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谈判技巧测试

商务谈判技巧测试

一、商务谈判能力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范怡帆[1](2021)在《基于强化学习的人机谈判系统》文中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兴旺,电子商务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在线交易的频率和规模的增加,商家与客户之间的在线协商和沟通变得越来越频繁。因为它们无法实现谈判,也无法分析用户,因此难以针对特定用户更好地达成交易。在线交易谈判流程的自动化已逐渐成为商家和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但是,现有的在线对话系统(例如淘宝上的阿里小蜜和京东的在线客户服务)无法很好地满足这样的需求。目前,一方面,自动谈判的研究者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对计算机的谈判上,而对人机谈判的研究不多。另一方面,对话系统的研究人员很少关注自动谈判。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话系统的体系结构与自动谈判集成在一起,研发了一个人机谈判系统。它可以代替人工客服来处理许多重复性和多样化的谈判。它可以随时随地与多方进行谈判,从而显着提高谈判效率,并减少企业使用人工客服的成本。具体来说,我们基于微信小程序平台,研发了一个基于强化学习的人机谈判系统。我们的系统能够应对不同的用户或同一用户的不同出价方式,并采用动态谈判策略,提高谈判的效率。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我们综述了对话系统和自动谈判系统领域中的最新技术,比较了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并建议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我们将强化学习与用户行为建模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新颖的谈判策略,这个策略让我们的谈判系统在谈判中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来调整谈判策略;我们编写了对话语料和谈判语料库,采用fast Text算法训练识别人类意图的分类器,并且我们用基于特征词抽取的匹配算法来提取谈判对话中与价格相关的结构化信息;我们在微信小程序平台上实现人机谈判系统,该系统包括了分别从用户界面,对话理解,对话谈判管理和对话回应生成四个模块,并使用中文的自然语言与用户进行多轮谈判;我们进行了大量实验来分析我们的系统,通过分析意图识别模型的性能评估对话理解模块的性能,从系统谈判效率、对话成功率和公平性三个方面分析谈判策略的有效性,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用户对系统的满意度。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研发的系统可以很准确地识别人类对手的意图,与人类对手进行谈判的效率、成功率以及公平性,大部分人类对手对我们的系统表示满意。本文设计和实现的人机谈判对话系统为研究对话系统和自动谈判的学者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张艳丽,胡中峰,郑姗姗[2](2020)在《“商务沟通与谈判”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探析》文中研究说明模块化课程是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基本单元,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关键。通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准确界定"商务沟通与谈判"模块化课程定位、优化组合模块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并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为实现该模块化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路径。

邢甜甜[3](2020)在《D公司营销人员培训体系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同时伴以新的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中医养生保健行业将要面对全新的机会和挑战。由于国家对中医药行业的政策扶植,中医养生保健公司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加,与之相对应,从业者队伍的规模日益强大。然而,公司中员工占比最大的营销人员,逐渐暴露出专业水平及素质较低、营销理念滞后、个人发展跟不上公司战略规划等劣势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在逐渐的成为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营销岗位是企业面对和应对各种竞争的“一线”岗位,营销人员的能力水平,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所以对营销人才的能力要求相比其他岗位会更高。然而,现实情况是,培训机制的欠缺,导致员工更多依靠个人主动性去提升能力,而个人主动学习提升的部分往往是员工自认为欠缺的部分,并不一定是企业发展需提升的能力。而企业培训体系的搭建,将会为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战略规划,搭建一条通路。培训在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同样是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的主要手段。本文主要从D公司目前培训的实际情况着手,结合培训、企业战略、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首先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方法,了解目前D公司在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详细记录了解到的信息;其次将收集到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从数据中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并针对现有培训工作的各个模块进行优化完善,其中包括组织、保障、资源、流程四方面的体系优化;培训组织结构中,在D公司原有的培训组织架构中,设立了临时培训委员会,将培训工作下沉到各个部门,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培训保障体系优化中,明确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及重申了企业发展战略,可以让员工随时对标个人能力与企业发展是否匹配,同时从人、财、物及信息化系统等多方面,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培训资源体系中,除了根据营销岗位特点,开发了不同的培训内容,并为D公司首次建立了内部培训师的选拔机制;在培训流程体系中,根据D公司培训需求调查的结果,制定了一套年度培训计划书,改变了以往培训工作中缺乏的计划性和规范性;最后归纳结论并提出建议,包括D公司需要在施行培训体系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修正。本文中营销人员培训体系设计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训体系优化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营销工作的具体性质及组织实施的难度,加强了企业培训组织机构的专业水平,并建立起更加顺畅的内部沟通机制;同时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加强了培训计划中的需求分析。本论文在编写的过程之中也具有一定的创新因素,其主要的体现在三个层面上,首先是创建以营销人员为主体的职业发展路径,其次是设计与公司情况符合的培训组织体系,最后是创建内部讲师的培训体系。总体而言,希望通过本文对营销人员培训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为D公司营销人员提供详实规范的培训体系及试行方案,同时还能够把设计依据以及研究思路相融合并且进行相应的总结以及归纳,从而创建与公司状况相一致的培训体系,为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及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供人才保障。

张婳苒[4](2020)在《基于多案例分析的中国铁路“走出去”项目关键成功因素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为中国铁路“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大环境,随着铁路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项目经验需要被整理和研究。在境外修建铁路有着与国内修建铁路不同的复杂性,需要涉及的范围非常之广,如何能够利用以往的经验,从关键成功因素的作用机理上进行精确把握,将对于中国铁路的境外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铁路国际化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又通过对文献和蒙内铁路、亚吉铁路、雅万铁路、沙特麦加轻轨这四个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从中提取出了35个初步成功因素。然后发放调查问卷,请一线工作人员及行业专家对这35个因素进行评分,收集问卷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最终得到15个关键成功因素。进而,通过成立专家小组,建立了中国铁路“走出去”关键成功因素解释结构模型,根据模型中的层次划分以及因素间的影响关系,从而梳理出关键成功因素对于项目成功的作用机理。最后,通过模型所体现出的作用机理,从国家、行业、企业、项目四个层面对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实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希望可以通过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手段,科学地反映成功因素的作用过程,从实践的角度提出切实有效的管理意见,以期为以后的具体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练丽华[5](2020)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台山市培英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就进入快速建设和发展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加速了大湾区一体化,促使多国与大湾区在贸易、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交流愈加频繁。经贸文化交流合作频繁,需要大量精通英语、掌握商务知识、擅长交际、了解跨文化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也对劳动者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行动起来,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机遇,与时代同步、与市场接轨,积极寻求解决中职商务英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问题的途径策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英语人才,主动为大湾区的发展服务。江门市台山培英职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西南部,作为江门市内拥有商务英语专业的两家中职学校之一,培养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责无旁贷。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中职商务英语专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适应湾区内企业对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研究背景、职业能力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界定关键概念,分析理论基础。接着结合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中职商务英语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然后通过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以台山市培英职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对毕业生、在校师生进行调查,了解中职商务英语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现状。然后,通过统计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揭示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剖析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优化策略。本文的框架是:第一部分:引言。陈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分析。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实际,界定相关键概念,分析本文的理论基础:市场需求理论、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三部分:结合招聘广告、企业的调查,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第四部分:调查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第五部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优化策略。结合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对中职商务英语学生职业能力需求情况和中职学生的特点,提出几点优化建议:精准定位中职商务英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把握粤港澳建设背景下职业能力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课程,突显职业能力培养;全力营造真实的商务英语教育教学环境,校企互联互通;提高教学实施过程实效性;打造转接结合双师型教师团队,提高教师能力。第六部分:研究结论及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本研究的创新和成果主要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是中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粤港澳大湾区是本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热点,紧贴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的成果有:1.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需求变化及要求。2、以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认真调查分析反思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存在问题,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优化策略。培养策略具有商务英语专业特点,符合专业实情,是解决目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困境的有益尝试,促进了专业的持续发展,用于指导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为一线的中职商务英语教师和学校提供参考。

徐瑞雪[6](2020)在《“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模型建构及其培养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世界上各国的积极响应,各国间交往日益频繁,推动了沿线国家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开展了一大批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一带一路”沿线工程项目的开展对参与其中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化能力提出了迫切需求。基于这一背景,本研究遵循“需求分析-能力模型建构-实践分析-对策建议”的逻辑,首先,从社会政治环境、经济文化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三个维度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对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的需求;其次,基于能力结构模型和胜任力模型等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主题相关文献,国内走向沿线的企业调研材料以及关注“一带一路”开展研究的专家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尝试从知识、技能、素质和文化四个维度构建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化能力模型;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了在“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经验较为丰富的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作为案例,从培养目标,培养举措和保障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当前国内高校“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的有益经验和不足;最后,以“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模型为“靶子”,针对当前高校在“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从重塑“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的培养目标,建构理论、实践、跨文化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打造专业化、国际化、实践型师资团队,完善政、企、校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的提升策略。

姚漪婕[7](2020)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优化设计探究 ——以A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认为国内国际贸易专业的实务课程的教学设计大多以高职院校的主观意识为主,课程内容的编排依赖于学科属性而并非学科的当前发展趋势及用人需求等。在强调教材课本为主,侧重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的日常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存在知识结构偏于固化、零散,知识的岗位使用转化率不高等问题。伴随我国国际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国内在国际贸易专业实务课程教学培养方向也更为多样化,但是也由此导致了学生职业规划出现不确定性。由此,国际贸易专业的实务课程教学需要强化教学方式、方法、思路等的转化力度,以确保其提供的教学内容和引导方式等能符合学生入职之后的专业知识与能力需求。基于以上,文中以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实务课程教学的优化与改革诉求为基础,以A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为调研和案例分析的对象,在阐述A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及课程教学现有布局的基础上,利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来对比学生、教师对现有课程教学的态度,并提取出A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目前的发展瓶颈。通过调查分析可得,A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目前存在教学定位与岗位要求不符,课程结构及目标不合理,课程评价受限于形式等问题。按照A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优化设计的要求,文中分别从国贸专业上岗知识能力胜任要求、课程目标定位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教学评价几个方面着手分析和设计。为保障以上几个方面落实的成效,文中提出A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优化需要明确界定教学目标,三层优化课程结构、保障理论融合实训,灵活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确定考核核心,优化调整评价手段等。

李冠婷[8](2019)在《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B公司研发人员招聘体系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使得互联网企业对高质量人才一直保持较高的渴求度,特别是对掌握特殊专业或技能的研发人员。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人才抢夺战也愈加激烈,传统的只考核知识、技能、过往行业经验等外显特点的招聘甄选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不能及时补充研发人员、人员入职后实际表现和预期不符以及研发人员流失率高等问题的凸显,就使得互联网企业对于改进、优化招聘体系的需求迫在眉睫。本文将“胜任素质”的概念引入到互联网企业招聘管理领域,以B公司研发人员招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开展研究,对B公司目前在研发人员的招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以B公司为案例进行研究,确定出B公司内部绩效优异的研发人员,然后以绩优研发人员为样本,建立B公司研发岗位的胜任素质模型,以此为基础构建一套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科学、有效的招聘体系,无论是招聘人员配置、配合,还是整体招聘流程设计,又或者为保障体系顺畅运行的招聘管理制度,都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及时、有效获得符合自身需要的研发人员,最终实现企业快速、稳健发展的良好局面。本文分为七个部分展开阐述:第一章是前言导论部分,这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及创新点等,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第二章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介绍本研究中所涉及到理论文献,主要包括胜任素质模型、招聘理论、胜任素质模型对人员招聘的意义以及研发人员的界定和特征。第三章B公司研发人员招聘管理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收集调研样本单位目前的招聘现状以及对研发人员胜任素质的要求。第四章根据第三章的调研结果,即B公司研发人员招聘现状,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出在研发人员招聘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五章首先汇总第三章调研的结果,即研发人员胜任素质特征编码表的雏形,再利用高层访谈法,从管理者的角度收集特征信息,调整后形成研发人员胜任素质特征表。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绩优的研发人员进行访谈,通过编码和数据处理,得出B公司研发人员的胜任素质模型。最后基于研发人员的胜任素质模型,提出B公司研发人员招聘体系的构建对策。第六章结论。总结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之处,并且对该成果应用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中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提出展望。本文研究立足于前人对于胜任素质和招聘体系设计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构建符合企业要求的研发人员的胜任素质模型,使得企业在整个招聘流程各环节中有据可依,对整个行业的研发人员招聘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以胜任素质模型为基础设计、优化的互联网企业研发人员招聘体系也相对更加的科学,有助于提升招聘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本次研究,同时丰富了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模块研究的理论探索,对互联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郭春芳[9](2019)在《不确定性分析视角下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大数据应用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领域,为客户提供多种多样的大数据信息服务。例如,车载信息系统可以记录汽车的动态信息,如车速、行驶里程、有无紧急制动操作等信息,保险公司根据这些信息评估客户的风险等级,设计个性化保费方案。对微博、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帖子等大量非结构化文本数据进行文本分析,可以形成对商业决策有价值的信息。这些都是大数据信息服务的典型应用。在对外提供大数据信息服务时,如何对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成为困扰大数据信息服务供需双方的焦点问题。本文以大数据信息服务的定价问题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依据服务价值链理论,分析了大数据信息服务的价值传导机制。在分析大数据信息服务层次结构、定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出大数据信息服务的价值链模型,指出大数据信息服务的质量效果需要下游客户的多级传递确认,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传统定价方法难以胜任,需要采用新的定价方法以降低服务质量效果的不确定性;同时,大数据信息服务提供方需要用到来自价值链上游的多渠道、多种来源、多级传递的数据,因此提供方需要对原始数据来源者进行补偿,以保障原始数据来源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2)提出数据型大数据信息服务(数据集)的定价模型。在分析数据集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提出应对数据集不确定性的方法。构建了数据集定价模型:首先通过德尔菲法确定了数据集五个属性重要程度排序;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属性权重,构建数据内在价值模型;运用蒙特卡罗模拟确定属性值,对J车险服务公司的“维修保养数据集”价值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了定价模型的有效性。(3)对解决方案型大数据信息服务不同阶段定价方法进行研究。在分析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型大数据信息服务的定价体系。重点论述了结果导向定价法——类版税法,并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基于智能合约的保障机制,确保大数据信息服务需求方后期收益的可追踪与不可抵赖,保障提供方的权益,消除供需双方对大数据信息服务质量效果的不确定性。(4)对大数据信息服务的权属问题进行了界定,研究了社交网络用户价值与数据价值,提出考虑原始数据来源者补偿的定价模型,设计了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交易补偿平台架构与数据交易流程,并从技术上实现了数据溯源。(5)以J车险服务公司的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实践为实证,初步验证了解决方案型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体系的有效性。在成长期引入结果导向型定价法,开发了“基于区块链的交易体系”,为大数据信息服务提供方设立“观察账户”,可观察节点上的所有交易信息,保障需求方后期交易的可追踪与不可抵赖。运用BP神经网络对该公司实际发生的交易数据进行训练与测试,将客户(车险公司)的各种属性值(即价格影响因素)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神经元,以交易价格作为输出神经元,经过训练与测试,测试值与真实值的拟合度高,验证了 BP神经网络用于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的有效性。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1)将层次分析法与蒙特卡罗模拟相结合,提出数据型大数据信息服务(数据集)的定价模型,该模型利用专家经验规避了数据集属性权重设置的任意性,并利用蒙特卡罗模拟规避了专家数量过少引起的不确定性。(2)针对解决方案型大数据信息服务质量效果的不确定性,提出结果导向型——类版税定价法,并引入智能合约作为其保障机制,确保大数据信息服务需求方后期收益的可追踪及不可抵赖,保障大数据信息服务提供方的权益。(3)针对数据泄密事件频发现象,提出了考虑原始数据来源者补偿的定价模型,并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数据溯源,保障每个数据使用者都对原始数据来源者进行补偿,避免了大数据信息服务提供方在法律上侵犯隐私的风险。(4)针对交易价格与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采用J车险服务公司大数据信息服务交易的实际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对历史交易价格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训练、测试,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用于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的有效性。BP神经网络定价法的贡献在于:根据历史交易记录训练出大数据信息服务价格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映射关系,后期的交易价格可以由客户的属性值直接给出。从理论上可以结束现实中的“一对一”的讨价还价定价繁琐程序,提高交易效率,为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提供新思路。

张广亚[10](2019)在《论“二选一”交易安排的竞争法规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选一”并非法律概念,而是称呼一定商业现象的约定俗成的用法。“二选一”是指行为人在合同订立或履行过程中,采用胁迫、利诱或其他手段,促使交易相对人不得同时与行为人的特定竞争者交易的交易安排。从法律关系的结构来讲,“二选一”主要涉及三方主体,可分为行为人单边实施的“二选一”和行为人与交易相对人双边实施的“二选一”。“二选一”是一种排他性的纵向非价格限制,在本质上为独家交易,其产生需要考察行为人的实施动机与实施能力。行为人实施“二选一”会对其交易相对人、竞争者、消费者、竞争秩序与经济效率、技术进步与商业创新等方面带来复杂的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需要法律的规制。民法、消费者保护法、特定行业法律在规制“二选一”时存在局限,而竞争法已形成规制“二选一”的基本框架,涵盖行政与民事法律责任,在规制范围和规制手段上更为全面,可以更好地救济竞争者和交易相对人,因此适用竞争法规制“二选一”具有可行性。针对行为人实施“二选一”的能力来源,竞争法规制“二选一”的具体路径分为:对基于市场力量的“二选一”的规制、对基于契约安排的“二选一”的规制、以及对基于不正当竞争手段的“二选一”的规制。规制基于市场力量的“二选一”以行为人达到一定市场力量为前提,需要界定相关市场,再结合其他因素认定市场支配地位,或通过判断交易相对人是否因缺乏足够可期待的转向可能性而依赖于行为人来认定相对优势地位,随后还需要考察是否具备正当理由。规制基于契约安排的“二选一”以认定契约安排构成纵向非价格垄断协议为前提,行为人和交易相对人需达成实施“二选一”的合意或协同行为,随后需考察是否适用集体豁免或经合理分析是否适用个案豁免。本文还探索对基于不正当竞争手段的“二选一”的规制路径,反思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互联网专条”的设置,分析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适用空间,并借鉴域外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联合抵制和有目的地阻碍竞争者的规制制度,提出在规制中需要进行充分的利益衡量,避免因过度保护竞争者利益而不适当地损害市场自由竞争。最后,本文就我国竞争法规制“二选一”的完善提出以下建议:在竞争法的适用层面,执法机构和司法机关在适用竞争法规制时应对“二选一”进行合理分析,在适用行业法律的竞争条款时应使其与竞争法相衔接;在竞争法的立法层面,可以考虑充实单边实施“二选一”的规制制度,包括增设滥用相对优势地位规制制度和引入有目的地阻碍竞争者的规制制度,还可以考虑完善双边实施“二选一”的规制制度,包括健全垄断协议的认定规则和建立纵向协议“安全港”制度。

二、商务谈判能力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商务谈判能力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强化学习的人机谈判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动机
    1.3 技术路线
    1.4 本文主要贡献
    1.5 本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对话管理
        2.2.1 对话行为识别
        2.2.2 对话状态跟踪
        2.2.3 对话策略
        2.2.4 本节小结
    2.3 对话回应生成
        2.3.1 基于规则的方法
        2.3.2 基于知识的方法
        2.3.3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2.3.4 基于生成式的特殊模型
        2.3.5 基于知识和深度学习的混合方法
        2.3.6 本节小结
    2.4 对话系统的评估
        2.4.1 评估基于任务的对话系统
        2.4.2 评估开放域对话系统
        2.4.3 基于学习的评估
        2.4.4 挑战
        2.4.5 本节小结
    2.5 强化学习
        2.5.1 简介
        2.5.2 Q学习算法
        2.5.3 本节小结
    2.6 人机谈判
        2.6.1 人机谈判必要性
        2.6.2 人机谈判策略
        2.6.3 谈判的相关方法
        2.6.4 基于强化学习的人机谈判
        2.6.5 本节小结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结构
    3.1 引言
    3.2 人机谈判对话系统框架
    3.3 系统模型定义
    3.4 系统主函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机谈判系统的用户界面
    4.1 引言
    4.2 用户界面的设计
        4.2.1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前端输入
        4.2.2 基于Flask框架的后台输出
    4.3 用户界面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谈判对话理解
    5.1 引言
    5.2 对话理解的方法
        5.2.1 基于特征词抽取的匹配算法
        5.2.2 基于fast Text的意图识别
    5.3 对话理解的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强化学习的对话谈判管理
    6.1 引言
    6.2 对话谈判管理的原理
        6.2.1 用户行为建模
        6.2.2 基于Q学习的谈判策略
        6.2.3 基于Q学习与用户行为建模的谈判策略
    6.3 对话谈判管理的实现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谈判回应生成
    7.1 引言
    7.2 基于模板匹配的回应生成方法
    7.3 对话回应生成的实现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谈判示例与分析
    8.1 引言
    8.2 谈判示例展示
    8.3 谈判成功示例分析
    8.4 谈判破裂示例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系统评估
    9.1 引言
    9.2 意图识别模型的性能
    9.3 价格谈判的衡量指标
    9.4 用户满意度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结束语
    10.1 总结
    10.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意图识别模型的部分训练语料
    A.1 问候意图类部分语料
    A.2 商品询问意图类部分语料
    A.3 谈判破裂意图类部分语料
    A.4 谈判成功意图类部分语料
附录B 部分回复模板
    B.1 问候类部分回复模板
    B.2 商品询问类部分回复模板
    B.3 谈判成功类部分回复模板
    B.4 谈判破裂类部分回复模板
    B.5 价格谈判类部分回复模板
读硕期间获得的成果与奖励
致谢

(2)“商务沟通与谈判”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的特征分析
    1.1 准确把握课程模块定位
    1.2 优化组合课程模块教学内容
    1.3 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1.4 合理制定评价体系
2 课程模块能力培养目标定位
    2.1 课程模块能力培养总目标
    2.2 课程模块能力培养子目标
        2.2.1 社交礼仪能力
        2.2.2 沟通能力
        2.2.3 谈判能力
3 课程模块教学内容设计
    3.1 商务礼仪
    3.2 商务沟通
    3.3 商务谈判
4 课程模块教学模式创新
    4.1“启发—互动”教学模式要求
    4.2“启发—互动”教学模式实施
5 课程模块教学考核评价

(3)D公司营销人员培训体系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框架与主要内容
        1.4.1 论文框架
        1.4.2 主要内容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培训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2.1.1 企业员工培训的相关概念
        2.1.2 培训的基础理论
        2.1.3 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的关系
    2.2 培训体系建设的内涵
    2.3 国内外培训现状
        2.3.1 国外培训现状
        2.3.2 国内培训现状
    2.4 营销人员培训的相关研究
第3章 D公司营销人员培训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D公司基本状况
        3.1.1 基本状况
        3.1.2 D公司营销人员状况
    3.2 营销人员培训现状
        3.2.1 培训岗位设置
        3.2.2 培训保障体系
        3.2.3 培训资源体系
        3.2.4 培训流程体系
    3.3 营销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3.3.1 样本的选取及调查组织工作
        3.3.2 问卷数据整理和分析
        3.3.3 访谈结果整理分析
        3.3.4 D公司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第4章 营销人员培训体系优化设计
    4.1 培训体系优化设计思路
        4.1.1 培训体系优化设计的原则
        4.1.2 培训体系优化设计的目标
    4.2 营销人员培训体系优化设计的依据
        4.2.1 D公司战略目标
        4.2.2 D公司营销人员岗位说明书
    4.3 培训流程体系优化设计
        4.3.1 培训需求分析
        4.3.2 制定培训计划
        4.3.3 培训计划实施
        4.3.4 培训效果评估
    4.4 培训资源体系优化设计
        4.4.1 培训课程开发
        4.4.2 内部培训师开发
    4.5 培训组织体系优化设计
        4.5.1 培训组织结构
        4.5.2 培训主管工作职责
        4.5.3 培训委员会工作职责
    4.6 培训保障体系优化设计
        4.6.1 培训制度保障
        4.6.2 培训后勤保障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基于多案例分析的中国铁路“走出去”项目关键成功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论文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及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及方法介绍
    2.1 关键成功因素
        2.1.1 关键成功因素的概念
        2.1.2 本文中关键成功因素的界定
        2.1.3 关键成功因素的分析框架
    2.2 解释结构模型分析法
        2.2.1 解释结构模型方法介绍
        2.2.2 解释结构模型基本原理阐述
        2.2.3 解释结构模型实施程序
3 基于多案例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关键成功因素识别
    3.1 基于文献分析的成功因素初步识别
        3.1.1 文献选取的原则与方法
        3.1.2 基于文献分析的中国铁路“走出去”成功因素清单
    3.2 基于案例分析的成功因素初步识别
        3.2.1 多案例选择及分析原则
        3.2.2 蒙内铁路案例分析
        3.2.3 亚吉铁路案例分析
        3.2.4 雅万铁路案例分析
        3.2.5 沙特麦加轻轨案例分析
        3.2.6 小结
    3.3 初始成功因素清单
    3.4 关键成功因素筛选
        3.4.1 调查问卷设计与发放
        3.4.2 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3.5 关键成功因素清单
4 中国铁路“走出去”关键成功因素影响机理分析
    4.1 组建ISM研究小组
    4.2 关键成功因素邻接矩阵建立
    4.3 计算可达矩阵并进行层级划分
    4.4 基于ISM对关键成功因素作用机理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对策建议
    5.1 国家层面
        5.1.1 加强高层交流合作
        5.1.2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5.1.3 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5.2 行业层面
        5.2.1 建立铁路国际化公共服务平台
        5.2.2 提高铁路全产业链资源整合力度
        5.2.3 强化中国技术标准国际化推广力度
    5.3 企业层面
        5.3.1 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5.3.2 加大属地化管理力度
        5.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5.4 项目层面
        5.4.1 规范项目组建流程
        5.4.2 建立专项风险管控体系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中国铁路“走出去”成功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 B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台山市培英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1.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亟需大量商务英语人才
        2.国家职业教育的政策要求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用人单位要求中职学校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4.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要求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5.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自身发展需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
        2.国内相关研究
        3.文献述评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思路
二、关键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关键概念界定
        1.粤港澳大湾区
        2.中职商务英语
        3.职业能力
        4.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理论基础
        1.市场需求理论
        2.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中职商务英语学生职业能力需求的变化及要求
    (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特征
        1.产业结构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调整
        2.粤港澳协调发展,资源优势互补
        3.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4.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中职商务英语学生求职面临的变化
        1.就业机会增多
        2.就业市场变革
        3.职业能力要求变化
    (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中职商务英语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1.现代服务业必需的英语应用能力
        2.跨文化沟通能力
        3.新技术、新媒体和新知识的持续学习能力
        4.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5.良好的团队工作能力
四、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方法和对象
        2.调查内容
        3.调查的设计和实施
        4.调查的信度和效度
    (二)中职商务英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1.中职商务英语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2.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
        3.中职商务英语学生的学习现状
        4.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
        5.中职商务英语语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
    (三)中职商务英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困境
        1.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
        2.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
        3.教育教学无法发挥校企合作优势
        4.教学实施过程不能突显职业能力的培养
        5.师资情况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中职商务英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困境的原因分析
        1.学校对商务英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缺乏科学性、创新性和系统性
        2.教师培养制度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上进动力
        3.企业与学校无法实现互惠互利,合作难以持续深入
        4.学生学习内在驱动力不足,职业能力提升意识不强
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优化策略
    (一)精准定位中职商务英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二)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课程,突显职业能力培养
    (三)全力营造真实的商务英语教育教学环境,校企互联互通
    (四)提高教学实施过程实效性,渗透职业能力培养
    (五)打造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团队,提高教师能力
六、研究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中职商务英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问卷调查(毕业生卷)
附录2.中职商务英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问卷调查(学生卷)
附录3.企业访谈大纲
附录4.教师访谈大纲
附录5.毕业生访谈大纲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模型建构及其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核心概念界定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内容框架
        1.4.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
        1.6.1 研究重点
        1.6.2 研究难点
        1.6.3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能力模型的相关研究
        2.1.1 能力素质模型的研究
        2.1.2 国际化能力的研究
        2.1.3 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的研究
    2.2 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
        2.2.1 培养主体的研究
        2.2.2 培养内容的研究
        2.2.3 影响因素的研究
    2.3 文献述评
3 “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需求分析
    3.1 社会政治环境方面
    3.2 经济文化环境方面
    3.3 自然地理环境方面
4 “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模型建构
    4.1 模型建构过程
        4.1.1 一级指标的确定
        4.1.2 二级指标的筛选
        4.1.3 能力模型的核定
    4.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4.2.1 权重计算过程
        4.2.2 指标权重结果
    4.3 本章小结
5 “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
    5.1 案例研究设计
        5.1.1 案例选定
        5.1.2 资料收集
    5.2 清华大学
        5.2.1 培养目标
        5.2.2 培养举措
        5.2.3 保障机制
        5.2.4 案例小结
    5.3 西南交通大学
        5.3.1 培养目标
        5.3.2 培养举措
        5.3.3 保障机制
        5.3.4 案例小结
    5.4 西安交通大学
        5.4.1 培养目标
        5.4.2 培养举措
        5.4.3 保障机制
        5.4.4 案例小结
    5.5 大连理工大学
        5.5.1 培养目标
        5.5.2 培养举措
        5.5.3 保障机制
        5.5.4 案例小结
    5.6 重庆交通大学
        5.6.1 培养目标
        5.6.2 培养举措
        5.6.3 保障机制
        5.6.4 案例小结
    5.7 案例研究总结
        5.7.1 有益经验
        5.7.2 存在不足
    5.8 本章小结
6 “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的策略
    6.1 重塑“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目标
    6.2 建构三课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6.3 打造两化一型师资团队
    6.4 完善三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7)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优化设计探究 ——以A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思路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职业能力
        2.1.2 职业能力价值取向
    2.2 能力本位教育
        2.2.1 能力本位教育的内涵
        2.2.2 能力本位教育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2.2.3 能力本位教育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设计中的必要性
第三章 A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3.1 A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现状调研
    3.2 A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A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优化
    4.1 国贸专业上岗知识能力胜任要求
        4.1.1 职业岗位能力及素质结构要求
        4.1.2 职业岗位素质及知识结构要求
    4.2 课程目标定位优化设计
        4.2.1 基于职业能力价值取向设计课程目标
        4.2.2 结合岗位要求设计培育取向
    4.3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4.3.1 职业基本能力模块优化设计
        4.3.2 职业延伸能力模块
        4.3.3 职业核心能力模块优化设计
    4.4 课程教学实施设计
        4.4.1 理论课程的教学实施设计
        4.4.2 实训课程的教学实施设计
    4.5 课程教学评价设计
第五章 A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5.1 明确界定教学目标,三层优化课程结构
    5.2 保障理论融合实训,灵活应用现代教学手段
    5.3 确定考核核心,优化调整评价手段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生问卷
附录2 教师访谈
附录3 学生访谈
致谢
作者简介
论文数据采集

(8)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B公司研发人员招聘体系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1.6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胜任素质模型相关研究综述
        2.1.1 胜任素质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1.2 胜任素质模型相关理论概述
        2.1.3 国内外胜任素质模型应用研究综述
    2.2 招聘理论简介
        2.2.1 招聘的概念
        2.2.2 影响招聘活动的因素
        2.2.3 企业招聘体系的构成
        2.2.4 国内外招聘应用研究综述
    2.3 胜任素质模型对人员招聘的意义
    2.4 研发人员的界定和特征
        2.4.1 研发人员的界定
        2.4.2 研发人员的特征
第三章 B公司研发人员招聘管理调查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目标
        3.1.2 研究流程
    3.2 研究过程
        3.2.1 B公司研发人员招聘管理现状研究
        3.2.2 研发人员胜任素质特征编码表雏形研究
第四章 B公司研发人员招聘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B公司研发人员招聘管理现状调研结果
        4.1.1 B公司介绍及其人力资源结构情况
        4.1.2 B公司研发人员的人力资源结构情况
        4.1.3 研发人员招聘管理现状研究结果
    4.2 B公司研发人员招聘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2.1 招聘人员表现不够专业,分工不合理
        4.2.2 招聘流程不完善,缺乏科学设计
        4.2.3 招聘制度尚未健全,难以为招聘工作保驾护航
第五章 基于胜任素质模型B公司研发人员招聘体系构建对策
    5.1 B公司研发人员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
        5.1.1 研发人员胜任素质特征编码表的雏形
        5.1.2 确定构建研发人员胜任素质模型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范围
        5.1.3 通过高层访谈整合、完善胜任素质特征编码表
        5.1.4 确定绩优研发人员样本
        5.1.5 编码并建立胜任素质模型
    5.2 基于胜任素质模型B公司研发人员招聘体系完善对策
        5.2.1 合理分工,实现招聘人员和研发部门的密切配合
        5.2.2 科学设计,建立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研发人员招聘流程
        5.2.3 完善细节,优化招聘管理制度体系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6.2.1 研究的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B公司研发人员的招聘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B公司研发人员招聘管理现状的访谈提纲
附录3 :B公司研发人员的胜任素质特征调查问卷
附录4 :B公司研发人员胜任素质特征的访谈提纲
附录5 :招聘实施流程图
致谢

(9)不确定性分析视角下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及研究对象的界定
        1.3.1 不确定性
        1.3.2 大数据
        1.3.3 信息与信息服务
        1.3.4 大数据信息服务
        1.3.5 研究对象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论文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不确定性研究
        2.1.2 信息服务定价研究
        2.1.3 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研究
    2.2 相关理论
        2.2.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2.2 服务价值链理论
    2.3 相关方法
        2.3.1 BP神经网络
        2.3.2 智能合约
    2.4 本章小结
3 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影响因素分析
    3.1 大数据信息服务商品类型
        3.1.1 大数据信息服务价值传导机制
        3.1.2 大数据信息服务特点分析
        3.1.3 现有商品分类方法
        3.1.4 大数据信息服务商品类型辨析
    3.2 大数据信息服务层次结构
    3.3 定价影响因素
        3.3.1 与服务属性有关的因素
        3.3.2 与服务提供方有关的因素
        3.3.3 与消费者有关的因素
        3.3.4 与市场有关的因素
    3.4 传统定价方法合用性分析
        3.4.1 期权定价法
        3.4.2 成本定价法
        3.4.3 市场定价法
        3.4.4 竞争导向定价法
    3.5 大数据信息服务价值链模型构建
    3.6 本章小结
4 数据型大数据信息服务的定价
    4.1 数据型大数据信息服务的不确定性分析
        4.1.1 数据集本身不确定性
        4.1.2 减少数据集本身不确定性的方法
    4.2 数据型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模型的构建
    4.3 定价模型的实现步骤
        4.3.1 基于德尔菲法的数据集属性排序
        4.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数据集内在价值模型
        4.3.3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数据集属性值的确定
    4.4 算例
        4.4.1 概率分布的确定及检验
        4.4.2 蒙特卡罗模拟过程
        4.4.3 J车险服务公司的“维修保养数据集”
    4.5 本章小结
5 解决方案型大数据信息服务的定价
    5.1 基于PLC的解决方案型大数据信息服务不确定性分析
        5.1.1 大数据信息服务生命周期划分
        5.1.2 导入期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5.1.3 成长期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5.1.4 成熟期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5.2 解决方案型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体系
    5.3 导入期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方法
        5.3.1 POC定价法
        5.3.2 成本导向定价法
    5.4 成长期博弈定价法
    5.5 成长期结果导向型定价方法(类版税定价法)
        5.5.1 类版税定价法的理论基础
        5.5.2 类版税定价法的合用性及计算
        5.5.3 基于智能合约的保障机制
    5.6 成熟期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方法
        5.6.1 BP神经网络定价法
        5.6.2 深度学习定价法
    5.7 本章小结
6 考虑原始数据来源者补偿的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
    6.1 大数据信息服务权属问题界定
    6.2 社交网络用户价值与数据价值
    6.3 效用价值论与信息的效用
        6.3.1 效用价值论
        6.3.2 信息的效用
    6.4 考虑原始数据来源者补偿的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模型
    6.5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原始数据来源者收益补偿机制
        6.5.1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交易补偿平台架构设计
        6.5.2 数据交易流程
        6.5.3 数据溯源的实现
    6.6 本章小结
7 实证研究-J公司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
    7.1 J公司业务简介
    7.2 J公司数据来源
    7.3 J公司大数据信息服务的层次体系
        7.3.1 零次大数据信息服务
        7.3.2 一次大数据信息服务
        7.3.3 二次大数据信息服务
    7.4 J公司大数据信息服务导入期及成长期定价
    7.5 J公司大数据信息服务BP神经网络定价
        7.5.1 BP神经网络数据收集与处理
        7.5.2 BP神经网络训练
        7.5.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检验与预测
    7.6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基于区块链的交易系统搭建及配置
    附录B-1 60家车险公司2016年度各指标得分
    附录B-2 60家车险公司2017年度各指标得分数据
    附录C-1 数据内在价值影响因素重要程度对比调查问卷
    附录C-2 J公司“维修保养数据集”属性取值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论“二选一”交易安排的竞争法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二选一”概述
    第一节 “二选一”的界定
        一、“二选一”的内涵
        二、“二选一”的性质
    第二节 “二选一”的产生
        一、实施动机:纵向合作或横向排斥
        二、实施能力:三类来源
第二章 竞争法视角下的“二选一”分析
    第一节 “二选一”的实施效果
        一、“二选一”对市场主体的影响
        二、“二选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规制“二选一”的法律路径选择
        一、其他法律规制“二选一”存在局限
        二、适用竞争法规制“二选一”的可行性
第三章 竞争法规制“二选一”的具体路径展开
    第一节 基于市场力量的“二选一”的规制
        一、市场力量的认定
        二、正当理由的分析
    第二节 基于契约安排的“二选一”的规制
        一、构成纵向非价格垄断协议
        二、合理分析与豁免
    第三节 基于不正当竞争手段的“二选一”的规制
        一、构成类型化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适用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我国竞争法规制“二选一”的完善
    第一节 明确“二选一”的规制原则
        一、规制基础:对“二选一”进行合理分析
        二、规制衔接:行业法律的竞争条款与竞争法
    第二节 充实单边实施“二选一”的竞争法规制制度
        一、增设滥用相对优势地位的规制制度
        二、引入有目的地阻碍竞争者的规制制度
    第三节 完善双边实施“二选一”的竞争法规制制度
        一、健全垄断协议的认定规则
        二、建立纵向协议“安全港”制度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商务谈判能力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强化学习的人机谈判系统[D]. 范怡帆.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商务沟通与谈判”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探析[J]. 张艳丽,胡中峰,郑姗姗.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03)
  • [3]D公司营销人员培训体系优化设计[D]. 邢甜甜. 山东大学, 2020(05)
  • [4]基于多案例分析的中国铁路“走出去”项目关键成功因素研究[D]. 张婳苒.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台山市培英职业技术学校为例[D]. 练丽华.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2)
  • [6]“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模型建构及其培养策略研究[D]. 徐瑞雪. 浙江大学, 2020(12)
  • [7]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优化设计探究 ——以A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姚漪婕.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8)
  • [8]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B公司研发人员招聘体系设计研究[D]. 李冠婷. 天津商业大学, 2019(12)
  • [9]不确定性分析视角下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研究[D]. 郭春芳.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10]论“二选一”交易安排的竞争法规制[D]. 张广亚. 武汉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商务谈判技巧测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