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吾尔族脑卒中患者618例发病与季节及年龄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Vaccine and Immunization Branch,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1](2021)在《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文中指出慢性病严重威胁中国居民健康。与健康人群相比,慢性病人群患流感和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几率增加,可加重原有慢性病,导致慢性病人群死亡率增高。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可减少慢性病人群发生呼吸道感染和严重并发症的机会,降低住院和死亡,减轻疾病负担。本共识基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证据,介绍了中国主要慢性病疾病负担、主要慢性病人群罹患流感和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疾病负担、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疫苗接种建议等内容,旨在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医疗机构开展应用疫苗防控慢性病人群感染性疾病工作提供参考。
亢玉婷[2](2021)在《高血压、肥胖及温度变异相关心血管疾病归因风险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作为全球居民的首要死因,已成为影响全球居民健康和期望寿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虽然既往有文献报道了我国高血压、肥胖相关CVD归因疾病负担,然而由于既往研究纳入地区和样本量有限、研究人群基本特征差异、危险因素定义不同等原因,使得研究结果缺乏可比性和代表性。更为重要的是,既往有国外研究表示归因于高血压、肥胖等危险因素的CVD负担存在种族和地理差异,然而在我国尚缺乏相关研究探讨高血压、肥胖归因疾病负担研究的地理差异。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温度变异作为气候变化重要指标,很少有人评估长期温度变异与CVD之间的健康效应及其归因风险,以及温度变异对高血压、肥胖相关CVD归因疾病负担的影响。目的评估我国分省高血压、肥胖相关CVD归因风险,探究长期温度变异与CVD之间的健康效应及其归因风险,评估温度变异对高血压、肥胖相关CVD归因疾病负担的影响。方法1.2012 年 10 月至 2016 年 12 月,中国高血压调查(China Hypertension Survey,CHS)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我国31个省份选取了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近50万名15岁及以上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325,552名35岁及以上研究对象用于评估高血压、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腰围、年温度变异暴露水平;2.基于最新的CHS研究人群,从中抽取35岁及以上调查对象于2017-2019年对30,036人进行了随访,总随访率为87.65%。剔除3,709名5年内失访人群、2,330名之前有CVD病史人群、276名吸烟、教育等重要危险因素缺失人群,最终23,721名研究对象进入最终分析,通过使用该前瞻性队列研究,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通过对年龄、性别等多种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对高血压、高BMI、腹型肥胖、年温度变异与CVD之间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tialintervals,CI)进行估计。其中,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或在区/县级以上医院被诊断为高血压或过去两周服用降压药;将超重和肥胖分别定义为BMI在24.0-28.0 Kg/m2和BMI≥28.0 Kg/m2;高BMI定义为BMI≥24 Kg/m2;腹型肥胖定义为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长期温度变异定义为基线调查当年日平均气温的标准差,并将研究对象按照长期温度暴露水平三分位法分为三组(T1≤8.78℃,T2为8.78-10.07℃,T3≥10.07℃)进行分析。3.结合以上具有代表性的暴露水平数据和相对危险度,根据理论最小风险暴露水平的反事实场景,计算归因于高血压、高BMI、腹型肥胖及年温度变异的CVD人群归因百分比(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PAF),采用 bootstrap 方法计算PAF的95%CI。4.使用梯形规则计算因高血压、高BMI、腹型肥胖、年温度变异所减少的无病生存年。5.使用分层分析评估暴露于不同年温度变异下,对高血压、高BMI、腹型肥胖相关CVD归因疾病负担的影响。结果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在CHS横断面研究中共纳入325,552名35岁及以上研究对象,其中52.85%为女性,平均年龄56.75±13.88岁。在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共纳入23,721名35岁及以上研究对象,其中53.69%为女性,平均年龄56.15± 13.08岁,在平均随访4.62年期间,研究收集到836例CVD事件。2.高血压、肥胖、年温度变异与CVD及其亚型的关系在调整了多种混杂因素后,CVD发病率与高血压、肥胖、年温度变异存在显着关联强度,高血压、高BMI与CVD之间的HR(95%CI)分别为1.78(95%CI:1.53-2.08)与1.21(95%CI:1.05-1.40);对于年温度变异,与第一分位相比,暴露于第二和第三分位年温度变异的人群发生CVD的风险HR(95%CI)分别为 1.34(95%CI:1.13-1.59)和 1.72(95%CI:1.35-2.19);年温度变异作为连续型变量,年温度变异每升高1℃,CVD发病率会增加6%。3.高血压、肥胖、年温度变异人群归因百分比在我国35岁及以上人群中,高血压、高BMI、腹型肥胖、第二及第三分位年温度变异相关CVD归因人群百分比分别20.43%(95%CI:20.26%-20.63%)、9.65%(95%CI:9.69%-9.74%)、10.61%(95%CI:10.50%-10.70%)、7.41%(95%CI:7.35%-7.49%)和 16.95%(95%CI:16.84%-17.06%),高血压、腹型肥胖、年温度变异的CVD人群归因百分比最大;1、2、3级高血压相关 CVD 归因人群百分比分别为 13.01%(95%CI:12.92%-13.11%)、5.78%(95%CI:5.68%-5.88%)和 3.88%(95%CI:3.79%-4.00%);超重、肥胖相关CVD归因人群百分比分别为4.19%(95%CI:0.00%-4.25%)和 6.25%(95%CI:6.33%-6.41%),1级高血压的CVD人群归因百分比较大。本研究还发现以上危险因素归因百分比存在很大的省级差异,在省级层面,本研究中高血压相关CVD归因人群百分比最高为北京的27.39%,最低为湖南省的14.02%;高BMI相关CVD归因人群百分比最高为北京的12.79%,最低为广西的5.70%;腹型肥胖相关CVD归因人群百分比最高为北京的18.40%,最低为广西的3.38%。4.无病生存期损失年估计高血压、高BMI、腹型肥胖、高温度变异人群最多可以分别减少35-65岁人群2.51、0.43、0.55、2.11心血管病无病生存年。5.不同年温度变异暴露水平下对高血压、肥胖归因风险影响在全国水平上,除高血压外,暴露于更高的年温度变异,其归因于高BMI和腹型肥胖的CVD负担更高。暴露于低、高温度变异下,与高血压有关的CVD PAF分别为22.65%(95%CI:22.48%-22.82%)和 15.42%(95%CI:15.27%-15.56%);与高BMI有关的CVD PAF分别为 3.55%(95%CI:3.52%-3.57%)和13.84%(95%CI:13.76%-13.91%);与腹型肥胖有关的CVD PAF分别为9.86%(95%CI:9.76%-9.95%)和 10.45%(95%CI:10.37%-10.5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肥胖及长期暴露于年温度变异与CVD发病率增加存在显着正相关,且很大比例的CVD可以归因于高血压、腹型肥胖及年温度变异,高血压与肥胖相关的CVD的人群归因风险存在巨大省级差异,而暴露于不同年温度变异,高血压与肥胖相关的CVD的人群归因风险存在差异。本项研究有利于中高收入国家指导地方相关政策制定者,在各省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制定区域内有效的CVD一级预防策略,未来也需要进一步控制温室效应,做好户外极端温度预警和个人防护措施指导,减少气候变化相关健康损害。
司君增[3](2020)在《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和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脑卒中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每年有500万人死于脑卒中,几乎占死亡总数的10%。对于我国来说,脑卒中的发病率十分高,并呈现逐年增加的倾向,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我国超过40岁人群的患病人数高达1242万,并且将近70%的治愈病人会伴随残疾等后遗症,为社会和家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脑血管的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倾向,再加上老龄化的日益严峻,使得我们不得不开始将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重视起来。有关研究发现,CSVD的发病率约占所有脑卒中发病率的25%-30%。CSVD不仅可引起急性症状,如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等,而且也可以痴呆、步态异常、尿潴留和心境障碍等隐匿症状起病。Philip B.Gorelick教授2011年在Stroke杂志发表的研究成果表明20%到40%的老年痴呆症与CSVD有关。但CSVD的具体发病机制研究不明,该病的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目前CSVD的治疗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措施,大部分仍然处于研究阶段,目前的治疗靶点包括降脂、抗血小板、抗炎、血脑屏障调节、前列环素-cAMP系统等。根据CSVD是否为卒中的急性期分为急性期治疗和非急性期治疗。由于没有CSVD的卒中急性期治疗指南,CSVD卒中急性期治疗与大血管卒中相同,可在超急性进行溶栓治疗和在急性期进行抗栓治疗。CSVD的非急性期治疗方案主要为抗栓治疗和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C.Miller Fisher发表在Neurology的早期病理学研究提示,CSVD患者小动脉壁的脂质玻璃样变及纤维素样坏死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多项临床研究亦显示了 CSVD与高血压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如CNSR(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研究提示,高血压病史与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的复发显着相关,但目前的临床研究尚未证实CSVD与高血压之间的因果关系。SPS3(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mall Subcortical Strokes)结果提示强效降压安全,有潜在降低卒中复发的趋势(HR0.81,95%CI 0.64~1.03,P=0.08),但对改善腔隙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无益;PRESERVE研究提示,强效降压并不会降低严重脑白质病变患者脑血流量。脑小血管病是一个全脑疾病,对其机制的研究从年龄、血管危险因素等致病原因到引起临床症状之间包含几个层面,从血管的结构功能异常到引起脑组织的损伤,造成脑网络连接的异常,最后导致不同的临床表型。目前已经有多项研究以临床问题为切入点,在临床前开展基础转化研究探索内皮损伤、血脑屏障破坏、炎症及应激等机制在CSVD中的作用,为CSVD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以单基因遗传性CSVD为天然模型,开展干预靶点研究,为研究多暴露因素导致的复杂CSVD干预靶点提供科学依据。CSVD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楚,治疗和预防有限,亟待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既往研究维生素D作为一种脂溶性维生素,除了与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炎症和癌症等存在相关外,其在大脑功能和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引发炎症、影响免疫功能和神经保护等多种途径影响着神经系统,维生素D的缺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神经功能,不利于病人的预后。适量地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还可以通过降低血压、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来防治血管损伤。目前己有多项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严重程度和功能预后密切相关,但关于维生素D缺乏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报道却很少见。维生素D于1992年发现并命名,其主要来源是肠道吸收和皮肤合成。血清25-羟维生素D半衰期长,在血液循环中比较稳定,其浓度被认为是测定全面维生素D状态的最可靠的指标,因而可用于测定患者是否存在维生素D含量的不足,它主要是通过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介导,VDR是一种控制基因表达或基因功能的配体激活转录因子。VDR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2q12-q14上,有14个外显子。据报道,VDR基因中约有470个多态性位点,研究最多是FokI、TaqI、BsmI和ApaI四个位点。一系列基因研究结果已经证实了VDR基因变异与糖尿病、肿瘤、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等疾病的关联。关于25-羟维生素D与脑小血管病发生的确切关系的报道仅见于据韩国及印度学者的研究报告。迄今为止,我国仅有一项研究报道了维生素D缺乏与我国南方福建地区脑小血管病患者的总磁共振负荷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的研究探索北方患病人群来自山东、北京两个比较大型的三甲医院,旨在通过研究25-羟维生素D水平与中国北方地区脑小血管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可能关系,以期阐明其可能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高血压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为脑小血管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作用靶点。而维生素D的作用在维生素D受体介导下发挥作用,我们通过检索文献,仅一篇印度学者研究报道VDR基因多态性与脑小血管病所致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有相关性,在世界上其他人群包括在中国并没有VDR基因多态性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研究报道。遗传易感性因素的确定可能会增加我们对脑小血管病病因病理学的了解,并有助于确定新的治疗目标,为进一步阐明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以减轻脑小血管病带来的严重社会负担。第一部分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研究目的:此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25-羟维生素D和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本研究连续收集从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济南市人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106名脑小血管病患者和115名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都进行了详细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NIHSS评分量表和Rankin量表用于评估卒中严重程度和卒中后残疾程度。通过测量25-羟维生素D来确定维生素的状态。受试者分为三个亚组:维生素D缺乏(≤12ng/ml)、不足(12-20ng/ml)和充足(≥20ng/ml)。对所有研究病例在入院或门诊时进行包括血压、身高及体重等数据的基线调查。该过程由专门经过训练并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完成。基本数据的主要检测内容有: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化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白蛋白);既往患病史(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及外周血管疾病);脑卒中家族史;不良生活方式(吸烟和饮酒)。我们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分类变量的相关性,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用t检验。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25-羟维生素D和脑小血管病之间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和95%可信区间。研究结果:1.脑小血管病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共纳入221名受试者,其中106名为CSVD患者,115名为对照组。在106名CSVD患者中,80名(75.5%)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1.6±13.2年。CSVD组NIHSS评分和Rankin量表评分分别为3(1-5)和1(0-2)。与对照组相比,CSVD患者与男性、卒中史、吸烟史、高脂血症、较高的收缩压、较高的舒张压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相关(P<0.05)。2.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分析25(OH)D水平在11名患者(10.4%)与25名对照组(21.7%)中结果为充足,19名患者(17.9%)与43名对照组(37.4%)中结果为不足,76名患者(71.7%)与47名对照组(40.9%)中缺乏。CSVD 患者血清 25(OH)D 水平为(10.2±5.6ng/ml),对照组为(14.6±7.5ng/ml),与对照组相比,CSVD患者维生素D缺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水平在校正协变量性别、卒中史、吸烟史、高脂血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后独立预测CSVD的发生(OR=0.772,95%CI=0.691-0.862,P=0.001)。与25(OH)D充足组(≥20ng/ml)相比,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外,我们还发现缺乏组(<12ng/ml)和不足组(12-20ng/ml)的CSVD的比值比分别为5.609(95%可信区间2.006-15.683)和 1.077(95%可信区间 0.338-3.428)。3.25-羟维生素D水平和高血压交互作用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分析我们还发现在脑小血管病的发生率上维生素D水平和高血压之间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维生素D缺乏(≤12ng/ml)和不足(12-20ng/ml)的高血压患者的比值比分别增加到9.738(2.398-39.540)和 1.108(0.232-5.280)(Pinteracion=0.001)。然而,在非高血压患者中,我们没有发现维生素D状态与高血压之间存在这种交互作用。结论:1.脑小血管病发病风险和25-羟维生素D缺乏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2.高血压和维生素D缺乏的交互作用增加了罹患脑小血管病的可能性。3.进一步研究25-羟维生素D和脑小血管病的关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第二部分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I、TaqI、ApaI、BsmI四个位点多态性与脑小血管病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研究方法:全部被试者同第一部分研究对象全部为汉族,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两组的基因进行测定。将血液中的DNA分离出后,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通过相关文献设计所需引物,再对所得的PCR产物进行酶切反应,并用紫外线透射仪进一步成像,从而算出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最后还需对所得结果进行验证,随机抽取样本总量的1/10数目的样本,对其PCR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测定基因型后和相应的RFLP酶切结果相对比。所得结果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利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各个SNP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及对显性遗传模式、隐性遗传模式、叠加遗传模式进行分析,进一步对基因和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研究结果:1.VDR基因FokI、TaqI、ApaI、BsmI四个位点经卡方检验,均P值大于0.05,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说明具有群体代表性。2.通过对VDR基因FokI、TaqI、ApaI、BsmI的基因型分布分析发现,(1)在总体样本中,FokI与脑小血管病的发病存在明显相关性,脑小血管病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P=0.004)分布存在显着差异性。按性别分层后,FokI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性仅在女性中观察到(P=0.001);(2)对于TaqI来说,在总体样本中其基因型的统计值P=0.901无统计学差异,即使我们按照性别分层后其基因型分布仍无统计学意义,在男性中其统计值P=0.683,在女性中其P=0.725,其与脑小血管病的发病不存在相关性;(3)对于ApaI来说,在总体样本中其基因型分布(P=0.933)无统计学意义,在男性中其基因型分布(P=0.973),在女性中其基因型分布(P=0.972),即使我们进行性别分层,其仍无统计学意义。因此,ApaI与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4)同样对于BsmI来说,在总体样本中其基因型的统计值P=0.320无统计学意义,在男性中P=0.448,在女性中P=0.528,无统计学差异,其与脑小血管病的发病不存在相关性。3.通过VDR基因FokI、TaqI、ApaI、BsmI等位基因分布分析,VDR基因FokI位点在脑小血管病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1),携带FokI最小等位基因f能够显着性增加脑小血管病的患病风险(OR=2.156,95%CI 1.362-3.414,P=0.001)。按照性别分层后,在男性中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着性差异(P=0.212),而在女性中,携带FokI最小等位基因f可增加脑小血管病的患病风险(OR=4.529,95%CI 2.136-9.606,P<0.001)。TaqI、ApaI、BsmI等位基因频率在脑小血管病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统计值分别为(0.932,0.757,0.789)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随后我们按照性别进行分层后,在TaqI男性中P=0.443,在TaqI女性中P=0.407,在ApaI男性中P=0.869,在ApaI女性中P=0.812,在BsmI男性中P=0.737,在BsmI女性中P=0.260,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TaqI、ApaI、BsmI与脑小血管病的发病不存在相关性。4.在去除年龄、吸烟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总体样本的显性模型中,FokI位点仍与脑小血管病的发病风险显着相关(OR=2.042,95%CI 1.073-3.886,P=0.03)。在女性脑小血管病显性模型中FokI位点也与脑小血管病的发病风险相关(OR=10.323,95%CI 2.54-41.956,P=0.001),而在男性脑小血管病显性模型中未发现这种相关性。在总体样本的叠加模型中,FokI位点仍与脑小血管病的发病风险显着相关(OR=1.784,95%CI 1.045-3.045,P=0.034)。在女性脑小血管病叠加模型中FokI位点也与脑小血管病的发病风险相关(OR=3.826,95%CI 1.469-9.964,P=0.006),而在男性脑小血管病叠加模型中未发现这种相关性。在总体样本、男性、女性隐性模型中,未发现FokI位点与脑小血管病的发病风险显着相关。TaqI、ApaI、BsmI三个位点在总体样本、男性及女性脑小血管病样本中,显性模型、叠加模型、隐性模型均未发现其与脑小血管病发病风险相关。5.在脑小血管病病例组中,FokI位点的突变纯合型ff显着降低了 25-羟维生素D的数值,且与野性型FF相比经t检验后P值小于0.05,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杂合型Ff的25-羟维生素D数值与野性型FF相比经t检验后P值大于0.05,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而在对照组中未发现这种相关性。在其他三个多态性位点的病例组及对照组各基因型之间均未发现在25-羟维生素D的数值上有显着差异。结论:1.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FokI的最小等位基因可显着增加脑小血管病的发病风险,且这种相关性仅在女性中观察到。2.FokI的最小等位基因可降低25-羟维生素D的水平。3.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TaqI、ApaI、BsmI与脑小血管病的发病不存在相关性。
邹婷[4](2020)在《新疆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趋势及分子遗传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探讨新疆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病变化趋势及环境、遗传危险因素,本研究分析了2014年至2018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社区老年人MCI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对9个基因位点(APOE、GSK3B、MME、MAPT、HMGCR、OGG1、SIRT1、PLAU、A2M)SNP多态性同汉族、维吾尔族老年人MCI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APOE、PLAU、A2M基因甲基化水平同维吾尔族老年人MCI的关系。方法:第一部分:MCI的现况调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采用现场及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第二、三部分: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诊断及排除标准,第二部分纳入汉、维老年人共242人(MCI:106例;对照:136例),第三部分纳入维吾尔族老年人共168人(MCI:43例;对照:125例);应用PCR及Sanger测序完成基因分型,qMSP完成DNA甲基化测定。结果:(1)(1)2014年乌鲁木齐市社区老年人MCI的粗患病率为8.404%,标化患病率为7.144%。MCI患病率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TG水平显着相关,其中女性、高TG血症及年龄增长是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是保护因素(P均<0.05)。(2)2018年MCI的粗患病率为10.339%,标化患病率为9.780%;MCI患病率同年龄、高TC水平显着相关,其中高TC血症、年龄增长是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3)较2014年相比,2018年8089岁、小学文化程度、高TC血症中MCI的患病率显着上升(P均<0.05)。(2)(1)APOE rs7412 rs429358多态性在汉族MCI及对照组间分布有显着差异(P<0.05)。(2)GSK3B rs6438552多态性在总人群、汉族、维吾尔族、非APOEε4携带组中的MCI及对照组间分布均有显着差异(P均<0.05)。(3)MME rs3736187多态性在男性MCI及对照组间分布有显着差异(P<0.05)。(4)MAPT rs242557多态性在维吾尔族女性MCI及对照组间分布有差异(P<0.05)。(5)HMGCR rs3846662多态性在非APOEε4携带组MCI及对照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6)OGG1 rs1052133多态性在汉族男性MCI及对照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7)SIRT1 rs7895833多态性在维吾尔族APOEε4携带组的MCI及对照组间分布有显着差异(P<0.05)。(8)PLAU rs22275564、A2M rs669多态性在MCI组及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APOE基因甲基化水平在维吾尔族总人群、男性、男性非APOEε4携带组中的MCI及对照组间均有显着差异(P均<0.05)。(2)PLAU基因甲基化水平在维吾尔族男性MCI组中显着降低(P<0.05)。(3)A2M基因甲基化水平在MCI组和对照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4)PLAU rs2227564、APOE rs7412 rs429358、性别及APOE基因甲基化存在交互作用,与MCI发病相关(P<0.05)。(5)各项临床指标均同APOE基因甲基化水平无相关性;女性MCI组中,PLAU基因基化水平同TG呈显着负相关(P<0.05);男性对照组中,A2M基因甲基化水平与LDL-C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1)2014年至2018年,乌鲁木齐市社区老年人MCI患病率上升,80岁以上女性上升幅度最大,年龄和脂代谢异常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中等及更高文化程度对MCI的保护作用较为稳定。(2)(1)GSK3B基因同新疆老年人MCI相关,T等位基因是危险因素。(2)在汉族、维吾尔族老年人中有分布差异且与MCI相关的基因为:APOE、MAPT、OGG1、SIRT1。(3)在不同性别老年人中有分布差异、与MCI相关的基因为:MME。(4)独立于APOEε4与MCI相关的基因为:GSK3B、HMGCR;与APOEε4存在联合作用的基因为:SIRT1。(3)(1)APOE基因高甲基化水平同维吾尔族老年人MCI显着相关。(2)PLAU基因启动子区低甲基化水平与维吾尔族老年男性MCI显着相关。(3)A2M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维吾尔族老年人MCI患病无关。(4)PLAU rs2227564、APOE rs7412 rs429358、性别及APOE甲基化水平存在交互作用,是维吾尔族老年人MCI患病的危险因素。
张丽[5](2018)在《新疆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高血压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掌握柯尔克孜族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以及疾病的流行现状,分析并探讨柯尔克孜居民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居民高血压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克州阿合奇县哈拉奇乡和苏木塔什乡下6个村,年龄在18岁及以上的柯尔克孜族常驻居民1434人。通过集中调查的方式,进行基本信息收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影响柯尔克孜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本次调查柯尔克孜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3.0%,其中男性为14.4%,女性为11.8%;标化患病率为10.3%,男性标化患病率为10.8%,女性标化患病率为9.8%,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与女性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2.079,P=0.149)。高血压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χ2趋势=147.158,P<0.001),患病率最高的年龄段是65岁组,达到32.6%。不同文化程度影响高血压患病率,未上学/小学文化程度居民患高血压的患病率最高,为15.4%,高中以上(含中专)高血压患病率最低,为7.1%(χ2=13.203,P=0.001);不同婚姻状况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不同,已婚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3.6%,高于其他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10.0%(χ2=2.559,P=0.110);不同工作状况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不相同,无业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3.3%,在岗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2.5%(χ2=0.196,P=0.658)。调查对象平均收缩压为120.47±15.64mmHg(男性123.28±15.24mmHg,女性118.21±15.60mmHg),平均舒张压为73.34±11.07mmHg(男性74.04±11.13mmHg,女性72.77±11.00mmHg),血压分级构成比分别为87.0%(正常)、9.6%(1级)、2.5%(2级)和0.9%(3级),其中男性与女性血压分级构成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χ2=3.509,P=0.320),1级、2级和3级高血压患病的构成比分别是73.6%、19.4%和7.0%。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3.0%、26.3%和11.8%。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肥胖、饮酒和高血压家族史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新疆柯尔克孜族高血压患病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低于同地区汉族、哈萨克族及维吾尔族患病率水平;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控制率较低。柯尔克孜族居民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BMI肥胖、饮酒和高血压家族史。建议政府应该加强在预防控制高血压疾病中的引导作用,联合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宣传与防控措施,大力开展健康宣教,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丁一[6](2017)在《乌鲁木齐市体检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体检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分布现况,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为早期有效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初筛评估简表》对新疆医科大学健康管理中心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8956名自愿接受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并且资料完整的体检人群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调查分析体检人群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和危险因素家族聚集情况,通过脑血管血流动力学评价脑部供血情况。同时对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调查分析并分析脑血管受损程度。结果:1.乌鲁木齐市体检人群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检出率较高,其中男性和少数民族检出率高,年龄越大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越高。2.血脂异常(82.6%)、超重或肥胖(72.1%)、运动缺乏(62.0%)以及高血压(50.9%)是乌鲁木齐市体检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男性主要的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54.7%)、超重或肥胖(43.9%)以及运动缺乏(41.7%);女性主要的危险因素为运动缺乏(44.1%)、血脂异常(33.0%)以及超重或肥胖(22.0%)。3.脑卒中高危人群存在高血压家族聚集现象。4.吸烟(38.8%)、经常大量饮酒(52.0%)以及口味偏咸(20.3%)偏油(19.0%)是脑卒中高危人群主要不健康生活方式。5.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心功能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健康人群,以上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蔬菜、水果摄入过少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均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脑卒中高危人群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检出率较高,脑血管功能受损情况更为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以及高血压是乌鲁木齐市体检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经常大量饮酒以及口味偏咸偏油是脑卒中高危人群主要不健康生活方式,为脑卒中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王志强[7](2016)在《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收集阿克苏地区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HICH住院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探讨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发病现况及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旨在为该地区高血压脑出血的预防、健康指导、住院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阿克苏地区兵团第一师医院、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乌什县人民医院、阿瓦提县人民医院、拜城县人民医院、库车县人民医院、阿拉尔市人民医院7家医疗机构在2010-2014年住院且经头颅CT证实的1573例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内容包括住院患者的性别、族别、发病季节;HICH知识知晓;家族性脑出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病情况;血肿量、发病至专科治疗时间、入院时住院患者情况、入院后治疗情况、治疗结果及影响治疗结果的其他因素。采用Epi Data 3.02进行数据独立双份录入,进行一致性检查和逻辑核查,对不一致和有错误的内容核对后,更新并锁定数据库。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分类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组间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基于二项分布,采用确切概率法估计率的95%CI。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阿克苏地区157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中男性人数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16:1;汉族住院患者中男性484例,女性354例,男女比例为1.37:1,维吾尔族住院患者中男性360例,女性375例,男女比例0.96:1,提示维吾尔族女性的发病人数反而比男性高,汉族和维族男女构成比不同。本组住院患者发病年龄集中于4079岁之间,60岁以上发者略多于60岁以下住院患者。汉族60岁以下为439例(52.4%),维吾尔族328例(44.6%),汉族所占比例高于维吾尔族。夏季发病508例,占32.3%最高,其次是秋季发病379例,占24.1%;HICH预后因素分析在年龄、族别(汉族、维族)、HICH知识知晓、家族性脑出血病史、血肿量、发病至专科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族别、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知识知晓率、出血量、发病至就诊时间是HICH的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在阿克苏地区根据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发病特点加强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应急绿色通道建设、临床治疗时的指标观察,有助于改善住院患者的短期预后,降低HICH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王志强,王和功,郑江艳,曾强,谭塔林,陈新福,李新华,秦志勇,胡云华,王业忠[8](2016)在《新疆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现况及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旨在为该地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10-2014年对阿克苏地区7家医疗机构住院且经头颅CT证实的1573例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阿克苏地区157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其中男性为844例(53.7%),女性为729例(46.3%);汉族838例,其中男性484例(57.8%),女性354例(42.2%);维族735例,其中男性360例(49.0%),女性375例(50.0%);夏季发病最高,其次是秋季发病;HICH预后因素分析在年龄、族别(汉族、维族)、HICH知识知晓、家族性脑出血病史、血肿量、发病至专科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族别、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知识知晓率、出血量、发病至就诊时间是HICH的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在阿克苏地区根据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特点加强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应急绿色通道建设、临床治疗时的指标观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降低HICH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热那古力·阿不来提[9](2016)在《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特征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特征,并评估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梗死部位分成前循环梗死组和后循环梗死组,运用24h动态血压检测技术测得的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各项指标,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血管病危险因素、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压变异性指标,单因素分析比较后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与前循环梗死比较时后循环梗死的血压变异性特征;根据随访3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后循环梗死患者分成预后良好组(mRS 0-2)和预后不良组(mRS 3-6分),单因素分析后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血压变异性与后循环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前循环梗死104例,后循环梗死5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24hSBPSD(OR 1.657,95%CI 1.141-2.408,P=0.008)、24hSBPCV(OR 2.030,95%CI 1.180-3.493,P=0.011)、夜间SBPCV(OR1.664,95%CI 1.132-2.446,P=0.010)、夜间DBPSD(OR 2.086,95%CI 1.358-3.204,P=0.001)、非杓形(OR 8.444,95%CI 1.191-12.881,P=0.033)显着高于前循环梗死组。后循环梗死患者中预后良好组37例(64.3%),预后不良组22例(3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24hSBPCV(OR 2.821,95%CI 1.413-5.632,P=0.003)、夜间SBPCV(OR 1.591,95%CI 1.100-2.302,P=0.014)、夜间DBPSD(OR 2.191,95%CI1.222-3.928,P=0.008)、非杓形(OR 6.660,95%CI 1.731-10.578,P=0.031)与后循环梗死患者3月时不良预后相关。结论:与前循环梗死比较,后循环梗死组血压变异性更大;其中24hSBPCV、夜间SBPCV、夜间DBPSD升高和血压节律异常即呈非杓形提示3月时预后不良。
朱立仓,赵冬,徐上知,姬云翔,王洋,何学君,徐伟华,秦志勇,张忠民,阮雨田,王戈泉,刘波,刘道清,江敏,曹新献,耿明,吴义军,汤旭东,许健,巴吐鲁呼,贾学斌,邓永健,王业忠[10](2015)在《新疆地区三个民族3 5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调查》文中认为目的调查新疆地区不同民族间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院前流行病学资料和院内救治状态。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在全新疆14家医院抽取在新疆居住时间≥10年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3 5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历,对发病率(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14家医院所覆盖地区常住人口为基准)、患病特点、民族分布及治疗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3 550例患者中,汉族2 386例,维吾尔族985例,哈萨克族179例。三个民族脑出血发病率分别为67.6/10万、35.1/10万、39.6/10万。汉族男性、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女性患者所占构成比最高(P<0.01)。汉族和维吾尔族≥60岁人群脑出血构成比最高,哈萨克族4559岁最高(P<0.01)。文化程度越低,脑出血患者构成比相对越高(P<0.01)。汉族的吸烟史、饮酒史及心脏病史比率最高,其次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最低(P<0.01)。三个民族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比例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个民族患者间脑出血发病季节总体趋势是冬季高发,秋季低发;三个民族均为在7:0012:00、13:0018:00两个时间段脑出血发病率最高(P<0.01)。三个民族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三个民族患者均以药物治疗为主(>75%)。手术方式均以软通道钻孔引流为主。治愈率汉族和哈萨克族约为30%,维吾尔族最低,为11.8%;汉族死亡患者所占比率最高,维吾尔族最低。结论新疆汉族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比较,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年龄、季节、发病时间段、治疗方式、预后等存在差异。
二、维吾尔族脑卒中患者618例发病与季节及年龄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维吾尔族脑卒中患者618例发病与季节及年龄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
1.1 CCVD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
1.1.1 高血压 |
(1)定义: |
(2)流行特征: |
(3)疾病负担: |
1.1.2 冠心病 |
(1)定义: |
(2)流行特征: |
(3)疾病负担: |
1.1.3 脑卒中 |
(1)定义: |
(2)流行特征: |
(3)疾病负担: |
1.2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
1.2.1 流行特征 |
1.2.2 疾病负担 |
1.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
1.3.1 COPD |
1.3.2 哮喘 |
(1)定义: |
(2)流行特征: |
(3)疾病负担: |
1.4 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
1.4.1 流行特征 |
1.4.2 疾病负担 |
2 主要慢性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 |
2.1 心脑血管疾病 |
2.1.1 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更易患流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
2.1.2 感染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加重 |
2.2 糖尿病 |
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2.4 恶性肿瘤 |
2.4.1 恶性肿瘤患者更易患流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
2.4.2 感染易导致恶性肿瘤加重 |
2.5 流感造成的疾病负担 |
2.5.1 流感在全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
2.5.2 流感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
(1)心脑血管疾病: |
(2)糖尿病: |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4)恶性肿瘤: |
2.6 肺炎造成的疾病负担 |
2.6.1 肺炎在全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
2.6.2 肺炎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
(1)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
(2)糖尿病: |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4)恶性肿瘤: |
3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有效性 |
3.1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简介 |
3.1.1 流感疫苗 |
3.1.2 肺炎球菌疫苗 |
(1)PPV: |
(2)PCV: |
3.2 流感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的应用效果 |
3.2.1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
3.2.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
3.2.3 糖尿病患者 |
3.2.4 恶性肿瘤患者 |
3.3 PPV23在主要慢性病人群的应用效果 |
3.3.1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
3.3.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
3.3.3 糖尿病患者 |
3.3.4 恶性肿瘤患者 |
3.4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联合接种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应用效果 |
4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
4.1 一般人群流感疫苗和PPV23接种的安全性 |
4.2 流感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
4.2.1 心脑血管疾病 |
4.2.2 糖尿病 |
4.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4.2.4 恶性肿瘤 |
4.3 PPV23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
4.3.1 心脑血管疾病 |
4.3.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4.3.3 糖尿病 |
4.3.4 恶性肿瘤 |
4.4 流感疫苗和PPV23联合接种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
4.4.1 心脑血管疾病 |
4.4.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4.4.3 糖尿病 |
4.4.4 恶性肿瘤 |
5 WHO和其他国家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推荐 |
5.1 流感疫苗接种推荐 |
5.1.1 心血管疾病患者 |
5.1.2 糖尿病患者 |
5.1.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
5.1.4 恶性肿瘤患者 |
5.2 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推荐 |
5.2.1 心血管疾病患者 |
5.2.2 糖尿病患者 |
5.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
5.2.4 恶性肿瘤患者 |
6 中国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建议 |
6.1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程序 |
6.1.1 流感疫苗 |
6.1.2 肺炎球菌疫苗 |
6.2 慢性病人群接种建议 |
7 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2)高血压、肥胖及温度变异相关心血管疾病归因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研究背景 |
1.1 心血管疾病危害 |
1.2 高血压相关心血管疾病归因风险研究 |
1.3 肥胖相关心血管疾病归因风险研究 |
1.4 高血压与肥胖相关归因风险地理差异 |
1.5 长期温度变异与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效应及其归因风险研究 |
1.6 温度变异对高血压、肥胖相关心血管疾病归因风险的影响 |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样本量及检验效能 |
2.3 基线资料收集 |
2.4 随访资料收集 |
2.5 大气温度收集 |
2.6 质量控制 |
2.7 相关定义 |
2.8 统计分析 |
2.8.1 基本特征描述与比较 |
2.8.2 评估高血压、肥胖、温度变异暴露水平 |
2.8.3 计算高血压、肥胖、温度变异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
2.8.4 评估高血压、肥胖、温度变异人群归因百分比 |
2.8.5 计算因高血压、肥胖及温度变异心血管无病生存期损失年 |
2.8.6 计算温度变异对高血压、肥胖归因负担影响 |
3.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
3.1.1 横断面研究基本特征 |
3.1.2 前瞻性研究基本特征 |
3.2 不同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HR值 |
3.2.1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HR值 |
3.2.2 高血压不同分级与心血管疾病HR值 |
3.2.3 BMI与心血管疾病HR值 |
3.2.4 腹型肥胖与心血管疾病HR值 |
3.2.5 年温度变异与心血管疾病HR值 |
3.3 评估全国及省级不同危险因素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归因风险 |
3.3.1 评估全国及省级高血压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归因风险 |
3.3.2 评估全国及省级不同高血压分级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归因风险 |
3.3.3 评估全国及省级BMI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归因风险 |
3.3.4 评估全国及省级腹型肥胖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归因风险 |
3.3.5 评估全国年温度变异对心血管疾病的归因风险 |
3.4 评估不同危险因素无病生存期损失年 |
3.5 暴露于不同年温度变异下全国及省级高血压及肥胖归因负担 |
4. 讨论 |
5. 优势和局限性 |
6. 结论 |
7. 参考文献 |
综述-环境温度及温度变异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
1. 心血管疾病 |
2. 气候变化概述 |
3. 短期温度暴露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
3.1 短期平均温度暴露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
3.2 短期温度变异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
4. 长期温度暴露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
5. 温度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可能的机制 |
6. 公共卫生意义 |
7. 总结 |
8.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和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Paper 1 |
Paper 2 |
(4)新疆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趋势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疆乌鲁木齐市社区老年人MCI的患病趋势研究 |
1.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内容与方法 |
1.2 质量控制 |
1.3 统计方法 |
1.4 技术路线图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第二部分 新疆老年人MCI易感基因及其与APOE基因的联合作用研究 |
1.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第三部分 新疆老年人MCI的表观遗传学初探 |
1.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5)新疆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高血压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样本量计算 |
3 调查内容 |
3.1 问卷调查 |
3.2 体格检查 |
3.3 实验室检测 |
4 调查方法 |
4.1 问卷调查 |
4.2 体格检查 |
4.3 实验室检测 |
5 诊断标准和指标定义 |
5.1 高血压 |
5.2 血脂异常 |
5.3 糖尿病 |
5.4 高尿酸血症 |
5.5 相关定义及指标的计算: |
6 质量控制 |
6.1 方案及调查问卷 |
6.2 体格检查 |
6.3 实验室检测 |
6.4 数据检查 |
6.5 引进外部力量,对项目进行外部监督及评价 |
7 统计学分析 |
7.1 资料录入和整理 |
7.2 资料分析 |
结果 |
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1.1 不同性别间年龄分布 |
1.2 不同性别间文化程度分布 |
1.3 不同性别间婚姻状况分布 |
1.4 不同性别间工作状况分布 |
1.5 不同性别间BMI分布 |
2 调查对象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 |
2.1 柯尔克孜族居民血压均值与血压分级情况 |
2.2 柯尔克孜族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分布 |
2.3 柯尔克孜族不同文化程度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分布 |
2.4 柯尔克孜族不同婚姻状况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分布 |
2.5 柯尔克孜族不同工作状况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分布 |
2.6 柯尔克孜族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
3 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
3.1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
3.2 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6)乌鲁木齐市体检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内容与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方法 |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脑卒中高危因素现况研究及干预措施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7)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相关标准 |
2.研究内容 |
2.1 资料收集 |
2.2 数据采集及分析 |
结果 |
1.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 |
1.1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住院患者的性别、民族分布情况 |
1.2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
1.3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发病季节分布 |
1.4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出血部位分布情况 |
1.5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发病至入院的距离和时间 |
1.6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发病至入院的距离和时间 |
1.7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手术方式 |
1.8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治疗结果 |
2.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预后与一般特征相关性分析 |
2.1 根据住院患者预后情况分组,两组住院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比较 |
2.2 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短期预后多因素Logistic分析 |
讨论 |
1.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1.1 阿克苏地区HICH住院患者的民族、性别分布分析 |
1.2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的年龄分布分析 |
1.3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发病季节分布分析 |
1.4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出血部位分布分析 |
1.5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发病至入院的距离和时间分析 |
1.6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发病时间分析 |
1.7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手术方式分析 |
1.8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治疗结果分析 |
2.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预后与一般特征相关性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高血压脑出血流行病学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9)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特征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BPV判定指标 |
3.研究方法 |
4.质量质控 |
5.统计学方法 |
6.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四、维吾尔族脑卒中患者618例发病与季节及年龄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J]. Vaccine and Immunization Branch,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1(06)
- [2]高血压、肥胖及温度变异相关心血管疾病归因风险研究[D]. 亢玉婷.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3]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和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D]. 司君增. 山东大学, 2020(12)
- [4]新疆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趋势及分子遗传学研究[D]. 邹婷.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5]新疆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高血压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D]. 张丽. 石河子大学, 2018(12)
- [6]乌鲁木齐市体检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调查分析[D]. 丁一. 新疆医科大学, 2017(10)
- [7]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D]. 王志强. 石河子大学, 2016(05)
- [8]新疆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J]. 王志强,王和功,郑江艳,曾强,谭塔林,陈新福,李新华,秦志勇,胡云华,王业忠. 兵团医学, 2016(02)
- [9]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特征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D]. 热那古力·阿不来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2)
- [10]新疆地区三个民族3 5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调查[J]. 朱立仓,赵冬,徐上知,姬云翔,王洋,何学君,徐伟华,秦志勇,张忠民,阮雨田,王戈泉,刘波,刘道清,江敏,曹新献,耿明,吴义军,汤旭东,许健,巴吐鲁呼,贾学斌,邓永健,王业忠.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