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胡小舰[1](2015)在《新中国成立后西部建设历史进程及其经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代中国经济文化极其落后,工业布局极不合理,尤其是东西部地区发展严重失衡,极大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根据西部地区的主要特点,不断丰富和发展关于西部建设的战略思想,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深入研究西部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经验启示,对振兴西部地区经济,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依据党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新中国成立后关于西部建设的重要思想和丰富实践加以系统概括,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我国三次西部建设的主要特点与重大成就,总结了我国西部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力求对我国现阶段“一带一路”建设、共筑中国梦有所裨益。本文首先论述了以“一五”计划为中心的西部建设。这一时期以战争与革命为时代背景,我国在接受苏联援助的同时,坚持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优先发展重工业,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旨在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经济建设活动。其次,本文论述了以“三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西部战略后方建设,并与第一次西部建设进行对比分析。这次建设以备战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国家安全为主要目标,以均衡发展为战略指导,以资源导向型为发展模式,加强了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建全了西部地区的工业体系,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获得了显着的国防效益与经济效益。再次,本文论述了以“西部大开发”为核心的西部可持续建设,并与前两次西部建设进行对比分析。这次建设深入贯彻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为目标,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为立足点,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要原则的可持续建设,促进了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也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后本文总结了三次西部建设的经验,得出启示。我国的西部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科学决策,坚持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遵循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强调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培养,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开发。
江世银[2](2006)在《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原则》文中研究指明过去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策更多依靠的是国债、转移支付、国家财政投资等财政政策并辅之以货币政策,这种倾斜和优惠政策的最初效应是明显的。继续或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需要从政策倾斜转到进行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的理论基础或基本理论依据是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在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
张志新[3](2005)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法律保障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构想的提出,西部大开发就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现在问题的关键不是要不要开发西部,而是如何开发的问题;以及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时如何实现东、西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必须把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必须从重视“物力资源”开发转变到主要依靠“人力资源”开发的轨道上来。只有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才能有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只有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合理有效地开发,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才会有更为长久的动力源。因此,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是人力资源开发。 本论文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方法为指导,以经济法学和民族经济学为底蕴,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热点问题之一的西部大开发作了全面考察和深入研究。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指引下,立足于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借鉴国内外开发欠发达地区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论证了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成败的关键。在如何作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上,结合人力资源开发有关知识和人力资源特性,创造性地提出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应建立在法律保障机制基础上。只有依法开发,才能有效地防止忽视教育、不重视人民健康等问题的发生;只有依法开发,才能有效地保护各开发主体的权益;只有依法开发,才能避免人力资源不合理配置和浪费现象;只有依法开发,才能发挥政府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宏观调控作用,坚决杜绝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分离等现象的产生。总之,构建适合于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保障体系就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结构上,本论文除引言、结语外,正文分为两大部分共九章。第一部分(1一3章)论述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内涵、现实状况、基本思路以及开发利用问题。重点阐述了不能以开发论开发,而是要把人力资源开发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人力资源开发与促进就业相结合;要坚决剔除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上存在的六大误区以及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路径选择等具有实践价值和可操作性的重大问题。第二部分(4一7章)主要从人力资源开发法治环境的酿造、教育法与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法律保障以及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服务机制的构建等方面来论述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法律保障问题。本部分从为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出发,重点论述了构建适合于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保障体系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性地提出明晰劳动力产权、切实保障人力资源各开发主体的权益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首要条件。除此之外,还简要地论证了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不但要有良好的法律环境,而且优质的法律服务可以促使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始终沿着法治的轨道运行。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法律保障,劳动力产权,西部民族地区
柳民[4](2004)在《缩小东西差距 实现共同富裕——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建议》文中研究指明
李具恒,李国平[5](2004)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的逻辑反思:文献综述》文中提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以来 ,有关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探索汗牛充栋。按照西部大开发何以开发、谁来开发、开发什么、如何开发的思维逻辑 ,就凸现的各种战略进行梳理 ,确立新的框架。由此引发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逻辑起点、已有战略构建的定位、理论创新、思维创新、区位把握的瓶颈制约、综合开发战略的结构创新等问题的思考。
高伯文[6](2003)在《东西部关系与发展思路的创新——学习江泽民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论述》文中提出东西部关系一直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党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 ,以“发展要有新思路”的创新思维 ,提出了一系列正确认识和处理区域战略重点西移中东西部发展关系的新思路。主要是 :通过区域战略重点西移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通过区域发展战略重点西移来拉动各区域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 ,形成东、中、西部大联动大发展的新的整体合力 ;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重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地区经济关系。这些新思路 ,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宇[7](2003)在《西部大开发与延边经济发展思考》文中指出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下开展的。针对这一次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延边州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主要是争取国家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为投资者找准项目并提供政策支持,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和投资者不愿介入的领域,如基础设施投资和环保产业,这些产业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需政府进行投资,发挥投资的乘数效应,起到投资示范作用。 过去对西部的开发,主要是以资源导向型战略为指导思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鉴于西部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在弱化,传统的地区分工格局需要重构,于是,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就成为关系的西部地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出发,应当摒弃过去的资源开发为主的思维定势,选择立足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产业发展战略,将市场需求和自身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努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为此要形成合力,实施好西部大开发战略、瞄准方向,继续争取国家支持、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积极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开发。
本刊编辑部[8](2003)在《趋势2003》文中认为历经风云变幻,2003年,中国电信业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一年,承改革成就,借十六大东风,百万信息产业大军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激情演绎电信业的2003,为电信业走出冬天,走向新的辉煌而奋战。站在这新的起点,畅想电信业未来一年的发展,我们渴望电信业的发展能峰回路转,红红火火,波澜壮阔,蒸蒸日上,希望每一位通信人都前程似锦,事业发达。不经风雨,难见彩虹。任何一位旁观者,不去参与,都很难准确预言一个产业的未来。因此,为展望中国电信业的2003,《通信世界》全员出动,邀请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通信管理局局长、各运营公司总经理,畅谈2003年工作思路,展望产业未来。汇集了这些来自业界最前线声音,我们就不难描绘我国电信业的2003。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并没有收齐每个省每位局长、老总的谈话,在此,我们深表歉意。
李向勇[9](2002)在《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内涵、意义及其新思路》文中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 ,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对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促进社会稳定和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此次西部大开发不同于前两次西部大开发和改革开放之初东部大发展 ,由此决定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新观念。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妥善处理好一系列关系
施正一[10](2002)在《民族经济学研究要有新思路》文中研究说明民族经济研究中的新思路 ,主要是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 ,要根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而产生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关系和新任务 ,来探索新的思维路径、新的认知方法和新的实践对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民族问题是个突出的因素。如何处理好工业现代化与民族现代化、国家与民族、高科技与民族化之间的关系 ;如何在工业化基础上实现现代化 ,在现代化过程中融入民族化 ;西部民族地区如何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等。要研究和解决这些新问题 ,就需要有新的思路 ,并进行新的探索
二、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成立后西部建设历史进程及其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 |
一、以“一五”计划为中心的西部建设 |
(一)“一五”计划的确立 |
1.“一五”计划提出的历史背景 |
2.“一五”计划与“156项工程”的决策过程 |
3. 以“一五”计划为中心的西部建设的主要内容 |
(二)以“一五”计划为中心的西部建设的主要特点 |
1. 优先发展重工业 |
2.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
3. 强调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 |
(三)以“一五”计划为中心的西部建设的重大成就 |
1. 加大西部地区投资比重 |
2. 促进西部地区重工业发展 |
3. 促进西部地区民族经济发展 |
(四)以“一五”计划为中心的西部建设的历史教训 |
二、以“三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西部战略后方建设 |
(一) 三线建设的确立 |
1. 三线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 |
2. 三线建设的决策过程 |
3. 三线建设的主要内容 |
(二)以“三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西部战略后方建设的主要特点 |
1. 坚持以国家安全为目标 |
2. 坚持均衡发展战略 |
3. 坚持资源导向型战略 |
(三)以“三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西部战略后方建设的重大成就 |
1. 建全西部地区的工业体系 |
2. 改善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状况 |
3. 带动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 |
4. 推动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
5. 为西部地区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
(四)以“三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西部战略后方建设的历史教训 |
三、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核心的西部可持续建设 |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确立 |
1. 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历史背景 |
2.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策过程 |
3.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内容 |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特点 |
1.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
2.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3. 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 |
4. 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
(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成就 |
1. 西部地区经济高速增长 |
2.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
3.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明显加强 |
4. 西部地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
(四)当前西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四、三次西部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一)三次西部建设的经验 |
1. 坚持积极探索与科学决策 |
2. 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
3. 坚持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 |
4. 注重生产力要素的合理布局 |
(二)三次西部建设的启示 |
1. 坚持解放思想与更新观念 |
2. 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3. 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培养 |
4. 坚持可持续开发模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短期的政策优惠和倾斜不如实施长期的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调整 |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是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的理论基础 |
三、在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中推进从政策倾斜到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的转变 |
(一) 有利于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
(二) 有利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原则 |
(三) 有利于我国政局稳定和国防安全原则 |
(3)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法律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章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内涵 |
第一节 中央政府历来对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 |
一、历代中央王朝的移民戍边和教化政策 |
二、建国后至“三线建设”时期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
三、重视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开发的基础和保证 |
第二节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立论基础 |
一、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基本含义 |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观点 |
第三节 正确认识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实践价值 |
一、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 |
二、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
三、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误区 |
第二章 解析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状况 |
第一节 重视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
一、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
二、历届中央政府重视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 |
第二节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
二、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瓶颈 |
三、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 |
第三节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须正确处理的几大关系 |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扶贫开发的关系 |
三、人力资源开发与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第三章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 |
第一节 借鉴国外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经验 |
一、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立法工作 |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
三、突出实用技术与高科技对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 |
四、加大对人力资源的“二次”开发力度 |
第二节 效仿国内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作法 |
一、适度的人口增长政策,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 |
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作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
三、运用灵活的手段吸引所需的人力资源 |
第三节 要用创新思维开发民族地区人力资源 |
一、开发要有新认识——重视现有劳动力资源的开发 |
二、开发要有新思路——“分步骤”开发 |
三、开发要有新举措——立法保障人力资源开发 |
四、开发要有新机制——以市场经济机制开发和配置人力资源 |
五、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模式选择 |
第四节 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起点 |
一、就业问题:人力资源开发的最关键目标 |
二、贫困问题:人力资源开发的最大的障碍 |
第四章 酿造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法治环境 |
第一节 目前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法治环境剖析 |
一、西部民众的法律意识淡薄 |
二、法律人才匮乏,法制队伍建设尚待加强 |
三、法制教育不够深入、持久,法制宣传力度不够 |
第二节 为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
一、树立科学的法治观念,确立依法开发人力资源的理念 |
二、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素质,依法维权 |
三、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法律监督作用 |
四、发挥法律服务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中应有作用 |
第三节 加强有利于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执法力度 |
一、教育执法面临的主要问题 |
二、教育执法的现实思考和建议 |
第五章 教育法与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 |
第一节 把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
一、教育是西部民族地区崛起的根本保证 |
二、抓紧制定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的《民族教育条例》 |
第二节 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公民的受教育权 |
一、“两基”目标是整个民族教育的“重中之重” |
二、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大量的实用型人才 |
三、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构建西部的“知识”高地 |
四、树立终身教育思想,重视人力资源的持续开发 |
第六章 社会保障法与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 |
第一节 社会保障法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
一、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健康素质需要社会保障 |
二、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素质提高需要社会保障 |
三、社会保障促进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 |
第二节 探索适合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社会保障方式 |
一、重构民族地区农村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体系 |
二、扩大养老保险范围,关注农牧民的“老有所养”问题 |
三、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失业保险工作 |
四、对特困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
第七章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保障 |
第一节 劳动力是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内核 |
一、树立劳动力商品观念是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前提条件 |
二、与时俱进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指导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 |
第二节 劳动力产权是人力资源市场交易的主体 |
一、劳动力产权的基本涵义 |
二、劳动力产权的特征 |
第三节 引进国内外优质人才建设新西部 |
一、准确把握“人才观”是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市场开发的前提条件 |
二、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使民族地区引进人才的必要措施 |
三、按市场经济规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培育民族地区人才市场的客观要求 |
四、国家帮助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合民族地区发展所需要人才 |
第四节 完善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体系 |
一、完善劳动力资源市场的框架结构 |
二、建设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
三、依法规范劳动力中介服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四、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保障劳动力市场正常运作 |
五、构建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促使劳动力依法流转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后记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
(6)东西部关系与发展思路的创新——学习江泽民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论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 坚持西部大开发中东、中、 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
二 促进西部大开发中东、中、 西部地区的互动 |
三 重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 地区经济关系 |
(7)西部大开发与延边经济发展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二章 西部大开发政策概述 |
2.1 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学理论思考 |
2.1.1 要素区域流向法则与东西部经济成长差异 |
2.1.2 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原因分析 |
2.2 国外区域大开发的模式分析 |
2.2.1 资源开发型--美国的西部开发 |
2.2.2 政府主导型--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开发 |
2.2.3 外资引导型--日、韩开发模式 |
2.2.4 科技导向型--印度的“硅谷”发展模式 |
2.3 我国西部大开发背景介绍分析 |
2.3.1 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思考 |
2.3.2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必然性 |
2.4 西部大开发政策概览 |
2.4.1 西部大开发包括的区域 |
2.4.2 西部大开发六大原则 |
2.4.3 西部大开发投资政策 |
2.4.4 西部大开发人才政策 |
2.5 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根本目的 |
2.6 西部大开发政策取向与WTO原则 |
第三章 延边利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发展战略 |
3.1 延边经济发展现状 |
3.2 延边利用西部大开发政策情况 |
3.2.1 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
3.2.2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 |
3.2.3 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
3.2.4 投资拉动效应十分明显 |
3.2.5 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 |
3.2.6 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可喜变化 |
3.3 延边推进西部大开发的矛盾与问题 |
3.4 利用西部大开发政策发展延边经济的战略建议 |
3.4.1 形成合力,实施好西部大开发战略 |
3.4.2 瞄准方向,继续争取国家支持 |
3.4.3 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
3.4.4 努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 |
3.4.5 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
3.4.6 积极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开发 |
第四章 深入研究延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思路 |
4.1 树立新的发展观 |
4.2 树立新的资源观 |
4.3 树立新的优势观 |
4.4 树立新的规划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8)趋势2003(论文提纲范文)
A安徽 |
B北京 |
C重庆 |
F福建 |
G甘肃 |
G广东 |
G广西 |
G贵州 |
H河北 |
H海南 |
H黑龙江 |
H河南 |
H湖北 |
H湖南 |
J江西 |
J江苏 |
J吉林 |
L辽L |
N内古N |
N宁夏 |
Q青海 |
S山东 |
S陕西 |
S上海 |
S山西 |
S四川 |
T天津 |
X新疆 |
X西藏 |
Y云南 |
Z浙江 |
G广东 |
(9)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内涵、意义及其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内涵 |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 |
三、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和新观念 |
(一) 西部大开发与东部大发展之比较 |
1、体制背景不同。 |
2、区位条件不同。 |
3、市场情况不同。 |
4、国际环境不同。 |
(二) 西部大开发的新观念、新思路 |
1、从追求优惠政策转变为主要依靠市场。 |
2、从以政府行为为主转变到主要运用市场机制。 |
3、从单纯重视经济增长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
4、从主要从事资源开采业转变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
5、从主要依靠外部援助转变为以激发内部活力为主, 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
四、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成立后西部建设历史进程及其经验研究[D]. 胡小舰. 长安大学, 2015(01)
- [2]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原则[J]. 江世银. 探索, 2006(05)
- [3]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法律保障研究[D]. 张志新. 中央民族大学, 2005(04)
- [4]缩小东西差距 实现共同富裕——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建议[J]. 柳民. 发展, 2004(09)
- [5]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的逻辑反思:文献综述[J]. 李具恒,李国平. 甘肃高师学报, 2004(04)
- [6]东西部关系与发展思路的创新——学习江泽民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论述[J]. 高伯文. 党的文献, 2003(04)
- [7]西部大开发与延边经济发展思考[D]. 金宇. 延边大学, 2003(01)
- [8]趋势2003[J]. 本刊编辑部. 通信世界, 2003(Z1)
- [9]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内涵、意义及其新思路[J]. 李向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 [10]民族经济学研究要有新思路[J]. 施正一.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