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整体护理看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王震[1](2021)在《RG医院内部绩效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敏[2](2021)在《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1)了解卒中病房人文关怀实施现况、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关怀需求、一线护理人员的临床人文护理举措,为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的构建提供相关策略及依据。(2)构建适用于卒中病房的人文护理实践指引,以期为我国专科人文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1)通过现象学研究法,在文献研究、课题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半结构式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法,对来自13个市的18位卒中专科人员(医生、护士、康复技师)进行质性访谈,了解卒中病房人文关怀实施现况,通过Colaizzi主题聚类分析数据。(2)通过现象学研究法,运用半结构式质性访谈,分别对21名脑卒中患者和21名家属进行调查,深度挖掘其关怀需求。(3)通过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来自全国24个城市65所医疗机构的100名卒中专科临床护士为调查对象,运用自制问卷,了解其在照护脑卒中患者过程中的人文护理举措,并用词频分析和主题聚类分析处理数据。(4)通过专题研讨会,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0名卒中专科临床护士,以圆桌讨论形式对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方案构建草案修改讨论,形成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初稿。(5)通过横断面调查,以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初稿为内容制定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国卒中平台二、三级综合医院卒中病房的265名护士和250名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护士和患者对该指引具体内容的重要性认知情况,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护患双方重要性认知差异。(6)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以目的抽样,采用函询问卷的形式对来自全国15家医疗机构及科研院校的25名专家进行2轮的咨询,以最终确立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方案。结果(1)医、护、技的质性访谈共提取出4个主题,12个亚主题。具体为:(1)卒中病房工作人员对卒中患者的关怀行为逐步提升(卒中救治理念发生改变、关注解决患者的现存问题、主动营造关怀氛围)、(2)卒中病房人文关怀实施者的关怀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自身职业价值感不强、主动关怀行为落实不够、全程康复欠重视)、(3)卒中病房人文关怀实施中的主要困难和矛盾(医疗机构现行管理与需求有差距、康复条件与需求存在差距)、(4)卒中病房人文关怀实施中工作人员的迫切需求(增设专职岗位、有效的人文关怀培训、构建更为和谐的医患关系)。(2)脑卒中患者与患者家属的质性访谈共提取出6个主题,14个亚主题。具体为:(1)生理关怀、(2)安全关怀(专业操守、应答及时)、(3)情感关怀(服务意识、正性激励、同理心、有效沟通、提供交流平台、个性化关怀)、(4)尊重权利、(5)康复关怀(康复计划、专业指导、康复配置、延续服务)、(6)家属关怀(身心支持、照护指导)。(3)共计收到610条临床人文护理举措,经主题归纳,内容主要集中在生理、安全、情感、尊重、康复五大方面。排名前20的高频词组分别聚焦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卒中康复、环境改造、出院随访等方面,其中:(1)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具体项目开展和不同指导形式;(2)心理护理多体现在言语沟通和服务态度;(3)康复多为提供辅助器具和开展早期康复;(4)环境改造多为增设保护性安全措施;(5)出院随访集中在居家访视和居家改装,调查对象一致认为该部分是关怀中的短板。(4)专题研讨会共收到86条文字性建议,涉及45个条目。根据讨论意见,意见归类、主题分析,经课题组讨论决定,合并指标20项,修改语言描述36项,删除指标49项,初步形成了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初案,其中包含5个维度(生命关怀、安全关怀、情感关怀、尊严关怀、康复关怀),共46个条目。(5)在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评价中,护患双方各条目得分分别为(4.75±0.32)分和(4.50±0.35)分,在B2(安全管理方案)、B6(安全设置)、B7(辅具性能良好)、C4(认知障碍管理)、C6(亲属陪伴)、D2(知情告知)、D3(参与决策)、D6(不敬言行)、D7(满足需求)、E8(专业指导)等10个条目无统计学差异,余36个条目均有显着差异(P<0.05)。(6)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1,实践条目重要性和实用性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2、0.10和0.09、0.11。2轮的修改建议分别为95和42条,分别修改条目36条和21条。2轮咨询后,所有指标赋值均在4.5分以上、变异系数在0~0.17之间。最终确立了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为结构框架的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方案,包含5个维度,共46条目。结论(1)人文关怀实践已在我国广泛开展,但医务人员视角下的卒中病房人文关怀实施现况并不乐观,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亦无法满足,临床护士眼中的人文护理多集中对患者的常规指导和日常护理操作,缺乏对患者全面而有针对性的关怀措施、对人文护理实质内容的全面理解、对关怀实践的整体概念,建立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迫在眉睫。(2)构建了包含生理关怀、安全关怀、情感关怀、尊严关怀、康复关怀5个维度、46个条目的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专家积极系数及权威系数等主要结果均体现出专家意见的一致性高、可靠性强,表明本研究方案有较高科学性,可规范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内容,为我国专科人文护理实践提供借鉴。
张晓燕[3](2019)在《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培训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高职院校护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主要影响因素及护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期待,制定能够提高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方案。方法本课题包括三个部分,运用的方法有量性研究、质性研究、专家小组会议法等。第一部分: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表为工具,选择河南省15所高职护理院校中方便的护理专业教师200名,通过调查表得到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现状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第二部分:质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了与高职护理院校的12名护理教师和8名护生进行访谈,并采用Colaizzi的质性资料分析方法,调查影响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因素。第三部分:培训方案的提出。运用专家小组会议法对培训方案的可行性、创新性进行评判,可为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第一部分: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总分为(198.19±27.07),处于中等水平。在信息化职业实践这个维度当中,职称越高,信息化职业实践水平越高。在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与创新这个维度当中,学历越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与创新水平越高。第二部分:质性研究:对护理教师和护生的访谈录音进行转录,并编码提炼主题。对12名教师访谈后归纳的主题为: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认知不足、信息化教学实施现状、对信息化教学效果的评价、影响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因素、对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期待。对8名护生进行访谈后归纳的主题为:对信息素养认知不足、接受信息化教学的感受、护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期待。第三部分:培训方案的提出,主要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及考核方式。结论1.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护理教师对基本的多媒体教学、PPT制作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但对视频、音频、图画处理、动画、网页制作等水平较低,需要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2.对信息化教学有一定的认知,但还存在认知不足的现象;高职护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准备度亟需提升;亟需构建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方案。3.构建培训方案。
李彬[4](2019)在《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思维导图应用研究 ——以初中Scratch游戏制作为例》文中指出信息时代对创新人才的呼吁迫在眉睫,随着2017年国内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颁布,学科核心素养的制定和定位要求,计算思维作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思维能力,它被认为是与读、写同等重要的基本技能。许多国外教育实践研究表明,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知识的建构。然而,国内教育应用研究则对这方面比较缺乏,并且全面深入的将它与特定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计算思维”的结合研究甚少。为此,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系统的研究计算思维与思维导图,阐明了计算思维,几个重要功能“问题的界定”、“抽象功能”、“构建模型”、“调试改进”等。以建构主义理论、脑科学、知识可视化等为理论基础,把思维导图与计算思维相结合,构建一种基于项目式教学为主体的思维导图教学应用模型。将测试问卷、作品分享打分、访谈与Drscratch评价工具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游戏制作的方法步骤和学科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交代了当今时代背景下计算思维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的表述,思维导图作为教和学的辅助性工具对学生计算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本研究的研究意义、研究的方法、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第二章为梳理概念。分别论述国内外计算思维与思维导图的相关定义与特征。同时交代清楚研究开展的理论依据,为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第三章为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项目式教学模式构建过程。第四章主要是基于思维导图的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实验研究。首先,确定研究的假设;其次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最后,根据教学设计进行实际的教学应用。第五章主要是对收集的学生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包括对问卷、访谈和成绩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第六章主要是对整个研究的总结,包含对研究开展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分析,以及对后续的研究进行展望。本研究中的三个研究问题通过对实验获取的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的计算思维有显着影响;(2)思维导图对不同计算思维基础学生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其中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帮助最大,对高水平的学生帮助最小,对低水平的学生帮助居中;(3)思维导图结合使用Dr.Scratch评价工具能够实现对学生的计算思维的个性化教学。
李春红,巴小玲,刘连生[5](2017)在《延伸护理对高海拔地区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症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以基于家庭为中心的延伸护理对高海拔地区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症(USN)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青海市中医院收治的USN患者70例,采用随机双盲的原则,将70例高海拔地区脑卒中USN分成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延伸护理模式,护理干预4周后,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平衡能力、巴氏指数(BI)及凯瑟琳-伯格量表(CBS)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4周,观察组CBS评分为(9.42±6.17)分,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13.33±5.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和ADL评分等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医院、病房延伸到家庭的延伸护理模式对改善高海拔地区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自理能力有积极的临床疗效。
叶欣[6](2015)在《基于人际传播的医患关系建构过程研究 ——以中美医患对话比较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医患关系是医护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旧医学模式的改变,医患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医患之间由于缺乏交流与传播,引起医疗纠纷,医患关系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医患关系是一个具有多棱曲的立方体,它涉及医疗技术水平、医学研究水平、医疗卫生体制、医疗卫生政策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等诸多因索。多种因索交叉与重叠的属性,表明了当今医患关系的复杂性。因此,医患关系的构建与传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试图从医患关系最核心和最微观的部分医患对话开始,通过比较中美在医患关系构建中每个阶段的对话特点和规律,来发现中国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借鉴比较中美医患对话中的实践模式和经验理论的异同,为构建中国和谐医患关系获得启示。国内外学界对医患关系的研究均有悠久历史。国外大规模医患关系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世纪中叶。此前,医患关系基本处于理想的愿景——负责任的和气医生和对医疗系统充满信任的患者。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外医患关系研究的目的是使医学更好地服务于群众的健康。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关于医患关系的研究集中在改革与完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和支付程度上来。中国医患关系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尤其是21世纪开始的最初几年。学者们围绕医患关系在医疗技术、医疗信息、医疗法律制度、医疗文化等领域展开讨论,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于医患冲突原因和对策研究。从人文社会科学角度研究医患关系的成果并不多见。我们拟在国内外已有的医患关系研究的基础上,从中美两国医患对话入手,着重微观层面的解释,实践性的解读,和动态的把握来阐释医患关系的建构过程,通过两国医患对话的对比,找出规律性的实践模式和相关的经验理论,试图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找寻适合中国医患关系发展的正确道路。医患关系研究涉及的学科很多,我们主要依托传播学,并使用在此基础上形成治疗传播系统理论框架对医患关系的三个阶段进行深层次剖析。我们从治疗传播系统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中美医患对话展开比较研究,深入探讨医患关系的建构与传播过程,这一过程的研究对于探索化解医患矛盾、构建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治疗传播系统理论中的关系传播阶段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医患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阶段。一开始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以后疾病信息的获得,治疗计划的实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中美这一阶段的医患对话比较,我们发现两国医患关系最大的差异在于信任关系问题。医患关系建立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患者对医生产生莫大的信任,医生职业得以维系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同时,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也使得医生获得了巨大的工作成就感。医生失去患者的信任原因来自于诸多方面。而其中中美两国最主要的是医患间的经济关系问题的差异。而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医院的生存问题,药品的回扣问题,医生的红包问题。此外,我们选取了关系传播阶段最重要的礼貌、非语言传播、移情三个传播要素加以探讨和研究,以便证明第一阶段对医患关系建构与传播的重要意义。治疗传播系统理论中的第二个阶段评估传播阶段主要是采集信息(信息交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分析比较两种病史采集模式的异同点,理解“以患者为中心”的病史采集模式的优势。通过中美这一阶段的对话研究,我们发现两者间的最大差异在于医患文化关系问题。医患之间的文化关系问题主要体现为认知水平和文化观念上的差别以及物化关系的改变导致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文知识欠缺的问题,一是医生行为僵化、态度冷漠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病史采集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和障碍,选择其中最重要的倾听和提问运用中美两国医患对话实例加以详细分析与解释,来完成评估阶段的主要任务。治疗传播系统理论中的第三个阶段治疗传播阶段主要任务是解释问题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制订双方同意的诊疗方案是指医生向患者解释专业意见并与患者及家属协商一个可行的诊疗方法进而安排下一步的工作。中美这一阶段的对话比较,两者间最大的差异在于伦理关系的差异。医患之间的伦理关系问题,一方面体现在双方的利益协调上的种种社会冲突;另一方面是知情同意原则的实施。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医患关系的法律不明确,以及知情同意权受侵犯导致的。成功完成解释和商定诊疗协议,不仅需要我们对医患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需要掌握除了一般传播技术(包括之前在建立关系和病史采集过程中讨论的相关技巧)之外的特殊技巧。医患关系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研究课题,不是单纯用某一个或几个学科的研究方法所能解决的。我们拟采取关联行为的话语分析法(AIDA),再辅以实证法、归纳法、对比法、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的定性研究法、动态静态结合法等研究方法,在实地录音转写之后,在建立小型语料库基础上,考察医生和患者互动过程中的对话特征与规律,进而探索和谐医患关系建构与传播的模式和理论。最后,我们总结了中美医患关系形成过程的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美国医患关系建构和传播过程对中国的借鉴和启示,并总结文章写作中的不足,提出未来继续研究的方向。
卢亚楠[7](2014)在《如何在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文中指出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护士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在护理实践中应用评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护士对护理对象复杂多变的健康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质疑、弄清事实,并能做出有效的护理决策。但学生年纪较小,习惯了初高中老师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善于思考,缺乏主观能动性。如何在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其更适应现代的护理工作模式,我通过对评判性思维能力内涵的探讨和对其特点的分析,逐步提出了相应措施。
吴兆苏,霍勇,王文,赵连友,朱鼎良[8](2014)在《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文中提出《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指南》)制定的背景与过程:(1)是慢性病防治的需要。2011年9月,联合国举行了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的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提出加强非传染性疾病(通常指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慢性病)的防控任务和要求。2012年5月,卫生部等15个部委联合制定的《中
吴兆苏,霍勇,王文,赵连友,朱鼎良[9](2014)在《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文中认为《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指南》)制定的背景与过程:(1)是慢性病防治的需要2011-09,联合国举行了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的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提出加强非传染性疾病(通常指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常见慢性病)的防控任务和要求。2012-05,卫生部等15个部委联合制定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明确指出,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重
吴兆苏,霍勇,王文,赵连友,朱鼎良[10](2013)在《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文中指出《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指南》)制定的背景与过程:(1)是慢性病防治的需要2011-09,联合国举行了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的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提出加强非传染性疾病(通常指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常见慢性病)的防控任务和要求。2012-05,卫生部等15个部委联合制定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
二、实施整体护理看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整体护理看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2)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3 相关理论阐述 |
1.4 文献回顾 |
1.4.1 人文护理的含义 |
1.4.2 人文护理实践的相关理论 |
1.4.3 人文护理实践的学者研究倾向 |
1.4.4 人文护理实践的相关模式、标准、指引 |
1.4.5 卒中专科人文护理实践 |
1.4.6 小结 |
1.5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的初步制定 |
2.1 医、护、技对卒中病房人文关怀实施体验的质性研究 |
2.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2 结果 |
2.1.3 讨论 |
2.1.4 小结 |
2.2 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关怀需求的质性研究 |
2.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2.2 结果 |
2.2.3 讨论 |
2.2.4 小结 |
2.3 临床人文护理举措调查 |
2.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3.2 结果 |
2.3.3 讨论 |
2.3.4 小结 |
2.4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构建研讨会 |
2.4.1 参会对象 |
2.4.2 实施过程 |
2.4.3 结果 |
2.4.4 讨论 |
2.4.5 小结 |
第三章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评价 |
3.1 对象与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样本量计算 |
3.1.3 研究工具 |
3.1.4 研究过程 |
3.1.5 质量控制 |
3.1.6 统计方法 |
3.2 结果 |
3.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3.2.2 护、患双方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评价得分情况 |
3.2.3 护、患双方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评价得分前后5 位的条目 |
3.2.4 Cronbach'sα系数 |
3.3 讨论 |
3.3.1 护、患双方对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认同度高 |
3.3.2 护、患双方对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评价存在差异 |
3.3.3 对卒中病房人文护理实践的启示 |
3.4 小结 |
第四章 运用德尔菲法确立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 |
4.1 研究过程 |
4.1.1 形成函询问卷 |
4.1.2 专家遴选 |
4.1.3 调查方法 |
4.2 数据分析 |
4.3 结果 |
4.3.1 专家基本情况 |
4.3.2 积极系数和意见权威程度 |
4.3.3 意见集中与协调程度 |
4.3.4 数据汇总分析 |
4.4 讨论 |
4.4.1 函询结果的可靠性 |
4.4.2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方案的科学性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的创新点 |
5.3 研究的局限性 |
5.4 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人文护理实践在脑卒中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访谈同意书(医护版) |
附录2 访谈同意书(患者及家属版) |
附录3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举措调查问卷 |
附录4 专题研讨会知情同意书 |
附录5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评价调查(护士版) |
附录6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评价调查(患者版) |
附录7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的构建专家咨询问卷(第 1 轮) |
附录8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的构建专家咨询问卷(第 2 轮) |
附录9 |
附录10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培训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立题依据 |
1.2 操作性定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小结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理论依据 |
3.1 自我导向学习理论 |
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3 理论框架 |
4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高职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
1 研究对象 |
1.1 样本及来源 |
1.2 样本量计算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工具 |
2.2 资料收集方法 |
2.3 统计分析 |
2.4 质量控制 |
2.5 伦理原则 |
3 结果 |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3.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高职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分情况 |
3.3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高职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各维度得分情况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高职护理教师、护生参与信息化教学的体验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伦理原则 |
4.1 知情同意原则 |
4.2 保密原则 |
5 结果 |
5.1 受访者的一般资料 |
5.2 主题 |
6 讨论 |
6.1 高职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内涵认知不足 |
6.2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准备度亟需提升 |
6.3 亟需构建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改进方案 |
7 小结 |
第三部分 构建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方案研究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2 资料收集 |
3 结果 |
3.1 专家小组会议结果 |
3.2 专家基本信息 |
3.3 会议结果分析 |
3.4 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方案专家意见分析 |
3.5 结果小结 |
4 研究构建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方案分析 |
4.1 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方案的需求分析 |
4.2 培训方案分析 |
总结 |
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2 研究的创新 |
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1 个人信息 |
2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4)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思维导图应用研究 ——以初中Scratch游戏制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时代对计算思维的渴求 |
1.1.2 思维导图教学实践的启发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计算思维 |
2.1.2 思维导图 |
2.2 理论基础 |
2.2.1 脑科学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多元智能理论 |
3 融合计算思维的项目式教学模型建构 |
3.1 现状调查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1 学生学习兴趣和计算思维的初始能力调查问卷分析 |
3.1.2 实地调查分析 |
3.1.3 项目式教学流程 |
3.1.4 思维导图在培养计算思维的典型模式的归纳与借鉴 |
3.2 思维导图与计算思维的特征联系 |
3.3 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思维导图应用模型构建 |
3.3.1 课前准备阶段 |
3.3.2 课中设计与实施阶段 |
3.3.3 课后巩固与反思阶段 |
3.3.4 遵循的教学原则 |
4 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实验 |
4.1 实验假设 |
4.2 实验设计 |
4.2.1 实验对象 |
4.2.2 实验目的 |
4.2.3 研究问题 |
4.2.4 实验准备 |
4.2.5 教学评价 |
4.3 实验方案 |
4.4 实验过程 |
4.4.1 项目一 |
4.4.2 项目二 |
4.4.3 项目三 |
5 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影响的分析 |
5.1 基于教学反馈效果和访谈结果的分析 |
5.1.1 教学反馈效果调查问卷分析 |
5.1.2 基于访谈结果分析 |
5.2 基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 |
5.2.1 前后测试题分数描述性统计 |
5.2.2 三次项目完成后的计算思维描述性统计 |
5.2.3 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三次作品分数差异性检验 |
5.2.4 实验组三次项目得分差异性分析 |
5.2.5 思维导图对不同计算思维水平层次的学生促进作用差异性分析 |
5.3 基于学生最终作品的分析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学习兴趣和基础前测调查问卷 |
附录2 Scratch编程测试卷(前测) |
附录3 项目一教学设计案例 |
附录4 Scratch编程测试卷(后测) |
附录5 基于思维导图教学效果反馈问卷 |
附录6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7 思维导图结合计算思维的案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 |
致谢 |
(5)延伸护理对高海拔地区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症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护理方法 |
1.3.1 成立延伸护理小组 |
1.3.2 康复训练内容 |
1.3.3 督导方式及内容 |
1.3.4 家庭访视 |
1.4 评价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BI、FMA及CBS评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ADL评分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1 延伸护理的临床意义及社区推广应用现状 |
3.2 基于家庭中心的延伸护理对改善高海拔地区脑卒中USN患者自理能力及预后的临床意义 |
(6)基于人际传播的医患关系建构过程研究 ——以中美医患对话比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缘起及研究目的 |
1.1.1 研究缘起 |
1.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
1.2 文献综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内外医患关系的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国内外医患对话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理论背景 |
1.4.1 治疗传播系统的理论建构依据 |
1.4.2 治疗传播系统的阶段划分依据 |
2. 医患关系形成阶段的关系传播 |
2.1 语言传播中的礼仪技巧 |
2.1.1 礼仪技巧的运用分析 |
2.1.2 礼仪的理论分析 |
2.2 非语言传播技巧的运用 |
2.2.1 非语言传播的研究现状分析 |
2.2.2 非语言传播技巧的运用分析 |
2.2.3 非语言传播的理论分析 |
2.3 移情技巧的运用 |
2.3.1 移情的研究现状分析 |
2.3.2 移情技巧的运用分析 |
2.3.3 移情的理论分析 |
2.3.4 支持技巧的运用分析 |
2.4 作为医患关系基石的信任分析 |
2.4.1 信任研究的背景分析 |
2.4.2 医患关系中的信任分析 |
2.4.3 信任的理论分析 |
2.4.4 信任的实现路径 |
2.5 总结 |
3. 医患关系发展阶段的评估传播 |
3.1 两种病史采集模式的比较分析 |
3.1.1 “以医生为中心”的病史采集模式 |
3.1.2 “以患者为中心”的病史采集模式 |
3.1.3 “以患者为中心”的病史采集模式优势分析 |
3.2 倾听技巧的运用 |
3.2.1 倾听研究的现状分析 |
3.2.2 倾听的层次和类型分析 |
3.2.3 倾听的理论分析 |
3.2.4 倾听技巧的运用分析 |
3.3 语言表达中的提问技巧 |
3.3.1 提问的类型分析 |
3.3.2 提问价值与作用分析 |
3.3.3 提问中的思维方式分析 |
3.3.4 如何实现有效提问 |
3.4 作为医患关系核心的文化分析 |
3.4.1 医患关系中人类倾向的分析 |
3.4.2 医患关系中主要文化特征的影响 |
3.4.3 跨文化传播的要素分析 |
3.4.4 有效跨文化传播的方法 |
3.5 总结 |
4. 医患关系深化阶段的治疗传播 |
4.1 医患信息中说服的运用 |
4.1.1 说服解决的医患信息问题 |
4.1.2 匹配信息问题的说服要素 |
4.1.3 实现有效说服的方法 |
4.2 信息共同理解中的探求运用 |
4.2.1 医患信息共同理解的回溯分析 |
4.2.2 使用探求解决信息共同理解 |
4.2.3 改变认知的探求模式框架分析 |
4.3 医患共同决策中自我披露的运用 |
4.3.1 共同决策研究的现状分析 |
4.3.2 共同决策与自我披露关系辨析 |
4.3.3 自我披露的运用分析 |
4.3.4 自我披露的理论分析 |
4.4 作为医患关系保障的伦理分析 |
4.4.1 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分析 |
4.4.2 医患关系中的知情同意分析 |
4.4.3 医患关系的职责:说明真相的分析 |
4.4.4 伦理决策的合理途径 |
4.5 总结 |
5. 结语 |
5.1 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分析 |
5.2 美国医患关系的借鉴与启示 |
5.3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7)如何在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 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内涵 |
2. 评判性思维的特点和要求 |
2.1 主动性 |
2.2 独立性 |
2.3 开放性 |
2.4 策略性 |
2.5 反思 |
3. 在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
3.1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3.2 开展探究式学习 |
3.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
3.4 结合临床实践 |
3.5 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
(8)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务人员对患者教育的责任与内容 |
2 高血压的基本知识 |
3 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
4 高血压的危害 |
5 高血压的治疗 |
6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
7 高血压的认识误区 |
8 健康宣传顺口溜 |
9 指南的推广与效果评估 |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组织机构 |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 |
要点 |
要点 |
要点 |
要点 |
要点 |
要点 |
要点 |
要点 |
要点 |
(9)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指南》) 制定的背景与过程: |
1医务人员对患者教育的责任与内容 |
1.1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教育, 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
1.2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内容 |
1.2.1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干预 |
1.2.2分层目标教育 |
1.3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方法 |
1.3.1医院健康教育 |
1.3.2社区和工作场所的健康教育 |
1.4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技巧 |
1.4.1与患者谈话的技巧 |
1.4.2电话随访的技巧 |
2高血压的基础知识 |
2.1血压是怎样形成的 |
2.2高血压的定义 |
2.3高血压的易患对象 |
2.4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状况 |
2.5如何早期发现、确诊高血压 |
2.6高血压患者需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 |
3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
3.1高钠、低钾膳食 |
3.2超重/肥胖 |
3.3过量饮酒[12-13] |
3.4精神长期过度紧张 |
3.5吸烟 |
3.6体力活动不足[19] |
3.7高血压发病不可逆的危险因素 |
4高血压的危害 |
4.1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并发症 |
4.2心血管病总体危险评估 |
4.2.1半定量法[28] |
4.2.2心血管病总体危险定量估算 |
5高血压的治疗 |
5.1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5.1.1合理膳食 |
5.1.1.1限制钠盐摄入 |
5.1.1.2限制总热量, 尤其要控制油脂的类型和摄入量[38] |
5.1.1.3营养均衡[35, 39] |
5.1.1.4高血压患者的食物选择 |
5.1.2控制体质量 |
5.1.3戒烟限酒 |
5.1.3.1戒烟 |
5.1.3.2限酒 |
5.1.4适量运动 |
5.1.5心理平衡 |
5.1.6关注睡眠 |
5.1.7高血压患者生活中的注意事项[60] |
5.2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常识 |
5.2.1降压治疗的益处 |
5.2.2用药原则[1] |
5.2.3理想降压药的标准 |
5.2.4血压控制的目标 |
5.2.5降压药的种类与作用特点[1] |
5.2.6降压药的联合应用 |
5.2.7降压药应用的时机与调整[89] |
5.2.8难治性高血压[90-91] |
5.2.9长期治疗和定期随访的重要性 |
5.2.10药物的不良反应 |
5.2.11防止血压过低 |
5.3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
5.3.1血脂异常 |
5.3.2肥胖 |
5.3.3高尿酸血症 |
5.3.4抗血小板治疗 |
5.3.5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 |
5.4高血压并发症的处理 |
5.4.1伴冠心病 |
5.4.2伴脑卒中 |
5.4.3伴肾脏疾病 |
5.5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 |
5.5.1儿童高血压 |
5.5.2老年高血压 |
5.5.3妊娠期高血压[105] |
6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
6.1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方式和内容 |
6.1.1建立健全“家庭医生”队伍是做好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保证 |
6.1.2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
6.1.3家庭保健员 |
6.1.4重视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
6.2家庭自测血压 |
6.2.1特点 |
6.2.2仪器 |
6.2.3测量程序[114] |
6.2.4诊断阈值与治疗目标值 |
6.2.5临床应用指征 |
6.2.6哪些情况不提倡家庭自测血压 |
6.2.7注意事项 |
7高血压的认识误区 |
7.1高血压常见的认识误区 |
7.1.1防控高血压是个人的问题 |
7.1.2高血压诊断概念不清 |
7.1.3凭感觉用药, 根据症状估计血压高低 |
7.1.4不愿意过早服药 |
7.1.5降压治疗, 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
7.1.6单纯依靠药物, 忽视生活方式改善 |
7.1.7只服药、不看效果 |
7.1.8自行购药服用 |
7.1.9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
7.1.10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
7.1.11过分关注血压数值与精神紧张 |
7.1.12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 |
7.1.13相信“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 |
7.1.14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的降压作用 |
7.1.15过分信任纯天然药降压 |
7.2识别伪科学 |
8健康宣传顺口溜 |
9指南的推广与效果评估 |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组织机构 |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 |
(10)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务人员对患者教育的责任与内容 |
1.1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教育, 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
1.2 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内容 |
1.2.1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干预 |
1.2.2 分层目标教育 |
1.3 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方法 |
1.3.1 医院健康教育 |
1.3.2 社区和工作场所的健康教育 |
1.3.3 社会性宣传教育 |
1.4 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技巧 |
1.4.1 与患者谈话的技巧 |
1.4.2 电话随访的技巧 |
2 高血压的基本知识 |
2.1 血压是怎样形成的 |
2.2 高血压的定义 |
2.3 高血压的易患对象 |
2.4 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状况 |
2.5 如何早期发现、确诊高血压 |
2.6高血压患者需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 |
3 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
3.1 高钠、低钾膳食 |
3.2 超重/肥胖 |
3.3 过量饮酒[12-13] |
3.4 精神长期过度紧张 |
3.5吸烟 |
3.6 体力活动不足[19] |
3.7 高血压发病不可逆的危险因素 |
4 高血压的危害 |
4.1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并发症 |
4.2 心血管病总体危险评估 |
4.2.1 半定量法[28] |
4.2.2 心血管病总体危险定量估算 (评分表法) |
5 高血压的治疗 |
5.1 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5.1.1 合理膳食 |
5.1.1. 1 限制钠盐摄入 |
5.1.1. 2 限制总热量, 尤其要控制油脂的类型和摄入量[38] |
5.1.1. 3 营养均衡[35, 39] |
5.1.1. 4 高血压患者的食物选择 |
5.1.2 控制体质量 |
5.1.3 戒烟限酒 |
5.1.3. 1 戒烟 |
5.1.3. 2 限酒 |
5.1.4 适量运动 |
5.1.5 心理平衡 |
5.1.6 关注睡眠 |
5.1.7 高血压患者生活中的注意事项[60] |
5.2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常识 |
5.2.1 降压治疗的益处 |
5.2.2 用药原则[1] |
5.2.3 理想降压药的标准 |
5.2.4 血压控制的目标 |
5.2.5 降压药的种类与作用特点[1] |
5.2.6 降压药的联合应用 |
5.2.7 降压药应用的时机与调整[89] |
5.2.8 难治性高血压[90-91] |
5.2.9 长期治疗和定期随访的重要性 |
5.2.1 0 药物的不良反应 |
5.2.1 1 防止血压过低 |
5.3 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
5.3.1 血脂异常 |
5.3.2 肥胖 |
5.3.3 高尿酸血症 |
5.3.4 抗血小板治疗 (高凝状态) |
5.3.5 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 |
5.4 高血压并发症的处理 |
5.4.1 伴冠心病 |
5.4.2 伴脑卒中 |
5.4.3 伴肾脏疾病 |
5.5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 |
5.5.1 儿童高血压 |
5.5.2 老年高血压 |
5.5.3 妊娠期高血压[105] |
5.5.4 OSAHS |
6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
6.1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方式和内容 |
6.1.1 建立健全“家庭医生”队伍是做好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保证 |
6.1.2 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
6.1.3 家庭保健员 |
6.1.4 重视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
6.2 家庭自测血压 |
6.2.1 特点 |
6.2.2 仪器 |
6.2.3测量程序[114] |
6.2.4 诊断阈值与治疗目标值 |
6.2.5 临床应用指征 |
6.2.6 哪些情况不提倡家庭自测血压 |
6.2.7注意事项 |
7 高血压的认识误区 |
7.1 高血压常见的认识误区 |
7.1.1 防控高血压是个人的问题 |
7.1.2 高血压诊断概念不清 |
7.1.3凭感觉用药, 根据症状估计血压高低 |
7.1.4 不愿意过早服药 |
7.1.5 降压治疗, 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
7.1.6 单纯依靠药物, 忽视生活方式改善 |
7.1.7只服药、不看效果 |
7.1.8 自行购药服用 |
7.1.9 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
7.1.1 0 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
7.1.1 1 过分关注血压数值与精神紧张 |
7.1.1 2 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 |
7.1.13相信“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 |
7.1.1 4 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的降压作用 |
7.1.15过分信任纯天然药降压 |
7.2识别伪科学 |
8 健康宣传顺口溜 |
9 指南的推广与效果评估 |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组织机构 |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 |
四、实施整体护理看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RG医院内部绩效管理优化研究[D]. 王震.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的构建[D]. 李敏. 广东药科大学, 2021
- [3]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培训方案研究[D]. 张晓燕. 郑州大学, 2019(08)
- [4]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思维导图应用研究 ——以初中Scratch游戏制作为例[D]. 李彬.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5]延伸护理对高海拔地区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症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J]. 李春红,巴小玲,刘连生. 安徽医学, 2017(08)
- [6]基于人际传播的医患关系建构过程研究 ——以中美医患对话比较为例[D]. 叶欣. 武汉大学, 2015(01)
- [7]如何在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J]. 卢亚楠. 现代企业教育, 2014(20)
- [8]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J]. 吴兆苏,霍勇,王文,赵连友,朱鼎良.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03)
- [9]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J]. 吴兆苏,霍勇,王文,赵连友,朱鼎良. 慢性病学杂志, 2014(01)
- [10]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J]. 吴兆苏,霍勇,王文,赵连友,朱鼎良.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