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用氧技术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马帅,石梅生,张利芳,汪星[1](2021)在《野战条件下制氧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氧气在野战条件下战伤救治中的重要性以及制氧技术的一般分类,综述了目前主要制氧技术的原理和研究进展,总结了野战条件下氧气需求特点及各制氧技术特点,阐述了制氧装备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情况。指出了未来应结合战时制氧技术的特点不断研发新型的制氧装备,构建完备的制供氧保障链,以为我军在野战条件下医疗救治用氧保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与装备支持。
陈雯[2](2021)在《血细胞指标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早期预测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发生于未成熟或低出生体重儿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也是全球范围内儿童致盲的首要原因。随着国内新生儿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由此ROP的发病率随之提高。本研究拟探讨血细胞指标对ROP的早期预测价值,为临床医师提供一种新的、便捷的监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救治中心住院治疗并行眼底照相检查的早产儿。根据眼底照相的结果分为ROP组与非ROP组,并在根据病变分区、分级的情况,将ROP组患儿分为轻度与重度ROP。收集患儿围生期情况(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感染、宫内窒息、羊水胎粪污染等),生后情况(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败血症、真菌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用氧方式、氧疗时间,输血次数),以及出生后24小时内,生后1周,生后3周的血常规资料(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血小板体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比较不同组别各指标的差异,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引起ROP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血细胞指标对ROP的早期预测价值,并找到预测ROP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1.生后24小时,ROP组相较于非ROP组患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NLR比值显着降低,LMR比值显着增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后1周时,ROP组相较于非ROP组患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LMR比值显着降低,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比值显着增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后3周时,ROP组相较于非ROP组患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LMR比值显着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NLR比值显着增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胎龄、出生体重、BPD、出生时NLR、生后1周NLR、生后1周LMR、生后3周NLR、生后3周LMR是ROP发病的危险因素。5.重度ROP组患儿NLR在出生时[1.680(1.1,2.0)vs0.750(0.5,1.3)]、第1周[1.900(1.6,2.5)vs1.540(1.2,2.1)]、第3周[1.280(0.7,1.5vs0.760(0.5,1.3)]均显着高于轻度ROP患儿。LMR值在出生时[5.290(3.4,7.2)vs7.240(5.7,10.2)]、第1周[2.010(1.4,2.6)vs2.290(1.7,2.7)]、第3周[2.660(1.8,5.3)vs3.550(2.6,4.3)]均显着小于轻度ROP患儿。6.第1周NLR、LMR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且与其他时期曲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此两组数据的曲线下面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周NLR的曲线下面积0.756(95%CI:0.697~0.815)、最佳预测值1.470;第1周LMR的曲线下面积0.786(95%CI:0.732~0.839)、最佳预测值2.930。结论:1.血细胞比值NLR、LMR与ROP的发病相关,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2.胎龄、BPD、出生时NLR、生后1周NLR、生后1周LMR、生后3周NLR、生后3周LMR是ROP发病的危险因素。3.第1周NLR、LMR对ROP的早期预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周小敏[3](2021)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全球每年约有100万新生儿死于出生窒息,窒息居新生儿死因的第三位,随着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深入和推广,复苏成功率显着提高,窒息并发症成为威胁患儿生命的最主要原因。目的:根据收集的窒息新生儿病例资料总结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的特点及转归,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各器官损害提供参考,并从孕母、胎儿情况及复苏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窒息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的探析,为早期识别多器官损害高危患儿和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去降低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率、减少器官损害个数、减轻器官损害程度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后临床管理水平、降低窒息患儿死亡率及提高患儿生存质量贡献一份力量。方法:通过病历系统查找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间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窒息患儿,归纳总结窒息患儿临床病例资料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入院后进行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肾功能(尿量、肌酐、尿素值)、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心肌酶谱(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肌激酶同工酶值)、颅脑彩超、心脏超声、心电图、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胸腹部X线等检查结果进行各器官功能评估,以了解窒息新生儿并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统计研究对象中发生死亡的病例数,计算新生儿窒息病死率并分析主要死亡原因;根据胎龄、窒息程度和器官损害数量,将研究对象分为早产组、足月组和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和多器官损害组、非多器官损害组,分别比较胎龄和窒息程度对窒息患儿发生多器官损害的影响以及器官损害数量与窒息患儿临床转归的关系,并分析探讨孕母年龄、既往妊娠病史、患病情况以及胎儿、胎盘、脐带羊水情况和复苏方式等多种因素对窒息继发多器官损害的影响。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和卡方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窒息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分析时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与多器官损害发生显着相关的各因素做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价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采用相对危险度(OR)和95%可信区间表示,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 26软件进行。结果:(1)86.0%的窒息患儿并发了器官损害,62.0%患儿器官损害个数≥2个。(2)窒息新生儿各器官损伤发生率分别是肺(62.1%)>心脏(46.0%)>脑(38.7%)>肾(33.6%)>胃肠道(26.8%)>肝(3.0%)。(3)各器官损伤中,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肺、脑、肾和胃肠道遭受窒息损伤风险显着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窒息相比,重度窒息患儿脑、肺和心脏损伤几率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窒息新生儿肺损伤后以呼吸衰竭(54.8%)最多见,其中I型和II型呼吸衰竭各占23.7%和76.3%,其次为NRDS(43.1%)、肺炎(28.1%)、MAS(18.5%)、PPHN(4.1%)、气胸(2.7%)、肺不张(2.1%)和肺出血(1.4%)。(5)235例窒息患儿中有225例(95.7%)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有103例(43.8%)患儿心电图结果异常,有45例(19.1%)患儿心脏彩超结果异常。但仅有48%(108/225)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的患儿最终确诊为心脏损伤,而心电图或心脏超声结果异常的患儿均证实存在心脏损伤。心脏损伤患儿中心电图异常改变分别为ST段改变96例(93.2%)、各种心律失常13例(12.6%),心脏超声异常依次为三尖瓣反流14例(31.1%)、右室扩大7例(15.6%)、动脉导管未闭6例(13.3%)、心包积液5例(11.1%)、左房增大5例(11.1%)、房水平异常分流4例(8.9%)和心室壁运动减弱4例(8.9%)。(6)91例脑损伤患儿中有早产儿67例(73.6%),其中ICH有36例(53.7%)、HIE有16例(23.9%)、两者兼有者15例(22.4%),足月儿24例(26.4%),其中HIE者15例(62.5%)、ICH者4例(16.7%)、两者兼有者5例(20.8%)。(7)79例肾损伤患儿中仅有18例(22.8%)肾功能异常者同时出现无尿或少尿症状,而61例(77.2%)患儿虽存在肾功能异常而不伴随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8)63例胃肠道损伤患儿中有54例(85.7%)出现腹胀、48例(76.2%)出现胃储留、35例(55.6%)出现胃肠出血和10例(15.8%)出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9)研究对象中共有15人死亡(其中8人为生后≥72小时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病死率达6.3%,死亡病例中共有早产儿11例,占死亡人数的73.3%。具体死亡原因分析如下:心力衰竭4例,严重颅内出血2例,重度肺动脉高压3例,肺出血1例,气胸1例,呼吸衰竭4例。(10)15例死亡患儿均发生了器官损害,其中多器官损害14例,占死亡人数的93.3%,其中并发3种器官损害者有8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肺和脑损伤者4例,心、肺和胃肠道损伤者1例,心、肺和肾损伤者2例,肺、脑和肾损伤者1例),4种器官损害者有4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脑、肺和肾损伤者3例,心、肺、胃肠道和肾损伤1例),5种器官损害者2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脑、肺、肾和肝损伤者1例,心、肺、脑、胃肠道和肾损伤者1例),单器官损害者死亡1例,为心脏损害且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占死亡人数的6.7%,无器官损害者中没有死亡病例,组间比较显示多器官损害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多器官损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孕母年龄≥35岁或孕期患有高血压疾病、先兆流产病史、胎盘异常、早产、窒息程度重、低出生体重儿和复苏用氧浓度>40%是窒息新生儿继发多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复苏用氧浓度>40%是窒息患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疾病,各器官损害是窒息造成的主要不良后果,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新生儿窒息后最容易损伤的器官是肺,其次是心脏和脑,心肺脑三种脏器损伤也是导致窒息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新生儿窒息后常发生多器官损伤,尤其是早产儿和重度窒息患儿。(3)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伤表现形式多样,临床中常需借助各器官功能监测的辅助检查加以识别,以提高多器官损害早期诊断率及协助评估损伤程度。(4)窒息死亡患儿常为多器官损害者,且器官损害个数常≥3个,并常同时损伤心、脑、肺三大脏器中的两种。(5)新生儿窒息后发生多器官损害与早产、低出生体重、重度窒息、复苏用氧浓度>40%以及胎盘异常、孕母年龄≥35岁或孕母患有高血压疾病或孕期先兆流产病史具有明显正相关性,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复苏时用氧浓度>40%是导致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对窒息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新法复苏、积极防治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高危因素、熟悉窒息患儿各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加强各器官功能状态监测以及早期诊治各器官损害可减少多器官损害的发生发展,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窒息患儿病死率。
梁翼飞[4](2021)在《胎龄≤34周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我院胎龄≤34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发病情况,对ROP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在我院NICU住院的胎龄≤34周早产儿的相关病例资料,统计ROP的发生情况;将符合研究标准的1738例早产儿依据是否发生ROP,分为ROP组(n=292)与无ROP组(n=1446),收集相关数据,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我院胎龄≤34周早产儿RO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738例早产儿发生ROP共292例(占16.8%),其中需要治疗的严重ROP早产儿103例(占5.9%);ROP组与无ROP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长,临床合并败血症、BPD、贫血、接受输血治疗、用氧时长>7天、用氧浓度>40%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用氧时长>7天、用氧浓度>40%,临床合并BPD、贫血、接受输血治疗等6个因素是影响胎龄≤34周早产儿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OP的发生有多个高危因素,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吸氧时间越长、临床合并BPD、合并贫血、接受输血治疗,这部分早产儿发生ROP的风险越大。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应规范进行眼底筛查,及时行治疗措施,可降低早产儿视力障碍的风险。
孔福林,童莉葛,魏鹏程,张培昆,王立,吴冰,陈恩军[5](2021)在《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转炉用氧节能优化调度》文中认为针对钢铁空分企业氧气放散率高、综合能耗高的问题,建立了以减小转炉用氧总量波动和降低系统能耗为目标的转炉用氧调度模型.综合考虑了吹炼区间时长不变、各吹炼区间起始时刻满足工艺要求、钢水温度大于1250℃、转炉用氧调度前后变动最小等约束,以基于整数空间的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进行求解.同时,以国内某大型钢铁企业空分厂为案例,采用Pipeline Studio软件建立该厂区氧气管网输配系统模型,对转炉用氧调度的节能优化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转炉用氧节能优化调度在研究时间段尽可能安排单台转炉生产,有效降低多台转炉吹氧重叠时间,在生产时间内错峰用氧,减小转炉用氧总量波动,缓解氧气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在120 min研究时长内,调度前后系统氧气放散量由1242.1 m3降低至0,相应的空分系统的电耗节约了1192.42 kW·h,氧压机的压缩能耗增大了41 kW·h,氧气管网输配系统节约总能耗为1151.42 kW·h.综合计算来看,转炉用氧调度应用到全年,预计减少氧气放散总量5.44×106 m3,节约氧气管网输配系统总能耗5.22×106 kW·h.
杨尚宇[6](2020)在《空分装置变负荷操作的模拟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空分装置由正常气体工况进行变负荷(减负荷)操作时,一般要求在保障氮气产量不变和各产品纯度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氧气产量减产至最小值,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主线(炼铁、炼钢)生产异常造成的氧气放散,另一面可以降低空分装置成本。近几年由于钢铁产品市场比较低迷,主线生产节奏较慢,生产用氧存在阶段性不平衡,导致氧气放散率居高不下,但是氮气用量并没有减少。40000Nm3/h空分装置在之前的变负荷(减负荷)操作中,满足氮气产量的同时满足各介质产品纯度在标准范围内时,氧气的标准产量最低可以降低至38000m3/h,没有进行氧气标准产量38000m3/h以下的减负荷操作。因此,本文首先对空分装置流程进行梳理,结合以前变负荷(减负荷)操作中的经验和变负荷时操作记录的数据,总结出空压机机后压力和膨胀量对变负荷操作影响较为突出,其次选择空压机系统、膨胀机系统的收敛条件,依据设计数据和实际数据,通过运用Aspen Plus模拟对大型空分装置全流程建模和模拟,首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模拟、计算空分装置中的空压机系统机后压力变化时,各产品产量和纯度的变化;其次模拟和计算膨胀机系统中膨胀量变化时,各产品介质和纯度的变化。从而得出大型空分装置在变负荷(减负荷)时,空压机系统和膨胀机系统分别与各介质产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理,为实际操作方案奠定理论基础。将模拟结果进行实际操作,2019年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空分装置运行方式调整和主线生产节奏较慢,有利于模拟的实践,同时依据模拟中数据的变化,并基于各参数每次调整时的安全幅度,编制操作方案后下发岗位人员执行,实践中将模拟结果应用在九号空分装置后,空分装置各工序运行平稳,氧气产量由38000m3/h降低至37000m3/h,如果不考虑氮气产量的影响,最低可达到36000m3/h,最后将实践中的各部分参数的操作方法,编制成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供岗位人员学习和参考执行操作。
杨稀策,杜栩,代勇,黄世清,张宏伟,谭西平[7](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院负压隔离病房医用氧气系统的改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医院负压隔离病房医用氧气系统改造,以适应疫情防控需要。方法:应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防控COVID-19疫情的临床需求,分析改造项目的必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将普通传染病房设计改造为负压隔离病房,明确在改造负压隔离病房时医用氧气系统需把控的环节及要点,提出工程实施路径。结果:经设计和改造,医用气体系统能够有效满足临床救治COVID-19患者的用氧需求。结论:COVID-19疫情下医院负压隔离病房医用氧气系统的改造,需加强改造工程关键技术环节的质量控制,满足卫生应急规范,为医院顺利开展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刘显杰,窦群康,闵文博,陈天耀,薛正良[8](2020)在《变压吸附制氧及其在电弧炉炼钢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变压吸附制氧技术的发展、设备工艺特点及在我国冶金领域的应用。论述了贵阳闽达钢铁有限公司为100 t Consteel型超高功率电弧炉配套建设的ZO-1X6000/93型真空解吸变压吸附(VPSA)制氧系统设备、工艺特点。该设备投入运行后电弧炉用氧量增加22.31%,熔炼电耗下降5.86%,用氧成本降低86%,熔炼时间缩短4 min,经济效益明显。
李畅浩[9](2020)在《Q医疗机构后勤运维信息化管理优化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民众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医疗机构的后勤运维信息化管理在保障医疗机构安全、改善就医体验、提升服务水平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以A省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的大型医疗机构——Q医疗机构后勤运维信息化管理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管理信息化实践中遇到的瓶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以打通提升该医疗机构综合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论文首先明确了医疗机构后勤运维、信息化管理等相关概念,分析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针对医疗机构后勤运维信息化的内涵厘清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指出当前医疗机构后勤信息化运维关键的四个工作领域:报修平台、能源系统、医用气体、外包服务的信息化工作,并据此制定了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随后,作者对Q医疗机构后勤运维信息化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和统计分析。随后采用访谈法、集体讨论、问卷法等收集、整理调研数据,并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确定当前Q医疗机构后勤运维信息化管理存在四个突出的问题:(1)报修渠道单一,维修信息卡内容陈旧;(2)能源管理平台未全面覆盖,资源利用率低;(3)医气采购、液氧设施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4)外包服务缺乏数据对接,尚未实现实时管理。据此,结合研究对象实际,本文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优化对策和解决方案:(1)拓展信息化报修流程,健全报修平台功能;(2)运用数据开展节能管理,扩展能耗平台监管范围;(3)医用气体实现调度的信息化管理,推进设施以及图纸的信息化升级;(4)外包服务实现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强化外包人员及设施的实时管理。最后本文从结论与展望两个维度对本方案的优化内容、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通过研究,为Q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后勤运维信息化管理提供了针对性的理论依据和实现方法,同时对国内大型医疗机构后勤运维信息化改革提供借鉴、参考,对同类医疗机构进一步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具有积极参考意义。
冉庄,罗勇军[10](2019)在《高原制氧供氧技术及合理用氧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吸氧是减轻高原缺氧环境对居住者损害的最有效措施,也是预防和治疗急慢性高原病的重要手段。该文综述了当前高原制氧供氧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变压吸附法、膜分离法、冷凝法、化学试剂法等,总结了关于高原合理用氧的研究进展,以及高原人员用氧指征、氧疗方案、安全用氧注意事项,可为高原地区制氧技术研究和高原人员合理规范用氧提供参考。
二、提高用氧技术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用氧技术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野战条件下制氧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物理制氧 |
1.1 深冷法 |
1.1.1 深冷法制氧工艺流程的研究进展 |
1.1.2 深冷法制氧装置的研究进展 |
1.2 PSA法 |
1.2.1 吸附剂的改性研究进展 |
1.2.2 PSA制氧工艺流程的研究进展 |
1.3 膜分离法 |
2 化学制氧 |
2.1 超氧化物制氧 |
2.2 氯酸盐分解 |
2.3 水电解 |
3 各制氧技术在野战条件下的应用 |
3.1 野战条件下氧气需求的特点 |
3.1.1 战伤救治用氧 |
3.1.2 高原用氧 |
3.2 各制氧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
4 结语 |
(2)血细胞指标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早期预测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诊断标准与分级标准 |
2.2.1 ROP诊断标准 |
2.2.2 ROP分级标准 |
2.2.3 其他疾病诊断标准 |
2.3 仪器与检查 |
2.3.1 眼底检查 |
2.3.2 血常规检查 |
2.4 研究与方法 |
2.4.1 资料收集 |
2.4.2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1.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
3.1.2 两组患儿危险因素情况 |
3.1.3 眼底病变情况 |
3.1.4 输血与ROP |
3.1.5 氧疗与ROP |
3.2 两组患儿血细胞参数比较 |
3.2.1 两组患儿出生时血细胞参数比较 |
3.2.2 两组患儿生后1 周血细胞参数比较 |
3.2.3 两组患儿生后3 周血细胞参数比较 |
3.3 不同严重程度患儿间NLR、LMR值比较 |
3.4 ROP多因素Logistic分析 |
3.5 NLR、LMR对 ROP的预测价值 |
第4章 讨论 |
4.1 一般情况 |
4.2 ROP的危险因素 |
4.3 血细胞指标与ROP |
4.3.1 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计数 |
4.3.2 血小板及其参数 |
4.3.3 输血及贫血 |
4.3.4 血细胞比值NLR、LMR、PLR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炎症/感染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影响研究 |
参考文献 |
(3)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2 研究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伦理审查 |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窒息新生儿继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 |
2.3 窒息新生儿病死率及主要死因分析 |
2.4 器官损害个数对窒息患儿预后的影响 |
2.5 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的分析 |
讨论 |
3.1 窒息和器官损害发生发展机制 |
3.2 新生儿窒息的多脏器损害 |
3.3 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临床诊治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胎龄≤34周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ROP诊断标准 |
3 内容与方法 |
4 质量控制 |
5 统计方法 |
6 技术路线 |
结果 |
1 我院1738例胎龄≤34周早产儿的一般资料 |
2 我院1738例胎龄≤34周早产儿ROP的发生情况 |
3 ROP组与无ROP组早产儿组间资料一般情况对比 |
4 ROP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5 ROP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
讨论 |
1 1738例胎龄≤34周早产儿ROP发生情况及分析 |
2 292例ROP的治疗情况 |
3 胎龄、体重与ROP的关系 |
4.吸氧与ROP的关系 |
5 早产儿贫血、输血与ROP的关系 |
6 营养与ROP |
7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优势 |
8 本研究的展望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6)空分装置变负荷操作的模拟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发展现状和研究现状 |
1.2.1 行业发展现状 |
1.2.2 包钢制氧技术现状 |
1.2.3 包钢空分装置现状 |
1.3 大型空分装置手动变负荷(减产)现存问题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2 包钢九号空分装置简介 |
2.1 空分装置各部配置 |
2.2 主要技术参数 |
2.3 九号空分装置工艺原理 |
2.3.1 基本原理和过程 |
2.3.2 工艺流程简述 |
3 40000Nm~3/h空分装置模型的建立 |
3.1 基础环境的建立 |
3.1.1 组分构成 |
3.1.2 物性计算方法的选择 |
3.2 建立模拟环境 |
3.2.1 PFD的建立 |
3.2.2 初始条件的设定 |
3.2.3 空压机系统的建模 |
3.2.4 空气预冷系统的建模 |
3.2.5 增压透平膨胀机的建模 |
3.2.6 换热器的建模 |
3.2.7 精馏塔的建模 |
3.2.8 管线设备的建模 |
3.3 模型的建成 |
3.3.1 物流数据组成 |
3.3.2 塔器设备建模数据组成 |
4 40000Nm~3/h空分装置减负荷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
4.1 空分装置减负荷操作模拟和实际应用效果 |
4.1.1 空分装置减负荷操作模拟 |
4.1.2 空分装置变负荷操作实践 |
4.2 膨胀空气量的操作模拟和实际应用效果 |
4.2.1 膨胀空气量操作模拟 |
4.2.2 实际操作方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7)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院负压隔离病房医用氧气系统的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医用氧气系统改造的必要性与挑战 |
1.1 改造的必要性 |
1.2 面临的挑战 |
2 医用氧气系统改造的方案与设计 |
2.1 系统改造方案 |
2.2 系统设计要点 |
3 讨论 |
4 结论 |
(8)变压吸附制氧及其在电弧炉炼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变压吸附制氧技术 |
1.1 技术发展 |
1.2 工艺技术特点 |
1)设备启动迅速。 |
2)可随时停机。 |
3)氧气纯度和产气量可任意调节。 |
4)能耗低,运行成本低。 |
5)保养及维修方便。 |
2 VPSA在电弧炉的应用 |
2.1 设备工艺布置及特点 |
2.2 100 t超高功率电弧炉用氧实践 |
3 VPSA在电弧炉推广存在的疑虑 |
3.1 钢水增氮问题 |
3.2 氮氧化物排放问题 |
4 结 语 |
(9)Q医疗机构后勤运维信息化管理优化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
2.1 医疗机构后勤运维 |
2.2 信息化管理 |
2.3 医疗机构后勤运维信息化管理 |
2.4 医疗机构后勤运维信息化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2.4.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2.4.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三章 Q医疗机构后勤运维信息化管理现状及问题 |
3.1 Q医疗机构后勤运维信息化管理现状 |
3.1.1 报修平台信息化管理现状 |
3.1.2 能源系统信息化管理现状 |
3.1.3 医用气体信息化管理现状 |
3.1.4 外包服务信息化管理现状 |
3.2 Q医疗机构后勤运维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调研 |
3.2.1 Q医疗机构后勤运维信息化管理问题的调研过程 |
3.2.2 Q医疗机构后勤运维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Q医疗机构后勤运维信息化管理优化对策 |
4.1 优化思路及原则 |
4.1.1 优化思路 |
4.1.2 优化原则 |
4.2 拓展信息化报修流程,健全报修平台功能 |
4.2.1 制定报修指南 |
4.2.2 智慧运维转型 |
4.2.3 完善平台功能 |
4.2.4 平台全面覆盖 |
4.3 运用数据开展节能管理,扩展能耗平台监管范围 |
4.3.1 微信公号科普 |
4.3.2 能耗数据公布 |
4.3.3 年度能耗排名 |
4.3.4 扩展监管范围 |
4.4 医用气体实现调度的信息化管理,推进设施以及图纸的信息化升级 |
4.4.1 医气使用并入智慧运维 |
4.4.2 医气设施推进实时管理 |
4.4.3 医气管路建立信息档案 |
4.4.4 医气保障制定应急预案 |
4.5 外包服务实现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强化外包人员及设施的实时管理 |
4.5.1 搭建外包服务信息化管理框架 |
4.5.2 增加智慧运维的外包服务模块 |
4.5.3 外包服务设施应用物联网技术 |
4.5.4 提升外包服务人员的实时管理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Q医疗机构后勤管理层访谈提纲 |
附录2 :Q医疗机构后勤运维信息化管理问卷调查 |
致谢 |
(10)高原制氧供氧技术及合理用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原给氧方法 |
2 高原制氧技术 |
2.1 变压吸附法 |
2.2 膜分离法 |
2.3 冷凝法 |
2.4 化学试剂法 |
3 高原不同海拔及不同人群的合理用氧 |
3.1 急性高原反应者用氧方案研究 |
3.2 长期移居或世居高原者用氧方案研究 |
4 氧疗方案及安全用氧 |
5 小 结 |
四、提高用氧技术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野战条件下制氧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进展[J]. 马帅,石梅生,张利芳,汪星. 医疗卫生装备, 2021(08)
- [2]血细胞指标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早期预测价值研究[D]. 陈雯. 南昌大学, 2021(01)
- [3]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 周小敏. 三峡大学, 2021(01)
- [4]胎龄≤34周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梁翼飞.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5]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转炉用氧节能优化调度[J]. 孔福林,童莉葛,魏鹏程,张培昆,王立,吴冰,陈恩军. 工程科学学报, 2021(02)
- [6]空分装置变负荷操作的模拟与优化[D]. 杨尚宇.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6)
- [7]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院负压隔离病房医用氧气系统的改造[J]. 杨稀策,杜栩,代勇,黄世清,张宏伟,谭西平. 中国医学装备, 2020(08)
- [8]变压吸附制氧及其在电弧炉炼钢中的应用[J]. 刘显杰,窦群康,闵文博,陈天耀,薛正良. 炼钢, 2020(02)
- [9]Q医疗机构后勤运维信息化管理优化对策研究[D]. 李畅浩.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10]高原制氧供氧技术及合理用氧研究进展[J]. 冉庄,罗勇军. 人民军医, 2019(05)
标签:器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