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语言信息与翻译

跨语言信息与翻译

一、超语言信息与翻译(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敏[1](2020)在《中国传统文化词汇英译的社会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英译中对文化词汇的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中国传统文化词汇表意的"多层次"和具有的"超语言信息"给英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可是文化融合的趋势又注定了"非译不可",而且还要求"言之有文"。所以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词汇与英文对应词汇的内涵差异可以发现,社会学的观点,尤其是"译者惯习"的概念给文化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韩琳[2](2020)在《俄语学习者与俄语母语者心理词汇联想模式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词汇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词汇学习对二语学习者而言至关重要。掌握高效而科学的词汇学习方法,可以使语言学习事半功倍,激发并保持学习兴趣。心理词汇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20世纪后半期,心理词汇与词汇联想研究逐渐成为应用语言学关注的重要议题,从心理词汇角度探索二语词汇习得,是近年来众多学者热衷探讨的话题。心理词汇组织模式是衡量语言使用者词汇知识的重要维度,词汇联想实验是研究心理词汇的重要方法。词汇联想实验是指,通过给受试者刺激词汇,在设定的条件下,让受试者根据刺激词汇写出(或说出)脑海中出现的反应词汇,以此来分析和探究受试者心理词汇的组织模式及特征,进而对受试者词汇水平和心理词汇模式特征进行评估,为词汇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学者们研究认为,利用心理词汇联想策略学习并掌握词汇,是二语词汇习得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运用心理词汇理论框架,通过词汇联想实验进行实证研究,对比俄语学习者与俄语母语者心理词汇联想模式,探究二语学习者与母语者心理词汇表征模式的特征与差异,为俄语二语词汇的“教”与“学”提供有益的参考。正文共分三章。第一章,理论阐述。回顾和梳理心理词汇研究的国内外相关理论,包括心理词汇定义、心理词汇组织模式和现阶段被学界公认的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性质与模型,同时对词汇联想实验及方法进行相关介绍,为下文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实证研究。以北方某外国语大学二年级4个自然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看——写”方式,进行词汇联想实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15份,作为俄语二语学习者词汇联想数据。俄语母语者词汇联想数据取自于俄罗斯语言学家Ю.Н.Караулов主编的《俄语联想词典》(?Русскийассоциативныйсловарь?)。然后利用SPSS24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词汇联想实验实证研究结论。第三章,教学建议。在上述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结论,为俄语二语词汇教学提供合理而有效的建议。

何迎春[3](2019)在《基于语言学视角的手语教学研究——以《弟子规》教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借助手语让聋生学好汉语书面语和多学科知识技能,是聋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和目标。随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手语研究,提升聋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聋生的语文素养。

王小潞,王艺臻[4](2018)在《NASA-TLX心理负荷量表在翻译难度测量中的信效度评估——以CET-4汉译英试题为样本》文中提出NASA-TLX (TaskLoadIndex)任务负荷指数量表几乎从未应用于语言学研究领域。本文拟从译者心理负荷的主观感知入手,以CET-4平行翻译段落为材料,探讨该量表在翻译难度测量中的可行性与适用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译者心理负荷总值、脑力需求、时间需求、努力程度、受挫程度均与翻译段落难度呈正相关,说明难度越大所需的各项资源越多;而体力需求则随着翻译任务的顺序递增,说明译者持续翻译时间越长越感到体力不支;同样自我绩效与段落翻译难度也呈负相关,说明难度越大自我感觉绩效越差;2)NASA-TLX量表用于翻译难度测量时,具有良好的内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结构效度与区分效度。由此可得出,NASA-TLX量表可在今后作为主观评估译者心理负荷水平的工具用于翻译难度测量。

路邈[5](2018)在《汉日口译语料库的构建及其在翻译教学研究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语料库翻译研究是当今翻译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口译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理应成为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对象。本论文旨在通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近年在汉日平行语料库(尤其是多模态口译语料库)构建方面的尝试,考察口译语料库在汉日翻译教学及研究中的应用,并探索其未来可行的发展方向。

刘早[6](2018)在《潜文本的阐释与翻译研究 ——以俄罗斯小说汉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十九世纪以来,俄罗斯小说中的潜文本现象便一直受到本国语言学家和文艺学家的关注。随着小说文本中潜文本出现的逐渐增多,其构建手法的不断发展,潜文本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开始成为各领域学者们的研究客体。对于中国读者和学者而言,俄罗斯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品占据着较为特殊的地位。俄国小说对于中国小说的影响,对于几代中国读者世界观和文学素养的影响堪称广泛而深远。俄罗斯小说作品的中译本数量繁多,新作的译介和旧作的重译层出不穷,译者代有人才出。另一方面,作为俄罗斯小说作品显着特点之一的潜文本现象始终未得到较系统的阐释,其特性、类别、阐释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这种现状导致了潜文本翻译的标准缺失,潜文本翻译的方法和策略具有随意性,并进一步导致俄罗斯小说译本质量的良莠不齐,制约了俄罗斯小说的翻译和传播。本研究旨在对俄罗斯小说中的潜文本现象进行系统性梳理,从其原理、特性、种类、构建方式、发展传承、分析途径、翻译方法等几个方面入手,从已有理论中整合创新,再到翻译实践中验证新理论,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潜文本分析、翻译方法,以有理、有据、有用为目标,力求研究的理据性和实用性。本研究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本研究的起源,以及领域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理论的长处与不足,引出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介绍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和创新点。正文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为文本及文本分析理论,主要论述文本理论的各个定义,分析文本的信息结构,尤其是其包含隐性信息的深层结构,引出文本分析理论。第二章为文艺文本的分析途径。本章首先论述文本分析的心理过程,引出文艺文本分析相关的因素。之后论述三大类八种文本分析因素的权重以及因素间的关系。最后搭建文本分析模型。第三章为俄罗斯小说中的潜文本构建方式。本章首先论述国内外与潜文本阐释相关的理论,指出潜文本阐释理论与文本分析理论之间的紧密关系。而后对俄罗斯小说中的潜文本进行分类,论述每一类潜文本的构建方式进行详细论述,在潜文本构建手法与文本分析因素之间建立联系。第四章为以文本分析阐释俄罗斯小说中的潜文本。本章以文本分析模型为基础,论述十九世纪至当代,包括莱蒙托夫、果戈里、契诃夫、别雷等共九位知名作家小说作品中的潜文本现象,解析每一位作家的潜文本构建手法以及潜文本涵义种类,厘清其中发展和传承的脉络。第五章为俄罗斯小说中潜文本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本章首先论述了潜文本翻译的伦理和原则,根据潜文本翻译的三条原则,即不显译、不漏译、不过度解读,分别论述情感潜文本和规约潜文本的翻译方法,并佐以译例进行说明。结论部分重新梳理第一至五章的理论脉络,意简言赅地展示全文的论证逻辑。

原蓉洁[7](2018)在《交替传译中语篇结构对原语语篇难度的影响研究 ——以英汉交传为例》文中指出口译任务难度的甄别对于口译测试、口译教学以及口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口译的一种主要类型,交替传译的任务难度受到原语语篇难度、工作模式和条件、译员能力三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原语语篇难度是核心要素。目前,用于衡量交传原语语篇难度的指标主要包括词长和词频、句长和句法结构、信息密度。词句层面的因素由于和交传“释意”的本质相离甚远,受到较大争议;信息密度更多关注的是信息内容,忽视了信息的交际功能。交传是在语篇层面进行的,因此有理由猜测语篇结构对交传原语语篇难度会产生重要影响。前人研究有指出不同类型的语篇(如记叙文、议论文)因其结构差异对译员造成的困难是不同的,但并没有定义交传中语篇结构的内涵,也没有解释语篇结构是如何作用于原语难度的。因此,本研究目的有二:第一,通过实证方法描述交传中语篇结构对原语语篇难度的影响,第二,解释影响背后的原因。本研究从交传的实质出发,通过梳理交传过程和评估标准,并结合语篇结构理论中的“修辞结构理论(RST)”,将交传中语篇结构确定为“信息层级”和“修辞关系”两大要素。其中,修辞关系即指“逻辑关系”,其作用在于构建语篇的局部连贯和整体连贯。基于所含认知要素的不同,修辞关系又分为“添补类”关系和“推演类”关系。它们在语篇中构建的连贯类型不同对交传原语难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本研究基于修辞结构理论中对修辞关系的定义和分类,并运用RST修辞工具,对实验中语篇的信息层级和修辞关系作直观的图示说明。本研究采用实验法验证“信息层级”和“修辞关系”对交替传译原语语篇难度是否存在显着影响;采用调查问卷法获取受试对象对交传原语难度的主观感知;采用文本分析法探讨影响背后的原因。本研究得到的发现如下:首先,交传中语篇的信息层级不会直接作用于交传原语语篇难度,信息层级的多少对交传原语语篇难度并没有显着影响;其次,不同修辞关系由于其本质差别对交传原语语篇难度的影响会产生显着差异。具体来讲,在局部连贯层面,以“推演类”关系为主的语篇比以“添补类”关系为主的语篇的交传难度更低。原因在于“推演类”关系所构建的局部连贯比“添补类”关系构建的局部连贯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在整体连贯层面,以“推演类”关系为主的语篇比以“添补类”关系为主的语篇交传难度更高,原因可以归结于四方面因素:(1)原因和结论距离相隔较远;(2)原因分布信息层次较多;(3)原因之间距离相隔较远;(4)逆向推理。由于“推演类”关系涉及推理演绎的过程,信息之间的制约性强,所以译员在构建“整体连贯”过程中,需要调动更多文本信息,它对译员的统筹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对难度的影响更大。

邹兵,王斌华[8](2014)在《口译语料库中副语言信息的转写及标注:现状、问题与方法》文中指出本文对口译副语言信息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检视了国际范围内口译语料库中副语言信息的转写标注情况,发现现有研究对副语言信息的转写标注等口译语料库基础建设问题缺乏关注。本文基于笔者设计和建设口译语料库的经验,归纳了口译副语言信息转写及标注应注意的问题,并从标注工具、标注步骤和后期建设几个方面探讨了口译副语言信息的转写及标注方法。

吴娟[9](2013)在《简述翻译与实践关系的重要性》文中研究指明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这个文章里将阐明翻译的实质,描述翻译的过程,厘定翻译的原则和标准,说明翻译中的各类矛盾,明确解析怎么样处理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范晓静[10](2013)在《交替传译中的超语言信息研究 ——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为例》文中提出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在促进各国文化频繁交流的同时也使交替传译作为一项专业的口译活动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近年来,为了克服交替传译中的困难,提高口译质量,众多学者将目光转向了对超语言信息的研究。超语言信息是语言之外的信息,它的理解需要结合语境、背景知识等语言无法传达的信息,难以把握,但其在全面准确理解源语信息、提高口译质量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理论最初为同传设计,后又发展出交传适用的原则。它把在交传过程中消耗的各种精力作为研究对象,将整个交替传译过程分为听和记笔记阶段以及话语产生阶段,以探寻合理分配交传精力、提升口译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正是以吉尔提出的认知负荷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全国人大会中外记者招待会的口译现场为实例,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如何处理交传中的超语言信息现象。在认知负荷模型的启发下,本文对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口译现场中的超语言信息和翻译难点进行定量分析,探究其与认知负荷模型的内在联系,最后按照吉尔的交替传译中两个阶段提出处理超语言信息的可行对策。作者希望本文能对交传中超语言信息的研究做出一定贡献并能为口译人员及口译爱好者提高口译的准确度提供参考。

二、超语言信息与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语言信息与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传统文化词汇英译的社会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学与翻译
二、文化传播中的“非译不可”
三、“非译不可”条件下的修辞处理
四、文化词汇内涵差异分析
    (一)文化词汇层次差异分析
    (二)文化词汇语境意义差异分析
五、译者惯习研究对传统文化词汇翻译的启示
六、结语

(2)俄语学习者与俄语母语者心理词汇联想模式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Реферат
前言
第一章 心理词汇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
    第一节 心理词汇定义
    第二节 心理词汇组织
        一、分层网络模型
        二、激活扩散模型
    第三节 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性质
    第四节 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型
        一、独立存储模型
        二、概念调节型与词汇连接型
        三、混合型与修正等级模型
        四、共享分布式模型
        五、共享分布式非对称模型
    第五节 词汇联想实验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语学习者与俄语母语者心理词汇联想模式实证研究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实验对象
    第三节 俄语学习者心理词汇联想实验
        一、刺激词选取
        二、反应词分类
        三、问卷整理
        四、数据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心理词汇及词汇联想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加强不同类型词汇知识学习
    第二节 利用语义联想机制记忆词汇
    第三节 构建二语词汇语义网络
    第四节 培养学习者二语思维意识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3)基于语言学视角的手语教学研究——以《弟子规》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缘起:由“孝悌”引发的手语研究
二、归真:从语言学视角分析手语
    (一)精研全语言信息,提炼手语的九要素
    (二)捕捉每个细节,探求手语汉语转换的正确方法
三、觅径:课题引领促策略研究
    (一)突破一个手语词创编难题
    (二)以点带面总结方法
    (三)研发一套记录手语的符号

(4)NASA-TLX心理负荷量表在翻译难度测量中的信效度评估——以CET-4汉译英试题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NASA-TLX量表的翻译心理负荷数据采集
    2.1 被试
    2.2 实验设计
    2.3 实验流程
3. NASA-TLX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3.1 量表信度
    3.2 量表效度
4. 被试心理负荷差异性比较?
    4.1 试卷A
    4.2 试卷B
5. 讨论
    5.1 心理负荷越大消耗认知资源越多
    5.2 体力需求随翻译任务顺序递增
    5.3 心理负荷水平越高心理绩效越低
    5.4 主题影响翻译难度的主观感知
6. 结语

(5)汉日口译语料库的构建及其在翻译教学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日语相关翻译语料库的现状
    1.1 笔译语料库
    1.2 口译语料库
2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日口译语料库的建设实践
3 口译语料库在汉日翻译教学及研究中的应用
4 今后的课题

(6)潜文本的阐释与翻译研究 ——以俄罗斯小说汉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АвтореΦерат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选题意义
    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第一章 文本及文本分析理论
    第一节 文本理论中的相关方面
    第二节 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理论及其现状
    小结
第二章 文艺文本的分析途径
    第一节 文本分析的心理过程
    第二节 与文艺文本分析相关的因素及其类别
    第三节 文本分析各因素的权重及因素间关系
    第四节 潜文本阐释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型
    小结
第三章 俄罗斯小说中的潜文本构建方式
    第一节 与潜文本阐释相关的理论观点
    第二节 潜文本的类型界定
    第三节 俄罗斯小说中潜文本的构建方式
    小结
第四章 以文本分析阐释俄罗斯小说中的潜文本
    第一节 十九世纪俄罗斯小说中的潜文本及其阐释
    第二节 二十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小说中的潜文本及其阐释
    第三节 二十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一世纪初俄罗斯小说中的潜文本及其阐释
    小结
第五章 俄罗斯小说中潜文本的翻译方法
    第一节 潜文本翻译的伦理和原则
    第二节 潜文本翻译的方法和策略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7)交替传译中语篇结构对原语语篇难度的影响研究 ——以英汉交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起源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
    1.4 研究意义
    1.5 本研究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口译中的原语语篇
    2.2 翻译难度及其影响因素
        2.2.1 翻译难度
        2.2.2 笔译难度的影响因素
        2.2.3 口译难度的影响因素
        2.2.4 前人研究对口译难度研究的启示
    2.3 交替传译与语篇结构
        2.3.1 交传实质与语篇结构
        2.3.2 交传过程与语篇结构
        2.3.2.1 交传听辨理解与语篇结构
        2.3.2.2 交传记忆与语篇结构
        2.3.3 交传质量评估与语篇结构
        2.3.4 交传译员能力与语篇结构
    2.4 语篇结构理论
        2.4.1 语篇结构理论综述
        2.4.2 修辞关系对语篇加工的影响
    2.5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三章 理论框架与研究路径
    3.1 理论基础
        3.1.1 认知视角下的交替传译过程
        3.1.2 修辞结构理论
        3.1.2.1 对语篇结构的基本认识
        3.1.2.2 核心概念和描写机制
        3.1.2.3 修辞结构理论和语篇连贯
        3.1.2.4 修辞结构工具的介绍
    3.2 理论框架
    3.3 工作定义
        3.3.1 交替传译原语语篇
        3.3.2 交替传译原语语篇难度
        3.3.2.1 定义
        3.3.2.2“难度”概念的操作化
        3.3.3 学生译员
        3.3.4 语篇结构
        3.3.5 信息层级
        3.3.6 修辞关系类型
        3.3.6.1 推演类关系
        3.3.6.2 添补类关系
    3.4 研究路径
第四章 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4.1 实验法
        4.1.1 实验选材
        4.1.1.1 变量控制
        4.1.1.2 自变量
        4.1.2 实验对象
        4.1.3 实验步骤
        4.1.3.1 实验前
        4.1.3.2 实验中
        4.1.3.3 实验后
        4.1.4 实验结果评分
        4.1.4.1 整体评估
        4.1.4.2 信息忠实度评估
    4.2 调查问卷法
    4.3 数据分析方法
第五章 数据分析
    5.1 实验一数据分析
        5.1.1 统计检验结果
        5.1.2 原因分析
    5.2 实验二结果分析
        5.2.1 统计检验结果
        5.2.2 原因分析
        5.2.3 分析总结
    5.3 实验三结果分析
        5.3.1 统计检验结果
        5.3.2 原因分析
        5.3.3 分析总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贡献
    6.3 研究局限性
    6.4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8)口译语料库中副语言信息的转写及标注:现状、问题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0引言
2.0口译语料中的副语言信息
3.0现有口译语料库中副语言信息的标注
4.0口译副语言信息转写标注的问题与方法
    4.1口译副语言信息转写标注应注意的问题
        4.1.1转写及标注内容的选择
        4.1.2转写及标注体系与规范
        4.1.3其它相关问题
    4.2口译副语言信息的转写及标注方法
        4.2.1转写及标注工具
        4.2.2转写及标注步骤
        4.2.3后期建设
5.0结语

(9)简述翻译与实践关系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翻译的实质
二、翻译的实践过程

(10)交替传译中的超语言信息研究 ——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List of Tables
Chapter1 Introduction
    1.1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2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1.3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2 Literature Review
    2.1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2.1.1 The Definition and Features of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2.1.2 The Principles of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2.1.3 The Linguistic Analysis of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2.2 The Extra-linguistic Information (ELI)
        2.2.1 The Connotation of ELI
        2.2.2 The Existing Basis of ELI
        2.2.3 The 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2.2.4 The Translation of ELI
    2.3 An Effort Model of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2.3.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an Effort Model of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2.3.2 Influence of the Effort Model of on Accuracy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Chapter3 An Analysis of the ELI in CI
    3.1 The Design of the Study
        3.1.1 Purpose
        3.1.2 Study Design
    3.2 Study Analysis of the ELI in CI
        3.2.1 A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Interpreting Obstacles in the Selected Materials
        3.2.2 A Further Study on the Relations of these Obstacles with ELI
        3.2.3 The Effort Load and the ELI
    3.3 Summary
Chapter4 Coping Strategies to Tackle the ELI in CI
    4.1 The Listening and Note-taking Phase
        4.1.1 Comprehension Tactics
        4.1.2 Note-taking Tactics
        4.1.3 Extra-linguistic Anticipation
    4.2 The Speech Production Phase
        4.2.1 Delay the Response
        4.2.2 Consulting Documents
        4.2.3 Replacing a Segment with a superordinate Term or a more General Speech Segment
        4.2.4 Explaining or Paraphrasing
        4.2.5 Omitting the Information
Chapter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References
Appendix

四、超语言信息与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传统文化词汇英译的社会学分析[J]. 张丽敏. 皖西学院学报, 2020(06)
  • [2]俄语学习者与俄语母语者心理词汇联想模式对比研究[D]. 韩琳.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0(08)
  • [3]基于语言学视角的手语教学研究——以《弟子规》教学为例[J]. 何迎春. 现代特殊教育, 2019(21)
  • [4]NASA-TLX心理负荷量表在翻译难度测量中的信效度评估——以CET-4汉译英试题为样本[J]. 王小潞,王艺臻. 翻译研究与教学, 2018(02)
  • [5]汉日口译语料库的构建及其在翻译教学研究中的应用[J]. 路邈.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8(06)
  • [6]潜文本的阐释与翻译研究 ——以俄罗斯小说汉译为例[D]. 刘早. 武汉大学, 2018(09)
  • [7]交替传译中语篇结构对原语语篇难度的影响研究 ——以英汉交传为例[D]. 原蓉洁.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02)
  • [8]口译语料库中副语言信息的转写及标注:现状、问题与方法[J]. 邹兵,王斌华. 山东外语教学, 2014(04)
  • [9]简述翻译与实践关系的重要性[J]. 吴娟.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09)
  • [10]交替传译中的超语言信息研究 ——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为例[D]. 范晓静. 沈阳师范大学, 2013(10)

标签:;  ;  ;  ;  ;  

跨语言信息与翻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