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一、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瑾瑜[1](2021)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眼内压水平低于对照组,视力水平及中央前房深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能够发挥显着作用,可有效控制眼压水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孟晓莹[2](2021)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0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硬币投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5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眼压。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的BCVA(0.39±0.15,0.47±0.15)与对照组(0.41±0.15,0.45±0.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个月的BCVA(0.54±0.17)高于对照组(0.48±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5个月的眼压[(17.26±0.65)mmHg]低于对照组[(21.05±2.1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对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和眼压。

章伟利,吴蓉,胡慧丽[3](2019)在《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对预防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率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探究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7年1~11月本院接收的8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患者,按照入院单双日期均分成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实验组患者行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将两种治疗效果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眼压和前房深度上,手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成功率为7.50%、95.00%,对照组为25.00%、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预防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减弱眼压,且产生的并发症较少。

刘延晶[4](2019)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分析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选取在我院自2017年0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有80例(80眼)。根据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断裂的程度和范围选择三种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三组。即包含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三组。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三组患者的角膜、前房、晶状体等眼前节情况,采用Snellen视力表测定三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采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对患者进行眼压检测,通过超生生物显微镜对患者眼前段进行扫描,测量中央前房深度,检查虹膜睫状体与晶状体悬韧带的情况。参照超声生物显微镜数据内容以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断裂范围小于1个象限为轻度组的标准,以悬韧带松弛或断裂范围在12象限之间无玻璃体嵌顿者为中度组的标准,以悬韧带松弛或断裂范围在12象限之间合并玻璃体嵌顿者为重度组的标准。其中轻度组33例(33眼),给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度组29例(29眼)给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重度组18例(18眼)给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进行联合治疗。统计三组80例患者术前与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变化情况、中央前房深度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年后,随访期间三组80例(80眼)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前提高,眼压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其中轻度组眼压为9.114.8mmHg,中度组为5.216.1mmHg,重度组为10.218.1mmHg。治疗前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其中轻度组前房深度为1.823.28mm,中度组前房深度为1.24.1mm,重度组前房深度为2.24.5mm。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治疗前,其中重度组患者眼压均在22mmHg以内,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最佳矫正视力恢复到0.31.2不等。重度组中18例(18眼)人工晶状体悬吊患者中,1例患者1眼出现人工晶体偏位,视力及眼压均未受到明显影响。轻度组以及重度组成功率均100.00%,中度组1例手术治疗后眼压未得到明显改善,药物治疗无效后利用青光眼引流阈植入术后患者眼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应用囊袋张力环、人工晶状体悬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较为优秀,安全性较高,根据临床患者的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断裂的程度和范围等具体病情选择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与借鉴。

缪振忠[5](2019)在《房角分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伴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房角分离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GSL+Phaco+IOL)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angle-closure glaucoma,CACG)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并行GSL+Phaco+IOL手术治疗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74例(382眼),通过比较术前,术后3天、2周以及术后3月、6月、9月、12月、18月的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野变化情况,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眼压: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23.19±9.60)mmHg;术后3天平均眼压(16.22±5.11)mmHg;术后18个月时平均眼压为(15.66±3.74)mmHg。术后不同时间点平均眼压均较术前显着降低(P<0.01)并趋于平稳。2、抗青光眼药物数量及术后高眼压:术前平均抗青光眼药物用药数量为(2.15±1.23)种,术后3天平均用药数量(0.59±1.02)种;随访18个月时用药数量为(1.03±0.91)种。术后各时间点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明显减少,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发现高眼压(>21mmHg)共101眼,术后未用任何降眼压药物降至正常(≤21mmHg)的有291眼占76.18%,加用降眼压药物降至正常的有79眼占20.68%。术后随访期间发现高眼压再次手术6例。3、矫正视力:术前平均视力为(4.17±0.95),术后3天视力(4.42±2.24),术后18个月视力为(4.59±0.42),较术前显着提高(P<0.05)。4、中央前房深度:术前中央前房深度为(1.96±0.27)mm,术后增加到(3.35±0.53)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盘周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盘周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术前有所增厚,术后随访期间随时间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1)。6、视野:术后9m时PSD较术前增加,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随访时间点PSD较术前减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D:随访期间MD绝对值呈现减低趋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并发症:所有患者术中出现后囊膜破裂2例(0.52%),其中1例未植入晶体,另1例人工晶状体两袢植入睫状体沟。术后炎症反应较轻,出现轻到中度的角膜水肿45例,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发现后发性白内障12例。结论:1.房角分离联合超声乳化IOL植入术可有效降低CACG患者的眼压,视力可提高或保持稳定,视神经、视野功能相对稳定;2.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少,且再手术率低,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CACG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选择。

翟阿萍,田瑾[6](2019)在《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08/2017-10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2例82眼,随机分为单纯激光组(33例,采用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和联合激光组(49例,采用532半导体激光联合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眼压、激光能量、虹膜出血情况。结果:单纯激光组患者术后眼压升高较联合激光组明显,术后1h,1d,1wk两组患者眼压差异明显(均P<0.01);术后1mo两组患者眼压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单纯激光组患者术中1次透切成功率明显低于联合激光组(73%vs 100%,P<0.05),且术中使用Nd:YAG激光总能量明显高于联合激光组(40.16±13.43mJ vs 23.23±6.70mJ,P<0.05)。两组患者术中虹膜出血率无明显差异(33%vs 26%,P>0.05)。结论:532半导体激光联合Nd:YAG激光行周边虹膜切除术1次透切率高,尤其对于无虹膜隐窝的患者,可明显降低激光操作难度,减少激光能量,减轻前房炎症反应。

崔境倩[7](2019)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于郑大一附院眼科青光眼组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7例(54眼)的住院资料。将入院对象按随机数表抽样法随机分成两组:A组23例(29眼)接受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B组24例(25眼)接受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眼压、视力、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A、B两组术前眼压分别为(20.10±4.20)mmHg和(21.20±3.10)mmHg(1mmHg=0.133kPa),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6,P=0.287)。两组术后各观察点眼压均低于初始眼压及术前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术后3天和术后6个月视力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0,P=0.000;t=-7.012,P=0.000)。B组术后3天及术后6个月视力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4,P=0.855;t=0.744,P=0.460)。(3)A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与术前相比显着加深(t=-24.021,P=0.000),A组术后周边前房深度与术前相比深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8.310,P=0.000)。B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和周边前房深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期间A组有2眼(6.9%)眼压超过21mmHg,仅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治疗,眼压控制正常,B组有11眼(44.0%)出现高眼压,仅应用苏为坦滴眼液治疗,眼压控制正常。术后A组5眼(17.2%)出现视觉像差,术后B组20眼(80.0%)出现视觉像差。所有入选对象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与周边虹膜切除术相比,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可稳定控制眼压,提高视力,避免因虹膜缺损带来的视觉像差,改善视觉质量,还可减少再次手术的可能性与风险。

章伟利,吴蓉,胡慧丽[8](2019)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水平及调节功能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应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对患者眼压水平、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治疗后,随访分析所有患者的视力变化情况、眼压变化情况、中央前房深度及调节功能。对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随访发现,研究对象术前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与术后第1天、术后4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调节功能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2例前房出血,2例前房炎症反应,1例角膜水肿及1例眼压一过性升高,所有并发症经正确处理后,均可有效恢复,不影响治疗效果。结论: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对改善患者眼压水平、调节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同时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经正确处理后,均可有效缓解,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林睿琪[9](2018)在《LPI/LPI联合ALPI治疗PACS、PAC眼的随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单纯瞳孔阻滞型PACS、PAC眼采用LPI治疗,混合机制型PACS、PAC眼采用LPI联合ALPI治疗,观察激光治疗前后变化,探索PACS、PAC的治疗方法。方法:53例(53眼)就诊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的PACS、PAC眼,根据激光术前UBM的结果将PACS、PAC眼分为三组(三个不同的类型)分别为A组(单纯瞳孔阻滞型)29例(29眼),B组(混合机制型)24例(24眼),C组(非瞳孔阻滞型)0例(0眼),并采取相对应的激光治疗:A组(单纯瞳孔阻滞型)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治疗;B组(混合机制型)采用LPI+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ALPI)治疗,C组(非瞳孔阻滞型)采用ALPI治疗。因本研究未见非瞳孔阻滞型病例(C组),所以本研究只有A、B两组。所有入选本实验的患者均在激光术前及术后第1、3、6、9、12月行视力、眼压、UBM及房角镜检查。并对术前、术后的UBM参数做进一步定量分析,参数包括: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小梁虹膜夹角(TIA)、周边虹膜厚度(IT)、虹膜晶体夹角(ILA)以及虹膜晶体接触距离(ILCD);UBM下观察激光治疗前后房角接触闭合的变化情况;房角镜下观察激光治疗前后房角粘连闭合变化情况。定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术前、术后各项指标;UBM下12点、3点、6点、9点四个点位的房角接触性闭合的对比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房角镜检查房角粘连闭合钟点数采用秩和检验。所有比较均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1年随访率为90.6%(48/53)。1.视力:A、B两组激光术后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2.眼压:A、B两组激光术后眼压均较术前降低(A组F=4.209,P<0.05;B组:F=3.871,P<0.05,);3.房角开放度:A、B两组AOD500、TIA激光术后四个点位均较术前增大(P<0.05),房角开放程度增加;4.瞳孔阻滞力:A组:LPI术后四个点位ILA较术前减小(P<0.05);上、下、鼻侧三个点位ILCD较术前增大(P<0.05),表明LPI术后A组大部分点位瞳孔阻滞力降低;B组:LPI+ALPI术后上、下、颞侧三个点位ILA较术前减小(P<0.05);上、下、鼻、颞侧四点位ILCD较术前增大(P<0.05),表明LPI+ALPI术后B组大部分点位的瞳孔阻滞力降低;5.虹膜厚度:B组四个点位IT1激光术后均较术前减小(P<0.05),LPI+ALPI激光治疗使虹膜变薄;6.UBM下接触性房角关闭的变化:A、B两组激光术后房角接触性闭合较术前减少(P<0.05);7.房角镜下前房角粘连性关闭的变化:A、B两组激光术后房角粘连性关闭钟点数较术前减少(P<0.05)。结论:1、LPI可使瞳孔阻滞型PACS、PAC眼的瞳孔阻滞力降低、房角开放程度增加,减轻PACS、PAC眼的房角接触性及粘连性闭合;2.LPI+ALPI治疗可使混合机制型PACS、PAC眼的瞳孔阻滞力降低、周边虹膜变薄、房角开放程度增加,减轻混合机制型PACS、PAC眼的接触性及粘连性房角闭合。

岳金良[10](2016)在《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76例(94眼)诊断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94只眼均一次性穿孔成功,一次性穿孔率达100%,92只眼经治疗后眼压在正常范围,成功率达97.87%。术后存在虹膜出血,虹膜炎症反应和暂时性眼压升高等;无角膜内皮损伤,切孔后晶状体混浊和孔洞闭塞等并发症。结论: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好方法。

二、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2)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CVA的比较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的比较
3 讨论

(3)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对预防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率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和前房深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合并一过性眼压、前房积血、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灼伤总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
3 讨论

(4)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一般资料以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80 例患者术前、术后6 月、术后1 年矫正视力对比
        2.2 三组80 例患者术前、术后6 月、术后1 年眼压对比
        2.3 三组80 例患者术前、术后6 月、术后1 年前房深度对比
        2.4 三组80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3.1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优势
        3.2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囊袋张力环植入术的临床优势
        3.3 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晶状体悬吊术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治疗的临床优势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5)房角分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伴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检查仪器
    2.2 术前准备
        2.2.1 术前检查
        2.2.2 术前处理与评估
        2.2.3 手术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眼压
    3.2 抗青光眼药物数量及术后高眼压
    3.3 矫正视力
    3.4 中央前房深度
    3.5 术中、术后并发症
    3.6 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3.7 视野MD、PSD变化
第4章 讨论
    4.1 CACG的发病机制
    4.2 GSL+Phaco+IOL治疗CACG相关研究
    4.3 GSL+Phaco+IOL治疗CACG有效性
    4.4 GSL+Phaco+IOL治疗CACG安全性
第5章 结论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6)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1.2.2观察指标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情况
    2.2两组患者虹膜穿透率情况
    2.3两组患者Nd:YAG激光能量使用情况
    2.4两组患者虹膜出血情况
    2.5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3讨论

(7)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1 引言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水平及调节功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1.2.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术前、术后视力变化情况、眼压变化情况、周边前房深度比较
    2.2 并发症情况
    2.3 调节功能比较
3 讨论

(9)LPI/LPI联合ALPI治疗PACS、PAC眼的随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J]. 王瑾瑜. 中国社区医师, 2021(34)
  • [2]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J]. 孟晓莹. 中国当代医药, 2021(06)
  • [3]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对预防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率评价[J]. 章伟利,吴蓉,胡慧丽. 中国医药科学, 2019(14)
  • [4]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D]. 刘延晶. 青岛大学, 2019(03)
  • [5]房角分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伴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D]. 缪振忠. 南昌大学, 2019(01)
  • [6]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J]. 翟阿萍,田瑾. 国际眼科杂志, 2019(05)
  • [7]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D]. 崔境倩. 郑州大学, 2019(07)
  • [8]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水平及调节功能影响[J]. 章伟利,吴蓉,胡慧丽. 中外医学研究, 2019(11)
  • [9]LPI/LPI联合ALPI治疗PACS、PAC眼的随诊观察[D]. 林睿琪. 遵义医学院, 2018(01)
  • [10]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 岳金良. 中国农村卫生, 2016(22)

标签:;  ;  ;  ;  ;  

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