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度上睑下垂矫正术后回退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晏青,曹川,张家平,王涛,毕胜,袁希[1](2021)在《改良结膜上穹窿联合筋膜鞘悬吊及部分提上睑肌复合体缩短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改良结膜上穹窿联合筋膜鞘(conjoint fascial sheath,CFS)悬吊、部分上睑提肌(levator muscle,LM)缩短术与单纯CFS悬吊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远期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南医院整形外科对收治的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126例(220只眼),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104只眼),其中双侧重度36例,一侧重度、另一侧轻中度32例,采用单纯CFS悬吊术。观察组58例(116只眼),均为双侧重度,采用改良CFS悬吊术+LM缩短术。结果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效果。观察组非复发上睑回退(0.51±0.11)mm、上睑形态满意率(96.55%)、眼睑完全闭合率(65.52%)、上睑迟滞发生率(37.93%)、1年复发率(5.17%),对照组非复发上睑回退(1.21±0.19)mm、上睑形态满意率(79.41%)、眼睑完全闭合率(39.42%)、上睑迟滞发生率(86.54%)、1年复发率(21.15%),两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结膜上穹窿CFS悬吊、部分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正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操作安全,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函[2](2021)在《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术前及上睑下垂矫正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并探讨上睑下垂矫正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6月-2021年1月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并确诊为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年龄为5-18岁患者共72例(单眼60例和双眼12例),同时收集5-18岁健康对照组60例。采用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分别记录单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下垂眼与对侧眼、健康对照组、上睑下垂矫正术后的 A-timel,A-length1,V-in,A-time2,A-length2,V-out,HC-time,PD,HC-radius,DA,IOP,bIOP,CCT等角膜生物力学相关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单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下垂眼、对侧眼、健康眼在A-time2,HC-time,CCT 上存在统计学差异:(1)A-time2:下垂眼与对侧眼两者 A-time2 值差异尚不显着(p=0.991>0.05),下垂眼与健康眼两者的A-time2值差异显着(p=0.001<0.05),对侧眼与健康眼两者的A-time2值差异显着(p=0.001<0.05)。健康眼(21.06±0.32ms)>对侧眼(20.77±0.57ms)>下垂眼(20.76±0.52ms);(2)HC-time:下垂眼与对侧眼两者的HC-time值差异尚不显着(p=0.505>0.05),下垂眼与健康眼两者的HC-time值差异显着(p=0.001<0.05)、对侧眼与健康眼的HC-time值差异显着(p=0.010<0.05)。健康眼(16.46±0.44ms)>对侧眼(16.25±0.48ms)>下垂眼(16.20±0.39ms);(3)CCT:下垂眼与对侧眼两者的CCT差异显着(p=0.008<0.05),下垂眼与健康眼两者的CCT差异显着(p=0.005<0.05),对侧眼与健康眼两者的CCT差异尚不显着(p=0.861>0.05)。下垂眼(559.47±34.43um)>对侧眼(543.25±31.53um)>健康眼(542.18±33.83um);2.单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不同严重程度之间的V-in,A-length2,A-time2,P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均值比较差异:轻中度组的V-in(0.12±0.02 m/s)>重度组 V-in(0.11±0.01 m/s),p=0.048<0.05;重度组的 A-length2(2.03±0.34mm)>轻中度组(1.85±0.29mm),p=0.049<0.05;轻中度组的 A-time2(20.96±0.45ms)>重度组(20.67±0.54ms),p=0.046<0.05。轻中度组的 PD(4.62±0.33mm)>重度组(4.39±0.33mm),p=0.013<0.05;3.性别与单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下垂眼角膜生物力学参数间的相关性不显着(p>0.05);4.年龄与单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下垂眼V-in,PD,DA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性(r>0,p<0.05),与 A-length2,V-out,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性(r<0,p<0.05);5.年龄与单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下垂眼及对侧眼、健康眼三组整体的PD,DA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性(r>0,p<0.05);6.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后下垂眼A-time1(7.96±0.49ms)>术前(7.70±0.51ms),p=0.01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 IOP(19.19±3.17mmHg)>术前(17.77±3.15mmHg),p=0.03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单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角膜较健康眼受相同外力下更易变形;2.在上睑下垂矫正术后角膜在受力后变形程度较术前改善;3.年龄与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下垂眼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存在显着相关性;4.单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下垂眼与对侧眼CCT较健康眼增厚。
张芸芸[3](2021)在《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是由于提上睑肌和Müller肌功能不全或者完全丧失,上睑上抬困难或不能上抬,使一侧或双侧眼睑低于正常位置。上睑下垂对患者的外观造成很大影响,严重时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上睑下垂十分重要。手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利用提上睑肌的手术,一种是利用额肌的手术。当提上睑肌肌力在大于等于4mm时,选择提上睑肌缩短术;当提上睑肌肌力小于4mm时,采用额肌相关术式。额肌和提上睑肌肌肉走行方向不同,利用额肌将上睑抬起,不符合眼睑生理结构,术后眼睑外形不理想,重睑弧度不自然,眼睑迟滞现象明显,眼睑闭合不全持续时间长。因此,我们在提上睑肌缩短术中通过完整保留Müller肌,利用Müller肌,扩大提上睑肌缩短术的手术适用范围,同时简化手术过程,观察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期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提上睑肌肌力为3-7mm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40例57眼,年龄6-23岁,分为以下两组:对照组20例27眼,男性10例,女性10例,其中重度上睑下垂3例,中度17例,平均年龄12.35±4.34岁;实验组20例30眼,男性13例,女性7例,其中重度上睑下垂4例,中度16例,平均年龄12.7±5.2岁。两组的年龄、性别、上睑下垂严重程度经分析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行。对照组采用传统提上睑肌缩短术,实验组应用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观察指标包括:(1)手术时间。(2)手术过程中出血量。(3)矫正有效率:术后1月、3月、6月、12月随访。按照上睑下垂矫正度评价标准,矫正:上睑缘遮盖角膜≤2mm;过矫: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不足1mm或更高;欠矫:上睑缘遮盖角膜>2mm[1]。矫正有效率=矫正例数/全部病例数。(4)双眼角膜反光点至上睑缘的距离(MRD):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2月随访记录。(5)眼睑闭合不全情况:术后1月、3月、6月、12月随访记录。(6)暴露性角膜炎:术后1周、1月、3月、6月、12月发生情况。(7)结膜脱垂:术后1天、1周发生情况。结果:1.手术时间实验组为28.6±5.44min,对照组36.05±4.9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实验组为5.4±1.11ml,对照组6.87±0.9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矫正有效率(1)术后1月:实验组为96.7%(29/30),对照组77.8%(2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月:实验组为93.3%(28/30),对照组74.1%(2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月:实验组为90.0%(27/30),对照组70.4%(1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2月:实验组为90.0%(27/30),对照组70.4%(1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MRD对比(1)术前:对照组MRD平均值1.01±1.14mm,实验组MRD平均值1.18±1.0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个月:对照组MRD平均值3.11±0.50mm,实验组MRD平均值3.52±0.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个月:对照组MRD平均值3.86±0.18mm,实验组MRD平均值3.97±0.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6个月:对照组MRD平均值2.92±0.40mm,实验组MRD平均值3.42±0.3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12个月:对照组MRD平均值2.98±0.47mm,实验组MRD平均值3.43±0.3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眼睑闭合不全情况(1)术后1月眼睑闭合不全量:对照组为3.39±0.32mm,实验组3.06±0.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月眼睑闭合不全量:对照组为1.81±0.46mm,实验组1.48±0.5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月眼睑闭合不全量:对照组为0.70±0.26mm,实验组0.33±0.2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2月眼睑闭合不全量:对照组为0.33±0.22mm,实验组0.10±0.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暴露性角膜炎(1)术后1周,对照组暴露性角膜炎5例7眼,实验组1例2眼,暴露性角膜炎发生率:对照组25.9%(7/27),实验组6.7%(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月,对照组暴露性角膜炎3例4眼,实验组无暴露性角膜炎发生。暴露性角膜炎发生率:对照组14.8%(4/27),实验组无患者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术后3月、6月、12月的随访中,均未发现暴露性角膜炎。7.结膜脱垂(1)术后1天:对照组4例6眼患者,实验组1例1眼术后第一天出现了结膜脱垂。结膜脱垂发生率:对照组22.2%(6/27),实验组3.3%(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周:及时给予对应处理后,上述患者结膜脱垂现象消失,无结膜脱垂再发生。术后1月、3月、6月,无患者出现结膜脱垂。结论:1.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后反应轻且恢复较快。2.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完整保留Müller肌,简化手术过程,扩大了提上睑肌缩短术的手术适用范围。3.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4.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术后并发症少。
于洪岩[4](2020)在《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将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与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进行对比,探讨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自2017年09月至2018年10月在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确诊的并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共30例36眼(双眼6例,单眼24例),对照组行额肌瓣悬吊术共30例34眼(双眼4例,单眼26例),术后以3月、6月、12月为阶段定期随访,对两组术后的上睑缘角膜映光距离(Marginal Reflex Distance 1,MRD1)、上眼睑闭合不全程度、上睑上提量、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术前两组的MRD1、上睑下垂量、额肌肌力、提上睑肌肌力、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随访,研究组MRD1(4.32±0.13mm)高于对照组(4.04±0.17mm),研究组上睑闭合不全程度(1.39±0.27mm)低于对照组(2.12±0.41 mm),研究组上睑上提量(4.30±0.02mm)高于对照组(4.05±0.0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随访,研究组MRD1(4.21±0.11mm)低于对照组(3.85±0.13mm),研究组上睑闭合不全程度(0.80±0.29mm)低于对照组(1.26±0.30 mm),研究组术后上睑上提量(5.39±0.02mm)高于对照组(5.18±0.0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随访,研究组术后MRD1(4.34±0.11mm)高于对照组(4.21±0.18mm),研究组术后上睑闭合不全程度(0.12±0.13 mm)低于对照组(0.23±0.11mm),研究组术后上睑上提量(5.37±0.12 mm)高于对照组(5.27±0.1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随访,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94.12%),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8.33%)低于对照组(14.71%),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97.22%)高于对照组(91.1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具有术后MRD1明显增高、上睑闭合不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上睑上提量明显增高的优势。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可作为矫正先天性、后天性及复发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有效手术方式,是一种值得推广于临床的的手术方法。
史俊虎,刘杉,刘兆川,宋丽华,庞润晖,杨俭伟,白萍[5](2020)在《联合筋膜鞘+提上睑肌复合瓣悬吊矫治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联合筋膜鞘+提上睑肌复合瓣悬吊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于河北省眼科医院住院的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205例248眼,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应用联合筋膜鞘+提上睑肌复合瓣悬吊术(CFS+L复合瓣悬吊组)、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单纯CFS悬吊组)、额肌瓣悬吊术(额肌瓣悬吊组)加以矫正;随访6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正矫率、上睑回退率、上睑活动范围及眼睑闭合不全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CFS+L复合瓣悬吊组较其他两组有更高的正矫率,CFS+L复合瓣悬吊组及单纯CFS悬吊组术后较额肌瓣悬吊组有更好的上睑活动度、眼睑闭合不全状态较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CFS+L复合瓣悬吊组较单纯CFS悬吊组术后上睑回退率低、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筋膜鞘+提上睑肌复合瓣悬吊术矫正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具有治愈率高、效果更加稳定的特点,是一种符合眼睑活动生理学特点的动态术式。
谢琳辉[6](2019)在《联合筋膜鞘悬吊与改良额肌腱膜悬吊术矫正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比分析联合筋膜鞘悬吊术(Conjoint Fascial Sheath Suspensions CFSS)与改良额肌腱膜悬吊术(Frintaalis Muscle Suspension FMS)矫正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情况。评估CFSS矫正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行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共49例52只眼(双侧3例,右侧21例,左侧25例),同期行改良额肌腱膜悬吊术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共48例共53只眼(双侧5例,右侧25例,左侧18例),术后2天、1月、3月、6月、1年的睑裂闭合、上睑活动度、上睑眼边缘反射距离(Marginal Reflex Distance 1 MRD1)、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 Up Time BUT)、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运用x2检验与t检验对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种术式睑裂高度(Palpebral Fissure Height PFH)、额肌肌力、提上睑肌肌力、MRD1、BUT、年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种术式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天、1月、3月、6月、1年的上睑活动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天、1月、3月、6月、1年的两组睑裂闭合不全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MRD1在术后2天以及术后1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3月、6月、1年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早期并发症统计发现CFSS组角膜上皮损伤有3只眼,倒睫1只眼,结膜脱垂2只眼,眼球上转受限3只眼;FMS术后早期并发症角膜上皮损伤5只眼,倒睫2只眼,结膜脱垂3只眼,眼睑血肿1只眼,眼睑明显水肿2只眼,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早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晚期并发症CFSS术后1眼复发,FMS术后2眼复发,术后晚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满意度调查两种术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UT在术后2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FSS与FMS对于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均有较好的矫正效果。CFSS更符合上睑生理解剖,具有术后反应轻,术后睑裂闭合时间、上睑活动度、泪膜破裂时间恢复快且可重复性好等优点。但联合筋膜鞘(Conjoint Fascial Sheath CFS)结构部分患儿发育欠佳,可能出现上转受限复视情况,要求术者对CFS结构的解剖充分了解并有良好的手术操作经验。综上CFSS可做为矫正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可选的手术方式。
沈洁,陶灵,陈亮,王凡,王量[7](2018)在《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与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矫治上睑下垂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与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对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差异。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100例(180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组(50例,94眼)、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组(50例,86眼),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手术效果、术后不同时间点的上睑回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组术后达到1级的有84眼(89.36%)、达到2级的有10眼(10.64%);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组术后达到1级的有63眼(73.26%)、达到2级的有18眼(20.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9个月、1年,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组的上睑回退量均显着低于同一时间点的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6%显着低于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组的1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治疗上睑下垂手术效果可靠、术后上睑回退量小、手术并发症少。
张在阳[8](2018)在《CFS悬吊术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CFS悬吊术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术后疗效观察。方法:对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间在我院治疗的(23)例(30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采用CFS悬吊术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进行随访,观察术后上睑下垂矫正情况、重睑线弧度、双侧眉高低差、额纹矫正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一22个月,术后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睑闭合不全(最早1个月内恢复,最迟3个月内自行恢复),其中1例全麻下手术的患儿术后早期出现严重结膜脱垂(1周后行结膜切除术,术后恢复满意),所有患者上睑下垂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重睑线弧度流畅、双侧眉高低差消失,额纹消失,未出现上睑外翻、斜视、复视、复发并发症,外形满意,远期效果良好。结论:CFS悬吊术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通过随访观察,疗效确切可靠,此种手术方法,对提拉上睑的力量的,基本与生理方向一致,术后恢复快且较自然,此种术式对于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具有参考价值。
赵英年,葛洪刚,沈清俐[9](2017)在《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和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和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3/2016-03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68眼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3例34眼)和对照组(23例34眼),研究组行联合筋膜鞘悬吊术(conjoint fascial sheath,CFS),对照组行额肌瓣悬吊术,对两组患者上睑下垂矫正程度、上睑回退情况、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正矫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睑回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治疗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具有很高的矫正率,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和可重复性强等优点。
董帅[10](2017)在《CFS悬吊合并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评估CFS(联合筋膜鞘)悬吊合并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收治的12例(14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前记录患者视力、睑裂高度、MRD1、提上睑肌肌力,对患眼行联合筋膜鞘(CFS)悬吊合并提上睑肌缩短术,术中将位于结膜上穹窿上方的上直肌与提上睑肌之间的联合筋膜鞘缝合固定于中上1/3睑板上,提高上睑高度矫正患眼上睑下垂,术中适量缩短提上睑肌后缝合固定到睑板上,间断缝合皮肤切口形成重睑,术后随访3个月-12个月,术后记录MRD1、上睑缘弧度、双重睑皱襞、眼睑闭合程度、暴露性角膜炎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来评估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2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3例,单眼10例,双眼2例。手术时患者年龄18–32岁,平均年龄22.75岁。12例患者术前裸眼视力为0.5-1.0,矫正视力0.9-1.0。弱视0例(0%),斜视1例(8.3%),屈光参差1例(8.3%)。12例患者术前患眼平均睑裂高度为4.571±0.616mm,患眼MRD1平均为-0.429±0.616mm,患眼平均下垂量为4.43mm(4 mm6 mm),患眼平均提上睑肌肌力为2.43 mm(1mm3 mm)。所有患者术眼术后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睑闭合不全的情况,术后1个月随访时,自然闭眼状态下,3/14眼(21.4%)眼睑自然闭合程度满意,9/14眼(64.3%)眼睑自然闭合程度基本满意;于术后第3个月随访时,13/14眼(92.9%)眼睑自然闭合程度满意,1/14眼(7.1%)眼睑自然闭合程度基本满意。1/14眼(7.14%)于术后第1天出现了结膜脱垂现象,给予患眼加压包扎、典必舒眼膏涂眼处理,术后两周随访过程中结膜脱垂现象略见好转,于术后第2周在局麻下切除脱垂的部分结膜组织,术后长期随访期间,该患者结膜脱垂现象未出现,且眼球运动未见受限。术后3个月随访时,12例(14眼)患者患眼平均睑裂高度为7.964±1.100mm,患眼MRD1平均为2.964±1.100mm,术眼MRD1平均改善3.393±0.944mm(t=13.44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9/12例(75%)患者表示对于手术效果满意,2/12例(16.7%)患者表示对于手术效果基本满意,其中1/14眼(7.14%)患者过矫,余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术后效果,上睑缘弧度自然美观、重睑外观满意、瞳孔区得以暴露、未遮挡视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角膜上皮损伤、暴露性角膜炎、睑外翻、倒睫等并发症。结论CFS(联合筋膜鞘)悬吊合并提上睑肌缩短术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该术式力学结构符合眼睑生理运动方向,手术具有组织创伤小、不需破坏额肌、不需植入异物、不需切除过多的提上睑肌组织、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且术后眼睑外观自然、可再次手术等优点。
二、重度上睑下垂矫正术后回退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度上睑下垂矫正术后回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结膜上穹窿联合筋膜鞘悬吊及部分提上睑肌复合体缩短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方法 |
2.1 术前检查与设计 |
2.2 手术方法 |
2.2.1 对照组 |
2.2.2 观察组 |
2.3 疗效评定 |
2.3.1 功能评定 |
2.3.2 满意度评定 |
2.3.3 并发症评定 |
2.4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功能评定 |
3.2 满意度评定 |
3.3 并发症评定 |
4 讨论 |
(2)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术前及上睑下垂矫正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基于Corvis ST的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上睑下垂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术前评估 |
1.4 手术方法 |
1.5 术后评估 |
1.6 数据处理 |
第2章 结果 |
2.1 MRD1值 |
2.2 上睑闭合不全程度 |
2.3 上睑上提量 |
2.4 术后并发症 |
2.5 患者满意度评估 |
2.6 治疗效果 |
2.7 典型病例 |
第3章 讨论 |
3.1 概述 |
3.2 两组研究结果对比分析 |
3.3 展望和不足之处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1.上睑下垂病因及发病机制 |
2.CFS的解剖学研究现状 |
3.CFS悬吊手术机制的研究现状 |
4.CFS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应用 |
5.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联合筋膜鞘+提上睑肌复合瓣悬吊矫治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2.1 额肌瓣悬吊术[2-3]: |
1.2.2 CFS悬吊术[7-9]: |
1.2.3 CFS+L复合瓣悬吊术: |
1.3 临床观察指标: |
1.3.1 疗效标准: |
1.3.2 上睑活动范围: |
1.3.3 上睑回退程度: |
1.3.4 眼睑闭合不全程度: |
1.3.5 并发症发生率: |
1.3.6 患者满意度观察: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三组疗效比较: |
2.2 三组治疗后上睑回退情况比较: |
2.3 三组术后上睑活动度及睑裂闭合不全情况比较: |
2.4 三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5 三组患者满意度情况: |
3 典型病例 |
3.1 病例1: |
3.2 病例2: |
3.3 病例3: |
4 讨论 |
(6)联合筋膜鞘悬吊与改良额肌腱膜悬吊术矫正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索引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术前评估 |
2.3 手术方法 |
2.4 术后评估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术前评估 |
3.3 术后评估 |
3.4 病例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与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矫治上睑下垂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手术方法: |
1.2.1 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组: |
1.2.2 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组: |
1.3 观察指标: |
1.4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
2.2两组患者上睑回退量比较: |
2.3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8)CFS悬吊术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手术方法 |
2.1 麻醉方法 |
2.2 手术操作 |
3.术后护理 |
结果 |
典型病例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上睑下垂手术治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9)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和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中重度上睑下垂矫正率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上睑回退情况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的比较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
3 讨论 |
(10)CFS悬吊合并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1.前言 |
2.病例和方法 |
2.1 病例 |
2.2 术前检查及评估 |
2.3 手术方法 |
2.4 术后评估方法 |
2.5 数据分析和统计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References |
综述 |
References |
致谢 |
四、重度上睑下垂矫正术后回退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结膜上穹窿联合筋膜鞘悬吊及部分提上睑肌复合体缩短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J]. 晏青,曹川,张家平,王涛,毕胜,袁希.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1(09)
- [2]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术前及上睑下垂矫正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D]. 刘函.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观察[D]. 张芸芸.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4]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研究[D]. 于洪岩.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5]联合筋膜鞘+提上睑肌复合瓣悬吊矫治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J]. 史俊虎,刘杉,刘兆川,宋丽华,庞润晖,杨俭伟,白萍. 中国美容医学, 2020(04)
- [6]联合筋膜鞘悬吊与改良额肌腱膜悬吊术矫正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对比研究[D]. 谢琳辉. 南华大学, 2019(01)
- [7]上睑提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与上睑提肌缩短及徙前术矫治上睑下垂的疗效对比[J]. 沈洁,陶灵,陈亮,王凡,王量. 中国美容医学, 2018(09)
- [8]CFS悬吊术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疗效观察[D]. 张在阳. 新疆医科大学, 2018(11)
- [9]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和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比较[J]. 赵英年,葛洪刚,沈清俐. 国际眼科杂志, 2017(09)
- [10]CFS悬吊合并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D]. 董帅.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