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疙瘩,百姓乐意找他们(论文文献综述)
张亚磊[1](2018)在《教在雪山下 ——对西藏一所农牧区小学的民族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西藏农牧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过去因经济条件所限,其基础教育一直较为薄弱,尤其是农牧区的教育问题更为严重。近年来国家对基础教育领域进行大手笔的资金投入,实施义务教育均衡政策,使城镇和农牧区达到相同的教育条件,故农牧区教育面貌已有极大改观。过去星散分布的教学点现在已集中为正规的寄宿制完全小学,并且其硬件水平与内地中部省份相比已经不相上下。其师资来源于师范学院,都是公办教师。目前学生家长很支持教育,学生也很有学习热情。因为有“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简称“三包”)政策的支持,教育也没有给藏民增添家庭负担。然而农牧区小学的教学质量并没有显着提高。本研究发现,农牧区小学教学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失序。不只是小学内部的管理仍有值得改善之处,政府教育系统的管理方式亦偏离教育的根本。一、政府上层运动式的办教育、对基层频繁无度的检查,扰乱基层的教学秩序,使教师不得不做迎检工作、准备各种文字材料,将本应该用于教学和自我提升的宝贵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无数种毫无意义的表面工作上。二、做为寄宿制小学,教师既要教学,又要全天候地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各项任务累加起来,使教师疲于奔命,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用来安心教学。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一、将教师从文山会海和对学生繁重的管理任务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有时间备课、教学;二、提高奖励标准、建立淘汰制度并增加培训机会,让教师有动力教学并能自我提升;三、提高工资标准,吸引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来基层任教。
蒋九贞[2](2015)在《熬年》文中认为1你抬起早已干涸了的泪眼,想最后看一下侧畔的珠海,看一下更远处的内地,看一下这个世界的林林总总,也有那妈阁山、新葡京的尖顶以及似乎很遥远的关闸边检大楼,甚至几千里外那个叫做徐州的美丽城市。不过,你好像什么也没有看清,一切都恍若隔世般模糊。
汤哲[3](2013)在《习仲勋地方施政实践及思想研究》文中提出习仲勋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治党、治军、理政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施政”是其革命生涯中的闪光点。土地革命时期,他担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他所参与创建的陕甘边根据地,是“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失败后硕果仅存的一块根据地,以后发展成为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陕甘边区关中分区、绥德分区区委书记兼行政督察专员,带领边区群众创建抗日民主示范区。毛泽东称赞其能把“党的利益在第一位”,是一位“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解放战争及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又担任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主持西北的党、政、军全面工作,领导创建西北新政权。毛泽东称赞其“比诸葛亮还厉害”,“是一位活的马克思主义者”。改革开放时期,他出任广东省委书记,大刀阔斧平反冤假错案,带领广东“先行一步”,为“开放圈”的确立奠定了体制及政策基础。从“点—区—面—圈”,即从革命的落脚点,到抗日民主示范区;从独当一面的西北局书记,到构建“开放圈”的元勋,是习仲勋地方施政的脉络,也构成了本论文的主线。“点”:陕甘边根据地时期,未满21岁的习仲勋,因为不平凡的任职履历、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以及卓越的领导才能,被推选为陕甘边区政府主席。他从发动群众组织入手,搭建联系群众的桥梁,推动建立了层级完备的政权体系;他从根据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土改等政策,初步改造了乡村社会;受刘志丹影响,他团结各类社会势力,为弱小的红色政权赢取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在陕北“肃反”中,他顾全大局,舍己为人,力所能及地减少了肃反的破坏性。“区”:抗日战争时期,习仲勋先后把守边区的南、北大门,在反摩擦斗争中创建了抗日民主示范区,在改进行政领导方式中推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冷静、谨慎的对待“整风审干”运动,保护了一批知识分子干部,减少了运动的消极后果。“面”:担任西北局书记是他从地方干部一跃而为西北大员,独当一面的开端。习仲勋深入调查研究,促使中央及时纠正“左”倾偏向,区别制定了土改政策。在习仲勋等西北领导人的努力下,平稳接管了西北政权,大胆而妥当地处理西北地区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促进了政治社会秩序的稳定。“圈”:改革开放时期,习仲勋抓住“整顿、维护、修复、开创”等四个关键环节,整顿思想、维护秩序、修复创伤、开创局面,为广东的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发展赢得了先机,在中国改革开放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论文系统梳理了习仲勋地方施政实践及思想的发展脉络,把研究的基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空间。横向上,对习仲勋每个时期的施政实践及思想进行了总结提炼;纵向上,从施政的价值目标、政治标准及行动准则进行了归纳分析。既深化了对习仲勋这一重要党史人物的研究,又拓展丰富了地方施政研究的视野,还为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崽崽[4](2012)在《我们的三六巷》文中研究说明1我们的三六巷已经被高楼淹没了,现在海口没人知道它在哪里。就算有人告诉,也不容易找到。它在龙华路的西端,龙昆村往西不远,以前叫水洪的地方。可是龙昆村的人也不会懂得水洪这个地名,除非他年龄五十岁以上并且记忆良好。三六好像成了我们巷子的密语,只有我们自己懂得这个地方。尽管我们没有为此骄傲,也没有真正的团结,只是一种命运
范小青[5](2007)在《女同志》文中提出一大学毕业的时侯,康季平留校了,万丽被分配到市郊的一所中学当老师。同学都在背后说,是康季平出卖了万丽自己挤上去的。万丽有什么好出卖的?就是谈恋爱。那时候读大学跟现在不一样,谈恋爱是有的,但都是地下工作,被发现了也不能说出你的秘密。就像地下工作者,被敌
常立[6](2004)在《“他们”作家研究:韩东·鲁羊·朱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有着文人结社的悠久传统,到“五四”时期,文人办刊办报现象蔚为大观,即使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民间刊物也是文学作品极为重要的流通渠道之一,并且围绕不同刊物形成了相当数量的“作家群落”,在文学理念和创作实践双方面都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选择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群落”之一——“他们”为研究对象,描述“他们”的历史形成和发展历程,概述“他们”作家的整体风貌和共同的美学特征,并重在同中求异,以韩东、鲁羊、朱文为研究重心,深入阐释具体文本,论述单个作家独特的作品风格和诗学理念,并指出作为一个“作家群落”,“他们”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本文导言部分从整体角度概述了“他们”作家的作品风貌和美学理念。 第一章着重描述“他们”的历史,包括:“他们”释义、《他们》历程、以及文学史上“他们”作家的一个创作转向和一次行为实践。 第二章专门研究“他们”的核心人物韩东,通过对韩东诗歌作品及诗学理念的综合研究、通过对韩东长篇小说《扎根》的详细解读,展示了其作品的美学特征逐渐形成的过程,并揭示了韩东的写作在对表象的追求中所抵达的深度。 第三章专门研究“他们”中重要的小说家鲁羊,展示鲁羊小说的叙述世界,分析建构该叙述世界的重要技巧,并解答为什么要采用这些技巧来叙述,进而揭示鲁羊小说的诗化特征,并结合鲁羊诗歌阐明其作品的意义:通过退缩的写作前进,用隔绝深入,用怀疑坚持,从而抵达绝对、指向真理。 第四章专门研究“他们”中创作实绩最为显着的小说家、诗人朱文,依据具体文本描述总结朱文小说的三个整体特征:挑衅的叙述姿态、夸诞的叙述方式、现实批判的个人性叙述立场,从而展示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强劲力度的隐指作者——反抗者的形象,并深入阐释朱文小说的“孤独”主题,结合诗歌分析,还原出一个与反抗者迥然不同的隐指作者——抒情者的形象。 结语部分对韩东、鲁羊、朱文进行比较研究,并指出以韩东、鲁羊、朱文为代表的“他们”作家对当代文学创作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江浩[7](2000)在《盗猎揭秘》文中指出 引言:应当是关于盗猎者以外的随想现在,没有什么人不相信,生命起源于海洋;当我们成为脊椎动物后,爬行着告别了广阔的水域,伙同其它物种行走于陆地时,那时我们与自然界里一切动物都是平等的;但是,当我们的双膝一点点离开大地,脱离了与兽群为伍的处境,开始用直立的姿态奔跑时,物种歧视应运而生了,“人类优先”的生存原则被创
马烽[8](1997)在《玉龙村纪事》文中研究表明 一、村名的来历山西北部,有个二百多户人家的村庄,名叫玉龙村。村前是浑浊的滹沱河,村后是连绵起伏的山岭。山的形势象一张巨大的弓,远远地围着村子绕了半圈,滹沱河正好似弓上的弦一样。玉龙村就座落在弓和弦之间的这一大片平地上。玉龙村河西面是广阔的大平川,那是全县最富足的地区,县城也在平川里。这里距县城只有三十多里路,可是要进趟城真不容易。冬天河水结了冰,来来往往还可以从冰上过。一到开春冰消雪化,过河可就难了。河
王蒙[9](1994)在《失态的季节》文中研究指明 第一章据说曾经有过这样的"科学幻想",当人们移动的速度超过了光速的时候,人们会走——不,冲到光线的前边,会追上已经散射过去了的光线,追上昨日的、月前的、年前的、往昔岁月的光,回首,看到往昔岁月的图景,如追上了时间,如回到往昔的岁月;正如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与我们距离几万光年、几十(?)万光年,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几万年或者更长更长久以前的它们发射的光,我们永远不可能感知它的现在,我们只能生活在它们的古老的过往的微光里。然而,同样栩栩如生,如光的
胡全福[10](1993)在《平型间风云》文中研究说明 1 自从打完直罗镇那一仗,将近两年了,林彪还没有再打仗。现在来到平型关,就再也按捺不住要在这里打一仗的冲动。十年前,他曾听说过平型关,那是晋奉战争中的一段往事,早已印象模糊了。这一次,八路军从陕北开往抗日前线,山西不但是最便捷的地方,而且将依托其复
二、有疙瘩,百姓乐意找他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疙瘩,百姓乐意找他们(论文提纲范文)
(1)教在雪山下 ——对西藏一所农牧区小学的民族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问题 |
一、研究对象:西藏山南地区一所农牧区小学 |
二、研究问题:小学教育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西方少数族群学生学业成就的若干归因理论 |
二、中国少数民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研究 |
三、现有研究之不足与本研究之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学校的日常 |
第一节 学校的一天 |
一、返校 |
二、凌晨早起 |
三、激励困境与集体惰性 |
四、早操及卫生打扫 |
五、老师和学生的一日三餐 |
六、课表的秘密(一) |
七、课间操 |
八、中午补习、午休及晚自习 |
九、教师的教学任务 |
第二节 学校的大周循环 |
一、兴趣小组 |
二、少先队活动 |
三、父母探望学生 |
四、看电影 |
五、升旗仪式 |
六、短暂的假期 |
第三节 老师的多重任务角色(一) |
第三章 学校的社会关系 |
第一节 上级的检查和指导 |
一、迎接上级检查 |
二、上级指导 |
第二节 学校的社会网络 |
一、学校的近邻 |
二、学校的远亲 |
第三节 学校的主动展演:儿童节与三二八 |
一、盛大的儿童节 |
二、师生与村民的联欢:3.28 |
三、学校的经济自救 |
第四节 老师的多重任务角色(二) |
第四章 困局与应对 |
第一节 老师的尽职与自救 |
一、课表的秘密(二) |
二、节庆 |
三、污文化 |
四、请假 |
第二节 奖惩及其副作用 |
一、往昔的美好岁月 |
二、教育局的三板斧:强训班、补贴及奖惩 |
三、评职称 |
第三节 集体隋性与强人 |
一、新任校长 |
二、强人 |
第四节 学生的世界 |
一、满溢的活力 |
二、学校的风气 |
三、教科书与情境真实 |
四、运动会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一、樟雅小学的运行机制 |
二、混乱如何变为有序 |
三、对学校教学与管理方面的建议 |
四、关于田野方法的反思 |
五、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2)熬年(论文提纲范文)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习仲勋地方施政实践及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选题的缘起、背景及意义 |
二、 研究现状综述 |
三、 研究的创新点、难点 |
四、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国革命的落脚点—陕甘边根据地的主要开创者之一 |
第一节 未满 21 岁的习仲勋为何被推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 |
一、 组织领导“三运”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 |
二、 尝试建立照金革命根据地 |
三、 主持陈家坡会议,挽救危机局势 |
四、 从“守土建政”到“狡兔三窟”,开辟陕甘边根据地 |
第二节 筹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推动建立政权体系 |
一、 发展群众组织,搭建联系群众的桥梁 |
二、 确立苏维埃政府的组织领导基础 |
三、 按比例推选代表,民主产生边区苏维埃政府 |
四、 推动建立层级体系完备的政权体系 |
第三节 制订灵活政策,改造乡村社会 |
一、 因地制宜开展土地革命 |
二、 搞活贸易金融 |
三、 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
第四节 融汇各类势力,赢取生存空间 |
一、 对土匪的政策 |
二、 对国民党杂牌军的政策 |
三、 对民团的政策 |
四、 对哥老会的政策 |
五、 对知识分子的政策 |
第五节 抵制“左”倾错误,减少“肃反”破坏性 |
一、 “肃反”前,纠正查田运动中的极左行为 |
二、 “肃反”中,顾全大局、对党忠诚 |
三、 “肃反”后,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工作 |
第二章 把守南、北大门—创建抗日民主示范区 |
第一节 在反“摩擦”斗争中创建抗日民主政权 |
一、 制定系统、灵活的反摩擦策略 |
二、 坚持“化敌为友” |
三、 推动创建“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
第二节 在改进行政领导方式中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
一、 多措并举,全面推动“大生产” |
二、 创新各类教育模式 |
三、 创新文艺发展模式 |
第三节 在“整风审干”中防止扩大化 |
一、 冷静、谨慎把握政策 |
二、 保护知识分子干部 |
三、 扎实开展甄别工作 |
第三章 独当一面—从群众中走出的西北局书记 |
第一节 及时反映土改偏差,促使运动顺利进行 |
一、 上书直言土改“左”倾偏差 |
二、 区分制订土改政策,典型示范推广经验 |
三、 保护爱国民主人士 |
第二节 统筹谋划,稳妥接管大西北 |
一、 提高老干部,培养新干部 |
二、 严格保护好人民的城市 |
三、 “用百分之九十的力量做好农村工作” |
四、 坚持与党外人士合作 |
第三节 “稳进慎重”地处理民族宗教问题 |
一、 “比诸葛亮还厉害”—解决青海昂拉部落叛乱 |
二、 纠正新疆工作中的急躁行为 |
三、 组织护送班禅返藏工作 |
第四章 开放圈—改革开放的奠基者之一 |
第一节 整顿—促进作风转变,解放思想 |
一、 开展整风运动,统一思想认识 |
二、 最早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省级领导人之一 |
三、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补课活动 |
第二节 维护—解决“逃港”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
一、 调查研究,弄清“逃港”问题性质及根源 |
二、 多管齐下,遏制“逃港”风潮 |
三、 重在治本,逐步解决“逃港”问题 |
第三节 修复—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
一、 平反“反地方主义”案件 |
二、 妥善处理“李一哲”案件 |
三、 处理其它历史遗留问题 |
第四节 开创—带领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 |
一、 向中央“要权” |
二、 中央批准广东“先走一步” |
三、 抓住机遇,创新体制 |
第五章 结语 |
第一节 施政的价值目标—“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方面” |
一、 维护群众生存及发展权益 |
二、 “把群众组织活跃起来” |
三、 “是群众的先生,又是群众的学生” |
四、 反对各种形式的官僚主义 |
第二节 施政的政治标准—“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
一、 强烈的忧党意识 |
二、 大无畏的责任担当意识 |
三、 “一辈子不整人”的坦荡胸怀 |
第三节 施政的行动准则—“做一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 |
一、 稳进慎重地处理复杂局势 |
二、 先试先行突破僵化局势 |
三、 实现中央决策与地方施政的良性互动 |
四、 团结各类势力,营造良好施政环境 |
参考文献 |
(6)“他们”作家研究:韩东·鲁羊·朱文(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他们”的历史描述 |
第一节 “他们”释义 |
第二节 《他们》的历程 |
第三节 一个转向与一个行为 |
第二章 韩东:表象的深度 |
第一节 “现象”:韩东诗歌分期、分类研究 |
第二节 “真理”:解读长篇小说《扎根》 |
第三章 鲁羊:退缩的前进 |
第一节 “洞穴”:迷离幽晦的叙述世界 |
第二节 “掘阅”:建构“洞穴”--若干叙述技巧解析 |
第三节 “存在与虚无”:叙述与原世界 |
第四节 “奥义”:叙述世界的意向性建构 |
第四章 朱文:强力的柔情 |
第一节 “反抗”:朱文小说的叙述姿态、方式、立场研究 |
第二节 “抒情”:“孤独”主题与诗歌中的“抒情者” |
结语 |
附录: 《关于“他们”及其它--韩东访谈录》 |
主要参考文献 |
四、有疙瘩,百姓乐意找他们(论文参考文献)
- [1]教在雪山下 ——对西藏一所农牧区小学的民族志研究[D]. 张亚磊. 厦门大学, 2018(07)
- [2]熬年[J]. 蒋九贞. 参花(上), 2015(10)
- [3]习仲勋地方施政实践及思想研究[D]. 汤哲. 中共中央党校, 2013(10)
- [4]我们的三六巷[J]. 崽崽. 中国作家, 2012(11)
- [5]女同志[J]. 范小青. 长篇小说选刊, 2007(S1)
- [6]“他们”作家研究:韩东·鲁羊·朱文[D]. 常立. 复旦大学, 2004(01)
- [7]盗猎揭秘[J]. 江浩. 中国作家, 2000(06)
- [8]玉龙村纪事[J]. 马烽. 黄河, 1997(03)
- [9]失态的季节[J]. 王蒙. 当代, 1994(03)
- [10]平型间风云[J]. 胡全福. 当代, 199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