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睾丸血流供应及其在隐睾治疗中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杨志林[1](2021)在《儿童隐睾术后睾丸萎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隐睾是儿童常见疾病,首选的治疗为手术。睾丸萎缩是隐睾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但其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隐睾患儿行睾丸固定术后发生睾丸萎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睾丸萎缩的模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隐睾并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的病例。纳入标准为:1、年龄<14岁的隐睾患儿,行睾丸下降固定术;2、有完整的临床病历记录、手术记录,及术前睾丸超声结果;3、随访超过1年且有睾丸超声结果。排除标准:1、合并染色体或性腺畸形的性发育障碍患儿(DSD);2、患者资料不齐全;3、术中探查时发现是残留的睾丸结节并同时手术切除。研究的指标包括:手术年龄、左右侧、睾丸位置、术前睾丸体积比、输精管附睾畸形、激素治疗、合并其他畸形、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手术结果(有无睾丸萎缩)。睾丸萎缩定义:睾丸体积比对侧正常睾丸小50%以上。采取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睾丸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睾丸萎缩的回归方程模型和列线图。另前瞻性研究2018年1月至12月诊断为隐睾并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的病例,作为验证队列,检验模型的准确性。为了测量正常睾丸的体积,作为睾丸萎缩的参考标准,本研究还收集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行睾丸超声检查的睾丸正常的0-14岁的男性儿童,计算各年龄组的睾丸体积的均数、标准差及中位数。结果从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集1608例行睾丸固定术的患儿,中位年龄为2.8岁(0.5~11.3岁);低位隐睾373例,中位隐睾1041例,高位隐睾194例。共有228例(14.2%)出现睾丸萎缩。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睾丸萎缩的独立风险因素有术前睾丸体积比(OR 0.001,p=0.001),睾丸位置(OR 1.903,p=0.008),附睾输精管畸形(OR 6.470,p=0.008),行分期 Fowler-Stephens 手术(OR 2.613,p=0.045)。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我们利用这四个风险因素构建了睾丸萎缩发生概率的预测模型和列线图。把验证队列的534例患者资料代入预测模型,制作ROC曲线,显示预测模型的敏感性为78.1%,特异性为77.5%,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1。正常睾丸的男童共测量1607例,得到各年龄组的睾丸体积的平均值及标准差、中位数。0岁到8岁睾丸体积增大缓慢(0.372~0.678ml),9岁以后睾丸开始加速增长(1.040~4.600ml)。结论引起隐睾术后睾丸萎缩的风险因素有术前睾丸体积比降低、睾丸位置高、合并附睾输精管畸形、行分期Fowler-Stephens手术。本预测模型为外科医生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了依据,并预测隐睾术后睾丸萎缩的发生率。
王弘扬[2](2021)在《腹腔镜Fowler-Stephens一期手术治疗高位隐睾的临床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腹腔镜Fowler-Stephens一期手术治疗高位隐睾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2019.4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实施腹腔镜Fowler-Stephens一期睾丸固定术的高位隐睾病例(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同年龄组施行腹腔镜睾丸固定术的中高位隐睾病例(37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在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综合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每个病例术后6个月复查睾丸位置、睾丸体积和性激素检验,所有结果进行自身对照,组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由腹腔镜下一期将隐睾侧睾丸固定于阴囊内,无中转开放手术,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3.25±8.14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45.76±5.39min,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48,P=0.1687>0.05),所有病例术后第一天出院,均无伤口感染。术后并发症:(1)阴囊血肿:观察组19例无术后并发症,对照组出现3例阴囊血肿(χ2=0.3092,P=0.545>0.05);(2)睾丸位置:观察组所有病例术后6个月复查睾丸位于阴囊中部,固定良好。对照组术后6个月复查36例睾丸位于阴囊中部,1例出现睾丸回缩,位于阴囊入口处;(3)睾丸萎缩: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复查多普勒超声均提示睾丸血运良好,无睾丸萎缩。(4)综合满意度:观察组术后6个月回访1例不满意,19例满意;对照组术后6个月回访3例不满意,34例满意(χ2=0.0623,P=0.802>0.05)。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前睾丸平均体积0.7632±0.0458cm3,术后6个月复查睾丸平均体积0.7865±0.0726cm3,对照组术前睾丸平均体积0.7703±0.0507cm3,术后6个月复查睾丸平均体积0.7914±0.0697cm3,两组术前术后睾丸体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21,0.6174,P=0.611,0.429)。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检查性激素,睾酮(testosterone,T)、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两组术前 FS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6,P=0.784),术后FS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92,P=0.021)。T、E2、LH术前及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1、腹腔镜F-S一期睾丸固定术减少患儿住院、麻醉及手术次数,减轻患儿痛苦,降低治疗费用。腹腔镜手术有较好的术野及较大的操作空间,能快速找到腹腔内的睾丸,减少手术探查的时间及损伤。2、腹腔镜F-S一期睾丸固定术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是治疗高位隐睾的有效手术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3、精索血管离断在短期内对FSH变化有影响,提示存在短期睾丸损伤的风险,临床选择此术式需谨慎及充分评估,由于随访时间短,离断精索血管对睾丸功能的影响尚需基础实验和远期评估。
张纯林[3](2021)在《儿童肠套叠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及超微血管成像对肠套叠肠壁功能状态评估》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目前超声是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高,但是对一些继发性肠套叠的原发病因诊断准确率却很低,导致这部分患儿反复复发,多次灌肠后手术,增加了患儿痛苦。此外,肠套叠肠壁缺血程度的评估一直是个难题,临床上多根据病程及患儿一般情况决定行灌肠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具有盲目性及不确定性,CDFI(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虽可以评估肠壁血流,但因其对低速血流缺乏敏感性,导致实际未坏死的肠管误判为肠管已坏死,使患儿未尝试性灌肠来扭转肠管生机而直接手术,导致过度治疗。因此,大量研究者在探索一种准确评估肠壁缺血程度的方法来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式,以避免盲目灌肠及手术过度治疗。本研究通过肠套叠手术患儿的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提高对肠缺血坏死和继发性肠套叠原发病因的认识,同时利用SMI(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技术评估肠套叠包块内血供状况来预判肠管生机,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目的1.儿童肠套叠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通过对安徽省儿童医院近年来行手术治疗的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儿的一般特征及超声表现,加深对肠壁缺血及继发性肠套叠原发病因超声特征的认识,为术前肠管生机的预判及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避免过度治疗、降低无效治疗。2.SMI对肠套叠肠壁功能状态评估:探讨一种新的超微血管成像技术评估肠套叠包块内血流的可行性及其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指导价值。资料与方法1.儿童肠套叠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因肠套叠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就诊并最终手术的120例病例资料,按照有无肠坏死分为肠套叠伴肠坏死组和肠套叠无肠坏死组,对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至就诊时间)、有无呕吐、有无便血、有无继发因素、有无肠管扩张、有无腹腔积液、有无肠壁增厚、有无套筒内淋巴结、套筒内积液、有无肠壁血流、套筒的长径、同心圆左右径、同心圆前后径等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分析继发性肠套叠的病因分布及声像图特征。2.SMI对肠套叠肠壁功能状态评估:收集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安徽省儿童医院就诊的肠套叠患儿126例,均行SMI检查,记录其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按临床一般经验处理原则将其分为2小时内肠套叠能自行复位组(60例)和2小时内肠套叠不能自行复位组(6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有无腹痛、有无腹胀、有无腹泻、有无便秘、有无呕吐、有无发热、有无便血)及超声参数指标(有无肠系膜淋巴结、有无套筒内淋巴结、套筒长径、套筒左右径、套筒前后径),同时利用SMI技术对所有肠套叠包块成像,在同心圆横切面上手动描绘感兴趣区面积,测得包块内血流情况,记录Pixels、ROI、VI值,同时对套叠包块内血流进行分级,包块内无血流信号定义为SMI0级;包块内见点状、细棒状血流信号定义为SMIⅠ级;包块内见线状及长条形血流信号定义为SMIⅡ级;包块内见网状或枝状血流信号定义为SMIⅢ级。不能自行复位组有61例行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按灌肠压力将其分为两组:低压力组(8~10Kpa)及高压力组(11~13Kpa),先试行低压力灌肠(8~10Kpa),记录灌肠成功与否,对于低压力灌肠失败者,增加灌肠压力至(11~13Kpa),观察灌肠成功与否。同时记录灌肠所用时间。比较不同血流分级及不同压力下灌肠复位成功率。结果1.儿童肠套叠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120例肠套叠手术患者中,原发性肠套叠97例(80.83%),继发性肠套叠23例(19.17%)。肠套叠无肠坏死72例(60%),其中男性52例(72.22%),女性20例(27.78%),中位年龄24.00(14.00~36.00)月;肠套叠伴肠坏死48例(40%),其中男性37例(77.08%),女性11例(22.92%),中位年龄3.00(6.50-9.50)月,两组患儿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90,P<0.001)。肠坏死组病程平均(42.23±18.06)小时,无肠坏死组病程平均(29.83±19.71)小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8,P<0.001);肠坏死组便血占比70.83%(34/48),无肠坏死组便血占比12.50%(9/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22,P<0.001);肠坏死组呕吐占比56.25%(27/48),无肠坏死组呕吐占比19.44%(14/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45,P<0.001);肠坏死组继发因素占比33.33%(16/48),无肠坏死组继发因素占比9.72%(7/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22,P<0.001);肠坏死组套筒长径(7.03±2.01)cm,无肠坏死组套筒长径(5.88±1.08)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3,P<0.001);肠坏死组肠管扩张占比83.33%(40/48),无肠坏死组肠管扩张占比8.33%(6/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31,P<0.001);肠坏死组腹腔积液占比87.50%(42/48),无肠坏死组腹腔积液占比23.61%(17/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35,P<0.001);肠坏死组肠壁增厚占比77.08%(37/48),无肠坏死组肠壁增厚占比41.67%(30/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49,P<0.001);肠坏死组有套筒内积液占比43.75%(21/48),无肠坏死组有套筒内积液占比13.89%(10/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03,P<0.001);120例患儿,直接手术21例,占比17.5%,灌肠失败后手术99例,占比82.5%,CDFI显示肠壁有血流者66例,CDFI显示肠壁无血流者54例,其中CDFI无血流手术证实有48例存在肠坏死,占比88.89%,CDFI无血流手术证实无肠坏死6例,占比11.11%;两组患儿在性别、套筒内有无淋巴结、同心圆左右径及前后径上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病因包括美克尔憩室6例(26.09%),肠重复畸形4例(17.39%),肠息肉7例(30.43%),淋巴瘤3例(13.04%),肠腺肌瘤1例(4.35%),过敏性紫癜2例(8.70%)。继发性肠套叠超声声像图特点:美克尔憩室继发肠套叠时套筒内美克尔憩室形态多变,有时憩室呈无回声,有时仅可见憩室样高回声;肠淋巴瘤继发肠套叠时肠壁非均匀性增厚、回声极低、肠壁结构层次不清;肠息肉继发肠套叠时可见套筒内实性团块回声,有蒂连与肠壁,团块内可见多个细小无回声,CDFI显示团块内可见放射状血流信号,当有肠坏死存在时,CDFI显示息肉内无血流信号;肠重复畸形继发肠套叠时,套筒内可见圆形无回声,与肠腔不通,壁与消化道管壁结构类似。2.SMI对肠套叠肠壁功能状态评估:126例肠套叠均成功进行了SMI成像。66例不能自行复位组,其中大肠套叠占59/66,小肠套叠占7/66;60例可自行复位组,其中大肠套叠占3/60,小肠套叠占57/60。不能自行复位组5例采取直接手术治疗,血流信号SMI0级,手术证实肠管坏死。61例不能自行复位者经灌肠处理,灌肠失败4例,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不能自行复位组肠套叠VI平均值是9.12±2.19,能自行复位组肠套叠VI平均值是15.56±4.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44,P<0.001)。不能自行复位组SMIⅠ级6例,VI平均值是1.65±0.65,压力在8~10Kpa时,复位成功率33.33%,当压力增加至11~13Kpa时,复位成功率增加至50%;SMIⅡ级14例,VI平均值是3.83±0.69,压力在8~10Kpa时,复位成功率35.71%,压力增加至11~13 Kpa时,复位成功率增加至92.86%;SMIⅢ级41例,VI平均值是9.02±2.56,压力在8~10Kpa时,复位成功率为70.73%,压力增加至11~13Kpa时,复位成功率增加至100%。在复位压力8~10Kpa下,随着血流分级及VI值的增加,复位成功率增加,呈线性趋势,χ2趋势=6.081,P=0.014;在复位压力11~13Kpa下,随着血流分级及VI值的增加,复位成功率增加,呈线性趋势,χ2趋势=9.736,P=0.002。肠套叠包块内血流分级与VI值正相关,r=0.847,P=0.000,VI值与灌肠复位所用时间呈负相关,r=-0.783,P=0.000,血流分级与灌肠复位所用时间呈负相关,r=-0.813,P=0.000。在复位压力8~10Kpa下,复位成功率为59.02%,复位压力11~13Kpa下,复位成功率为84%,两组复位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2,P=0.026)。低压组与高压组在性别、年龄、套筒长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儿童肠套叠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小年龄儿童、病程长、伴呕吐、便血、有继发因素、套筒长径大、套筒内有积液、腹腔有积液、肠壁增厚、肠管扩张、CDFI显示肠壁无血流患儿易发生肠坏死。对伴有这类临床特征的患儿应尽早治疗,扭转肠管生机,改善预后;CDFI可很好预测肠壁缺血,但仍存在一定误判率。2.SMI对肠套叠肠壁功能状态评估:SMI技术可量化评估肠套叠包块内血供状况,客观评价套叠肠管的生机,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避免盲目灌肠及过度手术治疗。
杜家兴[4](2021)在《气温与睾丸扭转发生及早期治疗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常见的阴囊急症,若治疗不及时常导致睾丸萎缩或坏死。睾丸扭转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晰,如国外一些研究表明睾丸系膜过长与睾丸扭转有关;外伤和体育锻炼(特别是骑自行车)可能诱发睾丸扭转;也有研究发现睾丸扭转的发生与较冷月份存在联系。我科近年来发现在冬季到来前后睾丸扭转病例较以往年份激增,同时相当一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临床急需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治疗睾丸扭转,迅速恢复睾丸血运,为手术争取准备时间。目前国内文献中尚未查询到高频超声监测下应用托举式手法复位治疗早期睾丸扭转的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气温对睾丸扭转发生前后的影响及高频超声监测下应用托举式手法复位的可行性及影响成功率的因素。为临床上睾丸扭转的预防提供更充分的依据,为睾丸扭转治疗中增加睾丸存活率提供一个良好的方法。方法:1.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确诊为睾丸扭转患者的具体临床数据。记录其中早期(12h内)应用高频超声监测下托举式手法复位的患者操作过程中体征、超声的变化情况及复位结局。2.根据其发病时间在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http://data.cma.cn/)查询当天当地的气温。将睾丸扭转患者分为0℃以下组、0~10℃组、10~20℃组、20℃以上组。其中早期应用高频超声监测下托举式手法复位的患者分为复位成功和复位不全或失败两组。将各个分组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取得研究结果。结果:172例睾丸扭转患者中,发生率最高的温度区间是0~10℃组(35.5%)。12.8%的病例发生在0℃以下;34.9%的病例发生在10~20℃;16.9%的病例发生在20℃以上。不同温度区间睾丸扭转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07,P<0.001)。Spearman检验提示不同温度区间与睾丸扭转患病率呈负相关(r=-0.261,P<0.01)。不同季节之间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349,P>0.05),但睾丸扭转的发病仍主要集中在秋冬季。38例在早期应用高频超声监测下托举式手法复位的患者,复位成功35例(左侧24例,右侧11例),复位不全或失败3例,总体成功率92.1%。手法复位成功的患者年龄大于复位不全或失败的患者(p=0.04);复位成功患者的扭转时间明显小于复位不全或失败的患者(p=0.001);复位成功和复位不全或失败的患者发病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2);此外,与复位不全或失败的患者相比,复位成功的患者当天温度更高(p=0.005);阴囊收缩在手法复位不全或失败的患者中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手法复位成功的患者(p=0.002)。结论:1.睾丸扭转的患病率与气温之间存在负相关趋势,气温降低时,睾丸扭转的患者相对增加。其原因为低温下阴囊收缩活动增强且提睾肌反射亢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季节之间睾丸扭转发病率无明显差别,但睾丸扭转的发病仍主要集中在秋冬季。因此,在低温时尤其是季节交替时应注意阴囊部位的保暖,并提示临床秋冬季节要更加警惕睾丸扭转的发生并及时进行诊治。2.睾丸扭转早期应用高频超声监测下托举式手法复位是一种总体成功率高,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年龄偏小、扭转时间长、发病时的温度低是影响复位成功率的因素。即便如此,该方法仍值得在临床推广以提高睾丸扭转坏死的抢救成功率,将睾丸扭转治疗整体水平提升一定高度。
陈华斌,虞哲科[5](2021)在《不同术式治疗小儿高位隐睾伴腹股沟斜疝临床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分析改良Bevan术式和Saha-jeap术式对小儿高位隐睾伴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岭东方医院和台州医院就诊的单侧隐睾伴腹股沟斜疝患儿15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Saha-jeap术式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的Bevan术式治疗。观察患儿在围手术期、术后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2种术式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随访睾丸均位于阴囊底部,血供丰富;2组均存在睾丸质地不纯情况,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外观满意度为96.0%显着高于对照组57.3%(P<0.05);治疗后2组患儿均无睾丸萎缩、疝气复发等并发症。结论:小儿高位隐睾伴腹股沟斜疝治疗上,改良Bevan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家长外观满意度方面要优于Saha-jeap术式,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及手术选择。
郭峻梅,高虹,易欣,李雪娇,左琼,韩文彬,高鹏,药晗[6](2020)在《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在儿童睾丸疾病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认为超声弹性成像(UE)是一种能够反映生物组织力学特性的成像技术,具有方便、客观、无创的特点。应用UE技术对组织自身的弹性特性进行成像,能够获得组织内部的弹性分布定量信息,得到组织间硬度的差别,准确提示病变性质。近年来,UE技术在超声医学不同领域中迅速发展,在儿童睾丸疾病中也逐渐开展,可显示和量化睾丸、附睾组织的相对软硬度,为儿童睾丸部分疾病的诊断及远期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弥补了传统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不能提供组织弹性的不足。
李金东[7](2020)在《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和腹腔镜治疗策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本论文对青年腹股沟疝年龄划分的依据;探讨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青年患者中的术式、补片选择等治疗策略以及治疗效果;探讨复杂青年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操作方法。【方法】按每5年一个年龄段分组,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6220例(7415侧)患者资料,总结例数、性别比、疝类型、疝分型、手术方式、补片类型等临床资料在各年龄段的分布趋势。根据不同年龄分布特点,结合WHO对年龄的定义,将6220例患者分为青年组(18-44岁)、中年组(45-64岁)和老年组(≥65岁)三组(下同),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三组临床资料(单/双侧比、性别比、病程、疝类型、疝分型等)、治疗策略(术式选择、补片选择等)以及治疗效果(复发、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对复杂性青年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操作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年龄分布趋势随着年龄增加,各年龄段腹股沟疝比例呈上升趋势,65-69岁年龄段达到顶峰(17.7%)后出现下降。男女比例呈上升趋势。斜疝比例随年龄增大呈下降趋势。疝分型以II型和III型为主,II型比例下降,III型比例上升。TAPP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高龄患者比例上升增高。轻量补片比例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重量补片呈上升趋势。从例数、性别比、疝类型、疝分型、术式选择、补片选择在各年龄段分布看,各趋势线在45岁呈改变状态。2.临床资料青年组女性比例为19.3%,高于中年组(8.4%)和老年组(4.4%),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青年组双侧疝比例为7.0%,低于中年组(17.6%)和老年组(23.0%),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青年组病程时间为157.9±161.9月,高于中年组(50.1±120.4月)和老年组(36.2±93.8月),三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青年组BMI为22.8±3.3 kg/m2,低于中年组(23.4±2.6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22.8±2.8 kg/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5)。青年组以斜疝为主,比例为84.7%,高于中年组(61.5%)和老年组(54.9%),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II型疝比例为45.8%,低于中年组(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型疝比例为45.2%,高于中年组(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4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情况青年组腹腔镜术式选择以TAPP为主(81.3%),高于中年组(39.4%)和老年组(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补片选择以轻量补片为主(83.6%),高于中年组(48.3%)和老年组(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情况手术时间,青年组单侧疝手术时间为29.2±8.5分钟,高于中年组(26.6±7.7分钟)和老年组(27.2±8.7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双侧疝手术时间为45.9±9.2分钟,高于中年组(41.1±9.5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老年组(44.1±11.2分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术后出院时间为1.29±1.05天,低于老年组(1.38±1.0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年组(1.23±0.8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VAS方面(2018年609例患者),三组分别为2.49±0.9、2.31±0.9和2.37±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3)。三组复发侧数分别为1侧(0.1%)、1侧(0.1%)和12侧(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肿例数分别40例(4.7%)、107例(4.6%)、196例(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8)。青年组尿潴留为4例(0.5%),与中年组19例(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老年组69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例数分别3例(0.4)、8例(0.4%)、19例(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青年组无术后严重并发症。中老年组有术后严重并发症6例:补片感染3例、戳孔疝1例、肠管损伤1例、机械性肠梗阻1例,均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1.青年腹股沟疝类型以斜疝为主,疝分型以II、III型为主。女性比例高,双侧疝比例低,病程时间长。病因以先天性因素为主。2.LIHR对于青年腹股沟疝是合理的术式选择。术式选择以TAPP为主,可探查并明确诊断,同时处理合并症。补片选择以轻量补片为主。3.青年腹股沟疝患者选择LIHR是安全有效的。在术后恢复、术后疼痛等方面略有优势。4.青年男性腹股沟疝多可合并隐睾、网膜卡顿、鞘膜积液和精索静脉曲张等复杂性疾病。青年女性患者可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可采用个体化治疗以获得最佳的临床和卫生经济学效益。
孙厚福[8](2020)在《犬睾丸肿瘤病例临床调查及诊断与治疗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小动物临床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宠物健康,如果提高动物生活质量和生命延长,睾丸肿瘤是在老年犬非常常见,发生率仅次于皮肤肿瘤,在小动物临床工作中,会遇到睾丸肿瘤,很多医生直接手术切除,未做近一步检查,有的甚至不太敢手术真对腹腔内睾丸肿瘤,无法定性,大部分睾丸肿瘤偶然发生的睾丸肿瘤存在于猫极其少见。本分通过三年临床收集52例犬睾丸肿瘤,通过品种,年龄,肿瘤大小,临床症状,病理切片,血液检查,临床诊断,临床治疗,预后等进行分析,更好了解犬睾丸肿瘤,针对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做了阐述,国内很少有人做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大连地区动物医院于2017年6月-2020年3月睾丸肿瘤病例进行研究,共收集52例睾丸睾丸肿瘤病例,梳理犬的年龄,品种,隐睾,病理切片等对肿瘤进行分析研究,部分输血后进行手术,一部分进行化疗。结果显示年龄在5岁以下所占0,5-7岁所占比例11%,8-10岁所占比例30%,10岁以上占53%,小型犬所占比例是42%,中型犬所占比例是53%,大型犬所占比例是3%,29例病发隐睾,占睾丸肿瘤58%发生率,犬精原细胞瘤,间质细胞瘤,支持细胞瘤三种肿瘤高发,血管瘤少发。其中精原细胞瘤占42%,间质细胞瘤19%,支持细胞瘤32%,血管瘤1%,其他金毛,贵妇犬,泰迪高发犬种,肿瘤体积越大,支持细胞瘤可能性大,预后可能不良,其中有三例病例同存在三种肿瘤,化疗和方疗对肿瘤有提高中位存活时间。其中5例输血后进行手术,但是大部分是预后不良,骨髓抑制。两个经典病例,通过本研究,给以后后学者对犬睾丸肿瘤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1.1.5岁以下犬发生睾丸肿瘤几率很小,10岁以上是高发年龄。2.金毛,贵妇犬,泰迪犬高发。3.其中隐睾会高发睾丸肿瘤。4.睾丸体积越大,可能转移性越大,如果犬出现雌性化,首先考虑支持细胞瘤,输血后手术能提高治愈率。5.通过病理切片分析支持细胞瘤和精原细胞瘤高发,同一个睾丸肿瘤可能同时存在三种肿瘤,睾丸肿瘤和其他肿可能同时出现。6.超声和FNA有助于睾丸肿瘤诊断,化疗对与恶性有侵蚀可以延长存活率。
亚森江·阿布都拉[9](2021)在《隐睾症患者血清AMH、INH-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隐睾症患儿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和血清抑制素B(INH-B)的变化以及初步评价两种激素水平对隐睾症患者睾丸功能评价和手术时机选择的意义。方法:检测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隐睾症患儿100例血清抑制素B及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其中单侧隐睾患儿59例(右侧隐睾21例,左侧隐睾38例),双侧隐睾患儿41例。另随机选取100例正常男性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在术前及术后6月时随访测定血清AMH和INH-B及相关生殖细胞发育参数。分析比较各组之间以及手术前后血清两种激素水平差异。结果:隐睾组和对照组年龄、BMI值、性激素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隐睾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在术前测量外生殖器相关参数。隐睾组与对照组对比、除睾丸体积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侧隐睾病例与双侧隐睾病例术前血清INH-B和AMH值比较,单侧组(71.36±6.82)pg/ml相对于双侧组(62.13±7.13)pg/ml,单侧组(115.44±8.91)ng/ml相对于双侧组(97.32±9.13)ng/ml,单侧组两种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组隐睾患儿和对照组术前血清INH-B、AMH水平比较,0-2岁组隐睾患儿和对照组儿童之间无明显差异性,2岁以上隐睾患儿血清两种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儿童。手术前血清INH-B、AMH水平与手术后6月时血清两种激素水平比较,4岁以下隐睾患儿术后6月血清两种激素水平比手术前水平升高,4-6岁组隐睾患儿手术后6月血清两种激素水平与术前进行对比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隐睾症患儿血清AMH和INH-B水平低于正常儿童。隐睾症手术年龄越大睾丸功能恢复越困难,有些甚至无法恢复睾丸支持细胞功能。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和血清抑制素B(INH-B)水平可作为评估隐睾症患者睾丸功能的可靠指标,并且能评价睾丸固定术后睾丸功能恢复情况。
胡健[10](2020)在《睾丸引带对隐睾手术睾丸血供的短期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隐睾是儿童常见的生殖系统畸形,手术是治疗隐睾的主要方法,传统的隐睾睾丸下降固定术一般都需要断掉睾丸引带,但作为睾丸血供的重要来源之一,其血供阻断后,短期内睾丸血供是否会受到一定影响目前并不明确,为了解睾丸引带血供对睾丸血供的影响及其对隐睾术后睾丸血供的短期影响,特作此研究。方法:1.实验分组:收集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区隐睾患儿和睾丸鞘膜积液患儿资料。隐睾组患儿按术中是否离断睾丸引带分组,术中肉眼观察发现精索较细,且夹闭睾丸引带后出现睾丸色泽变白、被膜皱缩等明显肉眼缺血表现的隐睾患儿保留睾丸引带为保留引带组,离断睾丸引带的隐睾患儿为离断引带组,睾丸鞘膜积液患儿为鞘膜积液组。2.实验检测内容:2.1术中肉眼观察、比较隐睾组患儿和睾丸鞘膜积液组患儿睾丸引带的附着情况、外形和睾丸引带的血管分布特点及夹闭引带前后睾丸外观的变化情况。2.2 PHILIPS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X-50)检测睾丸超声及血流频谱信息,测量夹闭睾丸引带前后两组患儿睾丸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等血流参数。2.3术后1月随访,PHILIPS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X-50)经皮检测隐睾组和睾丸鞘膜积液组患儿睾丸中动脉PSV、EDV,对比分析保留引带组、离断引带组、鞘膜积液组三组患儿术中及术后随访测定的PSV、EDV等数据。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描述;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比较三组不同时间点的PSV值和EDV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隐睾患儿23例,年龄分布在12-23月之间,其中11例隐睾患儿术中肉眼观察发现精索较细,且夹闭引带后出现睾丸色泽变白、背膜皱缩等明显肉眼缺血表现,保留睾丸引带为保留引带组,离断引带组12例;鞘膜积液组患儿12例,年龄在12-24月之间,三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隐睾组患儿中,睾丸未下降至正常位置,睾丸引带均发育较好,较鞘膜积液患儿发育完善,呈条索状,止点异位附着于耻骨结节上缘,引带血供丰富,术中可见睾丸引带血供主要为两种类型分布:一种为单支状引带型,一种为分支状引带型,在引带基底处均有多支侧枝血管分别与精索血管、附睾血管和输精管血管相吻合,有12例隐睾患儿精索血管较细,同时合并输精管细小,睾丸附睾分离等现象;睾丸鞘膜积液组患儿睾丸均下降至正常位置,睾丸引带均止点于阴囊内,与睾丸肉膜囊相连,上端呈双层膜状与包绕睾丸固有白膜的前后鞘膜层相延续,下方止于6点钟位的睾丸鞘膜囊下缘,睾丸引带退化,其上血管分布稀疏、凌乱,无固定特征,血供不丰富,精索血管粗大,明显好于引带血供;2.2保留引带组夹闭引带前睾丸中动脉PSV为7.83±1.43,夹闭引带后PSV为5.93±0.94,夹闭引带后PSV有明显的降低(P<0.05);离断引带组夹闭引带前PSV为7.79±1.78,夹闭引带后PSV为5.76±0.74,夹闭引带后的PSV测值较夹闭引带前有明显差异(P<0.05)。睾丸鞘膜积液组患儿夹闭引带前PSV为8.28±1.66,夹闭引带后PSV为8.04±1.52,两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月随访,隐睾组中保留睾丸引带的患儿睾丸中动脉PSV为7.70±1.29,较夹闭引带前的测值无减少(P>0.05);睾丸鞘膜积液组患儿睾丸中动脉PSV为8.11±1.18,较术中夹闭引带前测值无减少(P>0.05);而隐睾组中离断睾丸引带的患儿,术后1月随访发现睾丸中动脉PSV为4.22±0.54,PSV较夹闭睾丸引带前普遍减少(P<0.05)。2.3.保留引带组夹闭睾丸引带前睾丸中动脉EDV为5.79±0.61,夹闭引带后EDV为3.83±0.55,夹闭引带后的EDV较夹闭引带前降低(P<0.05);离断引带组夹闭睾丸引带前睾丸中动脉EDV为5.77±0.72,夹闭引带后EDV为4.54±0.73,夹闭引带后EDV较前降低(P<0.05);鞘膜积液组患儿夹闭睾丸引带前EDV为6.18±1.06,夹闭引带后5.88±1.37,夹闭引带前后EDV未见减少(P>0.05)。术后1月随访,保留引带组睾丸中动脉EDV为5.83±0.35,与夹闭引带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离断引带组EDV为3.08±0.64,相较于夹闭引带前EDV降低(P<0.05);鞘膜积液组患儿术后1月随访睾丸中动脉EDV值为6.06±1.26,与夹闭引带前睾丸中动脉EDV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隐睾患儿睾丸引带血供及分布特点与鞘膜积液患儿不同。2.保留睾丸引带可以改善隐睾术后睾丸的血供情况,对一些特殊患儿,如精索发育较差的隐睾患儿具有积极意义。
二、睾丸血流供应及其在隐睾治疗中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睾丸血流供应及其在隐睾治疗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隐睾术后睾丸萎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隐睾的危害与后果 |
1.2 隐睾的治疗 |
1.3 隐睾术后睾丸萎缩的研究进展 |
1.4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指标 |
2.3 手术方式 |
2.4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患儿的基本资料 |
3.2 各变量组的分层比较 |
3.3 单因素分析的结果 |
3.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 |
3.5 验证队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测模型的验证 |
第四章 讨论 |
4.1 睾丸萎缩的危害 |
4.2 睾丸萎缩的发生机制 |
4.3 睾丸位置对隐睾术后睾丸萎缩的影响 |
4.4 术前睾丸体积比对隐睾术后睾丸萎缩的影响 |
4.5 输精管附睾畸形对隐睾术后睾丸萎缩的影响 |
4.6 手术方式对隐睾术后睾丸萎缩的影响 |
4.7 手术年龄对隐睾术后睾丸萎缩的影响 |
4.8 睾丸扭转对睾丸萎缩的影响 |
4.9 睾丸萎缩的定义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隐睾的治疗及术后睾丸萎缩的影响因素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缩写词简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2)腹腔镜Fowler-Stephens一期手术治疗高位隐睾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小儿高位隐睾的临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儿童肠套叠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及超微血管成像对肠套叠肠壁功能状态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研究背景 |
第一部分 儿童肠套叠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 |
1.引言 |
2.资料和方法 |
2.1 资料 |
2.2 仪器与检查方法 |
2.3 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性别及各年龄段分布 |
3.2 临床观察指标 |
3.3 超声观察指标 |
3.4 临床处理方式与手术结果及CDFI肠壁血流显示情况 |
3.5 肠套叠超声诊断情况及继发性病因分布 |
3.6 原发性肠套叠及继发性肠套叠声像图特征 |
4.讨论 |
4.1 肠套叠病因 |
4.2 肠套叠诊断及治疗 |
4.3 手术治疗的肠套叠患儿临床特征及肠壁缺血的临床预判 |
4.4 超声对肠坏死的诊断 |
4.5 继发性肠套叠常见病因及漏误诊分析 |
4.6 研究的局限性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SMI对肠套叠肠壁功能状态评估 |
1.引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仪器与检查方法 |
2.3 肠套叠水压灌肠治疗方法 |
2.4 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患儿一般特征及超声声像图特征 |
3.2 SMI对肠套叠的评估 |
3.3 SMI血流丰富程度对肠套叠治疗的指导作用 |
4.讨论 |
4.1 可自行复位和不能自行复位肠套叠的特征及诊疗 |
4.2 超声及SMI技术对肠管生机的预判 |
4.3 肠套叠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SMI评估包块血流的意义 |
4.4 SMI技术在肠套叠灌肠复位压力中的指导作用 |
4.5 研究的局限性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在儿科领域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气温与睾丸扭转发生及早期治疗的相关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睾丸扭转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不同术式治疗小儿高位隐睾伴腹股沟斜疝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研究组 |
1.2.2 对照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2组患儿围手术期情况比较 |
2.2 2组患儿术后效果比较 |
2.3 2组患儿手术并发症情况比较 |
3 讨论 |
(6)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在儿童睾丸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超声和UE |
2 儿童睾丸疾病常规超声诊断 |
2.1 儿童睾丸肿瘤的超声特点 |
2.2 儿童睾丸、附睾炎的超声特点 |
2.3 儿童睾丸微石症的超声特点 |
2.4 儿童睾丸扭转的超声特点 |
2.5 儿童睾丸隐睾的超声特点 |
3 UE在儿童附睾和睾丸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
3.1正常睾丸的UE |
3.2 儿童睾丸肿瘤的UE |
3.3 儿童附睾、睾丸炎的UE |
3.4 TM患儿的UE |
3.5 儿童睾丸扭转的UE |
4 小结 |
(7)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和腹腔镜治疗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缩写表 |
前言 |
一 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历史和现状 |
二 青年腹股沟疝的现状 |
三 青年腹股沟疝需关注的问题 |
1 青年腹股沟疝的年龄划分 |
2 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 |
3 青年腹股沟疝的术式选择 |
4 青年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术式选择 |
5 青年腹股沟疝的补片选择 |
6 青年腹股沟疝的腹腔镜疗效 |
7 复杂青年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操作方法 |
四 研究目的 |
第一部分 青年腹股沟疝群体的年龄划分 |
引言 |
资料和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 临床资料 |
三 设计方案 |
四 手术方法 |
五 质量控制 |
六 术中术后评价指标 |
七 随访 |
八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 |
引言 |
资料和方法 |
一 临床资料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措施 |
四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腹股沟疝类型 |
3.腹股沟疝分型 |
4.手术方式 |
5.补片类型 |
6.手术评价指标 |
讨论 |
1.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 |
2.青年腹股沟疝的术式选择 |
3.青年腹股沟疝LIHR术式选择 |
4.青年腹股沟疝补片选择 |
5.青年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治疗效果 |
第三部分 复杂性青年腹股沟疝腹腔镜操作方法 |
引言 |
复杂性青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的腹腔镜操作方法 |
复杂性青年女性腹股沟疝患者的腹腔镜操作方法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犬睾丸肿瘤病例临床调查及诊断与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犬睾丸肿瘤概述 |
1.1.1 犬睾丸肿瘤 |
1.1.2 睾丸肿瘤流行病学 |
1.2 犬常见睾丸肿瘤分类 |
1.3 睾丸肿瘤发生部位 |
1.4 睾丸肿瘤侵袭和转移 |
1.5 影响睾丸肿瘤发生因素 |
1.5.1 生物性致癌因素 |
1.5.2 致癌性物理性因素 |
1.5.3 致肿瘤性病毒 |
1.5.4 慢性刺激 |
1.5.5 连续的影响因素 |
1.5.6 内分泌因素 |
1.5.7 先天性原因 |
1.6 睾丸肿瘤早期临床诊断与治疗 |
1.6.1 既往病史调查 |
1.6.2 X光检查 |
1.6.3 超声检查 |
1.6.4 细针抽吸 |
1.6.5 睾丸肿瘤CT和MR检查 |
1.6.6 犬睾丸肿瘤诊断 |
1.6.7 犬睾丸肿瘤治疗 |
1.7 前景与展望 |
1.8 创新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动物基本信息 |
2.2 试验药品 |
2.3 试验仪器 |
2.4 输血治疗 |
2.4.1 血源 |
2.4.2 供应动物 |
2.4.3 采血和血液保存 |
2.5 犬红细胞血型 |
2.5.1 犬红细胞血型 |
2.5.2 交叉配血试验和血型鉴定 |
2.5.3 血液及其成分的输入 |
2.5.4 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置 |
2.6 组织病理切片 |
2.6.1 取材 |
2.6.2 固定 |
2.6.3 脱水 |
2.6.4 透明 |
2.6.5 浸蜡 |
2.6.6 包埋 |
2.6.7 切片 |
2.6.8 组织切片染色 |
2.7 细针抽吸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睾丸肿瘤在不同年龄不同犬种的分布 |
3.2 睾丸肿瘤在不同病例中临床症状的变化 |
3.3 睾丸肿瘤在不同犬种不同年龄血常规检查变化 |
3.4 不同年龄不同犬种发生睾丸肿瘤与隐睾疾病结果统计 |
3.5 不同年龄不同犬种睾丸肿瘤大小结果统计 |
3.6 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病发其他肿瘤统计结果 |
3.7 病理切片结果分析 |
3.8 临床治疗 |
3.8.1 手术治疗 |
3.8.2 术后治疗和护理 |
3.8.3 术后用药 |
3.9 犬睾丸肿瘤治疗比较 |
3.9.1 手术治疗 |
经典病例一 |
经典病例二 |
第四章 讨论 |
4.1 品种对犬睾丸肿瘤的影响 |
4.2 年龄对睾丸肿瘤的影响 |
4.3 临床症状对犬睾丸肿瘤鉴别诊断 |
4.4 隐睾对犬睾丸肿瘤的影响 |
4.5 肿瘤大小对犬睾丸肿瘤的影响 |
4.6 睾丸肿瘤诊断 |
4.7 睾丸肿瘤的治疗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隐睾症患者血清AMH、INH-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与分组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对象分组 |
2 纳入、排除标准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3 标本收集与测量方法 |
3.1 标本收集 |
3.2 测量方法 |
3.3 血清激素水平的测量 |
3.3.1 血清AMH和 INH-B浓度检测原理 |
3.3.2 试剂与检测器材 |
3.3.2.1 试剂 |
3.3.2.2 检测器材 |
3.3.3 检测步骤与方法 |
3.3.3.1 试剂准备 |
3.3.3.2 检测步骤 |
4 治疗方法 |
4.1 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 |
4.2 手术特殊器械及设备 |
4.3 手术方式 |
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隐睾患儿血清抑制素 B 水平的改变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10)睾丸引带对隐睾手术睾丸血供的短期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儿童隐睾手术及睾丸血供特点(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睾丸血流供应及其在隐睾治疗中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隐睾术后睾丸萎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D]. 杨志林.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2]腹腔镜Fowler-Stephens一期手术治疗高位隐睾的临床效果研究[D]. 王弘扬.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3]儿童肠套叠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及超微血管成像对肠套叠肠壁功能状态评估[D]. 张纯林.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气温与睾丸扭转发生及早期治疗的相关性分析研究[D]. 杜家兴.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5]不同术式治疗小儿高位隐睾伴腹股沟斜疝临床对比研究[J]. 陈华斌,虞哲科. 浙江医学教育, 2021(01)
- [6]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在儿童睾丸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 郭峻梅,高虹,易欣,李雪娇,左琼,韩文彬,高鹏,药晗. 医学综述, 2020(15)
- [7]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和腹腔镜治疗策略[D]. 李金东.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8]犬睾丸肿瘤病例临床调查及诊断与治疗研究[D]. 孙厚福.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3)
- [9]隐睾症患者血清AMH、INH-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 亚森江·阿布都拉.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10]睾丸引带对隐睾手术睾丸血供的短期影响研究[D]. 胡健.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