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中桥梁荷载横向分布比拟正交异性板法(论文文献综述)
金辉[1](2021)在《锚贴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桥试验与计算方法研究》文中认为装配式小铰缝空心板桥由于横向连接薄弱,极易出现铰缝损伤、铺装开裂或单板受力等问题,常用的加固方法实际应用效果不佳。本文基于钢混组合结构的概念,提出了跨铰缝锚贴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A-SCR),并开展了相应的试验与理论研究,包括A-SCR加固RC梁承载力试验、空心板横向连接性能试验以及整桥足尺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开展了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与加固后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理论研究;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了加固参数对加固效果的影响;通过实桥应用研究形成A-SCR加固技术设计、施工方法与检测评估成套技术。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针对A-SCR加固RC梁后承载力计算方法问题,开展了加固试验和理论研究。通过分析加载历史、锚栓间距、钢板面积以及加固范围对加固后承载力的影响,验证了加固后截面应变依然符合平截面假定。基于弹塑性理论,提出了A-SCR加固RC梁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用于A-SCR加固RC梁抗弯承载力计算。2)针对A-SCR加固后空心板横向受力性能问题,分别制作了采用不同高度型钢混凝土加固的横向节段试件。通过单点和两点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加固型钢混凝土高度对加固后空心板的横向荷载分布、抗弯刚度、竖向抗剪和剪切刚度等的影响。研究表明,A-SCR加固增强了铰缝刚度,可大幅提高板间抗剪能力并能够承受横向弯矩,但型钢混凝土高度对空心板抗弯能力和刚度影响较小。3)为了研究加固后荷载横向分布规律和受力性能等问题,开展了足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A-SCR加固铰缝破坏的空心板,在不修复铰缝的情况下能有效的恢复板间传力,并大幅提升梁板的整体刚度。4)针对A-SCR加固后桥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问题,基于考虑板间的竖向剪切刚度和弯曲刚度,提出了修正的刚接板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利用试验测得的接缝转动刚度系数和剪切刚度系数,采用本文所提的修正刚接板法计算了足尺试验桥的横向分布系数。对比足尺试验实测值、铰接法、刚接法以及本文所提修正刚接板法的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结果,发现本文所提修正刚接板法更符合足尺试验实测值,表明本文所提修正刚接板法可以作为A-SCR加固装配式空心板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方法。5)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开展了采用A-SCR方法的不同加固长度、加固高度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增大加固长度可以提升桥梁整体刚度,但对空心板跨中的应力和各板的横向分布结果影响较小。A-SCR加固可以大幅降低桥面现浇层的主拉应力和铰缝主拉应力,有效改善桥面铺装和铰缝的工作性能,揭示了A-SCR方法对装配式空心板桥预防性加固的机理;通过改变加固构造高度参数分析,发现加固构造高度在10cm~15cm范围变化对梁板刚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以及纵向应力影响较小,当加固构造高度过小会出现加固构造破坏,加固高度过大容易造成应力集中破坏。6)针对A-SCR加固空心板桥的工程应用问题,开展了实桥加固工程应用研究,形成了相对简便易行的加固设计、施工方法。通过实桥加固前、后的荷载试验对比,发现加固后横向传递得到恢复,桥梁的整体刚度得到大幅提升,表明本文提出的加固方法效果显着。
胡世浩[2](2021)在《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组合梁桥的动力特性与荷载横向分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组合梁桥作为一种改进的新型结构,在最近的几年得到了广泛关注。将混凝土底板替换成钢底板,不仅可以避免以前混凝土底板受拉区开裂的问题,还减轻了桥梁上部结构的自身重量。作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梁桥,相关研究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为了研究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组合梁桥的动力特性与荷载横向分布,以兰州市景中高速机场连接线的装配式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直线梁桥和曲线梁桥为背景,采用数值仿真模拟、现场试验及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其展开相关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对景中高速机场连接线某装配式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简支梁桥进行模态试验,动力测试采用脉动法,环境激励采用非人工激励的方式,通过预制的加速度传感器收集得到该结构梁桥在地脉动、风载等因素影响下产生的振动信息,从而得到桥梁的弯曲自振频率及振型,为现有规范估算公式的对比和ANSYS模型正确性的验证提供参考依据。(2)采用ANSYS18.2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直线梁桥有限元模型。模型的精确性得到了试验数据的验证,从而得到正确的建模方法。分析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直线梁桥在箱间横联类型、箱间横联刚度、横隔板间距、桥梁跨径、主梁高度、波形钢腹板厚度、钢底板厚度、主梁数目、翼缘板宽度等参数的影响下,其弯曲自振频率的变化规律。依据研究结果,给工程设计提出合理建议。随后引入修正参数τ,修正项考虑了跨径L和梁高H,对《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60 2015)第4.3.2条给出的简支梁桥弯曲自振频率计算公式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公式大大减小了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直线梁桥竖向弯曲自振频率的误差,可以用于计算该结构梁桥的弯曲自振频率。(3)通过ANSYS18.2有限元软件,建立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曲线梁桥有限元模型,建模方法的合理性已在前面验证完毕。分析其在桥梁跨径、主梁高度、箱间横联类型、曲率半径、波形钢腹板厚度、钢底板厚度等结构参数的影响下,弯曲自振频率的变化规律。对《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60 2015)第4.3.2条给出的简支梁桥弯曲自振频率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引入两个修正参数α、β。修正项考虑了跨径L,梁高H和曲率半径R三个因素的影响,修正后的计算公式误差小,可以用于计算波该结构梁桥的弯曲自振频率。(4)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曲线梁桥在发生竖向弯曲时,也一定伴有扭转的现象。通过ANSYS软件建立大量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箱间横联类型、桥梁跨径、主梁数目等因素对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曲线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规律。
李静文[3](2020)在《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箱梁截面具有较大的抗弯刚度、抗扭刚度以及经济性高和施工速度快等众多优点,在国内外中、小跨径桥梁中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桥梁设计与受力分析计算中,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探讨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的荷载横向分布规律,以此提出与该类桥梁相适应、准确性更高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实用计算方法,对于优化当前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的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某标准跨径为20m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为工程实例,借助空间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试验等方法分析其荷载横向分布规律,以探讨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的荷载横向分布规律以及传统计算方法的适用性、精确性,并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1)空间有限元数值模拟: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实体单元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上部结构计算模型,通过研究小箱梁桥模型在不同荷载工况作用下的挠度、应力值得到挠度分布曲线、应力分布曲线,将按挠度效应、应力效应反算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以讨论按挠度效应及应力效应值反算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可行性。(2)模型试验研究:以实际工程中的标准跨径为20m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为原型,按照10:1比例关系制作小箱梁桥模型,并在小箱梁桥模型腹板和底板预留孔道穿入预应力钢绞线。按照试验方案中加载工况和控制荷载对小箱梁桥模型进行静载试验,并对实测数据统计分析,以此探讨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荷载横向分布规律。(3)荷载横向分布实用计算方法研究:采用传统计算方法中的刚接梁(板)法和铰接板(梁)法计算上述20m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的跨中荷载横向分布系数。通过对刚接梁法、铰接板法、空间有限元数值模拟法以及模型试验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空间有限元法和模型试验法中按挠度效应反算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与铰接板法更为接近。(4)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经过对比分析,提炼出适用于中小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的修正方法,该修正方法综合了传统的刚接梁法与铰接板法计算结果,经研究与工程实际值更为接近。
陈秋奇[4](2020)在《斜弯异型装配式箱梁桥受力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城镇规划时,为了满足路线线形,行车舒适以及美观要求,出现了很多形状各异的异型桥梁结构。然而异型桥梁结构形式多变导致受力行为复杂,导致工程在设计阶段遇到了许多复杂难题,并且目前国内外学者和工程界关于斜弯异型装配式箱梁桥受力特性进行的分析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吉首市高铁片区金坪路工程的跨万溶江桥为研究对象开展异型装配式箱梁桥受力性能研究,该桥梁体结构形式为异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斜弯以直代曲连续小箱梁桥,文章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Civil分别建立不同的分析模型,不仅结合试验研究对全桥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同时也对桥梁的内力横向分布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优化,这对于完善异型桥梁设计计算方法,进一步探明异型桥梁的受力机理,保障异型装配式箱梁桥的使用性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论文主要开展研究工作如下:1.介绍了异型装配式箱梁桥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斜弯异型连续梁桥的受力性能特点进行了概述,简单描述了现今科研和工程中常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并根据桥梁特点介绍了三种具有一定特点的计算横向分布系数的方法;2.结合桥梁结构特点,讨论箱梁模型的网格划分,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了异型装配式箱梁桥上部结构的单梁模型、梁格模型以及板单元实体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来验证三种有限元模型的精度;3.依托工程背景,进行成桥后桥梁现场荷载试验研究,采集现场试验数据,对其在自重恒载、活载偏载及活载中载的静力性能研究,验证三种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及准确性,并对桥梁的静力性能选取各具代表性的组合工况,采用梁格模型和板单元实体模型对弯矩、挠度、应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知支反力相对误差普遍低于6%,最大相对误差为10%,各支座反力数值总和基本相等,挠度计算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最大相对误差在5%以内,各主梁各跨中截面顶、底板应力分布规律基本相同,最大相对误差控制在10%以内,恒载作用下桥梁外侧受力效应大于内测,活载作用下内边梁产生的效应最为显着,温度荷载产生的效应主要在边梁处体现;使用特征值向量法中的(Lanczos法)对桥梁模态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桥梁的动力特性;4.采用等效刚度简支梁(板)法,将单梁法与三种传统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结合计算该桥的荷载横向分布,对比得出刚接梁法的计算结果与此类桥梁的荷载横向分布最接近,但存在L/4和3L/4截面相对误差较大的结果,因此,对于斜弯异型箱梁桥进行桥梁横向内力简化计算时,采用刚接梁法并结合修正系数进行计算更为准确:边跨和中跨支点截面处修正系数均可取0.94,跨中截面处修正系数均可取1.03,L/4和3L/4截面修正系数则根据各主梁号在1.06至1.23区间范围内进行选取;对于偏载及中载工况而言,偏载工况的修正系数与1#边梁相同,中载工况的修正系数在3#梁的基础上缩小0.9倍。
李昕瑞[5](2020)在《波形腹板钢底板钢混组合梁桥荷载横向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波形腹板钢底板是一种新型结构形式,相比传统波形钢腹板结构,其最大不同是采用了全钢底板代替了混凝土底板,这种结构自重更轻、力学性能更优、施工更加快捷。目前,对于这种结构横向分布性能的研究还很欠缺。因此,对新型结构横向分布性能的研究更加具有工程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本论文依托甘肃公路G1816景泰至中川机场段公路工程,通过现场测试结果,结合ANSYS有限元模型,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不同理论算法的基本假设、适用条件选取了适合于新型简支梁、连续梁桥的算法,并与实测值、有限元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横向分布系数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通过数值拟合得出了适用于新型简支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m的简化计算公式,并对其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横向分布系数沿桥梁纵向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变化规律。对支座处分布系数计算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探究。建立了多个ANSYS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模型模拟了横向联系不同设置类型、设置间隔对于荷载横向分布的影响。在原有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类桥梁的横向联系方式,以及横向联系设置形式。本论文对新型组合梁桥的横向分布进行了研究,计算分析表明:运用修正刚性横梁法、刚接梁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有限元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修正刚性横梁法、刚接梁法同样适用于这种新型结构形式。新型双主梁简支梁桥沿桥梁纵向1/8L7/8L之间的分布系数可以近似使用跨中截面来代替。利用杠杆原理法计算所得的支座处分布系数与有限元法计算的结果相比,杠杆原理法计算结果偏于安全。对数值拟合得出的简支梁桥横向分布系数m简化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行了对比,其最大误差在6.1%,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从而验证了拟合公式的正确性。只考虑箱间横向联系结构形式时,X型横向联系的刚度为最佳刚度,其结构形式的性价比最高。只考虑横向联系设置厚度时,对于X型横向联系与K型横向联系,其最佳的横向联系厚度为20mm,对于方钢型横向联系与工字钢型,其最佳的横向联系厚度为30mm。只考虑横向联系布置间隔时,跨中设置一道箱间横向联系是最经济、高效的横向联系布置方式。本文对该新型结构横向分布的研究结果,为大力推广该类新型组合梁桥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为相应的通用图编制提供参考,对于工程设计人员合理设置箱间横向联系具有参考价值。
杨文博[6](2019)在《不同宽跨比对宽幅箱梁桥结构性能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桥梁建设技术也逐步提高,进而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型的桥梁结构形式,桥梁的横向宽度也不断增加,因此,对工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跨径的单箱多室宽箱梁截面是目前城市桥梁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截面形式,尤其是在城市快速主干道应用更为广泛。它具有腹板间距大、横向翼缘宽、箱壁薄等特点,在对其进行结构设计时,受力较为复杂,因此有必要对桥梁的结构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为了解不同宽跨比宽幅箱梁桥结构性能影响,以某宽幅箱梁为依托工程,基于梁格法的基本理论,划分了五种不同宽跨比梁格模型,采用Midas civil对其进行仿真建模,计算分析不同宽跨比的宽幅箱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变化规律和结构振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宽跨比的宽幅箱梁桥,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其边跨0.4L(S1)和中跨0.5L(S3)处中梁挠度横向分布系数最大,两侧边梁挠度横向分布系数较小,呈抛物线型分布,且随着宽跨比增大,各片梁横向分布情况越来越均匀;(2)随着宽跨比的增大,桥梁的一阶竖向频率也相应增大,说明随着桥梁宽跨比的增大,结构的整体刚度增大,符合桥梁的基本理论分析,并且回归不同宽跨比B/L与一阶竖向固有频率的函数关系式,其相关系数R=0.898。研究结果可为工程人员进行该类宽幅桥梁的受力分析提供参考。
李浩师[7](2019)在《公路中小跨径斜桥提升荷载等级研究》文中认为面对日益增长的交通荷载流,既有桥梁面临提升荷载等级的巨大挑战。本文首先对公路桥梁新旧通用规范的汽车荷载进行比较,研究其对不同跨径桥梁的影响。以某线路空心板斜桥提升荷载等级项目为依托展开研究,基于梁格模型分析中小跨斜桥提升荷载等级的敏感性,经过系统的计算、试验、分析,该线路23座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斜梁桥,原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能够满足运营荷载提升公路-Ⅰ级的要求,并取得以下成果。1.比较89规范、2004规范、2015规范的汽车荷载,随着规范的更新,对跨径50m以上的桥梁影响较小,而对中小跨桥梁的影响较大,所以既有桥梁提升运营荷载时,中小跨桥梁的提载风险大于大跨桥梁。2.基于正交梁格模型,比较中小跨斜桥在不同跨径、不同斜度、不同桥宽下提升荷载等级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桥梁跨径越大、斜度越大、宽度越大,越利于提升荷载等级。所以斜桥提升荷载时,除了关注跨径的大小,还需要考虑斜度和桥宽等几何参数对提升荷载等级的影响。3.通过有限元计算和试验的方法,研究中小跨斜桥提升荷载等级后的承载能力。对拟提升荷载的中小跨斜桥若不考虑附属构件刚度贡献,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差较大,甚至出现内力检算不通过,试验结果却偏于安全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附属构件刚度贡献的中小跨斜桥计算模型,不足以指导桥梁提升荷载时的计算与试验。4.在内力检算和试验结果的基础之上,修正了中小跨斜桥的提载计算模型。跨径20m以上的斜桥不考虑桥面铺装层的刚度贡献,跨径20m以下的斜桥按照不同梁高考虑不同厚度的桥面铺装层进行受力分析,而对所有中小跨斜桥考虑护栏对边梁的刚度贡献,基于该修正的计算模型,当中小跨斜桥试验加载校验系数在0.60.9,并且通过内力检算,则认为可提升荷载等级;若不能满足,则认为不可提升荷载等级。
李丹[8](2018)在《考虑横向效应的某大跨径单箱双室连续梁桥荷载试验分析》文中提出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桥以及大跨桥的发展,桥梁结构已经成为现代交通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桥梁数量的增加,新型桥梁形式的发展,尤其是宽大桥梁,我国桥梁检测和养护工作任务非常艰巨。桥梁在运营过程中受到环境、自然灾害、长期荷载以及超载等的作用,不可避免受到各类损伤,桥梁事故往往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问题和财产损失。因此,为了确保桥梁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必须对新建及在役桥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养护工作。本文以某大跨径单箱双室连续梁桥为依托,考虑横向效应,制定了静力荷载试验方案,分别就边跨L/4、边跨跨中、墩顶、中跨L/4和中跨跨中截面的最大挠度效应和最大弯矩效应进行了荷载试验分析,增加了单箱双室箱梁截面的横向测点布置,对荷载试验结果进行了处理分析,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在各工况荷载作用下,全桥挠度曲线平顺,变化规律也与桥梁结构受力相符。单箱双室截面箱梁顶板和底板纵向应变的横向分布都是不均匀的,在荷载作用位置和腹板位置的应变偏大,这是由于应力集中和剪力滞效应造成的。随后,利用MIDAS建立该桥的实体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就不同荷载工况下的挠度和应力应变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进行了桥梁的偏载效应分析和宽大箱梁的剪力滞影响要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桥梁的抗弯刚度和纵向刚度满足设计要求,利用有限元法计算桥梁的偏载系数较为可靠,宽跨比越大,剪力滞系数越大,宽高比越大,剪力滞效应越明显。最终,确立了大跨径宽大箱梁的荷载试验方法,在进行桥梁荷载试验时,对于宽大的箱形结构,不能简单的按初等梁理论来进行桥梁结构的验算,要考虑横向效应,建立空间实体单元模型,进行荷载试验分析。对于类似桥梁荷载试验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以后的桥梁科研工作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严涛[9](2018)在《小箱梁桥增强横向联系改进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箱梁桥在我国运用规模庞大,是高等级公路中小跨径桥梁的主要桥型之一,其中横向受力构件能够保证横向多片小箱梁之间具有可靠的横向连接刚度,使上部结构在外荷载的作用下可以整体受力,各片主梁上的受力分布更为均匀。但目前横隔板的设置尚未有一致的标准,且横向联系常见的裂缝病害不但会减小主梁横向刚度,减弱横向联系,还会导致钢筋锈蚀等一些耐久性问题,甚至导致预制混凝土梁桥横向整体受到破坏,形成单梁受力。因此,针对小箱梁桥,分析各横向联系构件受力特性,研究加强小箱梁横向联系、保证小箱梁整体受力性能的构造措施和关键技术,可以预防因开裂而导致的整体刚度降低,承载能力下降的病害,对保证桥梁的长期性能稳定和服役安全,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和意义。为解决小箱梁桥横向联系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①针对现有预制装配式小箱梁桥横向整体受力问题,在研究横隔板受力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贯穿式横隔板构造形式,横隔板横向贯通各片梁,并且设置横向连续的受力钢筋,由此达到了增强小箱梁桥横向整体性的目的。②开展了小箱梁横向增强构造模型对比试验,通过对比研究不同横隔板构造以及不同的接缝损伤对典型小箱梁桥传力和荷载分配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边梁还是中梁,在无损状态下各梁在受力更均匀,在边梁荷载作用下,荷载分布斜率降低了约11.4%,同时在三条接缝同时破损时,新型横隔板构造相比传统构造边梁承受荷载比例增值降低了约37.4%,新型构造横向传力更为可靠。③在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实体模型,数值分析了小箱梁桥横向共同受力构件(横隔板、接缝)对小箱梁桥受力性能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新型构造顶板正应力分布有一定优化,普通应力值更小,应力集中值最多可减少44.0%,在横向荷载作用下,横向位移降低了约26%。随着接缝破坏程度的加大,正应力分布逐渐不稳定,出现波动,扭转变形逐渐增大,横向刚度下降很快,但新型构造横向刚度下降得更慢,在三条接缝同时破损时,仍然可以保持与传统构造完好情况下近似的横向刚度,表明其对接缝病害具有更强的抵御性。④结合依托工程进行了实桥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横隔板构造小箱梁桥相比传统构造而言,具有更为优越的横向传力性能,在移动荷载作用下,荷载横向分布明显更为均匀,相邻两点挠度最大增值较传统构造降低了约37.7%。同时通过对比,在新型构造下,跨中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建议采用G-M法进行近似计算。新型横隔板构造小箱梁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且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示范工程。
刘迪爱[10](2018)在《简支斜T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的探讨研究》文中提出在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中,最优的桥梁走向应该和与之连接的公路线形相一致,并尽量与被跨越的障碍物垂直,从而达到使桥梁跨径最小的目的,但这往往很难同时实现,因此越来越多的斜桥应运而生。布置斜桥不但可以缩短桥长、节省材料、节约造价、减少工程量及增强桥梁及线路的美观性,还可以避免正交结构对泄洪、通航及通行的影响。因此斜桥,尤其是中小跨径斜梁桥被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城市道路、城市立交枢纽及水利工程当中。目前在国内斜梁桥的研究尚未达到完全实用的阶段,对于实际工程的指导还不够,基于此考虑,故对简支斜交T形梁桥荷载横向分布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成果如下:(1)概述本文研究课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简单介绍斜桥概念与分类并归纳整理斜梁桥荷载横向分布问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最后说明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综述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重点介绍三种斜梁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的理论方法。(3)论述梁格法的基本原理、梁格划分准则以及梁格构件截面特性等内容。以一座简支五梁式斜T梁桥为例,采用Midas Civil建立梁格数值模型进行分析,求解出跨中和支点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将其与理论计算方法求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结果较为一致。在跨中截面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中,G-M修正法的计算结果偏小,刚性横梁法计算结果偏大,广义梁格法计算结果与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较吻合。在支点截面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中,G-M修正法以及广义梁格法的计算结果均位于数值模型计算结果附近,但刚性横梁法则相对于其它三种计算方法的求解结果明显偏大。(4)以上一章梁格数值模型为基础,通过改变不同的分析参数(斜交角、跨径、主梁数目及中横梁数目)分别建立一系列有限元数值模型,进一步分析了解简支斜T梁桥的荷载横向分布规律。
二、大中桥梁荷载横向分布比拟正交异性板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中桥梁荷载横向分布比拟正交异性板法(论文提纲范文)
(1)锚贴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桥试验与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A-SCR加固RC梁承载力研究 |
1.2.2 横向加固技术研究 |
1.2.3 铰缝性能的研究 |
1.2.4 横向分布计算及评估方法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装配式空心板桥加固基本理论 |
2.1 横向分布计算理论 |
2.1.1 铰接板法 |
2.1.2 刚接板法 |
2.1.3 G-M法 |
2.2 外加钢板加固抗弯计算理论 |
2.3 数值分析方法 |
2.3.1 有限元的基本思路 |
2.3.2 空心板有限元分析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SCR加固RC梁的承载力试验研究 |
3.1 试验目的及主要内容 |
3.2 试验概况 |
3.2.1 试验梁设计及制作 |
3.2.2 测点布置及加载方案 |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3.1 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 |
3.3.2 混凝土、钢筋及钢板应变 |
3.3.3 混凝土与U钢板滑移测量结果 |
3.3.4 试验梁的挠度 |
3.3.5 承载力及延性分析 |
3.4 加固后单梁承载力计算公式 |
3.4.1 结构受力特点及破坏形态 |
3.4.2 抗弯承载力理论分析 |
3.4.3 对比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SCR横向连接性能试验研究 |
4.1 试验目的及主要内容 |
4.1.1 试验目的 |
4.1.2 试验主要内容 |
4.2 试验概况 |
4.2.1 试件的设计及制作 |
4.2.2 加载工况 |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3.1 横向抗弯性能试验 |
4.3.2 竖向抗剪性能试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SCR加固装配式空心板的足尺试验研究 |
5.1 试验目的及主要内容 |
5.2 试验概况 |
5.2.1 足尺试验设计 |
5.2.2 加载工况、加载方式及测点布置 |
5.3 加固前试验结果及分析 |
5.3.1 工况 1~工况 5 |
5.3.2 工况6 |
5.3.3 工况 7~工况 11 |
5.4 加固后试验结果及分析 |
5.4.1 工况 12~工况 21 |
5.4.2 工况22 |
5.5 加固前、后效果对比分析 |
5.5.1 破坏荷载和模式 |
5.5.2 挠度和刚度 |
5.5.3 横向分布系数 |
5.5.4 应变 |
5.6 加固后数值分析方法验证 |
5.6.1 有限元建模 |
5.6.2 挠度和应变 |
5.6.3 横向分布系数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A-SCR加固空心板桥横向分布计算方法研究 |
6.1 正则方程 |
6.1.1 考虑接缝弹性刚度的横向分布 |
6.1.2 截面计算参数确定 |
6.2 接缝刚度系数测定 |
6.2.1 模型试验 |
6.2.2 试验结果 |
6.2.3 接缝刚度 |
6.3 理论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6.4 小结 |
第七章 A-SCR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桥有限元参数分析 |
7.1 结构参数及模型 |
7.1.1 结构参数 |
7.1.2 单元模拟 |
7.2 加载工况 |
7.3 影响参数分析 |
7.3.1 加固长度 |
7.3.2 加固高度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实桥应用及分析 |
8.1 工程概况 |
8.1.1 基本资料 |
8.1.2 主要病害 |
8.1.3 加固设计 |
8.2 加固前、后理论计算 |
8.2.1 计算基本参数 |
8.2.2 荷载效应计算 |
8.2.3 承载力验算 |
8.3 实桥荷载试验结果及分析 |
8.3.1 基本情况 |
8.3.2 试验结果 |
8.4 实桥加固后计算值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
8.4.1 横向分布系数 |
8.4.2 挠度 |
8.4.3 板底混凝土应变 |
8.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 主要研究结论 |
2 创新点 |
3 下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组合梁桥的动力特性与荷载横向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对象的提出及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的特点及应用 |
1.1.1 研究对象的提出 |
1.1.2 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的特点 |
1.1.3 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的应用 |
1.2 波形钢腹板箱梁桥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荷载横向分布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2 桥梁自振特性与荷载横向分布研究理论 |
2.1 桥梁自振特性研究理论 |
2.1.1 概述 |
2.1.2 Rayleigh法 |
2.1.3 Rayleigh-Ritz法 |
2.1.4 矩阵迭代法 |
2.1.5 子空间迭代法 |
2.2 荷载横向分布研究理论 |
2.2.1 荷载横向分布基本理论 |
2.2.2 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的概述 |
2.3 本章小结 |
3 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直线梁桥的动力特性分析 |
3.1 工程概况 |
3.2 试验研究 |
3.2.1 试验方法与测点布置 |
3.2.2 试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
3.3 有限元模型 |
3.3.1 有限元模型的基本假定与说明 |
3.3.2 建立有限元模型 |
3.3.3 验证有限元模型 |
3.4 结构参数分析 |
3.4.1 箱间横联的类型对自振频率的影响规律 |
3.4.2 箱间横联的刚度对自振频率的影响规律 |
3.4.3 横隔板间距对自振频率的影响规律 |
3.4.4 桥梁跨径对自振频率的影响规律 |
3.4.5 主梁高度对自振频率的影响规律 |
3.4.6 波形腹板厚度对自振频率的影响规律 |
3.4.7 钢底板厚度对自振频率的影响规律 |
3.4.8 主梁数目对自振频率的影响规律 |
3.4.9 翼缘板宽度对自振频率的影响规律 |
3.5 现有规范公式的修正 |
3.6 本章小结 |
4 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曲线梁桥的动力特性分析 |
4.1 工程概况 |
4.2 有限元模型 |
4.2.1 有限元模型的基本假定与说明 |
4.2.2 建立有限元模型 |
4.2.3 验证有限元模型 |
4.3 结构参数分析 |
4.3.1 桥梁跨径对自振频率的影响规律 |
4.3.2 主梁高度对自振频率的影响规律 |
4.3.3 箱间横联的类型对自振频率的影响规律 |
4.3.4 曲率半径对自振频率的影响规律 |
4.3.5 钢底板厚度对自振频率的影响规律 |
4.3.6 波形腹板厚度对自振频率的影响规律 |
4.4 现有规范公式的修正 |
4.5 本章小结 |
5 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曲线梁桥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研究 |
5.1 曲线梁的受力特性分析 |
5.2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有限元计算 |
5.2.1 有限元模型的说明 |
5.2.2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有限元解法 |
5.3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影响因素的分析 |
5.3.1 箱间横联类型对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规律 |
5.3.2 桥梁跨径对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规律 |
5.3.3 主梁数目对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规律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的应用现状及结构特点 |
1.1.1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1.1.2 小箱梁桥结构特点 |
1.2 荷载横向分布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桥梁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 |
2.1 荷载横向分布计算原理概述 |
2.2 铰接板(梁)法 |
2.3 刚接梁(板)法 |
2.4 空间有限元数值模拟法 |
2.5 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的选择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荷载横向分布数值模拟 |
3.1 有限元方法概述 |
3.1.1 有限元静力分析理论基础 |
3.1.2 有限元单元分类 |
3.2 空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2.1 建模方案选取 |
3.2.2 模型的简化 |
3.2.3 实体单元的选取与划分 |
3.2.4 实体单元模型的建立 |
3.3 空间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 |
3.3.1 实体单元模型挠度值 |
3.3.2 实体单元模型应力值 |
3.4 空间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3.4.1 挠度对比分析 |
3.4.2 应力对比分析 |
3.4.3 实体单元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荷载横向分布模型静载试验研究 |
4.1 工程实例 |
4.2 试验目的 |
4.3 模型设计与制作 |
4.3.1 模型材料 |
4.3.2 模型几何比尺 |
4.3.3 模型荷载比尺 |
4.3.4 模型材料刚度比尺 |
4.3.5 模型制作 |
4.3.6 模型应力、弯矩、位移相似关系 |
4.4 试验准备工作 |
4.5 试验仪器 |
4.6 模型静载试验 |
4.6.1 测试内容 |
4.6.2 试验布置 |
4.7 试验内容与具体流程 |
4.7.1 试验内容 |
4.7.2 试验具体流程 |
4.7.3 试验现场 |
4.8 模型静载试验结果 |
4.8.1 模型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
4.8.2 挠度结果 |
4.8.3 应变结果 |
4.9 模型静载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4.9.1 挠度对比分析 |
4.9.2 应力对比分析 |
4.10 本章小结 |
第5章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理论计算方法 |
5.1 刚接梁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 |
5.2 铰接板(梁)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 |
5.3 荷载横向分布理论计算结果比较 |
5.4 荷载横向分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5.4.1 修正方法提出 |
5.4.2 修正方法校核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斜弯异型装配式箱梁桥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异型箱梁桥研究概况 |
1.2.1 异型箱梁桥受力性能研究现状 |
1.2.2 异型箱梁桥力学性能分析方法 |
1.3 装配式小箱梁桥横向分布系数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斜弯异型装配式箱梁桥计算理论 |
2.1 斜弯连续梁桥受力特点 |
2.1.1 弯矩效应 |
2.1.2 支座反力 |
2.1.3 弯扭耦合效应 |
2.1.4 剪力滞效应 |
2.1.5 梁受力不均 |
2.2 有限元分析方法简述 |
2.2.1 梁格法 |
2.2.2 板壳单元法 |
2.3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 |
2.3.1 修正刚性横梁法(修正偏心压力法) |
2.3.2 铰(刚)接梁(板)法 |
2.3.3 比拟正交异性板(梁)法 |
2.4 本章小结 |
3 斜弯异型装配式箱梁桥有限元模型建立 |
3.1 项目背景 |
3.2 单梁有限元模拟分析 |
3.3 梁格模型有限元分析 |
3.3.1 梁格划分原则 |
3.3.2 梁格模型 |
3.4 板单元实体模型有限元仿真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斜弯异型装配式箱梁桥受力特性研究 |
4.1 响应值获取与有限元分析验证 |
4.1.1 试验目的及原理 |
4.1.2 静力响应获取 |
4.1.3 动力响应获取 |
4.1.4 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4.2 不同荷载组合工况下的桥梁结构静力分析 |
4.2.1 支反力分析 |
4.2.2 挠度变化分析 |
4.2.3 应力对比分析 |
4.3 桥梁结构动力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单梁法的异型装配式箱梁桥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研究 |
5.1 连续梁等效刚度简支梁(板)法 |
5.2 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
5.2.1 修正刚性横梁计算 |
5.2.2 刚接梁计算 |
5.2.3 G-M计算 |
5.3 等效刚度单梁法与空间梁格计算结果分析 |
5.3.1 荷载横向分布对比分析 |
5.3.2 桥梁边中跨内力对比分析 |
5.3.3 偏载及中载横向分布系数对比分析 |
5.4 基于刚接梁法的横向分布修正系数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课题) |
致谢 |
(5)波形腹板钢底板钢混组合梁桥荷载横向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概述 |
1.2 波形腹板钢混组合箱梁的发展与应用 |
1.3 波形腹板钢底板钢混组合梁桥的特点 |
1.4 波形腹板钢底板钢混组合梁桥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工程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1.5.1 工程背景 |
1.5.2 研究内容 |
2 荷载横向分布计算理论 |
2.1 概述 |
2.2 荷载横向分布计算原理 |
2.3 简支梁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原理 |
2.3.1 杠杆原理法 |
2.3.2 刚性横梁法(修正刚性横梁法) |
2.3.3 铰接梁法 |
2.3.4 刚接梁法 |
2.3.5 比拟正交异性板法(G-M法) |
2.4 连续梁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原理 |
2.4.1 等代简支梁法 |
2.4.2 二次刚度换算法 |
2.4.3 有限元分析方法 |
2.5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选择 |
2.6 本章小结 |
3 波形腹板钢底板简支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理论计算方法研究 |
3.1 概述 |
3.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3.3 简支梁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研究 |
3.3.1 简支梁桥实例 |
3.3.2 有限元法横向分布计算 |
3.3.3 修正刚性横梁法横向分布计算 |
3.3.4 刚接梁法横向分布计算 |
3.3.5 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
3.3.6 支点处分布系数研究 |
3.4 简支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影响因素参数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波形腹板钢底板连续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理论计算方法研究 |
4.1 概述 |
4.2 连续梁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 |
4.2.1 连续梁桥实例 |
4.2.2 等代简支梁法横向分布计算 |
4.3 连续梁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
4.4 拟合函数适用性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5 箱间横联设置方式对波形腹板钢底板组合梁桥横向分布的影响 |
5.1 概述 |
5.2 波形腹板钢底板钢混组合梁桥横向联系特点 |
5.3 箱间横联设置形式对结构横向分布的影响 |
5.3.1 K型横向联系设置 |
5.3.2 X型横向联系设置 |
5.3.3 方钢型横向联系设置 |
5.3.4 工字钢型横向联系设置 |
5.3.5 不同类型箱间横联设置对于结构横向分布的影响 |
5.4 箱间横联设置数量对于结构横向分布的影响 |
5.5 箱间横向联系优化设置探讨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不同宽跨比对宽幅箱梁桥结构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宽幅桥梁的横向分布研究现状 |
1.2.2 宽幅桥梁频率分析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宽幅桥梁力学性能分析方法研究 |
2.1 横向分布理论及计算方法简介 |
2.1.1 影响线与影响面 |
2.1.2 荷载与内力 |
2.1.3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纵桥向变化 |
2.1.4 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 |
2.2 动力特性的基本理论简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同宽跨比的宽箱梁桥仿真建模 |
3.1 有限元法和空间梁格法的基本理论 |
3.1.1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 |
3.1.2 建模软件选取 |
3.1.3 空间梁格法的基本理论 |
3.2 工程概况及建模仿真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同宽跨比的宽幅箱梁桥力学性能研究 |
4.1 宽幅桥梁的横向分布系数分析 |
4.1.1 变形分析 |
4.1.2 应力分析 |
4.2 宽幅桥梁的频率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工程实践项目 |
(7)公路中小跨径斜桥提升荷载等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中小跨斜桥提升荷载等级的研究现状 |
1.2.1 多梁式中小跨斜桥计算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荷载等级的研究现状 |
1.2.3 提载后中小跨斜桥的承载能力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公路汽车荷载演变及其效应分析 |
2.1 新旧规范汽车荷载的比较 |
2.2 新旧规范汽车效应分析比较 |
2.3 不同荷载等级的效应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中小跨斜桥的分析方法研究 |
3.1 多梁式斜桥的分析模型 |
3.1.1 单梁模型 |
3.1.2 梁格模型 |
3.2 斜桥的内力影响面计算 |
3.2.1 对跨中的影响 |
3.2.2 对支点的影响 |
3.3 小结 |
第四章 斜桥几何参数对提载的敏感性分析 |
4.1 跨径对提载的敏感性分析 |
4.2 斜度对提载的敏感性分析 |
4.3 桥宽对提载的敏感性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试验的中小跨斜桥提升荷载等级研究 |
5.1 工程概况 |
5.1.1 斜桥内力检算概况 |
5.1.2 四座斜桥的试验结果分析 |
5.2 基于试验的中小跨斜桥模型修正 |
5.2.1 桥面铺装层对结构受力的影响 |
5.2.2 防撞护栏对结构受力的影响 |
5.3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考虑横向效应的某大跨径单箱双室连续梁桥荷载试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桥梁检测的研究现状 |
1.2.2 箱梁剪力滞研究现状 |
1.3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连续梁桥结构特点分析 |
2.1 连续梁桥概述 |
2.2 连续梁桥结构特点 |
2.3 连续梁桥受力特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桥梁荷载试验研究 |
3.1 工程概况 |
3.2 试验方案 |
3.2.1 试验目的 |
3.2.2 试验依据 |
3.2.3 试验内容 |
3.2.4 测试断面及测点布置 |
3.2.5 测试工况 |
3.2.6 试验荷载效率及载位布置 |
3.2.7 测试方法 |
3.2.8 加载过程控制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3.1 挠度测试结果分析 |
3.3.2 应力测试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有限元仿真分析 |
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2 挠度对比分析 |
4.3 应力对比分析 |
4.4 偏载效应分析 |
4.5 剪力滞影响因素分析 |
4.5.1 宽跨比对剪力滞的影响 |
4.5.2 宽高比对剪力滞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I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小箱梁桥增强横向联系改进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桥梁横隔板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荷载横向分布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小箱梁桥横向联系理论研究 |
2.1 横隔板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1 横隔板受轴力作用 |
2.1.2 横隔板受弯曲应力 |
2.1.3 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
2.1.4 横隔板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
2.2 小箱梁桥横向分布计算理论 |
2.2.1 刚性横梁法 |
2.2.2 比拟正交异性板法(G-M法) |
2.2.3 铰接板(梁)法与刚接板(梁)法 |
2.2.4 杠杆法 |
2.3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
2.3.1 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 |
2.3.2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规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小箱梁桥横向增强构造试验研究 |
3.1 新型横隔板构造简介 |
3.2 新型横隔板构造试验对比研究 |
3.2.1 试验目的与工况 |
3.2.2 试件设计与制作 |
3.3 试验加载结果分析 |
3.3.1 不同吨位下荷载-挠度关系分析 |
3.3.2 小箱梁桥纵向线型分析 |
3.3.3 荷载横向分布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小箱梁桥横向增强数值分析 |
4.1 有限元分析软件FEA简介 |
4.2 小箱梁实体有限元建模 |
4.3 小箱梁桥受力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4.3.1 横隔板构造对小箱梁应力的影响 |
4.3.2 接缝的损伤对小箱梁应力的影响 |
4.3.3 小箱梁桥抗扭刚度分析 |
4.3.4 小箱梁桥横向刚度分析 |
4.4 试验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程实例 |
5.1 依托工程概况 |
5.2 实桥有限元建模 |
5.3 荷载横向分布对比 |
5.4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
5.4.1 修正刚性横梁法 |
5.4.2 比拟正交异性板法 |
5.4.3 铰接梁法 |
5.4.4 刚接梁法 |
5.4.5 新型横隔板构造下各方法对比 |
5.5 应用前景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10)简支斜T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的探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
1.2 斜桥的概念及分类 |
1.3 斜梁桥的力学特性 |
1.4 斜梁桥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桥梁荷载横向分布计算理论 |
2.1 荷载横向分布基本原理 |
2.2 斜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简化计算方法 |
2.2.1 比拟正交异性板修正法 |
2.2.2 广义梁格法 |
2.2.3 刚性横梁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斜T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求解 |
3.1 梁格法理论及梁格模型的建立求解 |
3.1.1 梁格法基本原理 |
3.1.2 梁格法的梁格划分 |
3.1.3 梁格构件的截面特性 |
3.1.4 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的简介 |
3.1.5 工程概况以及材料参数信息 |
3.1.6 数值模拟步骤及模型建立 |
3.1.7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 |
3.2 理论方法的求解 |
3.2.1 比拟正交异性板修正法 |
3.2.2 广义梁格法 |
3.2.3 刚性横梁法 |
3.3 荷载横向分布结果的分析比较 |
3.3.1 跨中截面 |
3.3.2 支点截面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斜T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参数分析 |
4.1 不同斜交角对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分析 |
4.1.1 斜交角对跨中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 |
4.1.2 斜交角对支点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 |
4.2 不同跨径对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分析 |
4.2.1 跨径对跨中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 |
4.2.2 跨径对支点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 |
4.3 不同主梁数目对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分析 |
4.3.1 四片主梁 |
4.3.2 五片主梁 |
4.3.3 六片主梁 |
4.3.4 七片主梁 |
4.3.5 八片主梁 |
4.3.6 结果分析 |
4.4 不同中横梁数目对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分析 |
4.2.1 不同中横梁数目对跨中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 |
4.2.2 不同中横梁数目对支点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论文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大中桥梁荷载横向分布比拟正交异性板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锚贴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桥试验与计算方法研究[D]. 金辉. 长安大学, 2021(02)
- [2]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组合梁桥的动力特性与荷载横向分布研究[D]. 胡世浩.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3]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研究[D]. 李静文.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4]斜弯异型装配式箱梁桥受力性能研究[D]. 陈秋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1)
- [5]波形腹板钢底板钢混组合梁桥荷载横向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李昕瑞.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6]不同宽跨比对宽幅箱梁桥结构性能影响研究[D]. 杨文博. 太原科技大学, 2019(04)
- [7]公路中小跨径斜桥提升荷载等级研究[D]. 李浩师. 长安大学, 2019(01)
- [8]考虑横向效应的某大跨径单箱双室连续梁桥荷载试验分析[D]. 李丹.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9]小箱梁桥增强横向联系改进技术研究[D]. 严涛.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5)
- [10]简支斜T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的探讨研究[D]. 刘迪爱.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6)