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餐和高级餐

冷餐和高级餐

一、寒冷与老年人膳食(论文文献综述)

吴鸿博[1](2021)在《中原地区老年人照料设施节能改造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刘冲[2](2021)在《大连市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老年人口增长迅速,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同时“421”家庭模式呈现主流倾向,居家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机构养老。为保证老年人健康养老,“十四五”提出加强老年健康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但是我国养老机构发展起步晚、速度快,缺少热工环境建设标准指导,室内热环境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健康宜居和国家发展健康养老的要求。既有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热感觉与年轻人存在差异,现有的热舒适标准不能代表老年人需求,而目前我国对于老年人热舒适的研究尚不充分,缺少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研究,尤其是尚无针对大连地区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的研究。2019年大连市开始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位于我国前列,据统计大连市2019年共有60岁以上人口160.6万人,占总人口的26.8%。同时大连市夏季高温多雨,环境闷热;冬季寒冷干燥,供暖时间长、能耗大,恶劣的室外环境和巨大的能源消耗对老年人健康宜居及养老建筑绿色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研究大连市养老建筑热环境问题及宜居改造策略,对提升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降低建筑能耗、发展绿色宜居的养老建筑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大连市养老建筑发展现状调研,选取三所典型养老建筑进行冬季、夏季和过渡季室内温湿度实测,分析热环境变化规律及存在问题。然后基于实测数据计算室内PMV值并评价热舒适性。接着进行室内环境满意度问卷调研,分析老年人实际热感觉并建立热舒适评价模型,计算老年人热期望温度及可接受温度范围。最后总结寒冷地区养老建筑提升改造策略,利用计算机模拟不同改造策略下建筑能耗、室内热环境提升效果,提出养老建筑功能提升改造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调研大连市养老建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确定典型养老建筑研究案例。对大连市养老建筑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并从选址布局、场地设计、功能配置、无障碍设计等方面对建成环境进行总结,确定典型养老建筑研究案例。结果表明大连市养老建筑存在围护结构性能差、入住率低、室内无障碍设计不足、内部绿化率低、活动设施少等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舒适宜居的需求。(2)对典型养老建筑室内温湿度数据进行实测,分析热环境现状。对大连市典型养老建筑进行冬季、夏季、过渡季室内温湿度实测,对比空气质量标准分析室内热环境现状、变化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大连市养老建筑夏季室内温度高、湿度大,热环境闷热;冬季室内温度舒适,但环境干燥;过渡季室内热环境较为舒适。(3)评价典型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性,并计算老年人可接受温度范围。基于实测数据和问卷调研进行典型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性主客观评价。分析老年人热舒适需求并建立实际平均热感觉MTS评价模型,计算老年人热期望温度及80%、90%可接受温度范围。研究发现冬季老年人实际热中性温度比预测热中性温度高0.1~0.3℃,实际可接受温度范围小0.3~0.6℃,老年人对于偏冷环境比较敏感,偏向于稍暖的环境。夏季老年人实际热中性温度比预测热中性温度高1℃,实际可接受温度范围小0.2~0.4℃,老年人对于偏热环境忍受能力更强。(4)基于模拟分析提出养老建筑最佳功能提升改造策略。总结我国寒冷地区建筑外围护结构构造做法及改造措施,利用Energy Plus软件从外墙、外窗、屋顶三方面对不同改造策略的节能效果、低碳效果及热舒适提升效果进行层级化模拟分析,通过优化组合确定70mm EPS保温板+Low-E+12+6中空玻璃(惰性气体)+80mm XPS保温板的典型养老建筑的最优功能提升改造策略。本文以北方寒冷城市大连市养老建筑室内热环境为研究内容,分析了室内热环境现状及老年人实际热舒适需求,构建了热舒适评价模型并计算了老年人可接受中性温度及热舒适范围,并基于模拟分析提出低碳视角下养老建筑热舒适提升策略,弥补了相同地域同类研究的不足,期望能够为大连市乃至其他寒冷地区养老建筑健康室内热环境营造及健康宜居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李瑞菡[3](2021)在《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由文献综述与临床研究两部分组成。一、文献综述综述一主要论述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心血管疾病作为我国四类重大慢性病之一,老年心血管病的负担日益加重。慢性便秘作为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疾病,可通过影响血液流变学、影响脂类代谢吸收、触发炎症免疫反应、诱导氧化应激和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等多个途径影响到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冠心病和慢性便秘两个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之一。心率变异性作为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在临床中也被广泛应用,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与心率变异性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述二主要论述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中医研究进展。冠心病在中医中归属“胸痹心痛”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心脉痹阻。在中医证型分布上诸多医家对其有不同的经验和总结。基于中医整体观念、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主神明和肠脑理论可解释临床中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两者之间的病因病机。阴阳失衡作为多数疾病的基本病机,在西医中对应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中医理论在解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中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在治疗上,中医辨证论治的中药汤药内服和中医特色外治疗法被临床诸多研究证实了其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二、临床研究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研究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对其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以及与其既往病史、相关实验室指标、冠脉病变情况、胃肠道症状、睡眠情况和焦虑抑郁情况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来自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科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期间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206例,其中合并慢性便秘103例,单纯冠心病103例。通过问卷调查表的形式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一般情况、病史信息、中医证候信息、睡眠焦虑抑郁情况和入院的检查化验结果等临床资料。通过对临床资料数据进行Excel表格录入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性统计分析。结果:①入组临床资料分布:入组的20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岁,男性121人,女性85人,平均BMI为25.23kg/m2,89.81%居住在北方,68%存在长期精神紧张,饮食口味上半数以上偏肥甘厚味、油炸饮食、腌制食品和偏咸。病史方面:中位病程是1年,半数以上为NSTE-ACS类型冠心病,37.9%合并糖尿病,30.6%合并高脂血症,25.7%合并脑血管疾病。46.1%有早发心血管家族史,35%合并吸烟史,27.2%合并饮酒史,67.1%的女性合并早发停经史。多数患者的冠心病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处于低危至中危之间。中医证素分布上,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证占68%、痰浊证占36.4%、阳虚证占36.4%、气滞证占25.2%、血瘀证占20.9%、其他证素(阴虚证、热蕴证、寒凝证)占17.5%,半数以上患者为双证素。在中医证素组合得出的中医证候分布上,单纯实证占17%,单纯虚证占28.2%,虚实夹杂证占54.9%。单纯实证中以气滞血瘀证多见,单纯虚证中以阳气虚衰证和心气亏虚证多见,虚实夹杂证中以气虚痰阻证、阳虚痰阻证、阳虚寒凝证和气虚血瘀证多见。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间在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体力活动情况、饮食口味及种类、日饮水量、体育锻炼情况)及病史资料(冠心病病程、是否支架术后、冠心病类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脑血管疾病病史、合并用药史、早发心血管家族史、烟酒史和早发停经史)的比较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基线资料相当。在冠心病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危险分层方面,合并便秘组的患者基础疾病处于高危的人群较单纯冠心病组患者多(P<0.05)。在大便分型上,患者大便多为布里斯托2型、3型,而单纯冠心病组患者大便多为4型、5型(P<0.001)。胃肠道症状上,合并便秘组的患者胃肠道症状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P<0.001)。睡眠、心理情况上,合并便秘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老年焦虑评分和老年抑郁评分均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01)。化验检查方面,合并便秘组的空腹血糖、Apo-A1、Apo-E水平均低于单纯冠心病组,NT-proBNP水平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冠脉病变情况上,合并便秘组患者的冠脉Gensini积分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在中医证素上,合并便秘组的其他证素(热蕴证、阴虚证、寒凝证)较单纯冠心病组的多(P<0.05)。在心率变异性上,合并便秘组的患者SDNN、SDANN Index、SDNN Index、rMSSD、pNN50、三角指数、总功率、极低频、LF、HF、最小频域功率小时、最大频域功率小时的中位数均较单纯冠心病组患者的低,最大QTc间期的中位数较单纯冠心病组的高(P<0.05)。③合并便秘组患者便秘情况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合并便秘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得分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包括SDNN、SDANN Index、SDNNIndex、三角指数、总功率、极低频、LF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④合并便秘组中医证素分析:合并便秘组冠心病中医证素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证、阳虚证、痰浊证、气滞证、其他证素、血瘀证。便秘中医证候由高到低依次为肺脾气虚证、肠道气滞证、脾肾阳虚证等。相关性分析发现,随着年龄增大、服用利尿剂类药物,气虚证增多(P<0.05)。随着抑郁倾向增加、大便干硬程度增加、便秘程度增加,其他证素增多(P<0.05)。随着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倾向增加,气滞证增多(P<0.05)。随着饮食肥甘厚味、服用他汀类药物,血瘀证增多(P<0.05)。随着冠心病由不稳定心绞痛到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指标的异常,痰浊证逐渐减少(P<0.05)。随着肾功能指标的异常增高,阳虚证增多(P<0.05)。⑤老年冠心病冠脉严重程度的回归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冠脉Gensini积分的影响因素,得出线性回归方程:冠脉Gensini积分=67.489+(7.123 ×TSH)-(31.722×HDL-C)-(0.161×SDNN),以上3个指标可以解释冠脉Gensini积分变异的35.4%。TSH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HDL-C、SDNN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⑥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回归分析: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阳虚证、其他证素(热蕴证、阴虚证、寒凝证)、合并抑郁倾向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Apo-A1、pNN50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保护因素。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合并抑郁倾向、Apo-A1的下降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①合并便秘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共患病增多,睡眠及心理障碍增多,血脂异常增多,自主神经功能更低,冠脉病变更严重。②在中医证素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以气虚证、痰浊证、阳虚证为主,虚实夹杂证多见。合并慢性便秘患者以气虚证、阳虚证居多,中医证素更加复杂。③TSH是老年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HDL-C、SDNN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④阳虚证、气滞证、其他证素(热蕴证、阴虚证、寒凝证)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pNN50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保护因素。合并抑郁倾向、Apo-A1的下降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裴华莲[4](2021)在《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膳食相关风险模型构建及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膳食质量及其肌肉衰减综合征患病现状,分析肌肉衰减综合征膳食相关风险因素,并从氨基酸代谢物角度探讨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病因,为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精准防控及靶向干预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第一部分,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子课题“新疆区域多民族自然人群队列建设及随访研究”在伊犁及乌鲁木齐现场招募的35-74岁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体成分测量及血样采集。风险模型构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计算各诊断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区线(ROC)下面积(AUC)进行模型验证。2)从第一部分研究对象中选取48名COPD伴有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患者为病例组,56名COPD不伴有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C)方法进行氨基酸代谢组学检测,并应用随机森林法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筛选出肌肉衰减综合征相关的特征氨基酸标志物。3)对第二部分筛出的特征氨基酸标志物分别进行基于降秩回归法的膳食模式构建与体外细胞实验,以验证对肌肉衰减综合征的作用。细胞实验方法是通过不同浓度的特征氨基酸干预小鼠成肌细胞,评价细胞增殖活性,应用RT-q PCR方法检测成肌细胞增殖活性标记蛋白与能量代谢相关蛋白m RNA的表达量,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以上两种蛋白的表达量。结果:第一部分:1)共纳入COPD患者672人,基于膳食平衡指数(DBI-16)进行膳食质量调查,结果发现,95.24%的患者存在低、中、高度摄入不足,98.21%的患者存在低、中度膳食不均衡;以B膳食模式(摄入不足为主)占比最大(56.25%);91.52%、88.84%、75.45%的居民分别存在鱼虾、奶类、蔬菜摄入不足;64.58%、55.80%、41.52%的居民分别存在水果、豆类、食物种类摄入不足。2)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患病率为28.72%。3)膳食质量不同指标对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影响的风险模型构建结果:膳食类型分析中,低度摄入过量对肌肉衰减综合征起到保护作用(OR=0.650,95%CI:0.425~0.994);膳食模式分析中,B膳食模式是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OR=5.244,95%CI:1.692~16.247);具体食物组分析中,谷物(OR=1.334,95%CI:1.012~1.758)、蔬菜(OR=3.394,95%CI:1.161~9.916)、奶类(OR=2.377,95%CI:1.445~3.911)、食物种类(OR=2.933,95%CI:1.588~5.417)的摄入不足均是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膳食类型、膳食模式及食物组对肌肉衰减综合征影响的回归模型验证的AUC分别为0.866,0.868,0.882。膳食摄入不足模式及食物种类不足是肌肉衰减综合征及其组分共同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1)氨基酸代谢组学检测,共筛出9种差异氨基酸(P<0.05),其中亮氨酸与异亮氨酸在病例组中表达下调,而精氨酸、苏氨酸、天门冬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在病例组中表达上调。2)基于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差异氨基酸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的重要变量为BMI,缬氨酸、组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此5个变量使病例组与对照组区分度最好,分类正确率为80.77%。3)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得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BMI、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P<0.05)。两模型筛出的所有变量,模型验证均具有较好的区分度(AUC大于0.70)。两模型筛选出共同的氨基酸为酪氨酸与缬氨酸。第三部分:1)采用降秩回归法构建酪氨酸、缬氨酸相关膳食模式为“低谷物蔬菜豆制品,高肉类食用油”膳食模式。该膳食模式评分与肌肉衰减综合征及其组分中的低肌肉质量与低步速均具有正向关联作用,OR值分别为2.053(95%CI:1.244~3.393)、2.463(95%CI:1.181~5.135)、1.865(95%CI:1.131~3.073)。该膳食模式评分对肌肉衰减综合征风险诊断模型AUC为0.942,优于第一部分建立的膳食质量各指标对肌肉衰减综合征的诊断模型AUC(P<0.05)。2)体外氨基酸细胞干预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酪氨酸干预使C2C12成肌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对细胞增殖活性标记蛋白Pax7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浓度升高,Pax7m RNA表达量逐渐下降(P<0.05),对能量代谢相关蛋白PGC-1αm RNA表达同样呈现下降趋势,高浓度组Pax7蛋白表达量最低,中高浓度组PGC-1α蛋白表达量最低。同样,不同浓度缬氨酸干预使C2C12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最大浓度组对Pax7m RNA抑制作用最强,中、高浓度组对Pax7蛋白抑制作用最强。中高浓度对PGC-1αm RNA表达具有最强抑制作用,高浓度组对PGC-1α蛋白表达具有最强的抑制作用,表达量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1)所调查COPD患者膳食总体不均衡,膳食摄入不足模式及食物种类不足是肌肉衰减综合征及多个组分共同的危险因素,为COPD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精准膳食干预策略提供了最新证据。2)检测并筛选肌肉衰减综合征相关的特征氨基酸代谢标志物,用于高危人群及早预测、识别,并为进一步探索病因机制提供重要线索。3)缬氨酸、酪氨酸代谢标志物在膳食与肌肉衰减综合征之间起到重要关联作用,高浓度酪氨酸、缬氨酸抑制成肌细胞的增殖与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表达,初步验证了特征氨基酸对于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病因作用,并为其靶向干预提供重要依据。

傅思涵[5](2021)在《基于问卷调查探讨功能性便秘“病-证-体”立体化模式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形式,对沈阳地区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和证型分类,以探讨功能性便秘(病)、中医证型(证)、中医体质(体)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生活因素可能对三者之间存在的影响,以期从“调体治疗”减少功能性便秘的发生、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做到“未病先防”,为“辨病-辨体-辨证”模式在功能性便秘诊治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医调理体质干预治疗亚临床疾病提供相应参考。方法:本课题调查对象为2018.10--2019.12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中医院大学附属医院(辽宁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录入数据进行频率计算和描述性分析,应用SPSS25.0对录入数据进行皮尔逊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以P<0.05为存在统计学意义;从探讨生活因素、中医体质与功能性便秘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该研究纳入的106例样本中,男性39例,女性67例,所占比例分别为37.74%、62.26%,男女比例为:1.0:1.72。2.参与此次问卷调查人员中,年龄最大者72岁,年龄最小者20岁;39~48年龄闭区间为功能性便秘高发时段,占总体32.08%;其次功能性便秘发病率较高的年龄区间为:49~58(25.47%)、29~38(18.87%)。3.在此次调研中,功能性便秘患者体质以气虚阴虚质最为常见(27%),按照降序排列的体质分别是阴虚质(24%)、阳虚质(10%)、气虚阳虚质(9%)、气虚质(7%)、阴虚气郁质(5%)、平和质(3%)、痰湿湿热质(3%)、气虚气郁质(2%)、湿热质(2%)、阳虚气郁质(2%)、其他体质(6%)。4.便秘病中医证型分布在此问卷调查中分布依次为热积便秘(47%)>阴虚便秘(19%)>阳虚便秘(17%)>气滞便秘(10%)>气虚便秘(7%)。5.中医体质中气虚阴虚质、气虚质的显着性均为0.000,小于0.05,即气虚阴虚质、气虚质的不同便秘类型之间有显着差异,而其余中医体质的不同便秘类型之间没有显着差异。6.在本次调研所列举的生活因素中,日水量<500ml、日盐量>6g、蔬果摄入不足、SI≥200、酗酒的显着性分别为0.003、0.0360.015、0.037、0.013,小于0.05,即日水量<500ml、日盐量>6g、蔬果摄入不足、SI≥200、酗酒的不同便秘类型之间有显着差异,而其余生活因素的不同便秘类型之间没有显着差异。结论:1.功能性便秘在女性群体中发病率较男性更高。2.39~48年龄闭区间为功能性便秘高发时段。3.功能性便秘常见舌象为红舌,常见舌苔为花剥苔。4.功能性便秘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为排气。5.气虚秘为功能性便秘最常见的中医证型。6.干燥气候对阴虚体质(含阴虚兼夹体质)的形成存在影响。7.气虚阴虚质和气虚质更容易成为功能性便秘的亲和体质。8.气虚阴虚体质与阴虚秘存在相关性,气虚体质与气虚秘存在相关性。9.日水量<500ml、蔬果摄入不足、SI≥200、酗酒与热积秘存在相关性。

张静[6](2021)在《动机性访谈在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对社区衰弱前期和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依从性的影响,为社区开展衰弱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首先,通过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兰州市某两个社区年龄≥65岁老年人的衰弱现状和现存健康问题进行调查;然后,为衰弱前期和衰弱老年人制定个体化照护计划,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动机性访谈对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依从性的影响。第一部分:社区老年人衰弱及健康现状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便利抽取兰州市某两个社区184例年龄≥65岁的老年人进行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研究工具包括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Fried衰弱表型、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odified Fall Efficacy Scale,MFES)、微型营养评定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15,GDS-15)、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nstrumental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IADL)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以及身高、体重、腰围、上臂围、腓肠肌围、握力、5米步速、视力、听力等身体测量指标。采用SPSS22.0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第二部分:动机性访谈对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依从性的影响。以第一部分调查结果为基础,便利抽取42例衰弱前期与衰弱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1)和对照组(n=21),最终每组纳入20例。试验组开展每周1次,每次30~60min,共4次的一对一、面对面动机性访谈,对照组进行常规随访,且两组均实施由健康管理小组根据CGA结果制定的个体化照护计划。结局指标包括社区衰弱老年人对个体化照护计划的依从性、衰弱状态和健康问题的改变。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Fisher确切概率法、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协方差分析,而质性分析采用主题分析法。研究结果1.社区老年人衰弱及健康现状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198份,有效问卷184份,有效率92.93%。纳入研究对象中无衰弱61人(33.1%),衰弱前期103人(56.0%),衰弱20人(10.9%)。一般资料中,不同衰弱状态在年龄、婚姻状况、健康满意度、视力、患病情况和服药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A中,不同衰弱状态在MFES、MNA、PSQI、社会支持、GDS-15、MMSE、IADL、BI得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动机性访谈对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依从性的影响(1)接受动机性访谈的社区衰弱老年人对各项研究对象主导类措施的依从人数占比高于仅接受常规方法的老年人。(2)由于试验组对照护计划的依从性仍有待提高,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老年人在衰弱状态和健康问题的改变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干预前相比,试验组的步速、握力、跌倒效能、睡眠质量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干预后有所提高(P<0.05),而对照组的握力和跌倒效能也有所提高(P<0.05)。(3)对20例研究对象的质性访谈结果显示:(1)影响老年人依从性的内在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层面(年龄、健康状况等)、心理和精神层面(认知能力、健康知识储备、抑郁焦虑情绪、传统观念或宗教信仰、文化程度、是否具备自我管理意识与经验等)、社会层面(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居住情况和人际交往等)。(2)外在影响因素包括健康管理小组的专业能力和态度、照护计划可行性两个方面。研究结论1.社区老年人衰弱患病率高,衰弱前期和衰弱老年人的个体化健康问题有待予以综合性的措施改善。应对存在高龄、丧偶、离异或分居、健康满意度差、视力差、患病种类多、服药种类多、跌倒效能下降、营养水平低、睡眠质量差、社会支持水平低、存在抑郁情绪、认知水平下降、生活自理能力水平下降等问题的社区衰弱前期和衰弱老年人予以重视。2.动机性访谈对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的依从性具有一定的正性作用,但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的依从性仍有待加强,应结合影响依从性的内、外在因素对动机性访谈和个体化照护计划作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曹霞[7](2021)在《基于网络科学的膳食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发病率日益上升,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几十年来,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代谢综合征的膳食影响因素之间构成一个非线性的、自组织的、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传统方法很难分析出膳食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近年来网络科学理论融入生物医学的研究中,网络拓扑结构成为描述变量之间复杂关系的有效方法,但是基于人群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复杂网络模型及其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是否可以通过网络科学方法,在众多膳食因素中有效的识别影响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膳食因素,并进一步验证该膳食因素的摄入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的关联,找到流行病学证据,成为一个挑战性的课题。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探析代谢综合征膳食因素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知识结构和主题演化。再通过网络科学工具,识别影响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膳食因素。最后通过横断面研究,进一步分析膳食因素摄入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为制定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代谢综合征发生及发展的相应膳食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知识结构和主题演化。具体为: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代谢综合征的膳食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通过BICOMB 2.0软件分别构建高频关键词-来源文献的二元词篇矩阵和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g CLUTO 1.0软件进行双聚类分析,通过可视化矩阵和山峰图来呈现聚类结果,获得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Ucinet 6.186软件计算高频关键词节点的网络中心性指标,将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知识结构进行可视化,筛选出关键膳食节点。运用Sci MAT 1.1.04软件,通过重叠图、战略图和演化图对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主题演化分析,探析本领域具有强演化能力的动力主题及潜力主题。其次,基于“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的区域民族队列的基线数据,根据修订版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组第三次报告诊断标准(ATPⅢ)作为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将人群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在R 4.0.3中安装并调用minet 3.48.0程序包,读取两组人群的80种微量营养素摄入量数据,运用build.mim函数的Miller-Madow估计量来计算营养素节点之间的互信息,生成互信息矩阵。运用mrnet算法推断每对营养素的连边权值,通过norm函数将连边权值标准化,得到两组人群的标准化加权邻接矩阵。将两组人群的标准化加权邻接矩阵导入Gephi 0.9.2软件,分别绘制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的营养素关系可视化网络图,对比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网络结构指标(连边数量、平均度、网络直径、网络密度、平均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最大连通子网络和节点重要性指标(聚类系数、加权点度中心度、介数、接近中心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差异。识别影响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膳食营养素节点。最后,根据网络识别获得的影响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膳食营养素,采用横断面分析,研究该膳食营养素的摄入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具体为:采用方差分析(连续性变量)和卡方检验(分类变量)来分析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各项基线特征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主要膳食营养素摄入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联性。根据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BMI、身体活动、家庭年收入和文化程度分级进行分层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亚组中主要膳食营养素摄入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联。结果:第一部分: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内容不断丰富,研究趋于稳定,具有较强的主题连续性。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维生素D、钙、果蔬、鱼油、脂肪酸、膳食纤维、咖啡、多酚类是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研究热点。社会网络分析结果表明:脂肪酸、膳食纤维和多酚类在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知识结构中具有较高的中心性,是最活跃的膳食节点,对维护知识结构网络的稳定,提高各节点的信息互通及对网络资源的控制方起到重要的作用。主题演化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2009年的战略图中,脂肪酸是具有高度中心性,且对其他类团影响较大的动力主题。演化图中,脂肪酸进一步演化成钙和膳食纤维。钙和膳食纤维在后期演化为奶制品和全谷物。2010-2014年的动力主题是茶,2015-2020年的动力主题是维他命C和鱼油。铁、益生元和锌在2015-2020年独立出现,被识别它们可能是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新兴主题。第二部分:本研究发现东北区域民族人群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32.32%。代谢综合征组网络的边的数量、平均度、网络密度和聚类系数均比非代谢综合征组小,但平均路径长度大于非代谢综合征组;提取两组的最大连通子网络,发现非代谢综合征人群营养素网络的营养素节点和连边均比代谢综合征人群的更加多,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烷醇组成的植物甾醇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只出现在代谢综合征组网络,而懈皮素、杨梅黄酮、玉米黄酮、坎二菲醇、芹菜配基、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芍药素和飞燕草素这些植物化学物以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只出现在非代谢综合征组网络中。两组网络中,钾元素在的加权点度中心度最高;镁元素同时具有最高的介数、接近中心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两组网络营养素节点重要性指标差异结果显示,聚类系数差异最大的是白藜芦醇苷,其次是甘油磷酸胆碱、神经鞘磷脂、硫胺素(维生素B1)和饱和脂肪酸。加权点度中心度差异最大的是丙氨酸,其次是丝氨酸、苏氨酸、黄豆黄素和饱和脂肪酸。介数差异最大的是硫胺素(维生素B1),其次是铜、饱和脂肪酸、磷和α-胡萝卜素。接近中心度差异最大的是硫胺素(维生素B1),其次是饱和脂肪酸、α-胡萝卜素、铜和卵磷脂。特征向量中心度差异最大的是饱和脂肪酸,其次是α-胡萝卜素、卵磷脂、甘氨酸和丙氨酸。第三部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饱和脂肪酸摄入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呈负相关。以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的最低分位为对照,第二、三、四分位的OR(95%CI)分别为0.882(0.781,0.995),0.751(0.664,0.849),0.772(0.683,0.872)(趋势性P<0.0001),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显示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每增加一个SD,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降低8.9%(4.8%,13%)。模型2调整了年龄、性别、种族、吸烟、饮酒、身体活动,饱和脂肪酸摄入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呈负相关。以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的最低分位为对照,第二、三、四分位的OR(95%CI)分别为0.873(0.772,0.987),0.746(0.657,0.846),0.800(0.703,0.910)(趋势性P=0.0002),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显示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每增加一个SD,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降低7.1%(2.6%,11.5%)。模型3继续调整了总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总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和胆固醇,以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的最低分位为对照,第二、三、四分位的OR(95%CI)分别为0.870(0.763,0.993),0.735(0.629,0.860),0.792(0.630,0.996)(趋势性P=0.0099),饱和脂肪酸对代谢综合征的保护作用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显示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每增加一个SD,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按年龄分层,调整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在40岁以下和50-59岁年龄段人群中,与Q1水平的饱和脂肪酸摄入人群相比,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为Q3的40岁以下和50-59岁年龄段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降低,OR(95%CI)分别为0.505(0.296,0.866),0.744(0.580,0.953)。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年龄段人群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每增加一个SD,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降低29.4%(9.3%-45.3%)。按性别分层,调整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在女性中,以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的最低分位为对照,第二、三、四分位的OR(95%CI)分别为0.858(0.730,1.009),0.725(0.587,0.896),0.715(0.514,0.994)(趋势性P=0.016)。交互作用检验表明,饱和脂肪酸摄入对代谢综合征的作用受到性别的显着影响(P=0.005)。按BMI分层,调整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在偏胖人群中,与Q1水平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相比,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为Q3的偏胖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降低,OR(95%CI)为0.761(0.626,0.926)。按身体活动分层,调整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在轻度、中度和重度身体活动的人群中,与Q1水平的饱和脂肪酸摄入人群相比,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为Q3的轻度、中度和重度身体活动的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会降低,OR(95%CI)分别为0.744(0.565,0.981),0.686(0.484,0.970)和0.660(0.475,0.916)。按家庭年收入分层,调整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在低收入的人群中,与Q1水平的饱和脂肪酸摄入人群相比,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为Q3的低收入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可降低36%,趋势性P=0.023。按文化程度分层,调整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在小学及以下、初中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中,与Q1水平的饱和脂肪酸摄入相比,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为Q3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降低,OR(95%CI)分别为0.574(0.347,0.947)、0.749(0.590,0.951)和0.649(0.451,0.938)。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饱和脂肪酸摄入对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未受到年龄、BMI、身体活动、家庭年收入和文化程度的显着影响(P>0.05)。结论:1.代谢综合征研究的热点膳食影响因素:维生素D、钙、果蔬、鱼油、脂肪酸、膳食纤维、咖啡、多酚类。且脂肪酸、膳食纤维和多酚类是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知识结构中的重要膳食节点。脂肪酸、茶、维生素C和鱼油是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研究领域各时期的动力主题,具有很强的演化能力。益生元是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研究的新生主题,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在代谢综合征和非代谢综合征人群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饱和脂肪酸在两组网络结构及节点重要性评价指标中差异较大,饱和脂肪酸可能是影响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营养素。网络科学方法可以作为营养流行病学的研究一套互补的工具,为其提供额外的信息,值的进一步推广。3.东北区域民族人群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与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降低有关。在女性人群中,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与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呈负相关。提示东北区域民族成年女性适当增加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能会降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

心洁[8](2020)在《关于“冬春季常见病预防和节日期间健康提示”新闻发布会节选》文中研究说明成义(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新闻网络处副处长):各位媒体朋友,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关于"冬春季常见病预防和节日期间健康提示"新闻发布会。冬春季是流感等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元旦、春节也即将到来,

刘同亭,赵祯,韩玮,袁静,魏巍,许林[9](2020)在《温区部队急进寒区作战热量消化吸收与消耗的需求变化》文中提出本文主要针对我军各任务部队远程机动常态化条件下,探讨温区部队急进寒区作战热量消化吸收与消耗的需求变化,主要从热量消耗的主要途径、部队官兵的热量需求、温区与寒区训练热量摄入与消耗的差异、外军对热量摄入与消耗的研究、影响热量消耗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应对措施与建议。

王蕊[10](2020)在《HIIT与MICT诱导巨噬细胞调控高脂膳食小鼠脂肪组织UCP1蛋白表达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选题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1)。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的行动意见”倡议合理膳食和实施全民健身是干预健康的两个重要行动(2)。目前,过度饮食或/和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肥胖症和相关代谢性疾病是人类面临的严峻健康问题,定期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改善超重/肥胖及相关的慢性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如何科学地选择运动方案及适宜的运动负荷是学者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全民健身行动和运动处方制订的核心问题。HIIT指“短时间高强度训练之间穿插低强度训练或休息”,其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相比,在改善机体血糖、心肺耐力和减脂方面存在优势。HIIT和MICT在减脂效果方面有部位差异性,HIIT减少腹部内脏脂肪堆积更为有效。解偶联蛋白1(UCP1)介导脂肪组织以产热方式消耗能量是减脂的研究方向,HIIT与MICT减脂的差异性是否与UCP1有关?其中,脂肪组织巨噬细胞影响UCP1蛋白产生,HIIT和MICT是否差异性诱导巨噬细胞变化?研究目的:UCP1是脂肪组织产热的标志性蛋白,也是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的重要标志。通过观察高脂膳食雌性小鼠腹股沟皮下、子宫周围内脏白色脂肪组织和肩胛下棕色脂肪组织形态学及UCP1蛋白表达的变化,探究高脂膳食对雌性小鼠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形态学和UCP1蛋白的影响;选取高脂膳食超重小鼠结合HIIT或MICT运动干预,比较两种运动方案对各部位脂肪组织形态学和UCP1蛋白表达影响的差异,探究其是否与HIIT和MICT差异性诱导脂肪组织巨噬细胞变化有关。以改善UCP1蛋白表达为切入点,从局部免疫学层面分析HIIT与MICT对其影响的不同,为减肥运动处方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为全民健身运动提供可选择的运动方案。研究方法:(1)3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9.62±1.04g)100只,随机分为高脂膳食组(90只)和普通膳食组(CON,10只),自然光照,自由饮水,饲养温度26±2℃。15周后,从高脂膳食组筛选出体重超过CON组均值10%的小鼠作为高脂对照组(HFD,10只),继续高脂膳食12周,通过观测体重、体脂、脂肪和肝组织的形态学指标,及脂肪组织UCP1蛋白表达的变化,分析高脂膳食对雌性小鼠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形态学和产热能力的影响。(2)从高脂膳食15周雌性C57BL/6J小鼠中,选择体重超过CON组均值10%的小鼠30只,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高脂对照组(HFD,10只)、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MICT,10只)、高强度间歇训练组(HIIT,10只)持续高脂膳食。运动干预为跑台运动,坡度25°,MICT采用5070%VO2peak的运动强度,每次持续运动45min;HIIT为1min高强度90100%VO2peak+2min低强度5070%VO2peak,每次跑动距离与MICT组相等。5次/周,共12周。最后一次运动结束48小时后,取小鼠腹股沟皮下和子宫周围内脏白色脂肪组织、肩胛下棕色脂肪组织,通过观测脂肪组织形态学和UCP1蛋白表达的变化,分析雌性小鼠持续高脂膳食结合HIIT或MICT训练后,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形态学和产热能力的差异。(3)研究HIIT与MICT诱导巨噬细胞调控脂肪组织UCP1蛋白表达的差异性。采用脂肪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eal-time PCR检测、流式细胞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小鼠皮下和内脏部位白色脂肪组织巨噬细胞表型及相关蛋白TNF-α、IL-10和IL-6表达的变化,分析HIIT与MICT诱导巨噬细胞调控UCP1蛋白表达的差异性。研究结果:1.高脂膳食影响雌性小鼠脂肪组织形态学变化和UCP1产热蛋白表达。与CON组相比,(1)HFD小鼠腹股沟皮下脂肪、子宫周围内脏脂肪重量明显增加(P<0.01),肩胛下棕色脂肪组织重量无统计学差异(P=0.20);脂肪组织HE染色显示,HFD小鼠皮下和内脏白色脂肪细胞体积变大,细胞横截面积显着性增加(P<0.01),棕色脂肪组织内大脂滴空泡明显增多。(2)HFD小鼠血清TC和LDL-C显着升高(P<0.05);肝脏内TG和TC含量显着增加(P<0.01),HE染色显示肝细胞胞质疏松或空泡状,油红O染色显示肝组织内红色脂滴明显增多。(3)HFD小鼠皮下白色脂肪组织和肩胛下棕色脂肪组织UCP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内脏白色脂肪组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高脂膳食增加雌性小鼠各部位脂肪组织和肝组织的储脂量,降低脂肪组织产热蛋白UCP1表达,脂肪组织产热下降。2.运动改善高脂膳食对雌性小鼠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形态学和UCP1产热蛋白表达的影响。(1)与HFD组相比,MICT小鼠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重量显着减少(P<0.05),HIIT减少更为显着(P<0.01),其中内脏脂肪重量在HIIT和MICT组间有差异(P<0.05),肩胛下棕色脂肪组织重量在组间无差异。脂肪组织HE染色显示,MICT和HIIT小鼠皮下和内脏脂肪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横截面积显着减小(P<0.01),HIIT减小更为明显,与MICT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MICT和HIIT减少棕色脂肪组织内大脂滴形成,HIIT效果更好。(2)与HFD组相比,高脂膳食不变的情况下,血浆LDL-C在MICT组有下降趋势,在HIIT组显着下降(P<0.01),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肝脏TG含量,在MIC T组有减少趋势,在HIIT组显着下降(P<0.01),HE染色显示运动改善肝细胞内空泡状现象,HIIT比MICT明显,油红O染色显示MICT和HIIT组肝内红色脂滴明显减少,HIIT优于MICT。(3)与HFD组相比,内脏脂肪组织UCP1蛋白表达在MICT组有下降趋势,但无显着差异,在HIIT组显着升高,且与MICT组有显着差异(P<0.05);皮下脂肪组织UCP1蛋白表达在MICT和HIIT组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棕色脂肪组织蛋白UCP1表达在MICT和HIIT组有升高现象,HIIT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T和HIIT组间无差异。提示运动减少高脂膳食小鼠各部位脂肪组织和肝组织的储脂量,相同运动距离的HIIT比MICT效果更好,HIIT明显增加内脏和肩胛下脂肪组织产热蛋白UCP1的表达,脂肪组织产热增加。3.HIIT与MICT差异性诱导巨噬细胞调控UCP1蛋白表达。(1)内脏脂肪组织内巨噬细胞的变化。与HFD组相比,(1)MICT和HIIT显着减少组织炎性CLS数量(P<0.01),HIIT减少更明显,与MICT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2)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用CD11c标记M1巨噬细胞,CD206标记M2型巨噬细胞,结果显示MICT和HIIT显着减少组织内M1巨噬细胞数量(P<0.01),HIIT效果更明显,与MICT组有显着差异(P<0.05);MICT和HIIT增加M2型巨噬细胞数量(P<0.01),但MICT和HIIT组间无显着性差异。(3)Real-time PCR分析M1和M2表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M1型:TNF-αm RNA相对表达量在MICT组显着下降(P<0.05),在HIIT组下降更为显着(P<0.01),与MICT有差异(P<0.05);i NOS m RNA相对表达量在MICT和HIIT组显着下降(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M2型:Arg1 m RNA和YM1 m RNA相对表达量在MICT和HIIT组显着升高,HIIT与MICT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4)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用F4/80和CD11c标记M1巨噬细胞,用F4/80和CD206标记M2型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百分比在MICT组显着下降(P<0.05),在HIIT组下降非常显着(P<0.01),与MICT组有差异(P<0.05);M2型巨噬细胞百分比在MICT和HIIT组有升高现象,但无统计学差异。提示HIIT与MICT减少内脏脂肪组织M1型巨噬细胞数量,增加M2型;HIIT与MICT相比,对M1型巨噬细胞的减少更为明显。(2)皮下脂肪组织内巨噬细胞的变化。与HFD组相比,(1)MICT和HIIT明显减少组织CLS数量(P<0.01),但HIIT与MICT组间无差异。(2)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用CD11c标记M1巨噬细胞,CD206标记M2型巨噬细胞,MICT和HIIT明显减少巨噬细胞M1型数量(P<0.01),增加M2型数量(P<0.01),但HIIT与MICT组间无显着性差异。(3)Real-time PCR分析M1和M2表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M1型:TNF-αm RNA相对表达量在MICT中显着下降(P<0.05),在HIIT组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i NOS m RNA相对表达量在MICT和HIIT组内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无差异;M2型:Arg1 m RNA相对表达量在MICT和HIIT组内均明显升高(P<0.01),但两组间无差异,YM1 m RNA相对表达量在MICT和HIIT组间变化不明显。提示HIIT与MICT改变皮下脂肪组织巨噬细胞表型变化,M1表型减少,M2表型增加,HIIT与MICT组间无差异。(3)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调控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与HFD组相比,内脏脂肪组织TNF-αm 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在MICT组明显下降(P<0.05),在HIIT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且与MICT组有显着差异(P<0.05);IL-10 m RNA相对表达量,MIC T组明显上升(P<0.05),HIIT组上升更明显(P<0.01),且与MICT组有显着差异(P<0.05),IL-10蛋白表达在MICT组和HIIT组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IL-6 m RNA相对表达量在HIIT与MICT组均明显降低(P<0.01),但HIIT与MIC T组间无显着性差异,IL-6蛋白相对表达量,在MICT组明显减少(P<0.05),在HIIT组变化不明显,但HIIT与MICT相比,组间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提示,HIIT与MICT相比,能显着降低脂肪组织TNF-αm RNA和蛋白表达量,减少其对UCP1蛋白表达的抑制,有助于内脏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与HFD组相比,皮下脂肪组织TNF-αm RNA相对表达量在MICT组显着下降(P<0.05),在HIIT组变化不明显,TNF-α蛋白表达在MICT和HIIT组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IL-10 m RNA相对表达量在HIIT与MICT组升高非常显着(P<0.01),但组间无显着性差异,IL-10蛋白表达在MICT组显着上升(P<0.05),HIIT组上升更为明显(P<0.01),但与MICT也无显着性差异;IL-6 m 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在HIIT和MICT组无显着性变化。提示,HIIT和MICT显着增加皮下脂肪组织IL-10蛋白表达,可能抑制UCP1蛋白表达,不利于皮下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研究结论:1.高脂膳食增加雌性小鼠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和肝脏储脂量,影响皮下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UCP1表达,减少组织产热生成。与同等运动距离的MICT相比,HIIT明显减少高脂膳食雌性小鼠内脏部位脂肪组织和肝脏储脂量,增加内脏白色脂肪组织UCP1蛋白表达。2.相对于MICT,HIIT明显减少雌性小鼠内脏脂肪组织内巨噬细胞M1表型,降低内脏脂肪组织TNF-α表达,减少对UCP1蛋白表达的抑制;HIIT和MICT均增加雌性小鼠皮下脂肪组织内巨噬细胞M2表型和IL-10蛋白表达。3.12周MICT和HIIT诱导巨噬细胞极化调控雌性小鼠脂肪组织UCP1蛋白表达的结果有部位性差异。运动强度较高的HIIT,对雌性小鼠内脏脂肪组织UCP1蛋白表达的影响较为明显,为制订精准化减肥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依据。

二、寒冷与老年人膳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寒冷与老年人膳食(论文提纲范文)

(2)大连市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
        1.1.2 养老建筑的发展需求
        1.1.3 养老建筑室内热环境问题
        1.1.4 绿色建筑发展要求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4.1 建筑室内热环境研究
        1.4.2 不同年龄段热感觉研究
        1.4.3 养老建筑研究
    1.5 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1.6 相关概念界定
        1.6.1 老年人概念
        1.6.2 养老建筑
        1.6.3 热舒适
    1.7 论文框架
2 理论基础及评价体系研究
    2.1 老年人居住环境需求分析
        2.1.1 影响老年人热环境舒适的因素
        2.1.2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2.1.3 老年人心理特征
        2.1.4 老年人居住环境需求
    2.2 热舒适相关理论及评价标准
        2.2.1 美国-ET、ET*、SET指标
        2.2.2 丹麦-PMV、PPD指标
        2.2.3 ASHRAE标准
        2.2.4 ISO标准
        2.2.5 中国热舒适评价标准
    2.3 健康室内环境评价标准
        2.3.1 英国BREEAM
        2.3.2 美国WELL
        2.3.3 德国DGNB
        2.3.4 国内健康环境评价标准
    2.4 本章小结
3 大连市养老建筑室内热环境现状调研
    3.1 大连市地理条件及气候特征
    3.2 大连市养老建筑发展现状
        3.2.1 大连市老年人口发展现状
        3.2.2 大连市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3.3 大连市养老建筑现状调研
        3.3.1 大连市社区养老建筑现状
        3.3.2 大连市机构养老建筑调研
    3.4 大连市典型养老建筑热环境实测方法
        3.4.1 实测对象
        3.4.2 实测设备及实测时间
        3.4.3 测点布置
    3.5 本章小结
4 典型养老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实测分析
    4.1 冬季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
    4.2 夏季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
    4.3 过渡季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
    4.4 本章小结
5.大连市典型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性评价
    5.1 室内热舒适性实测数据分析
        5.1.1 冬季室内热舒适分析
        5.1.2 夏季室内热舒适分析
    5.2 典型养老建筑健康环境评价
    5.3 室内热舒适性主观评价
        5.3.1 冬季热舒适问卷分析
        5.3.2 夏季热舒适问卷调研
    5.4 室内热舒适性评价模型建立
        5.4.1 冬季MTS模型与PMV模型
        5.4.2 夏季MTS模型与PMV模型
    5.5 本章小结
6 典型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提升策略模拟分析
    6.1 影响热舒适的宜居改造设计策略
        6.1.1 外墙节能改造技术及材料分析
        6.1.2 屋面节能改造技术及材料分析
        6.1.3 外窗节能改造技术及材料分析
    6.2 养老建筑低碳改造策略计算机模拟
        6.2.1 低碳模拟模型的建立
        6.2.2 模拟参数设置
        6.2.3 建筑全年热负荷及节能效果模拟分析
        6.2.4 建筑室内热舒适提升效果模拟分析
    6.3 典型养老建筑最优低碳改造方案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性主观问卷调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概述
        2 冠心病与慢性便秘之间的关系
        3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与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
        4 心率变异性评估自主神经功能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2 中医对慢性便秘的病因病机认识
        3 中医对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认识
        4 中医阴阳理论与自主神经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评估标准
2 方案与内容
    2.1 临床资料收集
    2.2 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2.3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分布
    3.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3.3 合并便秘组便秘情况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3.4 合并便秘组中医证素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3.5 老年冠心病冠脉严重程度的回归分析
    3.6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老年冠心病一般情况分析
    4.2 老年冠心病中医证侯分布规律
    4.3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临床特点
    4.4 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4.5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中医证候分析
    4.6 老年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4.7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影响因素
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膳食相关风险模型构建及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COPD患者膳食质量调查及其肌肉衰减综合征风险模型构建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血浆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仪器与装置
        1.3 主要材料与试剂
        1.4 具体实验方法
        1.5 数据分析方法
        1.6 质量控制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氨基酸对肌肉衰减综合征的作用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1.3 研究方法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研究创新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代谢标志物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5)基于问卷调查探讨功能性便秘“病-证-体”立体化模式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调查对象及数据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功能性便秘的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2.2 便秘病的中医诊断标准
    3 纳入与剔除
        3.1 纳入标准
        3.2 剔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评分标准
        4.2 数据采集结果
        4.3 数据分析
结果
    1 一般结果
        1.1 性别与功能性便秘的关系
        1.2 年龄因素
        1.3 功能性便秘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
        1.4 功能型便秘舌苔脉象分布
        1.4.1 舌象分布
        1.4.2 舌苔分布
        1.4.3 脉象分布
        1.5 中医证型分布
        1.6 伴随症状分布
    2 相关性分析
        2.1 性别与功能性便秘各证型的相关性分布
        2.2 伴随症状的相关性分布
        2.3 中医体质与便秘证型的相关性分布
        2.4 生活因素与便秘证型的相关性分布
讨论
    1 基本结果讨论
    2 四诊资料与功能性便秘结果讨论
        2.1 望诊结果讨论
        2.2 问诊结果讨论
        2.3 切诊及中医证型结果讨论
    3 中医体质调查结果讨论
    4 相关性结果讨论
        4.1 中医体质与功能性便秘
        4.2 中医体质和便秘证型
        4.3 生活因素和便秘证型
    5 “病-证-体”立体化模式
    6 其他
结论
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知情同意书
综述 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科研成绩
致谢

(6)动机性访谈在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3 现有研究局限性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5 操作性定义
第二章 社区老年人衰弱及健康现状调查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动机性访谈在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中的应用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1 主要结论
    2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老年综合评估调查问卷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七日饮食记录表
    附录7 七日运动记录表
    附录8 预防跌倒宣传册
    附录9 改善睡眠宣传册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网络科学的膳食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知识图谱和主题演化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数据来源和检索策略
        2.2 数据提取和矩阵构建
        2.3 双聚类分析
        2.4 社会网络分析
        2.5 主题演化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增长情况
        3.2 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热点研究
        3.3 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知识结构
        3.4 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主题演化
        3.4.1 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主题重叠图
        3.4.2 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战略图
        3.4.3 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主题演化图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网络科学工具识别影响代谢综合征的膳食因素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研究对象
        2.1.1 对象
        2.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方法
        2.2.2 资料的整理
        2.2.3 质量控制
        2.2.4 统计分析
        2.2.5 网络构建及节点重要性指标计算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2 营养素加权邻接矩阵
        3.3 营养素关系网络可视化
        3.4 营养素节点重要性指标评价结果及差异比较
        3.4.1 营养素节点重要性评价结果
        3.4.2 营养素节点重要性指标差异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饱和脂肪酸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研究对象
        2.1.1 对象
        2.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方法
        2.2.2 资料的整理
        2.2.3 统计分析
        2.2.4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体格检查及血液生化指标情况
        3.3 研究对象每日膳食和营养素摄入状况
        3.4 饱和脂肪酸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5 按年龄分层饱和脂肪酸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6 按性别分层饱和脂肪酸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7 按BMI分层饱和脂肪酸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8 按身体活动分层饱和脂肪酸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9 按家庭年收入分层饱和脂肪酸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10 按文化程度分层饱和脂肪酸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代谢综合征的膳食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9)温区部队急进寒区作战热量消化吸收与消耗的需求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热量消化吸收与消耗的主要途径
二、部队官兵的热量需求
三、温区与寒区训练热量消化吸收与消耗的差异
四、外军对热量消化吸收摄入与消耗的研究
五、影响热量消耗的主要因素
六、应对措施与建议
    1. 提供高糖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2. 合理配比三大营养素:
    3. 适量补充微量营养素:
    4. 科学合理制订食谱:
    5. 补充足量的水分:
    6. 采取灵活多样措施:
七、结语

(10)HIIT与MICT诱导巨噬细胞调控高脂膳食小鼠脂肪组织UCP1蛋白表达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UCP1 介导的脂肪组织产热在对抗肥胖中的作用
    1.2 运动诱导脂肪组织UCP1 产生
    1.3 运动诱导巨噬细胞调控UCP1 表达
        1.3.1 巨噬细胞对脂肪组织UCP1 表达的影响
        1.3.2 运动对脂肪组织巨噬细胞的影响
    1.4 HIIT减脂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脉络
        1.4.1 基于Citespace的 HIIT减脂的可视化分析
        1.4.2 HIIT减脂研究的演进分析
    1.5 HIIT和 MICT减脂效果的比较
    1.6 问题的提出
    1.7 本研究主要技术路线
2.高脂膳食对小鼠脂肪组织形态学及UCP1 表达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动物与分组
        2.1.2 样本采集
        2.1.3 指标与测试方法
        2.1.4 统计学分析
    2.2 实验结果
        2.2.1 高脂膳食对小鼠形态学和脂代谢指标的影响
        2.2.2 高脂膳食对脂肪组织UCP1 蛋白表达的影响
    2.3 讨论分析
        2.3.1 高脂膳食对雌性小鼠体重、体脂量及脂代谢水平的改变
        2.3.2 高脂膳食对小鼠脂肪组织形态学和UCP1 蛋白表达的影响
    2.4 小结
3 HIIT和 MICT对高脂膳食小鼠脂肪组织形态学及UCP1 蛋白表达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动物与分组
        3.1.2 运动干预方案
        3.1.3 样本采集
        3.1.4 指标与测试方法
        3.1.5 统计学分析
    3.2 实验结果
        3.2.1 HIIT和 MICT对高脂膳食小鼠身体形态和脂代谢的影响的差异性
        3.2.2 HIIT和 MICT上调脂肪组织产热能力的比较
    3.3 讨论分析
        3.3.1 HIIT和 MICT改善高脂膳食小鼠形态和脂代谢指标的差异
        3.3.2 HIIT和 MICT上调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产热能力的差异
    3.4 小结
4 HIIT与 MICT调控巨噬细胞影响高脂膳食小鼠脂肪组织UCP1 蛋白的表达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动物与分组
        4.1.2 运动干预方案
        4.1.3 样本采集
        4.1.4 指标与测试方法
        4.1.5 统计学分析
    4.2 实验结果
        4.2.1 HIIT和 MICT改善白色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极化的差异
        4.2.1.1 脂肪组织巨噬细胞炎性CLS分析
        4.2.1.2 巨噬细胞M1和M2 数量变化的比较
        4.2.1.3 巨噬细胞M1和M2 表型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对比
        4.2.1.4 内脏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比例变化
        4.2.2 HIIT和 MICT影响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调节UCP1 表达
        4.2.2.1 脂肪组织TNF-α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
        4.2.2.2 脂肪组织IL-10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
        4.2.2.3 脂肪组织IL-6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
    4.3 讨论分析
        4.3.1 HIIT和 MICT对白色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极化的改善作用
        4.3.1.1 内脏脂肪组织巨噬细胞表型的变化
        4.3.1.2 皮下脂肪组织巨噬细胞表型的变化
        4.3.2 HIIT和 MICT差异性诱导巨噬细胞极化调控UCP1 蛋白表达
        4.3.2.1 两种运动方案影响不同部位脂肪组织TNF-α表达的差异分析
        4.3.2.2 两种运动方案影响不同部位脂肪组织IL-10 表达的差异分析
        4.3.2.3 两种运动方案影响不同部位脂肪组织IL-6 表达的差异分析
        4.3.2.4 两种运动方案对棕色脂肪组织微环境的比较分析
    4.4 小结
5.全文讨论
结论
创新点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四、寒冷与老年人膳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原地区老年人照料设施节能改造策略研究[D]. 吴鸿博. 河南大学, 2021
  • [2]大连市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 刘冲.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D]. 李瑞菡.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膳食相关风险模型构建及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D]. 裴华莲. 新疆医科大学, 2021
  • [5]基于问卷调查探讨功能性便秘“病-证-体”立体化模式相关性研究[D]. 傅思涵.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动机性访谈在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中的应用[D]. 张静. 兰州大学, 2021(09)
  • [7]基于网络科学的膳食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 曹霞.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8]关于“冬春季常见病预防和节日期间健康提示”新闻发布会节选[J]. 心洁. 中老年保健, 2020(11)
  • [9]温区部队急进寒区作战热量消化吸收与消耗的需求变化[J]. 刘同亭,赵祯,韩玮,袁静,魏巍,许林.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0(05)
  • [10]HIIT与MICT诱导巨噬细胞调控高脂膳食小鼠脂肪组织UCP1蛋白表达作用的研究[D]. 王蕊.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冷餐和高级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