生猪发展趋势良好;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地区在21世纪之前的发展速度较快,进入21世纪后在生猪产业布局中的地位也在稳步提升;江苏、浙江等东南部主要省市的生猪出栏数占全国总出栏量的比重在经历了初始阶段的急速下降后,近年来下降趋势有所减缓;东北地区近几年在整个生猪生产布局中的地位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新疆、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发展基础较差。在集中度方面,中国生猪生产布局较为分散且向进一步分散的方向发展。第二,中国生猪生产布局和变动情况基本符合比较优势原理。第三,不同阶段影响生猪生产布局变动的因素有所不同,1995-2003年,生猪生产区域布局主要受饲料资源禀赋、耕地面积等供给型因素的影响,2004-2014年,水资源和非农就业机会也开始发挥对生猪生产布局的影响,人口数量和收入水平所反映出来的市场需求因素则对生猪生产布局的变动带来非常显着的影响。最后,论文对于生猪产业的合理布局提出政策建议,对合理配置各地区优势资源,推动中国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二、生猪分阶段饲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猪分阶段饲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广东省生猪全程机械化养殖主要模式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适合广东省的生猪全程机械化养殖模式概述
    1.1 技术路线
    1.2 关键环节技术要点
        1.2.1 自动化饲喂
        1.2.2 自动化清粪
        1.2.3 自动化环境控制
        1.2.4 生物安全防控
    1.3 机具配置参考方案
    1.4 应用注意提示
    1.5 适用区域
2 典型案例
3 结语

(2)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国内养猪业的现状
        1.1 养殖规模与当前养猪形势
        1.2 我国养猪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2.1 养殖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
        1.2.2 饲料蛋白质资源的严重短缺
        1.2.3 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现状
    2 饲粮蛋白质氨基酸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饲料蛋白质在胃肠道内的消化吸收
        2.2 氨基酸在肠道内的代谢
        2.3 氨基酸在肝脏中的代谢
    3 低蛋白质饲粮技术在养猪业的应用
        3.1 低蛋白质饲粮技术在我国养猪业中的重要地位
        3.2 低蛋白质饲粮对猪生产性能及胴体性状的影响
        3.3 低蛋白质饲粮对生长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
    4 低蛋白质饲料的瓶颈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5 葡萄糖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地位
第二部分 引言
第三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低蛋白质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饲粮组成
        1.2 动物饲养管理和实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1 生长性能的测定
        1.4.2 器官指数的测定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及体尺的影响
        2.2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器官指数的影响
        3 讨论
        3.1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及体尺的影响
        3.2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器官重量及器官指数的影响
        4 小结
    第二章 低蛋白质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猪饲养管理及日料配方
        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1.4 指标测定与分析方法
        1.4.1 血液指标的测定
        1.4.2 肌肉氨基酸组成的测定
        1.4.3 肌肉氨基酸组成的测定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胴体性状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2.2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2.3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2.4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3 讨论
        3.1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3.2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胴体性状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3.3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3.4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低蛋白质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肠道微生物区系及肠道形态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猪饲养管理及日料配方
        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1.4 生物信息分析与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免疫指标的影响
        2.2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肠道菌群OTU丰度及多样性分析
        2.3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结肠微生物Alpha多样性的影响
        2.4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结肠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2.4.1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结肠微生物门水平组成的影响
        2.4.2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结肠微生物科水平组成的影响
        2.4.3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结肠微生物属水平组成的影响
        2.5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结肠微生物Beta多样性的影响
        2.6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回肠肠道形态的影响
        3 讨论
        3.1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肠血浆免疫球蛋影响
        3.2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肠道菌群OTU丰度及多样性分析
        3.3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结肠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3.4 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回肠肠道形态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部分 结论、创新点与待解决的问题
    1 结论
    2 创新点
    3 待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武隆区生猪养殖业绿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猪养殖在畜牧业中地位日益凸显
        1.1.2 环境趋紧逼迫生猪养殖转型升级
        1.1.3 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催生绿色消费
        1.1.4 武隆区优渥生态奠定绿色养殖基础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价值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价值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5.3 数据来源
2 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
    2.1 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循环经济发展理论
    2.2 绿色发展相关概念阐释
        2.2.1 绿色发展
        2.2.2 创新发展
        2.2.3 农业绿色发展
        2.2.4 畜牧业绿色发展
        2.2.5 绿色猪肉
    2.3 生猪绿色养殖研究梳理
        2.3.1 生猪绿色养殖技术
        2.3.2 生猪绿色养殖模式
        2.3.3 生猪绿色养殖环境
    2.4 生猪养殖成本
    2.5 生猪养殖流程
3 武隆区生猪绿色养殖发展分析
    3.1 武隆区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
        3.1.1 武隆区畜牧业发展概况
        3.1.2 武隆区生猪养殖业发展概况
        3.1.3 武隆区生猪繁殖模式
    3.2 武隆区生猪绿色养殖发展现状
        3.2.1 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持续扩大
        3.2.2 生猪绿色品牌初步形成
        3.2.3 粪污处理设备全方位升级
    3.3 武隆区生猪养殖业绿色发展模式
    3.4 武隆区生猪养殖户绿色养殖认识
        3.4.1 数据收集
        3.4.2 绿色养殖认知分析
    3.5 武隆区生猪养殖户绿色养殖技术
        3.5.1 程序化免疫技术
        3.5.2 健康引种管理技术
        3.5.3 特色绿化饲养布局
        3.5.4 六段饲养工艺技术
    3.6 武隆区生猪绿色养殖效益分析
        3.6.1 经济效益
        3.6.2 生态效益
        3.6.3 社会效益
4 武隆区生猪养殖业绿色发展问题与经验分析
    4.1 武隆区生猪养殖业绿色发展问题分析
        4.1.1 绿色发展意识淡薄
        4.1.2 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低
        4.1.3 绿色养殖模式组织化低
        4.1.4 种养循环发展不通畅
    4.2 武隆区生猪养殖业绿色发展问题成因
        4.2.1 绿色养殖宣传乏力
        4.2.2 绿色养殖资金缺位
        4.2.3 布局规划机制缺漏
    4.3 武隆区生猪养殖业绿色发展经验初探
        4.3.1 科学制定养殖政策
        4.3.2 积极创新养殖模式
        4.3.3 合理控制养殖规模
5 促进武隆区生猪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对策研究
    5.1 多渠道强化绿色发展理念
        5.1.1 拓宽绿色宣传渠道
        5.1.2 践行生猪环境友好发展
    5.2 区域化布局生猪养殖模式
        5.2.1 种养结合循环养殖模式
        5.2.2 “三化”绿色养殖模式
    5.3 促进生猪产业链多元投资
        5.3.1 生猪养殖+电商交易
        5.3.2 生猪养殖+饲料生产
        5.3.3 生猪养殖+观光旅游
    5.4 提升生猪绿色养殖技术
        5.4.1 加快科技平台搭建
        5.4.2 规范药剂使用标准
        5.4.3 强化疫病防控措施
        5.4.4 严格执行无害处理
    5.5 提高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
        5.5.1 提升养殖场资源化利用率
        5.5.2 建立区域性粪污处理中心
        5.5.3 持续推广养殖场沼气工程
    5.6 加大生猪绿色养殖政策扶持
        5.6.1 强化中小型规模场建设投入
        5.6.2 加大生猪绿色养殖金融支持
        5.6.3 保障生猪绿色养殖用地规模
        5.6.4 提高生猪绿色养殖保险力度
6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生物资产会计计量模式问题研究 ——以安佑生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生物资产分类研究
        1.2.2 生物资产计量模式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框架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生物资产及其划分标准
        2.1.2 生物资产计量模式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收益理论
        2.2.2 资产未来经济利益观
3 安佑生物案例介绍
    3.1 公司概况
        3.1.1 业务构成
        3.1.2 业务经营模式
    3.2 安佑生物生物资产计量模式
        3.2.1 安佑生物生物资产划分
        3.2.2 成长期生猪——产房仔猪及保育猪
        3.2.3 成熟期生猪——育肥猪
        3.2.4 后备猪
        3.2.5 成熟期种猪
4 安佑生物生物资产现有计量模式各阶段问题分析
    4.1 生物资产划分标准差异大
    4.2 后备猪生长期自然增值特性易忽略
    4.3 生猪生长期真实价值难反映
    4.4 种猪未来收益与费用不匹配
5 分阶段混合计量模式在安佑生物的应用
    5.1 生猪资产划分
    5.2 后备猪生长期采用历史成本加自然增值模式
    5.3 生猪生长期采用可变现净值模式
    5.4 种猪成熟期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模式
6 分阶段混合会计计量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规范企业生物资产划分方法
    6.2 健全生物资产计量体系
        6.2.1 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6.2.2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6.2.3 优化生物资产收入成本核算
    6.3 完善会计准则与市场机制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农户生猪散养的历程、动因与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发达国家农场结构变化相关研究
        二、发展中国家(地区)小农户畜禽散养变迁的研究
        三、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研究
        四、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数据来源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点和研究局限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研究局限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关键概念界定
        一、小农户
        二、生猪散养
        三、小农户散养生猪变迁
        四、小农户生计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农户行为理论
        二、机会成本理论
        三、可持续生计理论
        四、事件史分析理论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分析框架
第二章 小农户生猪散养历程及生计功能变迁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小农户畜禽散养变迁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小农户生猪散养变迁阶段划分
        一、1978-1995年小农户生猪散养地区间“此消彼长”
        二、1996-2000年中西部地区小农户开始退出生猪散养
        三、2001年以来全国小农户加速退出生猪散养
    第三节 小农户生猪散养的生计功能变迁
        一、1978-1995年的生计功能
        二、1996年代中期以来的生计功能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农户生猪散养地区间“此消彼长”的动因分析(1978-1995年)
    第一节 理论分析
        一、东部地区小农户退出的理论解释
        二、中西部地区小农户强化的理论解释
    第二节 东部地区小农户退出的动因实证
        一、基于1988年CHIP分县截面数据的检验
        二、基于1988年CHIP农户调查数据的检验
    第三节 中西部地区小农户强化的动因实证
        一、生猪价格上涨对小农户强化生猪影响的检验
        二、粮食增产对小农户强化生猪散养影响的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农户生猪散养开始全面退出的动因分析(1996-2000年)
    第一节 理论分析
        一、现有文献的解释
        二、本文的解释
        三、研究推论
    第二节 小农户退出生猪散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和数据
        二、回归估计
        三、农户退出生猪散养各因素贡献率计算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小农户生猪散养加速全面退出的动因分析(2001年至今)
    第一节 理论分析
    第二节 价格以外相关因素对小农户退出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农户类型划分及其退出状况
        二、应用微观调查数据的计量分析
    第三节 价格波动对小农户退出生猪散养的影响
        一、小农户生猪散养市场参与情况
        二、计量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小农户生猪散养的趋势预测
    第一节 中国生猪散养户占比变化趋势预测
    第二节 特定类型小农户生猪散养的持久性
        一、不同地形区小农户退出生猪散养时空差异
        二、地形条件对小农户退出生猪散养的作用机理
        三、地形条件对小农户退出生猪散养作用机制的实证检验
        四、地形条件对小农户退出生猪散养影响的实证检验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中国生猪散养与经济增长符合“倒U型”规律
        二、绝大多数小农户退出生猪散养是历史必然
        三、小农户生猪散养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动因各不相同
        四、小农户生猪散养退出速率受地形条件影响较大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以规模化养殖为核心保障城乡居民猪肉供给
        二、建立覆盖城乡的猪肉供应系统
        三、分阶段对特定类型小农户的生猪散养进行指导
        四、以食品安全为指导思想,引导山区小农户生猪散养行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6)基于权属视角生猪养殖企业养殖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回顾
三、规模生猪养殖企业的养殖环节模式概况 (1)
    (一) 温氏模式——“公司+农户”
    (二) 广垦畜牧模式——“公司+农场+一体化基地”
    (三) 雏鹰模式——“公司+合作社+分阶段合作农户”
四、权属界定条件下的养殖模式激励机制简析
    (一) 不同生猪养殖模式的权属合作机制分析
        1. 生猪养殖所需用地
        2. 生猪所有权
        3. 生猪结算控制权
五、结语

(7)供港猪场安全清洁生产与生态循环模式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养猪现状与发展预测
        1.1.1 养猪现状分析
        1.1.2 市场发展空间分析
        1.1.3 养猪清洁生产
    1.2 我国猪病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我国猪病现状
        1.2.2 未来猪病防控的趋势
    1.3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研究进展
        1.3.1 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背景
        1.3.2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目的及意义
        1.3.3 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现状
        1.3.4 今后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供港猪场的现状调查研究
    2.1 调查研究方法与内容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传统养猪模式与标准化生态循环养猪模式的对比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数据来源
        3.1.2 饲养管理
        3.1.3 工艺流程
        3.1.4 两种模式划分标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升级基础设施和改善饲养环境
        3.2.2 生产性能指标结果
        3.2.3 财务经济指标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3.1 关于标准化养猪生产
        3.3.2 关于猪舍的通风模式
        3.3.3 关于漏缝板的研究与设计
        3.3.4 关于饲料营养水平
    3.4 结论
第四章 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1.3 检测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淀粉基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机理
        4.2.2 类Fenton法杀菌消毒研究
    4.3 讨论
        4.3.1 技术重点与适用范围
        4.3.2 项目研制淀粉基复合絮凝剂的创新作用
        4.3.3 项目研制类Fenton杀菌消毒法的创新作用
        4.3.4 单项技术与组合工艺与国内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
    4.4 结论
第五章 猪-沼-茶(果)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场地
        5.1.2 粪污处理流程
        5.1.3 种植区几种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及pH值变化
        5.1.4 有机肥的土壤改良效果
        5.1.5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5.2 结果与分析
        5.2.1 pH值变化情况
        5.2.2 理化指标变化情况
        5.2.3 氮、磷、钾的含量变化
        5.2.4 营养元素的平衡
        5.2.5 效益分析
    5.3 讨论
        5.3.1 从养殖源头采取清洁生产是关键
        5.3.2 实施精准供水供肥是生态循环的保证
        5.3.3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是必要的
    5.4 结论
第六章 示范工程建设
    6.1 建设内容与规模
    6.2 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
    6.3 示范工程建成后的效果
        6.3.1 猪舍设计和布局等科学合理
        6.3.2 源头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充分应用
        6.3.3 实现了水和饲料的平衡
        6.3.4 实现了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第七章 实际示范推广情况与推广工作总结
    7.1 推广方案
        7.1.1 推广的内容
        7.1.2 推广项目的技术水平
        7.1.3 推广范围
        7.1.4 推广难易程度及各种经济技术指标
    7.2 示范推广工作的组织管理
        7.2.1 建立良种猪及养猪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开发体系
        7.2.2 制订实施方案,保证推广工作有条不紊
        7.2.3 依靠社会力量,实现推广工作多方合作
        7.2.4 保证资金投入和基础条件建设
        7.2.5 加强横向合作与技术交流
    7.3 推广的措施
        7.3.1 技术示范
        7.3.2 技术培训和技术讲座
        7.3.3 技术服务
        7.3.4 技术交流
    7.4 推广情况与效益测算
        7.4.1 推广情况与经济效益
        7.4.2 社会效益
        7.4.3 生态效益
    7.5 推广工作小结与建议
第八章 论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科技成果与奖励

(8)年出栏十万头商品肉猪养殖基地的规划设计及成本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发展规模化养殖场的必要性
    1.3 中美规模化猪场发展趋势比较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建设年出栏10万头商品猪养殖基地的可行性分析
    2.1 项目的建设背景
    2.2 项目地址建设条件
    2.3 市场分析
3. 总体规划与建设方案
    3.1 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
    3.2 建设规模与内容
    3.3 猪场工艺流程与规划布局
    3.4 技术选择
    3.5 工艺参数与栏舍设计
    3.6 生产技术方案
    3.7 资源配备与解决方案
    3.8 环保控制与解决措施
    3.9 人员架构
4.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4.1 投资估算
    4.2 效益分析
5. 创新与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畜禽养殖环境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畜禽养殖发展概述
        1.2.1 生产能力显着增强
        1.2.2 产业规模化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1.2.3 产业地位稳步提升
    1.3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概述
        1.3.1 对水体的污染
        1.3.2 对农田土壤的污染
        1.3.3 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1.4 生命周期评价涵义
        1.4.1 生命周期评价简介
        1.4.2 LCA的技术方法
        1.4.3 生命周期评价的特征
    1.5 生命周期评价在畜禽养殖领域的研究进展
        1.5.1 国外生命周期评价在畜禽养殖领域的研究进展
        1.5.2 国内生命周期评价在畜禽养殖领域的研究进展
    1.6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意义
    1.7 技术路线
2 畜禽养殖环境影响生命周期评价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2.1 评价目标
    2.2 评价范围的确定
    2.3 饲养方式划分及数据来源
        2.3.1 不同饲养方式的畜禽养殖量
        2.3.2 畜禽产品产量
        2.3.3 本研究数据来源
3 畜禽养殖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清单分析(LCI)
    3.1 饲料作物种植阶段
        3.1.1 化肥生产阶段
        3.1.2 玉米、大豆、小麦种植阶段
        3.1.3 豆粕生产阶段
    3.2 饲料加工阶段
    3.3 畜禽饲养阶段
        3.3.1 生猪饲养阶段
        3.3.2 肉牛饲养阶段
        3.3.3 奶牛饲养阶段
        3.3.4 肉鸡饲养阶段
        3.3.5 蛋鸡饲养阶段
    3.4 粪便处理阶段
    3.5 屠宰阶段
    3.6 运输阶段
    3.7 清单分析结果
        3.7.1 饲料作物种植阶段
        3.7.2 饲料加工阶段的清单分析
        3.7.3 畜禽饲养阶段的清单分析
        3.7.4 粪便处理阶段的清单分析
        3.7.5 屠宰阶段的清单分析
        3.7.6 运输阶段的清单分析
    3.8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结果
4 畜禽养殖的环境影响评价
    4.1 畜禽污染物影响的特征化
        4.1.1 全球变暖影响潜值分析
        4.1.2 酸化影响潜值分析
        4.1.3 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潜值分析
        4.1.4 光化学氧化物形成影响潜值分析
    4.2 畜禽环境影响潜值的标准化
        4.2.1 生猪的标准化数值
        4.2.2 奶牛的标准化数值
    4.3 加权评估
5 畜禽养殖环境影响生命周期评价的结果解释与比较
    5.1 生命周期评价的结果解释
    5.2 本研究结果与SimaPro软件计算结果的比较
        5.2.1 生命周期评价软件SimaPro简介
        5.2.2 选取对象
        5.2.3 评价方法
        5.2.4 三种饲养方式下的生猪养殖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5.2.5 三种养殖方式下的生猪养殖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5.3 SimaPro软件与本研究结果计算结果的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中国生猪生产布局的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生猪产业地位
    1.1.2 猪肉消费情况
1.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文献回顾
2.1 理论基础
    2.1.1 农业区位论
    2.1.2 比较优势理论
    2.1.3 路径依赖理论
2.2 关于中国畜牧业生产布局的相关研究
    2.2.1 关于畜牧业发展阶段的研究
    2.2.2 关于畜牧业区域布局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2.3 关于中国生猪生产布局的相关研究
2.4 文献评述 3 中国生猪生产概况及布局变动的研究
3.1 中国生猪生产概况
3.2 中国生猪生产布局变动的趋势
    3.2.1 生产布局分阶段变化历程
    3.2.2 生产布局集中度的测算和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中国生猪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4.1 基于资源禀赋系数的测算和分析
    4.1.1 资源禀赋系数的计算方法
    4.1.2 生猪生产资源禀赋系数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4.2 基于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测算和分析
    4.2.1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方法
    4.2.2 生猪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中国生猪生产布局演变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5.1 理论分析
5.2 实证分析
    5.2.1 模型设定
    5.2.2 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
    5.2.3 模型估计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生猪分阶段饲养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省生猪全程机械化养殖主要模式概述[J]. 林叙彬,陈永志,陈汉清,杨惠永,叶雪辉,王莹. 现代农业装备, 2021(02)
  • [2]低蛋白饲粮添加葡萄糖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D]. 万科. 西南大学, 2020
  • [3]武隆区生猪养殖业绿色发展研究[D]. 黄玉叶. 西南大学, 2020(01)
  • [4]生物资产会计计量模式问题研究 ——以安佑生物为例[D]. 晏诗宇.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农户生猪散养的历程、动因与趋势[D]. 阮冬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4)
  • [6]基于权属视角生猪养殖企业养殖模式分析[J]. 梁桂超,张利,郑业鲁,王众,程怡秋,黄如渠. 现代经济信息, 2018(03)
  • [7]供港猪场安全清洁生产与生态循环模式关键技术研究[D]. 刘定发.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8]年出栏十万头商品肉猪养殖基地的规划设计及成本效益分析[D]. 于国安.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9]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畜禽养殖环境影响分析[D]. 周景月. 青岛科技大学, 2017(01)
  • [10]中国生猪生产布局的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D]. 王丹. 浙江理工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分阶段养猪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