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与穿孔沉箱防波堤的相互作用

波浪与穿孔沉箱防波堤的相互作用

一、WAVE INTERACTION WITH PERFORATED CAISSON BREAKWATERS(论文文献综述)

张家溢[1](2021)在《深水航道中波浪调控机理研究》文中提出二十一世纪,海洋资源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家所重视的资源,因此,对海洋技术的开发应用也随之成为了各国必不可少的发展战略。海浪作为海洋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其特性则引起了很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例如,海浪同风力一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绿色能源,但过大的海浪也会对港口等海岸设施造成破坏,因此对海浪的调控成为了海洋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设计并制造出更符合海洋环境的波浪调控装置,则成为波浪调控技术研究的核心问题。本课题针对深海海域环境为研究背景,以深水条件下防波和聚波方面的波浪调控机理研究探索为目的,对周期侧壁水槽中的局域共振进行研究。在实现波浪调控的过程中发现的很多有价值物理现象,不仅可以更直观地反应到其他波动领域,而且对涉及波动问题的工程应用具有潜在的理论指导意义,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周期侧壁起伏结构设计了两种不同结构的深水航道,通过研究周期侧壁航道中的局域共振现象,了解在深水航道中波浪传播的物理机理,实现了对波浪的调控,如对海浪的防波和聚波功能。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侧壁周期起伏结构可以有效地衰减进入深水航道中的波浪。产生这种波浪衰减效应的结构有两种:一种是由航道中对称周期侧壁起伏结构产生,使进入通道的波浪产生了Bragg共振,从而阻碍了水波的传播。另一种是所设计的航道两侧周期侧壁结构呈不对称分布,其相对位移量为半个周期长度。这种结构可以产生non-Bragg共振,由于高阶模的参与导致了共振现象进一步加强。因此与Bragg共振相比,non-Bragg共振可以进一步增强航道的防波能力。此外,本文还对海浪的聚波机理进行了研究,设计了由两种不同的周期侧壁起伏结构组成的异质结构深水航道。在异质结构的界面处会形成界面态,能够汇聚大量的水波能量,从而实现波浪能收集的功能。通过调节结构参数可以对其聚能效果进行调节,以满足各种条件下的聚能需求。基于异质结水波聚能航道具有聚能效果好,以及适应性强等优势,而且能够在汇聚水波能量的同时,水波的传播不会受到干扰,保证船舶可于在航道中平稳通过。侧壁起伏深水航道可实现深海中的水波调控,且在应用过程中可不受深海地形等限制,为实际海洋工程结构设计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思路。

桂劲松,张可新,夏曦[2](2020)在《透空式开孔防波堤水动力特性的数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开源软件OpenFOAM建立波浪数值水槽,在规则波作用下,研究了开孔透空式防波堤水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利用物理模型实验对数值水槽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开孔位置只在前挡板的情况下,防波堤的透射系数会先减小后增大,在开孔率为4%透射系数达到最小,前挡板所受到总的水平波压力和反射系数会一直减小。开孔方式和开孔形状对防波堤的水动力特性影响较小,开孔率对其影响较大。当保持开孔面积恒定的情况下,对只在前档板开孔和前后开孔面积各一半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并进一步分析了水动力特性随着前后挡板开孔形心垂直距离D的变化关系。结果发现,前后挡板都开孔要比只在前挡板开孔的情况好很多。随着D增大,透射系数会减小,总的水平波压力和反射系数会变大。当D大于0.05 m,透射系数、反射系数和总的水平波压力变化很小。

周明武[3](2020)在《水动力作用下多腔室开孔沉箱反射率及稳定性数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上风电和核电近些年来成为电力发展的新方向,我国有广阔的领海面积,绵长的海岸沿线,这对海上风电和核电的发展非常有利。开发海上风电和核电资源是解决我国东南沿海电力负荷中心电力能源供应不足问题一种重要途径,而海上风电和核电的开发输送离不开临海和跨海的输电设施,来自海洋的波浪的冲击对输电设施的安全可靠有重要的影响,如何减少这一不利影响就变的非常重要,为了确保近海和跨海输电设施在海浪作用下安全可靠,就必须使用必要的防波结构物,开孔沉箱是一种应用在近海工程的新型防护结构物,它显着作用表现在可以减少墙前反射波、冲击波压力和越浪引起的传递波等,多腔室开孔沉箱是单腔室开孔沉箱的拓展,它在减少反射波、冲击波压力和越浪引起的传递波等方面有更好的效果,多腔室开孔沉箱可应运到海上风电、核电和跨海输电等需要具备防浪功能的电力设施中。本文数值研究多腔室开孔沉箱的水动力性能,可丰富多腔室开孔沉箱水动力性能的理论研究以,也可为多腔室开孔沉箱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本文运用有限元法研究波浪与单腔室开孔沉箱以及两腔室开孔沉箱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采用VOF模型追踪流水表面,建立数值波浪水槽。在所建数值波浪水槽中首先进行了实体沉箱全反射理论验证,分别在静水位、半水位、和零水位(水槽底)处进行波压力理论验证,计算结果与理论解比较吻合。接着进行了单腔开孔沉箱和两腔室开孔沉箱模拟计算,并把计算结果与两个物模经验公式值相比较,得出所射率和总水平力比计算结果与陈雪峰的经验公式值比较吻合。在此基础上模拟研究了全水深单腔室和两腔室开孔沉箱的反射率和总水平力比,并把计算结果与半水深单腔室和两腔室开孔沉箱的反射率和总水平力比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水深相对较浅时,d1从d/2到d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单腔室和两腔室开孔沉箱的反射率逐渐减小,总压力比逐渐增大的结论,在水深较浅时,必须要考虑开孔深度对反射率和总压力比的影响。本文所建立的数值波浪水槽可以较好地模拟波浪与单腔室开孔沉箱以及两腔室开孔沉箱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为数值研究开孔沉箱水动力性能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通过数值研究得出在水深较浅时必须考虑开孔深度对反射率和总压力比的影响,这对于开孔沉箱的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千[4](2019)在《基于SPH的波浪与多道浮式防波堤耦合水动力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浮式防波堤作为一种保护离岸作业设备以及岛屿岸滩免受波浪侵蚀的工程结构,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有很多学者专注于浮式防波堤的研究,但是面对长周期波浪消波效果较差的特点,依然未有有效地解决方案。应用成熟的商业化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固然有一定的可靠性,却因有限元方法对粘性条件下波浪砰击破碎现象求解精度的不足,导致研究结果与实际工程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针对目前有关浮式防波堤研究中存在的上述两点不足,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近年来有关浮式防波堤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目前的研究重点及不足之处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2.采用基于粘性流理论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SPH)法作为求解工具建立数值模型,通过收敛性分析,对SPH方法中影响求解精度的各项参数进行最优化选取,并对SPH方法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确保程序运算的可靠性。通过在数值波浪水槽尾端添加压力消波层,有效消除反射波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最后与理论值对比,验证本文采用的SPH数值波浪水槽精度满足要求3.针对SPH程序中锚链力的缺失,本文基于锚链力集中质量法分析方法,结合SPH法的粒子化特性,提出一种适用于SPH的动态锚链力计算方法,实现对浮式结构物的锚固作用。并通过与试验结果时历曲线图的对比,验证本方法的可靠性。4.针对单道浮式防波堤对长周期波浪消波效果不理想的特点,提出应用双道浮式防波堤及双体浮式防波堤进行消波的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在相同工况条件下对两者的透射系数、横荡幅值、垂荡幅值及横摇响应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得到不同的入射波高、波浪周期、浮体间距与防波堤水动力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在不同间距情况下,对双道浮式防波堤与双体浮式防波堤透射系数及运动响应幅值的对比分析,得到在不同工况下浮体间距与防波堤水动力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长周期波浪条件下,双体浮式防波堤对波浪的阻挡效果更加明显,其透射系数更小。这对应用多道浮式防波堤消减长周期波浪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玉坤[5](2019)在《不同开孔式透空防波堤消浪性能物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板式防波堤是一种新型的防波堤形式,其优点较多:结构较简单、造价相对低廉、施工工期短、外部条件要求低等,随着人们对板式防波堤水动力特性及使用优点的不断深入了解,一些研究者们展开对板式透空堤进行开孔研究,分析不同开孔形式下,板式防波堤的水动力特性。本文研究不同开孔形式下,单层水平板式和单层弧板式防波堤的消浪性能,开孔形式有:圆形开孔型式、方形开孔型式、迎浪侧半开孔位置、背浪侧半开孔位置。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得到各防波堤的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通过对比二者变化情况,分析比较四种开孔防波堤:迎浪侧半开圆孔式防波堤、背浪侧半开圆孔式防波堤、迎浪侧半开方孔式防波堤和背浪侧半开方孔式防波堤在不同波浪要素作用下的消浪特性。比较水平板式防波堤可知,板处于入水状态时,迎浪侧半开方孔式防波堤的消浪效果较好,对波能的消耗较大;比较弧板式防波堤可知,板处于入水状态时,迎浪侧半开方孔式防波堤的消浪效果较好,对波能的消耗较大;比较两种板式防波堤,入水状态时,即h=0.03时,水平板消浪效果好;处于出水状态时,即h=-0.03时,弧板防波堤消浪效果较好;处于水平面时,即h=0时,二者差异很小。板处于入水和水平面位置时,弧板的耗能情况明显较好;出水时,整体上水平板耗能情况好于弧板。

冷彦霖[6](2019)在《多体浮式防波堤的水动力性能及系泊系统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浮式防波堤与传统形式的防波堤相比具有方便安装、可进行水质交换、可在不同环境下建造以及可进行移动等特点。对于水深较深,或者海底环境不适合传统防波堤的情况下,浮式防波堤成为最好的选择。因此,学者们对浮式防波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以南海近海岛礁浮式防波技术为背景,针对多体浮式防波堤的水动力性能和系泊系统进行模拟研究。本文首先对浮式定位系统设计分析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对在AQWA软件中进行多浮体水动力性能模拟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并使用了一种“加盖法”对浮式防波堤水动力模型进行修正。然后使用AQWA软件中的AQWA-LINE模块,对多体浮式防波堤的水动力参数,其中包括幅值响应算子(RAO),兴波阻尼,附加质量,以及不同频率和不同浪向下的一阶波浪力和二阶波浪力等进行计算,分析多体浮式防波堤模块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对多体浮式防波堤的防浪消波性能进行研究。并对比分析岛礁地形对多体浮式防波堤水动力性能的影响,发现岛礁地形下浮式防波堤的水动力性能由于水深变化,以及地形对浮式防波堤的水动力干扰而发生变化。浮式防波堤的运动响应由于入射波受到地形干扰,浮式防波堤受到的波浪力与开阔海域不同而发生变化,同时分析了多体浮式防波堤的消波性能。在多体浮式防波堤水动力模拟的基础上,通过时域模拟计算分析护舷以及系泊线长度对浮式防波堤的影响,然后对不同海况下浮式防波堤的运动响应以及系泊线受力响应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浅水多体浮式防波堤的运动响应特征以及系泊线受力响应特征。最后对恶劣海况下系泊系统存在破损的情况下的生存能力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系泊系统在恶劣海况下的生存能力,为以后多体浮式防波堤的数值模拟以及恶劣海况下系泊系统设计研究提供经验。

刘润之[7](2019)在《基于三维频域势流理论的浮式穿孔结构水动力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结构开孔可以有效耗散波浪能量、减小结构波浪力,穿孔结构物在海洋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建立一套高效、准确的穿孔结构物水动力分析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旨在基于频域势流理论建立浮式穿孔结构物的水动力分析模型。在穿孔结构物附近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流动分离,直接模拟较为复杂。通常使用穿孔壁面匹配条件,即壁面两侧压力变化与法向流速的关系,来描述穿孔壁面对流场能量的耗散。本文首先对穿孔壁面匹配条件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结合穿孔壁面匹配条件给出了浮式穿孔结构物的控制方程。在数值求解方面,本文使用一阶泰勒展开边界元方法,以提高结构尖角处的切向诱导速度计算精度,从而提高结构二阶平均波漂力的计算精度。本文给出了两种基于一阶泰勒展开边界元方法的浮式穿孔结构物边界积分方程。本文研究了孔隙率对侧壁开孔圆柱的波浪激励力和水动力系数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本文还研究了孔隙率对侧壁开孔圆柱的平均波漂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侧壁开孔圆柱的平均波漂力随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小。本文研究了浮式穿孔防波堤的水动力性能和消波能力。比较了不同结构形式以及穿孔消浪室孔隙率对浮式防波堤的影响。研究表明,将穿孔消波室布置于流速较大的地方可以充分发挥穿孔结构对流场能量的耗散作用。

冯国俊[8](2019)在《基于位移的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抗震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沉入式钢圆筒结构场地适应能力强,施工周期短且安全性高,适用于深水区域。目前钢圆筒岸壁逐渐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但钢圆筒防波堤在国内外应用较少。本文根据《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PIANC 2001)抗震设计思想确定了基于位移的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的抗震性能指标,运用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委内瑞拉卡贝略港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回填砂地基加固前后的动力响应和变形机理,并开展了基于位移的防波堤抗震性能评估,最后分析了影响防波堤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PIANC 2001)、日本港口结构震害调查结果和钢圆筒结构特点,确定将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标准化水平残余位移作为其抗震性能指标,并将损伤程度分为可服役(Ⅰ)、可修复(Ⅱ)、将要倒塌(Ⅲ)和倒塌(Ⅳ)四个等级,可根据防波堤标准化水平残余位移来评估其抗震性能。(2)通过数值模拟对委内瑞拉卡贝略港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回填砂地基动力响应影响进行分析,发现随着加速度峰值的增大,远场地震比近场地震波对防波堤水平残余位移影响要大,建议在设计时考虑远场地震和近场地震对防波堤抗震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数值模拟发现该防波堤钢圆筒筒底和泥面处应力较大,为结构的薄弱环节,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3)通过数值模拟和振动台试验发现委内瑞拉卡贝略港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筒外回填砂地基刚度对防波堤的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建议在地基加固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筒外回填砂。同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地基加固前防波堤在Level 1时抗震性能等级为S,Level 2时抗震性能等级为A,不满足抗震性能等级为S的要求。地基加固后防波堤在Level 1和Level 2时抗震性能等级均为S,满足抗震性能等级为S的要求,并确定了对筒外回填砂进行加固的合理范围。(4)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变形模式主要由钢圆筒结构和地基条件决定,由于筒底砂为密实的细砂,委内瑞拉卡贝略港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以水平运动为主。其中地基加固前由于液化导致筒外回填砂对防波堤侧向力改变使防波堤顶部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地基加固后防波堤顶部产生较小的水平位移,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都验证了该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变形机理。(5)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沉入长度、径高比、筒内砂内摩擦角和筒外砂内摩擦角对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抗震性能的影响,发现沉入长度、径高比和筒外砂内摩擦角对防波堤抗震性能影响较大,筒内砂内摩擦角对防波堤抗震性能影响较小。同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发现对防波堤抗震性能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径高比、沉入长度、筒外砂内摩擦角和筒内砂内摩擦角。

蓝晓俊[9](2018)在《新型透空式防波堤消波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双层水平板防波堤的消波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在研究中发现,较多的波浪会从双层水平板中间穿过,从而使透射波高增大。从减弱双层水平板间波浪的透过性出发,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水平斜插板防波堤结构。本文通过应用FLUENT软件,采用二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探讨了相对出水高度、斜插板角度、相对波高、相对斜插板距离、相对板间距、相对板宽、相对水深和相对波长等因素对水平斜插板防波堤结构的消波效果以及斜插板的受力的影响。通过防波堤附近的波面分布图可以发现,该新型水平斜插板防波堤结构对波浪的削减效果显着。通过与双层水平板防波堤的消波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水平斜插板防波堤的消波效果更好。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发现,透射系数随斜插板角度、相对斜插板距离、相对板间距和相对波长的增大而增大,随相对波高和相对水深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随相对板宽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研究同时发现,相对出水高度、斜插板角度、相对波高和相对板间距等因素对新型水平斜插板防波堤的上下斜插板所受的无因次力有明显影响,而相对水深对上下斜插板所受的无因次力几乎无影响。其中,斜插板的无因次总力随相对出水高度和相对波高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斜插板角度和相对板间距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韩砚青[10](2018)在《双层板式防波堤消浪性能数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近些年来我国海岸由于受各方面因素作用,侵蚀状况变的越来越严重。此外国家开发海洋的战略又关系到民生和国家的安全,因此海岸防护已经刻不容缓。众所周知,防波堤是一种防止浪、冰等入侵的结构物。这种结构物被广泛的应用于人工岛、海洋开发平台、海岸线防护等各方面。本文研究的是一种兼具有浮式和透空式防波堤优点的新型防波堤。该防波堤为双层弧形板式结构,探究的主要内容是规则波作用下该防波堤的消浪效果。为了分析该防波堤的防浪能力,本文也对双层水平板式防波堤的防浪能力做了相应的研究分析。本研究考虑到的影响消浪效果的因素有相对板间距(S/d)、相对潜深(D/d)、相对波高(H/d)和相对板宽(B/L)这四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1)在试验研究范围内,对于双层弧型板式防波堤和双层水平板式防波堤来说,随着相对板间距(S/d)的变化Kt的变化规律不相同,但是变化的幅度却都在0.05以内。因此,该研究范围内相对板间距(S/d)对两种结构物消浪效果的影响不大。(2)在试验研究范围内,相对板宽(B/L)变化对双层水平板式防波堤和双层弧型板式防波堤Kt的影响不同。对于平板来说,不同潜深条件下Kt随着相对板宽(B/L)变化的规律不相同:当相对潜深(D/d)为-0.04时,Kt随着相对板宽(B/L)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当相对潜深(D/d)为0和0.04时,随着相对板宽(B/L)的增大Kt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Kt最大能减小0.3左右。而对于弧型板式防波堤来说,不同潜深不同波高条件下,Ktt随着相对板宽(B/L)变化的规律基本相同:当相对潜深(D/d)为-0.04、0、0.04时Kt随着相对板宽(B/L)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最大减小幅度也在0.3左右。因此相对板宽(B/L)的变化对结构物Kt的影响比较大。(3)在试验研究范围内,相对波高(H/d)对两种结构物Kt的影响不同。当相对潜深(D/d)为-0.04时,对于平板来说,随着相对波高(H/d)的增大Kt减小;而弧板的变化规律则相反。当相对潜深(D/d)为0.04时,对于平板和弧板来说,随着相对波高(H/d)的增大Kt都在增大。在其它潜深不同相对板间距(S/d)条件下,两种结构物的Kt随着相对波高(H/d)的变化规律不明显。(4)在试验研究范围内,不同板间距不同波高条件下,相对潜深(D/d)对双层弧板Kt的影响基本一样:都是随着相对潜深(D/d)的增大Kt先减小后增大,而且随着相对板间距(S/d)的增大变化规律也越来越明显。而对于双层平板来说,随着相对潜深(D/d)的增大Kt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再减小的趋势,而且随着相对板间距(S/d)的增大Kt减小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数值模拟和物理试验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双层平板和双层弧板防波堤在试验工况下的消浪效果,最终找出消浪效果较好的结构物形式,从而为防波堤的设计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二、WAVE INTERACTION WITH PERFORATED CAISSON BREAKWATER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AVE INTERACTION WITH PERFORATED CAISSON BREAKWATERS(论文提纲范文)

(1)深水航道中波浪调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水波调控机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安排
第二章 深水航道水波控制理论
    §2.1 流体的基本数学述
        §2.1.1 控制方程
        §2.1.2 边界条件
    §2.2 小振幅水波的线性近似
        §2.2.1 尺度分析
        §2.2.2 小振幅水波述
    §2.3 行波理论
        §2.3.1 基本概念
        §2.3.2 固定深度上的行波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侧壁起伏深水调控波浪模型
    §3.1 深水波浪调控的数值模拟
        §3.1.1 有限元方法
        §3.1.2 侧壁起伏设结构模型
        §3.1.3 仿真模型设计
    §3.2 深水防波通道
        §3.2.1 周期结构中的禁带现象
        §3.2.2 不同侧壁结构参数特性
        §3.2.3 模拟结果及分析
    §3.3 基于异质结构的波浪聚能通道
        §3.3.1 异质结构
        §3.3.2 异质结周期侧壁起伏通道中的谱带结构
        §3.3.3 数值仿真中的界面态及其特点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波浪调控机理的实验验证
    §4.1 防波通道的实验验证
        §4.1.1 实验设备
        §4.1.2 谱带结构验证
        §4.1.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2 基于异质结构水波聚能通到的实验验证
        §4.2.1 实验装置
        §4.2.2 局域共振特性
        §4.2.3 实验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3)水动力作用下多腔室开孔沉箱反射率及稳定性数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数值计算方法
    2.1 基本控制方程
    2.2 方程求解方法
        2.2.1 基于压力的求解方法
        2.2.2 基于密度的求解方法
    2.3 VOF表面追踪
        2.3.1 多相流
        2.3.2 多相流模型
        2.3.3 VOF模型
    2.4 湍流模型
    2.5 动网格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值波浪水槽验证
    3.1 建立数值波浪水槽
        3.1.1 数学模型
        3.1.2 边界条件
        3.1.3 边界条件修正
        3.1.4 数值波浪水槽造波和消波验证
    3.2 数值波浪水槽实体沉箱验证
        3.2.1 实体沉箱波面验证
        3.2.2 实体沉箱波压力验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腔室开孔沉箱数值研究
    4.1 单腔室开孔沉箱结构和数值计算域
        4.1.1 单腔室开孔沉箱结构
        4.1.2 单腔室开孔沉箱数值计算域
    4.2 单腔室开孔沉箱反射率计算和对比分析
        4.2.1 反射率计算
        4.2.2 单腔室开孔沉箱反射率对比分析
    4.3 单腔室开孔沉箱总水平力对比分析
    4.4 全水深单腔室开孔沉箱数值研究
        4.4.1 全水深单腔室开孔沉箱结构
        4.4.2 全水深单腔室开孔沉箱反射率对比分析
    4.5 全水深单腔室开孔沉箱总水平力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节
第5章 两腔室开孔沉箱数值研究
    5.1 两腔室开孔沉箱结构和数值计算域
        5.1.1 两腔室开孔沉箱结构
        5.1.2 两腔室开孔沉箱数值计算域
    5.2 两腔室开孔沉箱反射率对比分析
    5.3 两腔室开孔沉箱总压力对比分析
    5.4 全水深两腔室开孔沉箱数值研究
        5.4.1 全水深两腔室开孔沉箱结构
        5.4.2 全水深两腔室开孔沉箱反射率对比分析
    5.5 全水深两腔室开孔沉箱总水平力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基于SPH的波浪与多道浮式防波堤耦合水动力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传统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进展
        1.2.2 多浮体耦合水动力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2.3 试验研究进展
        1.2.4 工程实例研究进展
        1.2.5 SPH方法在浮式防波堤方面的应用
        1.2.6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第2章 基于SPH的波浪演化数值模型优化
    2.1 引言
    2.2 SPH的基本原理
        2.2.1 积分近似与粒子近似
        2.2.2 光滑函数
    2.3 SPH流体动力学方程
        2.3.1 连续性方程的粒子近似法
        2.3.2 动量方程的粒子近似法
        2.3.3 能量方程的粒子近似法
    2.4 SPH数值计算收敛性分析
        2.4.1 光滑长度
        2.4.2 粘性计算
        2.4.3 人工压缩率与声速
        2.4.4 粒子的相互作用
        2.4.5 边界处理
        2.4.6 算法修正
        2.4.7 时间积分
    2.5 SPH高精度数值波浪水槽的建立
        2.5.1 推板造波
        2.5.2 黎曼算法
        2.5.3 消波层设置
        2.5.4 数值波浪水槽的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集中质量法的SPH动态锚链力分析方法
    3.1 引言
    3.2 基于集中质量法的锚链力动力分析
        3.2.1 受力分析
        3.2.2 阻尼力的求解
        3.2.3 运动方程
    3.3 基于SPH的锚链与浮体耦合数值模型
        3.3.1 SPH方法中浮体的运动响应
        3.3.2 锚链节点力的计算
        3.3.3 锚链节点运动响应的求解
        3.3.4 限制条件的设定
    3.4 数值模型的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道浮式防波堤消波机理及波浪演化规律研究
    4.1 引言
    4.2 双道浮式防波堤水动力性能数值模拟
        4.2.1 模型设计
        4.2.2 工况选取
    4.3 SPH方法中数值结果的测定
        4.3.1 波浪值的读取
        4.3.2 数据结果的分析
        4.3.3 浮式结构物运动响应的测定
    4.4 双道浮式防波堤透射系数分析
        4.4.1 浮式防波堤间距对透射系数的影响
        4.4.2 入射波周期对双道浮式防波堤透射系数的影响
    4.5 双道浮式防波堤运动响应分析
        4.5.1 间距对双道浮式防波堤运动响应的影响
        4.5.2 入射波周期对双道浮式防波堤运动响应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体浮式防波堤消波机理及波浪演化规律研究
    5.1 引言
    5.2 双体浮式防波堤SPH数值模型
        5.2.1 模型设计
        5.2.2 工况选取
    5.3 双体浮式防波堤透射系数分析
        5.3.1 间距对双体浮式防波堤透射系数的影响
        5.3.2 入射波周期对双体浮式防波堤透射系数的影响
    5.4 双体浮式防波堤运动响应分析
        5.4.1 间距对双体浮式防波堤运动响应的影响
        5.4.2 入射波周期对双体浮式防波堤运动响应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不同开孔式透空防波堤消浪性能物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部分
        1.2.2 国内研究部分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物理模型试验
    2.1 试验设备及仪器
    2.2 试验模型设计
    2.3 试验工况
    2.4 数据处理
        2.4.1 透射系数
        2.4.2 反射系数
第3章 不同开孔式透空堤消浪性能比较
    3.1 不同平板式透空堤消浪特性比较
        3.1.1 不同开孔型式透空堤消浪特性
        3.1.2 不同开孔位置透空堤消浪特性
        3.1.3 不同开孔形式和不开孔透空堤消浪特性
    3.2 不同弧板式透空堤消浪特性比较
        3.2.1 不同开孔型式透空堤消浪特性
        3.2.2 不同开孔位置透空堤消浪特性
        3.2.3 不同开孔形式和不开孔透空堤消浪特性
第4章 不同板式透空堤消浪性能比较
    4.1 背浪侧半开圆孔式透空堤消浪特性
    4.2 迎浪侧半开圆孔式透空堤消浪特性
    4.3 背浪侧半开方孔式透空堤消浪特性
    4.4 迎浪侧半开方孔式透空堤消浪特性
第5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多体浮式防波堤的水动力性能及系泊系统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浮式防波堤概述
        1.2.1 浮式防波堤消波机理
        1.2.2 浮式防波堤结构型式
        1.2.3 系泊系统简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浮式防波堤研究现状
        1.3.2 国外浮式防波堤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浮式定位系统设计分析基本理论方法及AQWA软件概述
    2.1 AQWA软件概述
    2.2 系泊线基本理论
        2.2.1 静力分析理论
        2.2.2 动力分析理论
    2.3 势流理论
    2.4 二阶波浪力
        2.4.1 平均漂移力
        2.4.2 差频波浪力
    2.5 多浮体水动力性能模拟准确性验证
    2.6 系泊系统分析准确性验证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开阔海域多体浮式防波堤水动力性能分析
    3.1 水动力模型介绍
        3.1.1 坐标系
        3.1.2 浮式防波堤水动力计算模型
        3.1.3 使用“加盖法”对浮式防波堤水动力模型进行修正
    3.2 多体浮式防波堤附加质量、兴波阻尼
        3.2.1 多体浮式防波堤的附加质量
        3.2.2 多体浮式防波堤的兴波阻尼
    3.3 多体浮式防波堤的一阶波浪力和二阶波浪力
        3.3.1 多体浮式防波堤的一阶波浪力
        3.3.2 多体浮式防波堤的二阶波浪力
    3.4 多体浮式防波堤的运动响应RAO
        3.4.1 90°浪向时不同模块运动响应RAO对比
        3.4.2 45°浪向时不同模块运动响应RAO对比
    3.5 多体浮式防波堤的消波性能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岛礁地形下浮式防波堤水动力性能分析
    4.1 水动力模型介绍
        4.1.1 南海环境介绍
        4.1.2 岛礁地形模型以及防波堤模型
    4.2 岛礁地形对浮式防波堤附加质量、兴波阻尼的影响
        4.2.1 岛礁地形对浮式防波堤附加质量的影响
        4.2.2 岛礁地形对浮式防波堤兴波阻尼的影响
    4.3 岛礁地形对多体浮式防波堤的一阶波浪力和二阶波浪力的影响
        4.3.1 岛礁地形下多体浮式防波堤的一阶波浪力
        4.3.2 岛礁地形下多体浮式防波堤的二阶波浪力
    4.4 岛礁地形对浮式防波堤运动响应RAOs的影响
        4.4.1 波浪入射角度为90°时RAO对比情况
        4.4.2 波浪入射角度为45°时RAO对比情况
    4.5 岛礁地形下浮式防波堤的消波性能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体浮式防波堤系泊系统分析
    5.1 时域模拟计算模型介绍与分析
        5.1.1 带有系泊系统的多体浮式防波堤模型介绍
        5.1.2 护舷分析
        5.1.3 系泊线线型(长度)分析
    5.2 多体浮式防波堤运动特征及系泊线受力特征分析
        5.2.1 多体浮式防波堤运动特征分析
        5.2.2 多体浮式防波堤系泊系统受力特征分析
    5.3 破损情况下浮式防波堤的生存情况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基于三维频域势流理论的浮式穿孔结构水动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穿孔结构物水动力研究综述
        1.2.1 穿孔壁面匹配条件
        1.2.2 穿孔结构物水动力分析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水波与穿孔结构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型
    2.1 多孔介质中流动的基本模型
    2.2 水波与穿孔薄壁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型
    2.3 相关系数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浮式穿孔结构物水动力的势流分析解法
    3.1 三维频域势流理论的定解条件
    3.2 拉普拉斯方程的数值解法
        3.2.1 源-偶混合分布模型
        3.2.2 一阶泰勒展开边界元法
    3.3 浮式穿孔结构物边界积分方程
        3.3.1 多域方法的边界积分方程
        3.3.2 单域方法的边界积分方程
        3.3.3 关于多流域和单域方法的讨论
        3.3.4 穿孔结构物频域解中的不规则频率问题
    3.4 浮式穿孔结构物水动力表达式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侧壁开孔圆柱的水动力分析
    4.1 文献中实验概况
    4.2 对于确定孔隙影响系数经验公式的讨论
    4.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4.3.1 波浪激励力分析
        4.3.2 水动力系数分析
        4.3.3 平均波漂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穿孔防波堤的水动力分析
    5.1 数值方法验证
    5.2 浮式穿孔防波堤构型分析
        5.2.1 波浪激励力结果
        5.2.2 水动力系数结果
        5.2.3 运动响应结果
        5.2.4 一阶波浪力
        5.2.5 平均波漂力
        5.2.6 透射系数
        5.2.7 小结
    5.3 孔隙率的影响
        5.3.1 波浪激励力结果
        5.3.2 水动力系数结果
        5.3.3 运动响应结果
        5.3.4 一阶波浪力
        5.3.5 平均波漂力
        5.3.6 透射系数
        5.3.7 小结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A
附录B

(8)基于位移的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绪论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沉入式钢圆筒结构现状
        2.2.1 沉入式钢圆筒结构研究概述
        2.2.2 沉入式钢圆筒结构设计方法概述
    2.3 钢圆筒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2.3.1 沉入式钢圆筒结构水平荷载静力试验相关研究现状
        2.3.2 地震作用下沉入式钢圆筒结构动力响应影响相关研究现状
        2.3.3 基于沉入式钢圆筒岸壁性能的抗震设计相关研究现状
    2.4 大圆筒结构稳定性研究现状
        2.4.1 大圆筒结构稳定性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2.4.2 地震对大圆筒结构稳定性影响研究现状
        2.4.3 波浪对大圆筒结构稳定性影响研究现状
    2.5 论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3 基于位移的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抗震性能指标研究
    3.1 概述
    3.2 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抗震性能分析
    3.3 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抗震性能指标确定
    3.4 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抗震设计理论分析
    3.5 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变形模式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沉入式钢圆筒回填砂地基防波堤抗震性能研究
    4.1 概述
    4.2 研究背景
    4.3 防波堤地基土性质研究
        4.3.1 砂颗粒级配情况分析
        4.3.2 砂土物理性质测试
    4.4 回填砂地基防波堤有限差分模型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4.4.1 有限差分软件简介
        4.4.2 防波堤有限差分模型
        4.4.3 地震波加载
        4.4.4 防波堤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4.5 回填砂地基防波堤抗震性能与钢圆筒应力极限值研究
        4.5.1 回填砂地基防波堤抗震性能研究
        4.5.2 防波堤钢圆筒筒壁应力极限值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沉入式钢圆筒回填砂地基防波堤振动台试验研究
    5.1 概述
    5.2 试验目的及设备
    5.3 回填砂地基防波堤模型设计
        5.3.1 模型设计相似准则
        5.3.2 防波堤多筒连杆模型设计
    5.4 回填砂地基防波堤试验方案设计
        5.4.1 模型测点及传感器布置
        5.4.2 试验加载工况与步骤
    5.5 回填砂地基防波堤试验结果分析
        5.5.1 动力特性分析
        5.5.2 试验现象分析
        5.5.3 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地基加固对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抗震性能影响研究
    6.1 概述
    6.2 研究背景
    6.3 高压旋喷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影响因素研究
        6.3.1 高压旋喷桩正三角形布置时承载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6.3.2 高压旋喷桩正四边形布置时承载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6.3.3 考虑筒内复合地基受筒体约束时承载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6.3.4 高压旋喷桩有效桩长分析
    6.4 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地基加固后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6.4.1 防波堤地基加固后高压旋喷复合地基土体等效必要性
        6.4.2 地基加固后土参数测试
        6.4.3 地基加固后防波堤有限差分模型
        6.4.4 地基加固后防波堤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6.5 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地基加固后振动台试验研究
        6.5.1 地基加固后防波堤模型设计
        6.5.2 地基加固后防波堤试验方案设计
        6.5.3 地基加固后防波堤试验结果分析
    6.6 地基加固对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抗震性能影响研究
        6.6.1 地基加固后防波堤抗震性能分析
        6.6.2 地基不同加固范围对防波堤抗震性能影响研究
    6.7 本章小结
7 考虑筒间相互作用的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抗震性能研究
    7.1 概述
    7.2 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抗倾覆稳定性研究
        7.2.1 研究背景
        7.2.2 钢圆筒结构形式分析
        7.2.3 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有限元模型
        7.2.4 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7.3 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抗震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7.3.1 防波堤抗震性能影响因素确定
        7.3.2 防波堤正交试验设计原理简介
        7.3.3 防波堤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确定
        7.3.4 基于正交试验的防波堤抗震性能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7.4 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动力特性分析
    7.5 筒外砂内摩擦角对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抗震性能影响研究
        7.5.1 本构模型简介
        7.5.2 多筒结构防波堤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7.5.3 多筒结构防波堤抗震性能分析
        7.5.4 砂内摩擦角对防波堤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工作总结
    8.2 主要创新点
    8.3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新型透空式防波堤消波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防波堤结构的发展
        1.2.1 直立式防波堤
        1.2.2 斜坡式防波堤
        1.2.3 新型防波堤
    1.3 国内外透空式防波堤结构的发展与现状
        1.3.1 国内部分
        1.3.2 国外部分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数值水槽的建立及理论基础
    2.1 控制方程
    2.2 边界条件
        2.2.1 海底边界条件
        2.2.2 自由表面的运动边界条件
        2.2.3 入射边界条件
    2.3 造波模型及参数设置
        2.3.1 模型定义及边界条件的设置
        2.3.2 网格划分
        2.3.3 计算参数的设置
    2.4 数值消波方法
    2.5 模型试验
第三章 模型方案布置
    3.1 模型设计
    3.2 数值水槽布置
    3.3 模型要素
        3.3.1 相关数值模拟参数
        3.3.2 反射系数与透射系数的定义
    3.4 防波堤附近的波面分布
        3.4.1 出水情况
        3.4.2 淹没情况
第四章 防波堤在不同参数下的消波效果分析
    4.1 相对出水高度对消波效果的影响
    4.2 出水情况
        4.2.1 斜插板角度对消波效果的影响
        4.2.2 相对波高对消波效果的影响
        4.2.3 相对斜插板距离对消波效果的影响
        4.2.4 相对板间距对消波效果的影响
        4.2.5 相对板宽对消波效果的影响
        4.2.6 相对水深对消波效果的影响
        4.2.7 相对波长对消波效果的影响
    4.3 淹没情况
        4.3.1 斜插板角度对消波效果的影响
        4.3.2 相对波高对消波效果的影响
        4.3.3 相对斜插板距离对消波效果的影响
        4.3.4 相对板间距对消波效果的影响
        4.3.5 相对板宽对消波效果的影响
        4.3.6 相对水深对消波效果的影响
        4.3.7 相对波长对消波效果的影响
    4.4 三种防波堤结构消波效果的比较
        4.4.1 不同波高下三种模型消波效果的比较
        4.4.2 不同相对板宽下三种模型消波效果的比较
        4.4.3 不同相对板间距下两种模型消波效果的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防波堤结构受力分析
    5.1 斜插板受力分析
        5.1.1 相对出水高度d/H对斜插板受力的影响
        5.1.2 斜插板角度对斜插板受力的影响
        5.1.3 波陡对斜插板受力的影响
        5.1.4 相对板间距D/H对斜插板受力的影响
        5.1.5 相对水深h/L对斜插板受力的影响
    5.2 点E、F处的应力计算
        5.2.1 不同出水高度下点E、F处的应力大小
        5.2.2 不同斜插板角度下点E、F处的应力大小
        5.2.3 不同波高下点E、F处的应力大小
        5.2.4 不同板间距下点E、F处的应力大小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双层板式防波堤消浪性能数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论文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板式防波堤的发展历史及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框架
第2章 数值模型试验
    2.1 数值模型基本理论
        2.1.1 控制方程
        2.1.2 边界条件的定义
        2.1.3 二阶Stokes波理论
        2.1.4 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的定义
    2.2 数值模型的建立
        2.2.1 数值模型简单介绍
        2.2.2 试验区的分块
        2.2.3 网格展示
        2.2.4 数值水槽平面图展示
    2.3 数值模型可行性的验证
        2.3.1 数值解与理论解对比验证
        2.3.2 数值解与物理试验解对比
    2.4 数值模拟工况设计
    2.5 数值模拟处理方法
        2.5.1 透射系数
        2.5.2 反射系数
        2.5.3 能耗系数
第3章 双层平板式防波堤消浪效果分析
    3.1 双层平板式防波堤透射系数影响因素
        3.1.1 相对板间距对双层平板堤透射系数的影响
        3.1.2 相对板宽对双层平板堤透射系数的影响
        3.1.3 相对波高对双层平板堤透射系数的影响
        3.1.4 相对潜深对双层平板堤透射系数的影响
    3.2 双层平板式防波堤反射系数影响因素
        3.2.1 相对板间距对双层平板堤反射系数的影响
        3.2.2 相对板宽对双层平板堤反射系数的影响
        3.2.3 相对波高对双层平板堤反射系数的影响
        3.2.4 相对潜深对双层平板堤反射系数的影响
    3.3 双层平板式防波堤能耗系数影响因素
        3.3.1 相对板间距对双层平板堤能耗系数的影响
        3.3.2 相对板宽对双层平板堤能耗系数的影响
        3.3.3 相对波高对双层平板堤能耗系数的影响
        3.3.4 相对潜深对双层平板堤能耗系数的影响
第4章 双层弧板式防波堤消浪效果分析
    4.1 双层弧板式防波堤透射系数影响因素
        4.1.1 相对板间距对双层弧板堤透射系数的影响
        4.1.2 相对板宽对双层弧板堤透射系数的影响
        4.1.3 相对波高对双层弧板堤透射系数的影响
        4.1.4 相对潜深对双层弧板堤透射系数的影响
    4.2 双层弧板式防波堤反射系数影响因素
        4.2.1 相对板间距对双层弧板堤反射系数的影响
        4.2.2 相对板宽对双层弧板堤反射系数的影响
        4.2.3 相对波高对双层弧板堤反射系数的影响
        4.2.4 相对潜深对双层弧板堤反射系数的影响
    4.3 双层弧板式防波堤能耗系数影响因素
        4.3.1 相对板间距对双层弧板堤能耗系数的影响
        4.3.2 相对板宽对双层弧板堤能耗系数的影响
        4.3.3 相对波高对双层弧板堤能耗系数的影响
        4.3.4 相对潜深对双层弧板堤能耗系数的影响
第5章 平板防波堤与弧板防波堤消浪效果对比分析
    5.1 相对板间距对双层平板和弧板透射系数的影响
    5.2 相对板宽对双层平板和弧板透射系数的影响
    5.3 相对波高对双层平板和弧板透射系数的影响
    5.4 相对潜深对双层平板和弧板透射系数的影响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四、WAVE INTERACTION WITH PERFORATED CAISSON BREAKWATERS(论文参考文献)

  • [1]深水航道中波浪调控机理研究[D]. 张家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透空式开孔防波堤水动力特性的数值研究[J]. 桂劲松,张可新,夏曦.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20(05)
  • [3]水动力作用下多腔室开孔沉箱反射率及稳定性数值研究[D]. 周明武. 东北电力大学, 2020(01)
  • [4]基于SPH的波浪与多道浮式防波堤耦合水动力分析方法研究[D]. 李千. 江苏科技大学, 2019(09)
  • [5]不同开孔式透空防波堤消浪性能物模研究[D]. 王玉坤. 鲁东大学, 2019(12)
  • [6]多体浮式防波堤的水动力性能及系泊系统分析研究[D]. 冷彦霖.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3)
  • [7]基于三维频域势流理论的浮式穿孔结构水动力分析[D]. 刘润之.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3)
  • [8]基于位移的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抗震性能研究[D]. 冯国俊. 北京科技大学, 2019(02)
  • [9]新型透空式防波堤消波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D]. 蓝晓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10]双层板式防波堤消浪性能数值研究[D]. 韩砚青. 鲁东大学, 2018(01)

标签:;  ;  

波浪与穿孔沉箱防波堤的相互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