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麦注射液治疗快速心律失常46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毛静远,吴永健,史大卓[1](2021)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背景、目的及意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共计2.9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1 100万人。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居于首位。
林姗姗[2](2021)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指南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http://www.guidelines-registry.cn/)进行注册(注册号:IPGRP-2020CN083)。目的构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问题,检索并评价临床研究证据,形成相应推荐意见,完成“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初稿。方法1临床问题的构建基于PICO原则整理现有专家共识、实践指南及相关文献,制定临床问题清单,通过专家调查形式确定研究对象及干预措施,筛选结局指标并对重要性进行排序,从而构建临床问题。2循证证据的综合评价2.1文献检索与信息提取根据临床问题清单制定检索策略,电子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中医药治疗CHF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0年11月30日。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信息。2.2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组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2.3证据合成与分析对疗效性指标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并采用Stata 15.0软件对发表偏倚进行Egger检验;对安全性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2.4证据质量分级基于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 of 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对证据体进行质量评价及分级,分为高(A)、中(B)、低(C)、极低(D)四个等级。3推荐意见的形成通过组织专家共识会,采用名义群体法对证据体的推荐强度进行评价,推荐强度包括强推荐(I)、弱推荐(II)、暂不推荐(O)、弱不推荐(-II)、强不推荐(-I)五个选项,任何一项票数>50%或同一推荐方向下的两项总票数>70%则认为达成共识,最终成为指南推荐意见。4指南初稿的撰写按照指南编写体例的要求,完成指南初稿的撰写。结果1临床问题构建本指南将研究对象(Population,P)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 EF)患者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 EF)患者,涉及气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3类基本证型。经过专家调查,共纳入中成药(包括口服中成药和中药静脉制剂)、中药汤剂、中医康复运动、经络腧穴疗法4大类干预措施(Intervention,I),对照措施(Comparison,C)均为西医常规治疗,及13种结局指标(Outcome,O)。基于PICO原则的临床问题概况如下:P:HFr EF和HFpEF患者;I:中医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中医疗法包括中成药(口服中成药和中药静脉制剂)、中药汤剂、中医康复运动、经络腧穴疗法(针刺、灸法、穴位敷贴);C:西医常规治疗;O:结局指标重要性排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中医证候>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6MWD)>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HYHA)心功能分级有效率≈HF再住院率>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与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之比(E/A)或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血流峰值速度之比(E/e’)。2临床证据概况及质量分级纳入274篇文献,其中涉及治疗HFr EF的中成药11种(芪苈强心胶囊、芪参益气滴丸、心宝丸、参附强心丸、补益强心片、参附注射液、心脉隆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参麦注射液)、中药汤剂9种(补阳还五汤、炙甘草汤、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炙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真武汤合桃红四物汤)、中医康复运动2种(太极拳、八段锦);治疗HFp EF的中成药5种(芪苈强心胶囊、芪参益气滴丸、参附注射液、心脉隆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中药汤剂5种(养阴舒心方、真武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加味、苓桂术甘汤合血府逐瘀汤)、中医康复运动2种(太极拳、八段锦);治疗CHF的经络腧穴疗法(针刺、灸法、穴位敷贴)14种。共形成48条证据体,其中中质量等级(B)5条,低质量等级(C)33条,极低质量等级(D)10条。3推荐意见形成形成推荐意见33条,其中强推(I)6条,弱推荐(II)27条。4指南初稿撰写CHF的辨病和辨证分型标准引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4.1中医药治疗HFr EF推荐意见1)气虚血瘀证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II C);口服中成药:芪参益气滴丸(I B);中药静脉制剂:黄芪注射液(II C);中医康复运动:八段锦(II C)或太极拳(II D)。2)阳气亏虚血瘀证中药汤剂:真武汤(II D)或苓桂术甘汤(II C)或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II C)或五苓散(II C)或真武汤合桃红四物汤(II D);口服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I B),心宝丸(II B)或参附强心丸(II C);中药静脉制剂:参附注射液(I C)或心脉隆注射液(I B);中医康复运动:八段锦锦(II C)或太极拳(II D);其他中医特色疗法:三伏贴(II C)。3)气阴两虚血瘀证中药汤剂: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II C);口服中成药:补益强心片(II C);中药静脉制剂:参麦注射液(II B)或生脉注射液(II C)或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II C);中医康复运动:八段锦(II C)或太极拳(II D)。4.2中医药治疗HFp EF的指南推荐意见1)气虚血瘀证口服中成药:芪参益气滴丸(I B);中医康复运动:太极拳(II C)或八段锦(II C)。2)阳气亏虚血瘀证中药汤剂:真武汤(II C)或苓桂术甘汤(II D)或苓桂术甘汤合血府逐瘀汤(II C)、五苓散加味(II C);口服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I C);中药静脉制剂:参附注射液(II D)或心脉隆注射液(II C);中医康复运动:太极拳(II C)或八段锦(II C);其它中医特色疗法:三伏贴(II C)。3)气阴两虚血瘀证中药汤剂:养阴舒心方(II C);中药静脉制剂:参麦注射液(II C);中医康复运动:太极拳(II C)或八段锦(II C)。结论1.治疗CHF的中医药疗法广泛,其中以药物疗法为主包括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以非药物疗法为辅包括太极拳、八段锦、针刺、灸法、穴位敷贴。其中,以中成药治疗HFr EF的循证证据最为丰富。2.临床专家在评价中医药疗效时,较为关注的结局指标为生活质量、中医证候、运动耐量、心功能,而对于其他替代结局指标及远期预后相关结局指标的关注相对较少。中医疗法联合西医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且安全性较好,但各药优势定位不一。3.本研究通过在全面收集并整理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证据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共识会,完成“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最终形成强推荐意见6条,弱推荐意见27条,虽然证据质量总体偏低,但专家认可度和患者接受度高。该指南的制定进一步规范了中医药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合理应用。4.随着更多中医药治疗CHF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出现,《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3](2021)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文中研究说明1背景、目的及意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共计2.9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1 100万。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居于首位。
王凯欢[4](2019)在《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及意义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疾病、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是人类过早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0.27%,每100个人中,就有20个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对经济、社会的负担日益增大,并且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是指以补益功效为主要功能特点的中药注射剂,多具有益气固脱、扶正祛邪、养阴生津的作用,主要包括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等。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因其功效确切,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而这方面临床试验数量日益增多,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其疗效明显。但目前尚缺乏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间直接对比的临床试验证明其疗效优劣。作为循证医学的手段,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可同时量化比较治疗同一疾病的不同干预措施,对某一结局指标中涉及的干预措施疗效进行排序,充分利用单个随机对照试验。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治疗心血管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甄别其中的优势品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文献。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应信息,之后进行风险偏倚评价。结局指标关注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及心脏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不良反应等结局指标。基于贝叶斯理论,采用Winbugs 1.4.3软件、Stata13.0软件进行分析,相应结果以比值比、均数差及其95%可信区间的形式表示,并通过曲线下面积结果预测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疗效排序。另外,根据曲线下面积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综合网状Meta分析结果,得到最佳干预措施。同时采用Stata 13.0软件绘制网状关系图、漏斗图、网状森林图、贡献图等。研究结果1.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13个研究,9535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侧重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心功能及患者预后方面情况较为显着;参芪扶正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改善患者脑钠肽含量情况最佳。2.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结果共纳入40个研究,2970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率、每分心输出量、六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降低心率方面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每分心输出量方面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3.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18个研究,10228例患者,涉及七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血气分析结果、血液流变学结果、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内径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尤其体现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呼吸衰竭、优化肺动脉高压方面。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优于其他方案。4.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结果共纳入73个研究,6639例患者,涉及八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胆固醇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均优于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芪扶正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更具优势。另外,黄芪注射剂及参芪扶正注射剂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方面疗效较好。5.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结果共纳入27个研究,2445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静脉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均优于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静脉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黄芪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研究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面有较大优势。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①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②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方面较其他方案更具优势;③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方面优于其他方案;④参芪扶正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⑤黄芪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同时,本研究针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进行了分析,纳入研究中涉及的不良反应内容较少,尚不能针对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得出确切结论。总体而言,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各有所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李盼,王婷,付姝菲,常念伟,王小莹[5](2016)在《基于Meta分析的参附、参麦注射液临床作用比较》文中研究表明基于Meta分析比较参附、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分析二者的临床用药特点及各自的用药优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参附、参麦注射液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及肿瘤辅助治疗方面有共同的作用。其中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参麦注射液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等心功能指标;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二者均能有效改善心衰患者LVEF值,参附注射液改善心衰患者6 min步行距离的作用更明显;在联合化疗药物抗肿瘤方面,二者均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等。参附、参麦注射液在治疗心绞痛、心力衰竭及抗肿瘤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各有侧重。在心绞痛的治疗过程中,临床可能更偏向于联合使用参麦注射液;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联合使用参附注射液更为广泛。
陈弘东,谢雁鸣,王连心,吴玖斌[6](2014)在《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系统评价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检索Pubmed,CBM,CNKI,万方和VIP,全面收集参麦注射液治疗CHF所有类型的临床研究。其中有效性分析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CT),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现有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可改善CHF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好转率,左室射血分数,心排出量、每搏出量,脑钠肽,6 min步行试验值,而在改善HR方面未显示明显效果。尚未发现参麦注射液治疗CHF所导致的严重ADR/AE。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7](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提出
温晓竞[8](2013)在《参麦注射液对家兔缺血心肌电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脏激动的起源、频率、节律、传导速度和传导顺序等异常。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是引发心律失常的最常见病因,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等较易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以因窦房结、心室乳头肌和流出道的病变导致。已有研究表明,左心室流出道(主动脉前庭)不仅是血液的输出径路,而且其特定区域的组织细胞具有自律性,属于慢反应自律细胞,从豚鼠、家兔和大鼠的左心室流出道均记录到了慢反应自律性动作电位。参麦注射液源自古方参麦饮,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之功效,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疾患。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均证实,参麦注射液对多种心律失常均有明显的疗效,但其对缺血心肌的直接作用目前尚未明确。故本实验的目的在于从家兔心室乳头肌、窦房结和左心室流出道角度,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缺血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应用玻璃微电极技术观察离体心脏的电位变化,先用正常灌流液灌流心肌细胞,再改用模拟缺血灌流液灌流,最后加入参麦注射液灌流。运用计算机连续记录的方法,同步实时观察电位变化。分别测量5、10、15、20min时的电位参数。心室乳头肌细胞测量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动作电位幅值(amplitude of action potential, APA)、复极50%时间(duration of50%repolarization of action potential, APD50)、复极90%时间(duration of90%repolarization of action potential, APD90)、动作电位时程(duration of action potential, APD)和0期最大除极速率(maximal rate of depolarization of phase0, Vmax)共6项指标;窦房结优势起搏细胞和左心室流出道慢反应自律细胞的记录指标有:APA、APD50、APD90、Vmax、最大舒张电位(maximal diastolic potential, MDP)、4期自动除极速率(velocity of diastolic depolarization of phase4, VDD)和自发放电频率(rate of pacemaker firing, RPF)共7项。再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结果如下,用模拟缺血灌流液灌流心室乳头肌后,APD50、APD90、APD、Vmax和APA均明显下降,与正常灌流液灌流时的数据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RP变化不明显;加入参麦注射液灌流后,APD50、APD90和APD明显延长(P<0.05或P<0.01);参麦注射液灌流对RP、Vmax和APA无显着影响(P>0.05)。在模拟缺血灌流液灌流情况下,家兔窦房结P细胞的APDso和APD9o都明显延长(P<0.05或P<0.01), Vmax显着减小(P<0.05),VDD和RPF显着减慢(P<0.01), MDP绝对值和APA减小,但变化不明显(P>0.05);灌流中加入参麦注射液后,Vmax、VDD和RPF明显加快(P<0.05或P<0.01), APD50和APD9o明显变短(P<0.05或P<0.01),MDP和APA在给药后虽增加,但无明显改变(P>0.05)。左心室流出道慢反应自律细胞在模拟缺血灌流后,APD50和APD9o都明显增大(P<0.05或P<0.01), Vmax显着下降(P<0.05), VDD和RPF显着减慢(P<0.05或P<0.01),模拟缺血虽然导致MDP绝对值和APA减小,但变化不明显(P>0.05);加入参麦注射液后,VDD和RPF明显加快(P<0.05或P<0.01), APD50和APD9o明显减小(P<0.05), Vmax虽有加快,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参麦注射液虽使MDP和APA增大,但影响不显着(P>0.05)。从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模拟缺血灌流条件下,心室肌细胞、窦房结和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的多项电生理指标发生了显着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可以推测,缺血缺氧使心室肌传导性下降,自律细胞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均降低;参麦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细胞电生理变化。
农一兵[9](2005)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十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在治疗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进展,发展了溶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术,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剂等治疗方法,而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则为这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随着这些方法的应用,AMI急性期病死率已经降低到4%—6%,远期预后也取得了一定改善,但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AMI的临床研究已有多年的历史,在再灌注治疗之前曾得到广泛的重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降低了病死率,在防治AMI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些研究的质量和疗效尚未得到系统地评价;另一方面,中医药临床研究整体来说对方法学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临床试验证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研究结果的推广和应用。因此,本文对近几十年来中医药治疗AMI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了一次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并进行了一项较大样本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用以探讨早期中药干预对AMI远期预后的影响,试图为中西医结合治疗AMI提供基于循证医学的依据。 一、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方法:①以(中文标题:心肌梗塞or心肌梗死)and(全部检索条目:中医or中药or中西医结合)的检索式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年限为1978年1月至2004年11月。②由2位研究者按照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意见不同者通过讨论解决。③获取文献的相关研究特征资料,并加以评价。④对合格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定量的Meta分析。 结果:①共检索到1621个文献。②经两次筛选,剔除不符合要求以及重复报道的文献,最终共有252篇文献入选评价。③按照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的观点,中医药治疗AMI的临床研究存在遵循标准的程度不足、研究设计缺陷较明显(特别是随机、盲法和统计学方法)、观察指标选择不尽理想(特别是缺乏远期预后指标)等问题。对提到“随机”的文献进行Jadad评分,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3—5分)只有1篇,仅仅得到3分。而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质量评分结果,也没有1篇得分超过6分(总分是12分)。④只有8篇文献可以进入Meta分析程序,总病例数仅738例,Meta分析显示与常规西药相比,加用中药进行干预对AMI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P=0.24),临床总有效率(P=0.17)和心律失常发生率(P=0.07)也没有差异,但中药干预组再梗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分别为0.007和0.01),治疗后左室EF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 结论:总体来说中医药治疗AMI的临床研究文献质量存在较多问题,极大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Meta分析显示中药对减少再梗和心力衰竭、提高左室EF射血分数有益,但仅以本项Meta分析为基础,对于中医药治疗AMI的疗效目前尚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
黄美施[10](2009)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及其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冠状动脉血供急剧较少或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缺血而发生的局部急性坏死,常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及AMI后心绞痛等。其归属于中医学“真心痛”,《灵枢·厥病篇》有“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的描述。AMI发病急、病情重、预后险,是心内科常见的危重急症。根据美国2004年的统计资料,每年美国近90万人患AMI,42%的AMI患者在1年内死亡,其中半数死亡发生在发病后到达医院急诊室之前。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人数越来越多,因此AMI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CAPCS研究表明,我国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呈明显增长态势,每年新发心肌梗死50万人。AMI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如何有效预防并治疗AMI的并发症,降低AMI病死率,成为公共卫生事业中的一个重大问题。70年代中期及80年代,国内不少地区采用以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诊疗AMI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冠心Ⅱ号为代表的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资料甚多,研究广泛深入,在改善AMI症状、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面取得了瞩目成绩。但是目前中医对AMI防治优势正在减弱,大样本、设计严密的临床试验少见。而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使冠心病心梗的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现代医学愈来愈重视冠脉的再通,从而使AMI病死率进一步下降。但冠脉再通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挫抑及PCI术后半年再狭窄率为30~40%,其高发率也必须引起重视。而且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经济性等也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而活血化瘀在治疗AMI中的优势与溶栓及PCI相比可能已不再明显。如何利用中医药强调辨证治疗及对整体调节的优势,在冠心病心肌梗死领域进一步作出贡献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益气养阴扶正等中药静脉制剂在AMI的治疗中受到重视,在治疗中可以发挥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更好的作用。王硕仁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能够降低AMI病死率的综合因素有(按危险度由低到高排序):再灌注、调脂药物、静脉滴注中药、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ACEI类药物、洋地黄,说明中药静脉制剂在降低AMI病死率方面作用仅次于再灌注治疗和调脂药物而列于第三位,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自1992年参麦注射液被中国卫生部列为首批急诊用药后,各级医院广泛使用。迄今对于参麦注射液治疗AMI的疗效判断已发表了大量的观察性研究。但是这些基于医生个人的临床经验、散在的个案资料或者其他一些观察性研究来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或者评价某一种治疗药物的优劣,很容易产生偏倚。目前参麦注射液治疗AMI尚缺乏前瞻性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疗效研究,且尚缺乏利用系统评价方法评估参麦注射液对治疗AMI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的影响。目的系统评价参麦注射液对AMI病死率及其主要并发症的影响,为参麦注射液治疗AMI的疗效判断提供更加充分且可靠的理论和临床依据,同时也为临床医生是否应用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AMI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1.按系统评价要求制定相应的详细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包括研究类型、研究对象、干预措施以及结局事件等。2.根据拟定的标准制定出系统、全面的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Cochrane数据库(2008年第6期)、PubMed(1980-2008)、OVID(1979-2008.12)、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CBM,1979-2008.12)、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08)、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1994-2008)等,手工检索国内心血管疾病和中医药期刊以及会议论文集。3.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标准严格评价各个相关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条目包括对随机分配方法、隐蔽分组、盲法实施和损耗性偏倚的评估。各个纳入研究资料的质量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Cochrane handbook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 4.2.6)推荐的简单评估法进行质量分级,包括A、B、C三个等级。4.严格质量评价后,对收集的各相关研究进行资料数据提取,主要是结局事件发生率的数据提取,然后采用RevMan 4.2.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表示,两者均给出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各研究合并前先分析临床异质性,若干预措施不同,则采用亚组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各研究的统计学异质性,以α=0.1为检验水准。若无统计学异质性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若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1.全体研究特征的描述性分析:共纳入7个RCT的901例AMI患者,其中治疗组444例占49.28%,对照组457例占50.72%。纳入研究质量均为C级。7个研究均报告了死亡情况,其中治疗组22例,对照组40例;4个研究报告了心衰发生情况,其中治疗组43例,对照组71例;3个研究报告了AMI后心绞痛发生情况其中治疗组14例,对照组24例;4个研究报告了再通情况,其中治疗组252例,对照组263例;3个研究报告了静脉溶栓时再灌注心率失常的发生情况,其中治疗组42例,对照组75例;5个研究报告了继发于AMI的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99例;以上观察指标全部为近期(住院期间)的发生情况。2.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病死率meta分析的固定效应模型总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55,[0.33,0.90],总效应Z=2.39,P=0.02;心衰发生率:RR及95%CI为0.60,[0.45,0.80],总效应Z=3.44,P=0.0006;AMI后心绞痛发生率:RR及95%CI为0.59,[0.34,1.03],总效应Z=1.86,P=0.06;再通率:RR及95%CI为1.01,[0.93,1.10],总效应Z=0.32,P=0.75;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RR及95%CI为0.58,[0.45,0.73],总效应Z=4.48,P<0.00001。Meta分析结果显示继发于AMI的心律失常发生率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总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CI)为0.53,[0.30,0.94],总效应Z=2.19,P=0.03。3.再梗死发生率因为纳入的文献其结局事件均没有对AMI后再梗死进行探讨,对再梗死发生率的影响缺乏相应证据,因此无法对其采用Meta分析进行综合性的评价。4.发表偏倚的分析因纳入研究文献太少,未分析发表偏倚。5.安全性魏丹霞[2001]报道治疗组未见出血倾向及其他副作用;其余研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不良反应报道。结论1.根据当前证据,参麦注射液治疗组较对照组可以显着降低AMI病死率、心衰发生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继发于AMI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对AMI后心绞痛发生率降低趋势不明显,对再通率的影响基本没有差别。2.缺乏参麦注射液对再梗死发生率影响的证据,无法对其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综合性的评价。3.安全性较高,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报道。4.由于纳入的文献仅7篇共901例AMI患者,样本量较小,且纳入研究质量均较低,皆为C级,从这些研究中获得的证据强度不高,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受发表偏倚、研究时间、文献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在参麦注射液治疗AMI特色优势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发掘。
二、参麦注射液治疗快速心律失常46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参麦注射液治疗快速心律失常46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目的及意义 |
2 指南制定方法 |
2.1 临床问题构建 |
2.2 中成药遴选 |
2.3 检索策略 |
2.4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和资料提取 |
2.4.1 纳入标准 |
2.4.2 排除标准 |
2.4.3 资料提取 |
2.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6 证据综合分析 |
2.7 证据质量评价与推荐标准 |
2.8 推荐意见形成 |
3 推荐意见及证据描述 |
3.1 稳定性心绞痛 |
3.1.1 临床问题 |
3.1.2 推荐意见 |
3.1.3 证据描述 |
3.1.3.1 通心络胶囊(1C) |
3.1.3.2 脑心通胶囊(1C) |
3.1.3.3 丹蒌片(2B) |
3.1.3.4 麝香保心丸(1B) |
3.1.3.5 复方丹参滴丸(1B) |
3.1.3.6 丹红注射液(2D) |
3.1.3.7 红花注射液(2C) |
3.1.3.8 芪参益气滴丸(1C) |
3.2 不稳定性心绞痛 |
3.2.1 临床问题 |
3.2.2 推荐意见 |
3.2.3 证据描述 |
3.2.3.1 通心络胶囊(1C) |
3.2.3.2 脑心通胶囊(2D) |
3.2.3.3 丹蒌片(2C) |
3.2.3.4 麝香保心丸(1B) |
3.2.3.5 复方丹参滴丸(1C) |
3.2.3.6 血府逐瘀胶囊(2D) |
3.2.3.7 丹红注射液(1C) |
3.2.3.8 红花注射液(2D) |
3.2.3.9 参麦注射液(2C) |
3.3 急性心肌梗死 |
3.3.1 临床问题 |
3.3.2 推荐意见 |
3.3.3 证据描述 |
3.3.3.1 麝香保心丸(1B) |
3.3.3.2 参麦注射液(2C) |
3.4 围介入手术期 |
3.4.1 临床问题 |
3.4.2 推荐意见 |
3.4.3 证据描述 |
3.4.3.1 通心络胶囊(1C) |
3.4.3.2 脑心通胶囊(2D) |
3.4.3.3 丹蒌片(2B) |
3.4.3.4 麝香保心丸(1C) |
3.4.3.5 复方丹参滴丸(1C) |
3.4.3.6 丹红注射液(2C) |
3.4.3.7 参麦注射液(2C) |
3.5 冠心病心律失常 |
3.5.1 冠心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 |
3.5.1.1 临床问题 |
3.5.1.2 推荐意见 |
3.5.1.3 证据描述 |
3.5.1.3.1 稳心颗粒(1B) |
3.5.1.3.2 参松养心胶囊(1C) |
3.5.2 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 |
3.5.2.1 临床问题 |
3.5.2.2 推荐意见 |
3.5.2.3 证据描述 |
3.5.3 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
3.5.3.1 临床问题 |
3.5.3.2 推荐意见 |
3.5.3.3 证据描述 |
3.5.3.3.1 参松养心胶囊(1C) |
3.5.3.3.2 稳心颗粒(1C) |
3.6 冠心病心力衰竭 |
3.6.1 临床问题 |
3.6.2 推荐意见 |
3.6.3 证据描述 |
3.7 心绞痛急性发作 |
3.7.1 临床问题 |
3.7.2 推荐意见 |
3.7.3 证据描述 |
3.7.3.1 速效救心丸(1C) |
3.7.3.2 复方丹参滴丸(1C) |
3.7.3.3 麝香保心丸(1C) |
3.7.3.4 宽胸气雾剂(1C) |
4 中成药治疗冠心病药物推荐及证候分型判断流程(见图1、图2) |
5 本指南的局限性及不足之处 |
5.1 药物的遴选 |
5.2 干预措施 |
5.3 结局指标 |
5.4 证据的筛选 |
5.5 诊断标准 |
5.6 辨证分型 |
5.7 共识结果 |
6 更新计划 |
6.1 更新时间 |
6.2 更新方法 |
(2)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临床问题的构建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第二部分 循证证据的综合评价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第三部分 证据推荐强度的形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第四部分 指南初稿的撰写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 |
附录2 GRADE系统证据质量降级因素 |
附录3 纳入文献的研究特征 |
附录4 偏倚风险评估表 |
综述 口服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目的及意义 |
2 指南制定方法 |
2.1 临床问题构建 |
2.2 中成药遴选 |
2.3 检索策略 |
2.4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和资料提取 |
2.4.1 纳入标准 |
2.4.2 排除标准 |
2.4.3 资料提取 |
2.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6 证据综合分析 |
2.7 证据质量评价与推荐标准(表1~3) |
2.8 推荐意见形成 |
3 推荐意见及证据描述 |
3.1 稳定性心绞痛 |
3.1.1 临床问题 |
3.1.2 推荐意见 |
3.1.3 证据描述 |
3.1.3. 1 通心络胶囊(1C) |
3.1.3. 2 脑心通胶囊(1C) |
3.1.3. 3 丹蒌片(2B) |
3.1.3. 4 麝香保心丸(1B) |
3.1.3. 5 复方丹参滴丸(1B) |
3.1.3. 6 丹红注射液(2D) |
3.1.3. 7 红花注射液(2C) |
3.1.3. 8 芪参益气滴丸(1C) |
3.2 不稳定性心绞痛 |
3.2.1 临床问题 |
3.2.2 推荐意见 |
3.2.3 证据描述 |
3.2.3. 1 通心络胶囊(1C) |
3.2.3. 2 脑心通胶囊(2D) |
3.2.3. 3 丹蒌片(2C) |
3.2.3. 4 麝香保心丸(1B) |
3.2.3. 5 复方丹参滴丸(1C) |
3.2.3. 6 血府逐瘀胶囊(2D) |
3.2.3. 7 丹红注射液(1C) |
3.2.3. 8 红花注射液(2D) |
3.2.3. 9 参麦注射液(2C) |
3.3 急性心肌梗死 |
3.3.1 临床问题 |
3.3.2 推荐意见 |
3.3.3 证据描述 |
3.3.3. 1 麝香保心丸(1B) |
3.3.3. 2 参麦注射液(2C) |
3.4 围介入手术期 |
3.4.1 临床问题 |
3.4.2 推荐意见 |
3.4.3 证据描述 |
3.4.3. 1 通心络胶囊(1C) |
3.4.3. 2 脑心通胶囊(2D) |
3.4.3. 3 丹蒌片(2B) |
3.4.3. 4 麝香保心丸(1C) |
3.4.3. 5 复方丹参滴丸(1C) |
3.4.3. 6 丹红注射液(2C) |
3.4.3. 7 参麦注射液(2C) |
3.5 冠心病心律失常 |
3.5.1 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 |
3.5.1. 1 临床问题 |
3.5.1. 2 推荐意见 |
3.5.1. 3 证据描述 |
3.5.1. 3. 1 稳心颗粒(1B) |
3.5.1. 3. 2 参松养心胶囊(1C) |
3.5.2 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 |
3.5.2. 1 临床问题 |
3.5.2. 2 推荐意见 |
3.5.2. 3 证据描述 |
3.5.3 冠心病合并阵发房颤 |
3.5.3. 1 临床问题 |
3.5.3. 2 推荐意见 |
3.5.3. 3 证据描述 |
3.5.3. 3. 1 参松养心胶囊(1C) |
3.5.3. 3. 2 稳心颗粒(1C) |
3.6 冠心病心力衰竭 |
3.6.1 临床问题 |
3.6.2 推荐意见 |
3.6.3 证据描述 |
3.7 心绞痛急性发作 |
3.7.1 临床问题 |
3.7.2 推荐意见 |
3.7.3 证据描述 |
3.7.3. 1 速效救心丸(1C) |
3.7.3. 2 复方丹参滴丸(1C) |
3.7.3. 3 麝香保心丸(1C) |
3.7.3. 4 宽胸气雾剂(1C) |
4 |
5 本指南的局限性及不足之处 |
5.1 药物的遴选 |
5.2 干预措施 |
5.3 结局指标 |
5.4 证据的筛选 |
5.5 诊断标准 |
5.6 辨证分型 |
5.7 共识结果 |
6 更新计划 |
6.1 更新时间 |
6.2 更新方法 |
(4)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
1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品种概述 |
2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概述 |
综述二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现状研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网状Meta分析 |
一、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二、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三、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五、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基于Meta分析的参附、参麦注射液临床作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索策略 |
1.3 资料整理比较 |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2.1 参附、参麦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评价比较 |
2.2 参附、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价比较 |
2.2.1参附、参麦注射液对心力衰竭LVEF影响的比较 |
2.2.2参附、参麦注射液对心力衰竭6 min步行距离影响的比较 |
2.3 参附、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抗肿瘤的临床评价比较 |
3 结论与展望 |
(8)参麦注射液对家兔缺血心肌电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词表 |
文献综述 |
第一部分、急性心肌梗死的现代治疗进展回顾 |
第二部分、急性心肌梗死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综述 |
第三部分、预后研究的方法学探讨 |
临床研究 |
第一部分、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前言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早期中药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文献评价表 |
附件二、早期中药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影响的回顾性研究观察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及其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历代沿革及基础研究概述 |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概况 |
第三节 参麦注射液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概况 |
第二部分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及其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统计学证明 |
四、参麦注射液治疗快速心律失常46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 毛静远,吴永健,史大卓.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09)
- [2]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研究[D]. 林姗姗.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04)
- [4]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D]. 王凯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5]基于Meta分析的参附、参麦注射液临床作用比较[J]. 李盼,王婷,付姝菲,常念伟,王小莹. 中草药, 2016(16)
- [6]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J]. 陈弘东,谢雁鸣,王连心,吴玖斌. 中国中药杂志, 2014(18)
- [7]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8]参麦注射液对家兔缺血心肌电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D]. 温晓竞. 河北北方学院, 2013(05)
- [9]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D]. 农一兵.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5)
- [10]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及其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D]. 黄美施. 南方医科大学,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