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动机常见故障原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罗美[1](2021)在《职业能力导向的中职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以《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背景下,教材开发与编撰已成为当下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并且,校本教材开发是学校为了适应本校教学环境,满足学生需求,突出学校特色,发挥学校效能,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本论文通过文献分析国内外校本教材研究现状,结合深入调研的广东省内多所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现状、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广州市黄埔某职业技术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必修课程“机床电气线路安装与维修”进行《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校本教材开发个案研究。通过分析现用规划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使用情况与课程教学现状,剖析发现教材教学适切性存在偏颇和不足,如内容缺乏可操作性、实用性等,导致教师教学负担重,学生学习吃力,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因此,开展了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校本教材开发研究,即在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校本教材开发要以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做中学”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充分肯定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学习动力。深入企业调研,利用“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确定课程所包含的职业能力点,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将课程标准“校本化”作为校本教材编写的依据,按照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对应学习项目(任务),实现工作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同时创新教材组织结构与呈现方式,使校本教材与活页式教材结合发挥更大效用;教材内容选择立足于本校教学资源,以培养胜任岗位工作能力为主线,组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蕴含培养职业能力点为载体的学习任务,兼顾职业技能考证的内容,实现培养学生岗位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并重的校本教材开发,完成了校本教材目录与样章。采用基于教学试验的行动研究进行校本样章使用效果分析,同时结合职业教育教材体系设计“三维理论”,对比教材对应内容的教学适切性,论证此校本教材开发成效。本研究分析阐述了校本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开发程序、理念原则、组织结构及内容筛选,致力于增强教材教学适切性,通过校本教材开发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发挥学校效能。本研究成果也可为今后机电类专业课程校本教材开发提供借鉴。
焦晨浩[2](2021)在《矿用刮板运输机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刮板运输机是现代化煤炭回采工作面的核心运输设备,它通过电机驱动刮板链条运输原煤,与液压支架和采煤机相互配合完成煤炭开采和运输任务。刮板运输机一旦出现设备故障,会造成煤炭堵塞巷道的后果,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十分恶劣的影响,实时监测刮板运输机运行状态显得尤为重要。诊断刮板运输机运行状态是通过收集并分析其驱动装置相关状态参数数据实现的。现有的诊断方法使用的传感器种类单一,而且大多数需要实体线路传输数据,安装难度较大,实际功耗较高;监测目标没有覆盖整个驱动装置;未能构建完整的故障诊断体系;更没有相应的运行状态监测系统。本文首先对矿用刮板运输机运行原理进行分析,确定了需要监测的故障类型。研制了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度、液位、振动加速度和转速的低功耗无线传感器。其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和安装灵活的特点,从而增加了监测系统的可靠性。为了实时、有效地分析多种传感器数据,本文提出了一种BP神经网络矿用刮板运输机运行状态监测基础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引入遗传算法,提高了神经网络诊断精度,建立一种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故障诊断优化模型。该优化模型输入驱动装置的传感器数据,输出刮板运输机常见故障,实现了对刮板运输机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本文结合煤炭开采工作环境,设计了矿用刮板运输机运行状态监测系统平台,实现了传感器数据采集、监测信息实时显示、数据分析、数据管理、系统设置以及控制操作等功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刮板运输机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系统。最后,针对本文构建的监测系统进行应用验证和测试。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优化模型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基础模型,提高了13.5%。同时在与传统监测方法的比较过程中,发现本文提出的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传统方法高20%。本文建立了矿用刮板运输机运行状态监测模型和监测系统,科学合理地解决了矿用刮板运输机故障难以准确、实时诊断的问题。为矿用刮板运输机故障诊断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方法,有效降低了矿山设备管理成本,保障了煤矿的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
任庆旺[3](2020)在《南水北调工程台儿庄泵站设备保护误动作案例分析》文中认为泵站机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能够顺利有效发挥效益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新建大型泵站都采用了自动化运行管理方式,但是目前的自动化系统还不够完善,在泵站实际运行中有时会出现变压器、电机、水泵和水位等主要设备出现误报警的现象,导致泵站在未实际出现误动作的情况下不得不停机检查和排除设备出现的故障,严重影响了泵站的正常运行。为此,根据多年泵站实际工作中处理设备保护误动作问题的体会,本文对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台儿庄泵站主设备保护误动作的案例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了改进措施,对提高泵站运行的可靠性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对变压器温度保护系统误动作案例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了变压器温度保护系统误动作的主要原因,即设备安装不规范,现场温度测量保护仪表信号输出电缆出现接头,导致芯间短路,导致保护装置接收错误信号,从而触发保护误动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消除故障的应急措施和防止类似误动作故障发生的预防措施及建议。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消除了变压器温度保护误报警,有效提升了泵站安全运行率。2、对电机温度过高保护系统的误动作案例进行分析,得出了保护误动作的原因:主电动机温度测量回路及保护逻辑判断程序存在缺陷,导致温度测量保护系统易出现温度瞬时突变值,且无法过滤,从而引起保护误动作;提出了改进温度测量线缆连接方式和优化逻辑判断程序的措施。通过优化改进,减小了温度测量数据的波动性,提升了温度测量保护系统的可靠性。3、对水泵冷却润滑水断水保护系统误动作案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保护误动作原因: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泵站运行方式特殊,热式示流信号器损坏率较高,使用寿命较低,同时示流信号器测量信号的单点测量导致系统容错率太低,从而导致保护误动作;提出了改善示流信号器使用条件和优化逻辑判断程序的措施,提升了保护系统的容错率和可靠性。4、对泵站出水池水位误报警案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水位误报警的主要原因,即:水位传感器通气管堵塞,无法连通大气获得准确的大气压,从而导致最终测得水位随外界温度进行变化,从而引起出水池水位误报警;提出了消除和防止水位误报警的措施,消除了水位计故障后,水位超高报警消失,水位测量数据恢复正常。对台儿庄泵站设备保护近几年已发生的误动作、误报警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总结,从传感器安装方式、信号传输线路安装方式、设备保护逻辑判断程序设置、设备保护参数设定等几个方面,研究了设备保护误动作原因,找到了保护系统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分析了设备保护设计的合理性,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施提升了台儿庄泵站设备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对南水北调其他大型泵站设备保护误动作问题的分析判断、设备保护系统的优化改进和可靠性的提升等具有主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程传杰[4](2020)在《运维方式优化及结构改进在提升高压变频器运行可靠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单元串联多电平型高压变频器以其所具有的“技术相对成熟、适用范围广泛、故障处理便捷、设备改造简单”等优点,赢得了相对较高的市场份额。然而,该类型变频器存在拓扑结构复杂、元器件数量多等缺点,导致其故障产生的诱因较多,特别是在潮湿、高温、粉尘等恶劣工作环境下,设备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大幅增加,一旦退出运行就会造成能源浪费,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受到威胁,严重时可能导致停机,甚至对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产生威胁。基于此种原因,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瞄向了能够有效提升变频器保持较长时间无故障或轻故障运行的方法和途径上,也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和尝试。本文首先调研了在处置高压变频器异常状态时所采取的策略,以及保持较长时间无故障或轻故障运行的方案,研究了可靠性理论和QC小组。在此基础上,重点以Z电厂使用数量最多的高压变频器为研究对象,对其故障类型进行了分类统计,进而基于故障树分析工具提出了其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方法,重点研究了优化设备运行维护方案、改进设备部分结构方面的方法,为更快捷、方便对变频器进行检修维护提供了参考。本文通过运维方式优化和结构改进实现变频器运行可靠性的改善和提高,并借助QC小组活动相关分析方法,对每类故障均进行分析、改善、验证,更加全面地分析解决变频器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运维方式优化方面,加强了对冷却风机的管理维护并改进了其控制逻辑,强化了对内部参数的整定及配置管理,加强了对电容器的寿命管理,降低了功率单元故障;建立完善UPS电源等元器件寿命管理台账,确保良好备用状态,最大限度避免由于元器件状态不稳定导致设备故障发生;增加日常巡检频次,降低室内湿度,减少了设备受潮引发故障的可能性;加强厂用电系统电源分配管理,减少电压异常导致设备故障几率。在结构改进方面,通过为变频器室空调配置双电源、改进功率单元温度保护逻辑、增加变频器室温度报警功能等手段,增强了对变频器环境温度的控制,减少了因为环境温度过高造成的设备故障发生可能性;通过增加预充电回路,减少了变频器送电时,特别是设备长时间保持不运行的状态而后立即转入运行状态,或者有功率单元存在异常状态,需要使用一个相当长时间未带电运行过的备品进行替换时,所产生的冲击电流对电容的冲击;通过改进分压电阻固定方式,避免了凝露的产生,减少了变频器受潮对设备可靠运行的影响。本文描述了如何通过“倒送电”方式测量变频器功率单元极板之间电压,间接监测电容器状态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排除法查找功率单元故障的方法,为更加快速、方便地对变频器进行检修维护提供了参考。经过现场实践,变频器故障率由每月平均5次降低为每半年1次,系统可靠度由98.69%提升至99.95%,Z电厂所使用的高压变频器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验证了本文提出和归纳的运维方式优化与结构改进方法是可行的,能够较为有效地提升设备可靠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体成本,具备推广和使用的价值。
李鹤年[5](2020)在《电动机运行中常见故障及对策浅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首先分析了电动机运行过程中的故障检测方法,其次阐述电动机运行中常见故障及对策,最后提出减少电动机故障发生率的措施,希望可以为及时找出电动机运行故障问题提供帮助,进而保障电动机正常运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6](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崔丽佳[7](2015)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常见故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随着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广泛应用,如何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常见故障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处理,早已成为确保电动机正常运行、安全生产的必要前提。本文笔者即结合个人的实践工作经验,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其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广大同行借鉴参考。
任朝阳[8](2015)在《动车组运用故障分析及检修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动车组检修是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可靠的前提和基础,对确保列车设备正常运行、提高列车运行可靠性及经济性有重要作用。随着列车自动化和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检修策略已不再能适应高速列车检修的要求。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动车组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故障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研究动车组晃车、动车组车轮磨耗、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故障、动车组制动滑行问题的原因,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相应的检修对策措施。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研究:1、通过对动车组实际运用过程中出现的晃车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和对比研究,得到了动车组晃车的主要特征和规律,找到了动车组晃车的主要原因为线路激扰和轮轨接触关系不良等。针对引起动车组晃车的主要原因,提出应从合理改善轮轨匹配关系,严格管理轨道不平顺质量两方面入手改善并预防动车组晃车问题。2、根据动车组的实际运用检修数据,找到了动车组车轮磨损严重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改进措施。首次建立了动车组车轮镟修全寿命周期费用模型,对36种不同的镟修策略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动车组的车轮镟修最佳阈值。3、建立了牵引传动系统的故障树模型,从而将系统的故障与组成系统各零部件的故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探索系统故障的潜在原因。基于CRH1型动车组的运用故障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原理,推导并证明牵引传动系统的故障概率分布,确定主断路器主要故障模式和主要故障原因,并针对该故障提出预防措施。4、针对动车组在制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滑行问题,首次开展了动车组干轨状态紧急制动和常用制动试验、湿轨状态紧急制动和常用制动试验以及模拟车站对标停车专项试验。通过试验发现:阴雨和冰雪等特定天气环境是造成制动距离延长的直接诱因,而滑行工况下ATP屏显示速度差异及缓解时显示速度跃升问题以及ATP车载设备转部分监控模式问题,令制动时滑行现象显着化和异常化。
苗锦宏[9](2010)在《电动机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办法》文中认为电动机作为现代工厂最重要的设备,其运行性能直接关系到生产的正常进行,了解电动机一些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对日常电动机的维护有重要作用。对电动机因电气或机械原因造成的常见故障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处理办法。
王小平,吴长康,孟祥克[10](2010)在《电动机启动常见故障及烧毁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结合生产运行与检修实践对生产过程中电机常见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作初步探讨。
二、电动机常见故障原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动机常见故障原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职业能力导向的中职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以《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校本教材开发国外研究现状 |
二、校本教材开发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访谈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行动研究法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路线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校本与校本课程 |
二、教材与校本教材 |
三、职业能力 |
四、校本教材开发 |
五、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二、人本主义理论 |
第三章 校本教材开发需求与调研 |
第一节 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现状与需求调研 |
一、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现状调研 |
二、对课程任课教师教材使用及教学情况访谈分析 |
三、学生教材使用情况与需求调研 |
第二节 课程规划教材教学适切性分析 |
一、分析对象与内容 |
二、规划教材在本校课程教学使用中存在的困难 |
第三节 课程面向的岗位需求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 |
一、企业调研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二、中职机电类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
第四节 校本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开发的必要性 |
第五节 校本教材开发研究具体要解决的问题 |
第四章 校本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开发过程 |
第一节 校本教材开发目标及原则 |
一、开发目标 |
二、开发原则 |
第二节 职业能力分析及典型工作任务提炼 |
一、课程面向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
二、提炼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
第三节 校本教材开发的依据——课程标准 |
一、课程性质 |
二、课程目标 |
三、课程内容 |
第四节 校本教材的学习情境设计 |
第五节 校本教材的组织结构与呈现形式 |
一、校本教材的组织结构 |
二、校本教材的呈现形式 |
第六节 校本教材的内容建构 |
一、校本教材内容编写原则 |
二、校本教材资源收集途径 |
三、校本教材内容编写方法及示例 |
第五章 校本教材开发价值成效评估 |
第一节 校本教材开发质量评价方案的设计 |
一、评价目的 |
二、评价方法 |
第二节 基于教学试验效果的教材样章质量诊断 |
一、教学试验目的及对象 |
二、教学试验过程 |
三、教学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
第三节 校本样章与规划教材对应内容对比分析 |
一、比较方法与工具 |
二、具体对比内容分析 |
三、总结 |
第四节 校本教材开发研究的成效评估 |
一、研究的效益 |
二、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一、学校应重视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
二、建立合理的校本教材开发小组 |
三、配套校本教材开发审查评价机制 |
四、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任课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在校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加工制造类企业技术员调查问卷 |
附录四 企业调研访谈提纲 |
附录五 校本教材样章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2)矿用刮板运输机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
1.2.2 刮板运输机故障诊断及状态监测研究现状 |
1.2.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刮板运输机运行状态监测方法与监测模型构建 |
2.1 矿用刮板运输机运行原理与故障类型 |
2.2 矿用刮板运输机运行状态监测模型构建 |
2.2.1 BP神经网络 |
2.2.2 遗传算法 |
2.2.3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监测模型 |
2.3 监测模型仿真模拟与测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矿用刮板运输机运行状态监测系统搭建 |
3.1 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
3.1.1 温度量信号采集 |
3.1.2 压力量信号采集 |
3.1.3 振动加速度信号采集 |
3.1.4 转速量信号采集 |
3.1.5 监测系统主站 |
3.1.6 监测系统整体结构与设计 |
3.2 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
3.2.1 分站程序设计 |
3.2.2 通信程序设计 |
3.2.3 主站监测管理程序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矿用刮板运输机运行状态监测系统实验 |
4.1 监测模型训练 |
4.2 监测模型测试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
(3)南水北调工程台儿庄泵站设备保护误动作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大型泵站变压器保护研究 |
1.3.2 大型泵站电动机保护研究 |
1.3.3 大型泵站水泵保护研究 |
1.3.4 大型泵站辅助电气设备保护研究 |
1.3.5 设备保护系统误动作研究 |
1.3.6 大型泵站自动化运行研究 |
1.3.7 大型泵站运行管理制度研究 |
1.4 工程概况 |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主变压器温度保护误动作案例分析 |
2.1 主变压器及其保护系统简介 |
2.1.1 主变压器简介 |
2.1.2 主变压器保护系统简介 |
2.2 主变压器温度保护误动作案例 |
2.2.1 案情 |
2.2.2 现场检查情况 |
2.2.3 保护误动作原因分析 |
2.3 防止主变压器温度过高保护误动作措施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主电机温度过高保护误动作案例分析 |
3.1 主电机及其保护系统简介 |
3.1.1 主电机简介 |
3.1.2 主电机保护系统简介 |
3.2 主电机温度过高保护误动作案例 |
3.2.1 案情 |
3.2.2 现场检查情况 |
3.2.3 保护误动作原因分析 |
3.3 防止主电机温度过高保护误动作措施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主电机冷却水中断保护误动作案例分析 |
4.1 主电机冷却水中断保护系统简介 |
4.1.1 主电机冷却水中断保护系统 |
4.1.2 设备主要情况 |
4.2 主电机冷却水中断保护误动作案例 |
4.2.1 案情 |
4.2.2 现场检查过程 |
4.2.3 保护误动作原因分析 |
4.3 防止主电机冷却水中断保护误动作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泵站出水池水位误报警案例分析 |
5.1 泵站出水池水位测量系统简介 |
5.1.1 水位测量系统 |
5.1.2 主要设备情况 |
5.2 泵站出水池水位误报警案例 |
5.2.1 案情 |
5.2.2 现场检查情况 |
5.2.3 水位误报警原因分析 |
5.3 防止出水池水位误报警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保护设置合理性分析 |
6.1 水泵冷却润滑水断水保护合理性分析 |
6.2 传感器安装、信号传输线路安装方式合理性分析 |
6.2.1 主电机出风口温度传感器安装方式合理性分析 |
6.2.2 主电机温度测量线路安装方式合理性分析 |
6.3 保护逻辑、保护参数设定合理性分析 |
6.3.1 温度保护逻辑程序合理性分析 |
6.3.2 主电机断水保护参数设置合理性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运维方式优化及结构改进在提升高压变频器运行可靠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压变频器故障处理以及可靠性提升方案的研究 |
1.2.2 可靠性理论的研究 |
1.2.3 QC小组的研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 |
1.3.1 主要开展的工作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可靠性建模方法 |
2.1 可靠性的度量 |
2.2 马尔可夫建模方法 |
2.3 故障树建模方法 |
2.3.1 故障树简介 |
2.3.2 故障树的并联模型和串联模型 |
2.3.3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
2.4 建模方法比较与选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Z电厂高压变频器现状及故障树建立 |
3.1 Z电厂高压变频器现状 |
3.1.1 Z电厂高压变频器简介 |
3.1.2 Z电厂高压变频器故障统计分析 |
3.2 可靠性模型建立与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变频器故障成因研究 |
4.1 功率单元故障 |
4.1.1 功率单元超温问题 |
4.1.2 直流过电压问题 |
4.1.3 电容器故障频发问题 |
4.2 控制系统故障 |
4.2.1 UPS故障问题 |
4.2.2 控制系统相关的硬件故障 |
4.2.3 通讯故障 |
4.3 变频器受潮引发的故障 |
4.4 其他类型故障 |
4.4.1 变频器低压保护跳闸 |
4.4.2 电缆接头故障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运维方式优化和结构改进在可靠性提升上的应用 |
5.1 通过运维方式优化提高可靠性的研究与应用 |
5.1.1 解决功率单元故障 |
5.1.2 解决控制系统故障 |
5.1.3 解决变频器受潮引发的故障 |
5.1.4 解决其他类型问题 |
5.2 通过结构改进提高可靠性的研究与应用 |
5.2.1 解决功率单元故障 |
5.2.2 解决控制系统故障 |
5.2.3 解决变频器受潮引发的故障 |
5.2.4 解决其他类型问题 |
5.3 效果检查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电动机运行中常见故障及对策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电动机运行过程中的故障检测方法分析 |
1.1 遵循电动机故障维修总原则 |
1.2 做好电动机故障维修问题调查工作 |
1.3 做好全面维修工作 |
1.4 利用相关仪器检查 |
1.5 对故障问题进行判断 |
1.6 做好记录工作 |
2 电动机运行中常见故障及对策 |
2.1 密封性差引发电动机损坏故障和对策 |
(1)密封性差引发电动机损坏故障。 |
(2)密封性差引发电动机损坏故障的对策。 |
2.2 电动机的轴承损坏故障和对策 |
(1)电动机的轴承损坏故障。 |
(2)电动机的轴承损坏故障的对策。 |
2.3 电动机的绝缘受到破坏故障和对策 |
(1)电动机的绝缘受到破坏故障。 |
(2)电动机的绝缘受到破坏故障的对策。 |
2.4 电动机的缺相运行故障和对策 |
(1)电动机的缺相运行故障。 |
(2)电动机的缺相运行故障的对策。 |
2.5 电动机绕组局部损坏故障和对策 |
(1)电动机绕组局部损害故障。 |
(2)电动机绕组局部损害故障的对策。 |
2.6 电动机过长时间运行故障和对策 |
(1)电动机过长时间运行故障。 |
(2)电动机绕组局部损害故障的对策。 |
3 减少电动机故障发生率的措施 |
(1)提高检查方法,严格控制质量。 |
(2)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维修人员素质。 |
4 结束语 |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8)动车组运用故障分析及检修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2 动车组运用故障分析相关理论 |
2.1 动车组晃车及轮轨磨耗相关理论 |
2.1.1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及重要几何参数 |
2.1.2 蛇行运动 |
2.1.3 经典滚动接触理论 |
2.2 动车组可靠性定义及分析方法 |
2.2.1 可靠性的定义 |
2.2.2 可靠性要求 |
2.2.3 可靠性分析 |
2.3 动车组故障分布统计及数据分析方法 |
2.3.1 动车组故障数据收集及数据类型 |
2.3.2. 常用故障规律分布模型 |
2.3.3 动车组故障数据的统计推断 |
2.4 本章小结 |
3 动车组晃车故障原因分析与对策 |
3.1 动车组晃车故障调研 |
3.1.1 福厦铁路动车组晃车故障 |
3.1.2 京津城际铁路动车组晃车故障 |
3.1.3 武广高速铁路动车组晃车故障 |
3.2 动车组晃车原因分析 |
3.2.1 福厦铁路动车组车体晃动原因分析 |
3.2.2 京津城际铁路动车组晃车原因分析 |
3.2.3 武广高速铁路动车组晃车原因分析 |
3.3 动车组晃车解决措施研究 |
3.3.1 钢轨合理打磨 |
3.3.2 车轮合理镟修 |
3.3.3 严格管理轨道平顺状态 |
3.4 本章小结 |
4 动车组车轮磨耗与镟修策略研究 |
4.1 动车组车轮磨耗分析 |
4.1.1 动车组车轮磨耗现状分析 |
4.1.2 动车组车轮磨耗分类 |
4.1.3 车轮磨耗产生机理 |
4.1.4 车轮磨耗原因分析 |
4.1.5 预防对策 |
4.2 车轮镟修策略研究 |
4.2.1 全寿命周期理论 |
4.2.2 车轮镟修费用全寿命周期计算模型 |
4.3 本章小结 |
5 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故障分析 |
5.1 牵引传动系统的组成 |
5.2 牵引传动系统的故障树模型 |
5.3 牵引传动系统故障规律分析 |
5.3.1 故障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5.3.2 牵引传动系统的故障分布 |
5.3.3 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评估 |
5.4 牵引传动系统故障分析 |
5.4.1 主断路器自动跳开的故障分析 |
5.4.2 过压保护器高温故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动车组制动异常滑行故障分析及处理 |
6.1 针对动车组制动异常滑行问题的现场调查 |
6.2 动车组防滑问题专项试验及原因分析 |
6.2.1 试验概况 |
6.2.2 试验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
6.3 动车组异常滑行故障的解决方案及试验验证 |
6.3.1 验证试验概述 |
6.3.2 试验结果 |
6.3.3 试验结论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详情摘要 |
(9)电动机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动机不能启动 |
2 电动机通电后不启动但有嗡嗡声 |
3 电动机外壳带电 |
4 电动机绝缘电阻低 |
5 电动机运行时有杂音 |
6 电动机过热或冒烟 |
7 绕组接地和断路及短路 |
8 定子线圈绝缘磨损 |
9 铸铝转子笼条断裂 |
1 0 电动机振动过大 |
1 1 轴承发热 |
(10)电动机启动常见故障及烧毁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电动机启动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
2 电机绕组局部烧毁的原因及对策 |
3 三相异步电动机一相或两相绕组烧毁 (或过热) 的原因及对策 |
4 结束语 |
四、电动机常见故障原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职业能力导向的中职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以《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为例[D]. 罗美.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
- [2]矿用刮板运输机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研究[D]. 焦晨浩.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南水北调工程台儿庄泵站设备保护误动作案例分析[D]. 任庆旺. 扬州大学, 2020(04)
- [4]运维方式优化及结构改进在提升高压变频器运行可靠性中的应用研究[D]. 程传杰. 山东大学, 2020(04)
- [5]电动机运行中常见故障及对策浅析[J]. 李鹤年. 数字通信世界, 2020(09)
-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7]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常见故障分析[J]. 崔丽佳. 科学中国人, 2015(18)
- [8]动车组运用故障分析及检修对策研究[D]. 任朝阳.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5(01)
- [9]电动机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办法[J]. 苗锦宏.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25)
- [10]电动机启动常见故障及烧毁原因分析[J]. 王小平,吴长康,孟祥克.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