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健全企业评级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周睿松[1](2021)在《AG公司工程项目物资采购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物资采购是支持整个工程建设进度的关键因素,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AG公司是一家专业承包建设经营的企业,力争成为行业领先的工程建设管理企业。但AG公司在推进企业现代化建设中,竞争日益激烈,供应商供货质量良莠不齐,频繁变化的原材料价格等问题增加了AG公司物资采购成本,从而对AG公司工程项目整体的经济效益产生着影响。因此,AG公司应在出现风险事件之前采取风险的防范措施,通过明确风险因素体系,在出现风险事件时采取风险控制与应对措施,将物资采购活动的风险降到可接受的水平,并对风险事件发生后的风险管理进行总结,帮助AG公司降低工程成本,让企业实现预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成为可能。本文以AG公司为研究对象,按照“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的流程对其工程项目物资采购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AG公司的工程项目物资采购基本情况,采用头脑风暴法对AG公司物资采购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建立风险识别模型;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AG公司的工程项目物资采购风险因素,建立风险评价标准,确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再用AHP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模糊评价矩阵计算出最终的风险评价结果;最后是AG公司工程项目物资采购风险应对,根据所识别出的风险因素与评价的结果,分别从成本风险、供应风险、计划风险与管理风险四个方面出发,提出风险应对方式,并提供了组织、制度、信息保障措施。以识别出的供应风险为例,本文提出完善供应商评估与选择流程、建立供应商评级机制、实施驻厂监造等质量管理措施来应对风险。本文的研究可以直接应用于AG公司的工程项目物资风险管理中,从而实现AG公司的工程项目建设目标,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同时,也可以作为其他公司进行工程项目物资采购风险管理研究的有力参考依据。
谢云梅[2](2021)在《永泰能源债券违约风险动因研究》文中指出债券是企业借债筹资的重要途径,因为它在过去对债券发行主体来说还债期可控性强、融资门槛低,对投资主体来说收益可观、风险适中。但债券市场的盛行也伴随着我国债券违约风险的加剧,自2014年,我国第一只违约债券“11超日债”在到期后无法偿还投资者本金和利息,债券违约风险就开始吸引投资者、发债企业、信用评级机构以及政府的注意力。末,我国债券违约涉及的债券发行人以民企居多,多达110家民营企业发行的231只债券发生了违约,违约债券本金金额约1173亿元。其中2018年新增的违约主体就有43个,涉及的违约债券高达131只。而且高比例股权质押问题严峻。对此,解决民营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识别、预警和防范问题迫在眉睫,永泰能源作为一家无论是业务规模还是债务规模都具有典型性的民营企业,受宏观经济下行,政策趋紧、产业过度扩张、财务流动性和治理风险恶化等内外部动因共同作用,最终因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期偿还债券本息。违约事件大致为:2018年7月5日,永泰能源未按期兑付“17永泰能源CP004”所欠的16.05亿元本息违约,并触发了另外十三只债券的交叉违约条款,发生交叉违约。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财务风险管理等相关理论,首先从债券违约发行、违约、造成的经济后果和公司后续采取的系列举措达到的结果对永泰能源债券违约事件进行完整的回顾。其次,分别从公司内部、宏观环境、监管、信用评级四个不同的主体层面来对永泰能源债券违约风险动因进行研究。再次,针对我国市场投资者、发债企业、监管部门、信用评级机构四个债券市场的参与主体来给出防范债券违约风险的中肯建议。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关于债券违约研究展望。本文研究发现:永泰能源债券违约风险动因主要包括三点。其一,从财务角度来看,永泰能源盈利不佳、过于依靠短期融资且现金流动性变差,以致短期偿债压力较大。其二,从战略角度来看,高比例的优质资产抵押质押、过于激进的业务扩张,管理机制不健全等也是公司债券违约的动因。其三,永泰能源出现债券违约,宏观环境和监管、信用评级主体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宏观环境的风险动因主要包括:国家整体经济不景气,政府不再为发债主体兜底;监管层级主要表现为:监管机构的监管体制分散。信用评级表现为:信用评级机构评级风险虚高、滞后。针对以上各类风险动因,首先,投资者要警惕产能过剩的行业和激进扩张、高股权质押的企业以提高风险意识。其次,公司需要建立准确且有针对性的风险识别框架,健全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以更充分地对债券违约起到预警作用。另外,监管层面应该采取多层级集中监管模式以规范债券主体和信用评级的业务行为,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评级制度,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最后,信用评级机构要建立“双评级制度”,改进信用评级体系以合理预估债券评级。这一系列举措对我国民营企业债券违约的防范和改善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刘家豪[3](2021)在《私募可交换债券违约预警分析 ——以“17龙跃E1”和“17龙跃E2”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2013年首只可交换债券成功发行以来,可交换债券的发行数量规模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然而近年来严峻的宏观形势给包括可交换债券在内的整个债券市场都带来了巨大冲击。“去杠杆”金融政策的深化、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监管环境的收紧以及新冠疫情的爆发无疑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再加之企业本身所存在的经营不善、风险意识淡薄和缺乏财务危机预警等问题,导致债券违约现象屡见不鲜。而原本被投资者所看好的集低成本融资、温和减持、兼并收购等功能为一体的市场“新宠”——可交换债券,也由于违约事件的频发面临着艰难的发展困境。2019年12月,龙跃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能偿付其以北讯集团股票为抵押非公开发行的可交换债券“17龙跃E1”和“17龙跃E2”的利息,构成实质性违约。违约事件的发生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给发行主体与标的主体的经营环境、信用等级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可交换债券的违约并不简单的是由某一突发因素所导致,而是多种因素尤其是企业自身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文意在通过对债券违约因素的分析,结合相关财务指标来探究违约事件发生前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并运用F分数模型对发行主体与标的主体违约前的财务状况进行预警分析,从而为今后预防同类事件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对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并将与债券违约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然后,在介绍国内可交换债券发展历程和相关违约理论基础之上,通过梳理龙跃实业集团发行可交换债券的动因以及违约过程,从融资环境严峻、监管和评级机制不健全、私募可交换债券发行门槛低等外部因素到龙跃实业集团股权质押比率过高,子公司的巨额亏损和债务逾期,北讯集团盲目扩张、重组失利等内部因素进行探究。同时本文运用了财务分析法和F分数模型对发行主体与标的主体的财务状况进行预警分析,以此来说明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最后本文分别从市场制度环境、发行主体和标的主体以及投资者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从而希望对防止可交换债券违约的发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价值。
卢玲玲[4](2021)在《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村镇银行是顺应我国特殊国情而生的,他的产生完善了我国金融体制,为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了金融服务,有效填补了农村金融市场缺位现象,积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有效缓解了我国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R村镇银行自2012年5月成立以来,较短的决策链条、快速的沟通反馈机制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机遇,为R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内外部的各种优势,助力其迅速发展,成长前景广阔。在前期大规模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甚至弱化信贷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最终导致近两年,R村镇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急速下降、不良贷款率快速上升,信贷风险大面积爆发,严重阻碍了其经营发展,因此,持续改进和提高信贷风险控制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R村镇银行为研究案例,首先对村镇银行进行了介绍,在了解了村镇银行有其特殊性的基础上,引出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接着梳理R村镇银行在信贷业务方面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和信贷风险管理手段。随后,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对R村镇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分析信贷业务和风险管理现状,整理出R村镇银行可能存在三大项十二小项的信贷风险管理的风险因素,再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风险因素指标进行定量计算,得出R村镇银行应该把信贷风险分析重点放在客户的资质审查方面,确保客户资料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将层次分析法得出结论与问卷调查结果相结合,综合得出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风险预警和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识别虚假信息能力不足、道德风险的缺乏、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五个方面。最后,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再在大量研读国内外的文献并借鉴城市商业银行及农商行的先进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套系统的针对当前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与策略。从内部防范机制建设及外部保障机制建设两个方面进行优化研究,形成内在与外在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策略,系统全面地防范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
徐星雨[5](2021)在《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下税收遵从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将增强社会诚信意识,提高社会信用水平作为建设和发展的目标。税收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信用体系能够提高纳税人诚实守信的意识,营造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社会氛围,以此来提升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区别于以往单纯从影响因素研究税收遵从,本文的研究观点基于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尝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80名纳税人的基础信息、税收遵从意愿等内容进行收集整理,明确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对税收遵从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各影响因素与税收遵从的相关程度。总体来看,本文内容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在绪论部分,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学者对税收遵从与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研究,明确本文基于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研究税收遵从的背景和意义;同时,通过文献的梳理和总结能够强化对税收遵从、税收信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明确当前我国的研究前沿和发展动向,为探寻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提供方向。第一章是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本章对税收遵从与税收信用的相关概念进行明晰,结合本文的研究视角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梳理总结了税收遵从与税收不遵从的类型,阐明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影响税收遵从的因素,并明确本文基于税收契约论、交易成本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税收遵从进行研究。第二章主要梳理了我国税收信用体系的建设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我国纳税人的税收遵从现状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我国纳税人存在税收不遵从现象的原因。第三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80名纳税人基础信息、纳税意愿等十六个问题进行分析,明晰影响税收遵从的因素,并进一步研究各因素对税收遵从的影响程度。第四章从建立健全税收信用法律体系、优化纳税服务、健全税收信用奖惩机制等方面提出提升我国纳税人税收遵从度的对策建议。最后是结语,对于全文进行总结概括并说明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未来可以拓展的方向。
许舜怡[6](2020)在《我国民间票据贴现合法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旺盛,通过资产抵押借贷等方式也难以完全得到满足。票据作为支付工具被广泛运用于商事交易领域,由中小企业所大量持有,因其具有融资功能,票据贴现成为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另一选择。然而,基于风险考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更青睐于大型企业,并且银行办理票据贴现需对票据进行严格的背景审查,中小企业申请票据贴现被拒的比率较高。因此,中小企业转向民间资本寻求融资帮助,直接向民间闲置资金的持有者转让票据获得贴现借款,进而形成了民间票据贴现的融资形式。民间票据贴现脱离了真实的交易基础,与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中票据转让和取得应具有真实交易关系的规定相违背,其合法性遭受质疑,在司法实践和理论学界中均存在争议。本文探讨民间票据贴现的合法性及其合法化路径,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概念和特征角度对民间票据贴现进行阐述,具体分析我国民间票据贴现的立法及司法现状,查明并罗列有关民间票据贴现的现行法律规范,梳理各地区法院在审理民间票据贴现案件时的不同裁判意见和审判结果,总结民间票据贴现的合法性问题。第二部分,厘清民间票据贴现合法化的障碍。在法学理论上,民间票据贴现的法律属性不明。学界就票据贴现的法律性质存在借贷说、买卖说两种观点。在两类学说理论的基础之上,民间票据贴现从基本涵义、主体义务和交易的特殊性来看,宜将其法律性质确定为买卖行为。在立法层面上,民间票据贴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10条第1款、《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4条等多项法律规范存在冲突。在具体实践中,民间票据贴现的交易行为无序,乱象丛生,票据风险高,易引发违法犯罪行为,有碍宏观调控,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秩序。第三部分,分析民间票据贴现合法化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就法学理论而言,民间票据贴现非无根之萍,票据的信用和融资功能为其可行性奠定了理论基础,票据无因性原则为其交易模式奠定了理论前提,民法中的民事行为生效要件理论和意思自治原则可确认其法律效力。就现实意义而言,民间票据贴现是市场的客观需求,亟需法律予以合法性确认。此外,民间票据贴现的合法化,能够充分发挥票据的信用和融资功能,避免融资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有效地减少虚构交易背景、虚开增值税发票等违法犯罪行为,具有诸多积极影响。第四部分,探究民间票据贴现合法化的路径。在法律规范方面,首先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10条第1款进行合理解释,消除民间票据贴现与现行法律规范之间的矛盾。并在将来,通过立法肯定票据行为的无因性,明确民间票据贴现的合法地位。其次,应当具体制定民间票据贴现的行为准则,规定各交易主体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通过立法规范民间票据贴现。再次,通过立法确立融资性票据,赋予其合法地位,为民间票据贴现合法化创设法律前提。在具体实施方面,民间票据贴现的合法化需要市场建立相配套的实施机制,包括发展专业性票据中介机构、健全市场信用评级机制及建立票据信息披露制度等。此外,应当加强专门机构对民间票据贴现的监管措施,由专门机构审查民间票据贴现交易主体的资格,监测民间票据贴现的交易情况,整治市场乱象,引导民间票据贴现依法进行。
李馥艳[7](2020)在《A证券公司债券投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债券投资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公司的重要业务。然而,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未定,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债券投资业务的信用风险激增。与此同时,监管机构不断对证券公司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市场与监管环境下,证券公司的债券投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对证券公司债券投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以A证券公司为研究对象,对A证券公司的主要经营情况及其债券投资业务进行简单介绍之后,对其债券投资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按业务阶段进行剖析。在投前评估、投资决策、投后跟踪各阶段以及权责分配与考核管理方面寻找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原因,并提出多项有针对性的改善对策及具体实施办法。改善对策主要包括建立统一评级机制与逐步完善评级系统,投资决策充分考虑债券信用风险,建立限额指标管理体系,整合系统数据并建立评级定期调整机制,夯实投资经理的责任并建立信用风险准备金制度。这些改进对策贴合A证券公司当前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助于提高A证券公司债券投资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姜新鲁[8](2020)在《YZ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在现代农村金融行业中,村镇银行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后续的行业发展中逐渐占重要地位,但相比于普通规模的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在资本规模,运营能力上依旧与其存在一些差距。同时,由于部分乡镇企业的规模较小,无法与村镇银行展开长期深入的战略合作,导致村镇银行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本文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主要分析农户贷款业务、信贷风险管理等因素对村镇银行的发展造成的影响,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笔者通过实际调查村镇银行中农户贷款业务的实际情况,以此作为切入点深入研究目前农户贷款所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总结以上问题对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笔者事先针对研究内容开展了文献查阅和数据调查工作,对国内外村镇银行风险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笔者以YZ村镇银行为研究蓝本,对其实际运营情况包括成立概况、业务类型、业务能力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并对最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与流程的角度剖析目前YZ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业务所存在的风险管控问题。通过分析笔者认为,目前YZ村镇银行的未来发展存在一定阻力,原因在于部分员工综合素质无法达到要求,缺乏系统、全面的风险管理内控机制、风险监测效率低以及金融管理手段创新不足,这就导致企业在风险管控能力上有所欠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银行方没有重视员工的职业培训工作,缺乏完善的激励运营机制,风险组织结构不健全、金融管理手段落后、对于信贷风险管控能力有待提高。笔者针对YZ村镇银行农户贷款业务的风险管控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研究,最终指出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王怡颖[9](2020)在《网贷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案例研究 ——以B网贷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小微企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涉及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70多年来,我国中小微企业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其生存和发展在我国稳定经济、增加就业、促进创新等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 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就业岗位。毫无疑问,中小微企业正逐步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繁荣富强的主导力量。随着我国一系列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实,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将会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的活力和更大的空间。然而,由于其自身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落后、诚信意识不强、抗风险能力弱和传统金融机构“惜贷”等原因,大部分中小微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融资困境。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网络借贷应运而生,其本质是一个信息中介机构,促进融资双方的资金流通。网贷平台借助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加快信息收集、整合、筛选与处理的能力,提高了融资效率并有效地降低了中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和交易费用,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提供了新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中小微企业走出融资困境,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网贷平台的发展良莠不齐,存在着运营风险、技术风险和洗钱风险等。此外,我国征信体系不健全、法律与监管不完善,导致问题平台频发,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网贷平台如何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有效地防范风险及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这对网贷行业和中小微企业来说都是大有禅益的。鉴于此,本文以交易费用理论、金融抑制理论、长尾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引入B网贷公司案例,针对性地分析了网贷平台的融资模式及发展现状、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原因、网贷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网贷平台与中小微企业的良性发展。
盖翔[10](2020)在《社会信用体系缺失下的银行经营风险危害及防控 ——以中国农业银行G分行为例》文中指出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信用”所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作为经济个体间必不可少的沟通桥梁,其对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社会信用体系构筑和完善的必要性给予了广泛关注,并为此付出了诸多行动,但信用体系缺失导致的阻碍经济发展及社会运行的不良因素仍然存在。信用体系不完善会对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尤为凸显。在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当中,银行可谓是重要角色的扮演者。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对银行的经营风险有着复杂的影响,银行的经营风险又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制约和阻碍。因此,面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缺失的现状,需要以银行经营风险作为突破口,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从而采取具备针对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措施防控其对我国经济社会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本文运用观察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缺失的表现及对银行的影响、信用体系缺失下农业银行G分行经营风险的呈现形态及对公共领域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国内外信用体系建设的做法、经验进行分析和借鉴,在强化社会信用文化建设、推进征信系统基础建设、确保信用机制平稳运行、维护信用行业健康发展、打造信用体系长效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基于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的视角,提出防控我国银行经营风险的对策。本文通过具体、据实地剖析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缺失现状及对银行经营风险的不利影响,呼吁政府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维护力度,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建立健全企业评级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立健全企业评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AG公司工程项目物资采购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项目物资采购相关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风险管理 |
2.1.2 项目物资采购风险管理 |
2.2 风险管理理论 |
2.2.1 风险识别 |
2.2.2 风险评价 |
2.2.3 风险应对 |
第三章 AG公司工程项目物资采购风险识别 |
3.1 AG公司及其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概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物资采购组织机构 |
3.1.3 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概况 |
3.1.4 工程项目物资采购风险管理概况 |
3.2 AG公司工程项目物资采购风险因素识别 |
3.2.1 原始风险因素的来源及分类 |
3.2.2 确定物资采购风险因素清单 |
3.3 AG公司工程项目物资采购风险因素分析 |
3.3.1 计划风险因素分析 |
3.3.2 成本风险因素分析 |
3.3.3 供应风险因素分析 |
3.3.4 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
第四章 AG公司工程项目物资采购风险评价 |
4.1 建立风险评价基本准则 |
4.2 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4.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4.4 计算风险评价结果 |
第五章 AG公司工程项目物资采购风险应对及保障措施 |
5.1 AG公司工程项目物资采购风险应对措施 |
5.1.1 计划风险应对措施 |
5.1.2 成本风险应对措施 |
5.1.3 供应风险应对措施 |
5.1.4 管理风险应对措施 |
5.2 AG公司工程项目物资采购风险应对保障措施 |
5.2.1 组织保障 |
5.2.2 制度保障 |
5.2.3 信息保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永泰能源债券违约风险动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信用评级研究 |
二、债券违约风险动因研究 |
三、债券违约风险防范研究 |
四、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债券违约 |
二、债务重组 |
三、宏观经济指标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
二、破窗理论 |
三、财务风险管理理论 |
四、信用风险理论 |
五、内部风险控制理论 |
六、Z-score模型理论 |
第三章 永泰能源债券违约事件回顾 |
第一节 违约主体介绍 |
一、公司基本情况 |
二、主要业务概述 |
第二节 债券违约过程回顾 |
一、“17 永泰CP004”债券的发行情况 |
二、出现债券违约先兆 |
三、“17 永泰能源CP004”未按期兑付 |
四、其他债券交叉违约 |
第三节 债券违约的经济后果分析 |
一、股价下跌,持续停牌 |
二、控股股东股份冻结 |
三、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剧增,再融资困难 |
四、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增加 |
第四节 债券违约后的处置结果 |
一、出售资产获得现金流 |
二、战略重组维持正常运营 |
三、债转股缓解还款压力 |
四、协调金融机构帮扶 |
五、政府援助缓解债务短期流动性压力 |
第四章 永泰能源债券违约风险动因分析 |
第一节 财务风险分析 |
一、盈利能力下滑 |
二、偿债风险骤增 |
三、现金流动性恶化 |
四、短期刚性债务超纲 |
第二节 战略风险分析 |
一、治理风险 |
二、担保风险 |
三、过度扩张风险 |
四、信息披露风险 |
第三节 外部风险分析 |
一、宏观环境风险 |
二、信用评级虚高与滞后风险 |
三、分散监管风险 |
第五章 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建议 |
第一节 投资者层面 |
一、审慎投资产能过剩的行业 |
二、审慎投资激进扩张和高股权质押的企业 |
第二节 企业层面 |
一、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应对企业债券违约风险 |
二、构建企业债券违约风险识别框架 |
第三节 监管层面 |
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评级制度 |
二、采取多层级集中监管模式 |
第四节 信用评级层面 |
一、实施“双评级制度” |
二、改进信用评级机制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私募可交换债券违约预警分析 ——以“17龙跃E1”和“17龙跃E2”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与发行可交换债券目的及影响有关的研究 |
1.2.2 与财务危机及预警有关的研究 |
1.2.3 与债券违约因素有关的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可交换债券及违约理论分析 |
2.1 可交换债券概述 |
2.2 我国可交换债券的发展历程 |
2.3 可交换债券违约理论基础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财务困境理论 |
2.3.3 财务分析理论 |
2.3.4 风险预警理论 |
第3章 案例介绍 |
3.1 发行公司与标的公司简介 |
3.1.1 龙跃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3.1.2 北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3.2 发行动因 |
3.3 可交换债券违约事件回顾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债券违约外部因素分析 |
4.1.1 融资环境严峻 |
4.1.2 监管与评级机制不健全 |
4.1.3 私募可交换债券发行门槛低 |
4.2 债券违约内部因素分析 |
4.2.1 发行主体分析 |
4.2.2 标的主体分析 |
4.3 财务预警分析 |
4.3.1 偿债能力 |
4.3.2 盈利能力 |
4.3.3 营运能力 |
4.3.4 现金流量 |
4.4 F分数模型分析 |
4.4.1 F分数模型简述 |
4.4.2 龙跃实业集团F分数模型分析 |
4.4.3 北讯集团F分数模型分析 |
4.5 案例分析总结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对预防私募可交换债券违约的建议 |
6.1 市场制度环境层面 |
6.1.1 完善监管和信用评级机制 |
6.1.2 适当提高私募可交换债券发行门槛 |
6.2 发行主体与标的主体层面 |
6.2.1 合理制定公司经营战略 |
6.2.2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
6.2.3 建立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预警机制 |
6.3 投资主体层面 |
6.3.1 投资前谨慎选择 |
6.3.2 投资后持续关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2章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基础与方法 |
2.1 信贷风险概述 |
2.1.1 信贷风险概念 |
2.1.2 信贷风险特征 |
2.1.3 村镇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 |
2.1.4 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 |
2.2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操作风险控制理论 |
2.2.3 小额信贷理论 |
2.3 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
2.3.1 信贷风险管理概念 |
2.3.2 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
第3章 R村镇银行概况及风险管理现状 |
3.1 村镇银行概述 |
3.1.1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
3.1.2 国家对村镇银行的监管政策 |
3.2 R村镇银行概况 |
3.2.1 R村镇银行股权结构 |
3.2.2 R村镇银行组织架构 |
3.2.3 R村镇银行经营情况 |
3.3 R村镇银行信贷业务状况 |
3.3.1 R村镇银行信贷产品简介 |
3.3.2 R村镇银行信贷业务基本情况 |
3.3.3 R村镇银行信贷业务操作流程 |
3.4 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缓释方法 |
3.4.1 R村镇银行信用评级 |
3.4.2 R村镇银行抵押担保 |
3.4.3 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监测 |
第4章 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剖析 |
4.1 样本收集结果及情况分析 |
4.1.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
4.1.2 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4.1.3 影响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因素 |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评价 |
4.2.1 构建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问题指标体系 |
4.2.2 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判断矩阵构建 |
4.2.3 层次综合排序及权重结果 |
4.2.4 评价结果 |
4.3 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 |
4.3.1 存在道德及操作风险 |
4.3.2 信贷客户自身抗风险能力弱 |
4.3.3 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
4.3.4 风险预警和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 |
4.3.5 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 |
4.4 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 |
4.4.1 信息不对称 |
4.4.2 信贷客户积累及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 |
4.4.3 信贷从业人员素质和业务技能欠缺 |
4.4.4 缺乏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内控机制 |
4.4.5 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
第5章 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
5.1 加强和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
5.1.1 完善信用风险评级机制 |
5.1.2 发挥内部稽核监督作用 |
5.2 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 |
5.2.1 创新信贷产品 |
5.2.2 优化信贷服务 |
5.3 建立信贷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
5.3.1 提高信贷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
5.3.2 优化信贷从业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
5.3.3 建立健全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
5.3.4 落实信贷风险管理 |
5.4 规范信贷业务全流程管理 |
5.4.1 加强贷款“三查”工作管理 |
5.4.2 完善审贷分离制度 |
5.4.3 规范信贷档案管理 |
5.4.4 构建信贷风险预警监测机制 |
5.5 信贷风险防范外部保障机制建设 |
5.5.1 加强沟通、协调机制建设 |
5.5.2 建立农户及小微企业生产保险体系 |
5.5.3 优化竞争环境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表 |
致谢 |
(5)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下税收遵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四、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税收信用相关概念界定 |
二、税收遵从相关概念界定 |
三、税收信用体系影响税收遵从的作用机理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税收契约论 |
二、交易成本理论 |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二章 我国税收信用体系与税收遵从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
二、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我国纳税人税收遵从现状及成因分析 |
一、我国纳税人税收遵从现状 |
二、我国纳税人存在税收不遵从现象的原因分析 |
第三章 税收遵从的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发放 |
第二节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
一、问卷信度分析 |
二、问卷效度分析 |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
一、税收信用法律体系与税收遵从 |
二、纳税信用评级与税收遵从 |
三、税收信用奖惩机制与税收遵从 |
四、税收信用监督与税收遵从 |
五、纳税服务与税收遵从 |
第四章 提升我国纳税人税收遵从度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健全税收信用法律 |
第二节 完善纳税信用评级机制 |
第三节 完善税收信用奖惩机制 |
一、加大失信惩戒措施力度 |
二、强化税收守信激励措施 |
第四节 加强税收信用监督体系建设 |
第五节 优化纳税服务 |
一、加强税务人员培训工作 |
二、建立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的纳税服务考核机制 |
三、加强税收宣传教育工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税收信用体系建设下纳税人税收遵从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6)我国民间票据贴现合法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民间票据贴现合法化问题的提出 |
一、民间票据贴现的概念与特征 |
(一) 民间票据贴现的概念 |
(二) 民间票据贴现的特征 |
二、民间票据贴现的立法与司法现状 |
(一) 民间票据贴现的立法现状 |
(二) 民间票据贴现的司法现状 |
第二章 民间票据贴现合法化的障碍 |
一、民间票据贴现合法化的理论障碍 |
(一) 票据贴现的法律性质——借贷说 |
(二) 票据贴现的法律性质——买卖说 |
(三) 民间票据贴现的法律性质 |
二、民间票据贴现合法化的立法障碍 |
(一) 与《票据法》第10条第1款的冲突 |
(二) 与其他法律规范的矛盾与冲突 |
三、民间票据贴现合法化的现实障碍 |
(一) 票据风险较大 |
(二) 易引发违法犯罪 |
(三) 妨碍宏观调控 |
第三章 民间票据贴现合法化的理论支撑与现实意义 |
一、民间票据贴现合法化的理论支撑 |
(一) 票据兼具信用功能和融资功能 |
(二) 票据的无因性原则 |
(三) 民间票据贴现效力的民法解释 |
二、民间票据贴现合法化的现实意义 |
(一) 民间票据贴现符合市场需求 |
(二) 民间票据贴现的积极效应 |
第四章 民间票据贴现合法化的路径 |
一、明确民间票据贴现的法律依据 |
(一) 合理解释《票据法》第10条第1款的规定 |
(二) 立法规范民间票据贴现行为 |
(三) 立法确立融资性票据 |
二、完善民间票据贴现的实施机制和监管措施 |
(一) 发展专业性票据中介机构 |
(二) 健全市场信用评级机制 |
(三) 建立票据信息披露制度 |
(四) 加强专门机构对民间票据贴现的监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A证券公司债券投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研究 |
(二) 国内研究 |
(三) 文献评述 |
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内容 |
(三) 研究方法 |
四、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一、相关理论基础 |
(一) 信息不对称理论 |
(二) 内部控制理论 |
(三) 巴塞尔资本协议 |
二、债券投资信用风险概述 |
(一) 债券投资信用风险概念 |
(二) 债券投资信用风险特征 |
(三) 债券投资信用风险产生原因 |
三、债券投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
(一) 信用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 |
(二) 证券公司债券投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 |
第三章 A证券公司债券投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A证券公司及其债券投资业务简介 |
(一) A证券公司简介 |
(二) A证券公司主要经营情况 |
(三) A证券公司债券投资业务简介 |
二、A证券公司债券投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
(一) A证券公司债券投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架构 |
(二) 投前评估阶段 |
(三) 投资决策阶段 |
(四) 投后跟踪阶段 |
三、A证券公司债券投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原因 |
(一) 投前评估机制与标准不统一且工作量巨大 |
(二) 投资决策未能充分考虑信用风险且限额指标过于简单 |
(三) 投后跟踪主要依靠人工进行且系统准确性不足 |
(四) 权责分配不合理及考核机制不健全 |
第四章 完善A证券公司债券投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
一、投前评估阶段 |
(一) 建立统一的债券评级机制 |
(二) 建立评级系统与评级模型 |
二、投资决策阶段 |
(一) 完善投资决策过程 |
(二) 建立限额指标管理体系 |
三、投后跟踪阶段 |
(一) 投后管理系统化 |
(二) 建立债券内部信用评级动态与定期调整机制 |
四、健全权责分配与考核机制 |
(一) 完善职责分配 |
(二) 建立信用风险金计提机制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YZ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个人贷款业务的内涵 |
2.1.2 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的定义及类型 |
2.2 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信用脆弱理论 |
2.2.3 预期收入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YZ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发展现状 |
3.1 YZ村镇银行的基本情况 |
3.1.1 YZ村镇银行的组织结构及规模 |
3.1.2 YZ村镇银行的主要经营业务 |
3.2 YZ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业务概况 |
3.2.1 YZ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种类 |
3.2.2 YZ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结构 |
3.3 YZ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业务流程分析 |
3.3.1 营销受理 |
3.3.2 贷款调查 |
3.3.3 贷款审批 |
3.3.4 贷款发放 |
3.3.5 贷后管理 |
3.4 YZ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业务违约概况 |
3.5 本章小结 |
4 YZ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 YZ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
4.1.1 YZ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 |
4.1.2 YZ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流程 |
4.2 YZ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1 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 |
4.2.2 缺乏系统、全面的风险管理内控机制 |
4.2.3 风险监控效率低 |
4.2.4 金融管理手段创新不足 |
4.3 YZ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
4.3.1 不注重员工的培训与激励 |
4.3.2 风险组织结构不健全 |
4.3.3 信贷风险管理手段不完善 |
4.3.4 金融管理手段落后 |
4.4 本章小结 |
5 YZ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改进对策 |
5.1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水平 |
5.1.1 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业务培训 |
5.1.2 树立正确的信贷业绩观 |
5.1.3 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 |
5.2 建立健全管理信贷风险组织机构 |
5.2.1 完善董事会制度 |
5.2.2 充分发挥监事会的制衡作用 |
5.2.3 严格把控组织机构管理流程 |
5.3 优化信贷风险管理手段 |
5.3.1 完善借款人信用评级机制 |
5.3.2 健全信贷风险事先预警机制 |
5.4 加强金融手段创新 |
5.4.1 增强优质客户的筛选 |
5.4.2 实施信贷风险转移战略 |
5.4.3 开发适合农户的简便与安全的产品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YZ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的调查问卷 |
(9)网贷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案例研究 ——以B网贷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拟创新之处与不足 |
1.4.1 拟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网络借贷概述 |
2.1.1 网络借贷概念的界定 |
2.1.2 网络借贷的特征 |
2.1.3 网络借贷的模式 |
2.2 中小微企业概述 |
2.2.1 中小微企业的界定 |
2.2.2 中小微企业的特点 |
2.3 网贷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理论基础 |
2.3.1 交易费用理论 |
2.3.2 金融抑制理论 |
2.3.3 长尾理论 |
2.3.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3章 网贷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现状及问题 |
3.1 网贷行业的发展现状 |
3.2 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原因 |
3.2.1 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
3.2.2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
3.3 网贷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优势分析 |
3.4 网贷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
3.4.1 我国征信体系不健全 |
3.4.2 法律与监管定性不明 |
3.4.3 网贷平台风险众多 |
第4章 B网贷公司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案例分析 |
4.1 B网贷公司概况 |
4.1.1 B网贷公司简介 |
4.1.2 B网贷公司组织架构 |
4.1.3 B网贷公司发展历程 |
4.1.4 B网贷公司产品类型 |
4.2 B网贷公司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模式分析——万年模式 |
4.2.1 万年模式简介 |
4.2.2 万年模式的流程 |
4.2.3 万年模式实施的创新性 |
4.3 B网贷公司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优势分析 |
4.3.1 打通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 |
4.3.2 打通中小微企业上下游产业链 |
4.3.3 利用金融科技赋能网贷平台 |
4.3.4 推动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
第5章 网贷平台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建议 |
5.1 完善征信体系和评级机制 |
5.2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5.3 加强网贷平台风险防控 |
5.4 加强中小微企业自身建设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与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社会信用体系缺失下的银行经营风险危害及防控 ——以中国农业银行G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本文研究思路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及不足 |
1.4.1 本文创新点 |
1.4.2 本文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信用 |
2.1.2 社会信用体系 |
2.1.3 银行经营风险 |
2.2 相关理论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公共危机发生理论 |
第3章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缺失的表现及对银行经营的影响 |
3.1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缺失的表现 |
3.1.1 法律法规与相关机制不完善 |
3.1.2 社会信用评价机制不健全 |
3.1.3 信用市场发育迟缓,信用产品发展滞后 |
3.2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缺失对银行经营的影响 |
3.2.1 导致银企信息不对称 |
3.2.2 增加银行信贷风险 |
3.2.3 提高银企经营成本 |
第4章 信用体系缺失下农业银行G分行经营风险的呈现形态及对公共领域的影响 |
4.1 农业银行G分行简介 |
4.1.1 企业文化 |
4.1.2 经营理念 |
4.2 信用体系缺失下农业银行G分行经营风险的呈现 |
4.2.1 信贷产品业务质量下降 |
4.2.2 不良贷款率逐步攀升 |
4.2.3 担保机制运行困难 |
4.2.4 不良资产处置进展缓慢 |
4.3 信用体系缺失下农业银行G分行经营风险对公共领域的影响 |
4.3.1 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升 |
4.3.2 制约地方经济发展速度 |
4.3.3 风险转移引发行业及社会公共危机 |
第5章 国内外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借鉴 |
5.1 部分发达国家经验分析 |
5.1.1 美国经验分析 |
5.1.2 德国经验分析 |
5.1.3 日本经验分析 |
5.2 国内先进地区经验分析 |
5.2.1 上海市经验分析 |
5.2.2 浙江省经验分析 |
5.2.3 江苏省经验分析 |
5.3 国内外经验启示 |
第6章 银行经营风险防控对策:基于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的视角 |
6.1 发挥信用文化对银行经营环境的净化作用 |
6.1.1 培育个人客户信用理念 |
6.1.2 培养企业的儒商品质 |
6.2 强化征信系统对银行风险识别的辅助作用 |
6.2.1 优化信用信息征集机制 |
6.2.2 加强信用信息使用管理 |
6.3 确保信用机制对银行经营风险的压制作用 |
6.3.1 完善法律法规等司法机制 |
6.3.2 建立企业经营辅导机制 |
6.3.3 创新发展信用评级机制 |
6.4 加强信用行业对银行健康经营的促进作用 |
6.4.1 加强信用服务行业和信用市场管理 |
6.4.2 推进并规范信用评级行业发展 |
6.5 激发信用体系对银行经营的长效保障作用 |
注释与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建立健全企业评级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AG公司工程项目物资采购风险管理研究[D]. 周睿松.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永泰能源债券违约风险动因研究[D]. 谢云梅.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3]私募可交换债券违约预警分析 ——以“17龙跃E1”和“17龙跃E2”为例[D]. 刘家豪.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1)
- [4]R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卢玲玲.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5]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下税收遵从的研究[D]. 徐星雨.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6]我国民间票据贴现合法化研究[D]. 许舜怡. 山东大学, 2020(02)
- [7]A证券公司债券投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 李馥艳. 苏州大学, 2020(03)
- [8]YZ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 姜新鲁.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9]网贷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案例研究 ——以B网贷公司为例[D]. 王怡颖. 南昌大学, 2020(01)
- [10]社会信用体系缺失下的银行经营风险危害及防控 ——以中国农业银行G分行为例[D]. 盖翔.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