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β-catenin与毛囊再生和毛囊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宋亮丽[1](2019)在《TGF-β、BMP2和性激素相关蛋白对牦牛毛囊周期的调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牦牛(Bos grunniens)生活在海拔30005000 m的高原地区,是该地区的重要畜种之一。据报道,高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在-3-5°C的范围内;相比海平面年平均气温(16.523.1°C),高原地区表现出气温低下的特点。皮肤是直接接触外界环境的器官,其附属物毛囊在寒冷季节产绒,且产生的毛纤维具有很强的防湿能力,有利于牦牛生活在高寒地区。因此,为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和性激素相关蛋白对牦牛毛囊周期的调控特征。本试验以成年雄性牦牛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毛囊休止期、生长早期、生长中期、生长晚期和退行期5个不同生长时期的皮肤样本,进行了以下3个方面的研究:(1)TGF-β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是调控毛囊从生长期-退行期转换的重要因子。为了检测TGF-β和HSP70是否参与调控牦牛皮肤毛囊从生长期-退行期的转换。本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对毛囊生长中期、生长晚期和退行期皮肤样本中TGF-β、Ⅱ型TGF-β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receptorⅡ,TGF-βRⅡ)、Casepase-3以及HSP70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TGF-β2 mRNA在毛囊不同时期皮肤内的转录水平显着高于TGF-β1和TGF-β3mRNA转录水平;同时,TGF-β2、TGF-βRⅡ及Caspase-3蛋白在毛囊退行期皮肤内的表达高于生长中期;并且免疫荧光双染结果显示,退行期毛囊的部分TGF-βRⅡ阳性细胞呈现TUNEL阳性。HSP70在生长中期的表达高于生长晚期和退行期,且HSP70的最低和最高表达水平与Caspase-3相反。结果表明,TGF-β2在牦牛毛囊退行期的诱导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其可能通过TGF-βRⅡ的介导途径来诱导毛囊上皮细胞凋亡;相反,HSP70可能通过保护细胞免受凋亡来调控牦牛毛囊向退行期转换。综上所述,TGF-β2和HSP70在牦牛毛囊退行期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2)BMP2、ⅠA型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ⅠA,BMPR-ⅠA)及Noggin是参与毛囊休止期-生长期转换的重要蛋白。为了探索BMP2、BMPR-ⅠA和Noggin在牦牛毛囊不同时期皮肤内的表达特征,本试验采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毛囊休止期、生长早期和生长中期皮肤中BMP2、BMPR-ⅠA及Nogg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BMP2及BMPR-ⅠA在毛囊休止期皮肤中的表达最高,而Noggin的最高表达出现在生长早期;并且从休止期到生长早期阶段,BMP2及BMPR-ⅠA的表达呈下调趋势,而Noggin的表达呈上调趋势。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MP2、BMPR-ⅠA和Noggin分别表达于皮肤表皮、毛囊外根鞘及毛母质细胞。综上所述,BMP2、BMPR-ⅠA和Noggin的特征性表达,提示BMP2和BMPR-ⅠA对牦牛毛囊休止期的维持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而Noggin可能对牦牛毛囊的生长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主要是通过影响皮肤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来发挥作用。(3)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和雌二醇(17β-estradiol,E2)是潜在的调控人毛囊生长的性激素,其分别在5α还原酶(5α-reductase,5α-red)和芳香化酶(Aromatase)的催化作用下催化睾酮(Testosterone,T)产生。为明确牦牛毛囊是否有性激素合成酶及受体的表达,本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对毛囊休止期、生长期和退行期皮肤内DHT和E2合成相关蛋白以及受体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5α-red1、5α-red2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均表达于上皮细胞,并且在毛乳头中也检测到AR的表达。同时,5α-red1 mRNA在毛囊各个时期中的转录水平极显着高于5α-red2mRNA;并且5α-red1和5α-red2蛋白最高表达水平分别见于毛囊生长期和休止期,而AR蛋白仅在毛囊生长期表达。此外,Aromatase及雌激素受体α和β(Estrogen receptorαandβ,ERα和ERβ)均在皮肤上皮细胞中表达,并且在真皮乳头中也有ERα和ERβ的表达。另外,ERαmRNA在毛囊各个时期的转录水平极显着高于ERβmRNA;并且从退行期到休止期,Aromatase和ERβ蛋白的表达呈下调趋势,而ERα蛋白呈上调趋势。DHT相关蛋白的特征性表达可能表明,牦牛皮肤细胞中可能存在DHT的合成途径及作用机制,并且其可能对毛囊的生长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而E2相关蛋白的表达趋势,提示牦牛皮肤细胞中可能存在E2的合成途径及其受体的作用机制,并且E2可能对牦牛毛囊的退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综上所述,(1)TGF-β2可能通过TGF-βRⅡ的介导途径,参与调控牦牛毛囊的退化过程;而HSP70可能通过参与保护细胞免受凋亡来影响牦牛毛囊的生长;(2)BMP2和BMPR-ⅠA能够通过影响牦牛皮肤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来参与调控牦牛毛囊休止期的维持,而Noggin则可能通过影响牦牛皮肤上皮细胞的增殖,从而在毛囊休止期-生长期的转换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3)牦牛皮肤细胞中存在DHT的合成途径以及作用机制,并且其可能对毛囊的生长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牦牛皮肤细胞中同样存在E2的合成途径及其受体作用机制,并且E2可能对牦牛毛囊的退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为深入研究上述因子在牦牛毛囊生长周期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揭示牦牛对高原特殊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有力支撑。
于楠楠,张永青,杨学谦,殷华钦,韩英浩,金美华[2](2018)在《Prx Ⅱ基因对小鼠毛囊发育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比较野生型与过氧化物酶Ⅱ(PrxⅡ)基因敲除型小鼠毛囊发育的差异,探究PrxⅡ基因对小鼠毛囊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石蜡切片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的方法,在毛囊不同发育时期(胚胎期第16. 5天、出生第2天、出生第50天),比较野生型与PrxⅡ基因敲除型小鼠皮肤厚度、毛囊数量,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皮肤组织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Myc癌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野生型小鼠相比,胚胎期第16. 5天、出生第2天PrxⅡ基因敲除型小鼠皮肤厚度无明显变化;胚胎期第16. 5天PrxⅡ基因敲除型小鼠毛囊数量无明显变化,出生第2,50天PrxⅡ基因敲除型小鼠毛囊数量明显增加;胚胎期第16. 5天PrxⅡ基因敲除型小鼠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癌基因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出生第2天PrxⅡ基因敲除型小鼠皮肤组织中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癌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升。说明在PrxⅡ基因敲除小鼠皮肤组织中,β-catenin、Cyclin D1、C-Myc癌基因表达水平上升,参与毛囊发育过程,调节毛囊数量。
芦桂青[3](2016)在《雄激素性秃发发病机制中Wnt/β-catenin与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交联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Wnt/β-catenin与TGF-β/Smad信号通路主要相关分子在雄激素性秃发患者头皮毛囊组织中的表达研究研究背景和目的:雄激素性秃发(Androgenic alopecia,AGA)又称男性型秃发,脂溢性脱发,在脱发性疾病中最常见。在超过40岁的高加索人中的发病率占到了 50%,在所有的脱发病人中占到了 71%,而其他种族的发生率稍低且发生的年龄较晚,脱发的范围也较小。多种因素参与了AGA的发病,包括年龄、激素、信号传导分子、细胞因子、神经肽等参与了 AGA的发病机制,其中雄激素在所有的因素中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在雄激素的介导下,毛发周期中生长期缩短,提前进入退行期,毛囊出现微小化萎缩直至毛发变细脱落从而导致了 AGA的发病。Wnt信号通路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通路共同参与调控细胞命运。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Wnt信号通路和TGF-β信号通路在AGA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以“第一真皮信号”调控毛囊的发育与再生。雄激素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经典信号通路导致AGA的发病。AGA诱导的毛乳头细胞(Dermal papilla cell,DPC)特异性地抑制了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和LEF/TCF介导的转录潜能。Wnt信号激活后与细胞膜上的Frizzled受体结合并启动了一个级联反应,活化DSH上调细胞内β-catenin的表达,β-catenin向核内转移后与核内LEF/TCF转录因子的N端相互作用并与AR-DHT复合物结合,阻断了β-catenin介导的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抑制Wnt信号转导通路,导致了毛囊的基板形成障碍,导致毛发在经历第一个退行期后出现完全脱落,最后形成脱发区。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参与了毛囊生长发育和毛发周期。研究发现Smad4缺乏的毛囊在第一个毛发周期后毛囊即停止分化,TGF-β2主导AGA毛发退行期的级联反应,其它的信号分子如TGF-β1和TGF-β3也参与作用于退行期。TGF-β1信号分子诱导毛发进入退行期并能诱发快速的毛囊纤维化反应。由于供体标本来源的困难,对AGA发病机制中Wnt和TGF-β信号通路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体外实验。本实验对临床AGA患者头皮中的毛囊组织进行Wnt/β-catenin与TGF-β/Smad通路中主要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进行研究,旨在研究两条通路主要相关信号分子在AGA患者前顶部和枕部毛囊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进一步揭示AGA的发病机制。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和分组:头皮毛囊组织取自15例临床AGA男性患者,年龄22-45岁。患者均为来源于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份之间来南京明基医院皮肤科和脑外科接受手术者。所有患者均签署了头皮标本实验研究知情同意书,并获得南京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15例标本取自AGA患者的前顶部头皮作为脱发组,9例标本取自AGA患者的后枕部头皮作为非脱发组。2、用RT-qPCR分别检测24例头皮毛囊组织中Wnt相关信号分子Wnt10a和LEF1的mRNA表达水平、TGF-β相关信号分子TβRⅠ和TβRⅡ的mRNA表达水平。3、用ELISA法检测头皮毛囊组织中TGF-β相关信号分子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包括总TGF-β1的蛋白水平和活性TGF-β1的蛋白水平)。结果:1、脱发组毛囊组织中Wnt10a和LEF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脱发组;2、脱发组毛囊组织中TβRⅠ和TβRⅡ的mRNA表达水平,及总TGF-β1和活性TGF-β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脱发组。结论:相比于非脱发区,AGA患者脱发区头皮毛囊组织中Wnt相关信号分子表达下降,而TGF-β相关信号分子表达上升,两个转导通路中的主要相关信号分子呈反向表达。思考:Wnt/β-catenin与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中是否可能存在交互作用?第二部分雄激素性秃发发病机制中Wnt/β-catenin与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交联作用的研究研究背景和目的:雄激素性秃发(Androgenic alopecia,AGA)是由于在雄激素的介导下,毛发周期中生长期缩短,提前进入退行期,毛囊出现微小化萎缩直至毛发变细脱落所致。毛囊是毛干生长的最小器官,调控毛发周期。位于毛囊最底部的毛乳头(Dermal papilla,DP)富含雄激素受体及Ⅱ型5α还原酶,被认为是雄激素的效应器官并能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调控毛干生长及毛囊周期。多种转录因子及信号转导通路参与毛囊的生长发育。而AGA的发病涉及一条或多条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目前已知的有:雄激素代谢通路、Wnt信号转导通路、TGF-β/Smad经典通路、p53信号转导通路。Wnt信号转导通路在胚胎发育和人类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影响毛囊的发育、毛发生长的调节和毛干的结构。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以“第一真皮信号”调控毛囊的发育与再生。雄激素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经典信号通路导致AGA的发病。雄激素激活Wnt信号后启动了一个级联反应使毛发在经历第一个退行期后出现完全脱落。而TGF-β1信号分子诱导了毛发进入退行期并能诱发快速的毛囊纤维化反应。体内外实验均证实TGF-β拮抗剂能有效防止退行期样形态改变的发生并促进毛囊体积的增长。研究发现在AGA中存在退行期级联反应。包括:1)5-a还原酶将睾酮转变为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2)毛乳头细胞(Dermal papilla cell,DPC)中 TGF-β2 的合成;3)固有凋亡网络的激活。这一系列的反应导致了毛囊周期的缩短。AGA的发病过程中,睾酮被毛囊中的5α还原酶转化成DHT,DHT刺激了 DPC的TGF-β2的合成;TGF-β2促使上皮细胞上调并激活了基质细胞分泌蛋白分解酶9和3,通过凋亡细胞的死亡导致了上皮细胞的丢失。这一系列的反应被称为退行期级联反应,是AGA发病的主要路径。而这当中存在一个以TGF-β2为主要作用同时TGF-β1和TGF-β3也参与其内的反馈机制,诱导了 AGA的毛发退行期。此外,TGF-β1能诱发快速的毛囊纤维化反应。研究表明经典的TGF-β/Smad信号通路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在调节机体发育、细胞分化和在纤维化疾病、肿瘤形成和演进过程中以及伤口的愈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证实雄激素通过AR/β-catenin与Follistatin(Fst)/TGF-β间的交互作用调节了间充质多潜能细胞的肌源性分化。在AGA发病机制中Wnt/β-catenin和TGF-β/Smad两条信号转导通路之间是否存在交联,有待研究。我们的第一部分实验对15例AGA患者的脱发区和非脱发区的Wnt和TGF-β相关信号分子表达进行了研究。与非脱发区相比,发现AGA患者脱发区头皮毛囊组织中Wnt相关信号分子表达下降,而TGF-β相关信号分子表达上升,两个转导通路中的主要相关信号分子呈反向表达。为了验证这两条通路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的可能,我们通过体外培养、扩增脱发组和非脱发组的DPC,对脱发组和非脱发组来源的DPC中Wnt和TGF-β相关信号分子表达进行研究。我们通过阻断脱发组DPC中TGF-β信号通路来观察Wnt通路主要相关信号分子的改变,以及通过阻断非脱发组DPC中Wnt信号通路来观察TGF-β通路主要信号分子的改变。本实验旨在研究Wnt/β-catenin和TGF-β/Smad两条信号转导通路在AGA的发病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以进一步揭示AGA的发病机制,为将来的药物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标本和方法:1.头皮标本来源同第一部分。分离AGA患者头皮前顶部(脱发组)及枕部(非脱发组)DPC并进行体外培养扩增,传代2代后收集细胞进行临床实验。2.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两组不同来源的DPC胞浆和胞核中β-catenin的表达水平。3.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DPC中TGF-β相关信号分子Smad2和Akt的磷酸化水平。4.TGF-β信号通路抑制剂SB431542处理脱发组毛乳头细胞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GF-β的相关信号分子Smad2和Akt的磷酸化水平,RT-PCR检测Wnt相关信号分子Wnt10a和LEF1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β-catenin 的表达。5.Wnt信号通路抑制剂XAV939处理非脱发组的DPC后,RT-PCR检测Wnt相关信号分子Wnt10a、LEF1和TGF-β相关信号分子TβRI、TβRII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及用ELISA法检测DPC中TGF-β相关信号分子TGF-β1包括总TGF-β1和活性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mad2和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1.脱发组DPC胞浆和胞核中β-catenin的表达水平低于非脱发组DPC中的表达;而TGF-β相关信号分子Smad2和Akt的磷酸化水平却高于非脱发组DPC中的表达。2.SB431542处理脱发组DPC后,Smad2和Akt的磷酸化明显被抑制,而Wnt10a和LEF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β-catenin的总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但细胞核内β-catenin的沉积明显增多。3.XAV939处理非脱发组的DPC后,β-catenin和LEF1的表达被明显抑制,Wnt10a的mRNA表达未明显改变;同时发现Smad2和Akt的磷酸化被明显上调;总TGF-β1的蛋白浓度未明显改变,但活性TGF-β1的蛋白浓度明显上调;而TβRⅠ、TβRⅡ的表达未受影响。结论:脱发组DPC中TGF-β相关信号分子表达上调,Wnt相关信号分子表达下调,而非脱发组则相反。阻断脱发组DPC的TGF-β信号通路后,Wnt相关信号分子表达上调;阻断非脱发组DPC的Wnt信号转导通路后,TGF-β的相关信号分子表达加强。提示Wnt/β-catenin和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间可能存在交联作用。
杨祖[4](2015)在《皮肤组织特异性表达绵羊Wnt10b基因转基因小鼠和转基因绵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Wnt10b基因作为"第一表皮信号"候选基因,对毛囊生长发育和周期性循环生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Wnt10b基因在小鼠毛囊形成和毛囊生长期初期有表达量显着上调的趋势,Wnt10b蛋白在体外培养的胚胎表皮中通过经典的Wnt通路,诱导未成熟的表皮细胞向毛干及内根鞘细胞分化。Wnt10b基因作为改善羊毛品质的重要候选基因,具有巨大研究价值。本研究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工作:1)本研究首次延长绵羊KAP6.1启动子至1523bp,对绵羊KAP6.1启动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分析,并通过EMSA实验验证,表明本研究延长的KAP6.1启动子区域存在一个NF-kappa-B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有助于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2)本研究首次克隆了绵羊完整的Wnt10b基因cDNA序列并首次发现一个可变剪接体Wnt10b-AS。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Wnt10b基因和可变剪接体在绵羊心、肝、脾、肺、肾、皮肤、肌肉和脂肪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Wnt10b和Wnt10b-AS在检测组织中普遍表达。本研究构建Wnt10b-EGFP融合表达载体,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Wnt10b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表明,绵羊Wnt10b蛋白属于分泌型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通过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本研究发现的可变剪接体Wnt10b-AS可能以mRNA形式存在,并通过与主转录本不同机制高效调节Wnt通路活性。3)本研究构建KAP6.1-Wnt10b真核表达载体,通过原核注射方法得到5只原代Wnt10b转基因小鼠(F0代)。通过对F0代小鼠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66号家系小鼠皮肤组织中Wnt10b、frizzled和β-catenin基因高表达,差异显着(P<0.05)。利用皮肤组织冰冻切片分析毛囊形态和密度,结果表明66号家系F1代个体中,阳性个体毛囊由生长期进入静止期的时间相对阴性个体滞后;29和66号家系F1代个体中,同性别个体相比,阳性个体毛囊密度高于阴性个体,雌性个体高于雄性个体。4)本研究双酶切KAP6.1-Wnt10b表达载体,保留启动子和外源基因片段,通过原核注射方法制备转基因羊。对18只美利奴供体进行超数排卵,共得到胚胎177枚,其中可用胚胎166枚;共得到活羔21只,2只阳性羔羊。W002个体在羊毛长度、细度和毛囊密度上优于半同胞阴性个体;W003个体在羊毛长度、强度和伸长率上具有明显优势。Wnt10b和β-catenin基因可作为改良羊毛长度、细度的重要候选基因。
叶燕,张鸣生,李新平[5](2015)在《表皮干细胞定向分化形成毛囊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本文重点综述了表皮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及其参与皮肤附属器--毛囊再生的实验研究进展。研究表明,表皮干细胞在毛囊的再生过程中,受到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的调节。目前组织工程毛囊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进一步功能性皮肤修复尚存在一些问题。
李津,钟清玲,刘德伍,章志伟,彭燕[6](2014)在《β-catenin信号分子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创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β-catenin是E-cadherin/catenin复合体及Wnt信号通路的重要分子。近年来,许多研究都证实经典Wnt通路与皮肤创面修复密切相关。本文对β-catenin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为进一步认识β-catenin的作用机制和以β-catenin为靶点的临床研究和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李津[7](2014)在《β-catenin转染表皮干细胞对糖尿病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不同葡萄糖浓度对大鼠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cells,ESCs)生长的影响,以及上调β-catenin的表达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观察上调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对创面愈合的影响,为临床糖尿病创面的修复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1)取SD大鼠背部皮肤,采用酶消化法分离表皮和真皮,Ⅳ型胶原差速贴壁法纯化表皮干细胞,建立体外培养大鼠表皮干细胞模型,随机分成A组(对照组,葡萄糖浓度5.5mmol/L),B组(葡萄糖浓度10mmol/L),C组(葡萄糖浓度20mmol/L),D组(葡萄糖浓度40mmol/L)。显微镜下观察表皮干细胞的生长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表皮干细胞中β-catenin、Wnt1的表达,使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阳性细胞表达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2)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剂量为65mg/kg),体外分离培养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ESCs),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cDNA3.1myc-β-catenin质粒转入ESCs,同时设立脂质体对照组(转脂质体)和正常对照组,48h后,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表皮干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组与正常对照组表皮干细胞中β-catenin、Wnt1、CyclinD1的表达情况。(3)选取成模的DM大鼠15只,分别在脊柱两侧的背部制备直径约2.0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即每只大鼠制备四个创面,并随机分为4组:A组(创面移植羊膜负载转染的表皮干细胞组),B组(创面移植羊膜负载未转染表皮干细胞组),C组(羊膜组)和D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测算创面愈合率,采用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1)显微镜下观察,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生长速度缓慢,胞体透亮度下降,活力降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结果显示,C组β-catenin(0.079±0.007)、Wnt1(0.083±0.004)和D组β-catenin(0.068±0.008)、Wnt1(0.070±0.006)的表达均明显低于A组(β-catenin:0.096±0.123;Wnt1:0.095±0.010),p<0.01。(2)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表皮干细胞转染重组质粒后β-catenin的表达增高,其表达水平高于脂质体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脂质体组和空白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组β-catenin、Wnt1、CyclinD1的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1.451±0.027vs1.094±0.026;1.084±0.078vs0.694±0.082;1.490±0.030vs0.807±0.019,p<0.01)。(3)A组创面与B、C、D组相比较,其愈合时间缩短且创面愈合率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创面组织中均可见PCNA阳性细胞表达,A组的阳性细胞表达高于其他三组。结论:(1)本实验条件下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大鼠表皮干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表皮干细胞中β-catenin、Wnt1的表达减弱。(2)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可成功将pcDNA3.1myc-β-catenin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入体外培养的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转染细胞β-catenin的表达增高,并伴有Wnt1、CyclinD1的表达提高。(3)上调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可以促进糖尿病创面的愈合。
王溯[8](2014)在《成年裸鼠和成人体表皮肤的比较组织形态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裸鼠作为一种特殊的模式动物广泛应用于诸如免疫、肿瘤、移植等研究领域。裸鼠胸腺免疫缺陷,体表无茸密鼠毛,类似正常成人体表皮肤外观,是异种异体皮肤移植的理想受体。但是与人类皮肤相比,裸鼠皮肤又有其自身的组织学特点。因此,对裸鼠皮肤的组织学结构进行深入观察研究,并将其与成人体表皮肤的组织学作一比较显得必要,为相关研究受试前后的研究结果提供可靠的参照,并促使研究成果更好的向临床转化。然而,目前缺少选取裸鼠皮肤为比较对象的组织学报道;前人以皮肤为对象的比较组织学研究多侧重不同纲、目间的横向比较,其中涉及鼠与人皮肤的形态学差异描述较为笼统,并未见细致的报道;且这些研究多从纯生物学角度进行比较,忽略了比较组织学在转化医学方面的价值。本研究选取正常成年裸鼠皮肤与正常成人体表皮肤作一组织学比较,为皮肤病学和肿瘤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客观有效的组织学依据。研究目的本实验取健康成年裸鼠(8w,BALB/c-nu,雌雄不限)及成人正常皮肤,对二者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Fontana染色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裸鼠皮肤和成人皮肤全层组织学结构、黑色素的分布及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的情况,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探讨比较成年裸鼠皮肤和成人体表皮肤组织学结构,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提供可靠的参照,促使其向临床转化。研究方法。1、苏木精-伊红染色取裸鼠背部及成人胸部全层皮肤,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24小时,经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后制成4μm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后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全层皮肤的一般结构。2、Masson-Fontana染色取裸鼠背部及成人胸部全层皮肤,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24小时,经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后制成4μm石蜡切片,脱蜡至水后行Masson-Fontana染色,光镜下观察黑色素分布情况。3、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取裸鼠新鲜皮肤置于2.5%戊二醛溶液固定12小时。常规用丙酮/环氧树脂包埋制成500的切片,醋酸铀和柠檬酸铅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黑色素细胞。结果HE染色可见成人全层皮肤明显厚于裸鼠;裸鼠的表皮与真皮接壤处平坦,而成人的表皮与真皮接壤处形成表皮嵴及真皮乳头;裸鼠表皮颗粒层不清晰,成人表皮颗粒层多由一层颗粒细胞构成;成人表皮基底层可见个别细胞胞质内含浅棕色颗粒,而裸鼠未见。成人具有完整汗腺结构,裸鼠汗腺缺如。成人皮脂腺明显比裸鼠发达,腺细胞较成熟;裸鼠皮脂腺不发达,腺细胞可见双核。成人毛囊一侧可见明显立毛肌,裸鼠未见明显立毛肌结构。裸鼠皮下组织中可见一层横纹肌,这在人皮下组织中未见。Masson-Fontana染色显示人皮肤基底层棕黑色颗粒带,为阳性结果;而裸鼠皮肤为阴性结果。透射电镜观察裸鼠皮肤基底层可见黑色素细胞及黑素小体,其形态特点与电镜下人皮肤基底层黑色素细胞及黑素小体相一致。结论裸鼠皮肤和成人皮肤光镜组织学结构存在差异:裸鼠皮肤薄于成人,几乎不形成表皮嵴和真皮乳头;成人皮脂腺较裸鼠分化成熟;裸鼠汗腺缺如,皮下具有薄层横纹肌。Masson-Fontana银染法显示裸鼠皮肤黑色素分布为阴性结果,而透射电镜下可以在基底层发现黑色素细胞。
张志丹[9](2013)在《Wnt10b调控人毛囊生长的分子机制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毛囊是人体内结构和细胞成份最复杂的微小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形成毛发组织。胚胎时期毛囊的发育是神经外胚层-中胚层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三种类型的干细胞作用:上皮、神经脊、间充质。根据干细胞的来源,分别分化为上皮系(皮脂腺、分化为内外根鞘细胞和毛发细胞的毛母质角质细胞),间充质系(具有诱导功能的毛乳头细胞,毛囊结缔组织鞘),而神经脊细胞则分化形成能够产生毛囊色素单位的黑色素细胞。许多实验研究显示:成人毛囊生长的过程与胚胎时期毛囊发育的形态发生非常相似,参与胚胎毛囊发育的许多分子信号、细胞因子等在成人毛囊的周期性生长过程中同样具有明显的表达,诱导胚胎时期毛囊形态发生的信号很可能与促进成人毛囊干细胞向毛囊上皮分化的信号相一致。因此,对毛囊的形态发生与发育信号通路的研究,尤其是了解这些信号通路对于成人毛囊周期性生长调控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开发促进或者抑制毛发生长的相关药物的研究,从而更快更有效地治疗脱发等相关的毛发疾病。在胚胎发育期间,毛囊的形态发生和发育依赖于真皮和表皮之间一系列信号分子的调控,它们介导了两个不同的细胞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诱导两种细胞进行有序的增殖和特定的分化,并引导细胞最终分化形成内根鞘、外根鞘、毛干,以及毛乳头。这些信号主要包括了Wnt/Wingless家族、SonicHedgehog(Shh),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骨形成蛋白家族(BMP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FGFs)、外胚叶发育不全基因(Eda/Edar)等。其中,已经有许多实验研究通过基因敲除和转基因的动物模型证实Wnt信号是促进毛囊发育的关键因素。Wnt家族蛋白与果蝇Wingless蛋白同源,是一类脂质修饰的分泌型糖蛋白家族,通过激活细胞表面的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来调控各种细胞功能作用,例如细胞分化的方向、增殖、迁移、极性分布,以及基因的表达。Wnt蛋白不但对胚胎时期的形态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而且参与多种成体组织的再生,如皮肤和毛囊组织。当Wnt蛋白位于细胞表面的受体卷曲蛋白(FZ)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6受体(LRP5/6)家族成员相结合时,能够激活Wnt经典的信号通路。在经典的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中,卷曲蛋白能够作用于细胞质内的蓬乱蛋白(Dishevelled, DVL),蓬乱蛋白能够切断位于细胞质的β-catenin的降解途径,从而促使β-catenin在细胞质内积累,并进入细胞核,与T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增强因子(T cell factor/lymphoid enhancer factor, TCF/LEF-1)相互作用;而当Wnt信号不存在时,细胞质内的β-catenin很快就被降解。Wnt蛋白通过调控TCF/LEF-1来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对多种靶细胞和组织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Wnt信号决定了未分化表皮细胞的命运,研究表明在转基因小鼠中,当表皮细胞过表达Wnt信号的抑制剂Dickkopfl (Dkk1),或者表皮细胞缺少β-catenin时,结果抑制了毛囊的发育形成;然而,当表皮细胞过表达β-catenin时,毛囊发育异常增多。此外,Wnt信号对出生后毛囊毛干的形成亦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据Millar et.al研究结果表明Wnt3和DVL2在小鼠的毛干前体细胞有明显的表达,当在毛囊的外根鞘中异位表达Wnt3时则导致毛干前体细胞不能成功地分化形成毛干。Kishimoto et.al证实新鲜分离的小鼠毛囊毛乳头细胞能够诱导上皮细胞形成新生毛囊,但是将毛乳头细胞在体外进行传代培养过程中,细胞逐渐丧失诱导毛囊在生的能力。但是经典的Wnt信号能够维持体外培养的小鼠毛乳头细胞的诱导能力,说明可能在体内毛囊上皮细胞的Wnt信号能够作用于毛乳头,从而维持毛乳头细胞的诱导能力。但是人和小鼠的Wnt家族成员总共达到19种之多,究竟是何种Wnt蛋白成员对出生后的人毛囊生长发挥关键的调控作用,而其发挥作用的调控机制是什么迄今为止尚不明确。Seshamma Reddy et.al对在小鼠的表皮和真皮组织中可能表达的所有Wnt成员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在小鼠胚胎皮肤和出生后的皮肤中结果发现WntlOb和Wnt5a在毛囊的发育早期特异表达,其中,Wnt10b在胚胎时期皮肤毛囊发育的启动和出生后毛囊生长期启动时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不仅如此,以动物为模型的实验结果显示,外源性Wnt10b蛋白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皮肤毛囊的发育,在众多的Wnt家族成员当中,只有Wnt10b具有诱导未成熟表皮细胞向毛干及内根鞘细胞分化,并且能够刺激体外培养的毛囊毛干生长的能力。因此,Wnt10b可能通过促使表皮和(或者)真皮细胞内β-catenin在细胞质中的积累并向细胞核内转移,启动相关靶基因的表达,继而调控毛囊的发育和生长,对其功能的进一步探讨研究,将有助于开发解决毛发疾病的新的治疗方法。综上所述,Wnt10b在脂肪、骨骼发育以及肿瘤等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胚胎时期毛囊发育过程的基板形成阶段,Wnt10b是最早表达和最显着的标记物之一,说明Wnt10b能够促进上皮细胞的分化和毛囊早期的发育。同时Wnt10b能够在体外促进皮肤上皮细胞向毛囊的毛干和内根鞘细胞分化。然而,目前尚无报道研究Wnt10b在人毛囊组织中的表达如何,如果有表达,是通过何种机制作用于人毛囊细胞?比如人毛乳头细胞,如果Wnt10b能够作用于人毛乳头细胞,那么是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的?对人毛乳头细胞的生物效应是增强的,还是抑制的呢?此外,Wnt10b对人毛囊毛干的分化形成作用如何?因此我们探讨和研究了Wnt10b调控人毛囊生长的分子机制。首先我们观察Wnt3a. Wnt5a、Wnt10b以及经典的Wnt信号通路下游蛋白β-catenin、LEF-1在生长期人毛囊组织中的免疫组化表达情况,检测上述几种Wnts蛋白的表达水平;接着探讨了人毛乳头细胞经过体外长期的传代培养后,与诱导毛囊生成能力相关的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 factor-1, IGF-1)的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分析,为进一步分析Wnt10b对人毛乳头细胞毛囊诱导能力以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证实在Wnt10b的作用下,体外长期培养后的人毛囊毛乳头细胞的生物效应以及人毛乳头细胞增殖情况;最后,我们还初步探讨了Wnt10b对生长期人毛囊毛干生长的作用以及分子调控机制。第一章Wnt3a、Wnt5a、Wnt10b、β-catenin以及LEF-1在人毛囊组织中的表达目的观察Wnt3a、Wnt5a、Wnt10以及经典的Wnt信号通路下游蛋白β-catenin、 LEF-1在生长期人毛囊组织中的免疫组化表达情况。方法取整形外科除皱手术的额颞部带完整毛囊组织的健康头皮皮肤,将头皮皮肤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后,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Wnt3a、Wnt5a、 Wnt10b以及经典的Wnt信号通路下游蛋白β-catenin、LEF-1在生长期的人毛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Wnt3a、Wnt5a以及Wnt10b在生长期的人毛囊组织中均可见有表达。Wnt3a在人毛囊的外根鞘、内根鞘、毛母质以及毛干前体细胞中均可见有表达,在毛乳头细胞中可见微弱的表达;而Wnt5a在毛囊的分布范围较Wnt3a局限,可见只有在毛母质,毛干前体细胞和内根鞘中有表达,而且表达较微弱。Wnt10b在生长期人毛囊表达部位和Wnt3a相似,但是表达强度是上述三种Wnts中最强的,除了结缔组织鞘以外,在毛囊的各层结构如内根鞘、外根鞘、毛母质细胞以及毛干前体细胞中均有明显的表达,而在毛乳头亦可见微弱的表达。β-catenin和LEF-1是经典的Wnt信号通路两个下游蛋白,它们在生长期的人毛囊中均有表达。其中β-catenin在毛母质细胞、毛干前体细胞和内根鞘中有明显的阳性表达,在毛乳头细胞中有微弱的表达;而LEF-1和β-catenin的表达部位几乎一致,只是在毛乳头细胞中的表达较强。结论Wnt3a、Wnt5a以及Wnt10b在生长期的人毛囊组织中均可见有表达,其中以Wnt10b的表达最强,主要分布在毛囊的内根鞘、外根鞘、毛母质细胞以及毛干前体细胞中,而在毛乳头细胞中亦可见微弱的表达,而经典的Wnt信号通路了两个下游蛋白β-catenin和LEF-1在毛母质细胞、毛干前体细胞和内根鞘,以及毛乳头细胞中有明显的阳性表达,说明Wnt10b可能是通过经典的Wh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维持和调控处于生长期的人毛囊生长主要的Wnt家族成员。第二章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特异性标记物表达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分析目的探讨人毛乳头细胞经过体外长期的传代培养后,与诱导毛囊生成能力相关的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碱性磷酸酶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分析。方法使用胶原酶消化+显微解剖法将人毛乳头从毛囊中分离后,在体外进行人毛乳头细胞的传代培养,使用real-time QPCR和碱性磷酸酶染色方法检测第1代~第8代的人毛乳头细胞在不同传代时期其特异性标记物ALP和IGF-1的表达结果,以及通过Cell Counting Kit-8方法检测不同的传代时期人毛乳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人毛乳头细胞在体外进行长期的传代培养过程中,不但逐渐丧失其旋涡状聚集性的生长特性,而且ALP和IGF-1随着传代代数的增加,其表达水平是逐渐降低的。第1代人毛乳头细胞ALP和IGF-1表达水平分别是第8代细胞表达水平的6.8和3.5倍。第1代和第2代的人毛乳头细胞ALP染色表达较明显,但是在第3-6代的人毛乳头细胞中,ALP阳性的细胞逐渐变少,而且染色逐渐变浅;高传代细胞如第7、8代细胞的ALP活性表达则非常微弱。不同传代时期的人毛乳头细胞增殖能力,亦随着传代代数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从传代培养到第7代开始,细胞增殖能力出现一个分水岭,明显较第6代以前的细胞增值能力低。结论人毛乳头细胞经过体外长期的传代培养后,和诱导毛囊生成能力相关的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从而导致高传代的人毛乳头细胞丧失诱导毛囊生长的能力。此外,人毛乳头细胞亦随着体外培养传代代数的增加,其增殖能力逐渐降低。第三章Wnt10b对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诱导毛囊生成能力的调控作用及对人毛乳头细胞增殖的影响目的探讨Wnt10b对体外长期培养后的人毛囊毛乳头细胞诱导毛囊生成能力的调控作用以及对人毛乳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人毛乳头细胞原代分离,在体外传代培养到第8代后,加入Recombinant Human Wnt-10b共培养,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人毛乳头细胞的β-catenin表达,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并使用Real-time QPCR检测与毛乳头细胞诱导能力相关的特异性标记物ALP和IGF-1的表达,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Wnt10b对人毛乳头细胞的作用,以及通过Cell Counting Kit-8方法检测Wnt10b对人毛乳头细胞增殖的影响作用。结果Wnt10b能够通过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作用于在体外长期培养后的人毛乳头细胞,上调人毛乳头细胞特异性标记物ALP和IGF-1的表达,并恢复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聚集性漩涡状生长特性,从而维持人毛乳头细胞的诱导能力。此外,Wnt10b对体外经过长期传代培养后的人毛乳头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结论Wnt10b能够通过上调特异性标记物ALP和IGF-1的表达以及恢复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聚集性漩涡状生长特性来维持体外长期培养后的人毛乳头细胞的毛囊诱导能力,以及具有促进长期培养后的人毛乳头细胞增殖能力的作用。第四章初步探讨Wnt10b对人毛囊毛干生长的影响作用目的Wnt10b对生长期人毛囊毛干生长的影响作用及调控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将人毛囊组织进行显微解剖分离后,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①空白对照组:人毛囊+DMEM基础培养基培养。②实验组:将Recombinant Human Wnt-10b2μg/ml加入DMEM基础培养基中,和人毛囊共培养。上述实验分组每组设6个毛囊样本,3天换液一次,培养5天后,在双目体视解剖显微镜下测量各实验组毛干生长长度。结果将完整的生长期人毛囊进行器官培养,实验组相比于空白对照组,和Recombinant Human Wnt-10b共培养的人毛囊毛干生长速度明显增加,毛干长度比对照组长。结论实验结果显示,在空白对照组中,将人毛囊器官和无血清的培养基培养后,毛干生长速度缓慢;而在实验组中,由于加入了Recombinant Human Wnt-10b,毛干生长速度明显较空白对照组快,毛干生长长度更长,证实Wnt10b对人毛干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全文小结1.在生长期的人毛囊组织上检测Wnt3a、Wnt5a、Wnt10b以及经典的Wnt信号通路下游蛋白β-catenin和LEF-1的表达情况,其中Wnt10b的阳性表达最明显,而β-catenin和LEF-1与Wnt10b在毛母质、毛干前体细胞和内根鞘,以及毛乳头出现表达重叠的现象,说明Wnt10b可能是通过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维持和调控处于生长期的人毛囊生长主要的Wnt家族成员。2.检测了人毛乳头细胞经过体外长期的传代培养后,与诱导毛囊生成能力相关的细胞特异性标记物ALP和IGF-1的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分析。实验结果说明经过体外长期的传代培养后,人毛乳头细胞的ALP和IGF-1表达水平和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表现为一种逐渐下降的趋势,为进一步验证Wnt10b对人毛囊生长的调控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3.观察了Wnt10b对体外长期培养后的人毛囊毛乳头细胞诱导毛囊能力的调控机制,以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作用,证实了Wnt10b具有能够维持人毛乳头细胞的诱导能力以及促进其增殖的作用;4.初步探讨Wnt10b对人毛囊毛干的作用,证实了Wnt10b能够促进人毛囊毛干的生长;5.体外实验结果说明了Wnt10b能够作用于人毛囊组织的两种主要的细胞成分:真皮成分(毛乳头细胞)和上皮成分(毛母质细胞、毛干前体细胞),证实Wnt10b对生长期的人毛囊生长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星懿展[10](2010)在《Wnt5a抑制毛囊生长的体外及体内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毛囊是一个复杂的皮肤附属器官,它由上皮(毛母质与多层同心圆状结构)和真皮(毛乳头和结缔组织鞘)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包含有20余种细胞,包括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细胞、Langerhans细胞、Merkel细胞、真皮鞘细胞和毛乳头细胞,这些细胞在体内经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毛囊的发育、生长、分化与周期性的调节。毛囊依靠周期性循环来实现毛发的生长与更新,根据毛囊形态上的变化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生长期(anagen)毛囊持续延长;退化期(catagen)毛乳头开始上移,毛母质细胞消失,毛囊逐渐缩短;静止期(telogen)时毛乳头到达真皮与皮下组织交界处,仅靠极小的上皮细胞索与毛囊相连。在毛囊生长的不同周期,一些活性蛋白、细胞因子及激素均可对毛囊周期或生长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寻找能够影响毛发生长的成分对阐明毛囊生长周期调控机制、发展治疗脱发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表明,毛囊的发生发育及周期维持受到多种信号途径的调节,如Wnt、Bmp、Shh等,其中经典Wnt/β-catenin途径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该途径被认为是毛囊周期维持不可或缺的通路。目前在哺乳动物中已发现19个Wnt蛋白家族成员,而且小鼠皮肤毛囊发育过程中同时存在多种Wnt的表达,其中包括了经典Wnts,也包括非经典Wnts。但是,迄今为止对该家族两大类Wnts在毛囊周期调控中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明确。Wnt5a (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ily, member 5A)作为Wnt家族非经典Wnts的代表,在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运动、极性调节中有重要作用,其参与的信号网络复杂交错,除经典Wnt途径外还可激活多条非经典Wnt信号途径,如Wnt/Ca2+途径、PCP途径、Wnt/Ror2途径等。最近研究发现非经典Wnt5a途径能通过促进β-catenin降解,从而抑制经典Wnt/β-catenin途径的激活。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Wnt5a在毛囊周期调控中的作用,本研究首先利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Wnt5a在小鼠毛囊周期中的时空表达规律;其次在体外毛囊器官培养水平,采用腺病毒介导方式,检测Wnt5a对毛囊生长的调控效应;然后采用拔毛同步化动物模型,经皮内注射腺病毒,进一步从在体水平验证Wnt5a对毛囊生长的影响,并运用基因芯片检测、定量RT-PCR、IHC等技术,分析该效应可能涉及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一、Wnt5a在小鼠毛囊周期中的表达规律1.以地高辛标记的Wnt5a RNA为探针,采用背皮whole-mount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到:①生长期毛球部有较强的Wnt5a mRNA信号,分布在matrix、IRS和DP,尤其是强增殖能力的matrix内可观察到大量的阳性细胞。大量Wnt5a由生长期毛囊细胞分泌,强烈提示它可能参与了对毛囊生长过程的调控。②进入退化期后,发生凋亡的毛球部阳性信号逐渐减少。③静止期毛囊中仅在DP见到少量Wnt5a mRNA表达。Wnt5a mRNA表达表现出显着的周期性变化。2.采用背皮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到:①Wnt5a蛋白在生长期毛囊中分布广泛,除matrix、IRS、DP外,precortex细胞、ORS中也有分布,且表达量随毛囊生长逐渐增多。Wnt5a蛋白分布范围较mRNA更弥散,说明分泌Wnt5a的细胞和能接受Wnt5a信号的细胞可能不完全一致,提示Wnt5a在毛囊中的作用途径可能同时存在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方式。②到退化期,上皮索的表达逐渐减少。③进入静止期,少量Wnt5a蛋白的表达仅局限于bulge区、secondary hair germ和DP。3.通过背皮组织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到,Wnt5a mRNA和蛋白的表达趋势与原位杂交和IHC一致,均表现为生长期最丰富,退化期减弱,静止期最低。二、体外器官水平检测Wnt5a对毛囊生长的作用1.采用触须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到Wnt5a蛋白表达情况与背皮相似,说明这两种毛囊类型中Wnt5a可能发挥相似调控作用。2.利用腺病毒介导的方式,进行触须毛囊的体外器官培养,观察到:Wnt5a处理组毛囊的毛干伸出长度变短,提示Wnt5a对毛囊生长有抑制作用。三、动物在体水平进一步验证Wnt5a对毛囊生长的抑制作用1.建立小鼠拔毛诱导同步化模型,经皮内注射腺病毒,观察到Wnt5a组注射部位出现明显抑毛区,HE染色显示该区毛囊为静止期形态,而周边毛囊已经进入生长中期,提示Wnt5a抑制了由于拔毛所诱导的毛囊生长,干扰了毛囊anagen的进程。一段时间后,抑毛区会逐渐缩小直至消失,长出正常毛发,说明单一的Wnt因素只能短暂抑制毛囊生长。2.采用小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及定量RT-PCR,发现注射Wnt5a后β-catenin的水平显着下调,提示Wnt5a的抑毛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途径而达到的。同时检测到Rac2的表达显着上调,提示Wnt5a可能激活了沿Rac2的PCP途径信号链。3.经皮内注射干扰β-catenin的腺病毒Ad-SimBC后,小鼠毛囊表型及HE染色改变类似于Wnt5a处理组,提示它们可能涉及到相似的分子机制,即抑制了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途径。4.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Wnt5a处理组和SimBC处理组,观察到: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途径的几个分子β-catenin、Lef1、Dvl,增殖指标Ki67和分化指标AE15表达均下降,进一步说明Wnt5a的抑毛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经典Wnt/β-catenin途径导致的。总的来说,本课题通过一系列实验首先观察了Wnt5a在毛囊周期中的表达规律,然后分别在体外器官培养水平和动物在体水平,着重研究Wnt5a对毛囊生长的调控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旨在为深入研究不同Wnt信号在毛囊周期调控中的作用机理提供实验依据;为毛发的生长调节、皮肤组织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β-catenin与毛囊再生和毛囊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β-catenin与毛囊再生和毛囊肿瘤(论文提纲范文)
(1)TGF-β、BMP2和性激素相关蛋白对牦牛毛囊周期的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 皮肤毛囊概述 |
1 毛囊的胚胎发育及结构 |
2 毛囊的形态学特点和周期性变化 |
3 哺乳动物毛囊形态学的研究 |
二 TGF-β、BMP2和性激素相关蛋白与毛囊周期的研究进展 |
1 转化生长因子-β及热休克蛋白与毛囊周期性变化的研究进展 |
2 骨形态发生蛋白及Noggin与毛囊周期性变化的研究进展 |
3 性激素相关蛋白与毛囊周期性变化的研究进展 |
三 牦牛皮肤毛囊(绒)研究进展及本研究的意义 |
1 牦牛的分布和适应性 |
2 牦牛被毛的经济价值 |
3 牦牛皮肤毛囊形态发育过程及周期性变化 |
4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研究部分 |
第一章 TGF-β和HSP70在牦牛毛囊生长期-退行期转换中的表达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BMP2、BMPR-ⅠA和Noggin在牦牛毛囊休止期-生长期转换中的表达 |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DHT和E_2相关蛋白在牦牛毛囊不同时期皮肤中的表达 |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与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2)Prx Ⅱ基因对小鼠毛囊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试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皮肤组织样品切片及苏木精-伊红 (H.E.) 染色 |
2.2 皮肤厚度测量与毛囊数量统计 |
2.3 蛋白免疫印迹分析 |
2.4 数据的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胚胎期第16.5天野生型与PrxⅡ基因敲除型小鼠皮肤厚度、毛囊数量及β-catenin表达水平的检测 |
3.2 出生第2天野生型与PrxⅡ基因敲除型小鼠皮肤厚度、毛囊数量及β-catenin表达水平的检测 |
3.3 出生第50天野生型与PrxⅡ基因敲除型小鼠皮肤毛囊数量的统计 |
3.4 PrxⅡ基因敲除型小鼠背部皮肤组织中CyclinD1、C-Myc癌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 |
4 讨论 |
5 结论 |
(3)雄激素性秃发发病机制中Wnt/β-catenin与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交联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主要缩略语(Abbreviations)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Wnt/β-catenin与TGF-β/Smad信号通路主要相关分子在雄激素性秃发患者头皮毛囊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
前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雄激素性秃发发病机制中Wnt/β-catenin与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交联作用的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头皮毛乳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Wn/β-catenin与TGF-β/Smad信号通路主要相关分子表达的测定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第二节 阻断脱发组毛乳头细胞中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对Wnt信号通路的影响 |
1.实验分组 |
2.实验方法 |
3 结果 |
第三节 阻断非脱发组毛乳头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对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
1.实验分组 |
2.实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综述 Wnt/β-catenin与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在雄激素秃发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4)皮肤组织特异性表达绵羊Wnt10b基因转基因小鼠和转基因绵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语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中国细毛羊品种选育历史及目前生产水平 |
1.3 转基因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
1.4 毛囊生物学研究进展 |
1.5 Wnt10b基因在毛囊生长发育中作用 |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7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绵羊KAP6.1基因启动子克隆与调控分析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实验方法 |
2.4 结果与分析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三章 绵羊Wnt10b基因启动子和编码区的克隆与序列特征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试验方法 |
3.4 结果与分析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四章 皮肤组织特异表达绵羊Wnt10b转基因小鼠的制备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试验方法 |
4.4 结果与分析 |
4.5 讨论 |
4.6 小结 |
第五章 皮肤组织特异表达Wnt10b转基因绵羊的制备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3 试验方法 |
5.4 结果与分析 |
5.5 讨论 |
5.6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历 |
(5)表皮干细胞定向分化形成毛囊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ESCs的定位及特征 |
2ESCs与毛囊 |
2.1ESCs向毛囊分化的理论基础 |
2.2ESCs向毛囊分化的实验研究 |
2.3ESCs向毛囊分化的调节因素 |
3结语 |
(6)β-catenin信号分子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创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β-catenin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
1.1 β-catenin的结构 |
1.2 β-catenin的生物学功能 |
1.2.1 细胞膜上的β-catenin |
1.2.2 细胞质中的β-catenin |
1.2.3 细胞核内的β-catenin |
2 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 |
2.1 经典Wnt信号通路 |
2.2 非经典Wnt信号通路 |
3 β-catenin/Wnt信号通路在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作用 |
4 展望 |
(7)β-catenin转染表皮干细胞对糖尿病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
2.2.2 表皮干细胞的鉴定 |
2.2.3 不同糖浓度培养后细胞免疫化学检测 |
2.2.4 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 |
2.2.5 质粒转化与提取 |
2.2.6 细胞分组 |
2.2.7 Western Blot 检测转染效果及 ESCs 中β-catenin、Wnt1、CyclinD1的表达 |
2.2.8 羊膜的制备及负载 |
2.2.9 实验动物分组 |
2.2.10 创面观察及创面愈合率计算 |
2.2.11 组织病理学观察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表皮干细胞的鉴定 |
3.2 不同葡萄糖浓度培养后表皮干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
3.3 不同葡萄糖浓度培养后表皮干细胞β-catenin、Wnt1 的表达 |
3.4 质粒鉴定 |
3.5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β-catenin 的表达 |
3.6 转染组和对照组β-catenin、Wnt1、CyclinD1 蛋白的表达 |
3.7 创面愈合情况 |
3.8 组织学观察 |
第4章 讨论 |
4.1 糖浓度对体外培养表皮干细胞的影响 |
4.2 上调β-catenin 的表达对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
4.3 上调 ESCs 中β-catenin 的表达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可行性探讨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成年裸鼠和成人体表皮肤的比较组织形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毛囊干细胞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9)Wnt10b调控人毛囊生长的分子机制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Wnt3a、Wnt5a、Wnt10b、β-catenin以及LEF-1在人毛囊组织中的表达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特异性标记物表达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分析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Wnt10b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途径维持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的毛囊诱导特性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初步探讨Wnt10b对人毛囊毛干生长的影响作用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期间成果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统计学审稿证明 |
(10)Wnt5a抑制毛囊生长的体外及体内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Wnt5a 在小鼠毛囊周期中的动态表达特性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Wnt5a 对体外毛囊生长的抑制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Wnt5a 对体内毛囊生长的抑制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全文总结 |
致谢 |
照片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Wnt 信号途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毛囊周期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β-catenin与毛囊再生和毛囊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 [1]TGF-β、BMP2和性激素相关蛋白对牦牛毛囊周期的调控研究[D]. 宋亮丽. 甘肃农业大学, 2019(02)
- [2]Prx Ⅱ基因对小鼠毛囊发育的影响[J]. 于楠楠,张永青,杨学谦,殷华钦,韩英浩,金美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21)
- [3]雄激素性秃发发病机制中Wnt/β-catenin与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交联作用的研究[D]. 芦桂青. 南京医科大学, 2016(05)
- [4]皮肤组织特异性表达绵羊Wnt10b基因转基因小鼠和转基因绵羊研究[D]. 杨祖.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8)
- [5]表皮干细胞定向分化形成毛囊的研究进展[J]. 叶燕,张鸣生,李新平. 临床医学工程, 2015(07)
- [6]β-catenin信号分子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创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J]. 李津,钟清玲,刘德伍,章志伟,彭燕.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7)
- [7]β-catenin转染表皮干细胞对糖尿病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D]. 李津. 南昌大学, 2014(01)
- [8]成年裸鼠和成人体表皮肤的比较组织形态学研究[D]. 王溯. 安徽医科大学, 2014(11)
- [9]Wnt10b调控人毛囊生长的分子机制实验研究[D]. 张志丹. 南方医科大学, 2013(03)
- [10]Wnt5a抑制毛囊生长的体外及体内实验研究[D]. 星懿展. 第三军医大学, 2010(06)
标签:β-catenin论文; wnt信号通路论文; 信号分子论文; wnt途径论文; 脱发治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