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展财政资金效益监管的探讨

对开展财政资金效益监管的探讨

一、开展财政资金效益性监督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梁永研[1](2021)在《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历史演进与改进建议》文中指出文章首先梳理了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历史演进过程,然后探讨了现阶段我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背景下论证了我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未来走向,分析了当前开展财政预算绩效审计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深化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相关建议。

杨伟[2](2020)在《基层财政决算审计的实践问题及改进策略 ——以X县财政决算审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财政决算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或审计机关派出机构对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的全面检查,是对地方政府财政财务运行情况的全面体检。财政决算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通过财政决算审计能够为政府提供宏观决策依据,增强政府的决策能力。通过财政决算审计的监督作用,能够揭示财政运行、财政决策、财政管理、财政政策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客观分析,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议,为政府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宏观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维护各项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促进地方经济的协调、高效、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与财政决算审计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与财政决算审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X县财政决算审计为例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基层财政决算审计实践中存在审计覆盖面不足、审计技术手段有待提升、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审计报告质量不高、部分问题缺乏定性和处理处罚依据等问题,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以下改进策略:制定有关审计数据采集范围的法律法规、出台有关统一审计对象数据格式的法律法规、完善有关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审计人员素质、优化审计队伍结构、积极探索效益性审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扩大财政决算审计结果公开、加大财政决算审计处罚力度、强化财政决算审计结果执行力、发挥审计服务功能、提升审计建议质量、严格执行审理制度等对策建议。

安百杰[3](2020)在《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共服务供给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政府利用财政资金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不只是一个经济的过程,更是一个政治的过程。这是因为财政资金的主要来源——税收,本质上是公民收入的一种让渡。公民的“税收牺牲”必然要求产生相应的效益,这正是开展公共服务供给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原因所在。在我国,财政资金往往会以“项目”的形式来支持公共服务供给,同时也因为效率、效果、效益等方面的不佳而饱受诟病。开展公共服务供给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促进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水平的提高,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加强财政管理、推动治理效能转换的必然要求。“如何在公共服务视角下,有效地提高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水平?”这一研究问题由此而提出。近年来,中国在公共服务供给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推广模式,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亟需进一步考察分析我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运作现状和理论立场,结合我国治理现代化进程的任务与方向,来寻求建立与“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求相适应的策略优化路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分析框架的建构是本研究的基础。回顾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涉及的公共管理学、经济学、财政政治学等多重理论渊源,可以发现,除了致力于建构实践工作中使用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框架标准,学界颇多聚焦于对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中应更加关注其政治性维度的探讨。财政政治学作为一种在经济社会和政治过程中共同演进的学科视角,核心内容在于认为研究财政的问题,一方面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利用数据和模型来分析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帕累托最优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从政治学科的角度,基于对国家治理效能和政府合法性的分析,关注公平、公民偏好等问题,来阐释财政现象。由此,财政政治学将政治维度纳入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中的理论阐述,成为本研究构建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的重要理论依据。研究基于财政政治学构建起以“公共价值理念”“PV-4E分析框架”和“实现机制”为核心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模型的核心内容“PV-4E分析框架”包括了“公共价值”“4E评价标准体系”和“多元主体参与”等主要要素。其中,公共价值是判定绩效达成与否的重要依据,在框架设计中处于顶层设计地位,其外在的衡量标准可以表现为政府行为的回应性和公共性。“4E评价标准体系”主要是基于“经济、效率、效果、公平”(4E)标准的指标体系设计。“多元主体参与”主要是指开展财政项目绩效评价要关注党委、人大、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和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度。基于所建构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案例分析、内容分析和问卷调查研究等方法,按照“历史经验总结——运转现状描述——发现现实差距——寻找优化路径”的研究思路展开研究。首先,研究通过对我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历史梳理和政策文本分析分析,考察了其发展的历程与发展特征。一是结合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实践发展的历史,细化整个发展历程为财政收支平衡考核阶段、财政投资评审阶段、财政项目绩效评价试点阶段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阶段。二是基于2003年以来的中央层面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类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探索总结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实践方向。三是对中央和部分省市级财政部门中负责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管理的工作机构的组建方式和职能文本进行分析,提炼其核心职能分为顶层设计、技术工具、绩效实践和成果利用等内涵。其次,研究通过对一项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活动的案例研究,考察当前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运作过程。选择了 2017年度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项目资金的财政绩效评价案例,结合对相关人员的“非标准化访谈”记录文本的理解,对项目基本情况、项目评价中的指标体系设计、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等进行描述,最终对权责关系和关键环节予以总结。认为,一是财政绩效评价中的程序设计,主要包括绩效评价准备、制定评价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绩效评价、综合分析评价、形成绩效评价报告、整理底稿等六个主要环节。二是论述了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实践中的权责关系。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涉及多方参与者,主要包括党委、人大机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和独立外部主体等,不同参与方由于其本身政治角色和职能定位特点而权责关系不同。三是财政绩效评价中的关键环节是既注重协商,又要注重评价方法的选择等等。再次,基于“PV-4E”分析框架的实证研究,识别并分析我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存在的现实差距。在对收集的案例、政策文本、自填式调查问卷成果等相关文本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依据质性研究的思路,通过构建节点将分析资料的编码位置连接起来,使庞杂的文本资料纳入到“PV-4E”分析框架中予以分析,形成清晰的概念框架和研究范畴。从绩效评价理念设计、绩效评价执行和绩效评价信息利用三个维度,总结基于“PV-4E”分析框架的现阶段公共服务供给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差距。发现现阶段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存在的差距主要集中于三方面。一是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价值理念有待深化,表现为理念设计未聚焦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和评价指标构建设计呈现“三多三少”的特征。二是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操作过程科学性欠佳,表现为目标管理粗放,难以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提供借鉴意义;信息意识缺乏,致使实务操作中信息化水平低下;指标关注不均衡,评价中对合规性指标关注较多;绩效评价机构建设不完善,市场导向缺失。三是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信息利用度有待提升,表现为绩效意识淡薄,信息需求动力未得到充分激发;绩效信息隐匿,信息缺乏公开度、透明度;绩效评价信息挖掘缺失,信息支撑作用难以彰显。最后,在现状运转描述和现实差距分析后,“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探讨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优化路径。一方面,研究对美国绩效评价工具使用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其经验,寻找对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借鉴之处,主要包括:注重法治建设,寻找行政与法治平衡点以及注重多目标设置等方面。另一方面,研究回应我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发展要求,从价值导向提升、技术性优化和绩效评价信息深度利用等方面提出具体优化策略。具体包括:在价值导向提升方面,提出要构建公共价值导向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理理念和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开展理念。在技术操作优化方面,提出优化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项目选择、指标设计、技术使用和执业质量。在绩效评价信息的深度利用方面,提出创新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信息的利用机制,丰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信息向提升治理效能的转换渠道和强化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利用的文化氛围等等。总之,开展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是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绩效的十分有效的手段,是尝试用“工具——价值”双重属性的方法来实现对帕累托最优状态后的进一步推进。同时也看到,当前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开展中,各个政府部门普遍聘请专家对公共支出的绩效进行评价,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进步,却不符合税收正义的完全受益原则,因为公共支出的效应应该由承担税负的民众而不是专家在密闭空间中来衡量。由此,要发展和完善现代财政制度,让民众来发挥民意表达和参与预算决策的作用,才是符合财政政治学理念的公共服务供给的治本之策。从逐步关注政府职能到“治本之策”的发展,其间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作为一项“工具——价值”双重属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要在发挥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提升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价值性作用,而这也是财政政治学理论指导下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关键优化路径选择。

赵旭[4](2020)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X部门旅游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4年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修改,“讲求绩效”首次作为法律原则与“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相提并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随后,“绩效”二字首次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开展绩效管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新高度,进一步强化了绩效管理在现代财政制度中的重要性,再一次将绩效管理的紧迫性提上发展与改革的日程。2005年以来,中央和地方一些省市逐步开展了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试点工作,随着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地方财政将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管理逐步从事后环节前移至事前环节,将事后绩效评价转变为事前绩效目标管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目前不容置否的是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不规范,绩效指标设置不合理、绩效评价基础要素薄弱、结果应用不充分等问题依然突出,仍需要多方位、深层次研究加以解决。本文从阐述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和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的理论依据为切入点,论述了预算绩效管理对于促进政府转型、缓解收支矛盾、提高财政透明度、完善财政管理和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作用。其次,介绍了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政策制度的发展情况,阐述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先后经历了“项目支出绩效考评—绩效评价管理—预算绩效管理”三个阶段各地,简述包括江苏、湖北、浙江等地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践经验。再次,介绍了西方主要发达过年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发展与变革,主要叙述了发达国家预算绩效管理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产生和发展,绩效管理法制化进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演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等情况。通过X部门旅游专项资金项目进行案例分析,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入手,逐步论述阐明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预算绩效管理缺乏法律保障、绩效管理理念有待强化、绩效目标管理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完善、绩效评价基础要素有待改进、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效果不够理想等。为解决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法治体系、强化部门主体意识、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优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改进绩效评价基础要素条件和提升评价结果运用等建议和措施。

杨新[5](2020)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下教育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以广州市教育局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尽管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在中西方发展已相当成熟,但大多是针对一级政府或是政策、项目的评价,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还鲜有研究。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虽将部门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管理范围,但在收支两条线下,公共部门收入少,而支出却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对支出绩效管理水平的差异又将直接影响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本文仅对部门整体支出做讨论。教育部门作为一级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其部门支出在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所占比例最高,对于其预算支出的研究具有典型的部门代表性。广州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市,财政性教育支出规模增长显着,教育发展水平较高,各项预算管理改革走在全国前沿,教育局部门预算公开水平较高,但其支出管理过程仍和全国大多地方一样,还存在结构不均、效益较低等问题。在国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下,有必要明确教育部门整体绩效构成、运用科学指标体系评价广州市教育局不同支出绩效水平,并进而理清教育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监督和管理教育财政经费,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提升教育局部门整体预算支出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广州市教育局预算支出绩效。本文首先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理论和马国贤老师所提的部门绩效内涵,理清部门绩效评价对象,构建了教育部门支出绩效评价理论。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以教育部门支出为研究对象,为其三种不同性质的支出(整体支出、基础支出、项目支出),设计了三套兼具共性和个性的指标体系。再次,以广州市教育局2018年部门预算支出为例,展开了指标体系的实证运用,结果表明:广州市教育局2018年部门整体绩效85.23分,基础绩效79.28分,项目绩效80.23分;部分支出绩效之和不等于整体支出绩效、单个项目绩效也不能代表部门绩效。同时,研究发现其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部分之和小于整体、预算支出结构不合理、过程监督绩效低、部门自评结果客观性不足、社会满意得分较低等问题。最后,本文建议可完善教育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改善部门预算支出管理,进而提升教育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水平、提高广州市教育局部门支出绩效。

王子涵[6](2020)在《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研究 ——以S市为例》文中指出财政审计一直是国家审计的重点审查内容,而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作为财政审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财政预算执行的正常运转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审计全覆盖的背景下,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更应当引起重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经提出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中办国办也于2015年12月8日发布的《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党的十九大作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十九届三中全会于2018年2月28日审议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并强调要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这一系列举措更是对当前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结合当前审计全覆盖的背景,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基础理论为切入点,解释了审计全覆盖的概念以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涵义和内容,评述了国内外有关财政审计、绩效审计、审计全覆盖、预算执行审计方面的相关文献,深入阐述了委托代理理论、受托责任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并以此打下全文理论根基。在此基础上,分析说明了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应实现的目标、传统审计方法同大数据审计方法的对比分析以及对审计流程的梳理。在对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主要涉及的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S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具体案例进行研究,介绍了S市当前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现状,挖掘其背后存在的审计资源获取不充分、预算绩效审计基础薄弱、审计数字化水平不高、整改监督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针对当下S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反映出的问题,从整合审计资源、积极探索预算绩效审计、推进数字化审计建设、强化落实审计整改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关于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对策,为未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黄佳璐[7](2020)在《G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案例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科技创新越来越重视,中央和地方财政建立了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科研领域的违法违纪事件频频曝光的情况下,科技资金的使用绩效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国家审计机关不断地在宏观层面完善建立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并多次强调绩效理念。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的监督成为众望所归,财政科技专项绩效审计不仅促进财政科技资金支出的效益,还能优化社会资源,让政府的权利更好的接受人民监督。本文结合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实施和影响因素,对G市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案例的形式,具体研究G市科技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多方面进行思考,各个方向突破,提出解决G市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建议。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第二部分对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理论进行概述,从财政科技专项资金、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相关概念、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构成要素、评价标准对阐释。第三部分为介绍G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案例概况,以G市创新型企业培育资金绩效审计开展为例,通过介绍了G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情况、G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实施主体,绩效审计的实施过程,找出了影响G市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质量的存在问题。第四部分是对G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是G市审计人员绩效审计的理念未完全树立,开展绩效审计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绩效审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足,绩效指标体系设定的科学性不足,绩效审计结果运用机制不健全。第五部分提出了完善G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建议。第一,优化绩效审计环境,从完善绩效审计制度和加强对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来优化审计环境。第二,改进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方法,通过构建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数据平台,加强数据实证分析研究等方式提高绩效审计质量。第三,加强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强化绩效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加强职业教育,引入多元化的人才,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第四,科学设计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平衡指标体系的硬度和软度,结合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加强指标体系评价的科学性、完整性。第五,强化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质量控制,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和审计结果公开机制,让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系统能收到公众监督。第六部分结语。希望本文的研究分析能促进G市科技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发展,也能给其他地市工作开展带来启发。

宋东明[8](2020)在《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深化与快速发展阶段,就这一新趋势特征而言,我国老龄人口规模已经是世界最多,且未来发展中“人口众多、结构老化”以及“未富先老与未备先老”将是我国人口现象长期持续存在的情况,因而必须面对严重的老龄化挑战。老龄化日趋严重同时增加了社会以及家庭的养老负担,并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压力,但是也为养老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随着我国老龄化日益加重,政府、社会对于养老产业也越来越重视,加快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已置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推进老龄服务产业发展”,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均对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老龄化问题,站在战略高度提出发展养老产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之有效的战略。发展养老产业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和重要选择之一。在我国,发展养老产业的根本宗旨是服务于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和全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生活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需要。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日益增多的多层次与多类型的老年人口群体的需求快速增加,为养老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家庭结构小型化与空巢化等都要求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共同承担起为老人提供服务的职责,而我国传统的养老事业的运作机制难以满足我国庞大的老龄人口的商品性、市场性需求,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来填补这一不断扩大的需求空间。老年人口增加、老年人生活需求多样化、老年人购买能力逐渐提升,使得养老产业发展具有客观经济条件。我国当前的养老产业发展现状是从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提供进行社会福利养老,向因时因地制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政府提供社会福利发展养老与养老产业发展提供社会产品相结合的养老产业之路转向,由此可以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发展问题,同时促进老年人以及社会福利的全面发展。国家已明确提出加快养老产业发展,但当下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体系尚未明确,因此“发展什么”与“怎么发展”,尤其是发展依据,是现阶段我国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难题。养老产业可从技术、市场、企业与政府多维度进行,但是在这些维度内容中,法律制度都是核心与基础保障。而从促进养老产业发展视域,不仅可以依法组织和汇集养老产业发展动能,而且是养老产业增长与创新的规范化和法治化保障。由于养老产业在我国出现新的增长机遇,它极为需要法律的促进保障,这也是我国经济法律发展的新课题。文中以探索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的发展为目标,构建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框架,分析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充分比较分析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基础,以我国老龄化国情提炼我国的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功能要素、制度路径等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关键制度内容,论证了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而且创新提出了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整体立法设计、并论证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框架的新领域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注意研究带有问题意识积极尝试理论结合实践,对积极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论文的主要设计、内容与结论分别呈现出:第一,构建了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理论分析路径。在厘清养老产业界定的基础上,以国民收入和分配理论、产业成长理论、社会福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经济法理论等理论为依据,在分析养老产业发展制度需求与供给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处于非均衡状态,养老产业在我国的兴起,是对政府、社会、个人公平效率意识的考验,而在养老产业市场对法律制度的促进调控需求以及政府提供养老产业法律制度的意愿与能力是形成养老产业市场秩序的供需互动。因此,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安排在养老产业发展中体现政府公共职能的作用、引导作用、规范和约束作用。而且由于养老产业的经济性与福利性兼具的特点,依据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情况,亟需具有保障功能的法律制度促进其发展,形成政府与市场的合力,通过法定政策指引,法律手段促进,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来引导社会理性参与养老产业,从而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第二,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法律供给不足。在梳理了产业发展、产业促进、特别是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法律政策现状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和刚刚提出养老产业这一概念时期相比,养老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表现,其发展生存环境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如,老年人购买养老的专门用品和养老服务的理念已经初步形成,社会也已经开始普遍关注养老用品和养老服务的供给与生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到养老用品的生产与养老服务的提供中,党和政府明确作出了加快养老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民政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地方政府也在积极的发展养老产业,可以说已经初步形成了发展养老产业的政策体系基本框架,但是养老产业政策提供的公平性和效益性不足,我们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基本法缺失,因而无法利用法律制度的优势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第三,构建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必然性。首先养老产业法律制度具有实现社会公平和效益价值的主要功能,这体现在养老产业法律的促进功能和权利保障层面;其次,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是以满足社会,尤其是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根本目标,以完善养老产业发展促进保证制度,促进养老产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为直接目标;最后,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是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针对养老产业的重要法律保障,是法学领域以及经济法律领域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创新。第四,以“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为基本法,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制度建构。首先提出促进养老产业法发展法律制度是通过法律制度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法律规范总称,在法律规范层级结构上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等四个层级。其次,由于促进养老产业法的法之整体性,其立法成长过程需要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我们在分析了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在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上的不同立法优势与特色特征,认为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具有各自的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不同制度模式,通过法律制度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它可以保障老年人的经济能力,提升全社会养老市场购买力,保障老年人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重点提出了在分析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目标要素、原则要素、功能要素、协调要素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保障+财政支持+投融资完善的法律制度路径选择。第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必然促进养老产业的稳步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了发展我国养老产业的战略选择,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战略。发展养老产业的根本宗旨是服务于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尤其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和全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需要。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旨在促进和鼓励养老产业发展的带有“促进内容”的法律法规,如《中小企业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电影产业促进法》等具有促进意义的基本法,这既是将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与法律制度保障相结合的结果,也为法律作为制度架构来规范和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法律范例。现在养老产业的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多元主体进入养老市场,成为新型的产业发展动能,养老产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法律、政策的鼓励和推动,需要从法律制度上予以促进、扶持和规范,促进养老产业法律制度可以为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发展方向与制度保障。围绕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整体目标,强调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框架体系,既有宏观制度要素分析,又有微观实施安排路径选择,建议形成以专门的、统一的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基本法为统领、为基础,以配套制度为补充的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体系。

赵英霞[9](2020)在《B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案例研究》文中提出高校财政专项资金通常是指政府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单位划拨到学校的、具有指定用途、完成特定专项工作或任务的资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领域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增强,高校财政专项资金规模也日益扩张。据有关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超过460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1﹪。在高校财政专项资金投入规模不断加大的同时,资金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例如落后的绩效管理理念和评价方法、缺失的管理制度、不规范的业务流程、不明确的责任分工、相脱节的项目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未得到充分应用的绩效评价结果等缺陷日益凸显,造成高校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着资金滥用的情形。基于此,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各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部门加快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实施全面绩效管理。国家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及管理要求愈加严格,更加强化绩效管理。但从现有研究方向看,很少开展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模式及绩效评价进行系统性地案例研究,研究成果明显不足。在此背景下,结合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实际情况及其管理特征,构建更为实用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据以提出逐步完善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实施路径,对提升高校资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而提升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投入产出理论等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引导,依据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引入B高校(属国立高校,鉴于商业机密,本文以B高校表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法,系统分析了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的现状,结合不同类别财政专项资金特点和管理要求,分类构建了B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等方法,探索构建了以学校自身为评价主体,内部开展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着眼于完善财政资金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在此基础上,根据B高校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实际情况及其管理特征,分别从主管机关对高校的监督层面、内部管理层面及项目组层面,提出了新形势下建立健全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监管与问责机制、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强化评价结果应用等一系列改进建议,以期能为高校逐步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蔡诗琪[10](2020)在《广东省G市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倡导构建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放管服”的改革要求,旨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建立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公安部门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维护公共安全,维持社会稳定的职能,还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等职能。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理念不断深入,公民意识加强,对政府部门的绩效意识要求也逐渐提高。近年来,财政对公安部门投入力度的加大,公安专项资金支出的项目内容日益丰富,支出规模保持较稳定的速度增长,而经费安排上,总是关注经费的争取和经费使用的合规性,相对忽视资金的效益。然而,专项资金的效益不但直接影响部门的工作开展和职责履行;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还可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成为预算管理的基础环节;同时,绩效评价作为当前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它也是实现公民参政议政,联系公民和政府的有效方式。在新形势下,各地都出台了不同的绩效评价政策和绩效评价体系,但对公安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还处于初步探索。本文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通过对广东省G市公安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现行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调研,研究目前G市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现状,包括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绩效评价制度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组织内部对绩效评价的满意度等,并通过结合相关委托代理理论和效度-效力-效用的逻辑模型,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指标设计不够合理、绩效结果运用力度不足、没有体现价值理性等问题,并结合公安部门行政特点、传统文化和行政体制及绩效评价管理内部架构的现存缺陷等原因分析,试图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提出建议,以促进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改进和当地公安事业服务质量的提升,为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二、开展财政资金效益性监督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展财政资金效益性监督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历史演进与改进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历史演进
    1.1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试点阶段(2002—2010年):以揭露浪费、低效,维护资金安全为主要目的
    1.2 总结完善阶段(2011—2014年):整合审计资源,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
    1.3 全面开展阶段(2015年至今):实现审计全覆盖、建立现代财政治理体系
2 我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2.1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2.1.1 国家层面法律法规缺乏
        2.1.2 配套制度不完善
    2.2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2.2.1 审计人员梯队建设满足不了绩效审计的要求
        2.2.2 外聘机构水平参差不齐
    2.3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2.4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成果运用不够充分
    2.5 传统绩效审计技术方法难以支持审计全覆盖目标的实现
    2.6 目前审计发挥的作用与《预算法》对审计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3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我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未来走向
    3.1 缓解我国财政赤字压力的必然要求
    3.2 建立透明公平预算制度的必然要求
    3.3 完善财政治理能力,推进建立我国现代财政制度的必然要求
    3.4 我国政府审计发展的必然走向
4 完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建议
    4.1 发展财政资金大数据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
    4.2 发展区块链审计技术,推进审计“两统筹”
    4.3 制定绩效审计指南,提升绩效审计质量
    4.4 深化审计问责,探索建立绩效评价与监督融合机制
    4.5 加大绩效审计人员培养力度,建立绩效审计案例库、人才库
5 结语

(2)基层财政决算审计的实践问题及改进策略 ——以X县财政决算审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2 财政决算审计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财政决算审计相关概念
        2.1.1 审计
        2.1.2 国家审计
        2.1.3 财政决算
        2.1.4 财政决算审计
    2.2 财政决算审计相关理论
        2.2.1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2.2.2 “免疫系统”理论
3 X县财政决算审计的组织实施及结果
    3.1 X县2016-2017年财政收支状况
    3.2 X县财政决算审计的组织实施
        3.2.1 成立审计组
        3.2.2 送达审计通知书
        3.2.3 审计实施
    3.3 审计结果
4 X县财政决算审计存在的问题
    4.1 审计覆盖面不足
        4.1.1 无法采集到审计所需的业务数据
        4.1.2 审计组无法直接使用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
        4.1.3 审计年度不连贯
        4.1.4 缺乏效益性审计
    4.2 审计技术手段有待提升
    4.3 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
        4.3.1 审计结果未公开
        4.3.2 审计处罚力度不够
        4.3.3 被审计单位未有效应用审计结果
    4.4 审计报告质量不高
        4.4.1 审计结果过于偏重合规性目标
        4.4.2 审计建议质量不高
    4.5 部分问题缺乏定性和处理处罚依据
5 X县财政决算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审计对象信息化建设滞后
        5.1.1 地方机关信息化建设落后
        5.1.2 地方财务数据不一致
    5.2 审计人力资源不足
        5.2.1 审计人员数量不足
        5.2.2 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审计需求
    5.3 缺乏审计方法创新
        5.3.1 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落后
        5.3.2 对效益性审计探索不足
    5.4 审计规范性意识不强
        5.4.1 对审计建议重要性认识不足
        5.4.2 审计机关对审计质量把关不到位
        5.4.3 审计处罚不精准
    5.5 法规制度不健全
        5.5.1 审计信息化建设法律法规缺失
        5.5.2 审计处理处罚法规不健全
        5.5.3 缺乏审计结果公开的法规
6 基层财政决算审计实践的改进建议
    6.1 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6.1.1 制定有关审计数据采集范围的法律法规
        6.1.2 出台有关统一审计对象数据格式的法律法规
        6.1.3 完善有关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的相关法律法规
    6.2 统筹利用审计资源
        6.2.1 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6.2.2 优化审计队伍结构
    6.3 创新审计方法
        6.3.1 积极探索效益性审计
        6.3.2 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
    6.4 提升审计结果的社会效益
        6.4.1 扩大财政决算审计结果公开
        6.4.2 加大财政决算审计处罚力度
        6.4.3 强化财政决算审计结果执行力
        6.4.4 发挥审计服务功能
    6.5 增强审计报告质量
        6.5.1 提升审计建议质量
        6.5.2 严格执行审理制度
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以顾客为导向的新公共管理观念的风靡
        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政策背景
        三、中国经济新常态加剧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的紧迫性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公共服务
        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进展
        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研究的主题和观点
        三、国内外研究评价
    第五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框架、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不足
        一、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研究框架
        二、论文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分析框架
    第一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理论渊源
        一、政府治理基础理论
        二、经济学理论渊源
        三、财政政治学解释
    第二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的现实和理论依据
        一、现实依据
        二、理论依据
    第三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的构建
        一、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的“PV-4E”分析框架要素
        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的实现机制
        三、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的构成
    第四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的内涵分析
        一、理论内涵
        二、优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发展——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第一节 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历史进程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收支平衡考核阶段
        二、改革开放后的财政项目投资评审阶段
        三、财政项目绩效评价试点阶段
        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阶段
    第二节 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发展特征
        一、政策文本的数据选择
        二、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政策发文特征
        三、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推进内容
    第三节 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管理机构的职能特征
        一、绩效评价中财政部门作用描述的必要性
        二、省级财政部门绩效评价管理机构组建方式
        三、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机构核心职能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运作——基于S省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研究
    第一节 案例选择缘由及概况
        一、项目选择缘由
        二、项目基本情况
    第二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中指标体系设计
        一、指标构建原则
        二、指标设计
        三、指标效度与信度
    第三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执行过程
        一、评价流程
        二、评价方法
        三、现场评价的实施
    第四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结果评估
        一、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赋分和评等
        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问题反馈
    第五节 权责关系与关键环节: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重点
        一、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实践中的程序设计
        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实践中的权责关系
        三、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实践中的关键环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差距——基于“PV-4E”框架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中的“PV-4E”框架分析路径
        一、“PV-4E”框架的分析价值
        二、“PV-4E”框架的分析路径
    第二节 数据收集与分析过程
        一、研究设计与文本选择
        二、文本情况简述
        三、数据分析过程
    第三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差距分析
        一、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价值理念有待深化
        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操作过程科学性欠佳
        三、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信息利用度有待提升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优化路径
    第一节 它山之石:美国绩效评价工具的操作经验
        一、美国绩效评价的主要工具及其特征
        二、美国绩效评价工具的治理经验
        三、美国经验对我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启示
    第二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价值导向提升
        一、价值导向提升原则
        二、面向新时代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价值理念深化路径
    第三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技术优化
        一、优化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项目选择
        二、优化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设计
        三、优化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技术性操作
        四、优化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执业质量
    第四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信息的深度利用
        一、创新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信息的利用机制
        二、丰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信息向提升治理效能的转换渠道
        三、强化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利用的文化氛围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分析框架
        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发展进程
        三、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运作
        四、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差距
        五、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优化路径
    第二节 展望
附录一: 论文中所用的表格
附录二: 论文中所用的图示
附录三: 非标准化访谈提纲要点
附录四: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下绩效信息应用研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y位论文y阅及答p情况表

(4)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X部门旅游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及创新点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创新点
一、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界定
        1.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概念
        2.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基本内容
    (二)理论基础
        1.委托代理理论
        2.花钱矩阵理论
        3.绩效评价“4E”原则理论
二、案例分析——X部门旅游发展专项绩效评价项目
    (一)地方政府情况简介
        1.地方情况简介
        2.地区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现状
    (二)财政支出项目情况简介
        1.项目背景
        2.项目实施依据
    (三)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目标及实现程度
        1.绩效评价内容
        2.项目绩效目标
        3.项目绩效目标实现情况
        4.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
    (四)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说明
        2.项目指标体系得分情况
        3.绩效指标分析
    (五)项目评价结果
        1.绩效评价分数及等次
        2.项目存在的问题
        3.改进意见及建议
    (六)案例分析结果
        1.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扣减项分析
        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结果
三、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存在问题分析
        1.预算绩效管理缺少法律基础支撑
        2.部门缺乏主体意识
        3.绩效目标管理水平偏低
        4.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完善
        5.绩效评价基础要素不够完备
        6.评价结果应用效果不够理想
    (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预算绩效管理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2.部门尚未建立绩效管理意识
        3.绩效目标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
        4.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不到位
        5.绩效评价客观基础薄弱
        6.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结合的机制尚未建立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专门法律法规
    (二)强化部门主体意识
    (三)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工作
    (四)优化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科学确定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权重
        2.完善个性指标的设计和应用
        3.合理应用不同性质的绩效指标体系
    (五)改进绩效评价基础要素条件
        1.推进绩效评价信息系统建设
        2.加强绩效评价第三方机构力量
    (六)提升评价结果运用效果
        1.促进预算管理与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相结合
        2.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奖惩问责机制
        3.推进财政项目支出绩效信息对外公开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下教育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以广州市教育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政策背景
        (二)现实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文献述评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问卷调查法
    五、研究内容和研究线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线路
第二章 理论及实践历程
    一、基础概念
        (一)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
        (二)部门预算支出的概念
        (三)教育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概念
        (四)指标体系的概念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预算绩效管理理论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理论
        (三)一观三论
        (四)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系统论
    三、教育部门绩效评价的实践历程
        (一)国内部门支出绩效评价历程
        (二)教育部门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践特点
        (三)教育部门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不足
    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下部门支出绩效评价理论构建
        (一)传统公共部门绩效评价内容
        (二)部门支出绩效评价理论构建
        (三)部门支出绩效评价内容
第三章 教育部门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理念与评价定位
        (一)评价理念
        (二)评价功能定位
    二、指标设计思路与构建方法
        (一)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二)指标构建方法
    三、指标依据与选取原则
        (一)指标选取依据
        (二)指标选取原则
    四、三套指标体系构建
        (一)共性一级指标构建
        (二)共性二级指标构建
        (三)个性三级指标一:教育部门整体绩效评价三级指标构建
        (四)个性三级指标二:教育部门基础绩效评价三级指标构建
        (五)个性三级指标三:教育部门项目绩效评价三级指标构建
    五、指标权重确立
        (一)通用指标权重
        (二)个性指标权重
第四章 教育部门支出绩效评价实证研究——以广州市教育局为例
    一、评价说明
        (一)选取理由
        (二)评价模型
        (三)评价对象基本情况
        (四)评价流程
        (五)指标评分方法
    二、广州市教育部门支出绩效评价结果
        (一)部门整体绩效评价结果
        (二)部门基础绩效评价结果
        (三)部门项目绩效评价结果
    二、广州市教育部门支出绩效管理成绩
        (一)各级各类教育数量上增长迅猛
        (二)部门支出绩效目标基本完成
        (三)部门支出教育均衡稳步推进
    四、广州市教育部门支出绩效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绩效之和小于部门整体绩效
        (二)部门预算支出结构不尽合理
        (三)部门预算执行过程监督绩效较低
        (四)部门绩效自评结果与实际绩效存在偏差
        (五)部门支出社会满意度得分较低
    五、广州市教育局支出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育部门三种支出结构秩序不同
        (二)预算支出决策对结构配置考虑不充分
        (三)部门预算过程调整幅度过大
        (四)部门自评指标体系不科学
        (五)公众教育需求和信息需求未得到相应满足
第五章 完善教育部门整体支出评价及绩效提升建议
    一、完善教育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思路
        (一)加强教育部门三种绩效评价的协调管理
        (二)构建多元主导、多方参与的评价组织模式
        (三)优化指标筛选,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四)加强教育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数据库建设
    二、提升教育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水平的思路
        (一)树立全面预算绩效思维,提高部门整体绩效意识
        (二)增强教育部门预算支出决策科学性
        (三)建立教育部门预算支出执行的纠偏机制
        (四)强化教育部门支出绩效目标管理
        (五)扩大教育部门预算支出信息公开
    三、提高广州市教育局部门支出绩效的建议
        (一)对部门三种支出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二)加强广州市教育局资源均衡化配置
        (三)严格控制广州市教育局预算执行调整
        (四)优化部门支出绩效自评指标体系
        (五)关注公众需求,提升社会满意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广州市教育部门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遴选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2 广州市教育部门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权重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3 广州市教育局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社会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4 广州市教育局基础支出绩效评价社会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5 广州市教育局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社会满意度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研究 ——以S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文献
        2.1.2 国内研究文献
        2.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2.2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基础理论
        2.2.1 审计全覆盖的涵义
        2.2.2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涵义
        2.2.3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
    2.3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理论基础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受托责任理论
        2.3.3 公共财政理论
3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理论分析
    3.1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
        3.1.1 真实性
        3.1.2 完整性
        3.1.3 合法性
        3.1.4 效益性
    3.2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分析方法
        3.2.1 传统审计方法
        3.2.2 大数据审计方法
    3.3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流程
        3.3.1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准备阶段
        3.3.2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实施阶段
        3.3.3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完成阶段
4 S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案例分析
    4.1 S市基本情况介绍
    4.2 S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现状
    4.3 S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实施过程
        4.3.1 审计目标及范围
        4.3.2 审计组织方式
        4.3.3 审计技术方法
        4.3.4 审计内容及重点
        4.3.5 审计评价意见
    4.4 S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4.1 审计覆盖面有限
        4.4.2 预算绩效审计基础薄弱
        4.4.3 审计数字化水平不高
        4.4.4 整改监督落实不到位
    4.5 S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效果分析
    4.6 S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案例启示
5 完善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对策
    5.1 整合审计资源
        5.1.1 优化审计项目组织方式
        5.1.2 充分调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资源
        5.1.3 完善审计对象库建设
    5.2 积极探索预算绩效审计
        5.2.1 开展专项资金绩效审计
        5.2.2 构建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5.3 推进数字化审计建设
        5.3.1 完善被审计单位内部数据库建设
        5.3.2 加快大数据审计平台建设
        5.3.3 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培养
    5.4 强化落实审计整改
        5.4.1 健全审计整改问责机制
        5.4.2 与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相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G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的文献回顾
        1.2.2 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的文献回顾
        1.2.3 关于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文献回顾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框架
2 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理论概述
    2.1 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的相关概念
        2.1.1 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的内涵
        2.1.2 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的特点
        2.1.3 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
    2.2 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相关概念
        2.2.1 政府绩效审计的内涵和特点
        2.2.2 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基本特点
    2.3 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构成要素
        2.3.1 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目标
        2.3.2 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内容
        2.3.3 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主体
        2.3.4 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方法
    2.4 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
        2.4.1 确定选择评价标准的原则
        2.4.2 选择评价标准
        2.4.3 构建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2.5 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理论基础
        2.5.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5.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2.5.3 平衡计分卡理论
3 G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案例概况
    3.1 G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概况
        3.1.1 G市科技专项资金的设立情况
        3.1.2 G市科技专项资金绩效目标
    3.2 G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实施主体
        3.2.1 G市审计局组织结构
        3.2.2 G市绩效审计历年的开展情况
    3.3 G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实施
        3.3.1 确定绩效审计项目
        3.3.2 编制绩效审计方案
        3.3.3 明确绩效审计目标与重点
        3.3.4 构建绩效审计的指标评价体系
        3.3.5 开展绩效审计程序
        3.3.6 出具审计报告
    3.4 G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存在问题
        3.4.1 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对合法合规性审计关注较多
        3.4.2 绩效审计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3.4.3 绩效审计人员能力不足
        3.4.4 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3.4.5 绩效审计结果利用不足
4 G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G市绩效审计的理念尚未完全树立
        4.1.1 绩效审计相关制度不健全
        4.1.2 缺乏对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
    4.2 绩效审计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4.2.1 绩效审计的信息化程度不足
        4.2.2 专门审计技术方法尚未形成
    4.3 绩效审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足
        4.3.1 绩效审计队伍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4.3.2 绩效审计人员的职业培训不足
    4.4 G市绩效审计指标体系设定的科学性不足
        4.4.1 指标体系设定难度大
        4.4.2 指标体系中的效益指标占比较少
    4.5 绩效审计的整改监管体制不完善
        4.5.1 绩效审计结果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
        4.5.2 社会公众监管意识薄弱
5 完善G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建议
    5.1 优化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环境
        5.1.1 完善绩效审计相关制度
        5.1.2 加强对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研究
    5.2 改进绩效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
        5.2.1 构建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数据平台
        5.2.2 加强数据关联分析研究
    5.3 加强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5.3.1 优化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队伍知识结构
        5.3.2 加强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人员的职业教育
    5.4 科学设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5.4.1 平衡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硬度和软度
        5.4.2 坚持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结合
    5.5 强化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质量控制
        5.5.1 建立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信息公开机制
        5.5.2 建立健全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结果问责机制
6 结语
参考文献

(8)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与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总体评价
    1.3 研究方法
        1.3.1 规范分析方法
        1.3.2 比较研究方法
        1.3.3 价值分析方法
    1.4 创新之处
        1.4.1 选题创新
        1.4.2 方法创新
        1.4.3 研究思路创新
第2章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理论概述
    2.1 养老产业概念界定
        2.1.1 养老产业概念
        2.1.2 养老产业特征分析
        2.1.3 我国养老产业法律制度形态
    2.2 养老产业发展理论基础
        2.2.1 经济学理论
        2.2.2 社会学理论
        2.2.3 经济法理论
第3章 我国养老产业制度溯源与现状
    3.1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历史回顾
        3.1.1 1999年之前的养老产业情况
        3.1.2 2000年-2013年的养老产业情况
        3.1.3 2013年以来的养老产业情况
    3.2 我国养老产业政策和法律现状分析
        3.2.1 养老产业政策
        3.2.2 养老产业立法
    3.3 我国养老产业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3.3.1 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备
        3.3.2 养老产业投融资制度不完善
        3.3.3 养老产业财政支持制度存在问题
    3.4 养老产业相关制度问题成因
        3.4.1 养老产业政策提供的公平性不足
        3.4.2 养老产业政策提供的效益性不足
        3.4.3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基本法缺失
第4章 国外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
    4.1 美国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特征
        4.1.1 美国养老产业发展特色
        4.1.2 美国以法案形式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4.2 日本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特有历程
        4.2.1 日本养老产业法律制度发展三大阶段
        4.2.2 日本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综合性特色
    4.3 韩国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基本法范例
        4.3.1 韩国以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基本法作为法律制度引导
        4.3.2 韩国构建了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计划
    4.4 德国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以法律政策并重表现
        4.4.1 法律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4.4.2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
    4.5 国外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启示
        4.5.1 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的基础
        4.5.2 通过促进产业发展法律制度扶持养老产业发展
        4.5.3 完善投融资及财政支持法律制度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第5章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要素
    5.1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目标要素
        5.1.1 通过基本法模式引导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5.1.2 依法促进养老产业升级转型
        5.1.3 依法保护市场机制的配置作用
        5.1.4 依法明确养老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5.2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原则要素
        5.2.1 公平正义原则
        5.2.2 市场竞争原则
        5.2.3 依法治理原则
    5.3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功能要素
        5.3.1 养老产业市场不健全的调节功能
        5.3.2 对养老产业不平衡的调节功能
        5.3.3 养老产业市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的调节功能
        5.3.4 养老产业企业唯利性的调节功能
    5.4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协调要素
        5.4.1 养老产业法律制度与政策协调
        5.4.2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综合协调配套建设
第6章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安排
    6.1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作为制度基本法
        6.1.1 确立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基本法之意义
        6.1.2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基本法的关键内容
    6.2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主要法律制度路径选择
        6.2.1 社会保障相关制度完善
        6.2.2 养老产业投融资制度完善
        6.2.3 养老产业的财政支持制度完善
        6.2.4 其他相关制度的完善
    6.3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9)B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内涵及其管理要求
    1.5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相关理论及其应用
第二章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案例——以B高校为例
    2.1 B高校概况
    2.2 B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现状
    2.3 B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2.4 B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三章 B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绩效评价指标的重构
    3.2 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设定
    3.3 绩效评价标准的确定
    3.4 绩效评价主体的选择
第四章 B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
    4.1 B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类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应用
    4.2 B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类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应用
    4.3 B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应用分析
第五章 完善B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建议
    5.1 监督层面:加强绩效评价监管问责机制
    5.2 管理层面:积极探索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不断优化管理流程
    5.3 项目组层面:明确目标,配置合格人员,完善培训激励机制
    5.4 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5.5 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5.6 建立绩效评价管理信息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科技创新专项项目评价指标权重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二 :人才培养专项项目评价指标权重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三 :人才培养专项项目受益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广东省G市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1.4.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框架
    2.1 基本概念
        2.1.1 财政专项资金
        2.1.2 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概念
    2.2 理论分析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效度-效力-效用的逻辑模型
第三章 G市公安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运行现状
    3.1 G市财政局对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3.1.1 预算绩效目标管理
        3.1.2 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
        3.1.3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3.2 G市公安部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3.2.1 G市市级及各县区公安局情况简介
        3.2.2 G市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3.2.3 G市市本级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成效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市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G市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存在问题
        4.1.1 对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统一
        4.1.2 对财政部门组织能力和专业能力满意度不高
        4.1.3 评价方式客观性有待提高
        4.1.4 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和指标设置不够合理
        4.1.5 部分地区公安系统绩效评价流于形式
        4.1.6 评价结果应用不够严格
        4.1.7 评价指标体系较少体现价值理性
    4.2 G市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4.2.1 公安的部门特点导致评价难度增大
        4.2.2 传统行政模式和思维根深蒂固
        4.2.3 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博弈
        4.2.4 绩效评价的组织保障和专业性不足
        4.2.5 以内部评价为主的绩效评价较少体现价值理性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
    5.1 根据资金性质形成制度保障
    5.2 培育绩效评价文化氛围
    5.3 提高内部评价的独立性和公信力
    5.4 加强绩效评价组织保障和专业水平
    5.5 完善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和指标设计
    5.6 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
    5.7 培育多元绩效评价模式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G市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访谈提纲
附录2 G市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问题与对策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开展财政资金效益性监督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历史演进与改进建议[J]. 梁永研.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21(02)
  • [2]基层财政决算审计的实践问题及改进策略 ——以X县财政决算审计为例[D]. 杨伟.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3]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 安百杰. 山东大学, 2020(01)
  • [4]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X部门旅游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为例[D]. 赵旭. 长安大学, 2020(06)
  • [5]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下教育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以广州市教育局为例[D]. 杨新.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研究 ——以S市为例[D]. 王子涵.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0)
  • [7]G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案例分析[D]. 黄佳璐.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8]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律制度研究[D]. 宋东明. 辽宁大学, 2020(01)
  • [9]B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案例研究[D]. 赵英霞. 北方工业大学, 2020(02)
  • [10]广东省G市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蔡诗琪.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对开展财政资金效益监管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