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埔碗窑烧制年代分析

香港大埔碗窑烧制年代分析

一、香港大埔碗窑始烧年代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淼[1](2020)在《明清漳州海域港市发展视野下的外销瓷窑口与内涵变迁》文中研究说明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官方势力在海洋的退缩,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漳潮泉地区民间私商活跃,闽南海商逐渐崛起并成为东亚海洋贸易的主体。闽南地区围绕漳州湾及周边区域,包括泉州之安海,漳州之月港、海沧,诏安之梅岭以至粤东之南澳,都是私商活动的中心。在这一区域内,可分为广东南澳到漳州月港的漳州海域西部地区,以及厦门海沧到安海的漳州海域东部地区。漳州海域港口的兴盛和变迁,带动了港口周边外销瓷业的繁荣,并随着港口变迁制瓷中心也自西向东迁移。西方人到来后,也积极参与到传统的亚洲贸易网络中,进一步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明清外销瓷业的兴盛。

裘晓翔,吴明俊,唐雪梅,江屿,杜昊[2](2020)在《“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11月14—18日,"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先后在浙江省杭州市和龙泉市举行。11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有46位代表发言,内容涉及龙泉窑窑业技术发展、考古工作历程、龙泉青瓷全球化、龙泉与宫廷的关系、哥窑、东区出土情况、"顾氏"款、新安海底沉船出水花器、当代青瓷发展等。本次研讨会是近年来青瓷界举办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学术会议,邀请的专家学者涵盖四大洲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充分体现了学术会议的国际化,将龙泉窑的研究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肖达顺[3](2019)在《广东仿龙泉青瓷窑业产销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广东仿龙泉青瓷窑址主要发现于粤东地区,代表性遗物广泛发现于广东大部分地区。本文以仿龙泉青瓷窑址的典型代表之一大埔余里窑为例介绍其产销时代和源流情况,认为其文化特征明显承继浙江龙泉基本器型和装饰特征,但又明显地域化简单化实用化,其兴衰过程还与明代海内外市场需求,时代潮流变迁密切相关。

杨秋琳[4](2019)在《宁都县古窑址调查与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宁都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东北部,地处赣、闽、粤三省交界处,是客家人主要聚集地之一。晚唐时期,人口的迁入为宁都县带来了先进的制瓷技术和市场,宁都县制瓷业获得了萌芽发展,该时期以烧制青釉器为主。宋元时期,宁都制瓷业受周邻地区制瓷业的影响,转而烧制青白瓷、黑釉瓷和酱釉瓷,发展迅速。清代中晚期至民国,宁都县制瓷窑口明显增多,窑址多分布于河流上游,受福建制瓷业影响较大,其开始仿烧福建青花器。这三个阶段的制瓷业均有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第一章的内容是介绍宁都县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第二章的内容是介绍20162018年宁都窑址调查新材料,将采集的遗物分为三期,归纳各期制瓷业特征,判断各期年代。第三章的内容是将宁都地区窑址与周边地区相关窑址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宁都地区制瓷技术的源流以及与相关窑址存在的窑业技术交流情况。第四章的内容是分析古代宁都县制瓷业发展演变的历史原因,探讨不同时期人口流动对宁都县制瓷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总体来看,宁都县古瓷业不同时期的发展与演变均不同程度受周邻地区相关窑场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宁都地区的窑址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不断模仿市场盛行的相关窑口的产品,如模仿洪州窑和渎口窑的青瓷、湖田窑的青白瓷、吉州窑的黑釉瓷、七里镇窑的酱釉瓷以及福建的青花瓷等。正是在不断模仿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制瓷业发展之路。

刘辉[5](2019)在《宋元陶瓷枕的考古学研究》文中提出陶瓷枕的发明,与我国陶瓷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息息相关。陶瓷枕的出现,是我国悠久枕物习俗与深厚陶瓷文化之结晶。陶瓷枕历经唐五代的发展,至宋元达到繁盛,明清则几近衰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宋元时期是陶瓷枕由弱到兴、再由盛至衰的重要发展阶段。本文以出土材料为基础,对宋元陶瓷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古学研究。第一章为绪论。本章首先简述了我国枕物习俗和枕具出现的大概历程,并将我国枕具大致分为硬质和软质两大类,其中陶瓷枕属于考古发现数量最多、时间跨度最长的枕具,兼具硬质枕易于保存和软质枕可塑性强的优点。继而阐明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和相关概念,并对宋元陶瓷枕的研究简史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学术目的和文章框架。第二章为类型与编年研究。本章首先将宋元陶瓷枕分为高温釉和低温釉两大类,继而在各种釉色品种下进行分型。其中,高温釉包括白、青、青白和黑等釉色,低温釉则分为单色釉和多色釉等。每个釉色品种之下,又根据枕面正投影形状和枕体的异同分为诸型,再依据枕面和枕体的组合关系、装饰的差异,另进行亚型和式别的划分。在类型学框架之下,以考古出土材料为基础,通过对陶瓷枕本体及其伴出遗存广泛、细致地对比,分析不同类型陶瓷枕的年代,进而建立了宋元陶瓷枕的编年序列。第三章为窑场分布与产品特点研究。本章以宋元陶瓷枕的类型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地缘关系等,将宋元时期烧造陶瓷枕的窑场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地区。北方地区又分为七个区域,南方地区则包括四个区域。在此体系之下,对每个窑场的陶瓷枕类型、产品特点进行了考证、分析和总结。第四章为发展与演变研究。本章在第二、三章的基础上,将北方地区陶瓷枕分为五期八段,南方地区则包括四期六段,并对北方、南方地区各期陶瓷枕的类型、装饰和产地等进行了总结,重点分析了每期的变化。继而将宋元陶瓷枕的总体发展与演变分为早中晚三期,即发展阶段(10世纪60年代至11世纪上半叶)、繁盛阶段(11世纪下半叶至13世纪上半叶)和式微阶段(13世纪下半叶至14世纪60年代)。第五章为相关问题研究。第一节对宋元陶瓷枕的成型和装烧工艺进行了研究,将成型工艺分为雕镶、模范和复合成型三大类,装烧工艺则以匣钵正烧和匣钵叠烧为主。第二节对宋元陶瓷枕的功能和用途进行了探讨,将其分为生活用枕和丧葬用枕两大类。生活用枕包括睡枕、脉枕和腕枕等功用,并重点探讨和明晰了脉枕和腕枕这两个一直以来颇具争议的功能;还分析了宋元陶瓷枕的使用时间、人群等。第三节对宋元陶瓷枕所见题字进行了分类总结,将其分为纪年类、姓氏名号类、诗词曲赋类、名言警句类和良言吉语类,主要考证了生产经营者姓氏名号类题字中窑戳出现的大致时间,并就其所体现的民窑生产模式进行了一些讨论。第四节对宋元陶瓷枕的源流问题进行了追溯和探析,以往学界多认为我国陶瓷枕出现于隋代,然就本文收集考古材料来看,陶枕至迟在战国秦汉时期就已存在;该节还初步分析了宋元陶瓷枕由盛转衰,甚至在明代趋于销声匿迹的原因。第六章为结语。本章重点总结了本文的内容及主要收获,并指出本文存在的问题和以后的研究方向。

罗雨琦[6](2019)在《明清时期潮州窑青花瓷文化探析》文中研究表明广东潮州窑始烧于唐代,到宋代是其发展的一个高潮,元代至明代早期因国内局势动荡而萧条;在明末清初,随着青花瓷在潮州地区的创烧,潮州窑开始复苏并走向繁荣。潮州窑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并且潮州地区具有厚实的文化承载实力。所以,本文以明清时期广东潮州窑青花瓷为研究对象,根据考古发现的材料和历史文献,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实地考察资料作为依据,多角度多学科对潮州窑地区明清时期的民间青花瓷器的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与全面探索研究,描绘出其发展演变的脉络,并对其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进行初步探究,揭示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和在潮汕文化中的影响与地位,以及对于现代潮州陶瓷文化的影响与价值。笔者认为,明清时期潮州窑青花瓷的陶瓷文化是中原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海外文化等互相融合的产物,并延伸出了其他的文化,既体现了其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又表现了其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在中国的陶瓷文化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

黄阳兴[7](2018)在《风物长宜放眼量——近十年来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研究的突破与成果》文中研究说明深圳博物馆是一座年轻的综合性博物馆,自1981年成立至今近四十年。通过多方面的文物征集,形成了以深圳改革开放、深圳历史民俗、自然历史以及中国古代艺术等为核心的四大专业收藏,同时也在各自专业研究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与排头兵,深圳一方面努力探索改革之路,同时也不忘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圳博物馆的多元发展就彰显了这样的探索之路。

刘淼,羊泽林[8](2016)在《明清华南瓷业的生产及外销》文中研究表明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官方势力在海洋的退缩,民间私商活动开始活跃起来。泉州周边的外港安海港和附近的漳州月港逐渐成为民间海外贸易活动的中心,并由此导致明清福建制瓷业向闽南的集中和转移。西方人到来并积极参与到传统的亚洲贸易网络中,进一步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明清外销瓷业的兴盛。入清以后,厦门港逐渐崛起,以德化为中心的制瓷业格局形成。明清时期,漳州窑瓷器、德化白瓷和以德化窑为中心清代华南瓷器产品从东南海港输往世界各地,揭示了早期全球贸易的兴起及清代南海贸易的繁盛,是我国古代海洋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

孙德荣[9](2007)在《香港近年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当地的考古工作得到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与内地考古学界的联系和合作也日益密切。香港地区古代文化的发展序列已基本建立,对各个时期的文化特征也有了初步认识。近年,香港出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舆论浪潮与群众活动,益见回归后公众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的提高。

郭学雷[10](2000)在《香港大埔碗窑始烧年代探析》文中提出

二、香港大埔碗窑始烧年代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香港大埔碗窑始烧年代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明清漳州海域港市发展视野下的外销瓷窑口与内涵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代中期漳州湾贸易的兴起与瓷器的外销
二、明代晚期漳州湾月港的兴起及漳州窑产品的大量外销
三、明末新的海洋秩序的出现及景德镇瓷器的大量外销
四、清初郑氏集团控制下瓷器的外销
五、清代以后厦门港的发展及南海贸易中瓷器的外销

(2)“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论文提纲范文)

一、龙泉窑业技术发展
二、龙泉窑考古进展
三、龙泉青瓷的全球化
    (一)龙泉青瓷产品流布
        1.国内
        2.国外
        (1)海上丝绸之路北线
        (2)海上丝绸之路南线
    (二)远航技术与贸易模式
    (三)龙泉青瓷技术影响
        1.国内
        2.国外
    (四)龙泉青瓷海外收藏
四、其他方面
    (一)龙泉窑与宫廷的关系
    (二)哥窑相关问题论述
    (三)龙泉地区早期窑业
    (四)东区窑址出土情况
    (五)“顾氏”款瓷的研究
    (六)新安海底沉船出水花器
    (七)韩国窑址考古工作
    (八)当代青瓷发展

(3)广东仿龙泉青瓷窑业产销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埔余里窑址的考古发现
二、广东仿龙泉青瓷的时代
三、广东仿龙泉青瓷的生产与销售
四、广东仿龙泉青瓷的源流
五、初步认识

(4)宁都县古窑址调查与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考古发现及研究史回顾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历史沿革
第二章 宁都窑址新发现与遗物研究
    第一节 窑址新发现
    第二节 器物类型学分析
    第三节 遗物分期及特征
第三章 窑业技术比较研究
    第一节 晚唐至五代时期
    第二节 宋元时期
    第三节 清代中期至民国时期
第四章 移民与窑业发展
    一、晚唐五代时期
    二、宋元时期
    三、清中期至民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宋元陶瓷枕的考古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简史
    四、研究思路
第二章 类型与编年
    第一节 高温釉枕
        一、白釉
        二、青釉
        三、青白釉
        四、黑釉
        五、绞釉
    第二节 低温釉枕
        一、单色釉
        二、多色釉
第三章 窑场分布与产品特点
    第一节 北方地区
        一、Ⅰ区
        二、Ⅱ区
        三、Ⅲ区
        四、Ⅳ区
        五、Ⅴ区
        六、Ⅵ区
        七、Ⅶ区
    第二节 南方地区
        一、Ⅰ区
        二、Ⅱ区
        三、Ⅲ区
        四、Ⅳ区
第四章 发展与演变
    第一节 北方地区
        一、第一期(960~1022 年)
        二、第二期(1022~1063 年)
        三、第三期(1063~1149 年)
        四、第四期(1149~1259 年)
        五、第五期(1260~1368 年)
    第二节 南方地区
        二、第二期(1063~1162 年)
        三、第三期(1162~1279 年)
        四、第四期(1279~1368 年)
    第三节 总体分期
        一、早期(发展阶段)
        二、中期(繁盛阶段)
        三、晚期(式微阶段)
第五章 相关问题研究
    第一节 成型与装烧工艺
        一、成型工艺
        二、装烧工艺
    第二节 功能和使用
        一、功能和用途
        二、使用时间与使用人群
    第三节 题字及其内涵
        一、题字分类
        二、关于“民窑”生产模式的思考
    第四节 源头与流向
        一、隋代以前
        二、唐五代时期
        三、宋元时期
        四、明清时期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6)明清时期潮州窑青花瓷文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选题依据和背景
    1.2 论文研究方法
    1.3 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2 潮州窑概况
    2.1 潮州窑历史概述
    2.2 主要窑口及其特点
    2.3 潮州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
    2.4 潮州地区陶瓷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 潮州窑青花瓷的主要特征
    3.1 潮州窑青花瓷的产生与发展
    3.2 青花瓷的材料与制作工艺
    3.3 装饰题材构成
4 潮州窑青花瓷的文化内涵
    4.1 民俗文化的体现
    4.2 区域文化的载体
    4.3 社会思潮的影响
        4.3.1 中原儒家文化与宗教信仰
        4.3.2 文人书画美学思想
    4.4 海洋文化的传承
5 潮州窑青花瓷经济文化交流
    5.1 明清潮州窑青花的外销—“海洋性陶瓷业”
        5.1.1 “南澳一号”
        5.1.2 “汕头器”
    5.2 外销影响下的青花瓷器
    5.3 青花瓷外销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6 基于文化价值的潮汕青花瓷业发展的思考
    6.1 潮人精神与潮州青花瓷产业发展
    6.2 整合文化资源创意研发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风物长宜放眼量——近十年来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研究的突破与成果(论文提纲范文)

一、利用馆藏文物展开基础研究
二、围绕展览策划举办学术活动
三、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开展学术研究
四、总结

(8)明清华南瓷业的生产及外销(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清华南外销瓷业的考古发现
二、漳州窑的兴起与早期全球贸易
三、白釉类型产品的生产及运销
四、厦门港的崛起与清代华南外销瓷器的兴盛

(9)香港近年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香港近10年的考古工作
二、香港考古研究近况
三、香港考古事业近况

四、香港大埔碗窑始烧年代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明清漳州海域港市发展视野下的外销瓷窑口与内涵变迁[J]. 刘淼. 水下考古, 2020(00)
  • [2]“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J]. 裘晓翔,吴明俊,唐雪梅,江屿,杜昊. 东方博物, 2020(01)
  • [3]广东仿龙泉青瓷窑业产销的初步研究[J]. 肖达顺. 中国港口, 2019(S1)
  • [4]宁都县古窑址调查与初步研究[D]. 杨秋琳. 厦门大学, 2019(08)
  • [5]宋元陶瓷枕的考古学研究[D]. 刘辉. 吉林大学, 2019(10)
  • [6]明清时期潮州窑青花瓷文化探析[D]. 罗雨琦.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9(03)
  • [7]风物长宜放眼量——近十年来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研究的突破与成果[J]. 黄阳兴. 文物天地, 2018(12)
  • [8]明清华南瓷业的生产及外销[J]. 刘淼,羊泽林. 考古与文物, 2016(06)
  • [9]香港近年的考古发现与研究[J]. 孙德荣. 考古, 2007(06)
  • [10]香港大埔碗窑始烧年代探析[J]. 郭学雷. 南方文物, 2000(04)

标签:;  ;  ;  ;  ;  

香港大埔碗窑烧制年代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