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或线性变厚正交各向异性圆板的横向振动

阶梯式或线性变厚正交各向异性圆板的横向振动

一、阶梯状或线性变厚度正交异性圆板的横向振动(论文文献综述)

王兵[1](2020)在《基于FFT方法的编织复合材料异形结构损伤失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碳纤维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刚度、高比强度、高损伤容限、良好的抗冲击性能以及灵活的可设计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中承力结构部件。正确地分析及评价编织复合材料结构的力学性能是成功设计相关结构部件的关键。编织复合材料结构的力学行为强烈依赖于复杂的内部微细观结构及材料性能等诸多因素,尤其当宏观编织结构呈现扭曲等复杂结构形态时,如发动机叶片,其宏观的非线性与内部复杂的织物结构相关。基于唯象的实验方法是获取材料力学性能的直接手段,而数值模拟方法是揭示宏观结构在受外部载荷时内部损伤破坏过程的有效途径。本文发展了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复合材料性能分析方法,构建了高效的微细宏观多尺度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编织复合材料异形结构的宏观力学行为、有效性能及微细观损伤失效机理,并通过了实验验证。首先,本文从单胞模型、多尺度数值分析方法、不确定性量化及传递和复合材料异形结构力学性能研究等方面详细综述和分析了国内外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形成发展高效且精确的多尺度计算框架研究编织复合材料扭曲异形结构的力学响应的基本思路。然后,发展了一种基于FFT的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损伤失效模型,能够快速反馈微细观尺度周期性单胞模型的力学响应,正确揭示了结构内部的损伤失效机理。考虑到FFT方法在不同组分材料界面处存在明显的应力震荡,进一步提出了像素重构技术结合层合板理论优化应力、应变场的质量,保证了该数值方法的精确性。其次,从微观尺度出发,构建了纤维随机分布的单向复合材料周期性单胞模型,重点考虑了纤维界面相性能沿厚度方向指数变化以及单向纤维的纵向压缩失稳。利用所建立的非线性FFT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复合材料在微观尺度的力学性能,为细观尺度编织复合材料纱线的力学性能提供了合理的信息输入。将各向异性损伤演化模型引入FFT算法中,进而对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编织复合材料进行损伤失效分析。再次,针对编织复合材料异形结构,设计了不同扭曲角度试件及夹具,开展了悬臂梁实验,探究了不同扭曲角度试件的力学响应及失效机制。由于宏观结构扭曲变异,造成了内部织物结构存在随机不确定性,利用Micro-CT无损检测技术统计内部纱线几何特征信息,建立了多元高斯模型,对不确定性信息进行了量化,建立了高保真细观单胞模型。最后,将微细观尺度基于FFT的计算模型与宏观尺度有限元模型结合,形成了耦合FE-FFT的一致多尺度计算方法。其中,宏观结构采用有限元网格,单元积分点响应通过细观周期性单胞的分析结果更新。利用该方法探究了3D编织复合材料梁结构在三点弯曲载荷下的力学行为,通过与文献实验结果及其他数值方法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的多尺度数值模拟的可靠性与高效性。进一步将不确定性量化模型嵌入到耦合FE-FFT的一致多尺度计算方法中,在宏-细-微观各尺度内进行不确定性量化,并在不同尺度间进行传递,揭示了编织复合材料扭曲异形结构在悬臂梁载荷条件下的损伤失效机理。本论文研究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编织复合材料异形结构,为编织复合材料在实际工程部件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游群[2](2019)在《载流圆板的热磁弹性变形和应力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基于薄板薄壳的磁弹性问题,本文分析了考虑温度影响的薄板热磁弹性变形和应力问题。对薄板的挠度、应力、温度、洛伦兹力、电场强度以及径向位移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得出了对现实工业生产具有参考价值的规律和结论。在现如今有许多学者热衷于对磁弹性问题的研究,对热磁弹性问题的研究并不多,热磁弹性问题本身就是磁弹性问题的拓展和延伸。根据薄板理论和电磁场理论,推算验证了载流圆板的磁弹性基本方程,运用传热学知识,最终给出了载流圆板的热磁弹性基本方程。用纽马克稳定有限等差式和迭代法得到载流圆板热磁弹性基本方程的迭代方程。通过近似变换消除圆板中心的奇异性。分析了梯形载荷作用下圆环薄板的热磁弹性变形和应力问题,用差分法计算得到圆环变量的数值解,讨论了圆环挠度、应力、温度、洛伦兹力以及电场强度的变化情况,绘制出变量曲线图,通过不同变量曲线图对比得出圆环变形规律。分析了变厚度圆环薄板的热磁弹性变形和应力问题,用差分法计算得到圆环变量的数值解,讨论了圆环挠度、应力、温度、洛伦兹力以及电场强度的变化情况,绘制出变量曲线图,通过不同变量曲线图对比得出圆环变形规律。分析了滑动支承圆形薄板的热磁弹性变形和应力问题,用差分法计算得到圆形薄板变量的数值解,讨论了圆形薄板挠度、应力、温度、洛伦兹力、电场强度以及径向位移的变化情况,绘制出变量曲线图,通过不同变量曲线图对比得出圆形薄板变形规律。

蒋鹏程[3](2020)在《饱和黄土场地复合地基—超大型储油罐静动力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深入开展,大型油罐和原油储备库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储油罐也向集中化和超大型化的趋势发展,使其短圆柱状的薄壳结构不能再满足超大罐容的需求。饱和黄土地基的含水量高、承载力低,在内液压、地震等荷载作用下,储罐基础通常会发生各种类型沉降,将对储罐的正常运营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此外,地震荷载不但能使结构失稳、丧失承载力,还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的次生灾害。因此,本论文依托饱和黄土地区修建的首座大型储油罐工程,对饱和黄土地基处理、油罐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承载与变形机理、油罐-基础-地基共同作用、罐体关键位置应力与应变分布、油罐地震反应特征和抗震性能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对保障储罐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如下:(1)开展了CFG桩单桩及单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静载试验,获得了CFG单桩及单桩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选取其中一座15万m3储油罐,在罐区设置变形监测断面,地基内埋设测试元件,在充水试压时进行储罐基础监测。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模拟地基土应力水平,对比分析油罐荷载下饱和黄土地基和CFG桩复合地基的变形发展特征。研究表明,刚性CFG桩能够将较大的荷载传递至卵石层,起到端承效应,提高地基承载力,使其满足设计要求。饱和黄土层下的卵石层,能够很快消散掉外荷载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地基沉降较快趋于稳定。罐体充水后,通过环梁基础传递到地基表面的荷载较大,引起环梁基础下地基沉降变形增大。在罐底不同平面处,桩-土压力存在差异,随着半径增大,基底压力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M‖形变化趋势。(2)采用数值计算软件,建立CFG桩有限元模型,分析荷载水平、桩体长度、桩体模量、褥垫层技术参数、置换率等参数对CFG桩承载性能的影响。考虑桩土间的相互作用,推导出CFG复合地基桩间土压缩量的简化解析表达式。研究表明,在褥垫层的调节下,上部桩间土的压缩量大于桩体沉降量,且在桩顶一定深度范围内存在负摩阻区,中性点深度与桩周土沉降下限深度之比约为0.5。考虑到储罐底面的刚度较小,储罐荷载作用可假定为大面积柔性荷载,忽略桩端卵石层的压缩变形,采用简化法计算CFG桩复合地基压缩层的沉降与实测结果较为一致。而复合模量法的计算结果偏小,因为其夸大了桩体的作用。(3)对15万m3的大型储罐进行罐壁、环梁的现场应力测试和变化规律分析,建立油罐-地基-基础系统有限元模型,进行环梁应力、罐壁环向应力与底板沉降分析,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值对比分析。进行罐底板应力与变形、储罐局部应力有限元分析,对储油罐底板局部翘离、大角焊缝弯曲应力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充水量最大时,在距离罐底上表面3.34m处,罐壁环向应力达到最大值284.9MPa,底板连接处的轴向压应力达到最大值210MPa。在罐底板与罐壁连接的大角焊缝处,罐底板的径向弯曲应力约为环向应力的2.7倍。罐底板有反向―翘离‖现象,最大翘离高度为4.8mm,抗风圈和加强圈很好地限制了罐壁的径向位移,使罐壁环向应力与轴向轴力在其附近发生波动。(4)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储油罐有限元分析模型,考虑油罐与储液的流固耦合作用和加强圈与抗风圈加强作用,进行不同储液高度下罐体的模态分析。通过输入天津宁河波,进行位移时程响应和应力时程响应分析。研究表明,设置加强圈和抗风圈对储油罐的高阶频率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液面的升高,储罐的低阶频率随之增大,而高阶频率则减小。同时,抗风圈和加强圈能有效的减小最大位移值的幅度和应力,达到控制罐体位移和应力,不因过早到达极限位移和屈服强度而破坏。加速度达到峰值时,储油罐整体环向应力最大值为744MPa,接近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罐体局部可能会发生强度破坏。最大位移值为168mm,罐体结构进入塑性阶段,在抗震设计当中,可以利用材料的塑性特性。按照规范公式验算,储罐在0m~22m的充液高度范围储存液体时,均能满足8度设计地震(相当于475年一遇)不坏的抗震设防要求。

朱竑祯,王纬波,殷学文,高存法[4](2019)在《变厚度圆环板/圆板横向自由振动的动刚度法求解》文中认为分别基于经典薄板理论和一阶剪切理论研究了沿半径方向变厚度的圆板及圆环板的横向自由振动,将结构离散为若干个等厚度同心圆环单元,在得出圆环单元的精确解后,通过动刚度法组装单元。应用该方法将变厚度圆板退化至等厚度板,与解析解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用于计算线性或非线性变厚度板,也能与有限元三维解吻合。计算结果表明:基于一阶剪切理论和薄板理论的动刚度法计算等厚度薄板的振动均能取得与解析解完全吻合的数值解;而计算变厚度薄板时则采用基于一阶剪切理论的动刚度法更准确;与有限元法相比,本文采用的动刚度法划分单元少,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尤其在工程中的大型板结构振动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郑妍[5](2019)在《变厚度矩形薄板的静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变厚度板在工程实际中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元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土木工程、车辆工程等诸多领域,变厚度板的力学性能与普通等厚度板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因而研究变厚度板的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论文以变厚度板为研究对象,对变厚度板的静挠度、内力与稳定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以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变厚度薄板为研究对象,分别取重三角函数的级数和多项式作为四边简支和四边夹支的变厚度薄板的挠度函数,利用伽辽金法分别计算了四边简支与夹支两种边界条件下的等厚度板和变厚度板的静挠度与内力,计算结果表明等厚度薄板的最大静挠度位于薄板的中心处,而变厚度薄板的最大挠度位于板厚度薄的一侧。2.利用差分法计算了相同边界条件和荷载作用下相同尺寸薄板的静挠度,与伽辽金法的计算结果对比,进行误差分析。3.以变厚度薄板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板的厚度变化方向施加纵向压力,在板厚不变方向施加纵向压力,用能量法建立了求解变厚度简支板临界屈曲压力的方程,对不同长宽比的厚度单向线性变化的简支板的临界屈曲压力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板的长宽比位于某些区间时,不同厚度变化梯度的板的屈曲模式不同。4.利用伽辽金法求解了变厚度夹支板的临界压力,对不同长宽比的厚度单向线性变化的夹支板的临界屈曲压力进行了计算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临界屈曲压力随着板厚梯度的增大而减小。

钱琛[6](2018)在《某轻型客车复合材料板簧关键特性建模与性能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轻量化成为汽车发展的大势所趋,其研究热度也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浪潮在国际社会上的兴起而越来越高。钢板弹簧为悬架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其作用为将车桥或车轮连接在车身上、衰减传递到车身的振动以及传递载荷和导向,重量占非簧载质量的10%20%。复合材料板簧作为板簧的有效轻量化手段,不仅能在不损失承载能力的前提下替代钢板弹簧,而且其疲劳寿命、减振能力以及安全断裂性都显着高于钢板弹簧,装车后还能降低非簧载质量的动载荷,减轻车辆行驶过程中对路面的损伤,提升整车的经济性、动力性及安全性,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的研究热度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复合材料板簧研究时多采用有限元计算或试验的方法,缺少对其各项性能指标深入的理论研究,导致了复合材料板簧特性预测耗时过长,进而为后续的迭代优化设计工作造成了困难,最终导致了在设计复合材料板簧时难以兼顾其各项性能指标,限制了复合材料板簧的设计开发水平。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复合材料力学出发,建立复合材料板簧刚度、强度、模态等关键静动特性的参数化理论模型,并对阻尼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设计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形成了一套高效可靠的复合材料板簧设计开发方法,缩短了复合材料板簧的正向设计开发周期、提高了其正向设计开发的水平,具体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复合材料板簧选型设计。在充分考虑复合材料板簧载荷工况的前提下,从成型工艺、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方面出发对复合材料板簧的可靠性提升方法进行了研究,保证对原钢板弹簧可靠地“等效替代”。(2)关键静动态特性建模。建立了材料参数、铺层参数以及宏观结构参数与复合材料板簧刚度、强度、模态等关键静动态特性之间的参数化理论模型,通过了试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关键设计参数对静动态特性的灵敏度。与传统有限元方法相比,所建立的参数化理论模型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极大地缩短了计算时间,有助于缩短复合材料板簧正向设计开发周期,并且为后续的优化工作提供了便利;基于Ni-Adams模型并结合试验对复合材料板簧的阻尼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复合材料板簧阻尼的研究方法,为复合材料板类零件的阻尼研究提供了参考。(3)复合材料板簧性能的全面优化。复合材料板簧可设计变量繁多,导致了其优化设计问题规模的庞大,进而导致优化问题求解时间的大幅增加。为了解决复合材料板簧静动态特性全面优化这一大规模性能优化的效率问题,本文在所建立的复合材料板簧静动态特性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首先以强度、质量为优化目标,对复合材料板簧的铺层角度、铺层长度进行优化,寻找使得强度最高、质量最小的簧身构型;然后以刚度、强度、模态等关键静动态特性为优化目标,对簧身构型参数进行优化,并将构型参数映射到铺层参数上,从而大幅减少了优化变量的数量,提高了优化效率,最终建立了一种全面考虑各设计参数、兼顾各性能指标的复合材料板簧高效优化设计方法,并优化复合材料板簧的关键设计参数使其综合性能达到了最优。(4)复合材料板簧疲劳性能优化设计。首先基于复合材料疲劳失效规律,提出了复合材料板簧疲劳失效规律推论,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推论的正确性;然后提出了包夹单元、铺层容度、容度子代以及阻隔距离等铺层结构的几个概念,基于遗传算法对复合材料板簧的铺层顺序进行了优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复合材料板簧的疲劳寿命;基于复合材料接头疲劳失效规律,并结合复合材料板簧的特点对复合材料板簧的接头结构的疲劳性能进行了设计,通过了接头疲劳台架试验验证。(5)复合材料板簧装车试验验证。分析了换装复合材料板簧后整车性能可能发生的变化,并结合装车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刚度相同的前提下,复合材料板簧装车后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变化不大,燃油经济性提升;对复合材料板簧的可靠性进行了道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复合材料板簧性能优良,可满足装车可靠性要求。

张晨[7](2018)在《载流圆台薄壳热磁弹性应力与变形分析》文中认为热磁弹性理论研究了电磁场、温度场和变形场的耦合效应。在现代工业工程中,经常有薄壳结构元件处在电磁场、温度场、机械场耦合作用的环境中,对其应力及变形情况的分析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意义的。热磁弹性囊括了经典的弹性理论、热传导理论及电磁场理论,并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位于磁场中,且考虑热作用下的导电体弹性变形及运动的一些问题,即解决温度场、变形场和电磁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问题。本文对在磁场环境下受机械载荷作用的载流圆台薄壳热磁弹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经理论推导给出了薄壳非线性应变的几何关系、物理方程、磁弹性运动方程、电动力学方程及Lorentz力分量表达式,建立了圆台薄壳在电磁场、温度场和机械场耦合作用下的热磁弹性基本方程。考虑到Joule热效应,结合热传导理论相关知识,导出了具有内热源的物体导热的温度曲线方程式,给出了载流圆台薄壳的温度场及温度场T的积分特征值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应用纽马克稳定有限等差式及准线性化方法将8个偏微分方程变换成能用离散正交法编程求解的准线性微分方程组,运用离散正交法编制程序,给出了载流圆台薄壳热磁弹性应力与变形的数值解,获得了耦合场中圆台薄壳的应力、变形、温度等参量与外加电磁参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对计算结果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绘制了相应的曲线图,通过具体算例证实了改变电、磁、力场的参数可以实现对圆台薄壳应力、应变、温度的控制。

于杰[8](2017)在《基于声发射的直升机旋翼桨叶损伤在线监测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直升机旋翼桨叶由于长期工作在高动态气动环境中,受到交变弯扭复合载荷,很容易出现疲劳损伤,导致桨叶内部出现裂纹、分层等。这些内部损伤若不及时检测和修复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然而由于复合材料桨叶内部结构复杂,蒙皮多为变厚度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普通复合材料构件采用的无损检测方法不适用,必须针对复合材料桨叶研究行之有效的监测方法。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利用声发射技术对直升机旋翼桨叶的裂纹损伤进行监测。论文首先以直升机旋翼桨叶常用复合材料试件为研究对象,针对声发射信号在复合材料桨叶试件上的衰减、去噪和源类型识别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其次,利用断铅模拟试验研究了声发射信号在直升机部件常用复合材料上的传播特性,并通过试件断裂试验数据对所研究算法进行了验证;然后,研究了声发射信号的去噪和重构方法。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了FIR数字滤波器,对信号进行了信噪分离,再用小波能谱系数法得出信号最大能量所在的频率层,利用其重构含有损伤信息的声发射信号,即对信号进行第二次滤波;最后,利用声发射特征参数法对二次滤波后的重构损伤信号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取了损伤信号的特征参数,进而得出了不同损伤形式的特征以及损伤演变过程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FIR以及小波能谱系数法对信号进行两次滤波,得出的信号准确反映了损伤声发射信号的特征。通过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分析,得出了直升机桨叶试件损伤破坏时四个阶段(基体开裂、纤维断裂、纤维与基体面脱胶开裂、分层)声发射信号的信号特征,为进一步进行直升机旋翼桨叶的健康监测打下基础。

石姗姗[9](2015)在《仿生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的设计、制造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复合材料蜂窝夹芯结构和复合材料格栅夹芯结构同属于仿生结构,在航空航天、运载及土木等多个工程领域均有广泛应用。目前各种工程结构的服役环境日趋极端化,结构功能多样化需求也日益提升,这些都对结构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论文首先以树叶组织的叶脉-夹层结构为原型,提出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这一新构型。并基于均匀化理论,分析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的刚度和比刚度等参数,对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进行初步设计。针对该结构制备过程中的多界面粘接问题,本论文首先采用Kevlar短纤维进行多界面增韧并对其增韧效果及机理进行研究;其次通过三点弯曲实验和面内压缩实验对该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测量和表征;最后对该结构在三点弯曲和面内压缩载荷下的力学行为进行数值分析,在实验校验的基础上,对关键设计参数进行参数化讨论分析。该项研究内容是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具有格栅加筋铝蜂窝夹芯复合材料结构界面破坏和增韧机理”(S13205,2013-2015年)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金属泡沫夹芯复合材料及结构的破坏机理和增韧研究”(11102032,2012年-2014年)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的多界面增韧方法研究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可以在保留蜂窝隔音、隔热和抗震等功能的同时,有效地提升结构的弯曲性能和压缩性能。但由于原本的面-芯单一界面问题转化为面-芯-芯多界面问题,加剧了整个结构的界面问题的复杂性。为了保证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的性能优势,必须提高其界面性能,确保界面不会失效。作者首先在宏观尺度下验证了Kevlar短纤维界面增韧法对碳纤维铝蜂窝夹芯结构的增韧效果;之后将Kevlar短纤维增韧方法由碳纤维铝蜂窝夹芯结构的碳纤维-铝蜂窝单一界面推广到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的碳纤维面板-铝蜂窝界面、碳纤维面板-铝格栅界面和铝格栅-铝蜂窝界面,进行多界面增韧。同时,采用扫描电镜和光镜等观察手段,对界面进行微观观测,发现短纤维界面增韧可形成纤维桥联结构,并在连接区域形成“圆角”增强结构,揭示了Kevlar短纤维的界面增韧机理。2.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为研究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的力学性能,作者对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传统铝蜂窝夹芯结构和格栅夹芯结构开展了三点弯曲实验和面内压缩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比较了三类结构的极限载荷、结构破坏模式、临界破坏载荷、能量吸收性能、比刚度等力学参数。三点弯曲实验显示,格栅增强铝蜂窝夹芯结构的平均极限载荷、平均能量吸收性能和比刚度远高于传统铝蜂窝夹芯结构或铝格栅夹芯结构。面内压缩实验显示,相比于传统铝蜂窝夹芯结构,格栅增强铝蜂窝夹芯结构在面内压缩载荷作用下,平均极限载荷和比刚度大幅升高,但平均能量吸收性能提高幅度不明显;相比于格栅夹芯结构,格栅增强铝蜂窝夹芯结构平均极限载荷、平均能量吸收性能和比刚度均得到大幅升高。3.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的数值分析研究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既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同时也可满足多功能要求,因此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夹芯结构。为更好的指导结构设计,分析各设计参数对结构性能的影响,作者建立了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的数值分析模型。通过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数值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之后,采用此模型,对格栅增强铝蜂窝夹芯结构进行参数化讨论。结果显示,对于格栅增强铝蜂窝夹芯结构,改变芯体高度对整体结构载荷响应值的影响最为明显,改变面板厚度次之,而改变蜂窝单胞壁厚的影响最小。4.格栅在其他结构中的增强效应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揭示格栅芯体对结构力学性能的增强作用,使用格栅分别对典型复合材料圆锥壳体结构进行增强。考虑格栅的非均匀分布效应,提出非线性刚度模型,对复合材料格栅圆锥壳体的稳定性解析算法进行修正。结果显示格栅能够明显提高圆锥壳体结构的临界失稳载荷,且当环境温度在-50~150℃区间时,具有格栅增强的复合材料圆锥壳体的失稳载荷具有很好的温度鲁棒性。

刘小蛮[10](2015)在《夹层板的屈曲及相关动态特性的数值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夹层板结构组成单元的材料搭配设计,通过有限元三维实体建模,采用有限元非线性屈曲分析与动态应变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蜂窝夹层板组元材料几何与物理参数改变对屈曲载荷与动态响应的影响。首先由弹性力学板壳理论,结合边界条件、几何变形与协调方程,推导出夹层板静力广义平衡方程;再通过临界平衡条件得到板的屈曲平衡方程,并以单向受压两端简支狭长矩形板为例,得出屈曲应力表达式。然后改变表板厚度、夹芯网格高度、夹芯网格疏密程度、夹芯胞壁厚度以及表板和夹芯材料进行有限元建模,通过有限元非线性屈曲分析,分别研究在单向压缩载荷与弯曲载荷作用条件下,各参数对夹层板临界屈曲载荷的影响规律与敏感度。发现夹芯高度、表板厚度和夹芯密度是影响压缩临界载荷的敏感因素;胞壁间距与夹芯高度是影响弯曲临界载荷的敏感因素;厚夹芯夹层板各参数的敏感性受夹芯网格疏密影响较大,呈非线性变化。通过动态应变实验分析,验证了有限元计算得到的大部分规律,通过各测点应变变化与加载曲线结合实验现象分析了蜂窝夹层板受压局部与整体屈曲的破坏形式。利用微力试验机以分阶段加载的方式,对六边形蜂窝夹层板进行压缩屈曲实验,研究了夹芯的压屈破坏过程。等效理论对优化复杂夹层结构的建模分析至关重要,文中结合微小试样的动态热性能试验(DMA)与夹层板结构的实验模态分析和有限元调参方法,讨论了夹层结构的实验等效模量的测试与研究方法。研究了夹层板表板对软硬夹心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与损耗因子等本构参数随着环境温度与工作振动频率的影响趋势。发现表板对软夹芯提高整体复合材料的动态模量效果显着,对于硬夹芯材料基本没有显着的改善作用。金属表板对提高粘弹性材料弯曲模量具有显着地效果;表板对抑制树脂夹芯随温度升高过程中发生较大变形有显着效果。本文以模态分析方法,通过改变表板厚度、夹芯网格高度、夹芯网格疏密程度、夹芯胞壁厚度以及表板和夹芯材料属性,研究各参数对夹层板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夹层板固有频率对夹芯高度变化敏感,对夹芯疏密不敏感,表板厚度的影响随不同夹芯高度变化。通过不同表板厚度与夹芯高度的矩形夹层板与大尺寸夹层圆板的实验模态分析验证了上述研究规律,为夹层板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二、阶梯状或线性变厚度正交异性圆板的横向振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阶梯状或线性变厚度正交异性圆板的横向振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FFT方法的编织复合材料异形结构损伤失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单胞模型的数值方法
        1.2.2 多尺度数值方法
        1.2.3 不确定性量化及传递
        1.2.4 异形结构力学性能研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的FFT方法
    2.1 引言
    2.2 基于变分框架的FFT方法
        2.2.1 平衡方程
        2.2.2 相容方程
        2.2.3 离散和求积
    2.3 优化界面应力扰动
        2.3.1 界面复合网格和层合板法则
        2.3.2 应力与渐进损伤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单向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及纵向压缩失效研究
    3.1 引言
    3.2 随机纤维分布单向复合材料建模
    3.3 纤维界面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3.3.1 界面相模型
        3.3.2 有效性能及损伤演化规律
    3.4 单向复合材料纵向压缩折曲失效研究
        3.4.1 实验研究
        3.4.2 单向复合材料纵向压缩性能数值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编织复合材料单轴拉伸及压缩损伤失效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几何模型
    4.3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损伤分析
        4.3.1 损伤模型
        4.3.2 应力分析及损伤失效机理
    4.4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压缩损伤分析
        4.4.1 多尺度建模框架
        4.4.2 微细观损伤失效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编织复合材料异形结构实验及几何不确定性量化分析
    5.1 引言
    5.2 扭曲异形结构悬臂梁实验
        5.2.1 材料与试件设计
        5.2.2 夹持及加载装置设计
        5.2.3 悬臂梁实验
        5.2.4 实验结果分析
    5.3 不确定性信息量化与几何建模
        5.3.1 基于Micro-CT的织物几何信息统计
        5.3.2 多元高斯随机场
        5.3.3 高保真细观几何模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耦合FE-FFT方法编织复合材料异形结构损伤及失效分析
    6.1 引言
    6.2 耦合FE-FFT的一致多尺度方法
        6.2.1 耦合宏细观尺度边界值问题
        6.2.2 宏细观尺度间信息传递
    6.3 耦合FE-FFT数值模拟方法验证
        6.3.1 材料及计算模型
        6.3.2 编织复合材料梁结构弯曲性能分析
    6.4 扭曲异形结构多尺度数值仿真及失效分析
        6.4.1 纱线局部纤维体积分数
        6.4.2 宏观单元局部坐标
        6.4.3 响应预示及失效机理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载流圆板的热磁弹性变形和应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热磁弹性基本方程的推导和处理
    2.1 引言
    2.2 载流圆板热磁弹性基本方程的建立
        2.2.1 圆板的磁弹性基本方程
        2.2.2 圆板的电动力学方程
        2.2.3 圆板的几何方程
        2.2.4 圆板的物理方程
        2.2.5 载流圆板的热磁弹性基本方程
    2.3 基本方程中的洛伦兹力和温度场积分特征值
        2.3.1 洛伦兹力表达式
        2.3.2 温度场积分特征值表达式
    2.4 方程组的迭代处理
        2.4.1 建立迭代方程组
        2.4.2 消除圆板中心处奇异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载流圆环薄板的热磁弹性分析
    3.1 引言
    3.2 梯形载荷作用下圆环薄板的热磁弹性变形和应力分析
        3.2.1 J_θ对圆环薄板的热磁弹性效应
        3.2.2 B_r对圆环薄板的热磁弹性效应
    3.3 变厚度圆环薄板的热磁弹性变形和应力分析
        3.3.1 J_θ对变厚度圆环薄板的热磁弹性效应
        3.3.2 B_r对变厚度圆环薄板的热磁弹性效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载流圆形薄板的热磁弹性分析
    4.1 引言
    4.2 滑动支承圆形薄板的热磁弹性变形和应力分析
        4.2.1 J_q对圆形薄板的热磁弹性效应
        4.2.2 B_r对圆形薄板的热磁弹性效应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项目和论文研究
致谢

(3)饱和黄土场地复合地基—超大型储油罐静动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CFG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1.2.2 CFG桩复合地基在油罐地基中的应用研究
        1.2.3 大型油罐静力分析研究现状
        1.2.4 大型油罐抗震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饱和黄土场地CFG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
    2.1 工程概况
        2.1.1 工程简介
        2.1.2 地质概况
        2.1.3 储罐地基处理设计
    2.2 CFG桩现场静载试验
        2.2.1 CFG单桩静载试验
        2.2.2 CFG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
    2.3 CFG桩复合地基现场充水试验研究
        2.3.1 充水试验测试项目和测点布置
        2.3.2 油罐环梁基础顶面沉降测试
        2.3.3 油罐地基变形分析
        2.3.4 油罐地基径向沉降分析
        2.3.5 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
        2.3.6 桩土应力分析
        2.3.7 桩土应力比
    2.4 CFG桩复合地基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2.4.1 离心试验设备与相似关系
        2.4.2 模型试验设计
        2.4.3 饱和黄土地基沉降分析(M-1)
        2.4.4 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M-2)
    2.5 本章小结
3 CFG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分析
    3.1 CFG桩复合地基有限元数值分析
        3.1.1 CFG桩有限元计算模型
        3.1.2 CFG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特征
        3.1.3 CFG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影响因素分析
    3.2 基于桩土非等应变沉降计算方法
        3.2.1 典型单桩单元体位移模式
        3.2.2 桩间土应力和压缩量
        3.2.3 桩土应力比
        3.2.4 桩体加固区土体压缩量简化算法
    3.3 CFG桩算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超大型储油罐罐体应力分析
    4.1 罐体应力计算
        4.1.1 罐体应力计算方法
        4.1.2 大型油罐应力计算与比较
        4.1.3 不同充水水位下油罐罐壁应力分布
    4.2 充水时罐体应力测试
        4.2.1 环梁应力测试
        4.2.2 罐壁应力测试
        4.2.3 测试过程
    4.3 测试结果分析
        4.3.1 环梁应力测试分析
        4.3.2 罐壁应力测试分析
    4.4 油罐-地基-基础系统有限元静力分析
        4.4.1 油罐有限元建模方法
        4.4.2 模型材料物理力学参数
        4.4.3 油罐有限元模型
        4.4.4 罐壁应力理论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4.5 超大型储油罐局部应力有限元分析
        4.5.1 储油罐有限元模型
        4.5.2 罐底板应力分析
        4.5.3 罐底板变形分析
        4.5.4 罐壁应力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超大型储油罐动力响应分析
    5.1 大型储油罐模态分析
        5.1.1 罐体有限元模型
        5.1.2 未设抗风圈和加强圈时模态分析
        5.1.3 设置抗风圈和加强圈时模态分析
    5.2 储油罐固-液耦合模态分析
        5.2.1 设置抗风圈与加强圈罐体模态对比分析
        5.2.2 储油罐液面高度对固有振动特性影响分析
        5.2.3 液体密度和罐体厚度对固有振动特性影响分析
    5.3 储罐动力响应分析
        5.3.1 抗风圈和加强圈对储油罐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5.3.2 材料塑性特性对储油罐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5.3.3 储油罐罐体应力分析
    5.4 油罐抗震性能评定
        5.4.1 大型储油罐抗震能力评价——按国标计算方法
        5.4.2 大型储油罐抗震能力评价——按动力反应分析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变厚度矩形薄板的静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变厚度薄板问题的发展
        1.2.1 变厚度薄板弯曲问题研究现状
        1.2.2 变厚度薄板稳定问题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第二章 变厚度矩形薄板的静挠度和内力分析
    2.1 引言
    2.2 变厚度薄板的平衡方程
    2.3 伽辽金法求解变厚度薄板的静挠度
        2.3.1 四边简支矩形薄板的静挠度计算
        2.3.1.1 计算公式
        2.3.1.2 算例与分析
        2.3.2 四边夹支矩形薄板的静挠度计算
        2.3.2.1 计算公式
        2.3.2.2 算例与分析
    2.4 差分法求解变厚度薄板的静挠度
        2.4.1 四边简支矩形薄板的静挠度计算
        2.4.1.1 计算公式
        2.4.1.2 算例与分析
        2.4.2 四边夹支矩形薄板的静挠度计算
        2.4.2.1 计算公式
        2.4.2.2 算例与分析
    2.5 两种方法的误差分析
        2.5.1 四边简支矩形薄板的误差分析
        2.5.2 四边夹支矩形薄板的误差分析
    2.6 内力计算
        2.6.1 基本公式
        2.6.2 四边简支矩形薄板的内力计算
        2.6.3 四边夹支矩形薄板的内力计算
    2.7 结论
第三章 变厚度矩形薄板的屈曲分析
    3.1 引言
    3.2 基本公式
    3.3 简支变厚度矩形薄板的临界屈曲压力
        3.3.1 薄板在y方向的临界屈曲压力
        3.3.2 薄板在x方向的屈曲临界压力
    3.4 夹支变厚度矩形薄板的临界屈曲压力
        3.4.1 薄板在y方向的屈曲临界压力
        3.4.2 薄板在x方向的临界屈曲压力
    3.5 结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6)某轻型客车复合材料板簧关键特性建模与性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车用复合材料简介
    1.3 复合材料板簧简介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复合材料板簧国内外发展概况
        1.4.2 复合材料板簧结构设计与特性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
        1.4.3 复合材料板簧优化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复合材料板簧选型设计
    2.1 复合材料板簧载荷分析
        2.1.1 垂向载荷分析
        2.1.2 纵向载荷分析
        2.1.3 侧向载荷分析
    2.2 复合材料板簧工艺设计
        2.2.1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设计
        2.2.2 复合材料板簧加工工艺设计
    2.3 复合材料板簧材料选择
        2.3.1 增强纤维选择
        2.3.2 树脂基体选择
        2.3.3 复合材料性能测试
        2.3.4 金属接头材料选择
        2.3.5 粘结剂材料选择
    2.4 复合材料板簧结构设计
        2.4.1 原钢板弹簧结构
        2.4.2 复合材料板簧端部接头结构设计
        2.4.2.1 端部接头的结构选型
        2.4.2.2 端部接头的几何结构设计
        2.4.2.3 端部金属接头结构设计
        2.4.3 复合材料板簧中部接头结构设计
        2.4.4 复合材料板簧簧身结构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复合材料板簧关键静动态特性参数化建模
    3.1 复合材料理论简介
        3.1.1 复合材料单层本构模型
        3.1.2 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分析
    3.2 复合材料板簧刚度通用参数化模型
        3.2.1 复合材料板簧刚度通用参数化模型建立
        3.2.2 模型正确性验证
        3.2.3 刚度关键设计参数灵敏度分析
    3.3 复合材料板簧强度设计
        3.3.1 复合材料强度评价准则及强度计算
        3.3.2 复合材料刚度强度一体化建模
        3.3.2.1 刚度显式模型建立
        3.3.2.2 刚度显式模型精度验证
        3.3.2.3 复合材料板簧强度分析
        3.3.2.4 刚度约束下的复合材料板簧强度设计
    3.4 复合材料板簧阻尼特性研究
        3.4.1 复合材料阻尼简介
        3.4.2 复合材料阻尼分析方法
        3.4.3 复合材料板簧阻尼识别
    3.5 复合材料板簧模态参数化建模
        3.5.1 瑞利-吕兹法简介
        3.5.2 复合材料板簧模态建模
        3.5.3 复合材料板簧模态试验验证
        3.5.4 复合材料板簧模态影响因素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复合材料板簧性能优化设计
    4.1 遗传算法简介
    4.2 复合材料板簧簧身构型及铺层角度优化
        4.2.1 优化思路分析
        4.2.2 铺层角度进化规律研究
        4.2.3 铺层长度优化及铺层方案满意解确定
        4.2.3.1 铺层长度优化
        4.2.3.2 铺层方案满意解确定
    4.3 复合材料板簧多性能目标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合材料板簧疲劳性能设计
    5.1 复合材料板簧疲劳失效规律推论提出及验证
    5.2 基于遗传算法的复合材料板簧疲劳性能优化
        5.2.1 铺层顺序相关概念
        5.2.2 遗传算法计算过程
        5.2.3 复合材料板簧优化疲劳台架试验验证
    5.3 复合材料板簧端部接头疲劳性能设计
        5.3.1 复合材料板簧端部接头疲劳性能影响因素
        5.3.2 端部接头疲劳性能提升措施
        5.3.3 复合材料板簧接头疲劳性能台架试验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复合材料板簧整车试验研究
    6.1 复合材料板簧对整车操纵稳定性影响研究
        6.1.1 复合材料板簧对整车操纵稳定性影响分析
        6.1.2 复合材料板簧对整车操纵稳定性试验研究
    6.2 复合材料板簧对整车平顺性影响研究
    6.3 复合材料板簧对整车燃油经济性影响研究
    6.4 复合材料板簧可靠性试验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内容及成果
    7.2 本文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7)载流圆台薄壳热磁弹性应力与变形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磁弹性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电磁场理论基础知识
    2.1 真空中的Maxwell方程组
    2.2 介质中的Maxwell方程组
    2.3 Lorentz力公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壳体的一般理论
    3.1 正交曲线坐标系和壳体的基本假设
    3.2 薄壳非线性应变的几何关系
    3.3 薄壳的物理方程
    3.4 薄壳的磁弹性运动方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载流圆台薄壳的热磁弹性方程
    4.1 圆台薄壳热磁弹性方程组的建立
        4.1.1 圆台薄壳的磁弹性运动方程
        4.1.2 圆台薄壳的电动力学方程
        4.1.3 圆台薄壳的几何方程
        4.1.4 圆台薄壳的物理方程
        4.1.5 Lorentz力的计算
        4.1.6 圆台薄壳电磁、温度、机械载荷耦合的基本方程
    4.2 电磁温度效应
        4.2.1 外加电流密度
        4.2.2 具有内热源的物体导热
        4.2.3 温度场的积分特征值
    4.3 圆台薄壳的线性化迭代方程组
        4.3.1 变量分离与可解系统的线性化
        4.3.2 线性化迭代方程组的建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磁场对圆台薄壳的影响分析
    5.1 两端铰支圆台薄壳的热磁弹性应力与变形分析
        5.1.1 J_-θ对圆台薄壳变形、应力及温度的影响
        5.1.2 B_s对圆台薄壳的磁弹性效应
    5.2 变厚度圆台薄壳的热磁弹性应力与变形分析
        5.2.1 J_θ对圆台薄壳的磁弹性效应
        5.2.2 B_s对圆台薄壳的磁弹性效应
    5.3 梯形载荷作用下圆台薄壳的热磁弹性应力与变形分析
        5.3.1 J_θ对圆台薄壳的磁弹性效应
        5.3.2 B_s对圆台薄壳的磁弹性效应
        5.3.3 厚度h对圆台薄壳变形、应力及温度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8)基于声发射的直升机旋翼桨叶损伤在线监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直升机复合材料试件及损伤类型
        1.2.2 直升机复合材料桨叶的无损检测技术
        1.2.3 声发射检测技术的发展
        1.2.4 声发射检测技术在直升机中应用现状及分析
    1.3 存在主要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直升机桨叶声发射损伤监测机理
    2.1 直升机桨叶损伤监测的基本理论
        2.1.1 复合材料桨叶损伤类型
        2.1.2 复合材料损伤发生机理
        2.1.3 常见裂纹监测方法
    2.2 声发射技术的基本理论
        2.2.1 声发射现象产生的条件
        2.2.2 波的传播模式
        2.2.3 波的模式转换、反射和折射
        2.2.4 波的传播速度
    2.3 声发射信号处理分析技术
        2.3.1 声发射信号类型
        2.3.2 声发射信号传统和现代处理技术
        2.3.3 噪声的抑制与排除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小波变换的声发射信号处理
    3.1 连续小波变换及其性质
        3.1.1 连续小波变换的性质
    3.2 离散小波变换
    3.3 声发射信号小波分析中小波基选取
        3.3.1 常用的几种小波
        3.3.2 小波基的选取规则
        3.3.3 小波基的选择
        3.3.4 声发射信号的降噪分析实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桨叶的声发射信号传播特性实验及分析
    4.1 声发射波的传播原理
        4.1.1 直升机桨叶试件声发射信号传播实验
        4.1.2 声发射信号的衰减分析
    4.2 广义谐波小波包
        4.2.1 广义谐波小波概念
        4.2.2 广义谐波小波变换
        4.2.3 谐波小波包变换
    4.3 声发射信号衰减的谐波小波包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直升机桨叶损伤声发射实验及数据分析
    5.1 直升机桨叶的声发射信号采集实验
        5.1.1 试件的加工
        5.1.2 实验条件与设备
        5.1.3 实验过程
    5.2 试件损伤声发射信号的处理
        5.2.1 声发射信号滤波器的设计
    5.3 小波能谱系数法
        5.3.1 小波能谱系数法的应用
    5.4 桨叶损伤声发射信号的特征分析
        5.4.1 参数识别法的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仿生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的设计、制造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夹芯结构构型设计的研究进展
    1.3 复合材料夹芯结构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1.4 复合材料夹芯结构性能分析及表征的研究进展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生物启发的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设计
    2.1 前言
    2.2 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的构型设计
    2.3 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的效率分析
    2.4 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的失效分析
    2.5 小节
3 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的多界面增顿方法
    3.1 前言
    3.2 碳纤维锡蜂窝夹芯结构的短纤维增朝方法
    3.3 具有短纤维增朝的碳纤维错蜂窝夹芯结构力学行为研究
    3.4 格栅增强错蜂窝夹芯结构的多界面增韧
    3.5 小结
4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的三点弯曲实验研究
    4.1 前言
    4.2 试件尺寸和设计
    4.3 实验装置和方法
    4.4 位移-载荷曲线与破坏模式
    4.5 不同芯体的夹芯结构弯曲性能的对比
    4.6 小结
5 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的面内压缩实验研究
    5.1 前言
    5.2 试件尺寸和设计
    5.3 实验装置和方法
    5.4 位移-载荷曲线与破坏模式
    5.5 不同芯体的夹芯结构面内压缩性能对比
    5.6 小结
6 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的数值分析
    6.1 前言
    6.2 基本建模流程及材料参数
    6.3 弯曲性能数值分析与参数讨论
    6.4 压缩性能数值分析与参数讨论
    6.5 格栅对其他结构的增强作用
    6.6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溥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夹层板的屈曲及相关动态特性的数值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板壳研究的成果
        1.2.1 国内板壳理论研究工作
        1.2.2 国内夹层板理论研究进展
    1.3 夹层板屈曲问题研究成果
    1.4 夹层板屈曲近五年研究成果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夹层板壳屈曲理论
    2.1 夹层板壳理论
        2.1.1 夹层板结构理论基础
        2.1.2 夹层结构板静平衡方程的建立
    2.2 屈曲问题理论
        2.2.1 板屈曲的基本方程
        2.2.2 求解临界载荷
    2.3 有限元屈曲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夹层板几何与物理参数对单向压缩稳定性影响
    3.1 夹层板几何与物理参数对单向压缩稳定性影响研究方法
    3.2 夹芯高度对单向压缩稳定性影响
    3.3 夹芯网格密度对单向压缩稳定性影响
    3.4 表板厚度对单向压缩稳定性影响
    3.5 胞壁厚度对单向压缩稳定性影响
    3.6 夹芯物理参数对单向压缩稳定性影响
    3.7 夹芯网格形状对单向压缩稳定性影响
    3.8 夹层板组元参数敏感因子分析
    3.9 蜂窝夹层板压缩实验研究
        3.9.1 单向压缩蜂窝板实验准备
        3.9.2 单向压缩蜂窝板屈曲实验
        3.9.3 蜂窝板屈曲实验分析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夹层板几何与物理参数对弯曲稳定性影响
    4.1 几何参量变化对弯曲稳定性影响
        4.1.1 芯高对弯曲临界载荷的影响
        4.1.2 表板厚度对弯曲稳定性影响
    4.2 夹芯受压区局部屈曲试验研究
        4.2.1 夹层板压缩局部屈曲实验
        4.2.2 胞壁间距对弯曲稳定性影响
    4.3 夹芯材料对夹层板弯曲局部屈曲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夹层板等效模量实验研究
    5.1 夹层板等效模量实验研究方法
        5.1.1 简支钢梁等效模量验证
        5.1.2 金属夹层板等效模量试验验证
    5.2 动态热机械分析法DMA
        5.2.1 金属材料尺寸效应影响研究
        5.2.2 树脂材料尺寸效应影响研究
        5.2.3 叠梁与夹层复合材料模量研究
    5.3 软硬夹芯与表板作用的动态热机械分析
        5.3.1 软硬夹芯的动态热机械实验分析
        5.3.2 表板对抑制粘弹性材料高温时玻璃化转变的作用
        5.3.3 温度—频率等效原理
    5.4 蜂窝夹层板等效模量理论公式
        5.4.1 夹层板理论
        5.4.2 等效板理论
        5.4.3 蜂窝板理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夹层板几何与物理参数对其固有频率影响
    6.1 蜂窝夹层板振动方程概述
    6.2 六边形蜂窝板几何参数设计与频率响应研究
        6.2.1 表板厚度改变对固有频率影响分析
        6.2.2 夹芯高度改变对固有频率影响分析
        6.2.3 夹芯网格疏密对固有频率影响分析
    6.3 夹层板模态实验与数据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阶梯状或线性变厚度正交异性圆板的横向振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FFT方法的编织复合材料异形结构损伤失效研究[D]. 王兵.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2]载流圆板的热磁弹性变形和应力分析[D]. 游群. 燕山大学, 2019(06)
  • [3]饱和黄土场地复合地基—超大型储油罐静动力性能研究[D]. 蒋鹏程.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4]变厚度圆环板/圆板横向自由振动的动刚度法求解[J]. 朱竑祯,王纬波,殷学文,高存法. 应用力学学报, 2019(06)
  • [5]变厚度矩形薄板的静力学性能研究[D]. 郑妍.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6)
  • [6]某轻型客车复合材料板簧关键特性建模与性能优化[D]. 钱琛. 吉林大学, 2018(01)
  • [7]载流圆台薄壳热磁弹性应力与变形分析[D]. 张晨. 燕山大学, 2018(05)
  • [8]基于声发射的直升机旋翼桨叶损伤在线监测方法研究[D]. 于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03)
  • [9]仿生格栅增强蜂窝夹芯结构的设计、制造与分析[D]. 石姗姗.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10]夹层板的屈曲及相关动态特性的数值与实验研究[D]. 刘小蛮. 燕山大学, 2015(01)

标签:;  ;  ;  ;  ;  

阶梯式或线性变厚正交各向异性圆板的横向振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