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GB-420/40型刮板输送机在中小煤矿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韩树杰[1](2021)在《新疆葡萄园有机肥深施机设计与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凭借昼夜温差大的优势,成为世界三大葡萄“天堂种植区”之一。施肥是葡萄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肥料在林果种植过程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有机肥的施加不仅可促进果品对营养的吸收利用及提高果品品质,还可改良新疆地区土壤盐碱化程度且提高土壤肥力。但是,在施肥过程中存在劳动强度大、环境差、费用高、效率低和效果不佳等问题。针对有机肥施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依据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优化、试验验证的研究思路,开展新疆葡萄园有机肥深施机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果园有机肥深施技术进行分析,同时对新疆葡萄园种植模式和施肥要求进行调研,提出有机肥深施机的技术方案。葡萄园种植行距为3m~4m,棚架高度为1.8m~2.2m,施肥位置距葡萄根部50cm,亩施肥量为2m3~3m3,施肥机主要由圆盘开沟装置、联合排肥装置、自导流覆土装置等组成。(2)以新疆存储量较为丰富的有机肥(牛粪)作为研究对象,对有机肥的粒径分布、真实密度、含水率、休止角等物理参数进行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有机肥的接触参数和接触模型参数进行标定。有机肥平均密度为1.49g/cm3,平均含水率为23.10%,堆积角为35.47°。JKR表面能为0.02J/m2,有机肥-钢恢复系数为0.49,有机肥-有机肥恢复系数为0.34,有机肥-有机肥静摩擦因数0.65,有机肥-有机肥滚动摩擦因数0.3,有机肥-钢静摩擦因数0.53,有机肥-钢滚动摩擦因数0.3。(3)对葡萄园有机肥深施机的关键部件进行设计,在项目组前期研究基础上,对圆盘开沟装置与自导流覆土装置进行改进设计,确定圆盘开沟装置和自导流覆土装置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4)在有机肥物料特性研究的基础上,理论分析联合排肥装置排肥过程,确定联合排肥装置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取值范围;利用EDEM软件数值模拟联合排肥装置的排肥过程,分析刮板轴转速、刮板间距、搅龙转速、搅龙螺距对装置施肥综合合格率的影响规律,得到联合排肥装置最优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组合,并搭建联合施肥装置试验台对分析结果进行试验验证。联合施肥装置最优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组合,即刮板轴转速为35~45r/min、刮板间距为35~45cm、搅龙轴转速为150~175r/min、搅龙螺距为200~300mm。(5)以有机肥深施机的总体设计为依据,按照整机的装配工艺规程和具体要求,完成整机的集成并进行整机田间性能试验。有机肥深施机的开沟深度合格率为80%,开沟宽度合格率为90%,施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5.71%,施肥均匀性变异系数为8.35%。
葛世荣[2](2020)在《采煤机技术发展历程(二)——铣削式滚筒采煤机》文中研究表明铣削式滚筒采煤机是采煤机械的一次变革,已成为煤炭开采的主力装备,我国滚筒采煤机开采煤炭产量占比达到80%以上。笔者梳理了国内外滚筒采煤机的发展历程,考证了滚筒采煤机的技术变革节点。英国安德森公司于1948年改制成第1台滚筒采煤机,开启了滚筒采煤机的制造史,我国自主生产滚筒采煤机比国外晚,但在采煤机结构调整时期,我国特大型滚筒采煤机研发及机型更新速度明显快于国外,近5年来更是创造了一批采煤机功率或采高的世界新记录。至今,滚筒采煤机发展经历了7次变革,第1代采煤机是1952年诞生的安德森型固定滚筒采煤机,第2代采煤机是1963年创制的AB型可调高单螺旋滚筒采煤机,第3代采煤机是1972年出现的AM500型液压牵引可调高双滚筒采煤机,第4代是无链牵引采煤机,第5代是电牵引采煤机,第6代是仿形(记忆)截割采煤机,第7代是无人驾驶采煤机。本篇仅介绍机械牵引和液压牵引的滚筒采煤机,电牵引滚筒采煤机将另文叙述。统计表明,国外各公司设计生产了50余种非电牵引的滚筒采煤机,而我国设计生产了近100种非电牵引的滚筒采煤机。
高波丰[3](2016)在《煤机装备制造业可靠性工程与质量管理平台建设》文中研究表明煤机装备是矿井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安全高效地运行不仅决定了企业、社会的经济效益,更决定着数千万矿井工人的生命安全。长期以来,由于生产、管理及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煤机装备在寿命和可靠性方面与国外煤机产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严重制约了国内煤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从生产、管理及技术层面进行综合分析,对煤机制造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升级,从而实现产品可靠性的提高。本论文以可靠性工程与质量管理相关理论为基础,首先对煤机装备中的关键设备刮板输送机中部槽、链轮组件和CST软启动装置进行了失效分析,并以失效分析结果为基础,研究了以FTA、FMECA及FRACAS三种可靠性分析方法分析煤机产品的工作流程;其次,针对煤机制造企业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和可靠性工程体系,提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法和评价指标;最后,采用java编程语言,JDK和Eclipse为开发环境,结合mysql5.0数据库,建立了煤机装备制造业可靠性工程与质量管理平台以及刮板输送机可靠性工程与质量管理子平台。平台包括可靠性建模、预计、分配模块、故障树动态生成模块、FTA、FMECA和FRACAS三大可靠性分析模块以及可靠性数据收集处理、产品信息管理等模块。煤机装备制造业可靠性工程与质量管理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够规范产品生产过程、方便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分析,更能够实现煤机制造企业和煤机使用者的信息交流,收集和处理故障信息,为煤机产品的改进提供一定的依据,最终实现产品寿命延长,可靠性显着提高的目的。
彭小明[4](2016)在《炮采放顶煤技术对中小煤矿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小煤矿中应用炮采放顶煤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采煤生产效率,在安全采煤过程中实现煤炭企业的高效率生产,为我国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曲广波[5](2015)在《薄煤层综采成套设备关键部件设计研究》文中指出薄煤层开采一直是困扰我国煤炭行业的技术难题,特别是薄煤层综采更加困难。许多煤炭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减少了对薄煤的开采,主要原因是开采薄煤层时,作业空间相对较小,开采装备相对落后,经济效益差,以至整个煤炭行业薄煤层开采比重较低。所以大量的薄煤层煤炭仍处于未开发状态。这些闲置的储量如果不进行合理配采,必然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也变相缩短了矿井的开采年限。国内薄煤开采多数采用普采、高档普采,效率低,经济效益差,一直制约薄煤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所以研制一种适应性更为广泛的薄煤综合机械化开采装备,实现薄煤综采高产高效,具有必要性和现时意义。本课题以冀中能源股份公司显德汪矿1710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总结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站在提高整套系统综合性能的高度,分析了各种类型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的性能和特点,提出了选型的原则和方法。按配套性能选择、设计、改进三机装备,即“设计型”配套,研究、设计、制作了电牵引滚筒采煤机薄煤层成套装备,使性能指标达到了优化。通过对薄煤综采成套设备关键部件的设计研究,为薄煤层的开采,提供了设备选型经验,各矿区可根据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借鉴。该成套装备作为薄煤层高效开采的一种新型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朱晓庆,解三健,郑海涛[6](2015)在《斜巷运输新技术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解决巷道返修无运输设施、设备且返修段喷浆量大的问题,在永煤集团新桥煤矿南三采区胶带运输下山返修过程中采用SGB420/2×40(改)型刮板输送机进行运输上料,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为生产矿井返修巷道和其他类似条件施工积累了经验。
张成飞[7](2015)在《榆家梁煤矿薄煤层开采技术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我国薄煤层资源储量丰富,然而薄煤层的年产量却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并且开采工艺落后,产出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差。研究薄煤层机械化和自动化开采技术,对提高我国薄煤层资源的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神东公司榆家梁煤矿为研究对象,针对榆家梁煤矿431盘区首采工作面煤层地质赋存条件以及存在的实际问题,重点阐述了国内外薄煤层开采的现状及先进技术理论、装备,通过对薄煤层综采工艺地质评价与经济效益分析,为薄煤层开采方式和设备配套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系统分析方法、采矿理论、岩层控制等理论,确定了薄煤层工作面开采工艺及设备配套、回采巷道合理布置的方式和尺寸;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通过数值模拟,确定残留煤柱下方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及合理支护方式;根据理论计算及工作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431盘区煤层薄煤层开采自动化工作面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来薄煤层高效开采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本研究对类似条件下的薄煤层开采技术管理有指导意义。
党兰生[8](2014)在《采煤设备对润滑油的需求》文中认为文章介绍了我国煤机设备发展现状与需求趋势,总体来看,国内煤炭机械设备制造企业表现出大而不强的特点,虽然国产煤炭机械设备市场占有率居主导地位,但煤炭企业所需高端产品仍需要进口。由于煤炭企业对生产有强制性的安全要求,因此要求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少维修,多保养,合理使用润滑油。"十二五"期间煤炭企业继续推进兼并重组,以发展大型企业集团为目标,从规模、作业模式及安全角度等多方面因素都直接提高煤矿行业机械化率的迫切需求,从而推动煤炭设备对润滑油需求的增长。
杨哲勇[9](2014)在《重型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结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离不开能源的开采及利用,但随着大量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对这些能源的充分开采、利用,对于开采以及输送设备的优化逐步重视起来。煤炭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战略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井下三机配套的综合系统的重型刮板输送机在煤矿井下开采综合机械化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运输设备。作为刮板链条为牵引机构做循环运动的矿用刮板输送机,中部槽是此类运输机的机身主体。它通常在工作时起到了支撑货载和刮板链条导向的两项主要功能。中部槽的寿命和其自身的结构可靠性对煤炭生产企业的正常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次研究主要通过运用Pro/Engineer三维绘图软件对重型刮板输送机的中部槽进行实体建模,在建模的同时考虑对结构进行相应的简化。建模完成后选用ABAQUS软件对该中部槽结构进行有限元结构应力变化、位移等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在ABAQUS软件中对刮板输送机的中部槽进行的可靠性研究,可以得出中部槽相应的最大应力的分布以及其自身的可靠度。在研究分析之后,对于今后的设计生产厂家对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的设计提供了较为全面、可靠地信息与数据。
郑瑞萍,王涛[10](2013)在《SGW-40T减速器方轴的设计及应用》文中指出SGB-420刮板输送机是目前中小煤矿炮采工作面和煤巷掘进工作面普遍使用的输送设备。该机由经典机型SGB-620/80T改进而来,仍使用SGW-40T型减速器和转速为1470r/min、功率为40kW的电动机,可配置单机或双机驱动。与SGB-620/80T相比,SGB-420刮板输送机中部槽宽度减小了200mm。
二、SGB-420/40型刮板输送机在中小煤矿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GB-420/40型刮板输送机在中小煤矿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葡萄园有机肥深施机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施肥机研究现状 |
1.2.2 开沟装置研究现状 |
1.2.3 输送装置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有机肥深施机总体方案设计 |
2.1 葡萄园种植模式分析及物料特性测定 |
2.1.1 葡萄园种植模式调研 |
2.1.2 有机肥物料特性测定 |
2.2 有机肥离散元参数标定 |
2.2.1 离散元仿真软件 |
2.2.2 材料与方法 |
2.2.3 有机肥堆积角仿真试验 |
2.2.4 仿真试验与结果分析 |
2.2.5 最佳参数组合确定与仿真验证 |
2.3 有机肥深施机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
2.3.1 设计要求 |
2.3.2 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有机肥深施机关键部件设计与工作过程仿真 |
3.1 开沟与导流覆土装置改进设计 |
3.1.1 圆盘开沟装置改进设计 |
3.1.2 自导流覆土装置改进设计 |
3.1.3 开沟及导流装置工作过程仿真 |
3.2 联合施肥装置设计 |
3.2.1 联合施肥过程理论分析 |
3.2.2 刮板输送装置设计 |
3.2.3 螺旋输送装置设计 |
3.2.4 肥箱设计 |
3.3 深施机施肥装置工作过程仿真 |
3.3.1 联合施肥装置结构 |
3.3.2 材料与方法 |
3.3.3 仿真试验方案 |
3.3.4 联合施肥装置工作过程试验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整机性能试验 |
4.1 试验目的与材料 |
4.2 评价指标 |
4.3 性能测定及结果 |
4.3.1 各行开沟深度和宽度合格率测定 |
4.3.2 施肥量稳定性测定 |
4.3.3 施肥均匀性测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2)采煤机技术发展历程(二)——铣削式滚筒采煤机(论文提纲范文)
1 滚筒采煤机起源与演变 |
2 国外滚筒采煤机发展历程 |
2.1 英国公司的滚筒采煤机 |
2.2 德国艾柯夫公司的滚筒采煤机 |
2.3 法国沙吉姆公司的滚筒采煤机 |
2.4 日本三井三池公司的滚筒采煤机 |
2.5 苏联(俄罗斯)高尔洛夫斯基机械制造厂的滚筒采煤机 |
2.6 其他国外公司的滚筒采煤机 |
3 我国滚筒采煤机发展历程 |
3.1 鸡西煤矿机械厂创制机型 |
3.2 太原矿山机器厂创制机型 |
3.3 西安煤矿机械厂创制机型 |
3.4 上海煤矿机械研究所创制机型 |
3.5 辽源煤矿机械厂创制机型 |
3.6 无锡煤矿机械厂创制机型 |
3.7 其他煤机制造厂创制机型 |
4 特殊滚筒采煤机发展历程 |
4.1 短机身采煤机 |
4.2 窄机身采煤机 |
4.3 大倾角采煤机 |
5 结语 |
(3)煤机装备制造业可靠性工程与质量管理平台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可靠性工程研究动态 |
1.2.2 质量管理的研究动态 |
1.2.3 煤机装备制造业可靠性工程与质量管理的研究动态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煤机装备的失效分析及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
2.1 煤机装备的失效分析 |
2.1.1 刮板输送机简介 |
2.1.2 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的失效分析 |
2.1.3 刮板输送机CST软启动装置的失效分析 |
2.1.4 刮板输送机链轮组件的失效分析 |
2.2 煤机装备制造业质量管理体系 |
2.2.1 某煤机装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
2.2.2 基于信息化的煤机制造业质量管理体系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煤机装备制造业可靠性工程体系建设 |
3.1 刮板输送机可靠性技术研究基础 |
3.1.1 FTA在刮板输送机中部槽可靠性研究中的应用 |
3.1.2 FMECA在刮板输送机CST软起动装置可靠性研究中的应用 |
3.1.3 FRACAS在刮板输送机刮板链可靠性研究中的应用 |
3.2 煤机装备制造业可靠性工程体系建设 |
3.2.1 煤机装备制造业可靠性工程体系建设的意义 |
3.2.2 煤机装备可靠性工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煤机装备制造业可靠性工程与质量管理平台开发 |
4.1 平台需求分析 |
4.2 系统开发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
4.2.1 系统安全性分析 |
4.2.3 容错技术研究 |
4.3 系统设计 |
4.3.1 开发环境的选择 |
4.3.2 系统功能设计 |
4.3.3 文件夹结构设计 |
4.3.4 业务流程图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概要说明 |
4.4.2 数据库概念设计 |
4.4.3 数据库逻辑设计 |
4.4.4 编写数据库连接类 |
4.5 主要模块设计 |
4.5.1 主窗体模块设计 |
4.5.2 登录模块设计 |
4.5.3 产品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
4.5.4 FTA模块设计 |
4.5.5 FMECA模块设计 |
4.5.6 FRACAS模块设计 |
4.5.7 可靠性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可靠性工程与质量管理平台应用分析 |
5.1 可靠性工程与质量管理体系在某煤机制造企业中的应用 |
5.1.1 质量管理标准在产品生产部门的应用 |
5.1.2 可靠性工程在产品设计部门的应用 |
5.1.3 可靠性工程与质量管理体系在售后服务部门的应用 |
5.2 可靠性工程与质量管理平台在煤机产品失效分析中的应用 |
5.2.1 FTA模块在链轮组件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
5.2.2 FMECA模块在CST软启动装置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
5.2.3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5.3 基于FRACAS模块的链传动可靠性工程应用分析 |
5.3.1 基于FRACAS的人员分配及工作内容 |
5.3.2 基于FRACAS数据收集的主要内容 |
5.3.3 基于平台FRACAS模块的链传动故障处理 |
5.3.4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论文主要结论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加科研项目 |
附录 |
(4)炮采放顶煤技术对中小煤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面基本概况 |
2 工作面支护与回采作业 |
3 炮采放顶煤技术对中小煤矿的影响 |
3. 1 提高资源利用率. 实现可持续发展 |
3. 2 改善矿井作业环境,促进矿井安全生产 |
3. 3 扩大矿井生产规模,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
(5)薄煤层综采成套设备关键部件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薄煤层开采技术及装备现状 |
1.2.2 国内薄煤层开采技术及装备现状 |
1.2.3 国内薄煤层开采设备发展趋势 |
1.3 课题的主要设计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
1.3.1 课题的主要设计研究内容 |
1.3.2 关键技术 |
第2章 薄煤层综采成套设备的选型 |
2.1 薄煤层综采成套设备的选型原则 |
2.2 采煤机的选型原则 |
2.3 液压支架的选型原则 |
2.4 运输机的选型原则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采煤机的选型与设计 |
3.1 采煤机的选型 |
3.2 采煤机的设计 |
3.3 采煤机的特点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液压支架的选型与设计 |
4.1 液压支架的选型 |
4.2 液压支架的设计 |
4.2.1 液压支架支护阻力 |
4.2.2 支架比压 |
4.2.3 支架高度的确定 |
4.2.4 支架的技术特征 |
4.3 液压支架的关键技术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运输机的选型与设计 |
5.1 运输机的选型 |
5.2 运输机的技术特征 |
5.3 运输机结构的特殊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三机配套参数的确定及优化 |
6.1 三机配套技术参数 |
6.2 配套参数的优化 |
6.3 装煤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
6.3.1 滚筒直径的选择 |
6.3.2 滚筒转速与叶片螺旋升角的匹配 |
6.3.3 滚筒结构形式设计 |
6.3.4 滚筒装煤效率分析 |
6.3.5 铲间距对装煤的影响 |
6.3.6 摇臂结构对装煤效果的影响 |
6.3.7 摇臂行星头直径大小对装煤效果影响 |
6.4 三机配套设备的使用效果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斜巷运输新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面概况 |
2 施工方案设计 |
3 施工方案可行性分析及确定 |
3.1 方案1 |
3.1.1 施工设计 |
3.1.2 关键问题分析 |
3.1.3 效果评价 |
3.2 方案2 |
3.2.1 施工设计 |
3.2.2 关键问题分析 |
3.2.3 效果分析 |
3.3 方案3 |
3.3.1 施工设计 |
3.3.2 关键问题分析 |
3.3.3 效果评价 |
3.4 方案确定 |
4 结论 |
(7)榆家梁煤矿薄煤层开采技术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薄煤层开采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刨煤机开采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滚筒采煤机综采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连续采煤机开采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2 榆家梁煤矿薄煤层工作面开采方法确定 |
2.1 薄煤层工作面开采方法的理论分析 |
2.2 类似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调研 |
2.3 431盘区首采工作面开采方法确定的层次分析模型 |
2.3.1 薄煤层综采工艺地质评价 |
2.3.2 薄煤层适刨性评价 |
2.4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作业方式及劳动组织管理 |
2.5 经济比较 |
3 榆家梁煤矿薄煤层首采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及支护方式 |
3.1 工作面辅助运输设备配套选型 |
3.2 巷道布置方式及合理尺寸确定 |
3.2.1 回采巷道合理尺寸 |
3.2.2 回采巷道布置与掘进方式 |
3.3 回采巷道支护方式与参数分析 |
3.3.1 锚杆支护设计 |
3.3.2 支护参数理论计算 |
3.3.3 数值模拟 |
4 榆家梁煤矿薄煤层首采工作面设备选型配套管理 |
4.1 设备选型与配套基础管理 |
4.2 431盘区煤层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来压步距 |
4.3 431盘区煤层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 |
4.3.1 采煤机选型 |
4.3.2 液压支架选型 |
4.3.3 端头支架选型 |
4.3.4 刮板输送机选型 |
4.3.5 其他工作面设备 |
5 榆家梁煤矿薄煤层高效开采的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
5.1 薄煤层开采中的工作面管理 |
5.1.1 加强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 |
5.1.2 合理控制工作面采高 |
5.1.3 加强工作面现场安全指挥管理 |
5.2 薄煤层开采中的综采设备管理 |
5.2.1 采煤机的管理 |
5.2.2 液压支架的管理 |
5.2.3 刮板运输机的管理 |
5.2.4 上巷端头区的安全管理 |
5.2.5 完善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
5.3 薄煤层开采中的安全组织管理 |
5.3.1 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
5.3.2 加强干部职工的技能培训 |
5.3.3 建立动态的岗位考核制度 |
5.3.4 加强管理人员的分级管理,明确职责范围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采煤设备对润滑油的需求(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我国煤炭机械设备现状与发展趋势 |
2 煤机设备与润滑油 |
2.1 煤矿机械设备使用特点 |
2.2 煤矿机械设备对润滑油的使用要求 |
2.3 主要煤机设备使用的润滑油 |
2.3.1 采煤机 |
2.3.2 掘进机 |
2.3.3 刮板输送机 |
2.3.4 液压支架 |
2.4 煤机设备的润滑油市场需求 |
3 结论 |
(9)重型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重型刮板输送机国内发展情况 |
1.2 重型刮板输送机的定义 |
1.2.1 重型刮板输送机概述 |
1.2.2 刮板输送机发展历史 |
1.2.3 国内刮板输送机目前的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 |
1.2.4 中部槽概述 |
1.3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3.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
1.3.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结构优化相关理论 |
2.1 有限单元法介绍 |
2.1.1 有限单元法发展过程 |
2.1.2 有限元法的特性 |
2.1.3 有限单元法计算机分析程序 |
2.1.4 有限单元法的分析过程及步骤 |
2.2 结构疲劳 |
2.2.1 金属材料和结构疲劳问题发展史 |
2.2.2 金属疲劳的含义和分类 |
2.2.3 疲劳寿命 |
2.3 结构优化设计 |
2.3.1 结构优化设计概念 |
2.4 矿山设备结构载荷特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刮板输送机的中部槽受力分析 |
3.1 刮板输送机运动分析 |
3.2 中部槽受力情况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部槽的建模 |
4.1 中部槽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
4.1.1 AutoCAD 步骤介绍 |
4.2 ABAQUS 软件建模及结构分析 |
4.2.1 ABAQUS 软件介绍及发展历程 |
4.2.2 Pro/E 软件建模过程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重型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结构分析 |
5.1 实体中部槽模型的有限元网格划分 |
5.2 设置材料属性 |
5.3 中部槽在各工况下有限元分析 |
5.3.1 推溜工况时结构分析 |
5.3.2 拉架工况时结构分析 |
5.4 中部槽强度校核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10)SGW-40T减速器方轴的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平键联接强度计算 |
2 平键改为方形轴联接强度计算 |
3 结语 |
四、SGB-420/40型刮板输送机在中小煤矿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葡萄园有机肥深施机设计与试验[D]. 韩树杰. 石河子大学, 2021
- [2]采煤机技术发展历程(二)——铣削式滚筒采煤机[J]. 葛世荣. 中国煤炭, 2020(07)
- [3]煤机装备制造业可靠性工程与质量管理平台建设[D]. 高波丰. 太原理工大学, 2016(08)
- [4]炮采放顶煤技术对中小煤矿的影响[J]. 彭小明.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6(Z2)
- [5]薄煤层综采成套设备关键部件设计研究[D]. 曲广波. 河北科技大学, 2015(06)
- [6]斜巷运输新技术的应用分析[J]. 朱晓庆,解三健,郑海涛. 中州煤炭, 2015(08)
- [7]榆家梁煤矿薄煤层开采技术管理研究[D]. 张成飞. 西安科技大学, 2015(03)
- [8]采煤设备对润滑油的需求[J]. 党兰生. 润滑油, 2014(05)
- [9]重型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结构分析[D]. 杨哲勇. 太原科技大学, 2014(09)
- [10]SGW-40T减速器方轴的设计及应用[J]. 郑瑞萍,王涛. 矿山机械,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