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莓露地栽培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琮[1](2020)在《设施栽培对杨梅果实发育及品质形成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杨梅露地栽培采收期短且易遭连续阴雨天,导致产量减少,果实品质下降。设施栽培可使杨梅提早上市或避免雨水危害,实现果实品质改善、供应期延长,显着提高经济效益,但设施栽培内环境因子对杨梅果实品质形成及调控机理尚未明确,难以采用针对性的栽培措施,导致设施栽培效果不稳定。因此,研究设施栽培内环境因子变化及其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可为设施杨梅高品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浙江省主栽杨梅品种‘东魁’和‘荸荠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促早栽培和避雨栽培,以露地栽培为对照,探究不同栽培条件下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栽培条件对杨梅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设施栽培环境因子变化较露地差异显着,影响杨梅物候期和果实品质。其中,促早栽培温室平均气温和环境相对湿度均显着高于露地,提前了杨梅的物候期。1~3月期间,促早栽培温室的平均气温较露地高2.6℃,杨梅的初花期和幼果期均提前。4~6月为杨梅果实生长发育期,促早栽培环境的平均气温最高,为23.8℃,避雨栽培平均气温为23.5℃,而露地最低为20.7℃。且促早温室和避雨大棚的环境相对湿度分别高于露地4.2%和3.5%。但是,温室覆盖材料为PC板,导致光照强度为露地的50%~60%,影响果实花色苷的合成和积累,导致促早栽培的杨梅果实色泽显着低于露地。此外,1~3月,促早温室内二氧化碳平均浓度达521.3μL·L-1,比露地高14.9%。但在4~6月果实发育期间,由于杨梅的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需求量加大,导致促早温室和避雨大棚的平均二氧化碳分别为386.5μL·L-1和370.1μL·L-1,分别比露地降低14.5%和18.1%。2.不同栽培条件下杨梅果实发育规律基本一致,均在花后60 d开始快速生长,果实可溶性糖等营养物质大量积累,其中设施栽培‘东魁’杨梅的果实品质较露地显着提升。表现为,促早栽培和避雨栽培的‘东魁’杨梅单果重分别较露地提高了22.4%和22.6%;促早栽培‘东魁’杨梅的果实纵、横径比露地显着提高了13.4%和13.6%,避雨栽培果实纵、横径则比露地显着提高了15.7%和14.3%;促早栽培的‘东魁’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分别比露地‘东魁’高23.9%、53.6%和35.9%,维生素C和果型指数则无显着差异;但促早栽培‘东魁’杨梅果实的花色苷含量为8.4 mg/100g,分别比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下降了55%和66.7%。然而,促早栽培和避雨栽培对‘荸荠种’杨梅果实品质无显着影响。3.结合可溶性糖组分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分析,发现设施栽培显着影响杨梅果实的糖积累代谢过程。研究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下‘东魁’和‘荸荠种’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是在花后60 d开始积累,在杨梅果实成熟期总糖含量达到最高,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占可溶性总糖的50%以上。促早栽培‘东魁’杨梅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比避雨栽培和露地提高了10.8%和9.5%,但促早栽培和避雨栽培的‘荸荠种’杨梅果实总糖含量分别低于露地7.9%和11.25%。蔗糖磷酸合成酶(SPS)与蔗糖合成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不同栽培条件下,‘东魁’和‘荸荠种’杨梅果实的SPS活性与其蔗糖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促早栽培‘东魁’杨梅果实的蔗糖含量分别比避雨和露地栽培提高了7.6%和3.8%,但促早栽培和避雨栽培的‘荸荠种’杨梅果实的蔗糖含量分别低于露地22.5%和8.9%。同时,研究发现促早栽培‘东魁’杨梅果实的SPS酶活性高于避雨和露地,而露地‘荸荠种’果实的SPS酶活性高于促早和避雨栽培,均与其果实的蔗糖积累变化趋势一致。蔗糖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的活性变化与蔗糖积累呈显着负相关,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与蔗糖积累无显着相关性。4.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环境平均气温为影响杨梅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的重要环境因子,温室和大棚杨梅果实生长的最适环境气温为25℃~26.1℃,且杨梅果实单果重和蔗糖含量均与有效积温呈显着正相关。促早栽培杨梅的亩产值达到了27 350元,经济效益显着提高,分别是避雨栽培的1.6倍和露地栽培的4.2倍。
赵彦华[2](2019)在《草莓品种栽培类型及主要优良品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草莓,色艳汁多、酸甜适口、芳香宜人、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种植面积也逐步扩大,根据草莓的栽培方式大致可分为露地、半促成、促成栽培这3种类型,文章针对每种类型,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草莓优良品种,以供草莓选育者参考,促进草莓种质资源的保存。
武海波[3](2019)在《临江市草莓种植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草莓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具有栽培适应性强、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是一种投资少、收益高的水果。几十年来,农药一直是保护栽培作物免受病虫害侵害和减产的重要农业投入品之一,广泛应用于控制栽培植物的杂草和病虫害。农药的施用可能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以及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特别是草莓等栽培作物的农药使用。一直以来如何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都是果蔬栽培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自2017年开展临江市草莓种植现状的调查,该地区草莓种植面积由2014年的109亩增加到243亩,产量由113吨增加到284吨。抽取315个草莓样品中检测农药残留情况,发现有11个草莓样品中存在潜在的农药残留高风险问题。通过经济效益和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分析,对当前临江市草莓生产中存在的田间管理不科学,种植品种单一鲜果采收季节集中,草莓中存在一定的农药残留以及检测方法不先进,科学栽培种植技术推广工作不足的问题进行查找国内外有机科学种植经验,结合调查农户种植认识意愿提出适合临江市风情地貌的草莓种植改进技术。通过本文研究发现采用高移植成活率、株距为15cm的栽种密度、大棚水肥一体化和小拱棚栽培技术与临江市山区气候环境相适应,是达到增产增收发展无公害草莓的理想方法。为加速推进临江市无公害草莓生产技术,本文作者建议注重引进适合临江市草莓的栽培技术,提高对临江市草莓产业的重视度,加强农技推广力度打造草莓品牌生产,采用先进的草莓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在临江市实现草莓有机种植。开发草莓休闲观光改造传统农业,实现临江市草莓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科技化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临江市草莓种植的经济效益。
杨小萍,张林[4](2018)在《南方无霜冻地区冬季露地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南方的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的无霜冻地区,冬季可不用设施种植草莓,生产成本较低,但对适用品种和栽培措施都有一定的要求。从建园整地、品种选择、大田定植、田间管理、适时采收、下季种苗准备等方面总结我国南方无霜冻地区冬季露地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
闫琬婷[5](2018)在《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生长发育及果实性状的影响》文中认为我国幅员辽阔,草莓的栽培模式多样,促成栽培(Forcing cultivation)、半促成栽培(Semi-forcing cultivation)是最主要的设施栽培模式。实际生产中,这两种栽培模式下草莓的生长发育、果实性状等存在差异,但缺乏详细报道。本试验以‘艳丽’、‘越心’、‘京桃香’三个草莓品种为试材,分别进行促成栽培和半促成栽培,调查了不同栽培模式对上述三个草莓品种植株的生长状态、光合作用、果实性状的具体影响,综合比较了不同栽培模式下草莓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果实产量和果实品质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植株物候期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促成栽培模式大大提早了同一草莓品种的开花期、结果期。采收期相比半促成栽培模式提前了60天左右。2.半促成栽培模式更利于草莓植株的营养生长,半促成栽培下三个品种植株的株高比促成栽培下分别增加12.02%、11.78%、11.2%;叶面积分别增加13.16%、11.1%、14.77%。半促成栽培下植株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干鲜重,分别比促成栽培下的植株高了21.22%、16.24%、22.87%和25.21%、21.43%、17.34%。3.半促成栽培模式更利于草莓植株叶绿素的合成,在三个品种植株叶片叶绿素叶绿素含量最高的初果期,比促成栽培分别高15.54%、15.41%、14.39%;提高了净光合速率,增强了植株的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促成栽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抑制了光合作用,从而影了响植株生长。4.两种栽培模式对植株的单株产量有显着影响,对一级序果的平均单果重影响不大。半促成栽培模式下三个品种植株平均单株产量比促成栽培模式分别高出21.83%、23.52%%、33.05%。5.促成栽培模式下草莓果实品质各个指标均稍微高于半促成栽培模式,‘艳丽’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半促成栽培下的草莓果实,分别比半促成栽培下高出10.75%、6.94%、3.19%、18.07%、9.94%。另外两个品种类似。6.在同一栽培模式下,均是‘艳丽’的果实品质最好,‘越心’的产量最高。
刘昭[6](2018)在《设施草莓无土栽培基质筛选及品种优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无土栽培基质筛选和日本不同草莓品种主要性状差异研究,筛选出适宜设施无土栽培的无土栽培基质和草莓品种,并对筛选出的草莓品种光合日变化进行研究,以期为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建立提供试验基础和理论指导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无土栽培基质配比筛选试验:以草莓品种06-L87-1为试材,将草炭、蛭石、椰糠、珍珠岩按不同比例配制成10种无土栽培基质,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草莓生物学性状、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S7处理下的草莓生长状况良好,其株高和叶面积高于其它处理。通过对草莓叶片光合特性分析,S7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相对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其它处理,综合分析表明S7的光合性能最佳。果实品质方面,S7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和平均单果重高于其他处理。对草莓植株的营养生长、光合性能和果实品质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值分析得出,配比为蛭石:草炭:椰糠=2:1:1时基质的综合表现最好,可以作为草莓无土栽培基质进行生产。(2)日本不同草莓品种主要性状差异试验:以7个日本草莓品种为试材,对不同品种草莓的生物学性状、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进行了测定,采用隶属函数法分析,以期筛选出最适合天津地区种植的草莓品种。研究表明:不同草莓品种间生物学性状、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指标差异明显,通过对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和硬度7个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值分析得出,品种姣美光合能力强,果实酸甜适中,硬度高,耐贮藏和运输,最为适合进行推广栽培。(3)不同草莓品种光合日变化试验:以草莓品种姣美和红颜为试材,对草莓日光合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2个品种草莓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且同步增减,存在光合“午休”现象。2个品种峰值出现时间基本相同,10:00左右为全天最高峰值,14:00时达到第二个峰值,但红颜品种峰值分别比姣美品种低4.27、1.33μmol·m-2·s-1。2个品种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胞间CO2浓度变化曲线先逐步下降,而后上升12:00达到第二个高峰,随后开始下降,在14:00后逐渐上升,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变化规律负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姣美光合能力强于红颜。
黄海生,黄玉金,黄强,邓凤帮,石峰峻[7](2017)在《“隋珠”等10个草莓品种在广西南宁的试验》文中指出【目的】为区域草莓生产增加适宜的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对"隋珠"等10个草莓品种进行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试验,调查分析各品种的单株产量、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成熟果实硬度等指标。【结果】"隋珠"等10个草莓试验品种和对照品种"甜查理"的单株产量、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成熟果实硬度都差异显着;单株产量优于"甜查理"(274.3g/株)有"越心"、"醉侠"、"京藏香"3个品种;单果重优于"甜查理"(20.4g/果)有"隋珠"、"越心"、"醉侠"、"京藏香"、"宁玉"5个品种;10个品种试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比"甜查理"(6.8%)的高;1月下旬果实硬度比"甜查理"(0.65kg/cm2)大的有"越心"、"京泉香",3月上旬果实硬度比"甜查理"(0.425kg/cm2)大的则有"隋珠"、"越心"等9个品种。避雨栽培比露地栽培增产。【结论】"越心"、"醉侠"、"京藏香"、"隋珠"4个品种适于南宁商品化栽培。
苏金瑞,王福利[8](2017)在《草莓在陕西清涧县露地栽培越冬防寒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附件:材料:地膜、秸秆、铁锨、镢头、灌溉设施(水泵、电缆、管道)剪刀,一年生草莓苗子。1试验提出的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维生素摄入的均衡。草莓被誉为果中之王,因果实多汁、甜酸可口、含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和人体所需的各种丰富的营养元素、微量元素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通过查阅有关草莓的资料,草莓对人体有帮助消化的功效,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对癌症,特别是鼻咽癌、肺癌、扁桃体癌、喉
郑小华,郑晓琴,罗丹,钟润昕,崔永亮[9](2016)在《双流地区草莓新品种“坎东嘎”和“叙利亚”引种研究》文中指出以意大利草莓新品种"坎东嘎"和"叙利亚"作为研究对象,以成都本地草莓主要栽培品种"丰香"为对照,进行国外草莓新品种引种研究。采用的栽培模式主要有露地、小拱棚、钢架大棚,主要从物候期、植株生长特性、果实性状、果实品质和产量方面检测引种效果。结果表明:从草莓品种特性看,钢架大棚栽培模式优于小拱棚栽培模式,小拱棚栽培模式优于露地栽培模式;从果实性状表现看,这两个意大利品种引种后果实大,果实颜色呈正红或深红色、着色均匀,果实硬、耐储运、光泽强、形状整齐,产量高、品质优,适合在成都双流地区栽培。
赵密珍,庞夫花,袁华招,于红梅,蔡伟建[10](2016)在《不同栽培条件下草莓品种宁玉花序分化进程》文中研究表明为探索草莓品种宁玉在促成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花序分化的过程及其所需时间,运用植物解剖学方法,观察植株前三花序的分化过程,并分析温度对花序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促成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草莓品种宁玉前三花序的分化是连续不间断进行的,截止次年5月,在促成栽培条件下,有5个花序形成,而在露地栽培条件下仅观察到4个花序;草莓品种宁玉花序分化对温度要求不是很严格,但低温会导致后续花序分化的延后,且分化完成所需时间延长。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尽可能通过一定的保温措施,尽量将棚内温度提高,缩短花序分化时间,从而达到丰产的目的。
二、草莓露地栽培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草莓露地栽培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设施栽培对杨梅果实发育及品质形成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果树设施栽培 |
1.1.1 果树设施栽培方式 |
1.1.2 果树设施栽培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1.2 果实品质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1.2.1 果实品质的构成 |
1.2.2 果实品质的影响因素 |
1.3 果实糖代谢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
1.3.1 果实糖分的组成 |
1.3.2 果实糖代谢机理 |
1.3.3 蔗糖代谢相关酶的作用 |
1.3.4 果实糖代谢的调控因子 |
1.4 研究目标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及场地 |
2.2 设施栽培措施 |
2.3 环境因子的数据测定 |
2.4 杨梅果实采样 |
2.5 杨梅果实发育指标测定 |
2.6 杨梅果实可溶性糖测定 |
2.7 杨梅果实蔗糖代谢相关酶的提取和测定 |
2.7.1 蔗糖代谢酶的提取 |
2.7.2 蔗糖代谢酶活性测定 |
2.8 杨梅果实花色苷含量测定 |
2.9 杨梅果实可滴定酸与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
2.10 有效积温的计算 |
2.11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栽培方式下环境因子动态监测 |
3.1.1 不同环境下气温的变化情况 |
3.1.2 不同环境下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 |
3.1.3 不同环境下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 |
3.1.4 不同环境下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 |
3.2 不同栽培方式下杨梅的果实发育进程变化 |
3.2.1 不同栽培方式下杨梅的时期变化 |
3.2.2 不同栽培方式对杨梅果重及果径的影响 |
3.3 杨梅果实糖积累特性 |
3.4 蔗糖代谢相关酶对糖积累的影响 |
3.4.1 转化酶 |
3.4.2 蔗糖合成酶 |
3.4.3 蔗糖磷酸合成酶 |
3.4.4 蔗糖代谢相关酶和果实糖组分的相关性分析 |
3.5 不同栽培对杨梅果实颜色的变化影响 |
3.6 不同栽培方式对杨梅果实花色苷合成的影响 |
3.7 不同栽培方式对杨梅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3.8 不同栽培方式对杨梅果实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 |
3.9 杨梅果实品质与有效积温及回归分析 |
3.9.1 杨梅品质与有效积温分析 |
3.9.2 杨梅品质与环境因子的回归分析 |
3.10 栽培结果及收益情况 |
4 讨论 |
4.1 不同栽培方式对杨梅产量和收益的影响 |
4.2 不同栽培对杨梅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 |
4.3 杨梅果实糖组分与蔗糖相关代谢酶的相关性 |
4.4 不同栽培下杨梅果实单果重、蔗糖含量与积温的相关性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2)草莓品种栽培类型及主要优良品种(论文提纲范文)
1 草莓品种的栽培类型 |
2 适合露地栽培的草莓品种 |
2.1 镇莓4号 |
2.2 硕丰 |
2.3 赛奎亚 |
2.4 威斯塔尔 |
2.5 石莓4号 |
3 适合半促成裁培的草莓品种 |
3.1 宝交早生 |
3.2 全明星 |
3.3 美香莎 |
4 适合促成栽培的草莓品种 |
4.1 红颊 |
4.2 星都1号 |
4.3 星都2号 |
4.4 丰香 |
(3)临江市草莓种植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创新 |
1.3.1 论文研究思路 |
1.3.2 论文创新点 |
1.4 相关理论基础 |
1.4.1 现代农业的概念 |
1.4.2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
1.4.3 农药残留的界定 |
1.4.4 休闲观光农业 |
第二章 临江市草莓种植业的发展现状 |
2.1 调查方法和内容 |
2.2 确定调查地点 |
2.3 农药残留检测实验方法 |
2.4 临江市草莓种植基本情况 |
2.4.1 临江市2014-2018 年草莓种植面积及产量状况 |
2.4.2 调查样品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分析 |
2.4.3 临江市草莓种植管理模式的调查 |
2.4.4 农户调查结果分析 |
2.4.5 基地合作社调查结果分析 |
2.5 经济效益分析 |
2.6 调查样本实验室速测农药残留分析 |
2.7 临江市草莓种植存在的问题 |
2.7.1 临江市草莓种植户田间管理不科学 |
2.7.2 临江市草莓种植农药使用不合理 |
2.7.3 临江市草莓存在一定的农药残留 |
2.7.4 临江市草莓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不先进 |
2.7.5 临江市草莓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不足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全国各省市科学种植管理经验分析 |
3.1 河南省促成草莓高移植成活率栽培技术的研究 |
3.2 秦岭山区草莓最佳栽培密度技术的研究 |
3.3 上海大棚种植草莓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究 |
3.4 辽宁省建平县小拱棚草莓早熟增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
3.5 草莓种植户对引进增产增效种植技术的态度和接受意愿的调查分析 |
3.5.1 对引进河南促成草莓幼苗高移植成活率技术的调查 |
3.5.2 对引进秦岭山区草莓最佳密植技术的调查 |
3.5.3 对引进上海大棚种植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调查 |
3.5.4 对引进辽宁省建平县小拱棚技术的调查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临江市草莓种植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4.1 临江市草莓种植发展的对策 |
4.1.1 注重引进适合临江市草莓的栽培技术 |
4.1.2 临江市政府要提高对发展草莓种植业的重视度 |
4.1.3 加强农技推广力度打造草莓品牌生产 |
4.1.4 采用先进的草莓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
4.1.5 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实现临江市草莓有机种植 |
4.2 临江市草莓高产高效种植发展建议 |
4.2.1 临江市草莓种植管理模式 |
4.2.2 临江市草莓销售模式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南方无霜冻地区冬季露地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建园整地 |
1.1 园地选择 |
1.2 土壤消毒 |
1.3 巧施基肥 |
1.4 整地起垄 |
2 品种和种苗选择 |
3 大田定植 |
4 大田管理 |
4.1 追肥 |
4.2 喷施赤霉素 |
4.3 水分管理 |
4.4 覆盖地膜 |
4.5 防治病虫害 |
4.6 植株管理 |
5 适时采收 |
6 下季种苗准备 |
(5)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生长发育及果实性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
1.1 草莓的栽培模式 |
1.1.1 露地栽培 |
1.1.2 抑制栽培 |
1.1.3 促成栽培 |
1.1.4 半促成栽培 |
1.2 草莓的休眠 |
1.2.1 草莓的休眠习性 |
1.2.2 草莓休眠的阶段 |
1.2.3 影响草莓休眠的因素 |
1.2.4 抑制与打破草莓休眠的措施 |
1.3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试验方法 |
2.3.1 草莓物候期的观测 |
2.3.2 植株形态指标的调查及重量测定 |
2.3.3 叶片叶绿素测定 |
2.3.4 植株光合参数测定 |
2.3.5 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2.3.6 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2.3.7 果实维生素C含量测定 |
2.3.8 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测定 |
2.3.9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 |
2.3.10 果实硬度测定 |
2.3.11 果实平均单果重及产量测定 |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物候期的影响 |
3.2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植株营养生长的影响 |
3.2.1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植株株高的影响 |
3.2.2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植株叶片生长的影响 |
3.2.3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植株鲜重的影响 |
3.2.4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植株干重的影响 |
3.3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植株生理指标的影响 |
3.3.1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3.2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光合特性的影响 |
3.4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
3.4.1 对草莓品质的影响 |
3.4.2 对草莓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
4.1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物候期的影响 |
4.2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营养生长的影响 |
4.3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生理指标的影响 |
4.4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
4.5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果实产量的影响 |
4.6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经济效益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
(6)设施草莓无土栽培基质筛选及品种优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草莓植物学特性 |
1.2 我国草莓主要栽培方式 |
1.2.1 露地栽培 |
1.2.2 保护地栽培 |
1.2.3 无土栽培 |
1.3 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研究 |
1.3.1 国内外无土栽培研究状况 |
1.3.2 草莓无土栽培方式 |
1.3.3 草莓无土栽培基质研究进展 |
1.3.4 椰糠基质的研究进展 |
1.4 草莓育种研究 |
1.4.1 世界草莓品种研究进展 |
1.4.2 中国草莓品种研究进展 |
1.4.3 我国草莓育种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
1.5 草莓光合特性研究 |
1.5.1 草莓光合特性研究进展 |
1.6 草莓发展现状 |
1.6.1 世界草莓发展现状 |
1.6.2 中国草莓产业发展现状 |
1.6.3 天津草莓发展现状及问题 |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设施草莓无土栽培基质筛选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1.3 测量指标与方法 |
2.1.3.1 生物学特性测定 |
2.1.3.2 叶绿素和光合参数的测定 |
2.1.3.3 果实品质测定 |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基质处理对草莓营养生长的影响 |
2.2.2 不同基质处理对草莓物质质量的影响 |
2.2.3 不同基质处理对草莓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2.4 不同基质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2.2.5 不同基质处理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
2.2.6 不同基质处理隶属函数值综合分析 |
2.3 小结 |
第三章 日本不同草莓品种主要性状差异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3.1.3 测量指标与方法 |
3.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草莓品种株高的变化 |
3.2.2 不同草莓品种茎粗的变化 |
3.2.3 不同草莓品种叶面积的变化 |
3.2.4 不同草莓品种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变化 |
3.2.5 不同草莓品种光合特性的变化 |
3.2.6 不同草莓品种生物学特性差异 |
3.2.7 不同草莓品种光合特性差异 |
3.2.8 不同品种草莓果实外观品质及平均单果重差异 |
3.2.9 不同草莓品种果实品质差异 |
3.2.10 不同草莓品种主要性状隶属函数值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草莓品种光合日变化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4.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品种草莓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4.2.2 不同品种草莓胞间CO2 浓度日变化 |
4.2.3 不同品种草莓蒸腾速率日变化 |
4.2.4 不同品种草莓气孔导度日变化 |
4.2.5 不同品种草莓叶片温度日变化 |
4.3 小结 |
第五章 讨论 |
5.1 草莓无土栽培基质筛选研究 |
5.1.1 不同栽培基质对草莓营养生长的影响 |
5.1.2 不同栽培基质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
5.2 草莓无土栽培品种筛选研究 |
5.2.1 不同草莓品种营养生长差异 |
5.2.2 不同草莓品种果实品质差异 |
5.3 不同草莓品种光合日变化研究 |
第六章 结论 |
6.1 无土栽培基质配比筛选研究 |
6.2 日本不同草莓品种主要性状差异研究 |
6.3 不同草莓品种光合日变化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7)“隋珠”等10个草莓品种在广西南宁的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情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3.1 试验设计 |
1.3.2 测量仪器 |
1.3.3 田间管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产量差异分析 |
2.1.1 单株产量差异分析 |
2.1.2 单果重差异分析 |
2.2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分析 |
2.3 果实硬度差异分析 |
2.4 避雨栽培增产效应分析 |
3 结论和讨论 |
(9)双流地区草莓新品种“坎东嘎”和“叙利亚”引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 1 试验地概况 |
2. 2 供试品种 |
2. 3 试验设计 |
2. 4 指标测定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 1 不同草莓品种的物候期 |
3. 2 不同草莓品种的生长特性 |
3. 3 不同草莓品种果实性状 |
3. 4 不同草莓品种的果实品质 |
3. 5 不同品种的根系生长情况 |
3. 6 不同草莓品种的产量比较 |
4 结论与展望 |
4. 1 结论 |
4. 2 研究展望 |
(10)不同栽培条件下草莓品种宁玉花序分化进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试验条件 |
1.2.2取样与数据采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花序分化过程 |
2.1.1第一花序分化初始期 |
2.1.2第二花序分化初始期 |
2.1.3第三花序分化初始期 |
2.2 各花序分化历时 |
2.3 温度对花序分化的影响 |
3 讨论 |
四、草莓露地栽培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设施栽培对杨梅果实发育及品质形成影响的研究[D]. 张琮.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2)
- [2]草莓品种栽培类型及主要优良品种[J]. 赵彦华. 山西果树, 2019(06)
- [3]临江市草莓种植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 武海波.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4]南方无霜冻地区冬季露地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J]. 杨小萍,张林. 福建农业科技, 2018(06)
- [5]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生长发育及果实性状的影响[D]. 闫琬婷. 沈阳农业大学, 2018(12)
- [6]设施草莓无土栽培基质筛选及品种优选研究[D]. 刘昭. 天津农学院, 2018(08)
- [7]“隋珠”等10个草莓品种在广西南宁的试验[J]. 黄海生,黄玉金,黄强,邓凤帮,石峰峻. 广西农学报, 2017(06)
- [8]草莓在陕西清涧县露地栽培越冬防寒方法研究[J]. 苏金瑞,王福利. 农民致富之友, 2017(04)
- [9]双流地区草莓新品种“坎东嘎”和“叙利亚”引种研究[J]. 郑小华,郑晓琴,罗丹,钟润昕,崔永亮.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6(04)
- [10]不同栽培条件下草莓品种宁玉花序分化进程[J]. 赵密珍,庞夫花,袁华招,于红梅,蔡伟建. 江苏农业学报,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