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扎实开展贯标工作 实现企业管理科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君,邱君降,柳杨,王庆瑜[1](2020)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主要内容与关键要点探析》文中提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引导企业加速战略转型、组织变革、模式转变、要素创新的新方法新工具,已落地形成一系列国家标准(GB/T 23000标准族)。在产业数字化转型与组织管理变革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广大企业贯彻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简称"贯标"),在引导各类企业通过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体系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效能效益提升的同时,也带动了我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市场快速兴起和蓬勃发展。本文阐述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的背景、现状、主要内容和关键要点,可为加强贯标咨询服务人员对GB/T 23000标准族内涵与实施过程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贯标咨询服务的质量、水平和成效提供参考和借鉴。
邢战雷[2](2019)在《中国轻工业转型升级的知识产权驱动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轻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是覆盖最广的消费品行业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力军,其价值更多体现在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稳定出口规模、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更好地服务“三农”等方面。自中国改革开发以来,轻工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经过了高速发展、告别短缺、数量为本的发展阶段后,正进入以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为目标的中高速发展新阶段。不论在轻工产品的生产、出口或消费,中国已成为世界轻工业大国。然而,轻工业面临的国际国内发展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目前轻工业经济运行整体处于“消费平稳、投资放缓、出口乏力、调整加速、分化明显”的“缓中趋稳”发展态势。中国轻工业由“大国”变为“强国”之任务仍然艰巨,发展中的矛盾、“痛点”和“栓塞”依然存在且日趋明显,转型升级变得愈发迫切。要实现轻工业转型升级就必须重视创新。而创新过程中遭遇的知识产权问题更加普遍,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故此,基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的创新驱动成为助推中国轻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知识产权也成为轻工业转型升级、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和“新引擎”,是轻工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绕不过的坎”,更是打开轻工业转型升级之门的“金钥匙”和“核心驱动”。论文以中国轻工业转型升级的知识产权创新驱动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知识产权创新驱动”为研究主线,综合管理学、产业经济学、系统工程、知识产权管理等学科理论知识,依据产业集聚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等既有成果,运用文献研究、系统分析、定量与定向相结合、数据挖掘等科学方法,针对中国轻工业转型升级的知识产权驱动力体系构建及路径选择开展专门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为轻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新视野和一套“策略组合”,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中国轻工业宏观发展态势、显化轻工业知识产权发展水平、提高轻工业转型升级中的知识产权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知识产权驱动支撑轻工业转型升级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如下所述:(1)首次把知识产权引入中国轻工业发展与转型升级问题的研究。虽然目前不少轻工企业已经建立了知识产权战略和管理体系,并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创新活动,但轻工类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品仍然较少、较弱。加之目前从学者到政府到社会服务机构,并没有专门开展轻工业领域的专利技术盘点、诊断与布局,这也成为轻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被忽略的关键之一。为此,文章率先通过利用专业的IncoPat数据库的数据来源,设计规范的检索公式,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引入“专利地图”技术处理方法,从专利申请与授权趋势、运营情况、申请人类别、地区、排名情况、专利法律状态、子行业专利分布等维度,从轻工产业角度具体对中国轻工业领域的专利资产进行检索、数据挖掘和比较等计量分析,以期揭示轻工业领域的专利竞争格局、结构与发展动态。研究认为,知识产权仍然是轻工业转型升级的“痛点”和“栓塞”。(2)构建了轻工业转型升级的知识产权“5Fs”体系和“G-CPU”驱动范式。结合系统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探讨和构建了中国轻工业转型升级的知识产权“五驱力”(5Fs)体系,分别对战略管理能力、创造开发能力、协同运营能力、金融服务能力和法律保护能力五个方面,详细分了其各自内涵、运作机制和注意事项;在“三螺旋”(Three-Helix)理论的基础上,将科技平台因素(例如:产业集群、特色区域、行业协会、专利联盟等)引入到传统的“产学研”创新体系,设计了轻工业转型升级的知识产权“四螺旋”(Four-Helix)驱动范式;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以及政府、科技平台、企业、高校四个主体视角出发,围绕知识产权战略能力、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知识产权运营能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等五个维度,引入“专利地图”“专利导航”“高价值专利培育”等先进理念,提出了中国轻工产业转型升级的知识产权驱动路径“策略组合”研究认为,G-CPU驱动范式是轻工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和关键环节所在。。(3)探索创建了轻工业知识产权贡献度及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了进一步阐释知识产权与轻工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贡献度,以及基于知识产权的轻工业创新能力评价,文章探索构建了轻工业知识产权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轻工类高校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中,运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中国轻工产业发展建立模型并进行分析,测算出中国轻工业固定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知识产权投入的产出系数,并进一步采用索洛余值法计算知识产权投入对中国轻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将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对专利数据的规范化处理,构建了轻工业知识产权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以江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八所轻工类高校为样本,从知识产权的数量、质量、强度、潜力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选取了 2006-2018年间的专利信息数据,开展了轻工业知识产权创新能力评价,进而掌握了轻工类高校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及其影响。研究表明,知识产权投入对轻工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必须通过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投入,促进我国轻工产业转型升级。综上所述,论文通过对知识产权创新驱动背景下中国轻工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这一问题的系统研究,不仅对中国轻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发展、工作成效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更是首次引入“专利地图”理论与方法,对中国轻工业知识产权发展状态及其结构进行了专业的检索分析,通过采用索洛余值法计算知识产权投入对中国轻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构建了轻工业知识产权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促进中国轻工业转型升级的知识产权“五驱力”,构建了“四螺旋”模型,为中国轻工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曹建亚,王学军,王金玉[3](2018)在《以贯标工作促进企业管理的实践》文中认为以贯标工作为主线,结合多年的贯标工作实践经验,分析现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对贯标工作进行创新。创新成果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较强适用性,使贯标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使贯标工作趋向常态化,提高了贯标工作有效性,顺应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特点和发展趋势,促进了公司精细化管理,项目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为公司创造了显着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
张志诚[4](2016)在《A监理公司三标准管理体系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ISO9001、ISO14001、OHSAS18002族管理标准被市场实践所验证,加上国有企业改革和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的要求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管理标准一再提升,如何保持工程建设监理企业的优质形象和优质服务能力是当下所有监理公司努力的方向。本文在阅读了大量参考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工程管理和贯标组织工作的实际,分析了A监理公司在工程建设监理行业发展的现状,并搜集了本省同行业的其他监理公司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对方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再结合三标管理体系宣贯的大环境,分析A监理公司在三标准管理体系建设中的种种问题,逐项提出解决对策方案,为A监理公司今后在工程建设监理管理献计献策,同时对“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认证企业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包括五部分:第一章绪论,概述了A监理公司三体系贯标现状,提出问题与研究意义,简述了研究内容和思路。第二章介绍了“三标一体”概念的理论知识,引入PDCA循环管理方法论,介绍了这个重要的循环管理方法和之后应用的要点。第三章重点剖析了A监理公司贯标现状,找到了公司贯标过程中的问题,同时通过对武汉市191家监理公司进行问卷调查,综合分析了A公司所处行业的贯标特点和难点,找出了公司在三体系贯标中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其成因。第四章围绕PDCA环管理理论结合实际,提出了完善A监理公司“三标一体”体系运行的具体措施。第五章为结论,归纳总结了本文的研究观点,肯定了提出的措施建议,对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刘雪云[5](2015)在《以三标管理体系为载体 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贸易竞争的加剧,顾客、相关方等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已经清醒的认识到,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清洁和安全的生产才是取信顾客、立足市场、竞争取胜的保证。为此建筑施工企业积极选择了ISO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IS14001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OHSMS18001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最后还将三个体系合而为一,同时运用,结合审核,这样的运作方式被称为"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
杨晓华[6](2013)在《党群贯标:创新党群工作的新途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能源")党委积极探索党群工作创新,把党群工作融人企业管理运行机制中,建立党群质量管理体系,实现统一规划、量化操作、科学评价、持续改进,使公司党群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不仅切实维护了党组织在公司的政治核心地位,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为创新党群工作、助推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国企党群工作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些年来,国企党组织不断创新党群工作方式,通过积极开展党员承诺制、推
马云娥[7](2012)在《石油企业劳动定员定额贯标工作的发展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石油企业贯标工作的分析,找出了贯标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贯标工作的措施和管理方向。从而在各种用工形式之间建立一个有机整体和有效运行机制,提高企业用工的总体效益和水平,为取得更好的改革发展业绩做出新的贡献。
石来彬[8](2010)在《浅谈对标、创优、贯标工作联动对促进基础管理上水平的重要意义》文中研究表明对标、创优、贯标工作都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紧密相连,根本目的都在于提高管理效益、降低成本费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以创建优秀基层单位为切入点,以贯标打基础,以对标争先进,整体联动,统筹推进对标、创优、贯标工作对于促进基础管理上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谭少锋[9](2010)在《沙角C电厂综合一体化管理体系(TIMS)建设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许多电厂不但建立和实施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而且在提高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标一体运行的有效性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企业基础管理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提高。三标一体管理是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个体系标准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将相关要素进行整合,形成一套适合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沙角C电厂原是一个传统的老国企,人员多效率低,精神面貌差,但在推行了综合一体化管理体系以来,生产及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安全生产和保护员工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观,体系的运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沙角C电厂已经获利三标认证,NOSA的五星认证也连续两年达到五星级,今年将很有希望继续保持五星水平从而获利该认证的最高等级NOSCAR级认证。推行综合一体化管理体系,从整体上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有利于推进企业管理与国际标准接轨;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构筑起优秀的企业文化;同时改善员工健康和生产安全条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传统国有企业向现代化管理企业的过渡和转变。
张迎辉[10](2009)在《认真扎实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ISO9000系列标准的内容及国内外贯标认证工作的情况,质量体系的概念及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的定义及作用,通过一些典型实例介绍,阐述了企业认真扎实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的意义及通过该工作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提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企业贯标认证工作的具体做法。
二、扎实开展贯标工作 实现企业管理科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扎实开展贯标工作 实现企业管理科学(论文提纲范文)
(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主要内容与关键要点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主要内容 |
2.1 体系建立阶段 |
2.1.1 贯标启动 |
2.1.2 现状调研及差距分析 |
2.1.3 体系策划 |
2.1.4 文件编写及发布 |
2.2 体系实施阶段 |
2.2.1 体系试运行 |
2.2.2 体系评估审核 |
2.3 体系保持与持续改进阶段 |
3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关键要点 |
3.1 引导企业实现本质贯标 |
3.2 获取领导层认可与支持 |
3.3 推动企业多管理体系整合 |
3.4 注重合理分工与沟通协作 |
3.5 关注咨询服务跨界融合与水平提升 |
4 总结与展望 |
(2)中国轻工业转型升级的知识产权驱动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技术路线 |
1.3 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产业转型升级 |
2.1.2 知识产权 |
2.1.3 知识产权能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竞争优势理论 |
2.2.2 产业结构理论 |
2.2.3 三螺旋理论 |
2.2.4 专利地图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国内研究动态 |
2.3.2 国外研究动态 |
2.3.3 研究综评 |
3 知识产权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逻辑辨析 |
3.1 机理分析 |
3.2 知识产权与创新驱动 |
3.3 知识产权对产业转型升级 |
3.3.1 知识产权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
3.3.2 知识产权对轻工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 |
3.4 基于四螺旋的轻工业转型升级知识产权“G-CPU”驱动范式 |
3.4.1 范式构建 |
3.4.2 特征描述 |
3.4.3 机理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轻工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实践与成效 |
4.1 中国轻工行业发展轨迹与政策梳理 |
4.1.1 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 |
4.1.2 轻工业联合会的政策与实践 |
4.1.3 部委间的协同与支撑 |
4.2 基于中轻景气指数的轻工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
4.2.1 总体景气指数 |
4.2.2 工业增加值增速 |
4.2.3 主营业务收入 |
4.2.4 商品出口 |
4.2.5 效益水平 |
4.3 轻工行业转型升级实践成效 |
4.3.1 轻工业在全国工业中的地位不断巩固 |
4.3.2 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优化和提升 |
4.3.3 轻工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
4.3.4 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支撑功能日益明显 |
4.3.5 轻工业知识产权呈现明显阶梯式进步 |
4.3.6 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重点子行业转型效果明显 |
4.4 轻工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4.1 轻工业增长缓慢,下行压力较大 |
4.4.2 国际贸易摩擦严重,出口形势严峻 |
4.4.3 原料价格不断上涨,利润空间被双向挤压 |
4.4.4 行业运行分化较大,企业效益不佳 |
4.5 本章小结 |
5 知识产权驱动轻工业转型升级效应的度量与困境剖析 |
5.1 基于“Patent-Map”的中国轻工业专利状态分析 |
5.1.1 轻工业专利的申请与授权态势分析 |
5.1.2 轻工业专利运营情况 |
5.1.3 轻工业专利申请人结构分析 |
5.1.4 轻工业专利技术领域分布 |
5.1.5 轻工业专利除本土外技术原创国家/地区分布 |
5.1.6 轻工业专利法律状态分析 |
5.1.7 轻工业子行业专利分布比例 |
5.2 知识产权对轻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 |
5.2.1 模型与方法 |
5.2.2 指标与数据 |
5.2.3 贡献度测算结果分析 |
5.3 专利视角下的轻工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
5.3.1 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
5.3.2 数据分析 |
5.3.3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
5.3.4 结论及特征分析 |
5.4 轻工业转型升级的知识产权驱动困境 |
5.4.1 战略意识普遍缺乏,自主创新内生动力不足 |
5.4.2 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
5.4.3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健全,权利失效流失严重 |
5.4.4 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满足转型升级 |
5.4.5 子行业与地区知识产权创造不平衡 |
5.5 本章小结 |
6 轻工业转型升级的知识产权“5Fs”驱动力构建 |
6.1 轻工业转型升级的知识产权“5Fs” |
6.2 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能力 |
6.2.1 基于价值链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工作机制 |
6.2.2 轻工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与提升过程机理分析 |
6.2.3 轻工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能力提升的支撑体系 |
6.3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
6.3.1 “五环”模型构建 |
6.3.2 “动力火车”模型及工作机制 |
6.3.3 支撑要素 |
6.4 知识产权运营能力 |
6.4.1 基本模式 |
6.4.2 影响因素 |
6.4.3 系统模型及工作机制 |
6.5 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能力 |
6.5.1 服务体系 |
6.5.2 工作机制 |
6.6 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
6.7 本章小结 |
7 基于“G-CPU”的轻工业转型升级的知识产权驱动路径 |
7.1 政府驱动路径 |
7.1.1 充分发挥创新政策的引领作用 |
7.1.2 鼓励企业知识产权贯标认证 |
7.1.3 构建轻工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 |
7.1.4 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7.1.5 建立全方位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 |
7.2 企业驱动路径 |
7.2.1 实施轻工业专利导航和战略布局 |
7.2.2 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 |
7.2.3 创新轻工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模式 |
7.2.4 提升轻工企业质押融资信用水平 |
7.3 科技平台驱动路径 |
7.3.1 组建轻工业知识产权联盟 |
7.3.2 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模式 |
7.3.3 充分发挥科技平台的综合效应 |
7.3.4 抓好重点服务平台建设 |
7.3.5 提升产业集群协同能力 |
7.4 高校驱动路径 |
7.4.1 强化政策激励与导引功效 |
7.4.2 制订专利战略规划和布局 |
7.4.3 打造高价值专利培育体系 |
7.4.4 探索多元化的运营新模式 |
7.4.5 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和机制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满意指数、预期指数 |
附录2 中国轻工业经济指数统计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导师课题、主持课题与获奖 |
(3)以贯标工作促进企业管理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背景 |
1.1 避免贯标与日常管理两张皮的需要 |
1.2 适应市场变化调整管控模式的需要 |
1.3 促进贯标工作持续改进的需要 |
2 项目成果内涵及特点 |
2.1 树立大质量观念, 构建“五维一体化”管理体系 |
2.2 制定重大事项计划, 加强重大事项管理 |
2.3 强相关部门具体落实, 加强标准宣贯深度 |
2.4 深入开展贯标自检制, 建立贯标长效机制 |
2.5 内审工作创新, 提升内审的有效性 |
2.6 总结提炼管理亮点, 形成样板推广应用 |
2.7 结合信息化建设, 贯标工作常态化 |
3 项目成果的主要做法 |
3.1 树立大质量观念, 构建“五维一体化”管理体系 |
3.2 制定重大事项计划, 加强重大事项管理 |
3.3 贯标工作实施, 为管理增添持续动力 |
3.3.1 强相关部门具体落实, 加强标准宣贯深度 |
3.3.2 深入开展贯标自检制, 建立贯标长效机制 |
3.3.3 内审工作创新, 提升内审的有效性 |
3.4 总结提炼管理亮点, 形成样板推广应用 |
3.5 结合信息化建设, 贯标工作常态化 |
4 项目实施效果 |
4.1 经济效益 |
4.2 管理效益 |
(4)A监理公司三标准管理体系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A监理公司的贯标现状 |
1.1.2 贯标对监理单位的实际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技术思路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三标”的概念 |
2.2“三标”的要求和意义 |
2.2.1《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
2.2.2《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
2.2.3《OHSAS18001:2007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
2.2.4“三标”对企业的影响 |
2.3 PDCA循环 |
2.3.1 计划阶段 (Plan) |
2.3.2 执行阶段 (Do) |
2.3.3 检查阶段 (Check) |
2.3.4 处理阶段 (Action) |
第三章 A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贯标”现状分析 |
3.1 A公司管理现状 |
3.1.1 基本情况 |
3.1.2 组织机构管理情况 |
3.1.3 监理项目部基本情况 |
3.1.3.1 质量控制体系 |
3.1.3.2 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 |
3.2 获得认证后的思考 |
3.3 监理产品的特殊性 |
3.4 合理转化标准 |
3.5 监理企业调查问卷 |
3.5.1 调查问卷设计 |
3.5.2 调查问卷实施 |
3.5.3 调查问卷分析 |
3.6“三标准”在A监理公司应用的问题 |
3.6.1 A监理公司贯标体系组成 |
3.6.2 公司贯标的实质 |
3.6.3 贯标两张皮 |
3.7 问题成因分析 |
第四章 完善A监理公司“三标”管理体系措施 |
4.1 贯标带给公司的好处 |
4.2 提高认识,加强最高管理层的持续关注 |
4.3 分析问题成因,解决PDCA |
4.3.1 完善体系策划(P) |
4.3.2 健全体系运行控制(D) |
4.3.3 体系的检查评估(C) |
4.3.4 体系的持续改进(A) |
4.4 理清思路有效开展贯标基础管理工作 |
4.4.1 建立健全文档资料柜 |
4.4.2 开展标准体系与管理制度差异化分析 |
4.4.2.1 完善标准体系与管理制度 |
4.4.2.2 做好经验借鉴 |
4.4.2.3 提高实施改进效果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论文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以三标管理体系为载体 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标管理体系与企业贯标情况介绍 |
1、三标管理体系介绍 |
2、企业贯标情况介绍 |
二、三标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过程的主要做法 |
1、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全体职工积极参与 |
2、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对待认证审核 |
3、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
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
5、严格检查落实,在提高贯标工作的执行力上下功夫 |
(7)石油企业劳动定员定额贯标工作的发展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贯标工作带来的推动作用 |
1.1 用工制度改革得到促进 |
1.2 内部生产方式得到改善 |
1.3 企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 |
1.4 石油职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
2 贯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2.1 标准体系不完善 |
2.2 贯标落实不到位 |
2.3 贯标目的不明确 |
2.4 贯标过程不完整 |
3 贯彻石油企业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的措施 |
3.1 贯标由数量测算向能力评测转变 |
3.2 贯标由指标控制向优化结构转变 |
3.3 定额工资管理向强化配置转变 |
(9)沙角C电厂综合一体化管理体系(TIMS)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三标”与NOSA 整合的可行性研究 |
2.1 TIMS 产生的背景 |
2.2 “三标”与NOSA 五星系统的介绍 |
2.3 三标与NOSA 五星系统整合的可行性 |
第三章 综合一体化管理体系TIMS 的创建及实施过程 |
3.1 沙角C 电厂简介 |
3.2 TIMS 的内涵、结构与特征 |
3.3 沙角C 电厂TIMS 的创建与实施 |
第四章 实施TIMS 取得的效果 |
4.1 企业组织和行为不断改进 |
4.2 员工意识、素质和工作积极性显着提高 |
4.3 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特色的企业文化 |
4.4 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改善 |
4.5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
4.6 综合一体化管理在粤电集团的推广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认真扎实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概念解释 |
3 贯标认证工作的意义 |
4 企业如何开展贯标认证工作 |
5 结束语 |
四、扎实开展贯标工作 实现企业管理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 [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主要内容与关键要点探析[J]. 李君,邱君降,柳杨,王庆瑜.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05)
- [2]中国轻工业转型升级的知识产权驱动力研究[D]. 邢战雷. 陕西科技大学, 2019(01)
- [3]以贯标工作促进企业管理的实践[J]. 曹建亚,王学军,王金玉. 管理观察, 2018(04)
- [4]A监理公司三标准管理体系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志诚. 武汉工程大学, 2016(07)
- [5]以三标管理体系为载体 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J]. 刘雪云. 现代国企研究, 2015(24)
- [6]党群贯标:创新党群工作的新途径[J]. 杨晓华.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3(03)
- [7]石油企业劳动定员定额贯标工作的发展与思考[J]. 马云娥.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2(01)
- [8]浅谈对标、创优、贯标工作联动对促进基础管理上水平的重要意义[A]. 石来彬. 广西烟草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0
- [9]沙角C电厂综合一体化管理体系(TIMS)建设研究[D]. 谭少锋. 天津大学, 2010(01)
- [10]认真扎实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J]. 张迎辉. 辽宁建材, 2009(08)
标签:轻工业论文;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论文; 知识产权管理论文;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